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10篇

2022-05-13 12:18: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10篇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是一部由弗朗西斯·劳伦斯执导,詹妮弗·劳伦斯 / 乔什·哈切森 / 利亚姆·海姆斯沃斯主演的一部动作 / 科幻 / 冒险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一):下集更精彩

  这是个基尼系数为1的社会,完全的两极化。富人看着穷人自相残杀。一开始两主角一番肺腑、不照稿念的话让一个老头被杀,一些好莱坞电影角色就是这样煽情的乌鸦嘴,总统怕地位受动摇,还想把所有冠军都杀了。服装师因为总统让凯特尼斯穿婚纱,他替凯特尼斯设计婚纱变成嘲笑鸟的服装被捕,芬尼克.欧代尔的导师马格斯确实很不错,为了不拖累芬尼克自己走向毒雾,芬尼克虽然是花花公子但为人还是很真诚。新的游戏设计师是革命者,包括皮塔的导师。约翰娜把凯特尼斯的追踪器取下,凯特尼斯、芬尼克和用电高手瓦尔特被游戏设计师的飞船救了,约翰娜和皮塔被抓到国会大厦。一半的贡品即选手知道计划,皮塔因为还有追踪器没法救,12区被毁。续集革命者反抗应该很精彩吧。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二):糟了,下一部还得接着看

  众所周知,《饥饿游戏》改编自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的小说《饥饿游戏》三部曲,而系列电影计划拍摄四部。

  第一部《饥饿游戏》在2012年上映的时候,引起了非常壮观的观影热潮。电影尤其受到青少年的喜爱,而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它的吸引力似乎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这应该说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不光是因为电影的主角就是青少年,更是因为电影所具有的娱乐元素、所表达的反抗思想更适应青少年的心理。所以很多最终乐于坐在电影院里的观众,都是穿着各种校服结伴入场的。

  作为系列电影的第二部,如果能从两个角度来分别看一下《饥饿游戏:星火燎原》,我们就能知道应该如何对待这部电影了。

  如果作为一部单独的科幻动作电影来看,这部电影可能也就是及格线往上一点,如果苛刻一点,它甚至是很糟糕的。电影花费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做情感铺垫,,真正的动作和娱乐刺激只占了影片总长的一半。这导致了电影的进展非常缓慢,与第一部开场不久就进入惊险的饥饿游戏的设定相比,很多抱着观看相同电影心态的观众势必会产生强烈的失望情绪。而且,这一部续集电影几乎没有解决自己提出来的任何问题,在结尾又挖了一个又宽又大的深坑,没头没尾的结构满足不了任何观众的要求。

  但是,做出上面结论的观众显然忘却了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其实《饥饿游戏》有着自己完整的故事架构,这个架构与经典电影《魔戒》三部曲有一定的可比性。

  虽然在艺术水准上不能同日而语,但是它们都是要通过几部电影来最终完成一个任务,至于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几部电影的戏份如何分配,以及侧重的不同,这就需要导演来把握了。即便是《魔戒》三部曲,也并不全是令人激动的恢宏战争,它的三部电影进行过侧重选择,而这正是《星火燎原》所做的。

  如果《星火燎原》被拍成了与第一部相同的电影,那这就不是《饥饿游戏》了,而是《电锯惊魂》。

  以系列电影的整体外加单独电影的表现一起来看待这部续集的话,《星火燎原》不但保持了第一部的制作水准,而且比较成功地完成了整个系列的过渡工作,在做了一次节奏调整的同时,也孕育着与前作不一样的充沛情感。

  《饥饿游戏》的第一部只是故事的基础,它更倾向于一部单纯的生存惊悚电影,即便没有续集,也不会影响观看。而《星火燎原》升级的不仅仅是饥饿游戏的规格,更多的是反抗的升级和情感的铺陈。

  反抗的升级一直都是《星火燎原》的主题,电影的名字可以说起的是恰如其分。在第一部的结尾,凯妮丝以要求同归于尽的举动迸溅出了不屈的第一点星火,而这一点星火在这一部中逐渐燃烧到了帕纳姆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燎原之势。

  当在帕纳姆苦苦生存的人民频频向凯妮丝举起三根手指,当首先做出手势的老人被当众枪决,当一贯逆来顺受的底层国民开始反抗并抛射出了愤怒的火焰,那种已经无法压制的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已经从荧幕上倾泻下来。

  不仅如此,凯妮丝的服装设计师还自作主张地对她的婚纱礼服做了修改,优雅的旋转带来了燃烧的火焰,一只浴火的暗色凤凰挥着翅膀完成了涅槃,在黑暗土地的背景下,嘲笑鸟的标志刻到了帕纳姆所有被压榨的人民心中。一个小时的情感铺垫为整个关于反抗的故事完成了彻底的升级,不仅是为后来的冠军生死战做着引线,也使得电影结尾所暗示出来的宏大场面顺理成章。所以电影的结局虽然算是意料之外,但也早在情理之中。

  当凯妮丝将连接闪电的利箭射破游戏场地的钢铁苍穹,透进的第一缕阳光像聚光灯一样照在她呈十字形平躺的身上,她化身为了《饥饿游戏》里的圣女贞德。凯妮丝,这个挥着弓箭的女孩,像她的徽标嘲笑鸟一样,变成了挥着翅膀的女孩。开始公开嘲笑统治者的残暴和愚昧,并成为了整个王国反抗与希望的终极象征。

  所以不管凯妮丝相信不相信自己可以飞翔,观众相信了,并且在电影片尾字幕出现的时候心想,糟了,下一部还得接着看。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三):跟原著做个小对比,顺便吐吐槽。。

  很多人看这个系列,总是跟大逃杀比。。。 两个类型不一样好么???????????

  说说电影吧, 去年看的书, 三本都看了, 电影跟书大体上的进度保持一致, 第二部都基本展开了三部曲的全景。并且引出了第十三区。但是,电影的感觉,结束的太突兀, 给我的感觉不太好。

  制作方面, 好莱坞出来的, 不会差, 算得上精良, 各种装备,场景, 特效, 感觉都蛮好。阴暗, 寒冷的色调,跟主题十分契合。 作为mocking jay 代表的十二区代表,刚好产碳,给人们送来温暖和希望。。。 只是, 电影里强调了多少遍“希望” 这个词儿? 翻来覆去的讲, 不用直白成这样吧。

  情节方面, 起承转合, 基本上跟原著一致, 因为要删减篇幅的原因,很多东西没有讲, 我在这补充些我能想到的原著内容吧。。

  eacemaker 鞭打 Gale 的那场戏, 我擦, 三个 饥饿游戏的冠军, 在capitol 里认识权贵无数, 能被一个派到地方的 peacemaker 弄成那样? 你搞笑???? 原著里 Hitchmay 是 当场威胁了那个peacemaker 的。。。

  还有, “TIK TOK”的那一段, 女主角不要太聪明, 一下就想到了比赛场地的运行规律,电影时间虽然紧张, 但是这个至关重要的点,就不能删两场吻戏,给大家交代的再清楚点么?

  接下来是比较突出的一点, 女猪脚,比在原著里感觉正常了点。。。 书里面好多关于女猪脚的心理描写, 看那些大段的煽情,苦情,自虐的戏码, 始终是这本书的负分,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从这一点来看, 就跟暮光之城差不多, 看电影的话, 那女主角, 一干人等,都智商正常, 甚至有些聪明。。 但是一翻原著, 暮光之城整个就是一个, 少女发情日记。。。 当然,这本书比暮光之城那种,毫无营养, 没什么情节的书比起来, 要高级许多。

  再回到电影里吧, 电影是两条线索, 一条是在游戏场这一边, , 另外一条是 控制室里的情景。 原著里压根就没有后者。 有的只是 女主根据各种情况进行的推论, 各种不确定性,也是这本书的看点之一。。电影的手法, 可能更效率,更直观的让观众了解到故事的全貌, 但是,书中的方式更加耐读一些, 可看性也更高一些。

  我的想法,跟某些人,正好相反, 前半段节奏蛮好,后半段, 砍得太厉害, 为了赶进度,有损整个片子的质量。

  正文结束-----------------------------------------

  第二部出现的那个大帅哥,, 我忘记是第三部还是第二部的书里写的,所以作为附文。。FINNICKS 被迫卖淫的真正原因是, SNOW拿 他心爱的人威胁他。这个电影里面就一句 .... for ur company 原话记不清了, 大概意思是那你陪他们的报酬是什么。。 被人找到死穴的人, 诶。。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四):极红的布伦希尔德

  下面的短评要求有一个简短的引子。

  请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影片中的黑人服装设计师——而非保罗•克利——递给女主角的徽章上(第一部也有这个情节)。不放弃直接理解其形状的意图,我们会被告知,金色的徽章由中央的学舌鸟(Mockingjay,或者按照中译本官方译名,“嘲笑鸟”)和环绕此鸟的圆形边缘组成,它的颜色,则和片中人物互相告知的台词一般,“我们的队伍须是纯金的。”黄金色、环状的徽章外延看起来像是戒指,而学舌鸟展开翅膀的样子则更像是西方传说中的恶龙(Dragon)。莱茵河的黄金所铸成的指环,带上它需要舍弃爱情,却可以得到杀死恶龙、廓清世界的力量。别着徽章的、燃烧着的女孩(the girl catching on fire),则是“雪总统”(President Snow)的敌人、依靠矿藏而勉强过活的十二区居民——尼伯龙根人的希望。(关于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本文所引均根据《瓦格纳戏剧全集》那不尽如人意的中译本,不清楚的朋友请自行查阅百度百科,该处提供了比较详尽的故事梗概。)

  本书作者Suzanne Collins在写这本三部曲小说前是儿童电视节目的脚本家,某天深夜在战争新闻和真人秀节目之间切换频道时得到创作《饥饿游戏》的灵感,创作时则参考了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日本电影《大逃杀》(引自Stylist的采访稿”Jennifer Lawrence: Natural Talent”)。——这样的分析不过是看过第一部电影之后人尽皆知的陈言罢了。在第二部小说及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中,除了这两大主题之外(看过第二部的朋友一定对其中那句”President Snow is watching us”记忆犹新吧),作者毫无疑问地对《尼伯龙根的指环》进行了致敬。

  事实上,由《1984》所代表的反乌托邦主题(Dystopia)本身是有一定时代背景的。上世纪下半叶欧美国家所大量出现的此类小说,描写了近未来背景下,发达的技术成为专制统治的帮凶,组成和平世界的,是一群没有自由意志的傀儡和齿轮,艺术、观点、甚至是性别都遭到了抹杀。就和这类题材元祖的奥威尔一样,当时的作家们之所以这样表达,和二战后铁幕另一边的那个阵营有关。正是彼时苏联国民和艺术家们的生存状态与其官方所宣传的“王道乐土”论、“资本主义皆粪土”论的不协调,才使得西方作家利用反乌托邦题材来回应他们。如施瓦辛格主演的《过关斩将》(The Running Man, 1987)便是将反乌托邦和电视真人秀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典型,在这点上可谓是开《饥饿游戏》先声的电影。在冷战终焉的今天,创作者们所瞄准的靶子,也很少如《1984》那样现实中的确可能存在的“老大哥”,而是更具有假想色彩的敌人。如是,《饥饿游戏》的作者终于找到了第二大主题——《大逃杀》。

  与冷战的结束所相伴的,是发达国家国民对于世界(全球政治)的漠视。接踵而至的几次金融危机和市场萧条,是每个人生存空间的狭窄化——即使是西方国家的国民,也失去了对自己生涯和职业选择的从容,我们不是“被逼成为社会的齿轮”,而是“最好做一个上班族”。这样的促狭逼近了自身——而非遥远的高加索山脉,便会产生另一种样式的反乐园作品。以日本为例,年号改为“平成”的二十五年,便是日本文艺真正入侵全世界的二十五年,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个国家的文艺作品是可以代表这个时段内世界上某些群体的普遍想法的。在这二十五年中,出于经济停滞、少子化等等因素,该国的年轻人所受到“成为上班族”的压力是大于其他很多西方国家的。“不能像大正、甚至昭和年代那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有能养活自己的职业都是穿着正装上班”、“成年男人如果一直在上班时间去便利店便会被议论”、“高中毕业后是去东京呢还是留在这里种田”,诸如此类的不自由令青年们只能愤怒愤怒和愤怒。同时,这一代和他们的时代又被命名为“虚构的一代”、“新人类”、“zero时代”,他们陌生于真正的战争和政治角逐——而事实上当代的社会问题也不会激烈到这个程度。冷战时代的创作者们恣意地嘲笑着彼此的阵营,而对这一代来说,他们的敌人是看不见的,也是不能战胜的未知数x——“二十世纪曾经有过一场战争,人类输给了monster”,动画《忘却的旋律》中的反派是无形的”monster”,其正体正如奥威尔在另一个维度中所预言的“老大哥”那样,并不存在。

  所以,并不存在反派,甚至并不存在“邪恶的大人”,这类将青年献祭的“幸存游戏”作品便产生了。可以看到,诸如《大逃杀》、《算计》和《国王游戏》这类题材,本来只是恐怖向作品的一个分支,而如今却成了几近“主旋律”的题材。年青人们在主办方的威逼利诱下(其中《国王游戏》更是直截了当地将主办方推给了所谓“群体无意识”),在封闭的坏境中互相猜忌、虐杀,最终“只有一对情侣幸存”(米泽穗信《愚者的片尾》中语)甚至“幸存的两个人成了情侣”。这样的主题所以能如《饥饿游戏》系列那样成为“青少年电影”,其原因也就可以理解了。封闭环境就是学生们的课堂,幸存者游戏就是学业和其他方面的竞争,主办方就像学校的老师和家长一样,并没有那么坏(参考《饥饿游戏》第一部的“游戏设计师”)。这游戏的规则只有“活下去”。我们年轻人,要在这场游戏中“幸存”而非“胜出”,需要的不是“站出来”而是“等站出来的那个人自取灭亡”,幸存的人在舍弃除了“活下去”之外的一切,考进东大、成为哪里都能见到的上班族,最后成为像拉普拉斯一样的无形恶魔而非“老大哥”的祭司。而同时,表示自己对自己的人生很失望、或者说反抗自己人生的唯一方式,则是逃掉晚自习去看《大逃杀》、《饥饿游戏》这样的作品。这或许便是《饥饿游戏》第一部所想要表达和为什么会收到青少年喜欢的原因。不择一切手段,丧失做人的准则去达成一个最低限度的目的,“为了活下来假扮殉情”、“为了逃避母亲的重病让好朋友出车祸”(来自于日本的一部钢琴家传记动漫作品《白色相簿2》)我们这个和平年代所想象的“深刻”和忧死不暇原来就是这个样子。

  诚然,同时具备这两大互相有“时间差”的主题的《饥饿游戏》,大体上说或许是商业的、迎合的、讽刺的,而非艺术的、背反的、规训的——直到笔者看到第二部影片的终幕。愤怒的女主角Katniss在雷击树下将燃烧的箭配合着雷击射向“游戏场”的穹顶,摧毁了由高科技材料所制成的天空和游戏场。而在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四部曲歌剧的最后一部《诸神的黄昏》最后一场中,在其爱人齐格弗里德的火葬式上,女武神布伦希尔德骑着马跃入火堆将自己点燃,同时抢过一个火把,“把这个火把,投进瓦尔哈拉天宫灿烂辉煌的塔楼里”,随即与天空中的瓦尔哈拉圣殿同归于尽。而《星火燎原》这一场之后将半死不活的Katniss带走的飞机,怎么想也都是致敬了在电影中配合着直升机降落、直接使用瓦格纳《女武神的骑行》的《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1979)。

  对于明白了拆毁穹顶与《诸神的黄昏》之间关系的笔者而言,两部电影中此前一直不得解的现下已经完全可以说得通了。第二部小说/电影的副标题”Catching Fire”和Katniss的外号”the girl on fire”,其源头来自第一次参加饥饿游戏前的游行时,黑人设计师西纳为Katniss设计了穿上之后带有火焰的衣服。被火焰所包围的Katniss,正如《尼伯龙根》第二部《女武神》中沃坦所说:“熊熊的火焰将在你的周围燃起,狼吞虎咽的火舌将吓退那些胆小的凡夫俗子,让懦夫们远离布伦希尔德的岩石”。同样,在第一部中,Katniss将设计游戏的主办方看透,其最初契机便是拉赞助时的表演上一箭射穿了远处“设计师”们旁边的苹果。而在《尼伯龙根》第一部《莱茵河的黄金》中,看到弗莉亚被巨人抓走后变得衰老的诸神,娄格说道:“现在我知道了,你们缺少的是什么!今天,你们还没有吃过弗莉亚的苹果。在她的花园里,金色的果实使你们年轻。”被火焰包围的布伦希尔德先射穿了诸神(游戏主办方)赖以保持力量的苹果,而在第二部中,布伦希尔德那绝望的力量则直接毁掉了整个游戏。——当然,这部电影中笔者至今未能理解的地方还是有的。比如男主角触电之后,为何是男三号把女主角推开,从而给男主角做人工呼吸呢?希望有朋友考证出这一场是致敬了什么。

  那么请将我们的注意力再次移回徽章本身。金黄色指环(或许作者同样受了《达芬奇密码》的影响,用圆环象征苹果,而这也同样符合《尼伯龙根》)用莱茵河的黄金打造,象征着力量与旧社会的重制。被围绕的学舌鸟,或许是被齐格弗里德杀死的恶龙,而在笔者看来则更像齐格弗里德在杀死恶龙之后、四下纷飞告诉他预言的林中鸟——《星火燎原》中对Kitniss传达讹言的也正是学舌鸟。前面已经说过,带上指环、革新世界的代价是丧失包括爱情在内的人性——这正是《星火燎原》结尾处众人希望Kitniss做而Kitniss所不愿的——戴上指环、成为学舌鸟的话,将会有更多的人像第一部电影中11区的“贡品”和第二部中同区的民众那样因为自己而死——如同齐格弗里德因为林中鸟杀了养父。同时,学舌鸟亦象征了变革世界和幸存所不需要的柔软的力量。第一部中在同伴的尸体面前作出学舌鸟手势的Kitniss的脑中恐怕并没有产生幸存、或是用这个手势引发革命的想法,亦如《尼伯龙根》中的布伦希尔德并不会为了指环牺牲什么。

  前面已经说过,冷战后,这类反乌托邦和幸存游戏题材的电影,所映射的,大抵是青年为了反抗平庸所作的徒劳。毫无目的地呆在家里,只是为了不去工作、不成为社会人;为了做艺术家不去工作,每天因为饥饿而到处打工,不暇做其他事情;为了不成为和别人一样的人而选择做个“谁都不是”的人,这样的异化属于牺牲了“爱情”,却没能幸存、没能拿到指环的情况。成为了艺术家,牺牲了周围的一切,切断一切人间关系,变得不再是人,这便是《尼伯龙根》中侏儒阿尔布里希的情况,或许也是《饥饿游戏》中男二号盖尔的结局——第一届游戏中没有顶替Kitniss出场的原罪,或许将导致他在此后为了反抗——指环而无暇顾及女主角——如齐格弗里德一般。然而《星火燎原》中的Kitniss,虽同样是“地下民族”(第一部曾交代Kitniss的父亲是矿工),却无疑是这个系列的女武神布伦希尔德。她所想要的,既是社会现状的改善,又是和自己有关系之人的幸福——甚至也许希望两位男主角都能和自己“幸福”。这种“n全其美”的态度所带来的,必然是坚持原则和道德的“圣母”性格。或许这样的性格并不讨现在观众的喜欢,在我们这些深受契约精神影响的当代人看来,不拿丧失做人的代价去交换,是活不成的;同时和爱人还有情敌搞好关系,也是伪善的——虽说丧失为人资格所换来的一般而言并非成为钢琴家,而只是简单的梅毒。

  如此想来,《饥饿游戏》虽然在场景和分镜上有欠考虑,第二部的剧情逻辑不甚明晰,却因为致敬了来自瓦格纳笔下女武神的古典式规训——瓦格纳的剧本亦充满着歇斯底里的无逻辑,且电影中王都那些“为了继续吃而去催吐”的“涩谷系”打扮男女似乎也和传说中的“瓦格纳女高音”有着相似的表现主义外壳——而显得较同类幸存游戏题材的作品高明一些。特别是在Kitniss身上映射了女武神布伦希尔德这一点。或许对很多当代人来说,两全其美不过是古典式的贪心(欲張り)而不是对已经非人的自己的规训,然而对笔者来说,燃烧着的布伦希尔德向着天庭射箭这一刹那(setsuna),是配得上莱茵河的黄金的。因为笔者——

  是个人文主义者,而想成为艺术家。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五):饥饿游戏只是个小游戏,真正的大游戏在背后呢!

  额,1.第一次写影评,不喜勿喷。。

  2.没看过原著小说,准备补上,小说党见谅。。

  不废话了,进入正题,看到很多评论,有拿《大逃杀》来比较,有拿《V》来比较,还有说,这明明就是本玛丽苏的少女纯情片嘛。。。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饥饿游戏嘛,所以对于其他评论不予评价,只单纯谈谈自己感受——

  我确实是把整个电影当成一个游戏来看。

  当然,世界就是由一个个游戏构成嘛,要么博弈论也不会叫game theory。再者,整个游戏也当然不仅仅指一两场饥饿游戏其本身——

  这是政府与叛军的一场游戏。

  你也许会大喷:我去,那么发达的科技,怎么会有这么原始残暴的政治制度。就为了办一个真人秀取悦国会区观众?弄个“爸爸去哪了”不就够了嘛,何必劳神费时,伤民伤财。

  好吧,那我也无话可说,小说又不是我写的,鬼知道作者大人怎么想到了如此狗血的设定和这么难听的名字(看第一部前我还以为是个美食大赛)=_= ||。

  但是忽略这些细节(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嘛!)这个大背景还是合情合理的!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哪怕他真的是比赛美食,第一名才能活下来),总统snow确实抓住了极权统治的重点—— ——

  恐惧!什么杀人武器啦,残暴的地区统治官啦,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真要按照实力,哪个统治阶级能打过愤怒的被统治阶层。

  正是恐惧,让这些被统治阶层不敢,甚至忘记反抗,让他们无法凝聚成一起。

  但是,彻底的恐惧也是不合适的,还得有希望。snow在和塞内卡·克林(前任首席游戏师)聊天时说:“Hope, it is the only thing stronger than fear. A little hope is effective, a lot of hope is dangerous,”

  《1Q84》里也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是斯大林时代秘密警察的审讯官接受结业考试,

  “他们会被带进一个四方形的房间,里面只放着一把普普通通的小木椅然后上司命令道:‘让那把椅子坦白交代,做成笔录。在完成任务前,不得走出房间一步! ”。”

  饥饿游戏也是一样,怕吗?想改变吗?好啊,来参加饥饿游戏,残忍的杀害自己的同伴,那些和你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成为第一名。然后呢?然后让你享受和国会区人民一样的荣华富贵,成为大明星,让你家乡的人都看到,你早就被统治者收买了。

  这个时候你还想反抗吗?就像有的区一样(好像是一区二区吧),开始专业培养杀人机器,不想着反抗了。

  至于饥饿游戏这种形式是不是最佳的,额,如果你能想到更好的,我建议可以考虑也写一部小说,说不定就火了。

  至少按照作者的说法,举办了74年都是很成功的嘛!至于什么为了纪念叛乱中逝去的人,那是纯属托词。

  再说说为什么到了74届,女主一参加就出了问题呢。。。。

  因为爱情嘛!!(大雾)

  因为女主带来了snow最怕的东西————希望,切实可行的希望(当然,这个希望是有预谋的,后话)

  所以在问道举行饥饿游戏的本质目的是什么?总统解释说:“这个世界上,能过战胜恐惧的只有希望。”(前话)。希望既成就了饥饿游戏,也在74届把它害惨了。

  怪谁的责任?要我说,全怪74届的那个首席游戏师塞内卡太蠢,按照第二部里snow的说法:要是我就在第一部里把你们俩炸死了!(原话比这个文艺的多)。

  很明显,塞内卡不懂游戏的本质,他以为只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结局,让游戏能够顺利进行,就尽职尽责了。而且更蠢得是,他为了这一点,甚至不惜改变游戏规则(让男主女主同时活下来)。这下可好,统治者居然向被统治者屈服,gg。最后被迫吃毒果,活该。

  好了,原谅我放纵一生没重点。。回到游戏上,看看这两拨人在2里是怎么玩的。

  第一部前面已经说完了,政府惨败,叛军树立了自由女神。

  这下snow反应过来了,绝对不能让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方法也很简单——毁灭自由女神,毁灭你们的希望。

  第75届游戏设计者普鲁塔什(悼念霍夫曼)绝对聪明,他给总统出了两招——要么收买女主,要么搞臭女主。

  这两招都用上了,当然,真正收买女主是不可能,但让人民误以为女主被收买了,倒是切实可行。2里,女主被迫全国巡演,念演讲稿,秀恩爱,感谢国会(snow在演讲前通过威胁女主亲人来达到目的)。这招确实卓有成效,演讲时人民大喊:“为什么不说你真正想说的!”。

  接着是媒体的狂轰滥炸,让电视里先拨处决犯人的视频,再拨男主女主秀恩爱的视频,如此往复。让人们看看,选择叛乱,死路一条,选择安稳,前途无限。

  这些当然不足以熄灭已经愤怒的人们,接着就是最绝的一招——

  75届世纪大赛。让往届的获胜者来一场。这样,一来,女主如果不幸挂了,正合snow心意,二来,如果没挂,那她就要赢得比赛,换句话说,就是要杀人,这样人们一看,原来你就是为了让自己活下来,和以往的获胜者没差嘛!snow又赢了。

  看起来策略完美无缺吧!

  但也不想想,出主意的是什么人,普鲁塔什可是叛军的啊。这里插一句,霍夫曼虽然镜头不多,但是,哎呀那演技,赞赞赞!英年早逝,可惜可惜!

  普鲁塔什的这盘棋下的更绝。叛军这时候最需要什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啊!星星之火已经燎原,人民的愤怒已经点燃。下面需要的就是一个导火线————

  还是75届世纪大赛!想想看,原来承诺的获胜者享受荣华富贵变成了什么,继续参赛,还是比往年更惨烈的比赛。你这不是亲手毁灭自己制造的希望吗?

  同时,他们还想破坏75届比赛本身,他们需要一个突发事件来让叛乱真正发生,那最好不过的就是破坏饥饿游戏这个制度了。

  叛军的准备是十分充足的,普鲁塔什打入政府内部成为高管,一半参赛的贡品都是叛军。方法就是利用力场。当然,最后那可极客男没成功,最后还是靠女主破坏了战场。不管怎么说,叛军又赢了,大胜利。

  所以要说2里的失败怪谁,那还真不怪snow,政策制定还是很正确的,结果是输在了间谍打入内部。

  所以最后,我还是得来评评理,有人说2的剧情太拖沓,前面废话一大堆,真正75届饥饿游戏的部分倒没讲啥。但你如果把它看成一场大游戏,你就不难理解前期这些就已经是较量了,游戏早就开始了。

  我也真心没觉得这部片很玛丽苏,看完第一部,我以为剧情应该是女主在一次次磨砺中越来越强,最后带领人民,一统中原(大雾)。结果看到2时,发现压根不是。女主是非常脆弱的,政府的一点点威胁(比如迫害你的家人)就把她吓着了,并且有了放弃的打算。所以剧情不仅不英雄主义,反倒非常现实。结尾普鲁塔什明确的对女主说:“你就是我们故意制造出的女神。”

  皮塔确实是个好男人,换做谁,都会在青梅竹马和他之间犹豫,所以女主爱上他,额,也是个不错的归宿吧,哈哈。。

  劳伦斯奥斯卡没白拿,演技确实精湛,特别是最后卡血特写,一个少女从伤心绝望到意志坚定的心里变化,全表达了出来。

  所以,我觉得给四星还是值得的,期待第三部。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六):时势造英雄

  大boss斯诺总统早早发觉了凯特尼斯是他难以掌控的,并督促手下乘着星火还未燃起,将其及时“灭掉”。可手下并没有很好的执行他的任务,被他赐死。

  斯诺总统想要凯特尼斯消失,又不能让她无缘无故的死。他不得不亲自出马,企图控制住她,并让她知道她始终被监视着,他知道她的一切,包括她爱的到底是谁。

  不得不说斯诺总统这个心理战术用的很好,正中凯特尼斯的要害。

  可是当看到小芸的像片,微笑的小芸好似活生生的站在她的眼前,她还是情难自禁,无法按照诺斯总统期望的那样去演。

  她已经在人群中造成了一定影响,孩子模仿她的发型,民众把她当作旗帜。

  她演的戏并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反抗者需要希望,坚信她是站在他们这边。各区开始对抗国会,渴望摆脱现状。

  斯诺总统不得不采取种种手段“消灭”凯特尼斯。以销毁违禁品的名义伤害民众,烧毁工厂,毁坏穷苦百姓的家园。甚至再次举办饥饿游戏,想借助游戏灭杀她。24名祭品想尽办法也没能阻止游戏的开展。

  凯特尼斯再次陷入杀人和被杀的痛苦之中,上次的游戏已经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但她还是必须坚强的抵抗对饥饿游戏世界的恐惧,再次进行战斗。

  而这次,她面对的是更加强大的敌人,更加恐怖的环境,不能再单打独斗。

  因为这次,考验的不再仅仅是丛林生存和战斗能力,考验的还有人心。

  好在凯特尼斯的眼光不错,找的盟友都是正直善良的人,给了她很大的帮助。

  但是,黑密斯告诉她:“记住谁才是你真正的敌人。”

  他们就像在下一盘棋,斯诺总统和他的手下一直在进攻,凯特尼斯和同伴们想尽办法防守。原本她只是想活下去,想让自己在乎的人活下去,只是她演戏的天份不够,搞砸了。但总统的步步紧逼和第二次饥饿游戏让她意识到,光防守抵抗,早晚会被这些人弄死。

  所以,一旦她有了喘息的机会,就会奋起反抗。就像她机智的借力打力,给了统治者很好的一击!

  时势造英雄。她有能力,有勇气,集齐各种美好的品质,赶上好时机,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为了一个时势造就的英雄!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七):swserwrewrewrewerw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八):很少吐槽,但这部电影真心赞美不起来

  前天刷完地心引力刚把信仰补的满满的,今天刷完口碑票房双双爆棚的饥饿游戏,感觉信仰值又下降了不少,其实第一部就很多地方接受不能,不过有霉霉的主题曲加成,还算勉强及格;

  刷这部之前听到太多‘大幅超越前作’ 的声音,心想也对,根本很难更差了吧;

  现在感觉我错了,2真是看的莫名其妙,人物行为各种匪夷所思,完全猜不透他们的真实性格,行为前中后反差太大,情节也太过牵强无说服力,

  结尾的逆转也没多少惊喜,反而感觉突兀;

  国会人的行为很难让人理解,为了施暴而施暴么??

  一切行为都应该以利益为出发点才合理吧,特别是政府这些,特意施压挑衅群众,好像对方不造反就不舒服;

  表姐在2中的行为也很难解释,一会好像为了家人大家的生命着想各种隐忍克制,一会又因为一点小事故意挑衅国会人员,对皮塔的感情也很莫名其妙,为什么就愿意牺牲所有换取皮塔存活呢?

  除了几个演员演技不错外,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亮点了,在我朝票房被地心完爆总算找到解释了,

  去年开始就很少见到包场现象了,今天还是让我包场了;

  水土不服??但是大部分欧美大爆小爆的片都很符合我口味,唯独这片接受不能;

  难道这玩意真得看过原著才能明白精髓??(但这片真的有精髓么?)

  也有很多小说改编的 都没看过原著,照样很好接受,一直号称没看原著就看不明白的守望者,个人就感觉也很好理解和接受;

  总结就是无感,4星给表姐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九):写在观看THG 2电影前,英文原版书看到了16章

  27章的 书我看到了16章

  就像素描一样,通过文字的勾勒,情节人物性格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第二部中Katniss还是一如既往的女汉子性格,看第一部的时候她是有点sassy的,第二部有所收敛。继续不拘小节,这可以从各种细节看出,捏碎Peeta做的饼干,宴会上扯下装饰的花吃。。。她不善于交际,尤其是Girl talk,尽管如此他还是有很强的personality,女孩的特质,经常犹豫不决也时常paranoid.

  男的方面,与Gale依然很manly,也容易冲动,无私,他所做的一切很符合大部分人的想法,理所当然。与Gale截然相反的是Peeta,显然他很composed,当得知暴乱发生时显现得很composed,即可做出理性分析,想出对策,然后他和kitniss的性格也恰为互补,不仅注重细节,而且对美有很深的感知力,have an eye for beauty.

  书没看完,但是觉得故事其实很平淡的,没什么twist,大部分是主角的心理描写,如果改变成电影的话,应该更多的是从服饰,画面的新奇上下功夫吸引观众。Hunger game其实饥饿吗,也许对于大多数人,但绝不是Victor吧,里面吃的比谁不丰盛stew,bread,white alcohol,gravy...

  不知道第二本书改编成电影是个什么样子,但我喜欢看到一些比较精彩的场景,白雪风暴,tribute的各种搞笑装束,kitness爬树跳过fence的场景,Avox,各种争风吃醋,还有少不了Effie的奇异扮相。。。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十):纯吐槽,粉丝退避

  既然你不仁就不要怪我不义了,火力全开,纯为吐槽而吐槽,请粉丝退避,首先注明我没看过原著,也没打算看,只指电影(严重剧透)。

  先替面瘫总统智商捉下鸡,既然明白katniss是个不稳定因素,还屡屡把她放到公众面前给对方show time打脸,果真我主好信徒:被抽完左脸还不满足,送上右脸才对,以德服人,我辈之楷模啊。实在是非得show time也得注意控制下吧,总菊都知道剪了再播才是王道,就连亮晃晃显示着直播的某晚都能延迟播放,这叫新世纪的人类们情何以堪,社会主义好果然不是一句空话,智商优越啊。再说作为一个铁血的独裁者,“面瘫”未免太过温和了吧,对katniss人身控制是最基本的吧,举家迁往国会区,住豪宅开Party,定期秀恩爱晒幸福多好,金丝雀可当不了嘲笑鸟。竟然相信通过在公众面前人道毁灭能消除一个精神象征,实在是…太明智了。这货从头到尾除了采取了腹黑总监的坑爹计策,就是眼睁睁地让女儿看着18x的直播被katniss洗脑(内部突破啊,必须是)。你要是像碇源渡那样算无遗策般面瘫我也就认了,偏偏是,唉,不说了。话说下面的狗腿子什么的更是粗暴的没点技术含量,连个拿得出手的反派都没有,本来一直认为反派的刻画才是影片的精髓(当然神作可以无视这个),不幸福。

  轮到腹黑总监了吧,一听到他说什么ambition就知道这货不对了,再加上加强压迫之类的包藏祸心的计策,就是这货没跑了,终极boss出场了,可惜表现中规中矩,槽点不多,可堪一看。只看他为了所谓“大势”而献的计策,可以看出腹黑胖就是一个纯粹的政客,大概katniss被他卖了还帮忙数钱呢。

  eeta和Gale照旧存在感很低,作为强势女主的男友们本来就不容易了,还来个帅的掉渣外加爱心爆棚的芬尼克抢戏,估计要等死的时候才能刷一刷存在感了。本期冠军局队员略微奇葩,大多存在感不高还死的莫名其妙,但至少还算合理(和1相比),但是科学家…需要人造电线也不带这么挖坑的吧。顺带吐槽最后一箭,闪电确实不算快,但电流的速度就远非肉眼所能观察到的(理工科强迫症)。

  最后该katniss了,印象深刻的就是她的包子脸外(还挺耐看的)加惊艳全场的嘲笑鸟礼服吧,旁边的妹子明显是铁杆粉丝(凌晨首映),中间好几次都激动的不能自已。一时竟然没想到关于女主的槽点,影后果然不一般: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NB啊。愤怒的嘲笑鸟又在为下一部造势了。

  总结下,剧情也透的差不多了吧,和1相比进步还是很大的(请无视小说的脑补),还是值得一看的,不神也不渣。和2比起来,1简直就是过家家,一不小心把1也给黑了,貌似1都不用我黑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