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通胀世界通缩》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通胀世界通缩》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35: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通胀世界通缩》的读后感10篇

  《中国通胀世界通缩》是一本由牛刀著作,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通胀世界通缩》读后感(一):还蛮偏激的,不过出发点不错~

  还蛮偏激的一本书~~批评政府做的很多事情都推动了中国的通胀,中国辛苦为美国人民买单,各种泡沫存在,基尼系数灰常高,国进民退等等;还分析了很多别的国家的做法,譬如美国为何需要人民币升值,怎样把通胀转移到别国;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型经济体是如何应对通胀的...我觉得吧政府虽然做得不够好,通胀确实存在,基尼系数也很高,但也没这么糟糕,不过书的出发点是好的,想给政府提个醒,让政府做得更好嘛~~

  《中国通胀世界通缩》读后感(二):一张印着“通胀”和“通缩”等流行字眼的狗皮膏药

  今天下午刚花38元在新华书店买了这位老兄一部《中国通胀,世界通缩》。

  现在,我已经开始怀念我的38元钱了。。。

  文中诸多冷笑话,就不一一举例了。这里随便捡一两个。

  1. “中国的企业因为政府管制....最后结算必须经过政府。政府将产品折合成人民币支付给企业,然后用美元和美方结算。中美双方有WTO条约约束,不可能一单一单生意来结算....” ---第35页

  -----(还草什么马的一单一单!!)

  2. “这是任何一个中国经济学家都会明白的一个简单逻辑。为了维护美元在本土的强势购买力,人民币必须升值到一个理想的状态”----第35页

  我估计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学家都很难明白这位老兄的所谓“简单逻辑”。不知道火星的经济学家是不是明白。

  《中国通胀世界通缩》读后感(三):信牛刀,谁想自宫?

  有些人只看文字,你会以为他有国师情节。比如牛刀,篇篇文章落脚是民生,抬头是民族,煽情是民权,一整个三民主义,在他这里算是凑全了。

  说到书本身,牛刀特别强调,这是一个非常清楚的逻辑,这句话说得多了,我就有点不自信,我总觉得一个特别清楚的逻辑,是不需要作者反复指出来的。

  问题是经常是牛刀指出这个清楚的逻辑,我要想很久,我还没明白。比如书我看完了,对一个基础的论调,这个世界的经济体,一半通缩另一半就得通胀,否则不能平衡,所以世界通缩,我们就得通胀,然后我们就得痛苦,就得听牛刀出谋划策。

  我知道我们现在很痛苦,但是能不能让痛苦的原因解释得不让人痛苦一点?难倒世界经济是个装满货币水流的球,你在这边按下去,那边就得鼓起来?难倒球不可以有个洞,结果到处都萎靡?一如上世纪的1929年?

  牛刀的文字特点是煽情,而不是理性。只不过为了更好的煽情,他先得使出千方百计让各位先确信自己是处于理性的状态。

  而且你读过牛刀的书后,会有一种意气风发感:原来世界就是这么回事,你们这帮孙子官员居然什么都不懂,你们弱爆了...

  牛刀的文字有没有读的价值,我认为有的,至少有这么两个价值:

  1、牛刀是做传媒的,而不是搞经济的,所以他非常清楚文字该如何写才能拥有读者,所以他的文章一定会时不时这里或者那里抖一些你不知道的猛料,且不说他的猛料是否可信,也不管他解读这些猛料思维是否靠谱,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一些茶余饭后插科打诨的段子;

  2、牛刀对国际形势和经济形势的分析,是非常好的检验你的经济学修养的试金石,我觉得大致可以分四层:

  1、没有太多经济学修养的人,看不懂

  2、有一点粗浅皮毛的爱国青年,看得很起劲

  3、对经济学有一定研究,看得疑惑四起,但说不清哪里不妥

  4、对经济学了解甚多,一眼就看出其中逻辑漏洞

  所以看看这本书,你大致也可以对号入座。

  最后要说明下,每本书中牛刀的理财建议,你信或者不信,无论将来中或者不中,都是你的选择,而不是他的建议。

  这次好像他建议我们买粮食的,只是我真的要买那么多五元一斤大米保值,然后放在我五万元一个平方的房间里?

  《中国通胀世界通缩》读后感(四):牛刀,为了自己的成长,必须研究的一个反向标本

  给3点5星,但是结论是你应该看看这本书,学会批判牛刀。

  这本书是赠书,说实话,最近挺忙,也答应了朋友最近不看闲书,但是既然收到赠书,还是有些责任所在的,于是利用坐地铁花2个小时通读了一遍。

  我个人而言,不喜欢牛刀,但是给了低评价又对不起赠书者,只能绞尽脑汁地找出这书的point了。想了想,我觉得牛刀是一个分水岭,一个读者如果能从盲目地崇拜牛刀,转化到有了自己的思想去找出牛刀文章的问题,他肯定就成长了。

  盲目崇拜牛刀的人是一个群体,他们喜欢听那些喜欢听的东西,用别人的结论直接填充自己的脑筋,用感情代替了推理。现实往往会教育这类人,让他们知道孔子的那句话“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对我而言,用诤言的任志强就是益友,说你喜欢听但是有害的话的牛刀就是损友。

  接着就是09年房地产的V型反转,期间牛刀不停的发博客,告诉大家是小阳春,房价必跌,在牛刀声嘶力竭地叫喊中,房价涨了1-1.5倍。有时候我都在怀疑,牛刀是多方的奸细,混入空军内部,延缓空军的行动,让多方高歌猛进。这期间,相信牛刀的刚性需求,最后都付出了代价,多花了几十甚至上百万的房款。(有消息说,牛刀在自己唱空期间,买了房子,不知道是真是假)

  后来等我学了经济学,再去看牛刀的文章,我觉得牛刀的博文多是煽情,却很少入情入理地去用最基本的模型架构分析问题。而且牛刀的最大问题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地、武断地说出论点,却基本没有论据支撑,或者用一个十三不靠的论据来支持论点。

  回到这本书,这书的对错参半,这就更增添了迷惑性,读者会因为牛刀的A结论正确,就自动相信B结论也正确,而这是最危险的。

  我建议这书可以看看,仔细琢磨琢磨这书里头那些结论正确、那些错误,牛刀是如何通过煽情、武断的方式把一些可以商榷的结论成功地推销给大众。如果能弄明白了,你的个人能力也增长了,无论是忽悠人的能力,还是防忽悠的能力。

  。说句题外话,牛刀是个非常优秀的个人营销专家,他成功地吸引了大众的眼球,而且成功地通过收会员、做演讲、卖书把大众的关注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盈利,这个我是非常非常佩服的,佩服地五体投地。

  《中国通胀世界通缩》读后感(五):通胀通缩,远非如此简单

  在读手头这本牛刀先生新著《中国通胀世界通缩》的过程中,我不至一次想起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的一句话,说是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一直把反通胀定义为执掌美联储期间的第一任务,因此他除了“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的美誉外,还有“反胀斗士”之称。然而,按照牛刀先生的观点,格林斯潘先生真的有些过虑了——有中国在,美国怎么会有通胀呢?应该是防通缩才对!

  牛刀先生在这本书中,“系统”的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哪个国家与中国贸易量增大,哪个国家的经济就一定会通缩;哪个国家的产品只要与中国的产品展开竞争,哪个国家就一定会通货膨胀……道理很简单,“中国制造”一定很便宜。他的逻辑很简单,即中国以压低国内劳动力以及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为代价促进商品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在为世界提供价格低廉的产品,赚取美元外汇的同时,也吸纳了他们的通胀压力。这是因为,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要求,央行必须发行等值的美元来换取企业所赚取的外汇,而出口越多,赚取的外汇越多,投入到流通中的人民币就越多,最终会超出实际需要,导致流动性泛滥,结局必然是引发通货膨胀。而美国呢,付出的是美元纸币(还必须投资于美元资产),换回的是真金白银,又因为中国商品的低廉价格,有效拉低了其物价指数,不但远离通胀之虞,甚至还有通缩。

  对于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讨论很多,牛刀先生所秉持的这种外贸输入的观点只是其中之一,早已有人提及,算不上新鲜。公平的说,这种观点的确有一定道理。但是,在我看来,中国当前所面临的通胀困境并非仅此而已,至少还有另外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过度膨胀的信贷规模造成流动性过剩。用于刺激经济增长的4万亿资金,以及由此引发的更为巨量的银行信贷资金暂时拉动了经济增长,但随着它们在国民经济体系中逐渐向末端传导,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二是生产要素价格的恢复性上涨。过去为了促进出口,我们人为的压低了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价格,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大,它们必然会逐步走高。再加上人为炒作、上涨预期等因素影响,其结果必然引发通胀。

  书中对世界通缩的讨论是与中国通胀相联系的,并没有展开,非常不充分。按照惯常的理解,通缩指的是有效需求不足,货币供应下降,物价持续下跌。这对整体经济来说,危害并不亚于通胀,并不值得羡慕,也需要重点防范——没有人希望经济大萧条。而牛刀先生在这里使用它的含义——经济增长但物价平稳——这可能只是他自己给出的定义。世界为什么通缩?牛刀先生说,有通胀的地方就一定有通缩的这是因为它们的流动性(通胀压力)都转移给了中国,即中国以自身的通胀而导致了世界的通缩。难道世界必须同一时刻保持阴阳平衡?那又该如何解释上世纪的世界大萧条?这似乎让人难以理解。

  除此之外,他的这本书可能不是一次写成的,内容并不一致,逻辑也不统一,有点左右摇摆。比如,他认为这一轮通胀的本质,是全球掠夺中国财富——这听起来很煽情,让人感觉这都是美国人的阴谋,但联系到他“中国通胀、世界通缩”的观点,到底是中国人无奈,还是美国人无良?又比如,他认为人民币的材质有问题,而且注水,国际社会应该帮助人民币具有国际货币同等的价值——货币是经济的血液,谁掌握了货币谁就掌握了经济的主导权——美元和欧元尚且斗得不亦乐乎,还会再给自己培养一个对手?是牛刀先生太幼稚,还是我太世故?还有,他在书中处处透露出对发达国家民主的赞叹,对普世价值的推崇,认为“在这个地球上,为了人类的理想和信念而矢志不渝、奋勇拼搏的是西方人。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信仰,是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的终极目的,代表着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这又如何解释他们发动金融战对我们的掠夺呢?

  当然,牛刀先生作为知名财经评论家,他的这些观点虽然片面,但也有一定道理,还是能够给人一些启发的。事实上,通胀、通缩对世界上的经济学家、国家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颇为头痛的难题,远不象牛刀先生所解释的这么简单,中国尤为如此。他所预测的两种结果——房价泡沫破灭,或者崩溃,都让人难以承受。就目前面临的形势来说,房价以及其他资产价格再度上涨与暴烈下跌,都会将经济拖入通货膨胀或者经济衰退的泥潭,或者通胀与滞涨并存,但停滞不动也并非最好的选择。要领导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对经济管理者来说,是挑战,也是考验,需要高超的智慧。我们拭目以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