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喜丧》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喜丧》的影评10篇

2022-03-21 09:46: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喜丧》的影评10篇

  《喜丧》是一部由张涛执导,郁凤云 / 王士兰 / 李宝明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喜丧》影评(一):愿导演不会“沉默”

  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在制定片单的时候,“喜丧”这个名字很有吸引力,因此直接加入观影片单。片名无疑给这个片子增添了魅力,使观影指数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提升,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演员绝对是本片的一大亮点,非常平常的老百姓,竟然可以表演的那么入戏。(这也印证了,现实就是如此。)虽然演员有很明显在等待“开始”的指令,不过“开始”后,真的会有很大的惊喜,没有怯场、没有尴尬。导演十分大胆的运用长镜头来表述,这无疑给演员增添了很大的困难,效果的确很棒。

  片中多处出现配乐,林郭氏收音机里的歌曲,孙女看电视里的演唱会(没有电视演唱会画面)等等,不过其中在处理音乐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时,有些并不适宜,会感觉到是因为要满足导演的需求,而不是人物的需求,会有点刻意。

  赡养老人一直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而它更多是道德层面的。林郭氏面对眼前的现实,无奈的忍受着一切,她不想接受儿女的安排,默默的使用自己的方式安排着自己最后的故事直到生命的终结。

  《喜丧》影评(二):出生在上世纪20年代农村老人的暮年时光

  对影片名字的理解:

  丧事从字面上大多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毕竟我们长对失去亲人的人说,节哀顺变。但对于本影片,反映了我(1993年)奶奶(上世纪20年代)农村那一代人普遍存在的现象,膝下子女众多,可几乎没有一个真正心存孝心不顾一切去回报老人的。这里的不顾一切个人利益占了很大一部分,兄弟姐妹各顾各的利益,撕破脸,如仇人一般。老人一辈子想着自己的儿女,心存愧疚觉得自己是个累赘,给儿女带来了麻烦,借用影片中的一句话,还不如死去。死去对老人来说,反倒是一件“喜事”,对她的儿女,更是如此。

  影片开头是二儿子跟镇上敬老院负责人沟通,要将自己的母亲送到那里,可惜床位已满,要等——早前有一位被家人送来的老人命不久矣。二儿子付了定金,几个兄弟姐妹在老人家中等候她多时。老人不愿意去敬老院,为什么不去?我们后面再讲。几个兄弟你一言我一语相劝,最后二儿子说活,老人必须去,等到敬老院有空床位,就立即过去,显然已由不得老人。

  在等敬老院床位,老人轮流着到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家中吃住。先是去了二儿子家中,二儿媳妇觊觎老人的院子,在她儿媳妇对话中在诉说自己养儿子的苦,当然这一切老人都听得到。期间自己的孙子(四儿子的孩子,四儿子多年未回家,四儿媳离家出走去了上海)偷东西换钱想去找妈妈被抓到,二儿媳教育他,老人虽没说任何话,但可以看出心里为自己的孙子叫苦,她能为孙子做什么呢,什么也做不了,连她自己都需要人照顾。

  接着到三儿子家,三儿子家住镇上,在这个大家庭里经济条件属于不错的,三儿媳是镇上的人,十分嫌弃老人的一切,第一次吃饭,老人好像没吃任何东西。有很多细节,比如三儿媳在刷老人的碗随意冲了一下就放下,而之前刷丈夫和女儿的碗时特别讲究。老人没在三儿子家中久住,要求到二女儿家中。

  二女儿在外卖煎饼,丈夫在家里开小商店,二女儿的儿媳为了给丈夫买货车在外跑长途运输,把房子卖掉带着女儿和她们住在一起。期间老人嘴歪得了笑病,二女婿带老人看病回来因贪小便宜被勒索了千把块钱,老不停笑,这里看似在笑实则是伤心,老人可能是自责,如果不去看病,也就不会出现二女婿被勒索的事。看医生二女儿花去了不少钱,几个兄弟姐妹再次聚在一起,商量看病事宜,二儿媳不愿意出钱,三儿媳也不肯,最后吵闹起来,不了了之。祸不单行,二女儿的儿子酒后驾驶出了车祸去世了,一家人几乎陷入绝望,老人再一次笑个不停,时间特别长,看到这里,我想老人也几乎绝望。老人要求回老家,期间老人将镯子送给外孙媳妇(刚失去丈夫),并说日子还长,劝她改嫁。外孙媳妇反问道,姥爷去世的也早,为什么老人不改嫁。老人回答:6个孩子最大13,最小才9个月,她走了,留下孩子们多可怜。我想这强烈反衬了子女们的不孝。这里老人留下了她可能再见不到女儿的暗示。

  孙子(四儿子的孩子)送老人回到老家,老人哭着对这个苦孩子说好好做人,不能偷窃。老人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这个苦孩子了。二儿媳对老人相当粗鲁,细节不必多说。最后老人要求住回自己的院子,不多长时间,敬老院那位老人去世,有了空床位。老人将玉镯送给二儿媳,心里再无牵挂,洗头看镜子,抱着全家福看了很久,喝下药片。讽刺的是,敬老院的车子开到老人院子门口,老人已与世长辞。

  生活还在继续,二女儿艰难的蹬着三轮车,二女婿开着小商店,二儿媳艰难的站起来,端着烙好的饼缓慢移动,最后饼落地,人也摔在地上,人终将老去。。。。。。和老人相似的故事也一直在发生。

  《喜丧》影评(三):仿佛农村生活记录片

  喜欢这种电影的感觉。地地道道的农村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么写实的生活。专业的演员演不出来的真实。

  老太太一生满是苦。老公去世的早,自己靠捡破烂把这些小孩拉扯大,每个都成家立业,有好有坏,但是好歹也都有房子住,有饭吃。

  不想去养老院孤单的过完,但是每个家庭又都有各自的难处。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却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负担。

  生了笑病,要被人冷嘲热讽。不想去养老院,但是又不得不去。

  如同片名字中的喜丧,分不清到底是笑还是在哭。就算是笑,也只能是对于生活的嘲笑。

  老人活着,风烛残年过得更不幸福,没有了尊严,在牛棚里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问题究竟在哪?

  1、经济基础差。这是限制农村生活幸福的主要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忙于生存而非生活。辛苦的劳累,让人的心里充斥了生活的艰辛。老人这种可以想办法避免的麻烦,就尽可能的避免掉。给碗饭吃,有地方睡不贵不难。看病、照料不能自理的老人太贵太难。事情能少一点就少一点吧,已经实在活得太累了。

  3、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不够。即使出去赚钱了的子女,却只顾着自己,不管家里老人的生活幸福。从小就是在自私自利的环境中长大,让子女不愿意孝敬父母。如果是一穷二白的父母,子女孝敬能得到什么好处?所以如果子女已经成为这样的人,老人只能用遗产财富分配的意愿让子女照顾自己。

  4、婆媳关系不好。天下一大难题。面对强势的儿媳妇,老人只能逆来顺受。

  5、隔代的代沟。人与人之间缺少互相的沟通和表达。大家喜欢含蓄,觉得别人可以理解自己。实际上大家并不理解。

  - - 老人不想去敬老院的原因是什么呢?老人没有说,也无法让儿女理解。可能是不想一个人孤单?可能是不想离开自己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可能是不想离开自己的家?可能是担心隔壁的风言风语?说出来,才有可能能让儿女们改变心意。

  对于自己这么爱的孩子们,却什么话都说不出口,活得太憋屈。面对想交流聊天的孩子,只有回复简短的两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种深沉和包容的爱,有时是伟大的,有时却真的不如多说几句话,多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 - 老人不断离开照顾自己的家庭的原因是什么呢?有的家庭在排斥她,原因可能是这种排斥。有的家庭对她好,原因可能是不成为这个家庭的负担。

  老人这样来回的走动,可能想在生命结束之前,再看看自己的儿女们,亲眼见见他们的生活,给每个人该给的,让自己不留遗憾。

  众生皆苦。追求自己应得的幸福。

  《喜丧》影评(四):劇情簡介

  鲁南张庄。86岁老人林郭氏,35岁守寡,育有四子二女,四世同堂。林郭氏在农村老宅独自生活。子女忙于生计,无暇照顾林郭氏。人到暮年,林郭氏身体状况逐渐恶化。瞒着林郭氏,子女积极地操作敬老院入住事宜,从劝说她去敬老院,逐步演变为逼迫她去敬老院。敬老院床位紧张,子女们焦急等待敬老院有老人去世,再让林郭氏顶替空缺。林郭氏发病摔倒受伤得了笑病。她开始了到子女家轮流居住的短暂旅程。林郭氏的到来,搅乱了子女的生活秩序。去敬老院的前一天夜里,林郭氏怀揣着全家福老照片,吃老鼠药自杀。儿孙们给她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喜丧,“庆祝”林郭氏的死亡。丧礼上,林郭氏的遗像被放在戏台的最前排,并和父老乡亲一起“亲眼目睹”了当下最时髦的节目——劲歌热舞。二儿媳在一次操劳过后摔倒…… 生活重新开始,却好像又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喜丧》影评(五):农村人的电影梦

  电影有几个阶段,掌握在精英阶层的时期,如陈凯歌、田壮壮,艺术世家,知识分子,文学化;

  另一阶段,掌握在民间精英手里,如贾樟柯、张元;文艺青年、电影学院、DV时代;

  现阶段,混杂以上的,继续艺术世家的,文艺青年的,电影学院的,其它的高校的,农村子弟,如郝杰、张涛。他们更懂农民,喜丧里对非职业演员的控制完全令人刮目想看,他们是天生的戏子,演绎真实,之前被震撼的还是刘杰的《碧罗雪山》,非职业的魅力一旦被调动,完全惊艳,那是任何演员演绎都比不了的生性。

  若不是演员和导演的意识,这部片子很像一部乡民自导自演的网络电影,导演明显是有电影意识的,从调度到语言的运用,使他避开了录像的嫌疑。

  这是当下农村的日常,邻里间谈论的是孝顺和死亡,出外打工和赚钱生子,中国的农村完全摆脱不了这种再本能不过的生活刚需。看着冰冷,确不得不,这才是可怕之处

  《喜丧》影评(六):别总拿粗糙和质感差来绑架有诚意的年轻导演

  这话想说不是一天两天了,最直接想起的就是《中邪》。当时《中邪》资源没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就纷纷留言,表示想看啊,真是中国恐怖片的希望啊,求资源啊等等的。资源出来之后,又纷纷打一星两星,说拍的也太粗糙了啊,质感太差了啊,演员演技太浮夸了啊,结尾也太《今日说法》了啊。我就醉了,真是不知道某些人怎样才能满足。《中邪》称不上有多好,但是我敢说在近十年内中国内地没有一部能像这样让我看的过程中手心冒汗,确实有几分紧张感觉的电影。其他国产恐怖片我都是在当喜剧片看好吗?粗糙和质感差,那是因为导演手里没钱啊,经费不充足。几万块钱交给某些人,又能拍出什么?能想出最适合拍恐怖片的方式是伪纪录片嘛?能想出中国的农村题材最适合拍成恐怖片嘛?能在经费拮据到如此地步的情况下,完成度这么高嘛?每天崇洋媚外,不如这个不如哪个,去年国外的《招魂2》《屏住呼吸》《无名女尸》《关灯后》就真的吓到你们了?省省吧。

  同样的理由又被用在了《喜丧》身上,这就更让人不能忍了。

  实话实说,《喜丧》和《中邪》相比,确实高了不止一个层次,First青年影展上《喜丧》拿到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我是服气的,当然了,《八月》我还没看到,不敢妄下评论,但在去年的国产独立电影领域,《喜丧》无论从制作、立意还是用心程度上来说,都是我去年看到的最好的之一。

  首先《喜丧》关注的问题非常地现实,展现老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只是一部分,导演张涛更多地是想透过老人来解析当代中国家庭的结构关系。故事发生在中国农村,但即使发生在城市,一个富庶的家庭,线索也依然可以成立,而且只怕会愈演愈烈。不信?打开电视,一些民生频道,你就可以看到每天上演着不重样的家庭纠纷,老人和子女,子女和子女的冲突最多,而冲突的本质,说白了,还是为了一个字:钱。电影里有句话说得好:有钱走遍天下,没钱寸步难行。这在一个一直标榜着亲情孝义为主流价值观的国家,已经慢慢地变成了超越孝道的价值衡量标准和座右铭。张涛用农村这样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不对,根本只有悲和离,来展现这样一种亲情疏离的普世家庭观,看得人心里隐隐发冷,却又无可奈何。

  其次《喜丧》大胆使用非专业演员,这点和当下很多独立电影一样,现在明星片酬贵固然是一个因素,但我想,导演想还原那种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才是用意所在。比如二儿媳,在这影片里完全看不出任何的表演痕迹,无论是讽刺老母亲,还是妯娌之间的吵架,被打之后坐在地上嚎啕大哭,都是中国农村妇女最典型的样子,也是最真实的样子。因为她本身就是农村妇女,所以有着旁人难有的生活体验,即使找明星来演,也只会充满违和感,没有那种真实的感觉。

  同时《喜丧》也大胆地运用了伪纪录片的模式,这一点和《中邪》一样,是高明的,尤其是在中国,拍的优秀的伪纪录片其实很少。伪纪录片最难把控的就是节奏,一不小心就容易转到正统的剧情片上来,亲情类题材其实拍成这种模式也很有诚意,一是增加影片的真实感,观众就像身临其境一样,看着这一家人的算计以及老母亲的悲凉。二是观众已经熟悉于在电视节目上看到家长里短,这样的运用同样可以拉近观众和故事之间的距离。

  《喜丧》的首尾呼应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影片一开始老太太摔了一跤,引发了故事。影片结尾另外一个老太太摔了一跤,仿佛一个循环一样,无穷无尽,说明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不停地发生着。结尾并没有音乐,但是此处无声胜有声,观众也能明白导演的深意,只能长叹一声,似乎已经想到了下一个故事会发生成什么样子。这样的感觉让人想起《一次别离》,同样是现实题材的名作,在结尾处全片都没有配乐的情况下突然响起了音乐,让观众也跟着无果的男女主角的命运而揪心,这是一种高明的电影配乐的运用方式。

  说了这么多《喜丧》的好,很容易让人怀疑我是《喜丧》的水军,但我想说的是,这样一部好电影真的不需要水军,因为我的家庭中刚刚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身边的亲人们为了老人和金钱的问题每天撕个不停,所以看部电影的时候格外有感触。《喜丧》作为一部长片处女作,其实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镜头的冗长,场景转换的生硬,剪辑不流畅等等诸多问题,但我是真心呼唤大家多多关注这样有诚意的小成本独立电影,尤其还是这样一位年轻导演,可以关注到国家如此苍老却又厚重的人性问题,殊为难得。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对这样的影片和导演应该持鼓励态度,而不是一味地用粗糙质感这样的理由来批评与打压他们。国产电影只有在鼓励和包容的状态下,才能走的更远,诞生出更多优秀的有诚意的关注社会现实而不是一味捞钱的好作品。

  以上。

  《喜丧》影评(七):空间与声音

  大多数写实的电影在真实性上都让人尴尬

  原因不只在于没有能正确处理演员的表演

  (情境的设计,而不是让演员去过度表演)

  更为重要的是对声音的无意识或胡乱处理

  演员念诵台词时使用的简单配音不用说了

  这是为何一部电影会被认为是电视的原因

  构成电视的一切都在影像的表层运作,是

  为了完成理解的直接性,但是对电影来说

  体验的深度被无条件地加剧,我们需要它

  不只是为了一个故事,还有感官上的愉悦

  这是为何电影对于影像的真实性如此苛责

  观众忍受不住一部电影流露出稍微的虚假

  当然,那些在虚实实验上游走的影像除外

  影像的真实性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空间真实

  空间是构成影像情境之真实感的关键因素

  空间不止来自于摄影机镜头-目光的延伸

  同样来自于环境的声音对空间氛围的营造

  声音的真实性,直接决定了影像的真实性

  《喜丧》中的声音遵循着现实生活的规律

  在细微响度中将空间的完整形态展现出来

  空间因而成为呈示故事如何发生着的背景

  将角色的活动包裹其中,并赋予其真实性

  事实上大多数独立电影都没能做到这一点

  在声音真实性上赋予影像真实体验的质感

  后期加入(配上)的声音被处理得是是而非

  远非真实环境中可能保持的声音形态,因而

  让人轰然出戏。声音决定了空间的体验形态

  为了获得影像的真实质感,青年导演们首先

  需在影像空间与声音的关系上多做努力探索

  《喜丧》影评(八):讨厌一切大段复述情节和故作姿态的“影评”

  “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意思就是说,家里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寿双全者;家族兴旺;年纪在八九十岁,这样的死者葬礼可谓喜丧。儿孙们就不会那么悲伤。会停灵三至五日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这是影片标题的第一层含义,也算是故事的梗概:一个上了年纪者的死亡。“Laughing to Die”是影片的英文名,这算是影片的点睛之处:笑着死亡。此外抛开意义不谈,“喜”与“丧”二字天然构成一种对立的感觉。

  偏冷的色调为全片奠定了冷峻的感情基调。镜头大多为中景固定机位,很中性的表达。

  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成为皮球,被儿女踢来踢去,骗子与丧礼上的情色表演的情节稍显刻奇但还算真实 ,如果只是这样,本片更适合拍成纪录片 。

  但有意思的一点是老人那似哭非哭的笑,一是使喜丧的喜多了一层含义;二是似乎含着来自老人人生阅历的自嘲与讽刺。另一个有趣的点是片尾二嫂的摔倒,一可解读为农村老年人逃不掉的轮回;二可解读为带有神秘色彩的诅咒,因为片尾老人给了待她不好的二嫂一个手镯,然而之前老人已经将传家宝送人,这么一解读,加上老人整天的拜佛,又给影片添加了一丝神秘元素。

  除此之外,本片虽然预示了老年人的轮回,但两个年轻人的出走同时也包含着打破轮回的希望,这种老与少,轮回与破除形成的对立与影片的标题二字的对立又构成一种呼应。

  这些值得解读的点使影片更有想象空间。

  《喜丧》影评(九):最魔幻的不止没顶的房价还有丧礼上的艳舞

  有一次和二弟开车路过城乡结合区域,刚过路口就是一阵音浪袭来,但是这个节奏和旋律明显不是夜店或酒吧的鼎沸,也没有让人摔倒的强悍,因为还能隐隐约约听到唢呐的奏鸣。这种王熙凤登场式的感觉直到渐行渐近才明晓。大货车改装的戏台中央,液晶显示屏中央赫然播放着老人的遗像以及“xxx万古长存”的字幕,而戏台上则是在一个小丑在表演魔术,并和台下的老百姓互动,而背景音乐则是类似于《百鸟朝凤》里出殡的音乐。这特么太魔幻了。

  “这个不够刺激”二弟诡异的一笑,“上次我去某村送货,遇到白事,人家那就是跳脱衣舞啊!村里的老少爷们嗨着呢!”这时我才意识到新闻上说过的此类新闻并非罕见,以至于感觉白事上来一段小丑魔术竟然高大上了不少。原来天朝最魔幻的不止上不封顶的房价。

  喜丧中老太太最后的结局也是在这种诡谲中行将就木。

  “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意思就是说,家里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寿双全者;家族兴旺;年纪在八九十岁,这样的死者葬礼可谓喜丧。儿孙们就不会那么悲伤。会停灵三至五日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

  一言以蔽之,人到了该走的时候,“恰如其分”的走了,没有太折腾自己,也没有折腾子女。儿女为了表现自己多么孝顺,为老人举办的一场喜闻乐见的丧礼。

  “谁家的谁谁谁,他爹在的时候,脑血栓,半身不遂,四个子女,每一个去管的,扔到敬老院,直到敬老院打电话通知老人不行了才过去。老人遗留十几万,这几个子女丧事还没办就开始掐了,出殡那几天到一个个哭天喊地,连唱了三天戏。”这种事对于城里的人来说即使不再多见,也在电视上的民生新闻或者法制节目里司空见惯。本片则最大程度上的还原了现世发生的一切。

  “笑贫不笑娼”,“读书无用论”,“一切向钱看”,“快手”等等等等问题不止在纵向上割裂着这个突飞猛进30多年的国度,在东中西部的分化上也时时刻刻烙印着时代的痕迹。养老金改革,其实大家都心照不宣。退休年龄延长,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二胎放开,很多人在慨叹当年“计划生育”的同时似乎也隐隐约约明白了什么。

  当诸多家长抱怨养育孩子的成本逐日增加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养老和给老人养老的成本也在与日俱增?向来自诩“尊老爱幼”的民族总是在无形之中扇自己的耳光。电影本身源自现实,没有过度拔高立意,更没有无名呻吟,单是这最简单的“还原”就足以警示众人。

  诚如我对本片的短评:“我不知道多少人过上了《欢乐颂》中安迪一样的生活,我只知道有很多家庭遇到了《喜丧》里奶奶一样的问题。”

  丧礼上的艳舞,不只只是庸俗的化身,更是这个貌似歌舞升平太平盛世的具象化和微妙化。

  《喜丧》影评(十):人穷百事哀

  看完心里堵的慌,影片通过几个子女讨论要送自己的母亲去养老院而展开,故事一层层展开,赤裸裸的现实就一层层的击打你的心,人穷志短,贫贱夫妻百事哀,祸不单行就是他们这些底层人士的常态,我们发现,人穷到一定的程度会陷入一种越来越悲哀的循环里,没钱出去打工能被车撞死,出门捡个包能被人讹诈,老人中风后谁都不肯出钱,反而把担子推给日子最不好过的女儿家,最后好不容易回到儿子家,儿子却把老人关进了牛圈里生活,当得知终于要送她去养老院的时候,她默默的服下安眠药自杀了。

  再仔细深思,这还是归结于教育与素质的缺失,龙生一子定乾坤,猪生一窝拱墙根。老人辛苦养大了几个子女,希望老来能颐养天年,结果却适得其反,通过片中三代人的生活,我们可以预见未来这一家族的悲剧并不会因为老太太死而划上句号,这种悲剧还是会不断的循环上演,影片以儿媳倒在地上为结尾,似乎也预示着这一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喜丧》的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