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太阳之下》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太阳之下》影评精选10篇

2022-03-14 11:37: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太阳之下》影评精选10篇

  《太阳之下》是一部由维塔利·曼斯基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捷克 / 俄罗斯 / 德国 / 拉脱维亚 / 朝鲜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阳之下》影评(一):太阳之下的惶惑与压抑

  这部片子的导演应该是想要把新闻暗访式的拍摄「花絮」当作是这部纪录片的噱头,我原本以为会有多么富有对比冲突的画面,但实际上也许导演是为了保护片中的人物,在剪辑上还是过于收敛了。

  在我看来,一部与政府合作的,表达一个国家形象与价值观的纪录片大体都是这么拍的,总有一些特定的演员与刻意的台本,为了表现国家的「美感」倒是无可厚非,所以我对那些「花絮」镜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然而这部片子仍然让我回忆起2014年我去朝鲜旅行时的感觉,虽然片名为「太阳之下」,朝方应该也专门挑选了天气晴好的日子来拍摄,但如果关注片中朝鲜人民的神态表情,仍然可以感受到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的惶惑和压抑。

  就比如主人公珍美(Zin-mi)一家,在片中几乎没有见她和她的父母笑过,朝方的工作人员总是板着脸,工厂的工人们摆着一副刻板的面容,这和我当初走在朝鲜街头看到的样子如出一辙。在朝鲜,纪录片里有一个记录地铁站自动扶梯的镜头非常典型,扶梯上的人们大部分人都穿着呆板的深色衣裤,神情凝重,不苟言笑,这也是他们给我的印象。

  说到这里,也不由得让人去反顾我们所在的国家,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也有过个人崇拜的阴霾,那些穿着军衣帽,戴着袖章,喊着口号的人,那些表情呆滞,在被剥夺教育资源之后而充满迷茫的人,和朝鲜的情况也相差无几。哪怕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个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做出的一些近乎刻意的引导,好在大环境终归是要好得多了,对于有识之士而言,至少可以选择听信与否,也可以选择自己的三观,甚至远离一些令人难以认同的价值体系。

  可惜朝鲜到现在也还没有这种程度的开放,我很是担心珍美在这部纪录片播出之后的命运——她在片尾的一段采访很可能为她引来灾祸,这也是她唯一一次接受剧本之外的提问。

  镜头背后的人问她:「你现在是少先队员了,你现在最期望什么?」

  她说了一些少先队员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之类的套话,然后,在镜头的特写中流下了眼泪。

  画外人为了安慰她,让她想一点开心的事,她说:「我想不出来。」

  最后他们试着让她念两句诗或者唱首歌,

  她选择了背诵少先队的入队宣誓词……

  整个纪录片结束于此,所有的悲伤、愤怒、批判与讽刺也都凝聚于此,而我只希望她和她的家人现在一切安好。

  《太阳之下》影评(二):如何看待朝鲜纪录片《太阳之下》

  看了一半,仿佛穿越到了我爸妈那个年代。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街道,灰蒙蒙的制服,没有汽车,没有网络,人们没有一丝生气,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人们每天无时无刻都在不断被灌输着对xx两位领导人的忠贞崇拜,街道上,火车上,教室墙上,家里,到处都是xx两位领导人的画像,朝鲜政府力图要让朝鲜人民把xx当作神一样存在敬仰着。印象最深的是辛美一家一起吃饭,鸡鸭鱼肉蛋摆满一桌,异常丰富,可却只是为了排练,就连家人间的对话也是事先编好,一遍遍的排练,试图营造出一种虚假的幸福感。小孩子加入少先队被看做是了不得的大事,身上挂满勋章的老兵为孩子们讲他们如何如何与美国人斗争,如何如何用步枪打下飞机?!也是够可笑!孩子们昏昏欲睡,无奈却还得继续听他们伟大的领导人如何如何牛掰的带领他们的国家赢得胜利,也是心疼!感觉孩子都被脑残的朝鲜政府毒害了!朝鲜真是个落后的神奇的国家,政府每天不断的给人民洗脑,老师给学生洗脑,工厂给工人洗脑,好像所有人都失去了自己的意识,成了被朝鲜政府操纵的傀儡,这和传销洗脑有何差别?多亏了导演,才能撕破朝鲜那层虚假幸福的面纱,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朝鲜,只盼辛美一家安然无恙(。•́︿•̀。)

  《太阳之下》影评(三):拥有敬爱领袖金正恩的我们不羡慕世界上的任何人

  当女孩儿的母亲问她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可以讲的时候,女孩踌躇着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母亲换了个问法,说那有没有什么诗歌可以表达呢....女孩张口开始朗诵“我们伟大的领导金正恩同志...”

  最大的贫穷,不是贫穷本身,而是不准富有。

  最可怕的不是肆意的言论,而是从根本上禁锢思想。

  这个纪录片让我看到了,21世纪,帝制的演变形式...原来人们说,皇帝为什么有那么独一无二的权利,因为他是天子,是上天赋予的权利,你们必须听从。现在怎么玩儿呢,因为我们的领导人通过他的不懈付出和努力,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日子,我们的生活是他们所赋予的,我们必须感恩的听从。

  当科学打败了神论,别忘了我们还有煽动。剧中每一个细节都在透露着这种洗脑式的煽动,从学生进门必须对金家父子鞠躬开始,老师告诉你地主和日本人的丑陋,战争英雄告诉你我们用步枪打败了美国人的飞机。那还可以思考么?不,就像电影中无处不在的摆拍一模一样,被教导引导,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拥有敬爱领袖金正恩的我们不羡慕世界上的任何人。

  《太阳之下》影评(四):太阳之下,不见阳光

  太阳之下,不见阳光。

  导演冒着生命危险,同时在多少有些罔顾道义的情况下,为我们奉献了这样一部,可说具有非常重大时代意义的影片。

  他欺骗的不只是朝鲜当局,也欺骗了片中的女主角,8岁的小女孩辛美。如果说,辛美的家人还有在摆拍的自知的话,小孩子无论如何也不能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她也不会明白,导演通过这部片子想要向世界传递的是什么信息。她更加不能够明白,她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没有人询问过她的看法,也没有人关心过她的感受。

  朝鲜没有,导演曼斯基也没有,就连辛美的父母,也更多的像道具一样,除了配合,什么也无能为力。

  所以,这部彻头彻尾盛满了欺骗的电影,犹如太阳之下,不见阳光,传递出冷冰冰的绝望和荒谬。

  这是一部很难不让人动容的影片。特别是,对于一个80后的中国人来说。

  我小时候也背过入队宣言,我自愿加入········,那么的熟练那么的流利,和片尾的辛美一样。当然,那些语言对我来说并不产生什么意义,当我说着我自愿三个字的时候,还在一个无法明白自愿当作何解的年纪。小时候,只觉得这样好玩,同时在同龄人中有一种优越感,直到有一天,自我意识苏醒了后,才开始对这样的行为厌恶并抵制。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临阵磨枪做足表面工作,这种事情,现在再也做不到了。

  越过影片本身透露出的冰冷,还能遥望到一个可能的悲哀,当辛美某天自我意识苏醒的时候,她会意识到当年那部影片的意义吗,当她意识到的时候,是否会再一次流下泪水。

  单一的,教条式的教育并不会有太多明显的作用,但当无数个这样的过程叠加起来,当大脑默默装载了这样的思考回路后,很多观念便在潜移默化中,成了人格的一部分了。

  当一种思想与自身融于一体后,便再难进行自我审查了。就像一个秃子只会笑别人是秃子,却不能发现自己也是秃子。现在借由网络可以轻易获取某个概念,以给人一种假自由的错觉。看看网络上各种留言和争论,就应该知道,这是一个可以轻易获取信息而更难意识到自己被洗脑的时代了。

  网络让洗脑变得更加主动,更加隐蔽,更加膨胀和更加精美了。

  但是,如果仔细看看的话,还是可以很容易看见洗脑的痕迹的。

  比如,网上众口一词的说韩国人不要脸,说什么都是韩国的,这种情绪很容易便蔓延开了,但真正做过调查,探求过事实的又有几个人呢。更多的人只是看了一篇报道,或者朋友圈全都人云亦云地这样说,于是他也跟着说。

  不求甚解的盲从于某种意识形态,就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洗脑。

  鲁迅笔下的中国人,乌合之众里描述的大众心理学,说明的都是这个事实。

  人们容易被洗脑,而难于意识到自己被洗脑了。

  影片的结尾,辛美不知为什么哭了。这是在朝鲜监管人员不在的情况下,她表现出了一种和被要求的高兴,振奋,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完全相反的情绪。当然,哭,在小孩子身上有太多的可能了,但在导演的引导下,在音乐的烘托下,在镜头的处理下,以及在一些爱心人士的脑补下,这个眼泪被赋予了太多了意义。从某种角度来说,如果说影片99%的地方都是朝鲜相关人士监督的摆拍的话,那最后这个镜头可不可以认为是导演曼斯基的摆拍呢?毕竟,她流泪前后什么都没交代,我们能读到的信息只有一条,辛美被问及入队后有什么期待,她说想到了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会想到能为敬爱的领袖·······,然后她就沉默了,然后便哭了。

  尽管这个眼泪里有更容易,也是我们更愿遐想的可能性,但毕竟缺少前后情景的串联,比如辛美今天和父母闹别扭了,或者刚刚被导演或其他大人批评了,因此,直接根据这个眼泪就做出某种肯定的结论是有失公允的。

  我倒觉得,,可以从辛美的两次回答中看出什么来。

  第一个问题是你对今后有什么期待,一个8岁的小孩子,面对这个问题,竟然也要提到敬爱的领袖,这太不符合儿童的天性了,这里能感到一种强烈的压抑。

  第二个问题,那就念一首你喜欢的诗歌吧。于是辛美面对镜头,自然娴熟的背诵起了入少先队宣言········这一幕,不加入任何解读,便能感受到一种悲哀。

  这种结尾的处理,让我想起了北野武在花火的最后,宁静的画面外响起的一阵枪声。

  :吐槽一下所谓的朝鲜爱国主义表情。以前也看见过这种表情。再怎么好看的人,一放进这种表情,就显得十分······总之我是欣赏不来。

  《太阳之下》影评(五):太阳之下,似曾相识

  一部伪纪录片。

  导演或许想表达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朝鲜人品悲惨的生活,但是,却丝毫没有说服力。首先让人质疑的就是他不伦不类的表达方式,导演想通过辛美的眼泪表现少年儿童在政治压力下悲惨的童年,然后,观众只能看到小姑娘因为过大的拍摄压力而流出的委屈的眼泪。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可能为了政治不认同而委屈落泪吗?我能感到的更大的可能性是,辛美并不想拍摄这个影片,她并不想去练舞蹈重复一次又一次的半蹲运动,她想快点吃晚饭不想一遍一遍重复泡菜多么有营养,她想出去玩不想听老爷爷讲无聊的故事。然而,导演和众多北韩指挥一直把摄像头对着她,让她背台词,那么,她哭了,难道不是正像我们小时候不想去上学的眼泪吗?导演在最后可以把它刻画为对政治仇恨的泪,实在是牵强。

  不知道导演带着录像带兴冲冲回到美国准备拿和平奖了的时候,有没有再跟进辛美一家的生活,他们的领袖看到这个电影后,她们一家人会遭遇什么?导演在把这个影片带着小辛美那被刻意解读的眼泪公映出来时,有没有丝毫担忧过辛美的未来?她是如此信任摄像叔叔,在他面前流下了眼泪,协助他完成了作品,然后呢?摄像师叔叔带着偷偷录制的影片回到了西方,把不知情的她留在了未知的命运里。

  最后,我想说,看这个片子最大的感触就是:虽然拍摄手法和理念都很拙劣,但是导演也切实记录下来了朝鲜政府想让我们看到的朝鲜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然而,却也不过如此。我感到这不只是在说小辛美的童年,她所经历的这一切,真假都好,都像在提醒我那渐渐被我以往的童年时光,似曾相识,还未走远。唯望往事不要重来,以邻为戒,勿忘历史,亦勿重复。

  《太阳之下》影评(六):想不出来

  全篇都表现出一片欣欣向荣,和谐美好的景象,每个人也都表现平静没有一丝波澜。可以看出导演极力想找出这伟大盛世中的一点不同,通过镜头捕捉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可惜都是空洞木讷,但其中有一个跳舞的女生太在照镜子整理自己的衣服,可以看出她还存在着少女对自身外表的爱惜,流露出了作为人的真实感情。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小主人公最后流下的泪水,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她泪流满面,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泪水下有着什么样的感受,可能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哭,她生活在最伟大的首都,上着最好的学校,父母也有着体面的工作。导演说你想一些开心的事情,她说想不出来,突然好像被什么砸中了,可是生活还要继续下去,我们可以说谁也不知道未来怎样,可是他们确说未来就是这样。

  《太阳之下》影评(七):政治和人性本来就是矛盾体

  这是在朝鲜当局监督下拍的一部纪录片,所有的镜头皆被核查过,所有的画面都是被安排的。那纪录片的意义何在?它的冲突在于也纪录了幕后的花絮,纪录了台词和画面是怎么被设计的。

  这样的设计情节在我们这也常见啊,并且演得更彻底,我也只是笑笑就过了,因为这不是我能改变的,我也无意陷入那样的苦斗。只有在最后女主辛美背预设的台词时说着说着就哭了,在旁边人提醒她想点开心的事情时,她说想不到,朗诵诗歌?她背的是入团誓词时,我才内心不由一阵刺痛,心疼这个小女孩,心疼所有活在政治里的孩子,也心疼我自己。同样从小接受意识形态的教育,入团入党,同样生活在隔离过的世界里,如井底之蛙看外面的天一样。我们还有看天的机会,在朝鲜连井也封住了。

  这不是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嘲讽,有的只是同病相怜的悲哀。我们因为假想的现实团结在一起合作,捕食进化。从十万年前智人诞生出了这样想象的现实开始,意识形态也由之而生。不认同合作,意味着离群,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捕食狩猎,反而只能沦为其它动物的食物。而有了国家这个假想的现实之后呢?我们也必须服从认同这个意识,帝王的或者共和国的。随着工具的制作与使用,科技的发展,人居于自然界生物链的顶端,这时,离群的人能够自己生存。但威胁离群人生命的不是自然的力量,而是统一的意志——那个假想的现实。人只是实施的工具,手足相残的工具。任何不服从赞同的人都会被视为异端,而在古代社会,对待异端多半会实行物理毁灭,“相煎何太急”的有,如布鲁诺被施以火刑的也有。总之,在统一的意志下,不允许有分裂的声音存在。从古至今,莫不如是。只是看待“异端”的范围越来越广,而处理“异端”的方式变得更加文明罢了,但求同的本质是不会变的。

  这么说来,难道天下无独立之人出头之日?也许只有弱者才会自怜吧!当人得以完整,不愿同主流时,可以选择如老子庄周之隐于山林,如陶潜之隐于田园,如宝玉之隐于佛堂,风流洒脱淡泊名利之人方可隐于红尘,可有隐于朝野乎?

  《太阳之下》影评(八):曾经的中国

  1972年,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应中国政府之邀拍了一部以当时的中国为背景的纪录片,其后因为该部影片,甚至引发了一场中国的外交风波。同样的四十多年后,一个俄罗斯导演深入到另一个神秘的国家朝鲜,也是在该国政府的指导下,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引起的反响也同曾经的安东尼奥尼的《中国》相同。 在电影的内容方面,这两部电影也是有许多相同之处。首先在海报上,都是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一个表示的是主体思想放光芒,一个表示的是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附带着红太阳挥着一双大手,指点江山,接受万众的欢呼。在《中国》电影内容的选择上,同样的故事剧本都是由政府提供,小学生课间活动,一群懵懂无知的小朋友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跟《太阳之下》中的“伟大领袖金正恩同志,我们永远忠于你”如出一辙,还有政府安排的医院的针灸生产、工厂的工人家庭生活、生产合作社的状况等,两部电影的选择角度也都相同。 庆幸的是,中国已经摆脱了过去的那个状态,只是不知道朝鲜的出路在哪里?

  :看到最后一个小女孩流泪的镜头,心都要碎了。但愿小女孩依然安好。。。

  《太阳之下》影评(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等待爆发

  关于北朝鲜的纪录片看了不少了。

  越是遮遮掩掩,人就越想去掀开,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后,后面的人就都开始蠢蠢欲动。

  纪录片创作这节课,老师教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纪录片意味着真实,对生活的原景重现。

  这个片子很真实,简直太TM真实了。

  演的跟真的一样。

  什么是幸福?

  幸福对于我而言,就是每天喝喝茶看看书消遣时间。

  同样的问题,问辛美,得到的是:“我不知道”的答案

  我不知道!!!多么恐怖。

  喜怒哀乐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对这个世界感性认知的一种情感表达。

  辛美没有吗?有。

  小孩子怎么会没有开心的事情。我小的时候,一块糖,一个玩具,考试考了不错的分数,能让我高兴半天。

  可是辛美有吗?好像又没有。

  每天生活在压力之下,周围充斥着赞歌、歌颂、膜拜、狂热。甚至于被当做政治宣传工具,除了名字是真实的之外,只是披着“辛美”的外衣,干着人云亦云、受命于人的事情。

  这样的日子,你开心的起来吗?

  金氏家族口口声声的说: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

  屏幕里那些狂热的追随者,被洗脑的大人们,疯狂的追逐着领袖的车队。

  屏幕外是辛美空洞、不解、疑惑的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孩子的眼睛未经所谓的社会主义严加雕琢,更骗不了人。

  全片没有几个正儿八经的采访,估计也没这个机会,片尾出现了采访。

  问辛美:想想开心的事情。

  辛美:想不出来。

  突如其来的问题,辛美并没有被告知准备答案,所以回答不上来,着急的落下了眼泪。

  这跟我们何其相像?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答案,我们没办法解答,会伤心会落泪。

  再问:有没有什么欢快的歌曲或者民谣?

  辛美以为是要唱颂歌,于是开始唱起了耳熟能详,记忆犹新的歌颂伟大领袖金正日的歌曲。

  全片最大的讽刺莫过于此。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道理,只有暴君才会将之奉为人生信条。

  金家祖孙三辈做到了,而且做得格外优秀。

  不仅堵住了人们的嘴,更意图控制人们的思想。

  平壤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难道没有人有觉醒的意识吗?

  有的。

  只是大环境如此,忍辱负重罢了,我坚信是这样的。

  一旦金家王朝有朝一日不再有如此恐怖的控制力。

  压倒骆驼的是最后一个稻草,推翻统治的也绝对是觉醒了的朝鲜民众。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等待爆发。

  《太阳之下》影评(十):我不喜欢带红领巾

  我小的时候成绩很差、很调皮。很可笑,我居然不是少先队员。没有办法带红领巾。我小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条红领巾。我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一样的优秀。现在,我想想我小时候挺成功的,小时候更牛逼。当别人向国旗敬礼的时候我不用敬礼!我热爱祖国!或者说我热爱中国!但我不热爱你们!我不需要红领巾,我需要微笑和太阳。而你们却只要严肃和雾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