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通史》(大字本)全五卷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通史》(大字本)全五卷读后感10篇

2022-03-13 12:55: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通史》(大字本)全五卷读后感10篇

  《《中国通史》(大字本)全五卷》是一本由卜宪群 总撰稿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撰稿著作,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0元,页数:20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通史》(大字本)全五卷》读后感(一):学习中国古代史从这里“入门”

  还记得那首人教版的《朝代歌》吗?也即:“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另有苏教版的《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无论哪一种,道出的都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大致轮廓。“易代修史”、“盛世修书”是中国古代社会流传千古、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国语》《春秋》《战国策》,再到史官私修的《史记》《汉书》,到国家成立机构来官修的所谓“二十四史”,以及《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等,再到近代四大史学家钱穆、吕思勉、陈垣、陈寅恪所著的“中国简史”或者“中国通史”,我国的历史典籍可谓浩瀚而辉煌。也正是这种“修史”的传统,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具有连续不断的历史记载的国家,也使所谓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得以流传至今而从未断绝。

  四大文明古国,对应着世界文明的四大发源地,即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这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从截至今天的历史研究成果来看,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的历史上限时间都早于古代中国。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已经随着历史的发展而终至湮灭,唯独中国的历史实现了一以贯之,文字和历史都在变迁中有延续。譬如今天的印度想要研究古代印度的历史——印度那烂陀寺的废墟、王舍城的旧址、鹿野苑古刹、阿旃陀石窟等——很大程度上还必须参考唐代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以及王玄策的《中天竺国行记》这两本书关于古印度的大型文化述著。

  中国古代的历史,大致可分为通史与断代史,亦有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等分类法。大体而言,断代史即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始创于中国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均属此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中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断代史。后者,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属纪传体,二十四史均为纪传体。按年代顺序记录历史的属编年体,《春秋》《左传》《资治通鉴》是其代表;而以事件为中心的属纪事本末体,兼有纪传体和编年体的优点,《通鉴纪事本末》是其代表;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的为国别体,《国语》《战国策》是其代表。

  就本书的内容来说,王伟光总结得也非常到位。即:《中国通史》是一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为线索的历史学作品,上自中国境内远古人类的起源,下迄清王朝灭亡,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为三条主线,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充分吸收当代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时代演进纵向贯通,以问题分析横向展开,以宏阔的视野回顾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道路,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这套五卷本的《中国通史》虽然蔚为大观,但三条主线却非常明确。首先,强调的是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一改传统史书中“汉族正统”的论调,明确指出建立政权的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构建和丰富着中华文明,充分肯定了他们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过过程中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其次,是要总结中国历代王朝兴替的历史经验教训,展现传统治国理念和政治智慧的精髓,起到“以古鉴今”的作用;再次,是要展示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发展史,并且明确无误地昭示一个铁的事实——只有国家的开放、政治的清明、文化的自信、社会的包容与民族的交融,才能培育出如此悠久而灿烂的“文明之花”。

  当然,虽然这套《中国通史》已经足够权威,但如果站在更高一个层面更为公允的认识来看的话,确实仍然可以算作是“一家之言”,可以暂且理解为西汉的大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讲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但这也正是这套《中国通史》的题中应有之义,那就是要用科学的历史知识占领先进的传播高地,将胡编乱造、充满错误历史观的伪史学、假史学赶出大众的世界。

  《《中国通史》(大字本)全五卷》读后感(二):一部中国历史的巨著

  《中国通史》由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总撰稿,作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学者为主,在这些著名的历史学者合作下,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吸收当代考古和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重大历史节点的深入解读,完成了这样一部了不起的史学著作。这部《中国通史》是以百集电视纪录片的解说为基础而完成的历史巨著,实现了中国通史通俗易懂的理念。史学研究不能只专注于厚重的史学专著,要贴近普通民众。在这里汇集了一批著名的史学专家,用通俗的语言和非常清新的文字,将难懂的学术著作变成通俗易懂的大众读物,应该为之点赞。

  《中国通史》这套书共分为五册:

  第一册为“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开篇是以人类的起源,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发现的有数十万年历史的北京猿人,可以探究出我们是由原始人类逐渐进化而来。人类开始由猿进化而来,不再爬行,而是开始直立行走。他们利用石器制造武器进行狩猎,并且在大自然的生活中发现了火源,就这样,人类便开始进入初期的人类史,从狩猎开始到人类开始了农耕生产。逐渐使用陶器,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经过很多年里创造了我们人类的文化进步。神话传说故事中,在西方有上帝造人之说,亚当夏娃等传说。我们中华先祖是龙的传人,天地混沌初期,盘古开辟天地,女娲捏泥人,在我们的这片黄土地上,诞生了我们黄色皮肤的中国人。大禹治水,姜太公钓鱼等故事流传至今。

  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拉开中国文明社会的序幕,孕育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人类文明。这个时期开始制造和使用青铜器,商周最为典型的商周青铜器,如:兽面乳钉方鼎、子龙鼎、五祀卫鼎等。出现我们人类文明的成果,有新时期时代的磨光红陶壶,河姆渡文化的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仰韶文化的陶塑人面像、网纹彩陶船形壶等,都是古文明进步的体现。当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出现,开始了华夏文明。

  在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历史为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战乱。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出现,有法家、道家老子、儒家孔子,墨家始于墨子,纵横家鬼谷子,阴阳家邹衍,兵家孙武。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最灿烂最伟大的时代,文化思想进步,形成百家争鸣。但是,这个时期也是王权衰弱,诸侯称霸,兵戈相向,烧杀掠地,多少英雄人物,多少军人谋士,才华在这时得到了施展,这样的乱世能够出来各种各样的英雄人物,伟大的思想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进,所以说是我们人类创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汉代的司马迁,书写了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这本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的历史,为“二十五史”之首,是研究中国历史最好的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农民起义开始了,“大楚兴,陈胜王”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来归于项羽。刘邦起于沛县,项氏起兵与巨鹿之战,众将士与怀王约定,谁先入关,谁就是“关中王”。

  项羽的“鸿门宴”,刘邦成为了他最大的对手,到后来项羽在乌江自刎,结束楚汉之争,刘邦建立“汉朝”。

  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西晋东晋,十六国,令人眼花缭乱。战争的频繁,文化方面也是有着发展,玄学、道教、佛教、波斯、希腊文化的传入,从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都是有着很深刻的影响。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都有一些发展。

  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看,那汴河两岸的生活画卷上,可以看出当时百业俱兴,人们生活比较安定,让人见识宋朝的繁华。沈括的《梦溪笔谈》,可以看出当时的科学技术已经发展了。宋朝时期的新儒学逐步兴起,朱熹的理学集大成者,宋词的发展,李清照的词,苏轼等大文豪的出现,是当时文化的精华所在,令人赞叹。

  第四册“辽西夏元金,”北方民族的入侵中原,当时,宋辽并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帝,国号“契丹”,是五代十国两宋时期,契丹族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北部建立的封建王朝。

  元朝定都在北京,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开始流传于民间的。元朝最了不起的是元曲,当时的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这四位元代杂剧作家。这四个人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称为“元曲四大家”。

  在元朝时期,中国版图是最大。元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疆域广阔的政权,成吉思汗带领他的铁骑不断的发动战争,逐步扩张,他去世后,忽必烈对邻近诸国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开疆扩土,征服了中原地区。常年的战争,毕竟会使国力衰弱,农田荒芜,农民开始起义不断。元曲的出现,戏剧大家,关汉卿,王实甫等。《西厢记》《窦娥冤》等名剧的创作。

  第五册“明清”,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压迫人民农民起义不断。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大明,休养生息,慢慢恢复起来。明朝共历十二世十六帝,是中国由汉族建立的政权,

  明朝的农商的发展迅速,瓷器、造船、建筑、丝绸、纺织、印刷等方面,都是非常发达的。郑和下西洋,对外交流空前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上,王阳明的理学,也对儒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文学艺术方面,如冯梦龙的三言两拍,《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些古典名著是中国古代文化最伟大的巨著。

  在这部《中国通史》中的历史学家们,用了很多的精力来创作的一部史学著作。以新的视野来展现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从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的各个史学角度来叙述了明代到清代的历史。全面直观地看待历史社会的发展,以这样的方式,以今人的视觉来看中国历史,更客观地反映中国历史的全貌,意义非凡,是以全新的视觉来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本书的作者对历史的态度是很严谨的,历史就是一面镜子,而且应该是一面镜面不模糊不能破碎的镜子,不能任令厚积尘埃不加拭抹,当然更不能是变形的哈哈镜。所以,历史的立脚点是今日,须以今日立场说明历史与解释历史;历史又是相对的,即不能以今日基准批判历史,或以今日教条规范历史,否则将全无是处。所以说,历史不容许戏说,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客观真实地反映和评价历史。

  我们要多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并从中得到启发,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也是面向未来发展的基础。可以说,这部《中国通史》对于我们在现代时期阅读历史文化,将会有积极的意义和感知。希望这本书能为爱好历史的普通读者和历史学者提供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书装帧设计精美大气,内页为大号字,适合各阶层年龄人士阅读,封面设计古朴典雅,表现出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对史学的严肃态度,用历史名画的图案,再现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历史。这是一套厚重的中国通史,中国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厚重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的积淀。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否则就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江湖。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后人是要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通过阅读这些历史书籍,可以多了解我们自己民族的历史,并从中得到启示。所以说,这本《中国通史》,是我们在现代新时期学习历史,面向未来的最好读物,将给我们全新的感受和认识,是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这部巨著值得我们阅读珍藏!

  《《中国通史》(大字本)全五卷》读后感(三):良心之作

  在一本书中,看到这么多名家、大家对历史的解读,实在不容易,李学勤 阎崇年 毛佩琦 杜维明 马勇,还有社科院历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每一个专题,每一段历史,都是由专门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撰写,绝对独家的观点,绝对专业的历史素养,更重要的是,这书读起来竟然一点都不闷,绝对能读得下去,还能陷进去!书中还有多副精美的插图,印刷质量更是上乘,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绝不是市面上的大众历史书能相比的,不管是收藏还是阅读,不管是研究还是消遣,都绝对首选!向每个喜欢历史的人安利!

  《《中国通史》(大字本)全五卷》读后感(四):拨开历史的迷雾

拨开历史的迷雾

  ——评《中国通史》卷一 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是什么造就了我们?想必是每位中国人都曾有过的迷惑。所以,我们都在不断找寻,试图了解着历史的真相,追溯民族的起源。社科院的这本《中国通史》就是解开我们迷惑的钥匙,指引着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寻找被时光掩埋的真实。

  本书不同吕思勉、范文澜、白寿彝等学术性较强版本的《中国通史》,是以由广电总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监制的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为底稿重新创作的,所以内容相对浅显易懂,适合入门者对历史概况有初步了解的入门级历史书,相对而言更像是内容更丰富充实一些的《中华上下五千年》。

  本书卷一的副标题为“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顾名思义此卷从人种起源讲到战国时期。以丰富的考古发现和充足的史料为我们展现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事迹,历数着文明起源、农业发展、国家形成的初期过程。

  上半部分起于“中华先祖”,止于“商代文明”,由赵春青撰写,为上古史料较少的时期,所以用出土文物、考古发现为主,辅以史料、传说,互为印证、两项参照,为我们寻根溯源,找寻点亮文明的星火。

  此部分为我们展示了很多新的考古发现和解读,带我们了解仰韶、大汶口、河姆渡、龙山、海岱、二里头等文化的特征和关系,描绘了中国多元的文化起源,以及演化发展过程。展现了注入蛋壳黑陶、绿松石龙等稀世珍宝,更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充分吸收当代考古和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为我们更新了很多观念,比如“司母戊鼎”改叫“后母戊鼎”,使大家认识和理解中国历史统一性和多元性。

  下半部分始于“武王克商”,终于“诸子百家”,属于历史资料相对丰富的时期,由邵蓓撰写,为我们描绘了周朝从兴起到衰亡的过程,解释了分封制的起因和发展,记述了周朝后期王室衰微,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崛起过程,并详细介绍了中国思想的源头——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看完第一卷再找来纪录片看了一下,发现本书适合和纪录片一起看,纪录片解说词每集不到6000字,许多精彩的内容不得不舍弃,而且纪录片的内容是以画面来推动的,学者原文的精深解读不得不转换为比较浅显的文字,轻松有之而厚重不足。

  本书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优点主要是近千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许多是首次与大众读者见面,而且本书并不是简单采用电视片的截图,而是采用了专业文物摄影师专为本书拍摄的文物图片,画面精致,与文字配合紧密,图文并茂。

  星云敬上

  2017.10.29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