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通史》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通史》读后感10篇

2018-09-16 03:2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通史》读后感10篇

  《中国通史》是一本由吕思勉著作,中国画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49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通史》读后感(一):被吕先生才学所打动

  说是白话版,但与我们如今的遣词造句还是有些差别的,尤其是一些概念名词上的区别让我在初读之时着实有些迷惑,但结合一下上下文与常识,再多读几遍,也并不是无法理解的。等真正静下心读进去后,一定会被吕先生的才学所打动。

  《中国通史》读后感(二):扫盲读物

  学历史真的不是件简单的事。

  想要学历史第一件大事就是选书,在浩如烟海的书堆里找出合适的书颇要费些脑筋。《史记》、《二十四史》固然好,可以自己浅薄的古文底子实在看不懂,所以还是得选个白话版的。思来想去,左挑右选,最后拿了吕思勉先生的这本通史来作为自己的扫盲读物。

  《中国通史》读后感(三):补课了~

  老实说尽管自己高中时历史成绩还算不错,但实际上只能算一知半解,虽然知道朝代更迭的顺序,不会让关公和秦琼拜把子,但也说不清这历史的进程为什么会这样。所以一直很想系统了解下我们国家的历史,可无奈我们国家的历史太长,各种社会文化现象也过于复杂,于是便把这一知半解的状态保持了十来年。

  《中国通史》读后感(四):感受到了历史的活力

  学历史时我们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典章制度,一是理乱兴亡。不知道别人的情况如何,总之前者对我来说真是很困难,又复杂又琐碎,一个对历史一知半解的初学者连贯系统地把这些弄个明白简直太难,可吕先生偏偏就能把各种让人头疼知识串联起来。这本《中国通史》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详尽又不凌乱介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婚姻制度、衣食住行官职、兵制等等无所不包,看完这部分我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活力。

  《中国通史》读后感(五):各种完美的大圣贤

  历史不应该只属于大人物,对于刘彻、卫青、霍去病等等的好处我们当然可以歌颂,但并不证明他们什么都好,吕先生在这一章里说的就比较客观了,“汉武帝的用兵,是很不得法的,他不用功臣宿将,而专用卫青、霍去病等椒房之亲。纪律既不严明,对于军需,又不爱惜,以致士卒死伤很多,物质亦极浪费”。现在的电视剧一演到帝王将相,不是把他们塑造温柔多情的翩翩美男,就是各种完美的大圣贤。为什么?只因为他们的文治武功

  《中国通史》读后感(六):不是很好理解

  自上初中以来就很喜欢看关于历史方面的书。这次当当搞活动,又买了好几本历史方面的书,这本是其中一本。但是或许是我选的版本问题吧,这本书里的插图确实很精美,。书目分类也很详细,但是文字看起来就有点吃力,看惯了深入浅出的书,这本书感觉学术特别强。书中举的例子有的都不明白,一边看一边百度。看来还是阅读量太少了

  《中国通史》读后感(七):真正读懂历史那一天~

  回想一下,从小学历史课本到长大后耐着性子翻过几页的大部头历史名著,都有一个问题——太注重大人物和大事件。没错,那些大人物、大事件的确改变了当时的社会,可正如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中国的历史也绝不是仅凭几个人几件事就能完全改写的。以婚姻为例,最早的人们并不像今天我们这样一夫一妻,而是完全没有禁忌的,从那样的混乱到今天的文明秩序,绝不是哪个强有力的人一个命令就能改变。历史之所以会是现在的样子,一定有它更深层次原因

  我想,等我们真正读懂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未来自然也就明了了。

  《中国通史》读后感(八):一定会有自己的思考

  每个人在读历史的时候都会有些自己的目的,有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八卦之心,有的是纯粹为了好玩,有的是为了从历史中学习……总之大家在阅读中一定是会有自己的思考,而我所思考的大概只能算胡思乱想。

  忘记何时何地看过一句话意思大概就是说历史是帝王将相的舞台。其实仔细想想不尽然,那些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之所以能被史官大书特书必然有他们的过人之处,可我们这样永远可能在历史中留下姓名的小百姓也是历史的亲历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次读历史书都不禁要发散思维一下,想象着在英雄辈出的年代普通人是怎么生活的。

  《中国通史》读后感(九):随笔

  2016年11月1日读完此书

  首先自己对中国历史的朝代顺序有了较为清晰思路

  每个朝代的兴起都与之前的朝代有很大的关系,最大的原因应该是统治者的荒淫无度,治国不善引起的……在秦统一六国之前,能够改写历史的是门客,秦之后便是宦官改写历史,

  朝代的灭亡都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造成的

  国难当头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人的本性,尤其在明朝末期,吴三桂等拥有大批军力的人降清,清朝末年,列强入侵,内部坐拥军队的人割据一方不肯出战,民国初年之时,军阀内斗,占山为王……思想落后让人悲愤至极

  个人简单看法,不喜勿喷,毕竟师初学者,为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努力

  《中国通史》读后感(十):很棒!

  在看到“汉武帝的内政外交”这章时,我想到了曾去过的居延海。那次旅行的主要目的是去额济纳看金黄色的胡杨林,其次期待的是神秘惨烈的黑水城,对居延海的兴趣倒是很一般。记得当时从银川出发,穿过贺兰山没多久眼前就成了一片荒芜公路两旁除了沙子还是沙子,车子开了十多个钟头才见到一个有人的镇子。当时我下了车一边扭着腰一边对领队抱怨路途太远坐得我腰酸背疼,太痛苦了。领队笑着对我说,当年霍去病打仗的时候跟我们走的路线差不多,但是更绕一些,因为他们要找有绿洲地方,而我们现在这条最便捷沙漠公路在当时可是死亡之路……最后领队建议我第二天去居延海时把眼睛睁大点,如果运气说不定能捡到汉代的木简或者箭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