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近代简史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近代简史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9-22 03:00: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近代简史经典读后感10篇

  《中国近代简史》是一本由蒋廷黻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3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近代简史》读后感(一):近代史研究经典之作

  对于一个学历史专业的人来说,中国近代史总是让我不忍卒读的,每每读起,心中的一股愤懑之情就油然而生,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屈辱的生存斗争史。过去的历史已经发生了,我们无法穿越回去,改变那段黑暗的历史轨迹,我们现在对历史的研究,更多的是不让悲剧重演,在当代社会建设中,能够吸取历史给我们的教训,使得我们这个国家,能够更健康富强发展。而这本由著名的史学大师蒋廷黻写的《中国近代简史》则是了解中国近代史不可错过经典读物

  蒋廷黻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对历史学的研究造诣非常深厚,提出了很多独特见解,本书原名《中国近代史》,与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为中国近代史著作的“三足鼎立”。可见该书的学术地位之高。著名的史学家费正清就曾评价过蒋廷黻为“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他对历史的研究,采用了“重综合、重分析、重整体把握”的新史学研究方法,在近代史领域取得了丰富硕果

  翻开这本《中国近代简史》,上起鸦片战争,下至抗日战争前夕。“侵略”与“反抗”贯穿其中。1840年,英国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之后列强的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程度不断加深,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近代史上求和平、反侵略的赞歌

  司马迁说:“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蒋廷黻先生在这本薄薄的《中国近代简史》里,高屋建瓴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而且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学术思想语言非常精炼而又非常理性,让我通过一些历史细节,对整个中国近代史上的事件,有了更深层次思考。如作者在书中讲到“中西关系”:“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待遇。”可见这番评论是非常一针见血的了。

  “剿夷和抚夷”不同阶层的人,都有不同的立场观点,当我们站在今天的立场来看,是我们的无知,是我们的社会发展未达到近代文明水平。在这本书里,作者对洪秀全和曾国藩人物的分析则让我耳目一新。作者把天平天国运动归为旧社会循环套,当外国侵略者让我们被迫接受文化同时根深蒂固封建社会思想,则又禁锢着我们去设法振兴旧的政教。当洪秀全收复南京后,他要建设一个新的朝代,他想享受帝王奢靡浮华,他渐渐走向失败,作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历史人物在历史大事背景中的行为影响。限于篇幅,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学术领域类的书很多,这本书较之于其他史书,虽然薄,但更显简练和生动,其中的很多史论都非常有价值,是大学历史系必看书之一。本书除了正文的4个章节,还有附录部分和蒋廷黻小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蒋廷黻的思想。

  《中国近代简史》读后感(二):忘记历史,就等于重蹈覆辙

  《中国近代简史》一书曾是大学历史系的教材,作者以冷静客观态度将鸦片战争以来到辛亥革命期间的历史一一向我们阐述。中国的近代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就是一部丧权辱国史,是我们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过程

  我曾今不只一次的想,为什么我们初中的历史课本要着重的讲这一段丧权辱国史,而不是去讲我们古代那些辉煌的历史,我想只有铭记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才能时刻的警醒着我们不断的去努力,去奋斗,一刻不停的向前奔跑,因为一但你停了下来,就有可能被超过你的群狼所围攻,而这种景象的发生,我们是绝不会允许的。

  这本书从康熙末年开始讲起,一直到辛亥革命,正好就是我国没落、变革的一个过程。

  很多人都说康乾盛世,可是他们真正了解乾隆吗?在我看来乾隆一生六下江南劳民伤财,到他死的时候,留给了嘉庆帝的是一个空空如也的国库,他在位时闭关锁国,进一步加剧了清政府落后。可以说清朝的衰亡和乾隆是有脱不了的干系的。 从那时起,我们这个东方的大国固步自封,不肯去学国外的先进技术,也不屑去学,因为我们是四海来贺的天朝上国,又怎么会去学西方蛮夷的东西呢?而此时的欧洲却开始酝酿着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自此再也追不上西方的脚步了,东方的大国已经垂垂老矣等待他的是任人宰割下场

  从《中英条约》开始,中国一次又一次的和列强们签订了一个又一个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清政府甚至连一个像样外交部,或者说是懂外交的人都没有,他们该争取的利益不去争取,不该争取的又偏要去争,这也致使了道光和咸丰年间中国的外交政策混乱,把该得罪和不该得罪的国家全都得罪光了。

  有人说清朝的灭亡都怨慈禧太后,这一看就是很多不懂历史,或者说是直男癌的瞎扯,因为中国有这样的历史传统呀,帝王自己不行,就把责任推到女人身上。清朝这最后几位皇帝从咸丰开始,甚至还不如慈禧,各个都是软蛋,即便是有些想法,也是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家国百姓放在其后。

  光绪皇帝就是最好的例子,自己想要推翻慈禧太后,独掌大权,就设计修颐和园麻痹慈禧,可是修颐和园用的却是海军银子,以至于中国海军七八年没添置一条新船,这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直接导致了中日甲午中日之战的失败。

  我们平时学到的历史绝不仅仅是历史的真相,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在国家危难之际也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因此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一定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客观的看待,这样才不会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被蒙蔽双眼。

  当然近代也有许多人发现了中国落后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可你看看,本身这句话还带有着封建阶级看不起西方国家的色彩,即便我们中国学习你的技术,那你们也仅仅是夷而已。抱着这样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这些人显然也是不能成功的,事实也证实了实业也救不了衰败的清政府,而后的辛亥革命爆发可取得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风雨飘摇,直到五四运动的爆发,之后的事自不必说。

  南京大屠杀的作者张纯如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她说“忘记历史就等于重蹈覆辙。”我想这句话用在近代的中国也非常的合适,这段历史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的历史,知耻而后勇,也因此我们的课本中才会把这段历史作为重中之重。希望拿到这本书的你也能好好的看看这段耻辱之史。

  《中国近代简史》读后感(三):近代史,是屈辱史也是抗争

  中国近代,指的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伊始至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政权覆灭为止的一段历史进程。而《中国近代简史》只是简要的概述了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的爆发的一系列事件。而正是这些历史进程上的大事件,将会对当时的新旧社会交替,乃至整个世界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对于中国近代史来说,永远绕不开的有三人,或者说三类人: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以及孙中山。这三类人其实也代表着近代史进程的三个阶段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此时的中国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白日梦”而此时的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急需打开海外的市场,将目光放向疆域辽阔的中国。很快,尚未开化的百姓就不得不大量输入鸦片。最终导致清朝的百姓体质渐弱,清朝的经济情况也越发恶劣。禁烟一事已经迫在眉睫。   1839年,道光任林则徐为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受命钦差大臣,总领广州禁烟一事。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将没收的鸦片销毁。史称“虎门销烟”。“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由此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外交条约《南京条约》。   林则徐做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其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极其深远。由他伊始,晚清与外国做出了第一次碰撞,并逐步意识到本国已不再是国力强盛的天上强国。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此往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晚清的自救自强之路也由此开启。   李鸿章之人,在中国历史上是毁誉参半的。源于他参与签订了多个同外国的不平等条约但又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路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目前有个说法说“年少不知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大部分人对这个说法的由来只是缘于一个影视截图。这种看法是极其片面的,评价一个人应该出于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李鸿章主要突出的贡献仍然在洋务运动中。   随着一个个不平等屈辱条约的签订,晚清中的一些人也开始逐步认知到自己与他国之前极大差距。同时也开始了一系列的自救自强运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以及左宗棠。这四人在这个抗争的阶段做出的贡献主要有,镇压和平叛、建造一系列织造局、军工厂制造局,收复新疆。   虽然洋务运动最后仍以失败告终,但是对之后思想的开放,以及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做为中国近代史的屈辱史和抗争史,涌现了一大批爱国救国之士,在不断地签订屈辱条约、镇压叛乱、自救自强中。将民众思想的开化推向了高潮暴风雨的来临势不可挡。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2132年的帝制历史宣告结束。这一段历史进程称为“辛亥革命”。   不可否认的是,孙中山是一个伟人,他在推翻帝制上做出了不可磨灭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坚固珍贵遗产。而辛亥革命做为其主导的革命,以建立共和制政治,推翻延续两千年的帝制,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社会变革,加快了历史进程。   全书到此已经是尽头,而历史的进程并没有就此结束,它对我心灵的激荡却也并未结束。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意义始终在于借鉴和警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中国近代史里我们应该铭记我们所受的屈辱也应该为民族不屈不折精神而感到骄傲。   合上书的那一刻,不禁感慨,对于书中每分每秒都要踏踏实实度过的人来说,我在一下午已经看过了他们的一生,甚至整个历史进程,不禁有些难言的意味。   阅读历史,其实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  

  《中国近代简史》读后感(四):历史下的思索

  李世民在《贞观纪要》中提到: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这本《中国近代简史》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记忆的大门。虽说已经三年没有接触系统的历史了,但是由于我是学文学的,所以和历史总会不期而遇

  刚开始读这本书是有一些排斥的,因为我不是很喜欢教参类的书籍,但是翻开这本书,便被书中的那浓厚情感深深吸引住了。从清朝没落到民族复兴,每一处文字都牵动着我的心。虽然这里面很多东西在历史课本中都有涉猎,但是仍旧有很多之前未曾了解的人或事。

  《中国近代简史》一书的作者是中国知名历史学家蒋廷黻,是他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也曾作为大学历史系的教材。作者在这本书中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的中国历史,对中国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学术的形式表达关切,并且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读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不仅仅是对国家、时代兴替的了解和认识,还有对人生、对社会的体悟。这本书的文字并不晦涩难懂,反而是明白如话,作者用最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们讲述了历史,传达了深刻的思想。与此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激起了读者内心的家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我想作者的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也是想要我们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透过了解历史、反思历史,从而得到一些对国家,对民族发展的切身想法吧。

  所有的历史研究都离不开历史人物。作者通过这本书重构近代中国历史画卷,以国际视野解读近代中国百年间重要的人物和重大事件。也是透过这本书,我开始重新认识了像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等这样的伟人,也了解了更多关于清政府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

  有人说历史就像是一个任人打扮小姑娘,但是作者的能够视角颇有高度,他对历史的每一处解读都直击这个小姑娘心脏。就像他在解读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对待西方那些来华者的态度,和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对待清政府的态度,真的是一个大的反转。就像作者在书中说的:中国的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这是很真实总结

  我想,中西方关系的转变也正是各自发展的一个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转变。唐朝也好,宋代也罢,当一个朝代处于鼎盛时期时,大都是思想、文化、经济多元化发展,对外交流频繁的时代。历朝历代的盛衰转变都与他们接受自身以外事物的程度有关。清朝末年,我们的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使得我们受到了外来的祸患。这些也都是历史发展的一种结果。道光、咸丰年间,清政府对外来的使者的态度也是不好的。所以作者也就有了上面的解读。

  不过还是有很多志士仁人站出来,他们能够看到我们自身的问题,能够勇敢的站出来,为国家的复兴做出努力和贡献。像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曾国藩刷新旧社会······着众多人中我还是很比较喜欢曾国藩的,他是一个很有眼光、很有谋略的人。他的贡献我们不可抹去。

  透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清楚了解清政府衰败的原因,西方崛起的路程。作者的分析甚是清晰。这也让后人对国家的发展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吸取教训。所以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我们通过历史,不仅仅了解了时代的兴替,也让我们从中获取对自身的反思,增长我们的智慧。

  这本书用了四个章节来向我们讲述这段历史,不仅如此,编者还很贴心地增加了三个附录,向我们补充了一些历史,也让我们对作者蒋延黻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想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中国近代简史》这本书非常值得我们一读,因为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来读这本书,跟随蒋廷黻先生的文字,一起去探寻这段历史、解读这段历史,也希望我们更多的人能够成为对这个社会有责任心的人。在这里我强烈向大家安利这本书,相信你读了一定不会后悔。

  《中国近代简史》读后感(五):勿忘历史 砥砺前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这段来源于百度的注释,道出了我们心中对那段历史的解读。在学生时代我们从历史课本上就知道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虎门销烟、甲午海战、八国联军入侵、推翻满清政府……现在,当我们重新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又会得到怎样的感悟呢?

  这部《中国近代简史》以国际的视野解读近代中国百年间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展现了一个我们自认为了解,但从未如此真切感受过的中国近代历史。

  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黎元洪……一位位名人跃然纸上;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武昌起义……一件件重大事件绘声绘色。作者用四个章节为广大读者重新描绘了近代中国历史画卷,按照时间节点展现了内忧外患之下近代中国的风云变化,中国是如何从一个乡土社会一步步转变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民族国家。

  作者蒋廷黻,中国知名历史学家,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称他“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 这部作品就是大师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原名《中国近代史》,与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三足鼎立,也曾是大学历史系的教材,影响广泛。

  在这部作品中这位历史大家对于当时历史状况的客观分析,执政者行为的详细评价,中国社会形态的精准解读等内容,都让人大开眼界,他对中国国家前途,民族命运通过学术的形式表达出来了关切,并且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尤其是附录中关于琦善这个历史争议人物的剖析,和东北三百年边界区域纷争的介绍,以大量数字资料的引用而娓娓道来绝对让人大开眼界,颇受启发。对作者的人生经历的介绍,更是发人深省。从开始的学习新闻到改学政治,最终转学历史,从教书育人到从政之路,无论何时何地,他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可谓是呕心沥血,让人钦佩直至。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辉煌,也有衰败,都需要我们去同等对待,不能因为曾经取得的成就而妄自尊大、得意忘形,也不能因为过去的屈辱而一叶障目、避而不谈。举个小例子,我国在汉代、唐代,甚至在康乾盛世,我国的经济总产值都居世界首位,全球十大城市中我国也占据大半,可是通过客观的历史分析,康乾盛世之所以有那样的成绩,归功于当时我国人口在世界的比重。所以当西方列强因为工业革命而迅猛发展的时候,满清政府却因为闭关锁国而逐渐衰弱,这些种种都是需要我们去客观看待历史,才能得到的答案。

  当防空警报再次响彻天空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能记得87年前日本帝国主义的隆隆炮声;当我们拥抱今天幸福美好生活的时候,是否还记得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历史不能被忘却,更不应该被忘却。勿忘历史,砥砺前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