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别惹我》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别惹我》影评10篇

2022-04-04 03:04: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别惹我》影评10篇

  《别惹我》是一部由吕克·贝松执导,罗伯特·德尼罗 / 米歇尔·菲佛 / 迪安娜·阿格隆主演的一部喜剧 / 动作 / 犯罪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惹我》影评(一):21世纪当坏人10大标准要素

  1:有上流贵族的修养,风度。

  真正的恶棍们平时都是谦和有礼的,他们总是对除了英雄以外的人露出得体的微笑。他们说话彬彬有礼,处世得体大方。熟知一切社交礼仪并应用圆滑熟练。他们从心底里流露出自信。在平时来看,他们永远是社会上最善良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宠物,平时走路小心脚下的昆虫,他们对待女士就象真正的绅士。他们在饮咖啡时永远不发出滋滋的声音。

  2: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有过人的智慧。

  大恶棍和英雄一样,都是天才,这点我们从福尔摩斯的对头莫里亚蒂身上就能看出来。恶棍们用自己杰出的智慧把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玩弄于股掌。同时,他们频繁发明一些超越人类科技数十年甚至一个世纪的机器。其工作原理莫名繁复,斐思所夷。

  3:有敏锐,细致的洞察力。

  真正的恶棍们总是认真地看待自己的猎物,他们总能从猎物身上找到弱点无论猎物是诺克斯堡还是美国总统。这就需要有非常强的洞察力,能从千头万绪中抓重点,能在无声处听惊雷。能于一斑而知全豹。这些功夫又谈何容易!

  4:有极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大恶棍手下离不开小恶棍,而大恶棍能让几十个小恶棍象一架瑞士钟表般精确行走,甚至击败正规军队。这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其治军之有术。同时,能让手下对自己佩服,完全俯首帖耳又忠心耿耿,这本事又岂是寻常人所有的?

  5:注重理性。做事有条理。

  伟大的恶人们做事最有理性,他们有钢筋一般的神经,就象德国人一样。他们不被感情道德等虚无飘渺的东西所干扰,永远坚定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6:有耐心。

  坏人们就象一位杰出的玩牌者,总是把手中的牌攒到有最大赚头时才抛出。他们都深深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所以每每能找到最合适的时机狠狠地搞他个天翻地覆。

  7:支持新事物,重视高科技。

  可能是由于素质高的原因罢,恶人们一般都对高新科技比较重视,大致来说,有本事的自己就做弄潮儿手把红旗站在时代潮头,没什么本事的就只好用钱去买。但他们对高新科技的重视和追求是显而易见的,这比起一些循规蹈矩和死守祖宗的老古董好得多。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技发展也不为过。

  8:对人生有着独特而精辟的思想。

  坏蛋们几乎都是哲学家。他们永远有自己最实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深刻而精辟的观点总是 把虚伪的仁义道德对比得一无是处。他们如果在大事完了之后能潜下心来写回忆录或出哲学书,成就断不会低于孟德斯鸠苏格拉底之流。

  9:有坚定的信念,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仞性。

  做人需要有毅力,坏人也要有毅力,大坏蛋就更加要有毅力了,没有毅力充其量也就是偏安一方混个地痞角色。做事总有失败,恶人们最懂这个道理。所以他们从不在乎失败,每次失败之后都冷静地分析原因,再卷土重来。而且坚信自己能够成功,从不迷茫。在被英雄击败之后,他们就马上大叫“我会回来的……”续集中他们就真的回来了。

  10:有天生的经济头脑,

  大坏人都是某集团的首脑。这充分说明要想当合格坏蛋,只有先有一定资本才可以。否则免谈。所以说当坏人的前提条件是要有钱。先有钱才能做坏事。可要富甲一方又怎是那么容易?这也就凹出坏人与普通人的区别来。相比之下一些英雄倒都是一穷二白。有些甚至还是无产阶级。

  《别惹我》影评(二):《别惹我》:铿锵“五人帮”,魅力“三国杀”

  如果将一众骨灰级的奥斯卡影帝柏林影后奥斯卡最佳导演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纠聚在一起拍一部影片那会是什么效果,答案显示是非常期待。如今,如此超豪华阵容的电影正在内地上映,它就是今天(3月7日)开画的《别惹我》。影片由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欧美导演之一吕克贝松执导,奥斯卡最佳导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最佳拍档马丁西科塞斯监制,奥斯卡影帝罗伯特德尼罗、柏林影后米歇尔菲佛、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汤姆李琼斯联袂出演,华丽丽阵容既让观众领略到了熠熠星光更令影迷畅享足了演技实力派互飙演技带来的快感。

  《别惹我》讲述的是一个在法国接受证人保护的美国黑道家庭的故事。这个黑道家庭虽然来自美国却有着纯正的意大利血统,或许是受到意大利西西里岛黑帮家族的影响,他们一家上下几乎每个细胞都浸淫着黑帮因子。所以,即使他们来到风景宜人、空气鲜美、氛围和谐的法国小镇,也难掩“黑帮恶习”,本着“以暴制暴”原则处处彰显着黑帮的十足霸气。意大利纯正黑帮血统,美国坎坷黑帮经历,法国奇葩黑帮大战,由吕克贝松、马丁西科塞斯、罗伯特德尼罗、米歇尔菲佛、汤姆李琼斯组成的铿锵“五人帮”上演了一出魅力十足的黑帮“三国杀”。

  《别惹我》仅从片名看就霸气非凡,事实上他也是一部典型的黑帮片。无论导演吕克贝松、监制马丁西科塞斯还是主演罗伯特德尼罗,都是黑帮片的顶级好手,他们的《这个杀手不太冷》《纽约黑帮》《教父》都堪称黑帮片的经典代表。就内容而言,影片也不失黑帮大片水准。爆裂的枪火大战,激烈的拳脚PK,以及那些凭着性子任意爆发的爆炸、杀戮都无不燃烧着黑帮的烈焰,吕克贝松式的黑色、暴力美感得以极尽体现。同时,影片又不乏《教父》般的心斗、智斗与商(情商+智商)斗,看起来非常过瘾。

  与传统黑帮片相比,《别惹我》又别有特色——淋漓尽致的法式幽默被大导演吕克贝松运用的相当到位、娴熟、臻美。剧情的设置,对白的发挥,乃至肢体语言的运用,微微处处都透着法国喜剧的本质特色。当这些喜剧元素与好莱坞黑帮色彩发生激烈撞击时,笑果瞬间扩大数倍。因此在观影该片时,影院才会笑声连连,笑弹横飞,让我颇有犹如欣赏法国经典喜剧老片《虎口脱险》的感觉。

  《别惹我》被赞誉为《教父》系列三部曲之后的最好黑帮片,看过影片后发现此言非虚。只是《别惹我》更加与时俱进。在全面重点描述黑帮大战、PK的瞬隙,还有机地融入了青春、家庭、恋情等温情戏,从而让黑道家庭也血肉丰满。女儿儿子的叛逆、妻子的不羁,家庭矛盾的和缓、化解都让作为人的黑帮大佬罗伯特德尼罗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也因此有了浓烈的时代特色。

  《别惹我》影评(三):法国风情的“好家伙”外传

  导演署名是吕克•贝松,影像风格也带有浓郁的法兰西风情,但是《别惹我》的主导人物显然是幕后监制马丁•斯科塞斯和主演罗伯特•德尼罗,无论从题材、故事还是人物来看,都像是一部“好家伙”的外传。德尼罗饰演的美国黑手党骨干为躲避仇杀举家从布鲁克林搬至法国于诺曼底登陆,每天相妻教子,做做饭写写书,偶尔和街坊们拉拉家常也是一团和气、陪笑连连,可是一旦有人触犯到他的规则,他就会变成打人不眨眼的老狐狸,这样的人物设计对于德尼罗来说是百分百的量身订制,绝对的轻车熟路。

  在片中与德尼罗并肩作战的还有柏林影后米歇尔•菲佛饰演的妻子,迪安娜•阿格隆饰演的女儿及约翰•德利奥饰演的儿子,看起来温馨和睦的一家,刚刚“潜伏”下来就露了马脚,女孩儿把搭讪男打得头破血流,男孩儿成为学校里的情报专家,女主人炸了便利店,男主人更是为了解决自来水的质量问题把整个小镇搅得鸡飞狗跳,德尼罗炉火纯青的喜剧表演,加上冷面FBI汤米•李•琼斯的插科打诨,整部影片从头至尾都流动着一种优雅的喜感。

  与此同时,那些喜欢简单粗暴的观众可能会对《别惹我》略有失望,包括最后决战在内的所有动作戏都遵循简洁有效的原则,别说吕克贝松式的凌厉暴力,枪林弹雨的杀戮,就连好莱坞动作片中常用的街头飙车、猛男对搏也是看不到的,影片和片中在乡村电影节上放映的《好家伙》一样极尽马丁•斯科塞斯式的写实风格,德尼罗在映后讨论会上客串影评人大谈黑帮电影,虚实交替的错觉,正是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

  综上所述,《别惹我》可以视为是斯科塞斯与德尼罗这一对金牌搭档重走青春路的游戏之作,只是因为故事发生在法国,所以需要熟悉地势的吕克•贝松来执掌导筒,可能是对于两位前辈过于尊重,吕克•贝松没有表现出自己擅长的暴力美学,只是叙事技巧和黑色幽默方面的大量运用,显示了扎实的功力。

  和那些以华丽特效或激烈动作搏取眼球的引进大片相比,《别惹我》显得格外清新且别致,法国小镇特有的浪漫气息,与黑道家族的生存法则,以及融入血液的暴力因子,形成鲜明的比照,产生了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笑料,德尼罗对邻居不堪忍受只能在幻想中把他们踩在地上施以酷刑,为了水龙头四处奔走等情节,都是饶有趣味的法式黑色幽默。

  作为一部集合了多位台前幕后大咖的黑帮片,《别惹我》没有故作艰深,而是高举轻打,把重口味题材转换成了轻松别致的小品,用收放自如的娴熟技巧和含金量极高的演技给三月内地影市吹来一股清新之风。虽然票房竞争力无法和那些特效大片抗衡,但对于喜欢好莱坞黑帮片的老影迷来说,无疑是更合胃口,影院中连绵不断的欢笑和啧啧赞叹便是明证。

  《别惹我》影评(四):一部虎头蛇尾的电影

  但凡是黑帮片,都会让人热血澎湃。其实说起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黑帮梦,让人畏惧,至高无上。这种想法无法遮掩,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当今社会太过紧凑,人们需要宣泄而已。

  这种有着明显主题的片子还是很好拍的,四个人物,每个人物一个故事,每个故事一到两个反转,电影就差不多了。这也是为什么,影片到最后,就会显得有拼接的嫌疑。从儿子瓦伦写那句话开始,一张法国报纸,竟然能漂洋过海来到美国,最后躲过清理,在一连串机缘巧合下出现在监狱里,最后被唐鲁奇认出来。不知道导演在此处用意为何,要知道,要想 那家人被发现,应该会有很多别的方法。难道导演就是想让那句话上荧屏?

  然后是一群人来法国进行刺杀。这个时候,瓦伦突然莫名其妙想去巴黎,导演的用意要么深远到我们品来品去才能品出那么一点,要么就是想让他发现那群来法国杀他全家的人。接着是贝尔想自杀。从心理层次来讲,贝尔属于女汉子中的女汉子,尤其她生于黑帮之家,对生命的渴望应该是高于常人的,所以说因为一次情伤就想死不太可能。我的想法是,她起码应该去巴黎见数学老师,再一次得到否定答案以后,暴打他一顿,然后离开。

  最让我不爽的是两个FBI探员之死,太没价值了,感觉就是为接下来这个家族全歼来犯之敌而埋下的非常非常非常明显的伏笔。

  然后,导演为了彰显主题《别惹我》,故意让这个家族每人都杀了人,包括那只狗。

  最后的最后,终于能体现导演手法的高明了——四周漆黑一片,让人看不清这里是哪,预示着他们即将去另一个谁都不知道的地方继续证人保护计划。那一束车灯发出的光,预示着他们的存在就像一束光亮照进了那个时代,就如史坦在前面说过的一样:你对我们至关重要。(大致这个意思)

  然后是那一声狗叫,告诉观众,那只狗还活着——这是很重要的。

  最后是一点建议,当那个当地的电影协会主席打电话邀请布莱克去参加座谈会的时候,我以为协会主席已经被人挟持,但事后证明没有。其实是可以这么干的,虽然协会主席邀请了布莱克之后,那份报纸才被送到监狱,但其实可以打乱时间顺序,这样故事更具可看性,但操作起来也就更难了。

  《别惹我》影评(五):有种还是没种,拉出来溜溜

  《别惹我》这个片名挺有个性,愣头青般不羁,还透着股自信满满。单看影片的几支预告,便知道吕克·贝松这次有备而来,无论是卡司、类型还是故事创意,用料都比较讲究。不过,对于一盘可口的大菜而言,选料只是一方面,关键还要看大厨掌勺的功力,当然还有最后的摆盘。

  单看卡司,《别惹我》足够吸引眼球。监制乃黑帮片大师马丁·斯科塞斯,演员则有“两帝一后”:罗伯特·德尼罗、汤米·李·琼斯和米歇尔·菲福。有此豪华阵容,想来影片也不会差到哪去。尤其斯科塞斯和德尼罗的参与,赋予这个黑手党大佬一家被追杀的故事以致敬的味道,据说为了使致敬更加具有指向性,片中还会出现马丁某部电影的片段。的确,德尼罗、黑手党、追杀,想想这些经典的黑帮片表象元素就令人激动。而这也正是影片为人期待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预告片中不时会出现的几个幽默镜头也在提醒我们注意属于吕克·贝松的风格和节奏。从《这个杀手不太冷》时,吕克·贝松就已然显露他“法式幽默”的功力,他的那句名言“电影不能拯救任何人的生命,它不是什么济世良药,是一片阿司匹林”也在提醒我们,他的黑帮片绝不会是斯科塞斯那种带有社会学、人类学意味的黑帮景观书写,而是典型的颠覆、拆解和创造。我们倒要看看他如何玩转法式黑帮。

  吕克贝松提供的故事则是另一个有意思的看点。试想一个黑手党家庭被迫隐居,既要面对仇家追杀,也要重新面对陌生的环境,摆正自己的位置,情节转折、矛盾冲突都应当较有冲击力。观众看的就是布莱克一家如何有种。由此也可以窥得,无论是故事模式还是人物关系设置,吕克·贝松无一不在颠覆传统。黑帮有没有种不好说,但是无论怎样,证明结果的过程自然少不了火爆场面,所以单就动作场面这一点倒是无需担心。不过,参考近几年动作电影火爆有余而人物魅力乏陈的创作面貌,也就更期待德尼罗的黑帮大佬、米歇尔·菲福的辣妈等主要人物的性格能够多加笔墨,做到鲜明生动。如此万事俱备,加上影帝影后的表演功力,这盘菜自然有了滋味。

  从类型来看,影片应当属于黑帮喜剧,此类题材近年来多被韩国电影抢去了风头,而美国、法国并不多见。观众对此类型多少会有期待,而美法合拍能激起多少火花也值得拭目以待。说到类型元素,吕克·贝松自然是其中高手,在他的创作履历中,动作、科幻、喜剧等类型多有尝试,而且常常能够商业、艺术两不误。不过,细看来,这部影片中的类型元素明显比较杂驳,既有属于德尼罗的黑帮世界,也有女儿、儿子的青春校园,还有老婆的超市厨房,黑帮、青春、家庭伦理诸种类型能否混搭好,避免各自为政,倒着实考验着吕胖的掌控力。自然,监制绝不会袖手旁观。

  说了一通,其实对于吕克·贝松的电影,最想看到的还是出彩的人物,就像那个永远不太冷的杀手莱昂和倔强、早熟的萝莉一样,20年过去了,他们似乎仍在眼前。而德尼罗也像一个永远否无法抹去的符号,在陋巷街头游走、彷徨、放肆,举手投足都是戏。面对如今口味挑剔的观众,不知“别惹我”三个字后紧接而来的是否是吕克·贝松成竹在胸的“否则给你好看”。到底是有种还是没种,是时候拉出来溜溜。

  《别惹我》影评(六):《别惹我》:逃亡达人的忧伤

  文/番茄女王

  这是一部关于一家四口逃亡的电影。只不过是黑吃黑,白帮黑的事。 导演吕克•贝松没有把它拍成像《这个杀手不太冷》一样的纯温情片,在这个老中青的阵容里,虽然也是老代青春偶像带着新生代偶像飙戏,但导演在黑色暴力中掺杂了黑色幽默,加上丢不掉的文艺范,再次印证了导演那颗永葆青春的心。

  大多数选择逃亡的人总是一个人东躲西藏着,很容易因孤寂而丧失斗志,自暴自弃。弗莱德一家却在逃亡中越挫越勇,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惨烈,因为弗莱德一家是天生的逃亡达人。故事与警察有点关系,从弗莱德一家背叛自己的黑帮家族转为污点证人后,他们就经历着九十天搬一次家,习惯着奔波的跨国生活中还有三个美国FBI重型男保镖。除了被保护,还有二十四小时被监控。

  受黑帮家族的熏陶,弗莱德一家从男性到女性个个都身怀绝技,不是省油的灯。爸爸天生爱演戏,每次搬家都会选择更新自己的职业,而这一次他告诉邻居说自己是作家,敬业的他竟然为此开始了写作,尽管一直被老婆麦姬和FBI老大耻笑没文化。心血来潮的弗莱德还接受了文化沙龙的观影嘉宾的邀请,美其名曰是为更好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一个激动分享彻底无底线,急坏台下的FBI长官。影片中最大的植入广告就是那台著名的兄弟牌打字机和马丁斯科塞斯一九九O年电影《好家伙》。关于弗莱德的心狠手辣,最经典的一段还是下水管道工人讹诈被打得全身十二处骨折,弗莱德却告诉医生那是从楼梯上摔的。

  弗莱德老婆麦姬逢逛超市心情不爽就要炸毁超市,女儿贝尔看似淑女却能把猥琐男打得落花流水,弟弟瓦伦诡计多端,决不会让自己吃亏。最后与黑帮交锋大开抢战,全家人默契十足,可惜FBI职员垫了背。导演给大家构建了一个黑帮家庭的生活,看似与平常人没差,爸爸要养家,妈妈要糊口,孩子们要上学,家庭要办party与街坊邻里活络关系。在无情的暴力背后,是弗莱德一家的无奈和纠结,虽然家人不孤单,但长期的逃亡生活逐渐积累的是身心疲惫的苦楚。导演前段用黑色幽默与后段渐现的淡淡的忧伤形成明显对比,弗莱德一家最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拯救。

  黑帮之间的背叛与恩怨永无止境地进行着,虽然过眼瘾,挑战心跳,笑料不断,但可别羡慕和模仿。导演用黑色幽默揭露了弗莱德一家快支离破碎的生活。我们的出生无法选择,但如果我们每天做好自己多点,日行一善,神父在听到你的忏悔时,一定不会拒绝你再次踏进教堂。

  《别惹我》影评(七):黑帮家族

  整部电影看下来有点不愠不火,就觉得有点趋于平淡吧。。如果没有最后杀手们围剿一家人的桥段,那么整部电影可能真的没什么亮点。。就个人而言,最喜欢杀手们逐渐逼近一家人这一片段的完整过程,包括先从警局和消防下手,包括先后被儿子女儿发现后而继续推动人物的反应与故事的发展,这个寻仇活动还是开了个好头,氛围营造够紧张,节奏也张弛有度,可是一开起火来故事又开始走下坡路了,三两下整个经验丰富的寻仇团队就轻而易举地被解决了,有点太草草收尾。

  黑色幽默还是比较巧妙地呈现,所以尽管是个悲催的故事还是有喜剧成分在里面。。。其他就没有什么特别感受了,以上~

  《别惹我》影评(八):不管你喜不喜欢反正我很喜欢

  我仔细想了一下,给这个片子差评或者中评又各种嫌弃的评论家或许大概都是没有暴力倾向的文明人。

  其他不说,我就只想说说全家人的那股见到婊子就砍的霸气,和经过文明社会压制和熏陶后的克制,最后只能无奈而平静的说一个:靠。

  一字不多,最后还是回归最平庸简洁的脏话,fuck,son of bitch

  看来骂人的情感不用表达的太淋漓尽致,只需要行动上表现出来比什么都强,当然咯,动手是不对的,我们总用这种观念控制着人类,先不说国人内敛中庸的文化,但导演正试图用美国人的角度去阐述这种展现真实本能的心情:

  1,我不会先冒犯你,i'll show my respect to u first of course.

  2,但你惹怒我后,我能忍你不超过3次。

  就连他们家的狗狗也是这样,炸了我家,还说要shot the fucking dog超过3次,狗狗也不能忍受了。

  嗯 我的逻辑思维不及超级影评师那么有条理,零散的点出,这部片子总是喜欢在紧张的时候让人哭笑不得。

  唯一bug的是,剧情似乎在关键时刻抹黑主角的味道,能霸气的炸掉超级市场,经历过如此多暴风雨的女主和孩子们怎么会这么容易吓菜?

  男主也是没有杀手的敏感度,高潮部分不太专业咧。

  anyway,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一种类型的人的生活模式,他们足够聪明,足够淡定去处理一些big deal,但他们总披着硝烟过着一种冒险的生活,闯祸,弥补,闯祸,逃脱,应急本领每次都超水平发挥,但他们成不了什么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音乐家,军事家,天文学家,但是却每天都充满奇迹和惊险。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生活,你有没有本事体验?或者你只是这种人生活旁边那个被belle用电话砸脑袋的女孩?或者半夜懵懂走出来被射杀的邻居?

  《别惹我》影评(九):脸上的黄褐斑怎么去除

  脸上的黄褐斑怎么去除?【海圣金装组合】是我用过的最好的祛斑产品,真的很感谢它给我带来的惊喜。

  看着同龄的女孩子,脸上都白白净净的,我真的打心底里羡慕。没办法,谁让我脸上的斑这么难缠呢。平时我只好靠遮瑕的粉底来掩盖自己的瑕疵了,可是要是比素颜的话,那我真的是没脸见人了啊。是什么呢,真想用素颜见人啊!

  脸上的斑点就是去不掉啊~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很努力的祛斑,我这也不是遗传的,可脸上的斑就是袪不掉。哎,真让人心烦~~~ 脸上的斑点一直去不掉,我就开始四处寻找祛斑的产品,那段时间我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谁让斑点逼得我实在是没招了呢,我感觉自己都有点病急乱投医了。祛斑心切的我总是想知道,让我真正跟讨厌的雀斑说再见呢?

  后来,我在网上了解到一款祛斑产品叫海圣金装组合,用起来简单方便,还有修复问题肌肤的作用,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但是我也担心网上的东西效果不能保证,一直迟迟没有买。可是后来我就决定豁出去了,不如试试吧。我看很多网友用过以后的评价都还不错,忍不住好奇心的我买了一个周期的海圣金装组合。

  真的超激动,就算不化妆素颜也美丽哦~

  我每天都会记得使用海圣金装组合,平时也吃清淡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水果,注意按时休息等等。就这样,当我用海圣金装组合一段时间以后,照镜子时发现我脸上的斑点有点淡化,说实话,当时真的超激动啊,看来我这么多天的坚持没有白费。

  就这样,我用了两个多疗程的时间,把脸上的雀斑消灭了,而且皮肤也比之前红润了。这下子,我就算素颜也很美丽,斑点褪去后的如释重负了一样,我感觉自己也浑身轻松了,心情也变得大好~脸上的黄褐斑怎么去除

  《别惹我》影评(十):人生,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吕克贝松姥爷的作品,我真的不敢过多的评价,免得惹了众怒,把我也给灭了。谈到他以往的经典,我们真的很佩服他的脑子里装着奇思怪想。对于杀手的表述,总有他自己独特的烙印。谈不上多么冷血,却似乎平添了更多的温情。.......这个思想似乎要不得,不过我们总是会有这样的观影感受。

  谈到这部作品。于我而言,我没有过多的去关注电影的宣传,似乎宣传力度一如既往的不高。没有去国家博物馆看展览,约不到朋友一起,索性就一个人跑到影院了乐呵呵,期望值不高。

  从故事情节上,逃脱不了这一家子每个人物的特写和整体风格的描述。于个人而言,无论父亲的忍无可忍,还是母亲炸掉超市的非凡举动,或者女儿和儿子分别暴打同学,我们都能够看到他们这可怕的行为举止。但,对于家庭整体而言,却是如此的温情。

  尤其女儿和父亲的那个对白,父亲在忏悔自己的行为给家庭带来的颠沛流离,而女儿却仍旧坚信自己的父亲依旧完美。我们可以感觉到暴力和温暖交织的那股气流,盘旋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可以说,整部电影依旧是忏悔式的篇幅,尤其从男主人写自己的人生回忆录看到,最终的人生走向依旧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最后的结局,依旧是一个开放式结果,未来家庭的走向如何,也许会有第二部的呈现。

  唯一不足的是,女主人的表演,略显拙略。在看到黑帮到家门口举起炮筒的时候,她的表现与炸超市的感觉过于反常,作为一个性格暴戾,维护家庭的主人,不是惊恐的流眼泪,而是镇静下来拼死挣扎。这个也许值得推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别惹我》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