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河》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天河》影评精选10篇

2022-03-21 09:46: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河》影评精选10篇

  《天河》是一部由宁海强 / 沈东执导,李幼斌 / 俞飞鸿 / 段奕宏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河》影评(一):我家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河南淅川

  我家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河南淅川。建国以来,那里先后有40万人背井离乡,我老家现在也淹没在库底,再也回不去了。

  知道天河要上了,在北京跑了好几家影院才看到。看多了商业片,发现主旋律电影也挺可爱的,没有“大咖”们各种卖弄,没有污染眼球的植入广告,再加上自身经历,我挺感动的。

  很多人没看电影,就打出一分,在这里骂骂咧咧,毫无理性。

  南水北调是国家决策,不管你是否支持。工程建设者和移民们是无辜的。他们的付出值得我们尊敬。这部电影歌颂的是参与南水北调工程的普通人,让人们了解调水背后的故事,他不像商业片那么讨好观众,他只告诉我们是谁在默默付出。

  最后,推荐央视纪录片《水脉》。

  如果仔细了解一下,或者南水北调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编剧干嘛虚构了一个“丹阳市”。南水北调水源地和江苏丹阳毫无关系。作为主旋律,在纪实方面还是要严谨一点。

  《天河》影评(二):饮水当思源

  主旋律的片子。主要是冲着段奕宏去的。真没白去。

  电影《天河》总感受:场面宏大,足够震撼,故事感人,催泪有效(因人而异);

  更关键的是,演员着实养眼,着实啊,男的都是熟男,魅力太足,女的无论主、配无论老幼都是美貌+气质,怎么看怎么舒服啊,打心眼里的爽心悦目。

  当然,既然主要是去看段奕宏,那还是说说影片中的江浩吧。

  段奕宏在整个戏里演的行云流水,真实自然,更关键是高学历工程男啊,学识+技术+勇气+力量,内外兼修刚柔并济,太、太、太有男人魅力了;所有工地中的江浩,都让你不得不赞叹男人还是有技术跟工程挂钩更彰显出专属于男人的独特的力量美!没错,力量美,这应该是从古至今男人要在女人面前展示的最根本的东西,那种力量让你相信这样的男人没有什么不可征服,他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掌控一切。

  剧中江浩的想法和做法很符合我们这代人的心态,有理想也有自我,在事业追求和个人生活之间会做一个合理的权衡,不会为了国家利益/个人事业而毫无原则毫无节制的牺牲个人或者说小家的利益。不是一味暗示观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舍小家为大家。

  影片中,江浩和老师在河边向日葵地旁边的简短对白,交代的特别好,那样的场景那样的语境,挺触动内心的,特别是李幼斌老师的演绎,让你相信,他们那一代人国家利益第一舍小家为大家的做法是那么真实自然,他们认为那是理所当然;而江浩的回答江浩的轻松之态也让你相信,没错这就是现在人的想法;这种沟通让观众都两代人一下子就都理解和接受了。

  剧中关于江浩的几个细节:

  细节啊,我能记得的细节来了。

  细节一:

  江浩和老师在冲锋艇(快艇?)上,江浩拿出手机要拍张合影给他闺女传过去,镜头给到俩熟男一起对着手机,调整角度姿态,江浩还要求老师笑笑,然后老师一直没笑还有些不那么自然(玩自拍这里就能感觉到两代人的差异了),这一小段其实我一直想笑啊——两个熟男在那一本正经玩自拍,关键是玩的表情严肃,哈哈哈哈哈。

  细节二:

  江浩接标书与董望川那几句对白,太拽了。董望川面对辞职离开自己代表另一个公司来接标书的自己得意门生,言语犀利情感复杂我觉得既有要求也有挑衅还有期望,总之啰嗦好半天,该江浩接茬的时候,我还在想着看他如何回答呢,结果江浩就抛出坚定的一句话“我不会给你这样的机会”(大概齐这么一句话哈),这句啊,拽的让人一愣,又立刻心领神会,然后是信服。嗯。这段我觉得看过《士兵突击》的童鞋可能会恍惚的。

  细节三:

  董望川来到工地来到江浩住处看到江浩给一个人弄药时,问此人是谁,江浩同学回答的那个“我爸”,这两个字的声音、语调、感情度和表情,天哪,要不要那么真实!当时的感觉是那个人就是他爸,亲生的,他不是在演戏,否则他怎么可能那么自然而然感情饱满脱口而出“我爸”?而这种真实,让人的心瞬间就被击碎,眼泪就下来了。无他,因为真实。而且我竟然感觉到演员本身也就是我们老大作为儿子对自己父亲的或者是对自己父母的深切情分。

  说真的,看到影片开始安排催泪情节——江浩爸爸生病既需要钱又需要人照顾,这样我们太过熟识的老套剧情时,我本人完全是一个旁观的反感的心态——看看,来了,煽情了哈。所以可以想见当时我看这部分戏的时候的出离状况,显然也根本不会被这样的故事感动。可是,就因为江浩的这两个字“我爸”。真实而自然的两个字,就像你自己对着自己的亲人喊出的两个字,就这两个字,把我感动了。

  细节四:

  江浩在管道中因为缺氧而昏迷。我想说的是,要不要这么老套啊,啊?啊?

  “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江浩救出来”,啊,啊,又来了 。

  抬出来睁开眼第一句我印象是没按照我们惯常看到的情景对着领导来一句“我没有辜负.....,我.....”,好像是对着赶来工地看他的女朋友和女儿说了句解释的话,当时我还想,不错,终于没落套,结果,转眼江浩就对着老师说了句“我做到了”,啊,啊,啊!果然还是来了, 。

  其他印象深刻的场景

  其一:影片中江浩和子彤结婚的地点和场景布置很别致新颖有意义。

  其二:拆迁村民雨中来到市政府门前,副市长周晓丹和村民们跪在雨中,然后,然后,我觉得接下来影片要表达的东西挺那啥,哈哈哈,至少我是挺嗤之以鼻的——从市政大楼里跑出很多很多打伞的公职人员,他们纷纷跑向跪在地上雨中的村民,站在他们的旁边,为他们,咳咳,遮风挡雨撑起一片天 。哈哈哈哈哈。我想到了很多,包括网上关于领导打伞的新闻啥啥地。

  其三:晓丹心脏搭桥手术,搭桥后的心脏,血管,流通的鲜红的血液。这个镜头吗,寓意很明显,南水北调中线贯通,通畅了。你的明白哈。

  其四:影片的丹江口好美,丹江水好清,好多航拍展现整体的场景都很有感觉。对了,还有展现红旗渠的那段,挺感动人的。

  说说那些为了这个工程不得不背井离乡的移民。心怀一份深深的,深深的,歉意,和感谢。

  ————————

  都说故土难离,特别是对于生活在那里的长辈而言,那是他们的根,几辈人的生活记忆全在那里,更何况他们搬离故土并不是因为什么天灾人祸迫不得已也不是为了他们或者他们后代,只是为了那些遥远的跟他们毫不相干的人的喝水问题,完完全全是为了别人的利益啊,所以剧中他们怎么闹,都是能让人理解的。至少对于我这样一个将来会喝上丹江水(且不论水源污染问题哈)的人来说,对他们的搬迁,感觉无限的歉意,心底满满都是真挚的也是厚重的感谢。

  因为段奕宏,我走进影院;因为天河,我对南水北调工程有了了解。虽然我不清楚这样工程是否真的科学合理(尽管经过了几年的论证),是否真的不会对气候、自然界平衡造成影响,不知道这样的工程究竟是造福子孙后代还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又一次破坏,这些也只有时间来检验和论证。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投身于该工程的建设者的肃然起敬;对为此而不得不离开故土的移民们深感歉意和由衷的特别沉淀的感谢。

  很庆幸我看了这部影片。

  真心希望这部影片让居住在北京的人民,让因此而饮了南水的所有人,都来看一看。了解一下。

  饮水当思源。知恩当图报。

  《天河》影评(三):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我们这群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生活的80后,打小寒暑假都是看着董存瑞、鸡毛信各种爱国电影度过的,来源么,当然是学校组织的,那时候那有这许多影院呐。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被组织着进了影院再看这种片,嘿,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按俺一个同事的话说,跟群口儿的新闻联播似的。

  个人倒是觉着,这编剧估计打小看曹禺长大的,你看什么事儿都让主角他家赶上了,男猪是总指挥,女猪是副市长,各种高大上,再神马岳父是水利专家男猪偶像,女猪公婆家的迁坟问题,女猪处理男猪堂弟的公司拆迁问题,应了那句话,都赶上了,或者编剧在学校里受的是严格的三一律教育,这点子事全凑一起了。

  当然,你要说影片没与时俱进,真是全国人民都不放过你,好歹改革开放30多年了嘿,你看从前我小时候看那种后爹后妈与继子女相处哒情节,真是难上加难呐,一般都是百般努力,千种用心,直到最后快打出END来了,这才感动中国范儿的那孩子扑到主角怀里喊了声*,可你看影片里哪,一个小女孩一个人从小地方独自来北京这么乱的大城市,在机场还知道打手机确认下才跟女二号走,可等到了女二号家,到了女二号临时给她收拾出来的房间里(你看连墙上那许多艺术照都没摘,这让孩子平时学习时看着多闹心啊),拿出一堆东西,小女孩马上就叫了妈?!叫的女二号都惊了哈,我说编剧你这是努力要表现小女孩多富贵能屈是吗?有了这个情节垫底,后面不帅的男二号如何爱情事业双丰收,女二号怎样死活非嫁他(那个结婚戒指往下拽的真狠呐,看的俺都替男二疼的慌),好在俺有在起点看小说的底子,穿越小说横行多少年拉,什么玛丽苏的情节咱没见过?!

  要论煽情,高大上的剧也有也能,比如中间那个SO不帅的男二号修机器修的几乎窒息时,我旁边一个女孩子,似乎开始啜泣,好吧,这孩子最爱看韩剧了,被星星的你迷的不能自已。由此可见,铜子们呐,看韩剧拉智商啊,话说这个女生之前也是受过高等教育来的。

  还有还有,看到俞飞鸿有心脏病那块儿,俺就一直帮她倒计时着,掐算着要犯病要犯病了,直到片子结束前倒数20分钟,俺看着表都替它着急呀,再不犯病就只能在结尾犯,最后的场面就是一众守着手术室灯,来个开放式结局了呀,万幸,终于等到了,虽然就像以前高人总结的男主天天不着家,好容易回家给女儿过个生日吧,刚要吹蜡,电话响拉,或者疑犯出现拉神马,好吧,这种桥段通常用在警察叔叔身上。可你说为毛一边儿心脏搭桥,一边儿工种攻艰这么巧,便但看在导演给女二号弄了个凌乱的发型,万幸,造型师终于把女二号长发飘飘,几至及腰的头发盘起来拉,还在脸上喷了不少水当汗。你说你之前在工地那么脏乱的地方怎么作到长发飘飘,乌黑亮丽的直接能去给**做广告?

  看在造型师终于从写意派切到写实派了一把,接着看吧,咬咬牙,这就完拉。

  当然了,再到结尾,那些男猪在飞机上巡视,向家人招手的疑似YY镜头,就当成学校里教的比喻、夸张大会师的现实版就行,幸好,国家估计也是早有准备,发动了这许多机关团体包场呢,要是没有这些个包场,真不知道最后的票房如何是好。

  最后你说,为毛起这个名字,那什么,用中文名怕被HX,而且个人在看这种口水片(WATER)时经常有GOD SAKE的内心呐喊,所以,你懂的。-----我是总在实在看不下去的时候看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的电子书的昏割线,你看人家书上那些别管狗血不狗血、好歹都是真事呐

  《天河》影评(四):《天河》:“饮水思源”下的镜像世界

  从1987 年到2014 年,我国共拍摄主旋律电影100 多部,主旋律电影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然而随着2009年《建国大业》和2011年《建党伟业》在艺术与商业获得双赢,国产主旋律电影以新的姿态出现在观众的面前。2014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重大现实题材之作《天河》,将镜头对准“南水北调”工程,为我们再现了这一工程的波澜壮阔。电影《天河》,以事件的进程来叙述,注意和把握观众的观赏效果,同时也在艺术元素上,继承和发展商业电影的成功经验,试图以人物的“小”来搏“工程”的大,全面地反映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及其背后的故事,引发人们关于这一工程镜像世界中的“饮水思源”问题的哲学思考。

  电影《天河》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献礼之作,讲述了从中线工程从具体规划到竣工通水共11年的历史,再现了国家意志与人民渴望在漫长的岁月里攻克难题的勇气、智慧与大爱。这段时间的历史故事与人物,影片以董望川(李幼斌饰)、周晓丹(俞飞鸿饰)、江浩(段奕宏饰)、林子彤(王若心饰)等为中心,讲述他们在工程建设中为国家“舍小我,为大我”的精彩故事。影片摒弃了大而空的人物塑造模式,而是采用“南水北调”这一大背景下的人物与家庭的命运来折射出举世瞩目工程的“险”和“辛”、移民搬迁的“情”和“痛”、环保治污的“艰”和“难”。

  影片《天河》以全明星的阵容给观众带来了审美享受的同时,也无形之中提高了影片的档次。该片由刘晓、黄宏编剧,宁海强、沈东联合执导,并集结了李幼斌、段奕宏、俞飞鸿,荟萃了王若心、高明、赵有亮、林永健、吴军、林妙可,还有濮存昕、陈宝国、姜昆、宋春丽、黄梅莹、小香玉等多位艺术家,成为继《建党伟业》后又一“数星星”的主旋律电影。但影片却未落到低俗的单纯的“数星星”的漩涡之中,而是以董望川、周晓丹、江浩等人为主要叙事者,并以强烈的故事和张弛有力的节奏来真实还原出“南水北调”工程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南水北调是中国集体意识形态的一次集中体现,对于国人来说,既是对传统东亚生产方式的一次再肯定,又是现代文明政府自然的确证,是大国崛起在当下书写的天河奔流。

  俄国学者巴赫金认为:符号的意义属于整个意识形态……话语永远充满着意识形态或生活的内容和意义。电影《天河》影片中通过水的流动变化和工程的竣工的雄伟姿态,来衬托出这一工程背后高大、大公无私、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之人。其实,“饮水思源”下的镜像世界,是一个有爱的世界,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世界。正如老子所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天河》影评(五):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学校组织看的,刚完成交差用的观后感的任务就忍不住来吐槽了。刚看完我就感觉有点怪怪的,似是配不上天河这个名字。说到天河总想起天路,天路修的时候在一个鸟都飞不过去的地方,空气稀薄,即使在强烈的高原反应的情况下工人们还是要坚持。我认真想了想,天河遇到的困难只有搬迁祖坟和下穿五棵松地铁站,其他什么压力太大说实话算不上问题,两者实在相差太多。且天路这个名字是藏族同胞的感恩戴德,天河就是自己编的。我不否认南水北调工程的伟大,只是北京人从来不缺水用,即使是地下水,所以普通人不会感受到南水北调对生活的改变。题材可惜了,什么时候如果北京大旱土地干裂南水北调重要了才会有人感动。最后一星李幼斌陪着工人们想着正在做手术的妻子无助蹲下的背影,就这么一个感动的场景,董望川确实背负了太多。

  《天河》影评(六):被看电影后的观后感

  事业单位,被买电影票强制观影,称之为“被看电影”。

  早看过豆瓣一星的长龙,可是,在影院里又是另一番景象:片尾,中学生起立鼓掌,同事擦干眼泪——有时候你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儿,在一个圈子里是很正常的。

  比如男主一家,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觉得他们都是绝配啊,富有牺牲精神和集体主义的人就应该在一起,价值观相同,即使因为鸡毛蒜皮吵吵架,几分钟(电影中)之后就又和好了。

  假设家里有任何一个人不那么伟大,日子就没法过了。

  某事业单位(非本人就职单位)的培训课上,播放了这样一段录像:某校长在父母常年卧病在床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在学校坚持n个月不回家,甚至在儿子40度高烧的情况下,依然将家里交给了妻子,在学校工地上坚持工作。。。。

  ——我觉得这校长真tmd不是人!

  可是我同事都纷纷站起来说:真是好校长啊!我也要像校长一样奉献我的一生在教育事业上!

  瞬间我有进了传销团伙的感觉。

  是的,我不适合那里,像我这种思想境界不够的人是达不到的。

  我只有在古书中读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颜回达到过这样的境界,当然,论语没有提及他的家人。

  我是觉得如果你愿意为理想献身当然可以,但为什么你的家人也要受罪呢?凭什么父母就要给你养孩子?凭什么孩子就要见不得父亲?凭什么绑架你家人也按照你的想法为人们服务呢?

  ——不过电影中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做做思想工作”,很快就能“克服困难”了。

  吐槽一下:男女主聚少离多,女儿很久不见爸爸——这样的女孩以后会出心理问题的:孩子小时候得不到父母照顾,青春期会叛逆,不过因为需要爱的时候没得到,只能在别人身上找补;而且以后专会迷恋大叔,感情风格容易很失败的——不过,后来想想,也许做一项伟业就会有人牺牲,有人选择牺牲自己,有人选择了牺牲自己和自己的子女。

  因为他们认为子女就是自己的东西,就要继承他们的意志的——这也是某些特定群体中才会出现的现象不是么?

  你看太祖的妻女就懂了,所谓一个人的成功背后站了许多人,不是么。

  不过后来转念一想,为什么要拍这样的电影,为什么要组织事业单位全体包场看这样的电影?

  就是为了宣(xi)传(nao)阶级统治啊~

  为什么宣传焦裕禄雷锋欧阳海,不就是因为他们符合某种zf需要的东西吗?

  你都进了事业单位,坚信自己做的是伟大事业会激发你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斗志让你拼命干活抛妻弃子觉得工资不重要(对于上面)不是蛮好的吗?(一个幽幽的声音传来:听说过安利吗。。。。背景音乐换成了党卫军军歌。。。。)

  曾经,我教育学生:集体主义,就是要牺牲掉一些个人的东西,大家在一起,光想着自己的自由是不可能的。

  到学校除了学习知识文化之外,还要知道社会运作的规则,为了和他人一起做成某些事,你要牺牲自己的一部分自由,做出妥协。

  ——tmd,我当年在说什么鬼话啊。

  什么?豆瓣打分低,电影是拍给那些文青看的吗?

  你看一部电影是不是成功,看是否达到效果就好了。比如小时代,就是拍给粉丝的mv片,你一个大叔/阿姨刷什么绿漆?片子不需要你的叫好,你(给女儿/少女)掏钱就好。

  所以啊,其实这种电影根本不在乎评价啊,反正很多东西都可以删和限制。

  当然,人生要积极一点:

  你看XX大业/伟业,你就当一部宣(xi)传(nao)片,至少可以联系《乌合之众》看看如何“做群众工作”的嘛~

  电影各路春晚级别的煽情戏,就是拍给信的人看的啊(当然还有看个春晚就会哭的留学生),连选秀都知道用亲情戏拉粉丝,这种东西难道不早就是各路电影电视剧催泪的绝佳武器么~

  【语文老师教我们观后感要总结一下影片大意】电影是说什么的呢?

  告诉你南水北调工程不容易,你看国家也不是没花力气,领导都那么敬业奉献【懂逻辑的都明白这些是诡辩好么!】,你会不觉得领导们做的决定都是“艰难而深思熟虑”的吗?你会不觉得要牺牲小我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出一份力吗?

  打一分的原因,是因为屁股决定脑袋,我始终觉得是一群圣人的电影,树立了一个个标杆,仿佛历史书上被精心修饰过的伟人,不真实,不可爱

  ——其实我想打负分的。

  ——————————————————————————————

  :其实我觉得片子里有bug啊!

  1、男配德国留学PHD,含金量暴高的一位顶尖技术人员,竟然女儿没学上,父亲生病无钱医治,只能被迫辞职——就是因为做了国家公务人员不是么?可见提高公务员待遇迫在眉睫了啊,要不然顶尖技术人才都跑了啊。。。。

  其实男主还能这样蹦跶的原因,不也依赖家里老人身体健康+岳父家有钱么?

  学生说结论是家里没钱不要做公务员。

  当然,娶个富家女也是可以的。

  2、后来男配的女儿是托关系到北京上学的。

  其实我特同情男配,我不厚道地在他身上找到了【光绪皇帝】的影子——无法拯救生身之父,也没法呵护心爱之人(女儿),老婆死了被变态女博士(我真不是歧视女博士,我的意思是前面加个the)推倒——整部剧情我只在他身上找到点人味儿,可是。。。。。

  转念一想。。。。。。。这不是公然宣传托关系走后门搞fubai么!!

  ——————————————————————————————————

  :我不是个有涵养的人,对于傻逼和五毛骂人非常难听,你敢喷,我敢骂哦。

  《天河》影评(七):昂首挺胸 踩到瓜皮

  去电影院的时候我是怀着期待的。印象中主旋律电影一般不会太难看。看完电影出来的时候我也挺开心的。因为看到了我想看的人,还有额外的惊喜。

  虽然事后回想起来觉得这个剧本实在是……咳。据说编剧下基层去摸了不少素材,也能看得出创作过程中的努力,然而还是无法掩盖剧情架构的薄弱。

  最让我不满意的一点是,这个故事里每个矛盾冲突最后的落点都很奇怪。无一例外地落在了春晚式的粗浅感动当中。例如当中段奕宏在隧洞里维修器械几乎窒息,被抬出来之后,第一时间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父亲、女儿、(谁让老人孩子上工地的?叉出去)连一度恩断义绝的老师都忙不迭地和他言归于好,这种大团圆的画面瞬间消解了我刚刚积累起来的感动。就像听着激昂的进行曲大踏步的前进,一脚踩进烂泥里。演员投入感情的表演都被这种敷衍的处理手法浪费了。再加上若干春晚熟面孔,看整部电影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在看一部特别加长版的春晚小品。

  也感谢这部献礼片,让俞老师作为领导视察企业的时候,享受了新闻联播里国家领导人级别的画面。

  然而光说不好的未免对不起辛劳的主创们。不论别人怎么看待这类题材和表述手法,我得说这部电影的画面和航拍是可以拿4星的。拍摄的时候正是酷暑的夏季,但是镜头里光线处理的很好。特别是夕阳下董家祖坟的场景;和早晨在女主父母家四合院里的场景,很美好。

  这部戏里的几位演员,从儿童角色到父母辈的老人,都有一种端正持重的态度。在大荧幕作品逐渐浮夸浪荡的当今,也颇有令人怀念之处。

  印象最深的镜头,是周晓丹在手术室,董望川在施工现场。在人来人往的地铁里无法承受内心的煎熬蹲下去掩住眼睛。看到那里觉得这个男人身上确实背得太多。

  数年不见,段奕宏还是那么有型,表现堪称惊艳。透水抢修那段和后面维修机械的两段拍得惊心动魄。这个角色也比男女主角更加显得亲切。面临两难抉择沉沦苦闷的状态很到位。

  只是戳心戳肺地一场叛师出走,最后还是换汤不换药地干起了老本行,让人怀疑同样的工作体制内给的薪水是不是有点低得不合理,让这么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连十万医药费都拿不出来。

  动机不明的地方还很多,比方说在地铁下方挖洞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暂停地铁而要让成千上万的乘客与施工方共同承担风险?比方说机械故障不能等厂方派人来修非要一个没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冒险抢修?是个人英雄主义么还是只为了完成上面的赶工任务?

  关于俞老师,不用我评价。这部电影让我知道她是被爱着的,无条件的爱,这就够了。

  最后。

  我对体制和主旋律没有偏见,对南水北调工程不了解。也不想知道在这里拼命刷评论的各位的动机。这部电影既然被创造出来,就有它存在的价值。也同样有很多人的心血在里面。

  我不敢说自己完全客观,也没有需要矫饰的理由。

  以上。

  《天河》影评(八):南北一渠通,浩荡万古流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2014年度重大现实题材扛鼎之作《天河》,是一部优秀的主旋律影片,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笔者犹记上次被主旋律影片所打动,还是十多年前的反腐大片《生死抉择》,本片同样真实、震撼、接地气,故事层次丰富,人物性格饱满,阵容强大到晃眼,确实是同档期的重磅大片。

  影片所谓“天河”,并非是指天上的银河,而是地上的大型引水工程——南水北调。当然,南北贯通的水渠,也并非像京杭大运河般在地面开槽,而是包涵了地下河,涵洞,桥引等等多种形态,穿越种种自然天堑,跨过道道人心鸿沟,被冠以“天”字号,也深刻体现出这条贯穿国土南北之渠的工程浩大,意义重大,难度巨大,而其现实价值则更加深远。与众所周知的“天路”青藏铁路相比,“天河”南水北调的建设,同样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建设典范。

  在国家"十五"计划期间,我国有重点进行开发建设的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四大工程,被称为"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电影《天河》就是讲述其中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建设的故事,有可歌可泣的情怀,也有令人深思的现象,为观众呈现出一幕幕在工程建设、移民搬迁和环保治污工作中的感人故事,突出表现了工程建设的“险”和“辛”,移民搬迁的“情”和“痛”,环保治污的“艰”和“难”。

  《天河》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亲自编剧,八一厂著名导演宁海强和沈东联合执导,云集了李幼斌、俞飞鸿、段奕宏、高明、林永健、濮存昕、陈宝国等众多知名演员加盟,客串阵容堪称近年最强:田华、宋春丽、郁钧剑、吕继宏等等等等,带来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建设画面。影片选取了在工程建设中的几个角度,主要围绕几位主要人物展开,他们分别是由李幼斌扮演的水利专家、南水北调总工程师董望川,董望川的爱人,由俞飞鸿扮演的治污专家、丹江市副市长周晓丹,以及董望川的徒弟,水利专家江浩等。

  几位主要人物的工作与生活经历,也浓缩了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的酸甜苦辣,有董望川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种艰难险阻,来自工作内部的,来自家乡父老的,还有夫妇之间的感情隔阂。问题的关键在于,南水北调工程在每个人心目中的位置,说小,只不过是一条水渠的工程,说大,那是关系民生民存的要务,说难,这是一个困难重重的冷冰冰的硬骨头,说险,工程稍有差池就会人命关天……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摆正南水北调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包括工程所牵动的各方利益与生存问题,都通过本片的天平,进行了公正的审视。

  作为一部接近于工程纪实的影片,故事还为观众带来了更专业的水利施工呈现,无论是开场的各方辩论,还是段奕宏处置盾构机的故障,以及李幼斌指挥工程涵洞与距离仅有一米的北京一号线地铁擦肩而过,都让观众感受到空前的紧张气息,也因此而感知,南水北调工程绝非是莽汉拼命干的工程,而是融合了各种高精尖的设备,以及在设备之上的更高精尖的科技人才,和他们那颗滚烫却冷静的奉献之心。

  据传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南水北调工程的宏大场面,剧组从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开始,跨越湖北、河南、河北、北京4省市,由南向北拍摄了丹江口大坝、陶岔渠首、湍河渡槽、穿黄工程等南水北调的重点工程,场面十分宏大和感人。从这点上看,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可以千古流芳的伟大工程,有《天河》这样的佳作来予以纪念,也算是给了观众们一次深刻的近距离了解南水北调,了解国家工程建设的机会,意义重大。

  《天河》影评(九):拥有自己的河

  如果不是因为有一个真爱老俞的铁血闺蜜,我可能很难去接触这类题材的片子,乍看简介,便有一种新闻联播的即视感迎面而来。有个鱼粉时常包围在左右,可能只是冲着陪她第一次在荧幕上看老俞而来,对影片本身也就没有多大期待。

  整部影片由两条主线贯穿而成,一端是以李幼斌主演的南水北调中线副总指挥和总工程师为主的工程问题,另一端则由俞飞鸿饰演李幼斌的妻子,担任丹江副市长,负责移民治污等工作,是为工程问题的顺利解决而存在于背后的隐线,两条主要枝干上穿插江浩、林子彤等人的辅助情节,将原本会浸漫红色的内容变成了感情戏,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也变成了人世间都充满爱的映照。主创者起初对这样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定位到以艰难、惊险表现坚守、坚持,就整部影片来说,这样泛泛的感受只有在一些极具感官冲击力的紧要镜头出现时会使人心中一紧,至于提醒节水之类的实质影响,实在没有从中突出。

  从江浩辞职这样看似突兀的安排开始,我发现影片的细节做得很好。闺蜜这样神经大条的工科妹子当时就在旁边念叨着江浩怎么能这样啊连师傅都不认了,我随口回了一句你看他女儿在农村用着破旧的手机、父亲生病又请不到假、装束平平意味着他薪资有限,跟着老师自然才华受到压制心中积累着不平。尽管电影中有很多东西一闪而过,其中也必定凝结着导演想要传递的心意,前因后果之间必有牵连。大概就是这种想法的侵扰,我一直喜欢在电影院看电影,灯光逝去,仿佛自己就是影片中隐形的存在,用原创者的视角接触最真实的一面,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深受其中地感受最纯粹的含义,所以于我而言,《天河》能带来的绝对不是影片中原本要大力颂扬的所谓精神或是经历,而是充斥在琐碎生活里的真实,以及贯透其中清晰可见的人生存的意义。

  痛苦是一种随处可见的永恒存在,可是影片中每个人都痛苦,却又痛苦得异常舒服。俞飞鸿和李幼斌虽然以夫妻的身份搭戏,但大多数时候两人都在做各自线上的事,对手戏甚少。聚少离多的争吵、抱怨和那句引人发笑的“我不在工地,就在去工地的路上”的留言,都足以让晓丹精神不振,可是她依旧放下了情绪去丹阳任职,周旋于更难以平衡的人情和责任之间。我把这认定为爱和理解,或者二者本身就有相互包含的关系,只有同样具有事业心、同样懂得水利事业存在意义的女人才能在受尽委屈的处境扮演好妻子的角色,而若不是有一份执着的爱作为支撑,前面所述会因为赢弱而不堪一击。把这样一对“老夫妻”平淡的爱情故事插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很多时候很容易便让我泪腺决堤。这里的泪点很奇怪,可是拥有如此心意想通的伴侣,剥离掉充斥荧屏的白富美高富帅择偶标准,实在已是人生极大的难处。这里的董望江也表现得尤其到位。老戏骨出场,一脸严肃正气说一不二的李云龙感偶尔冒来,棱角分明的脸庞将事业与家庭无法兼顾的无奈和痛苦都写在脸上,就算不看情节,那深沉里饱含着深邃意境的眼色也能诉说一切,这也是本戏唯一的最大看点。当好言相劝有亲戚关系的排污大户不成反遭侮骂和拳头,董总只能默默在丹江边洗去血迹,心疼不已的晓丹闻讯而来,此时的她变成了那一刻百感交集的他内心最大的支撑,而他一个宽厚的拥抱,一句“晓丹,你受委屈了”好像能刷掉所有的隔阂,也是对之前晓丹的所有不满一个恰到好处的回应。我把董总定义为理想和牺牲。比于晓丹,这个男人毫无疑问承担了更多无法诉说的痛苦,但是因为内心深存坚定不移的水利理想,牺牲与妻女相处的时间,不被所有人理解好像也显得不那么痛苦,其实谁都知道舒服的生活怎样都比奔波来得幸福,可是理想在那里,就有一万个非做不可的理由。的确,也许这件事谁都可以取代,但是这里潜藏着毕生的热爱,怎么可能用物质、时间来衡量呢?孕育其中的如此理想又真实的爱情,嗔笑怒骂样样齐全,却总有割舍不掉的深情相连。老俞开场时候开会的戏表现出来的演技显得不太成熟,全然在念稿子的官样,好在感情戏加入之后真情流露滚滚而来,其实这个世界就是用这样的、那样的情连缀起来的,情一出现,所有场景都活起来了。

  突然想来当年普罗文学烂漫时类似题材的作品都会陷入一种戏不够、爱情凑的怪圈,当年的革命使爱情生于斯而死于斯,完全是成就革命理想的被动参照物。就像是陷入了牺牲过才算真爱的悖论圈,过分夸大为理想所做的“奉献”反而使人怀疑真的程度所占几成。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天河》里的“恋爱与革命”恰到好处地凑成了人生存在最圆满的形式,那些牺牲和痛苦比之舍弃,实在小巫见大巫;比之停滞,却又明明多走了那么远。

  作为一名完美配角,江浩的痛苦则来自于牵挂和责任。董望江了解到他一直隐藏着的难处时,师徒两人有一段推心置腹,江浩坦言,不愿意成为老师这样只有理想的人,不想过他那样的生活。董总说时代变了,大家的选择也就不一样了。其实相比于其他人,江浩在剧中面临着更多难处,人生也充满着诸多不幸,心性也更加复杂,繁乱的矛盾交织在一起。这样一个连生活都不太容易的人,想要保有理想需要牺牲的便更多,他能选择了重回工程的高薪工作已经是个很难得的折中。从江浩身上折射出来的是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新的高学历分子,这里所要承受的痛苦并不少于当年挣扎在在五四余波尚存、形势风云突变时代的知识分子——似乎生活始终处于永恒的循环之中,相同层次人经历的痛苦改了背景,痛苦的本质却是精髓不改。好在他担忧着父亲、牵挂着女儿,这让那些痛苦也变成了心中所存希望的点缀。这个人物在整部剧中有着意义重大,虽然表现在戏中的情节转变不大,但是要真正表现出人物的心路历程,实属不易。让习惯出演硬汉的段奕宏强而有弱,变而有守,悲而有望,整个诠释得非常到位,笑或泪,痛或好,都像是渗透在他的身体里慢慢发散出来的,不急不慢,拿捏得刚刚好。

  有时候,人缺什么,眼里就全是什么,写了这么多,真正的“天河”主题却使人欲言又止。立冬刚过,整个世界顺着冷气被雾霾裹了好几层,灰蒙蒙一片,像极了此刻不得不面对的生活。考研倒计时流转到了四十余天,身边的人纷纷有了出路,这是一种非常复杂到难以描述的状态,我甚至不知道有哪些词用在自相矛盾的生活里会更恰当,一片泥淖,消不去,也拔不出,大抵可以想像的来,我一定做不成好演员,连生活的独角戏都乏善可陈。可是,生活本就如此艰难,晓丹、董总、江浩是这样,就算是一帆风顺的子彤也抱怨自己只知道死读书变成了剩斗士。从一个人扩大到一个项目,从沧海一粟到高空深海,都是如此。电影中南水北调工程所展示出来的最能激励人的,正是这种对原始本真状态的还原,从开始规划到实施,没有计划内的安稳,意外和事故、移民和迁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强大的内心和不断积累起来的应对力,愿我们都能开凿出属于自己的河,以一个舒服的姿态迎接各种痛苦。

  闺蜜说《天河》里好多有意思的部分都被剪切了,所呈现出来的其实并不完整,影片的整体性也就稍有欠缺。所有人能从电影中获得的都是有限的,取决于自身的感受,影片还没有正式上映,心情差的时候思绪混乱而来,戛然而止。

  《天河》影评(十):感恩的心

  为了某些原因,我去看了这部电影,也很认真地一半肺腑一半应付写了篇观后感。上交了,现在想写几句话也是有感于近期的一些经历,便是如此。

  看电影期间,对于某些情节抱着吐槽和鄙夷的心理,然而另外一些时候又流着泪,不时被某些场景震撼,并且对于男二遇到的问题几乎还是心有戚戚之感。总之一个半小时有泪有笑有无奈。

  也许有的时候,这种过于主旋律的东西就不应该给一个唯恐全中国人民都不知道的立意,这种强制性和宣教性本身就是激起民众反感的爆破点,而其中的工作人员呢?付出了努力又花费了金钱,可是看起来却是一个荒诞的四不像。

  说来,电影结束的时候同事说‘干什么搞的这么催泪’,尽管我心里也是这么想,但还是回了她一句,有吗?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那条狗啦!然而这条狗只是我想要感动的点,但到底却没有让人感动。因为剧情安排的竟然是不让把那条狗带走,使得那条可怜的老狗在乡间小道和尘土飞扬的大道上奔波地上气不接下气,这种刻意为之让我的眼泪还没来得及涌上眼眶就冷冻在心里了,有点颤栗的感觉。

  可是无论多么主旋律,也总是留给人去发现那些细微之初的亮光,例如那些工人,也许他们都不是英雄,也不需要英雄般的待遇,他们坚守的一线在很多人看来是为了生存,他们不顾性命为之付出,真的只是为了拿到属于他们劳动对应的那份工钱吗?

  这种怀疑忽然又让我顿悟,即我们应对所享用的一切心怀感谢,这句神谕似的箴言,很多人也许无法理解吧?至少不会深入得去想。可是当我看到在黑暗的管道中奋战的人们,我似乎看到了他们的用心和尽力,而显然对于别人的努力和汗水,不是值得感谢吗?不是在理智和正常智商范围的理解和接受,而是全身心想通一个问题的那种通透之感。

  这些道理,在正常日子的我看来,不止给别人会有矫情和训教的架势,于我自己依然。但就这些顿悟也不足以让我再写这个话题,只是恰好后来到了感恩节,我亲历了两件事,才更加有感触。当晚我们在准备会场,其一:对于负责人的调度,就是帮忙搬一箱宣传材料,大概也就两三分钟的事情,有个工人明确拒绝,坐在会场的椅子上,屁股都没挪一下,说他腿疼,不想干,找别人去吧;而另外一件事呢?也还是会场上的另外一拨人,由于他们负责的项目得落在最后环节,所以得等,其中有一个年纪稍微大的,那个负责人一直对他说‘抱歉,得等到最后,先坐着等会吧’。可是他们没说什么,然后还选择了在这段等待的时间来帮我的忙。在当时那个混乱的会场,分担各种工作的人们都在不同的角落忙碌着,也许零点、也许凌晨结束。而当然,到天明,这个会场将足够光鲜亮丽地迎来众多企业家,国家重点领导等等,丝毫不会见到前一晚的各种怨恨和小动作乃至小诡计。或许在这个社会中,拿钱干活天经地义,有参会拿纪念品吃自助餐,也有为了这个光鲜的表面而熬夜吃盒饭的人,前者永远见不到后者,但是他们之间就没有联系了吗?

  也许真的是因为感恩节,让我想太多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