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致所有疯狂的家伙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致所有疯狂的家伙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4-25 03:01: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致所有疯狂的家伙读后感精选10篇

  《致所有疯狂的家伙》是一本由[英] 理查德·布兰森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所有疯狂的家伙》读后感(一):敢想敢做

  《致所有疯狂的家伙》读后感(二):好看停不下来

  非常有意思的一些情节栩栩如生,比如小时候5岁打赌(10便士)要父母停车河边下河游泳,地下室里办杂志遭突然袭击,藏在柜子里的电话突然响起,鞋店楼上卖唱片,还有被银行逼到卖掉唱片公司(5.6亿英镑,10亿美元)的时刻作者泪流飞奔,维珍航空与英航的较量真是可以拍个电影,还有维珍飞机去伊拉克接人质,乘热气球环球旅行,在非洲的慈善举动比如资助排雷行动“非洲的脚底”,“天堂里的天使”-筹集100辆摩托车让当地人用3天/周做医疗服务,其他时间自己支配,两全其美,维珍火车出事故在瑞士休假的作者的快速响应和行动 – 赶最早航班飞回,去医院和现场,安排处理应对媒体,“我们处理这次事故的方式成为BBC为新记者准备的范例。他们说,维珍为此类突发事件的管理和处理确立了新标准。”

  他的行动力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有随时记录的习惯,甚至记在袖口上然后立马行动(比如跑到厕所里打电话。我非常喜欢他办公司的理念,尤其是把员工排在顾客和股东前面。“对我们来说,员工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拥有一群心情愉快、干劲十足的员工,就更有可能获得愉悦的顾客。不久,最终的利润也会让你的股东感到愉快”。他因为出差旅行很多,格外珍惜全家团聚的时刻,在他购买的内克岛上一家人在一起,这也是我欣赏的。

  抄录:

  外婆的人生态度:生命只有一次,因此一定要活出精彩来。

  我想父母肯定给我灌输了一种叛逆精神。我总是认为打破规则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你希望创造出让你感到骄傲的东西。这就是我的商业哲学,一直如此。

  一桩生意必须涉及广泛,必须有趣,必须能激发你的创造本能。

  对我而言,工作就是乐趣。在我喜爱的经商方式中,乐趣就是其核心。

  《致所有疯狂的家伙》读后感(三):3星|《致所有疯狂的家伙》:维珍发展简史

  书中的叙事截至到2007年。看书才知道维珍在英国是一个庞然大物,是一个横跨很多领域的商业巨头,以前只知道维珍航空。主要内容是作者的自述。作者生于1950年,从小爱折腾爱冒险,在校期间办了一本杂志,虽然没挣钱,但是误打误撞由此进入唱片业,然后一路跌跌撞撞公司越来越大。

  主要内容是英国的事,背景知识是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不熟悉的。另外作者的故事相对来说也不够吸引人。

  总体评价3星。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在我的整个求学生涯中,一直都存在阅读障碍问题。如今,虽然我的拼写有时仍很差劲,但通过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我还是想办法克服了最大的困难。#417

  2:在打了无数次电话后,我设法拉来9家公司,在创刊号上作整版广告,它们是智威汤逊公司、金属容器制造有限公司、《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邮报》、《经济学人》、英国煤气委员会、劳埃德银行、兰克电影公司和约翰·莱恩工程公司。#773

  3:我们稍微作了点市场调查,事实证明,我对唱片发行的直觉是正确的。学生们花很多钱买唱片,当他们发现花35先令就能从维珍买到唱片时,就不愿意花39先令从W.H.史密斯公司购买了。#950

  4:接着,到了1971年1月,一场完全无法控制的变故差点毁了我们,那就是邮政工人大罢工。在邮政工会秘书长汤姆·杰克逊的领导下,邮递员全都回了家,邮局用胶带封上了信箱。#973

  5:我们达成一致,在有其他人想租房之前,我们免费占用这里,开唱片店。这里反正也是闲置房屋。#1004

  6:我知道乔伊丝姑姑一直对我很好,她很可能已经认定这笔钱就要打水漂了。我哪里想到,为了给我凑够7500英镑,她已经抵押了自己的房子,而且不得不自己付利息。我对她满口称谢,但她毫不在意。#1057

  7:整个1971年的春季,维珍邮购公司吸引的顾客越来越多。然而,公司虽然在成长,我们却在亏损。#1099

  8:此后,我在自己涉足的诸多商业领域中,有好几次都险些接受某种形式的贿赂,或通过行贿打通关节。但是,自从多佛的狱中之夜后,我就再没在诱惑面前违背自己的誓言。#1173

  9:大多数人以为,唱片店是通过卖唱片来获得成功的,但维珍在邮购业务和唱片商店上获得的成功,其实都来自西蒙采购唱片的技巧。他能够挑选出在主流唱片店卖不动而在维珍却销售量很大的乐队。他对音乐如此了解,甚至能在乐队走红之前,就知道他们的作品会畅销。#1251

  10:唱片零售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唱片的流动速度。在推出一张重要作品——如大卫·鲍伊的最新专辑——之后几个小时内,你就能估算出其销售额。#1272

  11:凭借口口相传的声誉,7月14日,《管钟》进入专辑排行榜,名列第23位。8月,它登上排行榜榜首。在接下来的15年中,麦克·欧菲尔德的每一张新专辑都会进入前十名。《管钟》最终售出1300万张,在英国发行的最畅销专辑中,名列第11名。我的宾利没有白白牺牲,我也没再购买另一辆宾利。#1474

  12:但是,西蒙和我决定选择生产和分销协议,即所谓的“唱片压制与分销协议”,简称“P&D”。这是一个大胆的行动,不过,甚至在那时,我就已经明白了大胆才会有成就的道理。#1484

  13:我喜欢在遇到陌生人30秒钟内对其作出判断,同样,我也会在看到一份商业计划书30秒钟内,断定自己是否对它感兴趣。#2171

  14:不管怎么说,我们是最早乘热气球飞越大西洋的人。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活了下来。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还活着。#2824

  15:帕特里克的巴黎大卖场获得难以置信的成功。自从开张以来,它就超越了帕特里克的所有销售预测,成为巴黎最著名的唱片店。事实上,它不单是唱片店,而且还是路标和景点。#2920

  16:我回到英国后过了两个夜晚,就收到萨达姆·侯赛因的答复。他答应释放妇女、儿童和患病的人质。但是,他需要某个有地位的人飞到伊拉克,向他公开提出这个要求。我给英国前保守党首相爱德华·希思打电话,问他是否愿意担此重任。他同意了。#3198

  17:在接下来这个星期,出售维珍唱片公司的事情终于降临到我头上。桌子上放着5.6亿英镑——10亿美元,可我却不想要。#3825

  18:英航向我个人支付50万英镑,作为对个人诽谤的赔偿;向维珍大西洋公司支付11万英镑,作为对公司诽谤的赔偿。#4025

  19:多年来,我记的笔记已经摆满一个书柜了。我要求自己把所有事情都记录下来,确保自己不得不仔细听别人说话。#4211

  20:维珍的做法不是在一个牌子下建立某个领域内的单个大型公司,而是建立200甚至300个独立的公司,每个公司都能自己生存。#4665

  21:在2007年的2月9日,阿尔·戈尔和我就在我的伦敦花园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宣布奖金数额为2500万美元的“维珍地球挑战奖”新鲜出炉,其目标是在对抗气候变化领域内鼓励各种创新。#5604

  22:我们设计的这种列车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安全。当我们要求阿尔斯通建造它们并描述其详细规格时,我们说我们希望他们调查全世界在安全性方面的所有成功发明,将它们融入这种新列车。#5652

  23:当媒体翻来覆去地报道这次事故的生存率是“奇迹”时,我想说的是这并非什么奇迹。如果一定要说这是奇迹,那也是周密计划之下创造的奇迹。#5749

  《致所有疯狂的家伙》读后感(四):愿你我都有勇气疯狂

  大家都知道那个做了SpaceX的埃隆·马斯克很疯狂,可是看完这本传记,你会发现,就疯狂程度而言,维珍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有过之而无不及。

  书一开篇,时已46岁,拥有两个孩子的的布兰森登上热气球,打算来一场长达三周的热气球冒险。结果刚起飞就遇到了热气球故障,差点摔死在地面上。

  这可不是理查德的第一次拿身家性命冒险了。

  还不到30岁的时候,他就曾接受过陌生人的邀请,想用一艘小破帆船横跨大西洋,打破由豪华游轮立下的世界纪录。结果一个海浪打来,船体直接劈裂,布兰森和队友差点淹死在冰冷的海水里,幸而得到及时救援。

  可是这个家伙不死心,之后又改进船只设计,再度发起挑战,最终在33岁的时候打破记录,为英国赢回了蓝带奖,还邀请撒切尔夫人一同乘船在泰晤士河上转了一圈。

  “有趣”,这就是理查德的人生准则。一件事儿,只要他觉得有趣,刀山火海他也去,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

  了解了整个维珍帝国的发家史,你就会明白,理查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冒险家,他的商业操作经常成为很多常人眼中的疯狂之举。

  现在的维珍集团业务范围涉及之广令人咂舌,航空、铁路、娱乐、餐饮、金融甚至太空旅行无所不包,然而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的起点竟是15岁的理查德给寄宿学校校长写的一封信。

  当时理查德所在的寄宿学校正在征集校规修改建议,理查德洋洋洒洒写了一堆,其中不乏对学生制度的犀利提议,校长温和地回信说,建议理查德将此信刊登于报纸上。于是,理查德便有了创办一份校刊的想法。

  然而学校已有一份校刊,而学校规模并不足以容纳两份刊物,了解到这些,普通人可能就放弃了,而理查德却想,那我干脆创办一份面向所有学校学生的刊物好了,市场上还没有类似的只针对学生的杂志呢。

  一有了想法理查德就开始行动了,然而杂志的创办过程异常艰辛,理查德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大公司打电话,说服他们为一份尚未出版的杂志打广告。这个过程耗时耗力。为了杂志,他放弃了学校的大部分科目(理查德的原话是“反正我也不会通过”),只学习一些必修课,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杂志上。

  两年后,理查德从寄宿学校毕业,全身心投入到杂志的运营中,第一期《学子》也终于在同年出版。那年他17岁。

  然而几年间,杂志一直不温不火,尽管有时能采访到披头士乐队这样的大人物,拿到广告商的赞助依旧十分困难。《学子》并没有产生多少利润。有一天,细心的理查德发现了一个商机,市场上还没有人销售打折唱片,于是和杂志发行捆绑做打折唱片邮购业务的想法便产生了。

  邮购业务的成功挽救了《学子》困窘的财务状况,为理查德带来了第一桶金。然而不久后邮局工人大罢工,邮购业务遭受重创,面对困境,理查德再次不走寻常路,要是能自己卖不就好了?遂一天内在牛津街租下了一个店面,自己销售唱片,并依靠和老牌唱片店截然不同的定位,迅速吸引了大批摇滚音乐爱好者成为忠实顾客。

  理查德因此注册了唱片发行公司,取名Virgin(原义“处女”),因为办公室里的所有人,包括理查德在内,都对音乐毫无了解,是音乐界的“处女”。第一家维珍公司就此诞生。那年他20岁。

  虽然理查德.布兰森的冒险精神驱使着他不断尝试新的商业领域,但是有时候他也会冒险过了头。

  在一次运送唱片的途中,理查德发现了跨国交易的税务漏洞,能为公司省下不少英镑。在逃了几次税后,公司仓库被海关突袭,理查德锒铛入狱。最终获得保释的理查德暗暗发誓,再也不做违法乱纪的事,让自己和家人陷入这种难堪局面。从此,他吸取了教训,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那一年的理查德21岁。

  逃税风波过后,理查德发现摇滚乐的市场巨大,他又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自己签下乐队,发行专辑,成为一家唱片公司。在签约乐队时,理查德又冒了一次险,以优厚的条件签下了当时毫无名气的迈克·德菲尔德,迈克断断续续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创作了第一支单曲《管钟》。如果说签下毫无名气的新歌手是冒险,那么为《管钟》的营销压上公司所有身家则无异于自杀行为了。要知道,这可是一首长达45分钟,且只有乐器演奏而无歌手演唱的史无前例的歌,放在今天都没有人能耐心听完吧。

  理查德却赌对了,《管钟》大热,成为十年间最畅销的唱片,迈克·德菲尔德也成为传奇。在1978年,维珍的税前收入达到了50万英镑。

  好景不长,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经济紧缩,唱片销量减半,利润大幅下降,维珍集团进入了一段漫长的艰难时光。80年,维珍的亏损达到了90万英镑。面对着债权人的夹击和市场的不景气,理查德又冒了一次险,坚持留下旗下两支新乐队,并贷款签下另外两笔生意。这个决定直让合伙人摇头,却被时间证明是无比正确的决定。

  看着哗哗流入银行的金钱,不安分的理查德又开启了新的冒险。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航空业。其实当时的情形并不乐观。维珍已身负重债,银行拒绝贷新款给航空公司。合伙人也觉得这过于冒险,表示反对。理查德却说,想想吧,航空公司,这多有趣啊!合伙人就知道劝不动他了。就这样,为了筹集航空公司的资金,理查德冒险抵押了唱片公司,一度透支了银行贷款,在1984年,只有一架租用飞机的维珍航空实现了首飞。

  这次冒险并非没有代价,差一点,维珍就要陷入因无力偿付贷款而破产的境地。理查德终于意识到财务的重要性,重整了公司的财务结构,并作出上市的决定。

  此时的维珍集团已经形成,除了主营的唱片,维珍旗下还有零售、影像、航空、假日酒店等业务。86年的维珍成功上市,从摇滚乐市场走向股票市场。

  然而理查德发现,资本的短视处处限制着自己的商业冒险,他再也无法做出类似抵押唱片公司发展航空公司的“疯狂”举动了,如果他这么做,银行和资本市场马上就会收回投资。在87年,失望的理查德决定让公司再次私有化。

  此时理查德已近不惑之年,个人打破世界纪录和在商业领域的传奇成就并没有让他满足,他“不愿重复前40年的人生”,急于找到新的“乐趣”。90年的海湾战争成为了一个契机。

  在海湾战争期间,理查德通过维珍航空为滞留在约旦的难民提供了物资和医疗上的很多帮助。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在解决世界难题上,企业家能发挥巨大的作用。理查德意识到,身为企业家虽然能够赚取巨大的利润,但这些利润同时应该回馈给社会。而他也正是这么做的。

  他开始了解清洁能源、生物沼气、人体排泄物等,带着维珍集团投资新能源领域。同时还和布拉德皮特一起来到非洲,了解艾滋病问题,成立帮助解决艾滋病治疗、非洲孤儿、瘘管等问题的慈善基金。为了解决温室效应,理查德设立了2500万的奖金,奖励从空气中抽取二氧化碳的发明成果。在非洲,理查德设立了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野象等频危物种。有一次,理查德还写信给曼德拉,请求他劝说萨达姆退位,以防止战争的发生,可惜的是,还没等到回信,美国就开战了。如今理查德已经60岁了,他仍在策划新的冒险,并孜孜不倦地改造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好。

  纵观这个维珍创始人前六十年的人生,不得不为他的个人魅力所折服。他是一个天生的探险家,总是带着好奇心观察着这个世界,不断地迎接挑战,从不循规蹈矩。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总是认为打破规则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想来理查德最过人之处,便是这一番不按常理出牌的脾气了吧。他总是听从内心的召唤,敢于冒天下最大的险,做他觉得正确的事情。维珍今日如此成功,虽在他一开始的意料之外,却实实在在是情理之中。毕竟,也只有足够疯狂的人,才有能力改变世界。

  《致所有疯狂的家伙》读后感(五):让我们梳理一下布兰森是如何从0到1然后到100的

  读一本书都有一个角度,读这本书的角度是从布兰森如何起家,并在一个又一个行业如何创造奇迹(唱片、航空、铁路等),组成强大的维珍集团的。

  我们从如下几个问题进行入手:

布兰森是如何开始创建《学子》杂志的?从《学子》杂志是怎么转到邮购唱片生意的?从邮购唱片又是如何转到开实体唱片店的?接下来又开了录音室,想法是什么?唱片公司是怎么开的?在唱片公司的基础上,为什么又进军航空以及其他行业的?在他所经营的这些行业中,基本的原则是什么?和维珍类似的有哪些企业或者现象?

  第一个问题:布兰森是如何开始创建《学子》杂志的?

  布兰森和他的好伙伴乔尼在斯托上学时,发现校规有很多不人性化的地方。比如:“在校队跟其他学校比赛的时,所有没参加比赛的学生都必须去观赛”、“男孩们在就餐时每天必须坐在相同的位置,和相同的学生坐在一起,而很多男孩都是通过妙趣横生的交谈来获取知识,午饭又是重要的交谈时间,所以建议学校改为自助食堂”等等。

  校长建议他将自己的观点发表到校刊上,而他们接下来又希望发起一些“革命性”的运动,抵制学佣体罚以及强制参加礼拜、观看比赛等,校刊是根本不可能发表这些东西。

  所以,布兰森和乔尼在15岁时就想创建一份观点新颖的校刊。决定做下后接下来就是放弃一些学课、发行的各种事情、拉广告的各种困难和方法等等。

  他在16岁时写的一封家信中这么说:

“在过去的四周,我度过了一个开心的假期,比之前任何时候的收获都要多。”、“做《学子》,我也就没多少时间履行其他职责了。在我看来,我面临两头落空的危险,现在也仍然如此。我一事无成,如果我想有所成就,那我就不得不探索哪些事应该优先考虑——过去和现在都是这样。”

  我很疑惑,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两个15/16岁的小伙子就开始对学校提这么有建设性的意见以及这么强烈的意愿开始自己的事情?是家庭教育。书中有这么一些话:“从小到大,父母就教育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能让世界有所改变。因此,当我审视斯托学校的管理方式时,我确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好。”在前面的章节中也有这么描述:“父母总是鼓励我们独立思考,很少给我们指指点点地提意见——除非我们要求他们提供建议。”

  第二个问题:从《学子》杂志是怎么转到邮购唱片生意的?

  布兰森从学校离开后开始全部精力用来经营《学子》杂志,其实《学子》的经营状态一直都太好,他们竭尽全力应付遇到的困难,比如办公场地搬来搬去、被人举报、涉及官司、创业小伙伴的背叛等等,但是他们并没有多沮丧,仍然每天欢乐的听着音乐工作着。

  不过这种经历确实锻炼了他。

“管理杂志的职责让我很快成长起来。简直可以说我是少年老成。晚上,别人都优哉游哉地坐着喝酒,根本不在乎第二天睡个懒觉起来还醉意未消,而我这时却总能意识到,自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邮购唱片的生意是如何埋下种子的呢?

“我知道,那些走进来跟我们闲聊或为我们工作的人,每个都花大把的时间听音乐,花大把的钞票购买唱片”;“我还注意到,有些人虽然从没想过花40先令吃顿饭,但却会毫不犹豫地花40先令购买鲍勃迪伦的最新专辑。”;“我考虑了唱片居高不下的价格和购买《学子》的读者群,不知道我们能否通过广告,并出售便宜的邮购唱片。”;“杂志举步维艰,但出售便宜唱片的广告却使得大量咨询电话如潮水般涌入,也为我们带来大量现金,我们以前从没见过这么多钱。”;“我们稍微做了点调查,事实证明,我对唱片发行的直觉是正确的。学生们花很多钱买唱片,当他们发现花35先令就能从维珍买到唱片时,就不愿意花39先令从史密斯购买了。”

  由于无人收购,《学子》最终无疾而终,邮购唱片生意正式开始。

  第三个问题:从邮购唱片又是如何转到开实体唱片店的?

  1971年1月的邮政工人大罢工,导致客户没法寄支票,他们也没办法寄唱片。眼看生意就要完蛋。

  他们决定开一家店铺,他们的观察很有趣:

“当时卖唱片的实体店都很没劲,而且拘谨刻板。他们的唱片部通常设在楼下,工作人员都穿土褐色或蓝色工作服,一副对音乐毫无兴趣的样子。顾客们从货架上挑选唱片,付钱购买,不到10分钟便会离开。这些商店不受欢迎,他们的服务很难引起顾客的共鸣,而且价格昂贵。尽管摇滚乐令人兴奋,出售唱片的商店却没有丝毫兴奋感,对音乐也没有丝毫兴趣。”“我们的朋友去唱片店时,都觉得很拘束,它们只是功能性场所,人们不得不从那里购买自己喜爱的唱片。”“我们希望维珍唱片商店成为《学子》的延伸,让顾客能在这里聚会,一起听唱片,而不是简单地冲进来买了唱片就走。我们希望顾客能待更长时间,跟工作人员聊一聊,对他们要买的唱片真正产生兴趣。”“我们希望跟顾客产生共鸣,而不是在他们面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我们还希望维珍的唱片比其他商店更便宜。”

  ——提到共鸣,是否很眼熟?大家还记得马库拉写下的“Apple营销哲学”吗?1.共鸣(empathy);2.专注(focus);3.灌输(impute)。

  五天之后,维珍唱片店准备开门营业。生意很好。

  第四个问题:接下来又开了录音室,想法是什么?

“音乐界的一端是唱片销售,相反的另一端是录音棚。我听说录音棚的环境极度拘谨刻板。乐队必须按照预约的时间进去,自带所有设备并负责调配,然后又按照预约的时间表,带上自己的所有设备离开。录音棚全都严重超额预订,以至于乐队经常被迫在早餐后立即录音。一想到滚石乐队刚刚咽下几碗玉米片,就必须立即投入唱片《红糖》的录音,我就觉得荒唐可笑。在我的想象中,一所舒适的乡村大宅院才是制作唱片的最佳环境,乐队可以随心所欲地一待就是几周,在自己喜欢的任何时间——甚至晚上——录音。因此,到1971年,我就开始到乡下寻找一处可改建成录音棚的宅院。”

  最后是各种借钱,搞定录音棚。

  此时引入了一个重要音乐人才:西蒙。

“唱片店不仅仅是卖唱片的商店,它还是品位的裁判。”“在嬉皮与非嬉皮之间有一道窄窄的界线,而西蒙将维珍变成了最嬉皮的地方。”“大多数人认为,唱片店是通过卖唱片来获得成功的,但维珍在邮购业务和唱片商店上获得的成功,其实都来自西蒙采购唱片的技巧。”“当我们拒绝采购某些明星的唱片时,我总是感到些许的担忧,因为我眼睁睁地看见我们失去了一些短期收益。然而,西蒙让我确信,如果我们坚守自己的形象,那么就能保持统一性,获得更多顾客。”

  ——《论人才对公司的重要性》,不用论了,人才是基石。

  第五个问题:唱片公司是怎么开的?

  占了两端,再成立唱片公司,水到渠成。

  有了唱片公司就可以签约艺人,从此维珍真正强(you)大(qian)起来。在走向强大的过程中,西蒙的音乐品位占头功。因为通常由他来决定签约哪些艺人。

  第六个问题:在唱片公司成功的基础上,为什么又要进军航空以及其他行业?

  “过去三年我没钱可花,如今我存在银行里的现金堆积如山,我想尽快地把这些钱再次投资出去。”——任总说过,吃饱了要把能量耗散出去,变成肌肉。否则赚到的钱不转化成优势,危机再来时就很危险。

“我喜欢在遇到陌生人30秒钟内对其作出判断,同样,我也会在看到一份商业计划书30秒钟之内,断定自己是否对它感兴趣,我主要依靠的是直觉。经营维珍航空公司的念头抓住了我的想象力,但我必须自己在脑子里盘算潜在的风险。”“我已下定决心,如果我们能够把所有事情,如劳动合同、飞机租赁、外汇风险以及开辟一条纽约航线涉及的方方面面,都限制在一年以内,那么我认为尝试一下也无妨。”

  那就正式开始吧。

  其实在开始进军航空行业的时候,他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合伙人的死不同意(损害他们股份的价值)、整个公司透支金额过大(银行不同意)、雇的高管不合适(伦道夫无法相处的性格)、坏运气(试航时没有保险,一个引擎飞进鸟群损失60万英镑)等等,另外,还有和英航的方方面面,不过他们终于挺过来了。

  挺过来靠的是满足客户要求。

  “英航的服务手段墨守成规,这产生于它自命为国家航空公司的管理思想。而维珍却拥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放肆、坚定和创意思想,敢于挑战庞大的联合企业。就食品和服务而言,维珍豪华商务舱不逊色于英航的头等舱。”——《好的服务》

“开创新公司时,优势之一不用具备高度复杂的商业眼光,当我考虑在维珍大西洋公司上提供什么服务时,我会试着想象我的家人和我是否愿意为自己购买这种服务,通常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个人理解,进入航空业,也许只是布兰森的一时想法,但是这个事情能做成,主要靠的是他的毅力。他的这种毅力体现在和主要对手英航竞争的事情上,为此他为了还银行钱,还忍痛把维珍唱片卖给百代。

  第七个问题:在他所经营的这些行业中,基本的原则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公众号中的另一篇文章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就不再赘述。总体来说,就是你觉得这件事有趣,能激发你的创造力,能顺应人心。

  第八个问题:和维珍类似的有哪些企业或者现象?

  首先想到的就是小米。小米的手机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低价高配,再加上MIUI比安卓各种好用,当时真的是良心,最近小米的手机创新确实挺乏力的。再说小米周边的东西,我自己买的有:小米电池、洗漱包、手动牙刷、电动牙刷、空气净化器、主动降噪耳机、签字笔(其实就是水笔)、毛巾、乳胶枕、小米手环、充电宝等等,这些东西真的是质量有保证,东西也不贵,用着放心,小米进到哪个行业,哪个行业基本就血雨腥风。用雷军的话说就是: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也正如雷军的性格。

  任总在公司内部有个军规,第一条就是:商业模式永远在变,唯一不变的是以真心换真金。

  维珍也是如此,他进军哪个行业,都很直接抓住客户的根本需求,虽然刚进入时有点困难,但凭着顺应人心,很快就能发展起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