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终结者》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终结者》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4-05 03:00: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终结者》经典观后感10篇

  《终结者》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阿诺·施瓦辛格 / 迈克尔·比恩 / 琳达·汉密尔顿主演的一部动作 / 科幻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终结者》观后感(一):重温经典

  虽然现在看特效有点假,但还是被那经典的形象震撼到了,卡神不愧是卡神。重点是有大段的时间都在剧情上面,并没有靠动作唬人,这点真的伟大。影片的设定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新颖,机器人对人类造成威胁这一概念是相当超前且引人深思的.这部电影一直被人们奉为科幻经典。那么这部电影怎么就成为经典了呢?我想除了长年累月的灰尘堆积,更多的则是突破性的特效呈现和剧情的完美连接,不突兀,显得真实可信。 其实剧情不算太复杂,限于投资特效镜头也并不是太多,施瓦辛格像打不死的小强般被虐了3次才告玩完,但这个故事硬是吸引了几亿人。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像库布里克的一部片名,它令当时的我们“大开眼界”。

  以现代角度来看,虽然题材不够新颖,仍然是值得一看的科幻动作片。虽然感情线的发展一看便知,但剧情结尾绝对让人印象深刻。一次次本以为危机已经化解,正义方终于胜利却又突然形势斗转,燃烧的大火中站起的只剩骨节的终结者,被炸毁只剩半个身体的终结者仍然追着莎拉不放。步步紧逼的追击镜头增强了强烈的紧张感。全片最后一个风暴即将来临的镜头很有象征意味。

  《终结者》观后感(二):终结者I的诗意

  那这片子好在哪呢,要我说就好在最后那两分钟,整部片子终于在这两分钟慢了下来,这一段集中的用了长镜头,酝酿气氛,这一段的剧情,康纳在用录音笔给她未来的反抗军首领儿子留言:

  quot;Should I tell you about your father?"

  quot;Boy, that's a tough one"

  quot;Will it effect your decision to send him here, knowing that he is your father"

  quot;If you don't send Kyle, you can never be"

  quot;God, person can go crazy thinking about this"

  quot;I suppose I will tell you"

  quot;I owe him that"

  quot;Maybe it'll help if..."

  quot;you know that in the few hours"

  quot;that we had together,"

  quot;we loved a lifetime's worth."

  她说这段话的时候镜头是一个缓慢拉近的特写,这段话,这样的镜头运用,加上那沙漠,风暴,公路的意象,再配上那段经典的背景音乐,那种宿命感,使命感,那种悲剧美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可以说这是终结者系列最具诗意的时刻,这样的时刻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中都没有

  《终结者》观后感(三):脑力体操

  为看《T4》,复习《T1》。

  看时空穿梭的影片,总有一层涉及蝴蝶效应的顾虑,比如在《回到未来》里面,教授就告诫尽量不要改变过去而影响到未来。

  然而《终结者》提出了相反的理论。改变历史丝毫没有干扰未来的进程,甚至存在紧密的因果关系。没有并行的可能性,只有唯一的可能性。

  为什么会有这种逻辑?试着解释一下。

  只要人发生一次时空穿梭,一次就够,人类发展史立刻结束,因为时间已没有先后之分,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姑且称之,下同)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一张纸上,包括每一次未来对过去的篡改。以下将成为事实:

  1. 如果迄今为止的这段过去还没有未来人来改变,则这段过去永远不会被改变;

  2. 如果迄今为止的这段过去曾在我们未发觉的情况下已被未来人篡改,则我们只经历了篡改后的历史,不存在未篡改的历史。

  不知道新三部曲还是不是这个逻辑。

  ******************************分隔线******************************

  看了第80几遍,我想了个办法。英雄老爸下凡后,施瓦辛格要杀色拉就让他杀,反正我来自未来,先炒股票,等钱挣够了,想办法控股天网公司。摒弃暴力,通过经济手段解决。

  《终结者》观后感(四):对于穿越到未来,我更相信平行时空

  这是一篇比较意淫的文章,不含任何科学知识,仅仅是胡思乱想而已。

  写这篇文章是第二次观看《回到未来》系列电影之后,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都是电影中关于时间穿越的事情。突然地脑海中蹦出:人类可以穿越到未来么?

  关于时间的电影看过很多,对我有启发的大约有7、8部左右(回到未来三部曲、彗星来的那一夜、终结者系列、星际穿越、超体、蝴蝶效应系列、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回到正题,人类可以穿越么?→如果人类能够穿越,到达未来后人类会看到什么呢?→未来的事应该是从穿越的时刻到抵达的时刻之间所累积的事(我从此刻前往未来,从此刻起我跳出时间轴,之后再无我)→,那么我去的不是我的未来,那么这里是哪里→这里是未来么?

  看过彗星来的那一夜之后,觉得时间好比二叉树,在节点处踏入不同时空,时间一分为二,在时间维度中会出现无穷多的平行世界和事件。如果说能够穿越,又能够看见自己,很可能是去到了自己的平行世界里。

  上述都是建立在人可以穿越的情况下,人体的机能可以穿越到未来么?(星爷的赌圣中有过 过去的人到现在来回变老的设定),而且星际穿越中有不同时间维度一说,时间只是一种感觉而已,是时间自己变慢了还是人类感觉变慢了。(我称之为树懒错觉)

  以上为今日胡思乱想篇。

  《终结者》观后感(五):万覆不劫

  1984年的想象,已经不可思议。智能化,到底是让人进步,还是让人毁灭。这种片子总是让我心生惶恐。不是历史的传奇,所以假设面对这样的镜头,是不是会成为灰飞烟灭的其中一个。未来的人来到现在,是不是同样会改变现在的历史。未来人和现代人结合而出未来人,由父亲诞生儿子并在未来成为战友,惊呆。所以Kyle来到未来,就是为了和他眼中的传奇共度云雨成为男人,然后再终结。。。有时候不能以毒攻毒是对的,看到一个机器从人身到机械的一步步灭亡,一步步的画面或许又要让我的感观受到震撼和摧毁。

  没有科技容量,所以这种片子,除了受到刺激,就是感到忧虑。

  500年后的人们,会不会痛恨发明“科技”的现在?

  《终结者》观后感(六):James Cameron电影的粗俗

  坏人摆着很酷的姿势出现在地表;而好人则是被“啪”地丢在地上——这就是俗套。这让我想起香港电影中的打斗,不管主角之前多么武艺高强,在总决战的时候,好人总会在某一个点上被坏人打倒,以便能够转败为胜,而且总是能够转败为胜。我能够理解后者的苦衷,一边倒的打架人们一般不喜欢看。第一次将姑娘比作花会让人赞叹,人人都将姑娘比作花则让人厌恶。既然你这么做了,就不能不让别人嘲笑。

  (以下内容在豆瓣丢失。仅记录一个大概。)

  James的电影还不止这些。在商场中警察和光膀子男的追逐一段,镜头在警察和光膀子男之间快速切换,但仅有警察或者仅有光膀子男的中近景镜头没有交代两者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只是靠镜头的快速切换和演员的表演来获得紧张氛围。这个时候,你不了解任何的具体信息,你也无法做出判断,而只被告知:不和谐,很紧张。这种催眠能够给很多人带来幸福,他们享受这种幸福并以捍卫这种幸福为荣。抵制家乐福“爱国”就是一个例子。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被催眠。只有内心渴望服从的人才会如此。电影是单向的,没有反击的机会;现实是强权的,没有反击的权利,所以我们这类人都得了抑郁症。

  最让人难受的可能是电影中刻意安排的情节。一切都按照需要发展。人物在必要的时候会变得愚蠢;也会在必要的时候变得全知全能。即使是反面的怪物,也会在必要的时候配合主角,乖乖就范。只要需要,任何巧合都可能发生,任何不可能的任务都能够完成。此外,愚蠢的谈话处处可见,让人十分不爽。

  《终结者》观后感(七):依然搞不懂时间旅行

  怀旧第五部,终结者1,84年的片子,还是比较旧的。

  最近在补lost,看得我越来越晕乎,已经再无法将情节连贯起来(其实很久前就不行了)。特别是涉及时间旅行之后,这科幻片+鬼片就陷入了一个死穴,自圆其说是不可能的了,看看后面编剧怎么往下编吧。

  说lost的原因是想说明我对时间旅行的恐惧,因为从来想不通。

  终结者1也是这样。未来的人类领袖派人回过去拯救被追杀的妈妈(那人宣称自愿),结果志愿者和妈妈陷入爱河,成了未来领袖的父亲。但是为什么他们会堕入爱河呢,是因为未来领袖很久前就给他一张妈妈的照片,让他耳濡目染,一见钟情。

  那么问题是,未来领袖知不知道此人是自己父亲呢。看情节好像是知道的,所以未来领袖必须让他回到过去,否则就没有自己。这是多么炯的循环...因为志愿者已经在1984年死了,他又怎么在2029年还在呢...反正我是搞不懂了。

  撇开我想不通的时间旅行问题,这部片子还是很吸引人的。看点主要是肌肉男,血腥,悬念。主线很鲜明,阿诺很凶很可怕,场景很血腥,悬念很吸引人。

  作为一部84年的片子,最后那个机器人的镜头还是有点僵,看得出跟今天的技术差别很大。技术的发展是多么飞速阿!

  最后我在想,阿诺同学那么凶的一个面相,是怎么当州长的呢……

  《终结者》观后感(八):语录

  我讨厌古怪的案件。

  留言机也需要爱的。

  魔鬼终结者是个混合体,半人半机械。

  里面是一个超合金战斗骨架,由微处理器控制,全副武装,非常强劲。

  但外表是活人组织,肌肉、皮肤、毛发、血液都是为电子人培植的。

  这个电脑以为杀了敌人的母亲就可以胜利。把他在孕育前杀掉,算是倒逆的堕胎?

  你用过去式说一些我还没有做的事。

  不是吧,我像未来的母亲?我坚强?有组织能力?我连平衡自己的收支都做不到。

  感谢你在黑暗年代里的勇气。

  你要面对的事我帮不到你,只能说未来还未定案。

  你一定要比你想象中更坚强。你一定要活下去,否则我永不会存在。

  痛苦是可以抑制的,只要你不去想它。

  《终结者》观后感(九):导演的情结

  一个导演的作品看得多了,就会发现某些导演是有某些内在情结的。

  比如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父子情结。

  在星球大战里的黑魔君达斯-维达与天行者卢克,铁甲钢拳里的父子情。

  提姆-伯顿则有哥特情结。

  而詹姆斯-卡梅隆则有独立女性情结。

  他总是很喜欢讲述女性如何慢慢成长为独立勇敢女性的故事。他本人也很喜欢与独立自主的女性交往。比如他前妻之一,凭借《拆弹部队》战胜了James Cameron的《阿凡达》,抢走了奥斯卡奖。

  多数人接触卡神应该开始于《泰坦尼克号》。卡神在这部划时代的电影里,讲述了一个被玩弄于股掌之上的贵族少女,如何在一场美丽爱情中,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的故事。

  更早之前,还有《异形》这种cult片。片中的女主角独力大战外形怪物。

  《终结者》里的Sarah Connor 也是这种人物。

  刚开始,Sarah 是一个快餐店女招待而已,在生活的逼迫下,显得有点窘迫。在逃亡过程中,她失望地对里斯袒露心迹:我连生活费的账单都平衡不了。

  在泰坦尼克号里,Jack鼓励Rose勇敢地活下去。而在《终结者》中,卡梅隆安排了另一个年轻小伙鼓励女主角。

  【Thank you, Sarah, for your courage through the dark years. I can't help you with what you must soon face, except to say that the fucture is not set. You must be stronger than you imagene you can be. You must survive, or I will never exist.】

  这一句话,来自未来的人类领袖John Connor, 是鼓励Sarah 勇敢面对终结者的追杀。

  这段话让我想起Jack快要冻死的时刻,对Rose的诀别鼓励。

  把这段话理解为一个年轻小伙鼓励他脆弱的恋人,勇敢地面对生活,又有何不可呢?甚至这样的话有一种别样的深情。

  James Cameron 的电影总有很多James个人的痕迹。作为曾经的卡车司机,James在这部电影里穿插了大量卡车的镜头。或许是对他往昔生活的回忆。

  还有泰坦尼克号的男主角叫Jack,正是James本人名字的简称。

  终结者这部电影是真正让卡神名声大噪的电影。Terminator这个形象如同天神降临一般进入他的头脑的时刻,他还为生活奔忙。Sarah的生活,或许多少跟他自己当时的生活有点相似。

  这部电影拍于1984年,31年了,那些曾经让人血脉喷张的特效,到现在已经难以勾起观众的胃口。

  但是,Sarah那种被生活和Terminator追杀的窘迫,却隐隐牵动那些依然为生活奔忙的年轻人的心弦。

  哦,牵动心弦的还有那隐藏至深的情话。

  -------------------------------------------------

  闲话

  James 逐渐成为一线导演的轨迹值得关注。

  作为一个对艺术跟技术都有浓厚兴趣的人,他自学了很多关于电影的知识。

  然后从科幻电影的特效师做起,凭借着过人的激情和惊人的才华,他逐渐获得当导演的机会。并从B级片开始,积攒起投资人的信任。随后凭借终结者一炮而红,登上主流影坛,并凭借《泰坦尼克号》席卷全球。最近一部大作《阿凡达》更是开创的3D电影的时代。

  从这些轨迹来看,卡神的电影总是有非常浓厚的技术烙印。他能凭借惊人的技术能力,塑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他的这种能力,是他纵横影坛的杀手锏。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许多导演应该会挺感谢James Cameron的,因为他拓宽了导演讲故事的技术能力。

  d

  《终结者》观后感(十):我还会回来的

  《终结者》(1984)《终结者2:审判日》(1991)《终结者3:机器的崛起》(2003)

  记得小时候看一部动画片,每一集结尾,受挫的反派总要说”我还会回来的”。后来知道这是阿诺在《终结者》里的名言:”我还会回来的。”(I’ll be back.)直到今天才知道这是一个来自未来的使徒拯救”圣母”并成为救世主父亲的荒谬故事。

  卡梅隆的片子中,最好看的往往也是最愚蠢最滥情的。在他拍摄的前两部《终结者》里,第二部的车辆追逐和枪战场面最精彩,人物也更丰满。《审判日》最长,导演剪切版长达152分钟,不过这部片子表达了一个愚蠢的思想:机器人有自我意识后导致的核战争浩劫应归功于制造机器的人。片子里,”圣母”莎拉·康纳为了挽救世界去杀制造出超级芯片的科学家。其实,她应该去杀冯·诺伊曼和爱因斯坦,最彻底的办法是穿梭时空去杀掉第一个拿起木棒当工具的古猿。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同年铁娘子撒切尔任英国首相,此后在1981年强硬的里根当选美国总统。直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世界局势都异常紧张,战争空气浓厚,因此又被称为”二次冷战”。这段时间里,双方都亮出核武互相恐吓。当然,期间荧幕上也笼罩着核战争的阴影。《终结者》就是此时诞生的。

  在那样疯狂的时代,面对绝望的公众,拍出一个荒谬的故事还是可以理解的。1991年的时候,柏林墙倒了,苏联也解体了,美国人梦里都害怕的威胁烟消云散了。可以理解,对手化成空气后,得找一个更深层次的敌人,卡梅隆成功了,确实也迎合了大多数人的心理,可确实也蠢了些。

  2003年的这部就是纯粹捞钱的作品了。连卡梅隆先生都坚持说故事早在第二部里就结束了,不愿拍了。在这部乔纳森·默斯托执导的片子里,除了看到电影特技的进步之外,啥也看不到–”救世主”约翰·康纳形象猥琐,太失败了。有意思的是,这样一部抱怨电脑时代的影片,其效果恰恰是电脑创造的。施瓦辛格在这部影片里没再说”我会回来的”,因为他要实现美国梦。他当加州州长去了,终结者真的被终结了。

  http://my.donews.com/buckzhao/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