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谍战上海滩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谍战上海滩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34: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谍战上海滩经典读后感10篇

  《谍战上海滩》是一本由张勇著作,广西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3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谍战上海滩》读后感(一):值得一看的谍战小说!

  最近被此书改编的电视剧伪装者吸引,天天熬夜看电视剧。

  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这个急性子等不了后面,只能先看原小说来一饱眼福。

  经人人提醒,原来明楼明台,可以让人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南朝可是,当日本人侵犯我山河,杀我国人时,也改变了他们原本的生活轨迹被改变。

  明家4各人全部都喜欢,都在伪装,人设很好!

  环环相扣,悬念不断,高潮迭起!

  《谍战上海滩》读后感(二):一群好的演员到底有多重要

  电视剧如此扣人心弦,本以为原著也会精彩非凡,不料竟然就是一篇不错的剧本而已,除了剧情其他都没得看。

  通篇剧情交代匆匆忙忙,像是通宵赶出来的作文。人物刻画简直就像青春文学那样任性没道理,有时候人物的行为以及心理让人莫名其妙不能理解。与此同时,背景交代又略得显单薄了些。

  所以一群好的演员有多重要?

  他们演出了作者心中的那些虚无缥缈却又无法付诸笔尖的情感,

  演出了人物之间各自微妙的关系,

  也演出了战火纷飞时各自的觉悟、成长与无奈。

  他们使整个故事更加丰满更加引人入胜,而不是像一篇连载的网络故事。

  向演员们致敬。

  《谍战上海滩》读后感(三):读《谍战上海滩》有感

  看过电视剧然后来看了小说,不得不说小说其实给人的感觉没有电视剧好,电视剧里加了一些情节,改了一些情节,使得人物更加丰富了。

  举几个例子,王天风在电视剧里是被明台用刀片歌喉而死,刀片也是他在军统的时候教的,这个在剧里都有体现,前后呼应,而小说里则是被明台活活骂死的,说也很戏剧化,不过这样一个运筹帷幄的军统特工我倒是情愿他是被自己人误会而杀死,也算是死得有点意义,毕竟杀他的是他最爱的学生。在书里王天风也并没有那么厉害,他只是一颗妻子,一颗不被重用随时可以丢弃的棋子。

  再有就是明台执行杀明楼计划的前后,之前的冲动,拿着刀在明楼面前乱晃以及知道真相之后拿着枪和明楼阿诚的对峙,都能感觉到编剧的用心,也让明台这个形象,他那种还没有完全脱离的孩子气表现得非常好。

  汪曼春的死在小说里只是自杀,而在电视里她死在了明楼明台的枪下,之后明楼在她尸体前站了好久,也让人印象深刻,那个他曾经爱过的女人,那个爱了他一生的女人,我不知道靳东在演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我有时候又觉得这么演太过残忍,书上有很细致的描写过几次汪曼春对明楼的心里态度,感觉并没有电视里演的那么变态。

  还有就是最后大姐牺牲的那一段,如果说之前举的例子我比较倾向于电视剧的话,那么这一段我也不知道该喜欢哪个了。电视剧里明镜最后死在了三兄弟的怀里,看着自己最亲最爱的人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我觉得她也没什么遗憾了。小说里她最后留给明台的话只有四个字,脱离挂钩,然后引爆炸药,算是壮烈牺牲,虽然外人没有人知道她是革命者,但是她死得又何其壮烈。

  不得不说电视剧给了我们更多看小说时所有的期盼,如果先看小说再看电视的话,会觉得电视更丰富,更具体,更美好,但如果先看电视再看小说的话,也会有不同的感觉,有一些无奈真的只有书面上才能体会到,演是永远也演不出来的。

  还有很多感触大部分都是电视剧的,在这里就不写了,只是把几处目前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给举出来罢了。

  当然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这种题材的小说,也是第一次写这种东西,如果不好请见谅。

  《谍战上海滩》读后感(四):不一样的明家三兄弟

  看了电视剧以后,撸小说,虽然大部分场景,人物的名字都是神还原,但读完小说以后却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感觉:明台真的是明台?明楼真的是明楼?阿诚真的是阿诚吗?

  印象最深的是,看电视剧的时候,每天发微薄吐槽觉得明台,觉得他简直就是个大写的渣男,但看小说的时候却觉得,明台所有的做法都是合情合理的。

  电视剧里,明台第一眼看到于曼丽的时候,被她清冷的气质吸引,又是送明家香,又是各种嘘寒问暖套近乎。但小说情节对于这个初见的设置就干脆很多,飞机上戴笠把黑寡妇的照片给明台看,明台看了一眼就说:短发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对于阿诚的描写也是,电视剧里为了丰富阿诚的形象让阿诚聪明的似乎有点太外露了,出场就刺杀日本军官,仅凭借每天都去签到就判断出明台没有去上学,私自派人去营救明台。甚至让人感觉阿诚为了完成目的伪装的有点过了,把梁萌萌骗的老婆都送回乡下去了,把南田小丸子骗的主动去送死,把电视机前的打架都骗了觉得他就是大嫂。

  但小说里的描写就很温馨,阿诚是一个善良到会委屈自己的心也要去顾全一个差点虐杀自己的人。

  颠覆最大的是大哥明楼,电视剧里的明楼是对外狠绝,对内包容,总是想着各种办法去平衡局面的人。但小说里的明楼却是个很冷酷的人。

  对待爱情,他懦弱,他将汪曼春推向地狱,然后还选择利用她。见到她心狠手辣杀人如麻时,非但不念旧情想着是否要将其从深渊中解救出来,反而安慰自己,“作出利用她的决定是对的”。

  对待家里人,他将明台放在了最危险的地方,堵他生,堵他死。利用大姐帮助自己完成所有的任务,亲手把大姐送上送命的列车。对待阿诚,他只是抱着赌气的态度:你要折辱一个孩子,要虐杀一个人,我就偏要他成才,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正常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会辜负你抱养他的初衷。

  整部小说里,明楼不断的在算计身边所有的人,没有连家人的温情都被他计算在内,让人不寒而栗。

  伪装者完了,但余香还在。

  《谍战上海滩》读后感(五):精于算计者终将败于算计

  事实上……第一次看完小说最大的震惊是短!

  用如此言简意赅的笔法去勾画明氏一家在乱世风云的上海滩“伪装”生活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所以制片人是怎么从这短短的篇幅中脑补出一部长篇巨作拍板决定好了就是他了我要拍拍拍!虽然说编剧(原作者)是后来大幅度改写了,但是肯定是制片人先脑补的吧!

  参考琅琊榜制作人通宵读完之后脑中挥之不去的梅长苏,我就说侯先生的脑洞肯定很大……

  言归正传,虽然有人会强调说电视剧已经改了很多,但是这更多的或许是为了拍摄、为了更符合年轻的潮流而去进行的填充,本质上这个故事的架构和框架在这里。

  而且比起电视剧最后崩掉的逻辑和人设,小说虽然简单,但是剧情上是能够自圆其说,并且在这么短的篇幅内将每个人都塑造的相对丰满。

  明台聪慧、热血、理想,但是同样毫不手软,而明楼,则是冷酷、自负、充满了算计和阴暗。

  没有所谓“牺牲谁都是牺牲的”美好死间计划,只有被下级抗命而想体面将之处理掉的军统。没有为了计划果断献身的老师,只有虽有情但因为你知道太多而一样必须死的无奈毒蛇。

  这是风云叵测的上海滩,是前线,是战场,是各方势力互相的厮杀,也是己方内部势力的争斗,美好的理想无法挽回残酷的现实,暖意浓浓的温情下涌动的是阴暗的反复利用。

  亲情、友情、爱情,能够利用的就要被利用,为了目的和胜利,一切过往都可以被埋葬。

  可以说大姐最终的死,就是明楼一手促成的,是他精于算计、自负于算计、不断拿自己的亲人作赌注,而命运最终对他的嘲讽和惩罚。

  先有国才有家。

  但若是家都亡了,昔日为之奋斗和守护的东西又在哪里呢?

  而当光明到来的时候……这是真的”结束“还是另一种黑暗的开始呢?

  当然,如同死间计划一样,没有见到结果前,谁都不知道最后的结局如何,所有人只能赌下去,赌自己所想要的那个”胜利“。

  我想电视剧能够成功的另一个因素确实是挑选了一批很好的演员。胡歌赋予了明台萌动人心,王凯赋予了阿诚正直可靠,而靳东则赋予了明楼家庭温情。王鸥冷艳偏执,宋轶风情万种下是纯粹之心,哪怕是王乐君,初登场之时的亦是沉着内敛。

  唯一问题大抵是电视剧后期的逻辑确实不能忍,听说电视剧改编的原著也要出版了,不知道是会理顺,还是将错就错。

  《谍战上海滩》读后感(六):棋手明楼

  丧钟敲响,棋局终了,棋子们各自零落,而棋手,也未必就是快乐。

  明楼就是棋手,全书结束之后往前回忆,打从一开始,明楼就知道姐姐和弟弟的身份,他在迷雾之中分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集合手中的所有情报,分配掌握的所有棋子,一步步打造精致的棋局。对,我说的是精致。最少的伤亡,最大的利益,看似种种巧合实际却是一步步精巧计划的环环相扣。这样的明楼,是强大的。

  都说强大的棋手不能被儿女私情所累,明楼毫无疑问做得很好,爱情,亲情,都成为了他的筹码。可是,若真是冷情之人,如何可以在乱世之中守得一颗报国忠心,在生命、鲜血、阴谋之中不被改变,守得初心。要知道,大汉奸汪精卫在最初也是“饮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志士,而明楼,又如何长年身处灰色地带而保持信念。这就要归功于明家严苛的家规和明家三姐弟强烈的家庭归属感。

  说完亲情再说爱情,比起亲情,明楼对汪曼春的感情更是赤果果的利用。明楼是否真的爱过曼春,我先应该是爱过,学生时代不参杂的爱恋,因为家族仇恨被迫中断。家人与爱情之间,明楼选择了家人。而后来,对曼春的怜惜愧疚与家国大义之间,明楼也毫不犹豫的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看到汪曼春工作时的残忍,明楼掐断了最后一丝同情,三观的不同,最终让昔日恋人分道扬镳,明楼不是心狠,是作为一个男儿的果决。

  终场,姐姐牺牲,弟弟来到延安暂时安全,唯有明楼,依旧在汪伪政权中独行,作为暗夜之中的尖刀,静静等待黎明的到来。我们不知道是否有一天,他可以被洗刷清楚汉奸的伪装,重现英雄的荣光,我们知道的是,这样的英雄,无论是否有与之相符的荣誉,永远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正如明楼的同学,明台的老师王天风,即使作为叛徒而死,即使在临死前被自己的得意门生指责唾骂,只要自己知道自己死得其所,也就可以瞑目了。

  《谍战上海滩》读后感(七):利剑明台

  利剑破空,成就的是操剑者的伟业,更是自己的剑心。

  明台是利剑,正如明楼和明台在军统的身份职责,明楼是精巧的谋划者,而明台是完美的执行者。除了第一次任务,有人替明台安排好了一切,他需要做的只是射击,上楼,睡觉,之后的每一次都是明台设计计划并且亲自执行,他的机警、沉稳、果决、狠辣保证他完美的执行了每一次任务。即使有时他并不知道全部的计划,即使又是他觉得上峰的命令“很愚蠢”,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执行。无疑,明台有成为职业特工的一切天赋,这正是戴笠所看重的,而将他的天赋转化为实力,则要归功于王天风的教导,归功于血与火的历练。

  明台在如此短暂的几个月从花花公子蜕变为军统特工,无疑是开了主角专用加强版外挂。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明台有着卓越的天赋和潜力。毕竟,普普通通的少爷是无法在电光火石之间察觉出红酒有问题并且迅速出言试探的。作者为了让开了外挂的明台少爷显得真实一点无疑是煞费苦心,单是以死相逼的计策就用了两遍。第一次让明台意识到这不是普普通通的学校,自由什么的在进校那一天就已经切断了,使明台得以在第一次杀人之后面对姐姐的浓浓温情没有心生退意。第二次则是告诫明台作为军人军令如山,并且他明台接下去要走的路,并不是“我爱国啊”这么简单,是随时的自我牺牲,战友牺牲,随时的鲜血淋漓。而这样的两次强心针也造就了我们的明台少爷绝不拖泥带水的行事风格。与下属的第一次会面,谈笑之间下达第一个命令,他知道,只有在战场上才能真正培养出默契和信任,也只有这样培养出的默契和信任才能经得起一切考验。而他的下属,也的确以最快的速度接受了他,并且下意识的保护他,保护他不同流合污的本心。

  说到不同流合污,明台最大的萌点就在于他的纯了。无论是作为明家小少爷还是作为军统毒蝎,他的内心都是异于常人的纯净。他爱国,所以他就那么轻易地来到了军统的学校,那么轻易的开始了自己的玩命之旅。他爱程锦云,所以抓住一切机会大胆的追求,发自内心的信任,在知道她有危险时干脆利落的营救。他眼里揉不得沙子,所以炸掉了灰色的走私线,轻易地被锦云“策反”。当然,也因为他的单纯,他在初入学校的时候大闹退学,他逞一时意气伤了哥哥的心,他将忠诚的恩师骂死在乱坟岗,但我们知道,他值得原谅,而认识到这些错误的他,会更加坚强。

  当乖巧可爱的少爷宝宝形象成了他的保护色,当他在亲人面前也开始有所保留,他变了,他又始终未变。这也就可以解释他为什么轻易地爱上了程锦云却始终没有爱上自己的生死搭档于曼丽,因为他是一个简单的人,曼丽对于他,过于沉重。

  “明台同志,他很优秀,是一名非常出色且勇敢的战士。他是在去年冬天的时候加入了‘军统’训练班。”黎叔这样说的时候,读者十分惋惜,而明镜,只是觉得荒谬。火光血海之中,这样飞速的成长也许并不少见,却不见得让亲人多么欣慰,只有痛心。但我们知道,经历了生死,经历了离别,明台成熟了,沉稳了,坚定了,而他的心已经是纯洁光明的。

  《谍战上海滩》读后感(八):随手记录

  随手翻完了小说,看到结局心情也是闷闷的。随手记录一点感受。

  首先是小说本身,作者的文笔不错,很流畅的读完了。对白、心理读起来也自然,电视剧中印象深刻的台词也都能在小说里找到原话。但与其说是谍战小说,我更倾向于家族故事。故事虽然相对完整,但不够丰满,很多处人物关系的变化缺乏铺垫,因此觉得突兀。更像是一个有场景的大纲。在人物的刻画上也是“点到为止”,本身的复杂性很难体现。

  第二,说到电视剧的改编。因为目前我只看了8集和一些图片剧透,因此很难全面的概括。但总体上,电视剧讲原著里人物不丰满,情节缺乏血肉联系的短板弥补了。比如台风之间、明台和于曼丽之间的关系变化变得合情合理水到渠成,同时又让人印象深刻。而在小说里,只是短短十几页纸试图深入浅出,似乎还是 力有未逮。电视剧也增强了配角的分量,最明显的应该是明诚。小说中阿诚在桂姨这个角色出现之前,几乎只充当了几个动作担当,因此想到这样的安排也显得桂姨的出现、阿诚突然的存在感有些突兀。但在电视剧中,阿诚的角色贯穿始终,继续与明楼形影不离,同时将很多重要的对话安排在两人独处的车里, 这样的设计让人心服口服;同时电视剧似乎也删去了一些人物和情节,减少了见头不见尾的不自然(比如改编了天台相遇的始末)。电视剧从人物的塑造上更饱满(小说可能还是受限于篇幅容量),虽然只看了8集,却能植入整套的印象代入小说的阅读。其中三个女性角色都各有风采,尤其是明镜,在电视剧中还带着上海口音,骂起来显得尤为可爱;汪曼春这个人物本身的可怜可恨也能让人一直咀嚼;我还是蛮喜欢电视剧中于曼丽的选角,有风情,但不会太浓重,眉眼间还能流露出这个女人的悲剧性; 但故事大纲在那,谍战的部分还是分量不够,即使是电视剧,也觉得更像是人物传记。明楼这个人物浓墨重彩,看小说的时候如果没有看过靳东的表演,真的很想想象可以是这么出色的一个人。也对演员本人增肥来符合心中原著形象彻底信服了。电视剧中阿诚偶尔的卖萌也缓和了剧情的紧张。

  补充一个小说和电视剧情节安排上的不同,电视剧里在明台被王天风带走后就将目线带回了明楼处,表现了明楼的紧张明诚的果断措施,从而透露出了人物关系,而在小说里这部分都被黑箱,直到后期交代身份才透露。从悬念上说,因为是藏的越多揭露地越晚会更有惊喜感,但也考虑到电视剧情节的合理性。

  ============

  这是当时才看了8集电视剧时写的?

  随手补充几个人的死。

  这几个人的死其实也是小说和电视剧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汪曼春,其实我会更喜欢小说里的处理。有一种无处话凄凉戛然而止的悲。汪曼春这个人物,在整个故事里,总是伴随着制服的狠辣或者礼服的华美,热闹张扬。小说里的死却截然相反的清冷,无人问津默默自杀。于我,更有一种反差的感染力。仿佛闹剧演着演着突然一切归于无声。但其实也可以理解电视剧的处理,用汪曼春的最后挣扎,也引出了之后的破绽,再造一次危机。但,情感上还是少了几分。

  其次是王天风。他的死在书里更悲出眼泪,但看到“被明台骂死的”(还重复了几遍),眼泪又活生生的逼了回来,笑了出来。电视剧这段,太有震撼力了。尤其是明台的“我的老师王天风”是个铮铮铁骨的汉子,每次看都会觉得很唏嘘。

  最让人诟病的大概是大姐吧。小说里死于大义,电视剧里死于墨迹。

  《谍战上海滩》读后感(九):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不能算作书评的书评。

  没时间看长篇大论48集的电视剧,便跑去看小说,看到小说的第一印象就是,短,真短,和《琅琊榜》比,电视剧长度仅仅差了六集,然而书的长度却是琅琊榜的三分之一左右。

  题目是我看完小说之后脑子里面浮现的第一句话,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不了因,明楼与明台,我实在是无法用其他的语言来形容,他们都是热血报国的军人,不同的是,明楼更老练,是“灰色”的,在无关国家大义上面的一切,都是灰色的,他不会因为一点官场上的事情而颓废不前,也没有任何感情可以影响他的行动,所以他身上背负着更多的委屈与责任,好像全书里面只有阿诚是理解他的,他对汪曼春,除了利用只有利用,但有时候也想,自己当年如果没有出国,她还是这样吗?他也会觉得,汪曼春其实很可怜。而明台不同,明台依旧是那个热血,甚至带着稚气的少年,他有挂念的亲人,有热烈而美好的爱情,也等着有朝一日抗日胜利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他看不惯一切“黑色”或者是“灰色”的事情,他还有希望,有退路,然而明楼已经没有了,他为抗日做出的巨大牺牲,贡献,或者说委屈,也许日后只能以“汉奸”之名来结束,这也是地下战线千千万万个工作者一样的无言的牺牲与奉献。只能借用阿诚的话来说:“忠奸之判,在于天理昭彰,问心无愧”。

  王天风是让我最意想不到的,首先他的“叛变“让我意想不到,但是解释似乎又合情合理,他倒下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作为军校的总教官,如此大的角色,也不过是一颗棋子罢了,但是只要整个局能成功,他就是有价值的,震撼。

  这个里面的局没有什么太”烧脑“的,没有什么完全奇谲诡怪的局,成功更多靠的不是”过智而近妖“的斗争,而是,牺牲。每一个局一份情报的背后,千千万人的牺牲,有的人,真的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无辜者,还有的人,终究背负着汉奸的罪名,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为这个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书里面的亲情戏也是非常动人。明镜算是最单纯的,她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弟弟,但同样也是胸怀大义的人。明台首先是个军人,但是他又何尝不留恋这个家,何尝不尊敬,或者说敬爱他的哥哥姐姐。明楼很复杂,好像他对家人也全是算计和利用,但是只有阿诚懂他的无奈,他又何尝不关爱自己的弟弟和长姐,但是自己首先是个军人,是个地下工作者,就连明台进入76号所受的一切酷刑,也是他想借此机会送弟弟出国,开始新的生活,远离这个充满战火的祖国,远离这个肮脏的天空。

  ====================================================

  电视剧我多少看了些,毕竟舍友都是剧迷,但是没有看全,所以发表一下自己的小意见,也许说得不对。首先电视剧对小说的改编都挺大的,人物形象都丰满了很多是好是坏呢?我只能说看电视我就想着:233王凯好帅!2333他俩在一起好基友,完全没有看书时候的沉重感。然后对胡歌,胡歌长得帅,演技好,这没得挑,但是他实在不是很适合这个角色,反观王凯倒是很适合明台,某种意义上说明台有点像靖王,骨子里是带着幼稚的高贵,但无奈,一点一点地成长为一个政治家/优秀的军人。其实我脑补的阿诚并不是王凯,是何达,就是《我是特种兵》里面那个森林狼,他有着非常出色的军事素养。明楼明镜都没的说。

  ============和《琅琊榜》对比===========================

  没办法,刚看完琅琊榜,再加上电视剧的影响,忍不住对比一下。小说作者的文笔和叙事能力,完爆琅琊榜(虽然琅琊榜真的也不错,但是文白夹杂的语言,还有一些地方有些随意,没有这个在情节上更严谨)。但是,缺少了一种家国情怀,这个作为一部爱国主义的,正剧性质的小说,甚至比不上琅琊榜这种传奇性质的小说的大气,更多胜在情节与文笔,可以给他很准确地定位为:谍战。而琅琊榜如果非要给一个定义,那就是:家国天下,赤子之心。

  《谍战上海滩》读后感(十):评谍战上海滩原著及原著与改编剧对比

  《谍战上海滩》改编的电视剧《伪装者》断断续续追完了直播,现在准备补剧买了原著来搭配着看,结果先把小说看完了。

  总体来说改编其实不算大,很多情节和台词都可以说非常还原了,除了结局。翻了翻评价,短评里面似乎很多人觉得原著不如电视剧。

  我的观点:电视剧比原著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更丰满,但同时为了扩充情节原创的一些桥段也挺无语,各有千秋吧。

  但是,说原著就是给了个框架、电视剧化腐朽为神奇的,实在不能同意。对于文学创造来说,骨架其实最为重要。所谓美人在骨不在皮,骨架子立起来了,基础就不会差到哪里去,若能丝丝入扣的丰富最好,若是编剧功力不够,只是在骨架子外面套了一层皮随意涂抹了几下,虽算不上精品,倒也有个人样。可若只是一堆血肉,任你筋络分明颜色饱满,没有骨架子照旧立不起来。像《谍》这样的作品其实是最适合影视改编的,因为本身的剧情架构出彩,辅以厉害的编剧调教,便能成精品。

  在此,感谢作者讲了这样好的一个故事,感谢山影的编剧赋予了作品人物更饱满的血肉,感谢演员出彩的诠释。

  毕竟这是一篇书评,还是讲讲原著吧。

  原著明台的成长是贯穿全局的,他就像故事里那个带着线穿过九曲明珠的蚂蚁,将整个上海滩当时风雨飘摇的局面穿了起来,一路经过那些带着重重面具的人,曲曲折折但最终走到了唯一的光明出口。明家可以说就是一个漩涡口,形形色色的人物聚集到了一个屋檐下,而种种矛盾也在这个家庭里酝酿着,可以说是整个复杂局面的缩影和牵扯点。整个故事由几个人物的经历以及明台的任务串联起来,但在小说里,死间计划并不是贯穿全局的,因此,它的整个框架就不像《风声》、《麻雀》(两者皆为原著)那样有着悬疑小说的紧凑惊心。文笔的话,瑕不掩瑜,作者还是有文学功底的,很多描写都有引用或化用经典古诗文,比如形容明台的一句“桐间露落,柳下风来”,俊秀清朗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就是感觉白描运用得不太好,人物的感情也是非常的点到即止,除了明台明楼的爱情线,其余感情无论是亲情还是别的人物的爱情亦或友情战友情,刻画得都很浅显,也因此产生了部分读者认为人物刻画不鲜明的问题。我很怀疑这是这类作者的通病……因为风声和麻雀里也有这个问题。

  书中对于明台红白玫瑰的处理不错,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明台的态度。其实情节和电视剧差不多,但是书里有明台的心理描写,所以读者可以轻易察觉到明台对于于曼丽的感情是一开始的好奇、习惯性的绅士以及得知对方经历后的同情,再有就是对于曼丽女性美的欣赏。而对程锦云,是被她的气质吸引,而且他们俩其实经历相似,都是衣食无忧吃穿不愁,但一心走上了报国抗战之路,有很多共同语言。

  二是演员的诠释。说实话,王乐君小姐诠释得实在是emmmmm程锦云在小说里其实是一个蛮有趣的人物形象,知书懂礼高贵典雅,这是她作为名门小姐的形象;冷静聪慧干脆利落,这是她作为地下党的人物形象,而在与明台的相处中时而因他的一些调笑而发窘,时而又会牙尖嘴利的回敬并把明台堵得说不出话。看完原著后我脑海中浮现的程锦云大致是刘涛或者韩雪的模样。

  小说中的明台,对于自己喜欢的女生一开始就有精准的定位。首先是长头发,他在第一次看到曼丽的照片感觉就是短头发的他不喜欢。其次他很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共鸣。第一次对曼丽动心的情节:

  【“人生实难,大道多歧。”于曼丽叹了口气,“你能猜到什么呢?”

  明台心底略有些欢喜起来,这个搭档绝非风花雪月下淫浸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受过高等文化教育的人。

  明台说:“人生实难……这是《左传·成公二年》中所提,陶渊明拿去做了《自祭文》。”

  于曼丽抬头看他,喜欢他的博学,低声说:“也是我的自祭文。”

  明台淡淡一笑,于曼丽道:“怎么,区区女子不配吗?”

  “不,是堂堂丈夫未遂。”

  于曼丽疑惑,“未遂?”

  明台卖起关子来,说:“嗯……有关阴谋……”他想想怎样说不犯忌,“有关增进友情的阴谋,阴谋未遂,不过,阳谋可为。”他嘴角上扬,笑意渐浓。】

  因为那句自祭文,明台心生欢喜,并且生出亲近之心。但可惜的是,曼丽只在那被商人收留的几年里上了几年学,毕竟和明台这样书香里浸染出来的名门子弟不同。

  程锦云,明台先是被她临危不乱的淡然和气质折服,然后在几次的交谈和任务中喜欢她的谈吐和作风。两人感情有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明台信仰破裂后程锦云是作为一个给他依靠和引导,为他指路的导师形象出现的,明台当时的心理活动就是感觉找到了归宿。

  如果说我喜欢小说里的程锦云,那么相对来说曼丽的塑造更偏爱剧里的。演员固然功不可没,小说中对于于曼丽出场描写她的气质是凄惶无助,眉宇间挥之不去的愁思。我第一反应就是王祖贤的聂小倩。相比之下更爱宋轶赋予于曼丽的气质,初出场有一丝阴郁,但眉眼是那样的艳丽,美得浓墨重彩都有点持靓行凶的味道。后面则是风情万种但又不改眉宇间的倔强,就像刀丛里盛开的玫瑰一样凛然锋利。

  明楼&明诚

  这两个角色,小说中塑造得都是很冷酷的,电视剧补充了不少情节,加上演员的出色诠释,使得这两个角色大放异彩。特别是明诚,小说里就是一个得力手下的感觉,但剧里增添了与整个明家更深的羁绊,使其成为明家一份子。而明楼,必须承认,小说的明楼实在是太符合“毒蛇”这个代号了,明镜后面骂他不顾手足情谊非常有道理,因为他感情确实比较冷血,对明台感情自然有,但也充满着算计。当然,明台也是如此。两人的交锋那才叫一个“蛇蝎心肠”。不过他们对明镜的感情是一样深厚的。

  结局:

  个人非常喜欢原著的结局,大姐虽然不改便当命运,但这场牺牲戏码可以说是非常壮烈且荡气回肠,没有藤田,大姐在“越轨行动”的撤退中中枪,为了不拖累明台明诚自爆,明台忍痛分离了两节火车的挂钩,硝烟中燃烧的车厢载着大姐的尸体远去。明台到了延安给明楼发密电,汇报“越轨行动”顺利完成,大姐牺牲。明楼在小祠堂跪拜大姐遗像,放了一首歌:

  “烽烟何日靖,待把敌人尽扫清,卿你奋起请缨,粉骨亡身亦最应。他日沙场战死,自育无上光荣。娥眉且作英雄去,莫谓红颜责任轻,起救危亡,当令同胞钦敬。”

  “光荣何价卿知否,看来不止值连城,洒将热血亦要把国运重兴。娇听罢,色舞眉飞,愿改初衷,决把襟怀抱定。”

  “佢临崖勒马,真不愧冰雪聪明。又遭以往痴迷今遽醒。昔年韵事己忘情。要为民族争光,要为国家复仇,愿你早把倭奴扫净。”

  “……他日凯旋歌奏,显威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