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罗曼史》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罗曼史》影评10篇

2022-04-05 03:02: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罗曼史》影评10篇

  《罗曼史》是一部由文胜煜执导,赵宰贤 / 金智秀 / 纪柱峰主演的一部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曼史》影评(一):导演很用力,电影很煽情

  按道理说,这应该是我喜欢的片子。从看到海报封面那女人的眼神就决定了,我的判断几乎没错过。可实际上呢?

  第一面,很惊艳。

  再相逢,很纠结。。。看他们一个回头一个转身,一个转身一个回头的,最后冒着被车撞死的危险飞奔,我旁观的牙痒痒。

  参加宴会,这么大场合也不懂事,偷情也没个职业道德,非把周围人当傻子。好吧,导演想表现的是两个人的情非得已情不自禁,我看的是捶胸顿足唉声叹气。

  演员其实很不错,音乐也不错。结尾那个奇怪啊,一开始以为两个人死,然后以为两个人活,突发一个人死了,最后总算是两个人都死了,终于圆满了。

  或者,这真正说明的是我老了,摆脱不了现实框架,漂浮在云端的爱情故事还是留给青春年少的孩子们吧!

  《罗曼史》影评(二):血色探戈

  血色探戈

  ――评韩国电影《罗曼史》

  铸铜的色彩,蜡黄色下幻灭重生无法极尽的爱情。这是一个悲剧的色系,亨俊和韵荷的极致浪漫在现实的摧毁下只剩下落寞地反射着光芒的金属色泽,这个世界上最沉重的颜色,异常富丽的色彩在一片血海中迎向了浪漫的极致。影片中对色彩的把握是导演的一大特色,在现实中被反复运用的金色调着重突出了剧情的厚重感,在对于死亡和爱的处理中融入枪战的元素,并非混淆了影片的题材,而是将枪支和子弹的金属质感,以及射击时脆裂的声响结合在一起。虽然仍旧沿用了通常意义上韩国悲剧电影的模式,但是显然这部电影的特色是对凝重而华丽的气氛进行营造。音乐在气氛和剧情的连接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配乐不单单使用了韩国电影中广泛使用的钢琴和提琴,同时对应剧情加入了拉丁及探戈曲风,在对色彩的运用中,听觉的刺激往往能够带动观者对影片气氛的新一层体会。影片的主旋律<Romance>,运用了提琴烘托全剧的悲剧气氛,以提琴富丽饱满的音域将影片的色彩主题再一次重复,爱恋的完美和命运的跌宕,被光芒所蒙蔽的执著的双眼,视觉中应运而生的美感通过音乐中哀伤曲调的串联,使得原声带本身就在深刻地叙述一个故事。

  浓重的复古气息也穿插在乐曲之中,剧中韵荷在舞房中的舞蹈使得音乐深深陷入探戈的曲调,但是原声作者并不贪图对风格上的追求,将提琴作为主要乐器,又在音乐原有的基础上设置探戈的复古曲调以对应剧情。这样饱满的设计使得全剧“浪漫直至幻灭”的爱情理想突出显露在了音乐中。

  剧中的亨俊和韵荷是两个对面双杀的恋人,他们目视对方惨烈的伤痕,在极致的爱欲之中互相安抚内心中残缺的角落。并非所有极致的色彩都能够敌过金属本身的浓郁和沉着。在旅馆内金黄色的壁纸和摇曳着反射光芒的挂帘,在欲望强烈的迫近下,肉体本身所释放出的对彼此命运和现实的认同。在经历过挫折的亨俊和韵荷身上,肉体的意义已经不再是表面的色彩所能昭示的,它们是互相吸引的特制。在暧昧的光束下,所激荡的对彼此的渴望,在导演的眼中是相互间残破的吸引。亨俊在失败的婚姻和事业的双重打压下,对于欲望的压抑使他在面对同样被伤痕包裹的韵荷时,流露的不再单单是同情,他向韵荷袒露的伤痕是对现实和爱的妥协,他明白自己在这份情感上所施加的精力,可能在顷刻间就失去了所有意义,犹如被悬浮在空中的重量,失去了自控的能力。影片中反复运用的蜡黄色光线,将人体本身的残破追溯到了灵魂本质,它可以洞穿肌体上所有伤痕,将直接的欲望或者爱怜传达到同样残破的对方身上,这样暧昧又充满蛊惑的色彩,将剧中二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样出众的还有音乐对华丽色彩的捕捉。韵荷与亨俊在相互对视和展示伤口中,通过如此浓烈的色泽交互着彼此身上羸弱的特性。这些对人性中精神力的追求并非电影本身的张力--在剧中出现的探戈舞蹈,被掩映在蜡黄色光束下的场景中,这样的组合居然呈现出一种接近毁灭的巨大伤感,近乎熔化的色彩在亨俊的眼中所折射出的全是韵荷曼妙的身姿,和她脆弱不可自胜的躯体。身体在融化瞬间仍旧不住舞动的气息将人的伤痕一一点破。

  在窄小的空间中充分交融的光和影,在无暇的爱情中穿插有间,通过彼此的伤口互相贯通,亨俊和韵荷的恋情无疑在这样一个空间中被烙上了自己特有的色泽。世间一切不应发生的爱情都在静默中寻得了归属,彼此残破却又互相依赖的二人,无法跳脱命运,无法跳脱权势和地位的掌控。并非所有艳丽的色彩都能够在“爱”这个字眼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些被梦幻所包裹的爱情无疑泛满不实的假象。在对生者的眷顾中,我们不能猜想死亡的边际,因为在超越生死的距离前,我们并未接触过滚烫的爱情。这是一个界限,一个在影片中被反复提及的界限,亨俊和韵荷在轰轰烈烈的欲火之中妄自长存的默契,正在将他们送上了死亡的轨迹,探戈的激荡在无形中确立了爱的绝对性和生死的残酷。配乐中的<Tango>一曲,用舞蹈激昂的本性,与钢琴的暧昧相互结合,这或许才是亨俊与韵荷向往追求的爱。

  爱是并不是有结果的艺术,它可以在结尾处用永恒的消弥赞颂一切欢乐和梦幻。这个故事没有俨然的甜蜜,它在纵深往生死的界限的过程中,负载了太多泪水和感恩。韵荷背后的生活,没有任何温暖,她所面对的只是一个被政治欲望占满的男人,她在华丽的外表下所残余的肉体已经不再丰硕,她为自己失败的婚姻留下一道道伤痕。在失去自由的空间中,她看到了昏黄的肉体所负累的伤痕,她无法找到和自己的生命相互依偎的个体,她无法察觉在这个被伤痕包裹的世界外,是否还存在应该为自己绽放的美丽。这个世界被疑问充斥,她渴望在亨俊的身上寻找同样伤痕累累的身体,同样泛满金属光泽的灵魂。

  在看过电影之后,深深地迷恋剧中变化的光影。在一幕幕触摸人性底线的戏中,亨俊和韵荷往往在移动的光芒中互相对视,金黄色的光线成为了描述这段爱恋的言语。亨俊为韵荷擦拭伤口的时,窗外流入的光束将二人的脸一遍遍扫过,在被光芒所润饰的脸上,我们看到了萌生的爱,而在被黑暗浸染的另一半脸上,我们看到了韵荷矜持的内心,看到了亨俊暗淡的人生。这是被光所约束的画面,被光的弱性所点缀的爱,暗淡与光明的对比在剧中形成一个无法被破解的迷题。影片的最终,倒在血泊中的亨俊和韵荷彼此拉开的距离,试图用鲜血填满的空白,在一束束光辉的映照下,直面死亡,直抵汹涌澎湃的爱的边际。这是被光明和黑暗分割的现实,那个偌大的迷题无法触及到爱的底线,暗淡和光明交织变幻下的舞曲,在权势的背后永远不能把亨俊和韵荷拉到最近的距离。在配乐方面,面对矜持的现实状况,仍旧延续了一贯的钢琴和提琴相结合的曲式,<Sad Song>,<Trust Me>和Romance系列组曲柔和的音色和和谐的曲风正是富丽和辉煌中精致的点缀,那些片断化的画面在忧伤的二人之中缠绕。即使是短暂的会面也往往缺乏真正灿烂的色彩。缺乏色彩如同被剥夺了爱的权力,在欲望绷紧的现实中,具有侵略性的乐曲填补了大量空白。亨俊的扮演者赵在弦(此人译名众多)对于欲望和角色本身的冷峻把握得很好,特别是在面对倒入血泊中的韵荷,脸上露出爱怜的神色,却又在一瞬间转化为对外界的巨大仇恨,这些在轻柔和刚烈间的转换甚至是音乐无法完成的。

  配乐本身试图追求的对于色彩的把握,并未使得配乐缺乏自己的个性,出现在片尾处的<Cancion pasada>中曼妙低吟的女声似乎和剧情的进展没有关系,但是却恰到好处地呈现出在泛黄的肌肤和被浓烈的金黄所渲染的爱情之下,人类脆弱美妙的内心,这是被死亡灼伤的一片领地,在双双撒手故去的亨俊和韵荷之间奏响的歌谣,重新回归到内心淡淡的冲动和对缘分的无奈和开释。影片中对于缘分的点缀总是发生在二人向相反方向离去时,互相回首却总是无法与对方对视,时间上的差距拉大了他们之间的距离,这样的巧合却无法浇灭亨俊内心对于爱情的向往,亨俊角色内心所积蓄的对韵荷的向往掩盖住了二者在缘分上的缺失,他们固守的爱情似乎只有在绚烂光芒的烘托下才能达完满。

  在亨俊和他所身处的被世界所注目的城市中,我们所不能寻得的真挚。这样的色彩如同一条特殊的契约,将剧中二人捆绑,将两颗彼此躁动的心脏紧紧束缚。亨俊和韵荷最终双双死在了大楼的天台,在媒体的镁光灯中,他们绚烂地离去,虽然彼此之间留下了不可磨灭地距离。但是在血液所流经的地方,被镁光灯所照耀的空地上。一切显得如此淡然,没有了轰轰烈烈的对生的渴望,没有了欲望和地位的纽带,在一片寂寥之中,这段美丽的爱走向了死的边界。导演所试图诠释的,似乎是对电影基调的深层挖掘,对于弥漫全片的奢靡色彩作出最后的感叹。

  《罗曼史》影评(三):《罗曼史》:吃进心里

  《罗曼史》这部电影里,印象最深的就是男女主人公一起吃饭,女的看见男的狼吞虎咽的样子,就说,慢点吃,不仅是吃到身体里,也是吃进心里。

  这个男的十分落魄,性格爽直,妻离子散,郁郁不得志,但是是个好人。这个女的美貌,是个议员的老婆,议员的爱是经常要揍她,来完硬的就来软的,说你陪我四处拉选票很为难都不笑,以后绝不会让你看别人的脸色,等我成功。其实,这个女的主要是要看他的脸色,还要被他打的遍体鳞伤,所以落落寡欢。

  这个落魄警察和议员的老婆偶然相遇,当然这个男的不免为这个女的的美貌惊动,而这个女的被他的善良体贴打动。韩国电影细节都很有意思。不赘述。这个女的说的这句话很喜欢。

  世界不是孤立的,事物之间都是有着微妙的联系,有现成的词叫蝴蝶效应,这种微妙的联系或许不是立竿见影,但是,谁能否认它的存在呢。

  以愉快的心情吃饭,和以烦闷的心情吃饭,大概是作为接受者的你的肠胃,就会收到不同的信号,于是对消化产生作用。而细心地体会食物的味道,以一种感恩赞赏的态度对待食物,必然会影响到你的心情,甚至还有很多别的,只是你一时无法悟到。食物的愉悦,你的愉悦。

  首先是学会体会这个世界,一草一木,之后是学会体会身边的人,这里会有异曲同工之妙,说不定是互为促进。我想这个女的这句话这个男的也听进去了,然后他开始重新审视他的生活,他以日日醉酒逃避的破碎的生活,以爱一个女人开始,或者说,他的救赎是从细心体验一碗面条开始的。

  那就是被我们忽视的生活。点点滴滴。

  《罗曼史》影评(四):真正的爱情是无法阻挡的

  一名离异警察,一名身在权势家庭却没有生命快乐、不时还遭遇丈夫虐待的美丽少妇,因警察偶然在街头救下险成车下鬼少妇,成为他们生命中的第一个交汇点。

  久遭压抑的生命,长期备受竞选议员丈夫的肉体虐待,在终于重温很久以前的梦---跳探戈之后,加上男警察的鼓励欣赏的微笑,让萎靡的长期苦闷的生命终于绽放出新鲜的活力,两颗行将枯萎的生命又绽放了。女主角美丽的容颜、男主角冷峻的外形,的确是该片一大看点。韩国的电影画面的精致布局和造型,在本片中也得到了再次展现。

  不符合社会日常规范的恋情终究是会被发现的,权势的报复是想当极端,警察的上司媚求议员而准备将警察从肉体上消灭,议员丈夫准备在精神病院中对少妇进行摧残、进一步把少妇当成自己的私人物品、花瓶。

  警察因天降大雨大难不死而送进医院,最终挟持前来医院恐吓自己的上司,前往精神病院解救他的爱人。结局是很凄惨的,二人均毙命于医院的顶层天台上,故事设置成警察上司也被击毙,议员丈夫的非法报复也被曝光。可是充满憧憬的爱人们却没有了。

  看完电影,除了被电影的美丽画面所感染,因后半节的紧张情节而担心主人公的结局。感觉生命是不能够被囚禁的,不好的婚姻的确是对生命的囚禁和浪费,女主人公在婚姻中极不自由,行尸走肉般生活,了如乐趣。而真正的爱情会让生命非常鲜活、自由,感觉到美。真正的爱情是任何世俗的一切也无法阻挡的,也是生命的真正诉求。

  《罗曼史》影评(五):Romance

  他是被凉漠现实击破的落魄警察,失婚,官非缠身;她是政界要人的木偶妻,惊艳,郁郁无欢。三年前无端对视的一眼,竟见证彼此的转折。那一天,她披上苍白的婚纱嫁作人妇,他怒砸黑社会灵堂被黜至偏乡。车流汹涌的马路,他不经意回头,正望明窗内满怀心事的眼睛。那片刻的怔愣是他们的淡至无痕的初相遇。

  三年后,他的生活糟乱无序,她在阴郁窒息的生活里默默隐忍。在灵魂即将飞升的瞬间,他拽她回转人间。他唯一的笑是因为在她面前暴露了粗鲁的吃相,她唯一的笑是因为他有模有样学她说话。他们在彼此身上找到了被现实湮没的自我,那一场绝望的相爱,挣扎,不甘,无望。

  惊异于Romance大量的暴力场面,似乎与浪漫格格不入,而实际上又绝对和谐。爱的无望感并不依赖于主角的互动,绝望的味道漫溢在精神病院的硝烟弥漫里,特种兵的包围里,无数媒体的闪光灯里,还有汩汩涌动的鲜血里,甚至天台上深陷重围,那一句满怀希望的“我们去阿根廷吧”,也把绝望推向极致。

  或许情节有些夸张,叙事也单薄了些,打动心灵的是细枝末节传达的情绪。就是细节吧,韩国电影

  《罗曼史》影评(六):这里的街道有点危险,这里的人群面无表情

  有些东西,我总是很小心很小心的呵护着

  我不让人把它碰脏了

  我要它以最原始,最纯美的形态展现在我面前

  我甚至可以忽略旁人刺耳的评价

  我可以用恶劣的口吻回绝着

  我喜欢就好,你们有什么资格去评价

  可是那份最最深刻的情感

  终于被冠上,虚伪欺骗的帽子的时候

  内心那一面坚不可摧的墙壁终于倒塌了

  有一些破损的关系,只能维持最初的残缺轮廓

  以什么样的姿势被挖走,就以什么样的姿势始终需索

  没有任何复原和试图填补

  当他离开的时候,一样只留下难过崩溃

  必须停止

  如果这一切最终带来的只是离弃和伤害,就该从拒绝开始

  我的欲望和缺陷,该有自控

  不是饿了就吃,累了就躺,这一切需要意志来克服

  很多人会和我背道而驰,离开

  但留下来的,就永远不会走

  《罗曼史》影评(七):我想笑

  韩国影视剧一向把剧中男女主演在剧终弄死为守则,比较常用而且出名的手段便是撞车和得绝症,当这些手法纷纷被其他电视剧效仿以后,韩国影视圈并没有固步自封,他们不断做出各种努力,推陈出新,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一次就是如此,虽然毫无例外的让男女主演在最后纷纷死于非命,不同的是,他们都死在了子弹中,而且出彩的不止一发子弹,这就让观众们在饱受传统手法视觉疲劳的摧残下感受到了一丝新奇的效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韩国黑社会折磨剧中人物的手段虽然也是一如既往的残忍,他们不把人当人看,也不把人当阿猫阿狗,在打斗场面上也不断力求推新冲击大家的视觉神经,不管什么部位只要能踢就踢,不管什么手段能用就用,不管什么方法无所不尽其极,让男女主角在死去活来之中尽快复原,然后继续接受摧残,这种方法我觉得已经翻新了辣椒水老虎凳盐巴鞭火钳之类的传统,大家玩得不亦乐乎享受其中:反正最后都难逃一死,苦中作乐也是乐事。

  《罗曼史》影评(八):爱或不爱,都请不要回头

  爱,或者不爱,都请不要回头。

  因为有太多的欲望,在这一转身里。

  可能我们需要的不是转身回望,

  而是不回头的走下去,

  走下去,再多的遗憾也都是美好。

  转过身,什么就都有可能会发生。

  不在冲动,或许是老了,

  但是成熟换来的平静也许是世界的和平。

  庆幸我们已经不是孩子,

  不管山崩地裂,

  不管到那里,

  只要是有两个人的地方就好。

  可是,那样真的好吗。

  想起莫妮卡。

  这样的童话,

  或者所有的童话,

  都只有美好的开始,

  和无尽想象和悲惨结局。

  索性不是童话,

  不要这么美好。

  不回头,让时光自己慢慢消磨。

  《罗曼史》影评(九):浓、淡

  虽然打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必是个悲剧,但我还是忍不住哭了。

  我哭,倒不是因为男女主人公在眼见柳暗花明时却相继死去,而是因为男主角中枪时他的好兄弟不顾一切的扑上去抱住他,任由泉涌般的鲜血沾满全身,哭喊的撕心裂肺。

  一个男人的哭声,就是如此令我动容。

  整部电影,只有这最后一个镜头真正打动了我,余下还能品位的,就是女主角出场伊始那种冷淡下却惊艳的美,还有男主角布满沧桑刚毅的脸。

  电影前半截很慢,节奏拖沓,看到几乎没有耐性。后半截开始进入高潮,风起云涌,原本慢节奏的悲情爱情故事转瞬变成连环枪战大片。

  这样迅速的转变觉得有点好笑。至于嘛,竟然要动用特遣队、直升机,搞得像在抓捕特大亡命徒,而亡命的原因竟是那么简单。

  有点过了。

  男女主角一个深度酒精药物中毒,一个注射了过量镇静剂,可看上去仍是生龙活虎与常人无异。议员的老婆和别人有染,不管怎么说必是要想方设法把这“家丑切莫外扬”,却搞得那么大动作弄得尽人皆知。

  这些在我看来都是漏洞。

  两人的爱情不多做评述。本来一个是在优越的环境中的花瓶陪衬,说难听点是行尸走肉,一个是婚姻事业皆不如意整日借酒浇愁的颓废者,两人碰在一起擦出的火花,也必要光芒四射得刻骨铭心了。

  然火花总是转瞬即逝,他们各自的背景,也注定了这场爱情的有始无终。

  也许,有的人注定遭遇切肤之痛的爱。作为寻常人,还是别祈望这般的轰轰烈烈,能拥有如淡盐水般暖胃的爱情,便也知足了。

  《罗曼史》影评(十):跳一场探戈然后相拥至死

  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过着独身的生活,以为自己早早的就把心藏一个谁都无法找寻的地方,于是无论看什么爱情片听什么深情歌念什么煽情诗也不会轻易被触动,可就在看完那场俗的连名字都叫《罗曼史》的电影后,我发现自己的心分明就没有被收藏起来,而是直接裸露在空气中,脆弱的随着自己抽泣的节奏跳动着。

  他们第一次相见时,他失落的开着车停在亮着红灯的路口,默然回首,她穿着华丽的婚纱却像个忧伤的公主木然的站在明亮的落地窗那,当两人目光交叉的一瞬间,我想他们定是认识了许久,不用半点言语已久久叫人不能忘记。

  当他们互相凝望是,就是浪漫罗曼史的开始也是悲剧的开始。

  等到再次相遇,她成了被蛮横的丈夫囚禁并发泄虐待的鸟儿,美丽的羽毛一跌落便是让人不忍触碰的伤痕,而他被残酷的工作及生活折磨的不成样,靠着酒精去麻木自己的神经消解心中的愤怒。

  于是两个悲剧的人儿拥抱在一起,渴望用亲吻和泪水去抚平舒缓彼此肉体与灵魂上的伤痛与淤痕。

  悠扬的音乐,华丽的色调,流畅的舞步,唯美的画面撩拨着所有人的心。

  这是他们笑的最自然的时候。

  可哪有这样的罗曼史,残酷的现实就那样活生生的摆在他们的面前,难道真的逃到天涯海角去吗?

  终究,还是死亡。

  或许真的只有这样的爱情才能被人牢牢的记住,巨大的探照灯让深夜的天台宛若空旷的舞台,剧里剧外所有人都成了观众看着他们冰冷的身体分开远远的躺在舞台的两处,身下殷红的血一点点的散开,就像绚丽绽放的玫瑰花。

  两个痛苦的的灵魂终于能开心的拥抱在一起跳一场永远不用结束的探戈了。

  一次目光短暂的交错便化成生命中永恒的灿烂,情深缘浅,两人相爱生若不能一起那死也得死在一起。

  我是不知道世间有多少恋人爱的这般荡气回肠如罗密欧与朱莉叶把莎翁情节演绎到这样极至浪漫,但我知道爱情是真会让人疯狂,敢拿生命抵押去赢得那未知的幸福,让人勇敢,敢于挺起胸膛去迎接一切命运的挑战,只要恋人们紧紧的握住彼此的手,相视一笑,那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古典的爱情一样也能现代化的浪漫起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罗曼史》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