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是杀人犯》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是杀人犯》经典影评10篇

2018-02-24 21: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是杀人犯》经典影评10篇

  《我是杀人犯》是一部由郑秉吉执导,郑在咏 / 朴施厚 / 曹恩智主演的一部动作 / 惊悚 / 犯罪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杀人犯》影评(一):编剧,请尊重你的角色

  这部片子,我本来是当做一个悬疑剧来看的

  结果最后成了一部伦理剧。

  整部片子,构思比较精巧,而且演员演技来说,确实很好。

  不过整部片子,最让我难受的是,杀人犯最后模仿秀妍说出的那段话。

  “我有必须活着的理由

  因为我有了你的孩子

  当时那一瞬间,我像被击中了一般。

  我甚至一瞬间祈祷,那个杀人犯稍微有点人性,让秀妍活着,哪怕是带着杀人犯的孩子。

  但是,没有。

  人性完全泯灭的人,还能称为人么?

  这就是编剧的能力吧?这就是写作者世界吧?

  折磨主角到了无以复加地步

  但是,我不理解最后主角的微笑

  杀了仇人就算了么?

  看到了秀妍送的表,就算了么?

  崔班长难道忘了,秀妍怀着这个人的孩子?而这块表,也是那个杀人犯戴过的么?

  甚至,戴了十年。

  同居两年,产生了微妙感情,这样的话,难道能够抛之脑后么?

  或许最终的结局应该是,崔班长此生,都活在纠结和痛苦之中。

  但是这么描写,或许太狠了,不过这不就是编剧的权利么?

  既然对角色折磨到了极限,那么请行行好,给他一个真实反应,而不要让他连最后的悲哀也无法呈现。

  这样,我会又想起片中秀妍的话。

  这样的悲伤,恐怕就是秀妍当时的悲伤了吧。

  《我是杀人犯》影评(二):乱谈观我是杀人犯的感想(啊。果然是起名无能T T)

  一开始以为是朴施厚拍的新的电视剧,在看开片打斗的时候还一直在想,啧啧现在的电视剧都是准备往电影方面发展么,o(╯□╰)o

  虽然悬疑和恐怖一直会放在一起,但是我想说导演啊悬疑片的恐怖是在于剧情的推进营造出来的气氛而不是人物造型的惨败,妆容的吓人的那种恐怖。但是在车上打斗那个场景还是不错看呐。

  对于那个真正的杀手J从他脱下面具的那一刻到整部电影结束我都有种他是崔班长的女朋友整容整出来的感觉。有着那么一双如此女性化的眼睛,还有听崔班长说话的时候莫名其妙的流泪以及一直把本来是要送给崔班长的手表戴在手上。(虽然可能是J在模仿崔班长的女朋友)且,按照剧情来看J一共杀了10个人,但是崔班长的女朋友仅仅是失踪尸体一直没有被找到(虽说在三方会谈时J为了证明自己是杀手说出了尸体所在地),可是为什么一个杀人犯在疯狂作案之后手法一直一样到最后一桩时有那么大的不一致呢?好困惑好困惑,不知道其他看客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想法- -

  《我是杀人犯》影评(三):我是杀人犯·两大看点(纯属个人观点,谢绝水战)

  我是杀人犯·两大看点(纯属个人观点,谢绝水战)

  看点一:复杂的悬疑剧情以及知之甚少的导演风格

  首先,关于导演郑秉吉

  出生1980年的郑秉吉导演,目前所知有三部作品,纪录片《我们是动作演员》,剧情片《青春暴徒猛进歌》,很可惜资源贫乏,无法看到。《我是杀人犯》是对他的第一次接触。对这位年轻导演的鲜为人知,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悬疑色彩。是韩国的另一位动作导演翘楚,还是另一位泛泛之辈一不小心挤入了电影圈呢,我们并不了解。在习惯中国所谓新生代导演很没有诚意的诸多作品之后,观众其实对新生代导演所持的态度并不那么和谐。总觉得他们的作品没有足够的味道,往往沦为商业电影的下品。对年轻导演而言:当观众的期待小于作品的质量时是一件危险的事。(很有可能,大部分人看这部电影,是冲着电影名字或者郑在泳(代表作《金氏漂流记》)或者朴施厚英俊脸庞去的)

  而后,关于电影剧情

  通常的警匪片主要采取简洁的正反角色模式警察和匪徒,受害者和遗属往往只是作为线索或者点缀出现。这部电影可谓大气,树立了三大角色群,杀人犯、刑警、遗属,三者之间的对戏精彩迭出,充满了未知和悬疑的味道。结尾点破那一刻,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原来遗属和刑警设了一个精彩的套,巧妙地利用了杀人犯的心理。遗属这一一直被警匪片塑造成弱势群体的角色群在这部电影中勇敢了起来聪明了起来,可谓精彩。不可否认这部电影里的角色很多,每个人都有着很强的个性戏剧色彩。刑警和真凶自不必多说,冒充杀人犯的遗属李斗石(朴施厚饰),郑秀妍的家人们,十字弓女,养蛇人,刚出狱的杀手,复仇者会长老妈,私家侦探等等角色丰富而有特色,让这部电影具有足够的环境

  看点二:精彩绝伦追逐

  作为一部动作电影,这部电影舍弃了对纯动作的深入展现,充分展现了追逐戏的视觉盛宴。影片刚开始的巷道追逐,发展阶段的绑架假杀人犯时的飞车追逐,再到后来的崔班长营救假杀人犯,以及最后的逮捕真凶,都各有看头且足够劲爆,把追逐戏表现酣畅淋漓。想来情有可原,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练家子,动不动就柔道,过肩摔,高飞腿的,采取追逐戏为亮点的确是聪明之至,而且也算煞费苦心,危险迭出,拍摄成本难度也很大。演员或者说特技人员需要足够的勇气专业素质

  期待这位年轻的80导演以后更多的精彩大片吧。

  《我是杀人犯》影评(四):是手刃之?还是让他接受审判?

  写下上面这个标题,是因为观影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

  依照一般观影者的情绪当然也包括我,恨不得手刃这混蛋杀人犯以后快。

  到最后,警察挡住了受害者母亲要杀凶手的时候,我恨不得进到电影里踹这窝囊警察几脚,你也太他妈窝囊了! 岂不知下面情节又急转之下,警察是亲自了断了凶手的性命,并因此坐了5年牢。 看到这里,我想导演还是照顾了大多数人的情绪,让这凶残变态的凶手让警察抓去,再调查取证审判不知道还要等多久,太便宜了此变态狂,如果结果如此,恐怕导演会被人骂死。

  但近年来此种变态杀人狂戏弄警察几番之后终被抓住然后交由国家机器依照法律程序审判,或者干脆到最后还是逃之夭夭例子数不胜数。此种片子要不是为了表现“法大于情”的“正确”导向,要不表现社会终究黑暗正义并不能总是战胜邪恶,显得编剧和导演比别人思想境界更胜一筹,我本人将此类电影统统归结为混蛋编剧混蛋电影。

  因为,电影这玩意儿,起码导向要“正确”,那就是邪不压正,作孽者不可活,要是连这种导向和底线都不要的话,看电影还有何意义

  电影上半段警察很窝囊,窝囊到被自称杀人犯的李斗石嘲讽加戏弄,李斗石这主演的着实好,外表的斯文帅气也隐藏着隐隐的邪气,的确像一个杀人犯。 警察的窝囊还表现在连自己的母亲都保护不了,被杀人犯在眼皮低下戏弄。这种设置在近年来的杀人犯罪剧情片里每每被使用,警察不再是智勇双全,是有鲜明弱点凡夫俗子,反倒是犯罪分子有勇有谋,常常玩弄执法机关鼓掌之间。 但剧情之后急转直下,原来一切都是警察崔大叔与李帅哥联合做的一个大局,目的是引出罪犯。 目的达成以后,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隐忍、细致执着的警察形象,而两人的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李斗石,从一个洋洋自得被我恨得牙痒痒的作秀流氓转变成了一个一心为母复仇的正面形象,此种转变真是180°大转折。 先前痛恨现在同情,不得不承认导演把观众的鼻子牵着走的功力。

  接着做局成功,杀人犯果然露面且洋洋得意,此货果然张着一张邪恶的脸,这又回到了传统老路——邪恶者多猥琐丑陋,让人一下子把先前所有对罪犯的痛恨都集中在这张脸上。虽然现今的电影早已不再在设置人物形象的时候脸谱化,英俊者不一定是善类,猥琐者也未必凶残,但此电影还是在成功塑造一个英俊的杀人犯之后又推翻,最终锁定这猥琐者为真正凶犯,还是让观众回到传统的观影体验中来。这种设置让凶犯最终成为全民公敌,无论是剧情中人还是观众的愤恨情绪终于有了最终的宣泄渠道,那就是,逮住他,杀了他。为了增强这种效果,导演在剧情设置中故意让凶犯极尽表演之能事,或不屑或自得或变态,着实考验了观众的底线和神经。很难想象,凶犯不死,观众情何以堪? 凶犯不死,观众如何抚平这被百般挑逗起得波澜? 就像此刻,凶犯死了有10几分钟了,眼前还是浮现他那张令人作呕的脸。 但这位导演可没想让各位就那么痛快酣畅,凶犯伏法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还得一番追逐搏斗,最后死在蛇毒之下,真是便宜了这小子。此种设置,导演确有卖弄之嫌,几十分钟积累下来的愤恨情绪,如此轻易了断,让观众还在摩拳擦掌戛然而止,让人的确难生快意,反倒如鲠在喉,如石压胸,憋闷。 造成如此观感我认为是导演刻意为之,此种结构更容易造成极强的不对称感,也是近年来比较常见的叙事结构,即先期铺垫如水库蓄水,蓄满该开闸泄洪了吧,不,洗水慢流。此种设置最容易激荡人心,让人看完还回味品咂。 而传统的剧情设置则是铺垫和高潮并重,达到某种心绪上得平衡,看完之后若非皆大欢喜,也会心满意足

  如此说,导演的确是控制节奏高手,观众的心绪随着剧情的铺陈忽上忽下,完全失去了自己判断。 从这一点意义上来说,此电影就是很成功的。

  《我是杀人犯》影评(五):这电影能到7分?6分顶天了。

  很多人拿这部电影跟杀人回忆比,这种刚及格的电影能跟神片比?摔!

  先梳理下此电影的大致情节。

  一 1986-1990凶手在连古杀害十名妇女并于1990.12.24平安夜绑架了郑秀妍,崔警官(也是郑秀妍的男友)奉命追查此案,在追捕他的一次过程,崔警官用枪打伤凶手左肩,但是自己也被被凶手划伤脸,最后凶手还是逃脱,之后并杳无音信

  二 2005年,此案的十五年诉讼已到,仍然没抓到凶手,此时其中一名受害妇女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李斗锡,想跳楼自杀结束痛苦,但是没死成,被救活后整了容,后来崔警官与他密谋了一个计划,引诱凶手出现。

  三 2007年崔警官根据他追查凶手的线索,写了“我是杀人犯”这本书。并让李斗锡出面承认自己是凶手,发售这本书。此书一出,就掀起了轩然大波。由于是已无法再抓捕的凶犯出的书,媒体争相报道。此时一个由此案受害者组成了一个组织,也瞄上了李斗锡,他们抓到李斗锡,但是李斗锡被崔警官救出。崔警官公开表示李斗锡是骗子,不是真正的凶手,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后来两人参加国民讨论这个节目,公开对峙。

  四 在节目的场外观众提问环节,真正的凶手在崔警官家中打进了电话,公开表示自己才是真正的凶手,崔警官觉察到鱼上钩了,于是追查此电话拨出地,发现是自己的家,急忙回家,凶手在留下一把刀,与一盒关于郑秀妍的录像后逃之夭夭,崔警官在观看录像后,找到了一个突破点(此录像的时间是1992.12.19午夜,距今,还不满15年,根据此案可以抓捕他),此时国民讨论这节目为追求收视率,邀请崔警官,李斗锡,真凶,三人上台对峙。

  五 2007年12月18日11点47分,李斗锡承认自己不是凶手,崔警官也在节目上公开了他引诱真凶的整个计划,现在依然还有13分钟,还可以把凶手抓捕归案。但是崔警官处于愤怒想一枪崩了真凶,由于被助手阻止没打准,凶手当场逃脱,一场追捕戏过后,又抓住了凶手,最后凶手在走向警车的过程中,死与崔警官之手,崔警官也完成了复仇

  写了半天剧情分析,我的吐槽欲已经饥渴难耐了

  ① 电影8分钟时,凶手与崔警官一阵肉♂搏后。凶手对崔警官

  说有个计划为他准备?你妹的,后面没有关于这计划的任何剧情,说好的计划呢,摔!

  ②22分钟,崔警官与李斗锡两人贴着脸说了句悄悄话,不会真说的朝我扔面条吧,导演,你就不能在结尾揭露下吗,强迫症患者表示很难受!

  三③关于李斗锡整容,左肩中弹,密谋引诱凶手的计划,给几个镜头介绍下好吗?好吗?吗?不要一句话带过啊!

  ④能不能去掉最后的抓捕戏,纯属画蛇添足,直接在直播间,一枪崩了凶手,震撼力更大,

  ⑤那个坑爹的受害者联盟能不能不要这么逗比,好好走煽情路线行吗?

  脑洞大开一下。假如一个变态作家为了写书,杀了10名女子,并在超过此案诉讼期限后出版自己以前杀人的自传,这种营销手段岂不是屌到爆?由于长得帅,肯定拥有一大批脑残粉为他洗地。用受害人的悲伤与凶手的名利双收对比,引人思考。我觉得这电影这样拍可能会更好。(影评Ⅰ)

  《我是杀人犯》影评(六):《我是杀人犯》:案件背后的众生百态

  每看完韩国悬疑片总是难抑住心中的激动之情,作为同属于儒家文化一衣带水的邻国,韩国电影业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不仅在类型片上百花齐放,在制作和水准上也不亚于好莱坞,像《杀人回忆》以及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等早已享誉海外。尤其是《杀人回忆》占据各大榜单居高不下,那种无限的哀怨、深思和无助至今记忆犹新。不严肃来讲,《我是杀人犯》就可以称得上是《杀人回忆》的番外篇。

  《我是杀人犯》讲述了在连环杀人犯公诉期将满的前夕,一直追凶的警察采用以假逼真的方法引真凶现身,最后将其抓获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为“引蛇出洞”。如果本片像其他悬疑片一样展现追凶的过程最后将其正法未免也太过俗套,导演正是通过一起连环凶杀案件,带出相关联的罪犯,警察,受害者家属,记者,百姓等众生面孔。

  警察:

  警察作为片中最关键也是最矛盾的角色,如同绝命毒师里的老白,看似平凡普通,实则老谋深算,一切计谋早已运筹帷幄。他血气方刚,脾气暴躁,对上司,对同事甚至对自己的母亲都耐不住性子,同时他又有着男儿的柔情,在得知母亲意外脱险后一把将母亲揽入怀中,在面对妻子最后临终的录像也留下了铁汉的泪水。作为片中最矛盾的一个角色,一方面作为警察,是司法的维护者,惩奸除恶乃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他又是受害者的家属,必想将凶手正法,还死者一个公道,在这双重矛盾下,他最终选择了后方,也就是知法犯法亲自杀掉了凶手。十五年的追凶经历,失去妻子的悲痛欲绝,没有人比他更想亲自抓到凶手,即使换来五年牢狱之灾,于他而言,即新生。

  凶手: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凶手在千呼万唤中始出来,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五大三粗的硬汉,反而是头戴发卡,化着淡妆的异装癖者,用时髦一点的话来讲叫伪娘。懂点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越是张狂、高调的人其内心越是胆小和不安。当他看见被自己引以为豪的“成果”为他人所窃取,并且高调的举行发布会受到追捧成为明星时,极端自恋的背后肯定不为他所接受,这才步步走进了警察设好的圈套之中。

  受害者家属:

  有凶案发生肯定也会有受害者,作为受害者的家属,在忍受失去亲人的巨痛之后,还要眼睁睁的看着罪犯逍遥法外,正义得不到伸张,心中的怨念自然会加深。片中的受害者家属除了警察外,还组成了一个团,男女老幼全家齐上阵,精心策划了一场绑架案件,这其中就包括了警察的岳母。从警察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回忆中可以看出,起初岳母执意反对,连警察送女友回家都怕被岳母撞见,到后来凶手浮出水面,高调现身,早已被复仇之火占据全身的岳母自然按捺不住,将凶手私刑绑架,无果。在片中我们多次见到二人擦肩的瞬间,岳母猩红怒火压抑着的双眼,不难猜出,岳母将失女之痛的怒火全撒在了警察身上。直到所有迷雾解开真凶现身,岳母原本想用早就准备好的剧毒将凶手亲手杀害,却被警察阻挡。就当我们以为一切如传统悬疑片一样将真凶绳之于法,熟料警察亲自下毒,为的是让岳母免受牢狱之灾。就在那一刻,两人眼神再次碰撞,这一次,岳母没有怨恨的怒火,反而是一种理解和承认。片尾,五年之后,警察走出监狱大门,我们看见了站在第一排等待已久的岳母。

  记者:

  记者即媒体,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制造舆论,它可以在一夜之间让名人身败名裂,也可以为民鸣冤,甚至还能间接影响政局,想必其威力不用我多说。在片中记者的身影可谓是无处不在,他们一方面是整个事件的记录着,另一方面又是参与者。这其中不得不说到两个关键性的角色,一个是局长,典型的唯利是图的代表,在他眼里只有收视率,不惜一切抓住新闻点,哪怕让警察和犯人拔枪相见也要举行三方会谈。另一个是现场导演,属于一根筋的人,他严格遵从职业道德,在警察怒火将水杯砸向凶手时刻意插入了广告,为此遭到局长的责骂,最后弃势辞职。难能可贵的是,导演采用了许多反讽的手法,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戏谑了一番韩国媒体。在李斗锡的新书发布会上,大批媒体记者争先提问,因其面容俊俏,女记者竟然问起了和事件毫无相关的护肤保养问题。不仅如此,电视台内部成员还俨然化身成了凶手的粉丝,猜测着谁真谁假。

  观众:

  《美丽的西西里岛》里,或爱慕或嫉妒她的居民们;《孔乙己》里,或嘲笑或讽刺他的酒客们;《我是杀人犯》里,或喜欢或迷恋他的粉丝们,他们都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片中,凶手摇身一变畅销书作家,将自己杀人经历写成小说受到追捧,享受着明星的待遇,还拥有了大批的粉丝。而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凶手成为明星的直接原因是因为长得很帅。仅此一条便将韩国人讽刺的体无完肤。不仅如此,当真假杀人犯同时出现时,粉丝们陷入倒戈,其中一名带头人物还高举扩音器为自己的偶像拉票,求相信哥哥是真正的凶手,他们的麻木不仁直叫人汗颜不已。先不说对无辜冤死的受害者给予起码的尊重,至少正邪分明。闹剧过后,是对人性的深思,是对国家的失望,这正是导演高明的反讽精神。

  按照犯罪悬疑片一般的套路,大多会在罪犯伏法,锒铛入狱处作为结束,这也似乎是一个“美好”的大结局。但《我是杀人犯》则让警察动了私刑,亲手解决了罪犯。其实究竟谁是真假猴王并不是导演探究的重点,他正是通过一个引蛇出洞猫抓老鼠的故事将矛头对准韩国当下,司法的漏洞,百姓的愚昧,罪犯的狡诈等这是罪恶的根。不难看出,无论是劫人绑架,还是警察的知法犯法,其实从一开始受害者家属的一致心愿便是至凶手于死地。毕竟还有很多法律解决不了的事。

  扎实的剧本,精彩的表演,人性的挖掘…《我是杀人犯》不愧为2012年最精彩的韩国电影。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动作戏太粗糙,飙车戏太浮夸,虽然导演下了血本,但凡正常人看到在飞快行驶的车头跳来窜去,你以为这是在演杂技,还是在上演速度与激情呢。

  《我是杀人犯》影评(七):他们不甘心,所以你必须死

  这几天因为Elisa Lam事件,开始逛各种论坛,看帖子。突然看到历史上那些变态悬案,作为一个女生,心里真不是味儿。怎么,你变态,或者想出名,就必须牺牲无辜的生命吗?!所以,今晚看完《我是杀人犯》之后,对“十五年诉讼有效期”这一法律条文实在是不能完全理解。(别跟我说理性,我只知道杀人偿命)

  影片的前半段,我是带着一丝浮躁的心情看的,就是想知道到底真凶是谁。当然,对于那些个脑残粉,我也不想说什么太多的。毕竟,人人都有好奇心,那种奇怪的崇拜感,正是很多人都有的。可是看到后来,真相慢慢浮出,我真是……那种揪心的难受,说不清。

  被害者的遗属们,在用着自己的方式替亲人“报仇”,很老套吗?不,是真实。试想自己的亲人被无辜杀害,或许有些人更加极端疯狂。这不禁让我想起《熔炉》里的场景,男孩知道无法将虐待并间接杀害自己弟弟的变态绳之以法,便选择了同归于尽。有点悲壮,不是吗?被害者反倒成了加害者。那些变态们,钻了法律的空子,然后就可以逍遥法外吗?死去的人怎么办?

  法律之外,便是人情。

  他们不甘心,所以你必须死。

  《我是杀人犯》影评(八):锋回路转的阱陷

  如果没看到《那家伙的声音》,会觉得这剧的结果是理所当然的坏蛋死掉。

  可是,看了《那家伙的声音》后,会觉得,这部剧的结果还算是一个安慰。

  为什么?!

  《那家伙的声音》更让人痛心的是,凶手没找到,还逍遥法外,惨痛事件可能在不久后会发生... ..我不相信罪犯躲起来后还会安分的过一生

  而至少,至少这部戏里,凶手引出来了,找到凶手了,凶手也死了。

  这部剧剧情峰回路转,17年前的杀人案,17年后的杀人自传,引起社会媒体的热烈讨论,自称是凶手的人身上疑团连连,将自己曝光于媒体前,引起了受害人家属连盟的杀手团刺杀,然后出现了真假凶手抢夺战.....

  当时就在想,杀人犯也会有人争着抢?!真奇怪...

  那一堆疯狂的粉丝,竟然在电视台门口争执着自己的偶像是杀人犯,我觉得那个社会那个世界肯定是疯了!

  到最后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引出真凶的陷阱,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陷阱,那个警官为了抓住真凶和受害人家属联合导演的一场戏,真是妙。

  当然这个故事也是相当的让人难受,毕竟是连环杀人犯,凶手不但没抓到,而且还过了有效诉讼期,抓了也不能让他绳之于法,所以,让受害人家属愤怒的一个一个连手起来拼了命的要跟凶手同归于尽。

  我觉得可以理解家属的行为,真凶在自己眼皮底下活着,法律还制裁不了他,那么,就算牺牲自己也要为亲人报仇的心理,是可以理解,如果是我,我也会拼命。

  一开始无法理解,被受害人伤害的李斗石为何一忍再忍,被咬伤,被绑架,被劫持,被重伤,不但不告他们,还将自己出书所得的钱捐给慈善,真的有这样的凶手么?真的有连环杀人案的凶残杀手改良么?到底想做什么?

  直到真相提出,才明白,那个自称是凶手的根本不是凶手,甚至是个受害人家属,然后他和警察大叔所演的戏,前前后后的迷团终于解开了。

  朴施厚演的很好,无论是在镜头前还是在打斗(电梯和翻车的打斗让人印象十分深刻),那白白的脸庞发亮的眼睛藏着让人没看清的心计与计谋。

  警察大叔很暴燥很火暴,热血的对着真凶锲而不舍,憎恨挣扎,也很柔情(对他老妈的安危笨执的担心与关心),悲愤(对恋人的失踪与被谋害愤怒不已)。

  虽然有人觉得此戏让朴施厚发挥演技的地方不多,但是,我个人觉得作为处女作来说,朴施厚演得很好了,印象让我较为深刻的一幕是:

  那个主管老太婆和李斗石在室内,老太婆说为了庆祝他出书大卖,让他喝酒,他说不喝了,然后那老太婆在笑,李斗石回了一句“你觉得杀人犯爱惜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健康很好笑吗?”,那阴冷的语气,邪笑的表情,让我觉得他真像是个杀人犯。

  《我是杀人犯》影评(九):喜剧讽刺片枪战片复仇片大合体

  觉得挺好的一题材,以为能拍出像《杀人回忆》那样回味久远的电影,可惜,前面十五分钟就讲完了,真可惜。

  很好奇后面那么长时间会讲什么,结果看到的是有点像搞笑片有点像讽刺片又有点像枪战片还很像复仇片的那种说不出是啥滋味的电影,独独就是没了足以让人深思让人记忆深刻的那种感觉。

  不得不说,被害者家属在大马路上劫持朴施厚那段真的很搞笑。大篇幅的飞车动作打斗大大削弱了原本应该对被害者家属长久以来承受巨大痛苦的同情,而几人在小轿车顶上翻来翻去甚至汽车剧烈翻滚碰撞居然都没事,真是神得不能再神了,朴施厚不是被蛇咬就是被撞落的刀插中手臂甚至又被硬物撞击昏迷,不由让我连连哀叹他还真够可怜,被这么一帮不专业的人绑架还这么倒霉。我甚至一度以为,这一段压根就不是这个导演拍的,基调实在太不搭了……

  朴施厚以无法被公诉的杀人犯形象出现,出书,签名售书,像明星一样雇佣大批保镖,因帅气的外形拥有大量粉丝,媒体蜂拥采访报道,粉丝大喊“他才是真正的杀人犯”以“维护”他的形象……种种一切都像极了《搜索》,不过这回不是网络暴力,而是及其讽刺。只因这个人帅到爆掉,那么多人居然就完全丧失了正邪判断能力,媒体完全不顾社会道德道义,只为收视率,一帮粉丝也纯粹是冲着那张明星般的脸,全然未想到他真是杀人犯的话曾经、现在、将来都是多么的凶残,全然不顾那么多受害者家属这么些年来承受的巨大悲伤痛苦与愤怒,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滑稽。我想,当时的朴施厚(不是真正的杀人犯)在闪光灯、镁光灯、脑残粉丝的拥簇下,表面如明星般微笑,享受因“杀人”未被惩罚而获得的这些名利、鲜花与掌声时,作为受害者家属之一,心里会感到多么滑稽可笑,多么的心酸凄凉吧。

  还好,这一切都是他与郑在泳警察精心设下的陷阱,只为引蛇出洞。当看到这里时,心里确实有些震撼。但转念想想,警察写书还有可能,朴施厚整容变脸也算有可能吧,但能算到以书成名引发全城热捧,这不像是一个警察有能力能做到的。朴施厚引发的局面,稍不留神就会导致场面失控,他自己也被绑架差点被杀,而用这样的方法引出真凶,也很有可能激怒真凶再次发生血案。冷静想想,以真凶的角度看,当他发现有人冒充他借此成名时,为戳穿他,这真凶很有可能会再次制造连环杀人案,完全不用现身就能以事实证明自己才是真凶,而不是真这样傻了吧唧的坐在电视台直播间得意的笑。这才应该是一个冷血杀手应有的思路,而不像是哗众取宠般挑战警察与受害者家属底线的笨蛋。

  好吧,导演这样安排,是为了有更多戏剧冲突,有后面距离诉讼失效还有十几分钟的从电视台一路狂奔飞车追到隧道打斗抓捕的大动作场面。话说,那么长一段抓捕,我看看都不止十四分钟,他们打来打去都没过时间,还在最后一刻抓住杀人犯。好吧,这也是为了表现戏剧冲突,我就不再多说了。

  结局以警察拦住受害者家属自己杀了杀人犯坐牢五年后出狱结束。话说他也是受害者家属之一,他抓捕杀死杀人犯,已经远超警察抓人的正义感,这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复仇。

  最后受害者家属一起来迎接出狱的警察,总算,在这样不公、怪异的世界,还是有那么一些温情在的。

  《我是杀人犯》影评(十):心理游戏

  不知道海报本身是不是只是想经观影者留下一个无比明确的悬念,还有所谓的电影概况,但这些图文的描述都只是给观影者造成了一个错觉,以为,朴施厚所饰演的那个角色,真的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杀人犯。真的是吗?挺想看他如何来表演杀人犯的样子。这么想着的话,就错了。直接,就掉进了电影创作者,或者说,至少是电影海报和预告片等等先行获知的消息所形成的一个明确的陷阱里而己。

  朴施厚不是杀人犯。这是在电影快接近尾声的时候,才从朴施厚以及他的合作者,警察的饰演者郑在泳的台词里,告知了观众,事实的真相。电影讲述的,实际上是一个这样的故事:

  当连环杀人案件在公诉期到期的15年后,一本描写当时的犯案经过的小说浮出水面,朴施厚做为小说作者受到公众的欢迎与关注。做为当时案件经办的警官郑在泳也再次成为公众的焦点。小说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一个男人在电视节目中打入电话,并宣称自己才是真正的杀人犯,他并不惧于承认这个事实,因为,一旦案件的公诉期到期,警方将不能将他绳之于法。在他终于在电视台现身的时候,郑在泳、朴施厚公开了真实身份,同时与之拼博。最终的结果是,郑在泳当着在场的所有人,杀死了那个杀人犯,为自己换来5年有期徒刑。这次案件最终影响并导致更改了法律条文,将15年的公诉期延长至25年。

  这是这部电影真实的电影概况。而这部电影究竟想说明的是什么?除了律师、粉丝、书店老板、小说宣传方负责人等各方仅以个人利益为首的虐心反应之外,应首推心理游戏。郑在泳捉住了杀人犯的心理而开始的一场不为第三人所知的游戏。

  从一开始,杀人犯就对郑在泳说,你,会是我的活字招牌。这将意味着什么?郑在泳决定将它的这句话变成事实是在朴施厚输掉比赛灰心自杀的那个晚上。电影里其实没有交待,这个游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电影只是交待,在朴施厚自白他是那名杀人犯时,游戏就开始了。知道这场游戏的真相的,从始至终,只有郑在泳和朴施厚。所以,当朴施厚被做为杀人犯而被遗属们劫持到山中时,郑在泳为什么会把他救出来,而当他知道是谁劫持了朴施厚时,他也没有对那些遗属提出控告或其他的作为,他不作为。当然,这合乎常理,如果,他也算是遗属中的一员的话。但他救走朴施厚,并且把朴施厚还给他的宣传团队,却是一个很奇怪的举动!你会因为公诉期即将过去或者已经过去,整个案件已然失效而只能将一个罪犯视同一个没犯罪的公民看待吗?何况是一个热血的跟案件打了15年交道的当值警官!

  在电影顺叙讲述的中间,穿插了几个无关紧要的片段,包括那个医生问郑在泳,“你,要不要把嘴边的疤去掉”这样的场景。但直至电影的末部,才会意识到,为什么朴施厚会有另一个身份,而他原本的身份与郑在泳的熟谂程度、郑在泳与医生的熟谂程度,都直接坦诚了一个事实:朴施厚变成另外一个身份的事实。

  电影在剪接上的处理,着实是埋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伏笔,但导演似乎忽略了一个情节,那就是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不可能一下子就整理出朴施厚的原身份的全部资料和进行前后身份照片比对的工作。因为朴施厚不是受害者,只是受害者的遗属。即使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连遗属的资料都准备得妥妥当当、充充分分,也不可能在控制台那里瞬间便能调动到大屏幕来解释朴施厚的真实身份。另一边厢,真正的杀人犯在走进电视台的演播厅时,知道他所将面对的人物当中包括一个一直在追查他的下落的他的老对手——郑在泳时,他怎么可能不准备充分的全身而退?有些抱歉的是,那些打斗得太过激烈的场面我都直接将它们忽略掉了。

  无论如何,电影的拍摄手法、导演讲故事的技巧,都相当相当的不错。比起内地的某些偶像作品而言,实在是诚意十足!不过,在故事情节方面似乎略显单薄了。不知这该是怪导演,还是该怪编剧?不过,也正因为不专业,也才想不出究竟是哪里做得少了一些。也便只好另行琢磨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