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欢乐颂 第一季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欢乐颂 第一季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9-02 04:57: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欢乐颂 第一季读后感精选10篇

  《欢乐颂 第一季》是一本由阿耐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52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欢乐颂 第一季》读后感(一):欲望都市心灵救赎

  第一次看阿耐的文,但对阿耐早有耳闻,这是一个在晋江异于其他写手的作者,这是一个与众不同女性作者。她写的不是小言,而是生活;她反映的不仅仅是情感,更是人生。她的文笔优美,她的布局谨慎,她的人物生动,她的情节引人,她的内容深邃。于是,本以为三天就能看完的《欢乐颂》,我尽花了一个星期,之前也看过上百万字的网络小说,但从未如此费力过。我需要细枝末节对话中,感受人物的性格;我需要在举手投足姿态中,体会人物的成长;我需要在人物繁杂工作中,发现人物的变化。因此,这不是一部单纯的小言,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成长史,这是大都市中形形色色女性形象缩影。她们不是完人,她们或智慧,或美貌,或青春,或机智,或有财富,但她们都有各自的弱点,她们有着异乎寻常的生活空间,也有着不容违背的生活信条。这样的五个女性凑在了欢乐颂小区,恰巧又在同一楼,互为邻居,上演了一幕幕真实多彩的生活画卷

  《欢乐颂》和美剧《欲望都市》《老友记》类似讲述了在欢乐颂小区22楼发生故事。2201室的安迪,2202室合租的樊胜美、关雎尔、邱莹莹,2203室的曲筱绡,五个不同的女性,谱写了一曲曲欢乐颂。这五个人里安迪最智慧,樊胜美最世故,关雎尔最贴心,邱莹莹最单纯,曲筱绡最会撒娇,也最得理不让人。也许很多人会羡慕安迪的智慧和地位,但我们却不能否认她的痛苦身世凄苦奋斗艰辛,还有家族遗传精神病阴影。也许很多人会羡慕樊胜美独到眼光,羡慕她的美貌,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她年华的老去,家庭的不稳定,还有父母哥嫂带了的沉重负担。也许很多人会羡慕关雎尔的贴心,羡慕她父母的爱,但我们却不能否认她在工作中还是一个战战兢兢的新人。也许很多人会嫌弃邱莹莹的懵懂,会讨厌她的大大咧咧,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她对工作的认真同情她在爱情中的无助。也许很多人会讨厌曲筱绡的妖娆嫉妒她的富二代身份,但我们却不能否认她创业中的执着,还有对其他四人的关心,尽管在我们看来,她的关心中有看笑话成分,有不得当地方可心是真的。

  这部小说成功之处在于,虽是虚构,但不乏真实,虚构的成分少,真实的成分多,所以看着看着,代入感很强,也很有教育意义(有励志读物感觉,但绝对不是浓浓鸡汤味)。显然作为邻居而言,五个人来自不同的阶层感情能有这么好,已然超过大学室友,这一假设是虚构的。五个人各有特色,性格迥异,优缺点鲜明,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难处,这一假设是真实的。五个人没有谁明显胜过谁,都是在大都市中求生存的,这一假设也是真实的。在五个人每天的生活中,发生的桩桩件件,或大事,或小事,或家事,或公事交织埋怨声和帮助声,让你体会到这才是生活,这才是生命

  故事始终的故事,小说也始终是小说,在天下无不散筵席氛围下,留了几许开放,含了几丝希望。

  《欢乐颂 第一季》读后感(二):是女版《老友记》还是欢乐颂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很大的一个心理压力就是,在言谈的物事中,暴露自己年龄代沟。今天用Friends和欢乐颂在小朋友读书群中分享,不知道会不会引起小朋友们的代际不适。不过,既然投名状都递了上去,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分享啦~

  我这人对于潮流总是容易慢半拍,今年上半年大火时尚剧《欢乐颂》,我愣是一集没看,本以为缘尽至此,结果在假期的一次出差中无意打开,无聊之际,竟然也看完了三季。

  先说本书,坦白讲,写得不错。在都市小说中,算是比较地气,又能敏锐捕捉到不同阶层人类特点的脚本,故事推动情节的设计部分有时虽然过于离奇(比如安迪的身世),但是字里行间还是透露出对当下社会人情世故的洞察,对于我这样的职场年轻人来说,常有几句点醒之语;对于因为中国大学的特色而不得不住在集体宿舍的各位宝宝来说,也总有不少与人相处借鉴。上一次看到这样冷切社会阶层的书,还是六六的《蜗居》。

  《欢乐颂》电视剧我仍旧没看过,小说本身值得一看,有文字趣味,也有情节推动下的阅读吸引力,书中五美的塑造简直活灵活现心理描写也是入木三分。五个姑娘的成长故事,虽称不上波澜壮阔,也算是曲折离奇。

  《Friends》里的friends携手共度十年风雨,彼此见证互相从各行各业的小白和卢瑟,成长为各个领域的“中层成功人士”,是典型的美国梦的实现。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问题困境,但也在十年中,在彼此的陪伴里,勇敢面对,不断成长。

  先说成长性,电视剧只拍了一季,很多故事才刚刚展开,所以很多人会觉得电视剧远不如很多美剧一样表现人物的成长性,不够“正能量”,甚至不够“政治正确”。但作为已经看完三季的上帝视角的我,其实本书是有体现人物成长性的,无论是樊胜美对家庭的反抗和对自我的最终认同,还是安迪对感情和内心阴影的逐步接纳,都细腻真切。但是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成长,哪怕她是主角比如说邱莹莹——作者在这里处理得很好——这人不坏,热情直接真诚,碰过壁,跌过跟头,但是并没有太多长进思想陈旧而不自知,且不愿自知。小邱的结局并不差,甚至也找到了自己所爱,也在五个人中较早结婚(如果这就是所谓的好结局的话),她在自己的认知层次找到了自己中意的结局且为之深深骄傲。这样的三观在我们的视野里似乎是鲁迅笔下熟睡在铁屋子里的人,可是我们应该叫醒她吗?我们能叫醒她吗?醒来她就会幸福吗?如果你是小邱,你就能超越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人生经验吗?

  作者就像一个冷静记录者,没有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是热心地把问题描绘详细详细再详细,留给读者参详。

  感情方面,《欢乐颂》只讲述了在机缘巧合下,五个人偶然相聚的一两年时光,因此也决定了这本书更像是在聚光灯观察五条直线的相交,而不是五个圆形的镶嵌交汇。书中的姑娘们都是好人,但实在完全不同的人,不同的价值观、背景、圈子和阶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在她们分别有了自己的家庭和新的住址之后,他们难免越走越远。书中有句话叫,“常与同道争高下,不共傻瓜论短长”(我激动地把这句话背了下来)。在书中的人物关系里,有的人在其他人眼里就是鸡同鸭讲,无法沟通,她们之间的某些感情,只能算短暂奇遇,称不上长久温情

  最后是人物亲和力。 老友记里每个人的小缺点,也让这些角色更像观众身边的人,甚至,更像我们自己。但是《欢乐颂》里安迪的经历和身世还是太过离奇了些,也许是我实在不了解高精尖女性的人生,也许是她更应该去《The Big Bang Theory》里客串,而不是老友记。

  以上的这些话,都是源于小说腰封上的一句“女生版老友记”所引发的联想与对比,只能奉劝一句中国的电视剧也要做自己,何必动辄中国版XXX。书还是很有趣,大家有空可以推送一本在kindle上,绝对是通勤等人杀时间利器

  《欢乐颂 第一季》读后感(三):不吐不舒服斯基之并不欢乐的欢乐颂

  作为山影粉,看到他们选择《欢乐颂》这个号称都市女性职场情感小说的最初是兴奋的,我以为我会看到和谐版Sexand the City或者女性版Friends,结果看了十几集后,人设剧情的种种不合理生硬的人物关系和充满恶意阶级观念,三观碎裂之余去撸了原著,终于明白这颗毒瘤来自哪里。以下评论,仅针对原著小说,电视剧看来高度还原原著所以已弃,我是粉,不代表我没有要求

  首先声明,原著小说的文笔真是我近年来看过最差,没有之一。不止啰嗦、白烂、流水账,关键结构混乱逻辑硬伤,剧情发展完全靠简单的人物对话架构,作者无法用故事情节展开来丰富人个性,转而靠人物对话或者直接内心描写,以至于文风带有作者强烈主观色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对故事发展记忆模糊,却对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态度印象深刻

  正如很多人评价到,《欢乐颂》原著小说三观不正,小说的卖点是以残酷现实来戳破少女们的粉红泡泡,这却是建立创造更加不现实的人物和情节基础上,传达出“上层阶级就是可以肆意践踏嘲讽普通人,而中下层阶级只能跪舔有钱人”的阶级固化观念,全文充斥着傲慢、冷血、算计、利己主义的所谓精英文化,并让文中所有人物(尤其是社会中下层)对这种文化顶礼膜拜,文章严重缺乏普世价值观中对社会底层理解怜悯能力越强越显凉薄。

  尽管文章以五个不同身份背景的女孩为主要人物,其实颇为明显的有亲疏区别。以第一部来说,主力刻画了安迪、曲筱绡和樊胜美,而邱莹莹和关雎尔则比较次要着墨不多。以自虐的心态读完了第一部,甚是不快,应该不会去续读后面两部了。

  依次来分析这些主要人物。

  曲筱绡

  毫无疑问,曲筱绡是本作第一女主角。富二代、海归、不学无术但有小聪明小曲,是个肆意人生的玩乐派。在一众他人的坎坷人生中,曲筱绡显然开了金手指,只有她爱情、生活、事业皆顺风顺水。说实在的我并不太讨厌曲筱绡,她算是所有人物里个性比较鲜明,举止前后一致,除了作者冠在她头上的聪颖狡黠,曲筱绡这个角色由始至终贯彻的是利己主义,以及利益最大化的商人本能

  其实一开始我以为作者是故意黑曲筱绡,因为我认识的富二代,大多学富五车为人亲切、文化素养涵养功夫都非常好。他们自小在上流社交圈长大,受过良好教育,明晰人际关系重要性,因此待人接物能力普遍很强,他们比普通人更乐于接受挑战,勇于创立事业,因为他们拼搏的成功几率的确比普通人高,像曲筱绡这样的富二代实在不多见。所以看到后来,我只能将曲筱绡定位在暴发户而不是富二代。

  曲筱绡最招人厌的地方无疑是“巴结上层,敌视下层”的阶级观,她和樊胜美不甚和睦的关系亦是诸多事件矛盾爆发点。虽然我觉得这个人物如果塑造的好,尤其是突出她的内心成长,不难成为一个类似《绯闻女孩》中Queen B这样的经典,然而曲筱绡的双重标准往往踩到读者底线。比如她对插足者的鄙视和讽刺,轮到自己时却网开一面,典型的律己以宽待人以严。她对樊胜美由始至终是蔑视、嘲讽,总是不遗余力的去打破樊的伪装,让她认清并固足于自己的阶层。她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并喜欢昭告天下以示自己敢说敢当,显得口无遮拦、没教养。这样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是讨人嫌的,并不会有华尔街精英来相助,正常人一般都会远着她,即便要接触也会用魏兄那招时不时弹压她。

  然而曲筱绡也有跪舔的时候。不知道是出于哪种心态,作者似乎特别仰视文化人,动不动就让安迪、奇点以每天看两本书来显示智商上的优越感。然而street smart的曲筱绡似乎吃死这点,不仅各种勇抱安迪大腿,更以她苦恋赵医生证明她喜欢文化气息。我其实完全无法理解,赵医生居然会以曲筱绡没文化来甩她,更难以认同,文化素养的培养就靠多看几本小说认识几个作家。文化修养,生活情趣,这本身是一辈子的学问,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成就。知不知道麦克白,能不能理解几个书袋(BTW,文中的书袋梗异常生硬做作、不好笑),只是流于表面的炫耀知识。我理解的文化人,不会以读书多少来标榜自己,不会嘲笑对方不知道莎士比亚,他们精神世界丰富,内心强大,对社会对世界常常抱着理解和悲悯的心态。

  安迪

  看完第一部小说,我最反感的人物其实是安迪。首先,她的设定太不现实,作为华尔街精英,高智商低情商本身就不合理。作者似乎对技术天才非常佩服,在他们身上强加光环。做过金融业的人都知道,投行那群狐狸可能有情商低这种设定。比起数据敏感建模天才,华尔街更看重的是人精。

  我对安迪最大的诟病,在于她的职场表现,电视剧更是强化了她工作中雷厉风行的特点。当着所有高层经理的面,暴脾气指名道姓的怒斥下属,已经证明了她情商为负,不是个合格的管理人员。不考虑员工感受而强行每天开午餐会议,严重到需要谭总出来为她打圆场,透露出来的是对员工的不信任和不尊重。这种管理风格,更符合国内党政机关或者民营企业,说她是欧美商界历练出来则完全是个笑话。

  小说末尾,安迪的下属因为不堪工作压力而跳楼自杀,我已经预想到作者会在第二部里洗白说他是股票失利或者因其它原因跳楼,但这些都不足以证明安迪的双手清白的。从企业角度来说,因为CFO有桃色丑闻而暂停她的工作并不现实,但遭受她当众训斥的下属自杀,事件极可能引发诉讼,则足以踢她出公司了。安迪的自辩理由非常牵强,什么认为这种workload自己完全可以胜任,所以事件是出于对方工作能力不足,显得傲慢无知,她失职的根本在于没有清楚与对方交流、劝退或者解雇对方(或者最常见做法是将对方调离该职位),而是明明看出对方能力不足,依旧施以高压,预见到对方会失败却仍然以此为由不断给对方没脸,末了却指责对方抗压能力差,典型的职场霸凌行为。除此之外,亦可以看出安迪并不理解管理人员的职责。再次强调,做老板不一定要各方面比下属强,不是事事亲力亲为才是好的管理层。优秀的管理人员,是能够建立透明的、持续向上的企业文化,而非单纯追逐账面利润,对员工指手画脚,漠视或指责他人。像安迪这种高压式的管理模式,会严重影响团队气氛和工作积极性,现实中不是被下属弹劾就是人才流失。

  樊胜美

  这个角色是我一开始最期待的,因为她身上聚集了最狗血的矛盾。来自严重重男轻女的农村家庭,在大城市打拼十年的资深HR,一个一心想要靠嫁得好来脱贫致富的女人。作者通过魏渭之口说出了对HR的轻视,通过曲筱绡“揭示”了樊胜美的虚荣心和希冀不劳而获,最后通过樊家的突发事件,彻底把樊胜美打入绝望无助,不惜以人物崩坏为代价,让她匍匐在权贵阶级脚下,成为一个唯唯诺诺、面目模糊、对有钱人感恩戴德的弱者。

  樊胜美和曲筱绡的性格有些共通之处,同样有着对财富、对跳出自身局限的渴望,在不食人间烟火的安迪,以及本分过日子的邱莹莹和关雎尔身上都无从体会到这种生机勃勃的欲望。曲筱绡靠着家庭以及外挂安迪成功上位,被感人肺腑的描述为努力刻苦。而樊胜美靠自身魅力、对人事的熟识,来选择优秀伴侣,则被抨击为“捞女”、虚荣、不求上进。在我看来,樊胜美用美貌引追求者送名贵礼品,和曲筱绡靠金钱招待来试图暗箱操作搞定项目,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前者可能不道德,后者亦有违法嫌疑。作者试图把前者贬为虚荣贪财,却把后者当做拼搏努力,双标实在厉害。

  然而最令人反感的,是作者用樊家的突发事件,一次次逼迫樊胜美的底线,差不多要把她往妓女上按。作者对困境中的樊胜美没有同情怜悯,反而有种刻意的疏离感,并用这件事来映证精英们清醒的头脑,将原本明事理、了人心的樊胜美打造成被亲情绑架了的愚蠢女人。说实话,我挺欣赏原作中奇点强势介入樊家,以借钱的机会帮助樊胜美夺回樊家话语权的手法,但一个在开篇就对自己说出“你值得拥有最好的”的女人,又怎么会放任自己沦落成对朋友哭诉“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就是什么样的命”呢。

  回想SATC里的四位女性,每个人的生活理念其实都相当不同。既有活在当下、全凭感觉的Carrie,也有事业心极重,无法信任男人的Miranda,既有放浪不羁、掌握主动的Samantha,也有保守待嫁,执着追寻白马王子的Charlotte。尽管个体差异性如此之大,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她们之间将对方看得最重的那种友情,她们对各自处事方式的诠释和争论给了剧集良好的视角涵盖,偶尔的相互影响更加重了姐妹淘的窝心。而这些在《欢乐颂》里一概欠奉,生硬的通过邻里关系来塑造姐妹情谊,固化的阶级观和利己主义使得五美的友谊显得莫名其妙、刻意煽情。

  男人们

  第一部里主要的爱情线是安迪与魏渭(奇点)、曲筱绡和赵医生、以及樊胜美和王柏川。描写最不堪的大约是樊胜美和王柏川,充满了算计和伪装,然而不计那些夸张的内心描写,这对其实是最现实、最平淡无奇的恋爱,同时也是成功率最高的。王柏川一直到给安迪打电话,希望能将樊胜美逼入绝境撕掉她的伪装来帮助她(逻辑不合理),人物性格才正式塌掉,他之后警告安迪和奇点不要轻易出手帮助樊家,语言台词都和最初的人设相当不符。

  然而王柏川已经算不错的了。本作的两位精英阶层,赵医生和奇点,一个是从喜欢到讨厌,一个则是从讨厌到非常讨厌。

  赵医生的人设起根儿上就略崩。最初曲筱绡调查他背景的时候,和闺蜜说到医生没钱玩儿不起,然而作者后来完全忘记这点,赵医生是本作唯一一个完美避开金钱束缚的人物,他和曲筱绡一样穿得起、吃得起、玩得起,丝毫没有邱莹莹那种穷鬼对有钱人的跪舔,或者樊胜美对上层又羡又妒的矛盾。我觉得作者在后面会给他加个中上家庭出身,好圆回这个bug。而赵医生所谓文化精英的设定,正如我之前所评的,太过流于表面,显得十分装逼。他在三观上和曲筱绡一样,缺乏对中下层的同情和理解,对樊胜美之类的也常抱着看好戏、凉薄的态度,哪怕给他加了段为孤儿寡母筹资的戏也不足以突出他对社会底层的悲悯之心。

  尤为奇怪的是他和曲筱绡的交往,趁虚而入和***虽然显得另类,但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可批判。但交往了几个月才了解曲筱绡没文化,并对此做出过激反应我就真的无法理解了。作者不想写明白,我只能脑补早就知道文化差异巨大,不分手是因为sex is so good。玩儿起来很嗨的赵医生,突然就加了清高孤傲的设定,因为一次感觉女友让他跌份儿,就毅然决然的分手……你们年轻人的世界我真的不懂。

  撇开医生身份和掉书袋,赵医生根本就是男版曲筱绡。他对文化的态度,和曲筱绡对金钱的态度如出一辙,就是狠狠的往你脸上砸。赵医生在音乐厅偷拍流泪的樊胜美,嘲笑她不懂装懂,和曲筱绡第一次见樊胜美时嘲笑她的衣服是地摊货,本质上是一毛一样的。他们两个,是什么样的锅配什么样的盖,完全不需要分分合合的戏码。

  所以,尽管赵医生顶着王凯的脸,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个性的人,仍然敬谢不敏。

  奇点这个角色怎么说的,他一大半讨人嫌的原因,是因为作者将他作为倾诉口,透过他的点评来述清其人人物的内心。之前说过,作者文笔很烂以至于情节交代往往不清不楚,在读者对故事发展还比较模糊的时候,突然有个上帝视角的人物,老神叨叨的跟你说谁算谋了什么、谁出于什么心态、谁的龌龊小心思,末了再让安迪惊诧于对方的眼界毒辣,这样的人物你很难不讨厌他。奇点的judgmental、嚼舌根、没教养,大部分要归咎于这个倾诉口的问题。

  他和安迪的恋情,是最不切实际的。奇点对安迪采用了咄咄逼人的追求方式,在某些事情上(例如安迪的身体接触恐惧症),他的强硬已经到了稍显offensive的地步。这种追求方式未必不好,只是非常不适合个性强硬、讲究尊重平等的安迪,这两人的相处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是相互排斥的。文中为了缓和这种矛盾,在恋爱关系中的安迪,不可避免的崩了,被奇点莫名其妙的牵着鼻子走。直到包总的出现,她才清醒些看到,她并不是很喜欢奇点,只是最初被他的智商吸引到而已(作者又来智商膜拜了),但这么分手显得前面的惺惺相惜很假,只好再度利用安迪的疯子基因做借口,让奇点主动撤退。恋爱中,安迪时而青涩到什么都不懂,时而看的清清楚楚,会刻意控制两人距离,人物崩塌的一声叹息。

  作为山影粉,真心希望这部剧就掐死在第一部完结算了。如果真要继续拍下去,拜托好好修改剧本。精英文化这个毒瘤请务必踢出此剧,加强五美的自我成长和互动,不要再拿钱拿文化来砸人。

  《欢乐颂 第一季》读后感(四):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这部小说?

  短评写不下了只好写书评……忍不住了实在想吐槽,书粉们看了气过了别放在心上,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的书评也是代表了一些不同的意见吧。欢迎在下面留言,支持的反对的都欢迎,希望大家可以平心静气地交流。

  个人感觉这不像一本小说,对白过多文笔欠佳,虽然有不少抖机灵的对白,但看起来还是像是剧本一样枯燥。除去笔力,剧情人物方面唯一的亮点大概就是一些职场规则人情世故了,所以多给一颗星。借用一句别人的评价就是:全书弥漫着浓浓的精英主义的优越感。很不喜欢这个调调。而且本书有一个很大的矛盾,就是想要用不现实的人物设定和故事情节来反映最现实的阶级矛盾问题,结果作品都扭曲了。

  讨厌小曲,看似古灵精怪其实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身上,欺软巴结硬。看电视剧觉得安迪还不错,看了小说也是把好感耗光了。

  山影选这本小说改剧本可能是因为这本书也讲的是同性之间的互动,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山影拍这些比较拿手。另外我还有个疑问,作者这么喜欢写对白干嘛不直接写剧本?这种作品实在需要拍成电视剧才能有一点血肉,看书纯属浪费时间。

  ---------------------------

  今天看到受不了再加几句,这书简直是隐形的玛丽苏加阶级强化洗脑宣传册……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这本书?是不是因为大部分人都习惯于趋炎附势而这本书教会人如何更好的趋炎附势?

  话说平时中国留学生在国外一出事儿就一堆人来骂富二代,这回小曲这个真正在美国不学习光会玩的富二代怎么没人骂了?这些人就喜欢骂那些认真学习辛苦生活的留学生?

  ---------------------------

  越看越讨厌曲,用一个朋友的话说就是,自以为是帮别人其实是为满足内心那点儿小优越而去伤害别人,这个不就是传说中讨厌的富二代嘛!也只有比她强大才能不被她扰乱生活,比如说安迪。

  ---------------------------

  这几天没有上豆瓣,没有想到这么多人给我留言表示赞同,十分感谢大家!(说实话其实我写的时候是做好了被书粉围攻的准备的……)

  书没有看完,因为实在看不下去了,但这两天有空会看看剧,也会找到原书相应情节看一看,所以有一些新的想法,等到结局了,如果有时间想再认真写一篇长评。写写命运,写写阶级。

  有的时候人不得不信命,好比小曲,如果她跟樊胜美的家境互换,估计故事中最遭唾弃的就是她了吧。

  而阶级,除了物质世界的阶级,也有精神世界的阶级。我姑且把精神阶级分为两级:一种精神局限于物质阶级,所思所想都以自己所在的阶级为出发点;一种思想超脱于物质阶级,所思所想以整个社会或者说每个阶级为出发点。

  另外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碰到一些看不懂或者不逻辑的对白?有的看不懂的我查了一下真的是大跌眼镜,而有的我实在get不到作者的点。后来跟朋友讨论了一下,我们一致认为这个作者跟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除了大家留言所说的作者三观的问题,思想开放程度我们也真跟不上,不知道作者以前是有什么经历,很好奇呀~

  ---------------------------

  我又来了……

  今天是五月四号。我现在已经无力吐槽哪个角色了,我只想说,这个作者的三观已经out了(我不说不正,省的别人说所谓三观正=三观正合我意)。

  人生而平等,就算一个人智商再低、家境再差、长得再丑,只要他不犯法、不害人,他依然是一个人,理应得到基本的尊重,理应活在这个世界上,理应过着自己的日子。他和那些所谓精英、所谓“拎得清”的人一样,是平等的人,并没有因此在人格上有高低之分。

  而真正拥有高贵的人格的人,并不是“拎得清”,而是真正理解人人平等、并将之深深的植入心间的人。

  作者的三观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终将会被抛弃。

  至于这部作品,再借用别人的一句评价:作者野心勃勃却能力不够。

  想塑造真实的人物,道出人无完人的现实,却把角色写得忽黑忽白,生凑出来的人物多面性让读者摸不着头脑,想不通逻辑。加上文笔的欠缺,让很多读者不得不选择弃书。

  ----------------------------

  今天是五月八日,有些开心,编剧还是把原著改得不错的,至少对樊小妹不错~

  剧每天播一点,书我就每天看一点,但今天我有点想弃剧弃书了。

  也许是看到樊小妹的事告一段落,暂时有了个好结局,我情愿结束在这里,让樊小妹的时间也停留在这里,尚且充满希望的时刻。

  也许是不希望再看到安迪的故事继续下去,不希望看到她如小曲所说的那样去追求生理冲动。看剧觉得安迪和奇点真的挺好的,可能祖峰气质好形象佳,不比包总差吧(我觉得,嘿嘿)。书里面嘛,可能觉得安迪应该配一个帅哥,所以安排了包总。

  除了外表,内心到底适不适合,这个还真不好说。不过至少我不认同小曲的看法,我不会选择让我大笑的人做伴侣,而会选择让我微笑、让我情绪平稳的人。人生的常态永远不可能是大笑,人生其实是平衡的,往往大笑越多大哭就会越多。占据我生活最多的人,我希望跟他在一起可以是平静的,内心满满的幸福感让我偶尔会心一笑,如果我太过低落或者太过高亢,他能让我回到平静的状态。这才应该是最幸福的生活。至于大笑,还是留给朋友们吧。

  我觉得,剧里和奇点在一起的安迪,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却让人感觉她很幸福。这感觉,真的很好,比她和包总聊天的时候要美好的多。

  有时候会觉得,适合又怎样,不适合又怎样,都是外人的臆测,还是得自己选,自己感受。看到别人评价安迪,说她不适合罕见的以多巴胺而不是以荷尔蒙为起点的爱情。适不适合,她自己的选择,或者说,作者的选择。

  大爱小蚯蚓。今天看着安迪和奇点的对话,要离开奇点,突然觉得,安迪和小蚯蚓,到底是谁看得清楚想得明白?到底是谁困于一角而做着无谓的挣扎?

  突然发现,其实世界上要是多一些小蚯蚓这样的人,这世界会美好的多、温暖的多。多希望她也停留在这里,不要被周围的世界所改变,而像微光,照亮周围,照亮世界。

  至于关关,希望她可以一直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善意。

  而小曲,希望她能像剧里而不是书里,少一点刻薄多一点理解,就已经很好了。

  如果就停在这儿,多好。

  到今天为止,这个书评不断增加内容,没想到,这个本来是个短评的书评能写到这么长,还有这么多人看过、点赞、评论,真的有点受宠若惊。

  今天把每次加的内容做了分隔,其实看看倒像是个读书/看剧日记-_-#

  另外,我想拜托看到这里的诸位,如果有看了三部全本的,能不能给我讲讲后面发生了什么?

  就我这速度,估计暂时看不完了。而且我还有一个奇葩的爱好,别人最怕剧透,而我最爱剧透,甚至有的时候没剧透我看不下去,不管是书还是电影。所以我常常想跟那些想剧透但被阻止的人说,来找我吧!

  谢谢大家了!!!

  《欢乐颂 第一季》读后感(五):对一部表面花哨实则跑题的肥皂剧式超长篇感到惋惜

  阿耐是我挺喜欢的一个作者,食荤者,不得往生,大江东去,等等,很喜欢她塑造了一批脑子不仅聪明,而且活络,还有超强行动力的人,他们是先富起来的这批人的典型写照。基于最近感兴趣的阶层固化精英主义命题跟风了她的欢乐颂,却觉得又臭又长实实失望,主要在于作者跑题严重:

  1.渲染完美天才私募人士安迪从孤儿院起家到独当一面,其实不必非得给她安一个部级领导私生女的身份,才认为她的智商得到合理解释,民间可以有天才。

  2.渲染暴发户富二代玩世不恭但其实热衷慈善大有可取,但这不是随意调查别人隐私以便揭人疮疤让弱者痛不欲生使自己聊供一笑的理由,这是赤裸裸的恶毒。

  3.渲染群租阶层智商情商有缺陷,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人生陷阱,不得不让我疑心作者是不是职业生涯遇到瓶颈或者投资失败,否则何须写这种降低个人格调的臭长文谋利?又或者,作者没见过正常父慈子孝夫妻恩爱开开心心过小日子的家庭,以至于把穷逼的生活非要想的如此不堪。至于写小曲打拼那一段实在想呵呵耐总吃老本,实在是之前自己玩剩下的,何苦捡自己牙慧。

  其余在男主人公男色问题上、女性欲望问题上,作者有刻意模仿晚期亦舒的嫌疑,牺牲点一大好奇点。诸如此类。

  工作关系中有人辗转认识耐总,可见耐总江湖地位尚在。何至于放任自己时间精力写这么长一出肥皂剧?只能说,耐总放弃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尝试转型,勇气可嘉。

  而我放着明天工作不管,大半夜给一本通俗小说写书评,也有点醉。

  《欢乐颂 第一季》读后感(六):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悲欢

  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悲欢

  ——读《欢乐颂》

  文/苏七七

  看过了厚厚的三本《欢乐颂》,我又想到阿耐的《大江东去》。《大江东去》写的是历史,很近的历史,改革开放三十年,一个新的精英阶层的形成。像宋运辉这样一个“凤凰男”,最后怎样在浪潮中走到了顶峰,他实现不是中产阶级的个人财务自由,而是使自己在一个经济体中得到掌控权。伴随着宋运辉的步步青云的,是非常生动真实地展现出来的一部企业史,民营经济与国有企业的种种沉浮。这是阿耐在许多写当代生活的作家中的独特之处:她的专业不是写作,她甚至不大关心文学性,她只是写她所观察到的现状与人物,并在她特别长于以情感为推动力的情节中,把这些现状与人物展现出来。但因为她观察的视野与视角是一般的“作家”所缺乏的,所以她能把经济生活解剖得特别真切,而她对人性的理解又是明快而善意的,她总能提供特别好用的“职场指南”与“情感指南”。

  从这个意义上说,《欢乐颂》像是更针对女性读者的一次轻松交谈。《大江东去》要做很多功课,要让文字踩着时代的节奏,并且从某种程度上,论证这个精英阶层形成的先天与后天因素,为这个时代提供正面的精英代表。而《欢乐颂》的一开篇,已经是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那个“阶层形成”的时代悄悄地落幕了,凭借着天资、出身、能力、机遇,刚出场的人物们已经被定位在一个个阶层里,于是,《欢乐颂》不再是奋斗史,而是此时此刻的一个社会切片,小说的主人公,五个姑娘,齐聚在一个叫“欢乐颂”的小区里,作者想让我们看的是各个阶层的状态与可能性。

  安迪、曲筱绡、樊胜美、关睢尔、邱莹莹,住在一个中档小区的同一个楼层。与将“商业精英”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那几个作品不同,阿耐把笔墨更多投向了普通的白领们,她们很齐心协力地解决了几个问题,主要不是“精英派”安迪和曲筱绡的问题,而是“普通派”的,樊胜美的无赖哥哥的问题,邱莹莹的有处女情节的男朋友的问题,关睢尔的警察男友是不是在家庭背影上撒了谎的问题。——围绕着这几个问题,牵扯出来的是农村的、小城市的,普通乃至于底层的市民农民的家庭。于是,在三十年的高歌猛进之中,人们经历的是伦理与价值观的破碎,那些在中下层的人,或者死守着僵硬的道德观,或者将自己的弱势作为挟持他人的工具,又或者想摆脱所有不愉快的阴影,用隐瞒过去来换一个美丽未来。

  阿耐对中下层的描写是有洞察力的,她分析每个人物的性格问题时也非常到位,比如樊胜美,她的性格弱点很大地造成了她的生存困境。《欢乐颂》的解决之道,第一是认清自身与他人的性格缺陷,不要掉进自己或别人的缺陷。第二还得是钱,是关系,以及行动力。安迪的钱与曲筱绡的关系/行动力成为解决问题的万应良药。大众身上担着的这些社会的痼疾,最后都得精英来医治——这种医治在小说里当然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当下皆大欢喜。这是《欢乐颂》在面对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写作对象时,又极为轻快地滑过去的地方。在读这些“解决过程”与“解决办法”时,有时会产生在读一个网帖的感觉,这大概就是过于在情节的表面上解决问题造成的吧。

  而在安迪与曲筱绡这一层面呢,她们都是这个精英阶层的优秀分子。精英包括了经济与文化双重含义,安迪的男友包奕凡,曲筱绡的男友赵医生,也还是这个阶层的。阿耐对精英阶层是嘉许的,安迪的高智商,曲筱绡的超强行动力,都是她们比起那些普通姑娘们更为熠熠生光的地方。她们的判断总是更准更快,那么在生活中有更大的自主权,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从这一层面牵出来的包家与曲家的家产争夺故事,是《欢乐颂》是相当好看的部分,在金钱与感情的较量中感情往往会败下阵来,这是有了太多钱的家庭要面对的共同灾难。包家的上一代,曲家的上一代,夫妻间设了重重防备机制吧。而到了安迪与曲筱绡这一代,制度开始出场,为精英阶层的金钱与感情都提供更好的保护。

  《欢乐颂》是个很善意的小说,为几乎所有的主人公都安排了好结局,我觉得到个小说有意思的是,它始于安迪的恐惧感,而终于谢滨的恐惧感。这两个人的命运其实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出身于最底层,当他们在向上走时,那种童年的底层记忆都侵扰着他们。然而何以安迪是个正面人物,而谢滨是个负面人物呢?其间的分野大概是:这是个人的隐私,但却要对最亲爱的人说明。说明了也并不是把自己的恐惧感转稼给别人,自己的恐惧感,还是要由自己担负起来,自己去承受可能的命运。面对了,担负了,可能就不恐惧了。而掩盖,回避,希望能从别人那里借用来一个甜美的生活,终归是不可行的。

  我们的时代里,我们的悲欢里。爱情是重要的,因为爱情里能放进最大的信任。而自我是更重要的,没有自我,爱情也无所附丽。每一个人,不论多强,多弱,都得自己为自己的生存与尊严负责。

  《欢乐颂 第一季》读后感(七):欢乐颂里的五个女孩

  贝多芬的《欢乐颂》也叫《快乐颂》,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可我要写的却不是此《欢乐颂》,而是阿耐的一部作品《欢乐颂》。故事以五个性格迥异的女孩为主人公,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

  家庭背景不同,阶层不同,人生观不同,爱情观也不同……这些诸多的不同,让五个不同的女孩发生着不同的故事。

  首先肯定阿耐对职场的了解,我想她也许经历过职场生涯,否则怎么能把职场中的女性淋漓尽致地塑造得如此真实?她一定和富二代有过亲密接触,否则怎么能把富二代们的心理那么透彻地展现出来?她或许接触过众多的男性,阅男人无数,否则怎么能把男人的副嘴脸暴露在读者面前,当然也不排除那些富有真情实感的性情男人。她大概对“漂”们尤为了解,否则怎么能把他们的一言一行,穿衣吃饭真实地再现?……这些都是我猜的,其实好作者不需要各个身体力行才能创作出典型的人物,只要有人提供一些素材,凭借作者的想象力,一定能将人物塑造得非常丰满的。作者阿耐就是一位很有想象力,很有创造力的作者。

  三个女人一台戏,五个女人组成了三本厚厚的作品,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不同的,但这五个人在人生路上,同行中,她们有交叉,她们有参考,她们有借鉴。命运让他们没有平行而走,这足以让这个故事更加吸引人了。

  五个女孩,我谈不上喜欢谁,讨厌谁,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就如我们普通人一样,我们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生活,只要自己活得轻松,自在,何惧别人议论。

  本书中有网友在下面的评论,这更增加了故事的魅力,看来读者的确不少。像这样的书拍成电视剧,肯定收视率会比较高。尤其是五位漂亮的MM,更吸引观众的眼球。期待电视剧出台,这样读者、观者人数就会更多了。比较很多人不喜欢读文字,更喜欢电视这样直观效果。

  《欢乐颂》里的这五位女孩,她们的生活代表着众多职场人的生活,管中窥豹,我们懂得生活并不容易,善待他人,更要善待自己。

  《欢乐颂 第一季》读后感(八):社会法则,阶层,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阿耐的世界观

  上中层精英:安迪,曲筱绡,包总这三家,魏渭,白手起家的一代

  他们的父母一代都是从底层或平民阶层千难万险爬上来的人,是可以突破恶的底线的人,从小说中我们看到阿耐对我们这个社会精英阶层的深意,无论官(安迪父亲),还是商(包家,曲家),大多是不择手段上位,江湖社会中从普通人中爬出来的强者。然后又把江湖法则和利益至上运用到身边至亲之人的身上,最后众叛亲离,妻离子散。他们是突破社会规则的,并擅长利用社会的明规则,潜规则,人情法则,身上条条框框少,对自己的约束少,对别人的底线也少。当一个社会处于失序的野蛮生长的竞争状态时,脱颖而出的大多是枭雄,枭雄心里的条框都是拿来约束别人的,而且他们面对各个阶层的运行逻辑都能胜任挑战,比韦小宝更圆滑。

  小曲,小包父母所处时代,民间的商业活动更像是跑江湖,个体户做生意,行为方式多依循江湖规则,江湖就是指社会的边缘地带,指远离体制、规范的管理和不规范的地方之边缘地带,人群身份也比较杂乱。整个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这一段,所有的买卖人大概的心态和所处的位置都属于一个江湖状态。江湖道义的道德标准与做生意的要求是吻合的。比如“重然诺”,就是答应的事要办;“明恩仇”,就是有仇必报;“救急难”,就是别人有困难得要救助。在江湖上的这些正面品质对做生意来说有利于形成一个很好的生意文化。另一方面,江湖当中也有一些负面的东西,一些人堕落之后就变成了匪、入了盗、成了贼,不择手段,掠夺、不稳定、残忍、残暴。

  到了第二代安迪,小曲,小包,他们身上尽管有一部分(学识)摆脱了父母,但仍然有父辈一代很深的影响。以小曲为例,当社会失序,监管机构缺位,江湖规则,人情法则就会成主导。在这种规则里,小曲父母无疑是深谙其道的强者,小曲从其父母身上潜疑默化地学会了这一切。小曲身上的江湖义气,哥们义气,以暴制暴拼谁底线更低,双标,开好代理小公司的能力都是体现。当她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圈子里,她就玩不溜了,成了被鄙视的人,因为社会阶层区隔正在从财富资本为主向文化资本为主过渡。而小包总,明显比小曲段位高,资产几十,上百亿的跟过亿的明显不是一个级别,那是一个更高等级的江湖,那个阶层里是财富资本与文化资本的结合,比如安迪,比如小包。那但那个江湖里的老一代的奋斗规则,本质与小曲面临的是一致的,他们的父母面临的问题也是相似的——膨胀的无限制的欲望,四分五裂的家庭,市场法则,人情法则,丛林法则,官商博弈,情感让位于利益,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安迪的父亲也相似,只是官场,又是不同于混乱的市场的另外一种体制了。

  魏渭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作者刻画得比较深刻,那是一双看透一切的眼睛,一颗精明计算得失利益的大脑,唯独缺少温情和安全感,他是个在面对利益冲突时可以为了自己把合伙人坑死的人。正因为这种骨子里的自利性与防备心理,安迪认识到了风险,与他分手。

  在一个现实、制度、良心都完全没有约束的背景下,又经过了多年的贫穷,面对这样一个环境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绝对是魔鬼一样的举动。魏渭这种苦出身的人,最怕的是对别人没有同情心。因为自己是奋斗出来的,遇到别人的惨状,多半一个反应是:“你为什么不奋斗?”或者用“蠢”定义弱者,他们往上爬的姿态再难看,在我看来也不算什么,但一点同情心皆无,而且向下踩的手段越高明,这个人就越无可救药了。

  常言道,富过三代才懂穿衣吃饭。大凡贵族多指血统、出身,或具有一种精神和气质,但与金钱无关。贵族不论人种和国别,都有一个相同的标志,即“既从容,又宽容”。那是一种世代积累起来的底蕴。没有责任感的算不上真正的贵族。用这个标准衡量,中国不乏富豪,却没什么贵族。至于看不到的顶层精英什么样,了解的人也不多。

  到了小曲,安迪的年代,市场开始规范化,制度出场,文化资本出场。制度是为精英阶层的金钱与感情都提供更好的保护呢还是为了公平?根据阿耐喜欢Olson,无疑她的观点更倾向于前者。

  在财富涌动的时代,精英阶层的致富方式呈现出多元化,他们还会运用政治权力增加自己在现有蛋糕中所占的份额,而非为经济注入新的价值以扩大蛋糕的规模。 而在道德上,财富精英的“井喷”现象却反而让他们的素质越来越低。这种短期产生的高贵的社会地位更容易导致个体表现缺乏道德。拥有更多的资源、独立于他人的存在,会促使人们将自我利益置于别人的福利之上,并视贪婪为积极有益的事物,这些又反过来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不道德行为。

  社会最底层:安迪,谢斌

  而社会底层的生活也更加险恶,安迪和谢斌都出身于最底层,当他们在向上走时,那种童年的底层记忆一直侵扰着他们,也影响着他们的三观和潜意识。

  安迪自幼跟随疯母,见识各种丑恶,在孤儿院由于智商高被收养后得到了金钱资助和教养,但没有亲情,情感贫乏的她大多数时候都冷漠而有礼,既不懂感情,也不懂生活,因为她从不曾从生活里得到过这些。 当遇到根本性利益冲突,直接威胁到她的底线的时候,她的理性,冷血而残忍的一面就会显现出来,与包总妈直接对抗,把包妈坑进医院,连包妈这样的老江湖都不是她的对手;对自己的弟弟也极度理性,绝不会为弟弟把自己陷入困境,即使弟弟受尽折磨。

  而谢斌可能因为母亲出轨,家境贫寒,一直面对世界的恶意,他面对的处境比安迪更糟糕,是物质与情感世界的双贫乏,还有长期充满恶意的周遭环境。刑警更是一个处于灰色地带的职业,这样的家庭与职业背景很容易扭曲一个人对世界,对人性的基本认知,好在阿耐不算残忍,及时收手,给了谢斌最后的救赎。谢斌就是那种徘徊在善恶边缘的人,一旦有合适的时机触发他的恶,又没有温暖的外部环境,他很可能迅速滑向恶。

  一旦跌入底层,就会被平民熟人社会的规则所抛弃,那里盛行的是游民文化的规则,是《水浒传》的世界,是以暴制暴,没底线的世界。那是一个不讲是非,讲义气;不讲底线,讲道义;团体内讲道义,团体外讲丛林法则;长期缺乏发展机会而与主流对立,仇视主流群体,但又不择手段渴望发迹的小社会。这样的环境里小曲,小包一家,魏渭是强者,其他人可能都不是。

  我们这个社会的伤害者和杀人者们往往出自这个阶层,他们缺乏同理心,对他人的痛苦与生命的价值缺乏足够感知,他们大多都有过早期创伤经历,遭受过精神或肉体上的虐待和伤害。他们会觉得自己才是受害者,自己的行为只是别人和社会“调教”出来的。

  平民小市民之家:樊胜美一家/王柏川一家,小邱一家/应勤一家 平民家庭大多保留着传统思想与道德,安分守己,所思所想都是为了生存,家族主义,家庭亲情关系浓厚,大多数时候善良,没什么害人之心,但为了生存也势利,精于计算,也可以为了生存无限制利用亲人。他们生活在传统的熟人社会里,市场交换少,人情交换多,他们对社会变化所知甚少,停留在熟人社会,小农经济或小市民的意识形态里,很难改变自己。传统社会里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共生的依赖性文化,大多没有自我意识,或独立性较差,或自我牺牲精神太强,他们互相依赖,互相指望,一人得道,鸡鸡犬升天。小邱依赖应勤,樊家依赖樊胜美。 第三,熟人关系是有选择地超越规则,熟人越多的地方,越没法遵守制度,结果只能由习惯和传统文化来支配。而市场环境更多依赖法律与制度。两者很难兼容。

小邱明显在温暖的熟人社会长大,父母关系和谐,对她的管束也不如小关那么强,她可以放开天性自由成长,这让她很有安全感,生活非常积极乐观,抗挫折力强,这是她强于其他四美的地方。但对生人也自来熟,对陌生人缺乏提防之心,屡被渣男所骗,小邱真像我妈妈呀

  《欢乐颂 第一季》读后感(九):无关风月,卿本佳人

  在欢乐颂小区22楼里,乖乖女,腐女,妖精,富二代,金领丽人,五个Lady用纷繁交错的喜怒哀乐共谱了一曲精致多彩的都市女性交响乐。

  爱情、家庭、职场、理想、朋友经……如何对待自己和所憧憬的明天,从这五个单身女人身上,我们能看到的共同点都是积极的争取发自内心对生活的认真。忘了在哪本书上看到过一句话:每个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在细面粉里混了点杂粮,虽然味道不见得多好,但至少可以多些营养,混着吃下去反而更容易成长、更健康。

  女人尤其如此。生命本就短暂,现实生活复杂又漫长,没有人永远甘心做角落里的影子,女孩总要从傻傻分不清楚向一呼百应八面玲珑进化。所以,在光怪陆离错综复杂的“海市”,无关背景,每个人都要冒着头破血流的危险谋生活:无论是才貌俱佳的安迪,背靠高管家世的曲曲,聪明努力的小关,还是有点糊涂傻气的邱莹莹,刀子嘴豆腐心的樊胜美,我相信每个女孩无论高低贵贱,大家都一样,只是在找寻自己来这个世界应该追逐的东西。我们看到的这五个风采迥异的女生和那些发生在她们每个人身上五味杂陈的故事,不正是生活中的我和你吗?

  总是感觉,阿奈有意要把五个美女写得平分秋色,丝毫没有偏袒谁藐视谁。虽然也有利益冲突互相猜忌的时候,但基本上大家都是正直、善良、仗义,有同情心的好姑娘,无论谁做什么,邻居之间都能相互照应,一致对外。

  真心感谢阿耐带我们住进这温暖绚丽的欢乐颂22楼,感受安迪的精明干练,关关的体贴上进,邱莹莹单纯,樊胜美的付出,和曲曲的古道热肠,虽然她们也会小心眼、犯二、猜忌和任性,但这样的欢乐颂不才是我们真正的人生么?故事的结局比我预想得要好:他们各自穿过马路,拐过大楼,继续向前走着……无关风月,卿本佳人,红尘路上,携手并肩。

  希望如你我一般有着和曾经有过美好青春的姐妹淘们都能看看这部《欢乐颂》,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剧情也并非多么的荡气回肠,但相信你一定能在故事中找到自己,和曾经那些跟你同路走过青春岁月的人,永远忘不了的那些事。

  因为成长和感恩,才是奏响人生欢乐颂歌的主题。

  《欢乐颂 第一季》读后感(十):一些笔记

  认识一个人,这么一本正经干吗呢。或许,放轻松,放轻松,只是认识一个好朋友……反而更好。

  你想劝,那也得有人听啊。

  没事的时候胆子不要太大,有事的时候胆子不要小。

  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长短。

  谁年轻时候都犯混,只要不犯混到老就行。

  说明你并不害怕事实,你害怕的只是你心中提示的恐惧。

  为什么我不生气的时候你追着问,我一生气你就不问了呢?你就是欺软怕硬。

  不拿出实质性的内容,所有的甜言蜜语都是白搭。

  刚才那个拥抱,他费尽心机扭开安迪的注意力,都没有好生体会终于接近的感觉,倒是像一个喂药,一个吃药。

  貌似亲切风趣,实则戒心很重。

  如果我离开邻居朋友们,他们最多惋惜几天,想念几天,过后就算了。如果我在相爱的人面前发疯,当着他的面丑态百出直至送进医院,对他的打击会有多大。

  女孩子对你发脾气,那是心里对你患得患失。

  藏富是低调,瞒穷就是虚荣。

  A如果了解B所有的人生黑暗,那么B心中该是什么感觉?如果两人是充分信任的好友或者亲人,坦白彼此的黑暗经历是在坎坷人生中抱团取暖的最好方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