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猎人之夜》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猎人之夜》影评精选10篇

2018-01-04 21:1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猎人之夜》影评精选10篇

  《猎人之夜》是一部由查尔斯·劳顿执导,罗伯特·米彻姆 / 谢利·温特斯 / 丽莲·吉许主演的一部犯罪 / 惊悚 / 黑色电影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猎人之夜》影评(一):黑夜力量——《猎人之夜》

  “当我们在眼睛里看一个人时候,我们看见了夜晚:那个使我们害怕的夜晚,在我们的面前升起的世界黑暗……”-黑格尔

  一个人是一个黑夜,这是一个属于猎人的夜晚,无止境的追逐着他的猎物。牧师与猎人是一对反义词,就像哈利双手上的纹身:爱与恨。牧师给予人们希望、信仰光明和爱;猎人打破自然平衡,威胁着猎物的生存,积累着无尽的贪婪

  这是一个注定不眠的夜晚。猎人可以看做一个象征,欲望的扩张。电影的主题围绕着权威(父亲形象的缺失与重建。二战之后的美国,经济已复苏,但在麦卡锡主义浪潮的波动下,社会潜在着对人性道德的信仰危机。人类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难题。欧洲的存在主义思潮为垮掉一代的出现推波助澜,猎人之夜就是这卷浪花之前的涟漪。

  一战后的化身博士与二战后的猎人之夜遥相呼应。哈利,一个化身博士似的牧师形象示人,表面上受人爱戴,内心里却是一个十足贪婪的“猎人”。维拉,一个无辜和无知女性形象;因为无知,所以无助渴望爱情,所以被利用;不能保护自己,更无法保护她的孩子。在电影中,男性和女性的形象犹如老鹰和小鸡般悬殊。母爱在这里也显得微不足道,父亲的缺失对约翰对影响尤其被强调。电影沿用了化身博士的表现主义风格,哈利的影子时而制造的恐怖气氛像是无恶不做的海德再世。电影开场时,夜空中孩子的头像、以及随后出现的尸体,为整个影片奠定了浓重的神秘主义基调。孩子在夜里逃跑时,导演增加了许多动物的近景:蜘蛛、青蛙、兔子和羊,有意平抚观众的紧张感。自然在冥冥之中保护着应该被保护的生命,自然是人类的保护者。当人类在革命战争后被存在之难所困时,也应是人类回归自然这片庇护所栖居之时。猎人,作为自然的破坏者,理所应当被惩罚

  然而在审判将要到来时,片尾的约翰却出人意料地“原谅”了哈利。约翰其实并没有原谅这个概念,即使他知道是哈利杀害了自己的母亲,他也没有憎恨哈利,反而希望警察放了他。他本能地对哈利喊了“爸爸”,约翰并没有善与恶的概念,对于哈利只是由莫名的恐惧转为同情。当他看见哈利像生父那样被带走时,他的绝望占据了恐惧,他看见了再次升起的黑夜。而这个黑夜不仅属于猎人,也属于整个人类。

  《猎人之夜》影评(二):(I profess) the religion the Almighty and me worked out betwixt us.

  源自事实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刚上映时恶评如潮,票房惨败,但后来却被誉为经典,多个榜单榜上有名

  Robert Mitchum在片中饰演的虚伪残忍的牧师Powell,排在AFI百年电影恶棍榜第29。他仇视女性,心狠手辣,通过结婚骗取钱财再将其杀害,活脱脱一个现代版蓝胡子(Barbe-Bleue)。虽然他所传的教义充满着蛊惑与压抑,可是在那个大萧条的年代却偏偏很受欢迎;再加上他本人也算风度翩翩,所以能屡屡得手,竟累计作案达25回。影片很深刻的反思了宗教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尤其是当被一些别有用心或极端狂热者利用时;但导演也并没有全面否定宗教,这从后来救助John&Pearl兄妹的Cooper太太也是位虔诚的教徒就能看出。Cooper与Powell同时哼唱一首宗教歌曲的情节有着明显的寓意(虽然有点雷人),最终自然是邪不压正结局,给这部黑色阴郁的电影带来一丝温暖

  片中充满令人难忘的隐喻情节:Powell边开车边与上帝对话,杀人如麻到甚至连自己都记不清的他却轻描淡写不以为然;左手hate右手love的把戏,骗无知老百姓无数;新婚夜喝令妻子压抑性欲,妻子却言听计从;妻子临死竟认为Powell的到来令她更接近上帝;妻子的尸体在水中,长发飘飘如周围水草;善良叔叔发现尸体后竟不敢报案,反而自责;小兄妹俩逃亡之夜,屡次惊魂;情窦初开的Ruby因为一个冰激凌就对Powell痴心不改;John看到Powell被抓,追忆起父亲,竟劝警察放了他,最后ms还没指认;民众得知真相,彻底疯狂,满街游行追打。

  本片是Charles Laughton第一部执导筒的影片,却也是最后一部,因为他对起初的评论和票房非常失望,就发誓不跟你们玩了。结果变成了见好就收,也不错

  《猎人之夜》影评(三):The Night of the Hunter

  这是一部难以归类的电影。于是,在一百个反类型电影榜单中我看到了它。

  奇怪的是平时我所厌恶的形式感和寓言味在这部电影里居然一点也不讨厌。

  妈妈在水下的镜头美极了。

  喜欢开头的john爸爸在监狱里的样子,帅气幽默,他让我想到马特达蒙。后面居然就那么没了,真可惜。

  喜欢老奶奶和john互为救赎的设计。

  这部电影里的人设和台词表现了某种倾向,也许是导演和毛姆的共同属性,他们对待女性都抱着一种非常矛盾态度,他们既厌恶鄙夷她们又爱她们,最深的爱,视她们为灵魂的栖息地,真正的救赎所在。真奇怪啊。。

  妈妈不好,她确实缺乏判断能力

  很喜欢老奶奶,睿智成熟勇敢宽容。某些方面她让我想起了袁厉害,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希望她过得还好。

  以下为我对这部电影的疑问:

  开篇老奶奶对着五个小孩讲话,三个在后续影片中出现,剩下两个主要演员大女孩和john被替换了??

  牧师看到女人通过舞蹈/言语求爱就用刀戳口袋,好像也就那么一套衣服,那口袋真可怜。。(好吧,原来是暗示那个的。。)

  逃亡的过程很美,兄妹两在小船上睡觉,河边有只青蛙在石头上,青蛙怎么固定在那的啊?

  逃跑的过程中john曾经看到牧师骑马夜行,于是john立刻叫醒妹妹继续逃跑。为什么不往反方向逃跑呢?(这种类型的剧情bug挺多的,现在我把它当做童话或者寓言故事来看接受程度一下高了很多)

  牧师对老奶奶讲love和hate的故事被打断了,他曾说这个没完,故事的后半部分是什么呢?

  牧师被老奶奶打伤发出的怪叫是怎么回事?(曾有学者认为,本片也从动画片里汲取过灵感。在40年代,有一部美国动画片风靡一时,叫做《阿宝和翠儿》,里面的大笨猫阿宝想方设法要吃掉金丝雀翠儿,但是却总是遭到饲养翠儿的老奶奶的痛打。《猎人之夜》中的角色设置与这部动画片不谋而合,不论是老奶奶保护两个孩子,还是哈里被老奶奶的枪打中后的嚎叫,都跟动画片里的情节相似度极高。可见,导演一定是有意借鉴了动画片中的细节。-小宇)

  john看到牧师被逮捕的时候冲上去把娃娃砸在他身上,钱都撒了出来。那些钱被没收了吗?

  牧师被逮捕后一下子跑出了很多人,游行时?那个老太太拿着个斧头的画面很搞笑,可哪来的这么多人啊?

  送礼物时john是看到其他人送他才送的,老奶奶说是她收到最好的礼物,john收到手表却说是他的表里面最好的一块。这块表不是他的第一块表?

  影片开头出现了老太太讲故事的样子,结尾却未见呼应,想来总觉得是该有的,哪去了?

  八卦角: 本片是由源自事实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导演是gay,且对孩子一点都不感兴趣。他在拍摄本片时,对两个小演员从没讲过一句话需要讲戏的时候就让男主演罗伯特·米彻姆代劳。所以,罗伯特·米彻姆也就成了副导演。这部电影是演员出身的查尔斯劳顿第一部执导筒的影片,也是最后一部。上映后劣评如潮,票房也不好。现在已被平反,被誉为美国20世纪50年代最伟大的影片,同时各大榜单都常常能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

  《猎人之夜》影评(四):美国的地下室

  虽然拍摄于1955年,但故事的背景应该是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大萧条时期。如果在基督教世界里,人人都有原罪,那么这个影片部分影射了美国的原罪。

  写下《断背山》的安妮普路那本《怀俄明故事集》里面的荒蛮与残酷真是让人过目难忘。西进的过程绝不仅仅是土地和杀戮,资本的积累集中和扩张也绝不仅仅是科技的进步和赶对了点儿,相信这一切都有其代价,会在人性里残留下痕迹,而这迫切需要宗教的约束与漂白。

  阴暗的地下室里的那一段,与《沉默的羔羊》以及许许多地下室的戏何其相似。虽然对于“牧师”有小丑式的丑化之嫌弃,每每作案时竟然十分笨拙。木屋别墅和花园——美国中产阶级的雏形——却埋藏着诸多不为人知冷漠与阴暗,惊悚气氛已见端倪。

  家庭主妇那么容易所宗教的狂热所蒙蔽和操纵,小镇上的人生活简单朴实与愚昧和闭塞之中,又都那么容易被善恶的简单理论所征服,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狂热地举着斧头和棍棒就去亲手锄奸去了。简直很有3K党的作风——一近一个世纪前的美国、半个世纪前的美国原来十分不完美。完美永远只是将来时态。

  当社会萧条动荡时,家庭不耐打击,弱者率先成为牺牲,尤其是儿童。这里的约翰和珍珠在河上漂流的一段拍摄得那么唯美。似乎自然才是真正的母亲、庇护者和守护者。

  至于结尾,老妇人哼唱:依靠耶稣,倚靠耶稣;而牧师哼唱的是依靠,倚靠。这揭露的是伪先知,似乎又有些女权的味道

  这是一个蕴含了许多母题:宗教宣寓、虐童倾向、家庭暴力、童话、自然与人、女人的觉醒。

  小姑娘珍珠的造型多像后来那些恐怖片里的娃娃。

  《猎人之夜》影评(五):不知道自己是假先知的假先知最为可怕

  看电影的时候是不能分心的。

  它会让一部杰作沦为普通

  《猎人之夜》有一个好的剧本,全片几乎没有多余的段落。 “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库珀太太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故事就是围绕它所展开。

  开场轻松的捉迷藏游戏引出凶杀案。

  镜头一转,衣装革履的寡妇杀手,牧师哈利·鲍威尔对着上帝自言自语倾诉疯狂。 牧师因为偷车进了监狱,得以和抢劫杀人犯本·珀尔相遇。

  被捕前,本告诉儿子约翰保守秘密,钱的秘密。

  监狱里,本的话很有先见,”我已经无法忍受让孩子们,饿着肚子在森林里徘徊。在这种不景气的年代,在高速公路上游荡,在那些废汽车堆里睡觉,我答应过我自己,我永远也不要看到我的儿子那个样子。“

  渔夫告诉约翰小船很快修好。

  本绞死后,牧师出狱,直奔寡妇家——火车带着浓烟来。

  在什么都管的老妈子的助攻下,他成功上垒。杀人者是罪恶的,但帮凶更为可憎,他们什么都知道,他们什么都不懂。

  (当你嫁给一个男人40年后,发现对他的了解还不及一堆豆子那么多,我已经嫁给我的沃尔特那么久了,我发誓,那么多年来,我只是想着我的罐头而已。——老妈子)

  渔夫告诉约翰有什么事尽管来找他。

  (这条河里最卑劣,最下流,最下贱的生物就是这种鱼,雀鳝。 ——渔夫) 寡妇成为误入歧途的羔羊。儿子尽管看出不对,但人微言轻,再加上妹妹也投靠敌营,只好听之任之

  牧师杀死了听到风声的寡妇,将其沉入河底。渔夫见到死尸,胆怯地不敢报案,只能喝酒消愁。

  牧师原形毕露,约翰带着妹妹珀尔去找渔夫。渔夫醉酒,他只好乘小船离开

  孩子漂泊一路,本的话成真。直到遇见好心的库珀太太收留。

  别的女人顺从依赖,牧师全身而退。库珀太太坚强独立,牧师挨了枪子。所以一味的逃避和躲闪是没用的,时机成熟时,要勇敢一搏。

  看片子的时候,很容易沉浸在油墨画似的画面和淡然忧伤的配乐中。

  贴图时间

  《猎人之夜》影评(六):看片笔记——《猎人之夜》

  1.本片的外观呈现出了一种黑色电影与表现主义的特质。2.开场讲故事的大娘充满着寓言意味,而这种意味在片中也比比皆是。3.非常同意樱桃C在某篇不是很靠谱的文章中所做的论述,本片撕破了家庭价值坚韧的神话,讲述了一个家庭轻易被闯入,而无人保护的孩子要直面闯入者的故事,这也正是其惊悚之处。4.家庭的财富和父权地位受到闯入者的威胁,而John要极力保护自己的“合法地位”,这是“社会权力更迭法则也是大自然原始权力法则的隐喻”。5.乘小船逃走的John被比作《圣经》中的摩西,假先知正是要消除他这位“未来王者”所带来的威胁。6.值得记忆场景:①Mr Powell第一次出场,墙上巨大的影子,以及屋外的黑衣人。②Mr Powell谋杀孩子母亲的段落,舞台剧似的调度以及表现主义的布景及布光。③母亲死掉之后的水下摄影,非常超现实。④小孩逃走以后小艇飘在水上的画面彻底舒缓了之前紧张的情绪,蜘蛛网和蟾蜍在前景的构图继续预示着危险。不过别人再用就是陈词滥调了。

  《猎人之夜》影评(七):如何把一个黑色故事拍得美丽动人

  我们都太了解了,表现主义的用光如何营造恐怖气氛。想一想《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中扭曲变形的建筑,明暗强烈对比的光线,还有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情节。虽然《猎人之夜》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表现主义的用光手法,可怖的追杀情节,但是都浅于表面(想想若是由大卫•林奇或迈克尔•哈内克来拍,会是什么风格?),反而让观众获致了美丽动人的观感。

  ①那个虚伪的传教士,英俊的长相、魁梧的身材、幽默的言谈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我们对坏人的印象。滑稽的产生。

  ②围绕着金钱而展开的追杀行为,本身就像一场精心布局的游戏。尤其是当一方还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时,化解了故事的道德深意。

  ③几个画面:女尸的长发在水中飘散、地平线上“猎人”的马上剪影,持枪守于窗边的拉切尔静候对方来袭(一盏灯完成了镜头的焦点由远至近——联想《小亚细亚往事》中村长女儿手持的那盏灯),都美得动人心魄。这让我想起了北京的天空,夏日傍晚那种渐渐暗将下去的蓝,只想屏住呼吸,让时间自此停留。

  ④传教士以宗教的幌子蛊惑妻子,愚蠢的妻子竟也信以为真,甚至甘愿献身以保持对上帝的贞洁。

  ④结尾,男孩临时创造的圣诞礼物(用杯垫包着苹果),送给拉切尔的时刻,平凡,却全片最感人的地方。我们想起了《晚春》结尾,父亲坐再榻榻米上一个人削着苹果。甜蜜与辛酸,五味杂陈。

  我们也不该忘记导演查尔斯•林顿的演员身份。开头频繁交叉的蒙太奇,叙事上的笨拙,让他的风格取得胜利。

  大卫•林奇“推荐”了本片,这是他的最爱之一。而我,在一个周五的晚上,去资料馆看了第二遍。

  《猎人之夜》影评(八):猎人之夜

  真想醒来只是一场梦魇:哈利紧握刻着hate纹身的左手,恶毒的盯着台上的艳舞女郎,后排的男人只露出半张狰狞色欲的脸,或是轮廓的剪影;黑暗中的河流,吞噬灵魂的恐惧,网上的蜘蛛、蟾蜍、猫头鹰、野兔冷漠注视着泛舟逃亡的兄妹;穿着睡衣的母亲沉尸湖底,分不清是水草还是头发在无形的漩涡中摇曳,美得冰冷且吊诡;从午夜歌声中惊醒,隐入黑暗的山峦上,挂着弯月和孤独的星,哈利骑着马的剪影,恶魔般披着月光而来;美丽荒凉的夜,守护的天使紧握着猎枪,与门外的魔鬼合唱,孩子们醒来,窗格投射出月光的影子,在床头形成巨大的白色三角形,像是祭坛上的仪式......Charles Laughton电影中的黑色,像是那个萧条时代下无法抹掉的恐惧,面带微笑的狰狞,诗意的压抑,高潮时男孩积蓄的宣泄来得错愕,不作恶的人,却无法逃脱恶的摧残,要是能醒来,该有多好?

  《猎人之夜》影评(九):美,只有美,就是美

  这是一部很神奇的影片。神奇有四:1剧情相当弱智,还有两个low到下水道的硬伤:那两场追逐戏,一场是在地下室追孩子,追上台阶那里,一场是下水追小孩。这两场戏假到直接笑死,太影响观感了。

  2 充满简单易懂又纷繁复杂的象征符号。宗教符号、动物符号、包括女人和孩子在这里也是一种符号,有些非常简单直白到过分刻意,有些又完全说不清。包括小孩乘船顺流而下时那一连串置于前景的动物,非常有意思。

  3 主题:孩子、女人、变态。这里的犯罪心理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先验性的,比现在的《犯罪心理》啥的,丝毫不差的。

  4 镜头,美得一塌糊涂。这片是真的美啊。而且我想说的是,《少年派》是借鉴了这里的一些元素吧?有一种一看就像,但又说不清的道不明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我严重觉得单单从审美的角度,少年派那真的是少年级别的,这个是青年级别的,差了整整一个档次。所以,再一次说,科技真的还不够,还不够到质变,只是一种量变,这种量变很容易被真正优秀的作品,真正的艺术品比下去。黑白片对光影的诠释,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性,这一点是它能够穿越时空,对抗所谓的新科技的天然特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对前两年上市的《艺术家》很失望,它是一部默片,但也是一部黑白片,显然,它对黑白片的理解是不够的,估计是卓别林看多了,茂瑙看得不够。

  记三个美到无与伦比的片段:顺流而下、夜宿牲口棚、水中女尸。显然还有很多,比如行凶那个片断,那里光影的象征也用到了极致。看《第三人》时感到对光影的运用到了极致,没想到这里还藏着一个更上一层楼的宝贝,显然在纯审美的角度而言,这片子更棒。

  如果把《柳林风声》按这个来拍,怎么样?《小红马》也可以。那将是怎样的极品啊?可是只能存在于我的想象中了,我觉得大概几辈子都不可能了。

  《猎人之夜》影评(十):第72名:美国影片《猎人之夜》——影史100部反类型片全盘点

  不要吓唬小孩子

  《猎人之夜》The Night of the Hunter 年代:1955年 / 类型:反黑色 / 导演:查尔斯·劳顿 / 主演:罗伯特·米彻姆、莉莲·吉许、比利·査平

  一句话评价:影片是一部被遗忘多年的“反黑”佳作。

  其实我一直在思考,这部《猎人之夜》跟一般的黑色电影有什么不一样。它讲述的也是一个人施行犯罪过程的故事,画面构图上也有大面积的阴影,气氛也同样阴郁诡谲。后来我发现了其中一些很明快的东西,以两个天真无邪的孩子的视角去切入故事,实际上让原本黑暗的犯罪在成人和儿童之间自由来去,也算是导演的一个特殊处理了。

  讲故事

  《猎人之夜》有点像个童话故事,两个小孩子就像是被追逐的小白兔,而哈里·鲍威尔则像是凶神恶煞的大灰狼。有趣的是,影片一开始,一个老奶奶浮现在星空中,翻着书,给五个小孩子讲故事,于是《猎人之夜》也就真的成为了老奶奶口中所讲述的故事。它拥有童话故事里应该有的元素,恶有恶报的结局能给小孩子以正面的引导;片中经常穿插着很多好听的儿童歌曲和宗教歌曲;两个孩子在逃亡的路上,还出现了乌龟、兔子、狐狸、猫头鹰等小动物,这不就是很多童话里经常出现的串场人物吗?还曾有学者认为,本片也从动画片里汲取过灵感。在40年代,有一部美国动画片风靡一时,叫做《阿宝和翠儿》,里面的大笨猫阿宝想方设法要吃掉金丝雀翠儿,但是却总是遭到饲养翠儿的老奶奶的痛打。《猎人之夜》中的角色设置与这部动画片不谋而合,不论是老奶奶保护两个孩子,还是哈里被老奶奶的枪打中后的嚎叫,都跟动画片里的情节相似度极高。可见,导演一定是有意借鉴了动画片中的细节。

  当影片看到后半部分,会发现老奶奶其实并不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而是参与者。她收养了很多孤儿,并用善良和仁爱来对待他们。她不仅很会讲故事,而且善于与孩子沟通。她只用一个苹果就与让约翰乖乖的听话了。而当哈里企图对孩子们下毒手时,她又十分勇敢,夜里抱着一把枪来守卫着孩子们的安全。老奶奶讲的这个故事也不仅仅是个童话故事,而更像是一则寓言,是对现实的讽刺和劝喻。由于故事背景发生在30年代的经济萧条时期,哈里等人的行径,诸如偷窃、谋杀也就成为那个时候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生存条件下的举动。但导演显然对这样的做法并不认同,即便是经济条件处在低潮期的时代,也应忍耐和安贫乐道,而非越轨谋财。虽然道理很简单,可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就有了更多的喻世意味。

  设圈套

  黑色电影里通常都有一个设下圈套等猎物上钩的基本模式,比如《双重赔偿》里,伪造沃尔特和菲丽丝伪造迪崔克森从火车上掉下来致死的场面,《通往绞刑架的电梯》中,一对男女要伪造出丈夫在大楼里上吊自杀的现场。《猎人之夜》名为“猎人”,自然也要有这样的模式,但是哈里伪造的不是谋杀,而是一场婚姻。他因偷车被监禁30天,在监狱里他偶然从同牢房的本·哈珀那里,听说了他在家里藏匿了一笔钱的事情。由于本·哈珀是个死刑犯,所以哈里出狱后,就立刻找到本·哈珀的家,讨取哈珀的遗孀薇拉的欢心,最终与她结婚。本·哈珀的两个孩子,约翰和波尔知道那笔钱的下落,但是他们守口如瓶,连薇拉都对此毫不知情。为了能拿到那笔钱,哈里想方设法的跟波尔套近乎,还干脆杀死了薇拉。当然,他依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哈里的圈套设的巧妙,蒙混过了薇拉,以及杂货店的老夫妻,主要是因为他利用了自己的传教士身份。在经济困难时期,假先知大行其道,破坏人们的信仰,混淆视听,而哈里就是一个假先知,他的所作所为就是对假先知的一次充分诠释。他总是一副严肃的表情在人们面前宣扬神的教义,一大圈善男信女就这样拜倒在他的假面孔下。但是他却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杀死了20多个寡妇,跟臭名昭著的“蓝胡子”有一拼。他左手写着“恨”,右手写着“爱”,用双手彼此打架,最终“爱”打败了“恨”这样幼稚伎俩蛊惑了薇拉,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信仰的渴求极度强烈,却无意中被愚弄了。

  小孩子

  在这个故事里,孩子才是真正的主角。约翰和波尔都是本·哈珀的孩子,十几岁的约翰遇事很镇静,所以在他看到爸爸把钱藏入波尔的布娃娃里面,随后就被警察带走,他依然能答应不把这个秘密告诉妈妈和其他人。哈里闯进他们的生活之后,波尔在哈里的甜蜜攻势下,很快就缴械投诚,几次差点说出了赃款的下落,幸亏约翰保持高度的警惕,及时打住,才没有让妹妹泄露秘密。对于约翰来说,保护那笔钱究竟有什么用呢?我觉得是他在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父亲要他保护好那笔钱,也要保护好妹妹。另外,约翰在失去父亲之后,一直跟一个河边的老头很要好,经常到老头的船屋里听他唱歌弹琴。所以约翰从老头那里得到了类似于父爱的温暖,因此哈里这个伪父亲对他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哈里发现甜言蜜语实在对他们无济于事,干脆就硬抢算了。在地下室,哈里用刀逼着约翰说出实情,这个时候波尔终于拿着布娃娃说钱在里面。约翰非常机灵,趁其不备抓起妹妹拔腿就跑,经过一番追逐,哈里还是没有逮到那笔钱。在逃亡的过程中,出现了很美的场面,两个孩子睡在一个牛棚里,而远处夕阳西下,哈里骑着马,唱着歌,游荡在山野之中。那幅画面又带有了童话的色彩,只不过这是追逐中的一段小憩而已。

  约翰和波尔被老奶奶发现,这下他们有了保护神。老奶奶向来不吃素,她用枪打中了哈里,就在这个时候,约翰突然爆发了,他冲上前去大喊着“不要!” “都给你,爸爸!”,阻止警察带走哈里,他还用那个布娃娃敲打哈里,布娃娃开膛破肚,钱洒了一地。他瞬间的改口,似乎说明他已经对哈里的父亲身份有了勉强的认同,只是改变的太过突然,有点令人难以接受。

  有趣的是,导演查尔斯·劳顿对孩子一点都不感兴趣。他在拍摄本片时,对两个小演员从没讲过一句话,需要讲戏的时候就让男主演罗伯特·米彻姆代劳。所以,罗伯特·米彻姆也就成了副导演。这样与孩子水火不容,查尔斯·劳顿要是能拍出孩子喜欢的电影就怪了!而他对自己的这次指导却并不满意,从此他再也没有导过第二部片子。

  反类型指数:

  ★★★

  适宜人群:

  黑色电影爱好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