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北偏北》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东北偏北》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4-24 21:5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东北偏北》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东北偏北》是一部由张秉坚执导,班赞 / 李滨 / 赖迦童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悬疑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北偏北》观后感(一):故事画面都是上乘

  对于一个东北人来说,看见这部电影的名字便有一丝亲近感。故事背景设置在文革之后,也是一个让人感兴趣年代影片拍摄地点在黑龙江,我的老家。不过,老家的景色和影片中的景色相去甚远,只有天空大片大片漂浮的云朵似曾相识导演本人说,这是一部田园片,让我尤其羡慕的,是河上那座极美的浮桥。自行车过时,云朵、河水、浮桥,画面美得一塌糊涂

  故事看起来很简单,就是一个“抓流氓”的故事。一次次的围追堵截,一次次的以失败告终。“流氓”的体力智力都让人惊叹,愈发衬托出胖警察无能。但是警察毫不气馁,他身上所流露出的邪不压正强烈自信感,让观众对罪犯的最后落网也抱有强烈的期待。另一个主角——知识分子老太太,她的顽固恰如她硬邦邦的身子骨。

  片子里的警犬出场惊艳,带着所有人的期待,一路对罪犯狂追不舍。戏剧性就发生在罪犯转身的一瞬:他只对警犬说了两个字——站住,警犬就乖乖地原地坐下了。老太太读出了警犬的害怕,胖警察却只联想到了屠夫这一职业

  更让人惊艳的则是“流氓”的面部特写镜头。整部电影里唯一一个颜值高的男演员气质很像冯绍峰。那种带着神经质、邪魅和绝望眼神儿,瞬间差点让人原谅了他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只是,当他靠在稻草堆上,倾诉自己童年不幸母亲的过度保护时,我又想到了弗洛伊德说过的童年阴影,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被童年阴影折磨一生。即便没有犯罪,心灵却被终身禁锢。

  结局居然是开放式的,一是罪犯跑了,二是罪犯即将被蜂拥的人民群众扑住。抓了一个多小时,我自然也是更喜欢第二个结局。悬而不绝的结局无论多有艺术性,总会让人感觉不够完整

  作为后文革影片,政治色彩反而被淡化了。偶尔的革命口号运动并没有突兀的感觉,淡淡的黑色幽默紧张刺激的“抓流氓”的紧迫感有所缓解。

  映后的导演见面会非常简单,连把椅子都没给导演。互动环节提问的照旧是一堆傻孩子的傻问题。不过导演很给力,知性回答提问,不是夹杂几句流利的英语,文艺范儿十足,喜欢

  《东北偏北》观后感(二):《东北偏北》:有丝袜没底裤的站街作品

  《东北偏北》:有丝袜没底裤的站街作品

  文/马庆云

  近来,有个有趣现象,很多所谓的文艺片导演,专注于讲故事了。如果把电影比作一个美女子的话,那丝袜一定是故事讲的好,而底裤呢,一定是有情怀。我多次批评的《白日焰火》、《烈日灼心》和《心迷宫》,故事都还讲的不错,算是穿了丝袜的,靓丽非常,性感撩人,但都是止步于故事,没有具备现实主义价值的情怀,等于没穿底裤。十年前,石家庄的休门村没拆迁之前,妓女们都是黑线镂空的丝袜、叉开大腿,将黑乎乎一片的谋生器官对外露着,招揽生意。包括《东北偏北》在内,这几部电影的问题,都是太“妓女”化,没有情怀这条兜底的内裤

  电影《东北偏北》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七十年代末期,几个办案人员带领老百姓抓流氓的事儿。这种故事的趣味,正在于流氓是抓不着的。香港TVB经常拍一些侦破案件的影片,也是在斗智斗勇中寻找看点。《东北偏北》把办案人员低能化,将流氓飞毛腿化,前者多人,后者一人,形成很好的对峙局面。这样的开盘,编剧能力只要不是太差,就能把这个抓流氓的故事讲圆。

  这种叙事套路实在是可以无限循环套弄下去,一个一个的抓错,一次一次的继续出现案情,写成一百集的电视剧都可以。因此,《东北偏北》在故事结构上并不精巧,谨从会讲故事的角度讲,其与同样是“差等生”的《心迷宫》还略有距离。《东北偏北》最终找出一个从始至终没有出现过的饲养员作为真凶,实在没有故事反转的力量可言。等于最后实在编排不下去了,编剧随便找个人顶罪算了。这是糊弄影迷。

  这类片子,要有情怀,可有两大出发点。第一,是写极致的人。第二,是写极致的社会。在写人方面,《东北偏北》编剧的能力捉襟见肘。办案队长性格,极力借鉴《杀人回忆》中的办案队长。另一个女教授,则又平面严重,一张说教脸孔,非常近似朝阳大妈。尤其在这个人物表演上,存在严重问题,老演员李滨的表演路数,程式化严重,这个问题,在其另一部电影《飞越老人院》中也有集中体现

  老一代演员,在文革说教片中成长起来,她们并不追求“像现实”的表演风格,而是讲求革命精神超越。所以,像李滨老太太这样的老演员,实在是已经演什么,都一副说教面孔舞台剧一般的高昂朗诵台本了。这种不像与说教,直接奠定了《东北偏北》的伪现实主义基调。

  演员表演的浮夸,外加导演调度上的并无任何诗意可言,造成《东北偏北》在人文气息上近乎为零。该片,毫无地域性可言,影片的年代感,通过几个非常牵强的桥段连接,也无力量。在整个的对人性的展示方面,十分失败,并无情怀可言。

  写人不成,那于写社会一面呢?《东北偏北》编剧也显然知道自己的轻浮缥缈,最终拉来一个从始至终并未出现的角色做真凶,并试图让真凶的作案动机更具备社会批判价值一些。但套路化的写作方式,让其更加浮夸。女知青为了回城,放弃与男知青的爱情而去上别人的床,男知青遭遇刺激,开始耍流氓。这样一个试图托底的反转,却因为过分套路化,而被影迷诟病非常。

  该戏编剧袁大举,是国企宣传出身,并无真正的底层生存经历。在《东北偏北》中的写作,均是玩着创意写作的花活儿,因此,失之于真。创意写作的“鼻祖”严歌苓的大量作品,最大问题,也都是假,套路化。不是把视角放到农村,就是现实主义,更不是提一提文革,讲一讲办案人员的无知,就是有水平。真正的编剧水平,体现在对现实主义的真切把握上,要让懂得那个地域与时代生活的人,觉出:真是这么回事儿来。“真是这么回事儿”才是优秀编剧的水平,袁大举,差太远,放弃讨巧的创意写作路数,真正去底层走一走,转一转,才是正途。

  两项情怀,均把握不住,《东北偏北》只是讲了一个还算说得过去的抓流氓故事。该片网络宣传的时候,我见有打悲情牌的,说让总局勒令修改过。通片来看,总局不过让其增加了一个镜头,那便是把扒着火车逃走的流氓抓住。将“坏人绳之以法,当然有出于办案人员能力的考量,但更多的,我到是觉得,绳之以法,也是影迷观影心理需要。为学《杀人回忆》,让真凶永远抓不到,看似国际范,实则陋到家。

  至于有人说,这片子敢于批评办案人员能力不足。这是扯淡。《东北偏北》对办案人员,均为正面展现,一心办案,勤勤恳恳,就是跑的慢点,人嗨皮点。真实的办案不力,实在是说人话不做人事儿造成的,撇开这个,只是拿可爱剧中人物一个跑的慢来说事儿,实在是沽名钓誉的。创意写作者因为缺少真实与真诚的生活,经常会把一部看似抄袭别家电影的剧本写得非常LOW,长此以往,他们必然没救了。

  更多观点交流欢迎添加笔者微信公众号:马庆云【xuezhemaqingyun】

  《东北偏北》观后感(三):东北偏北:借力打力

  都说本片片名是沾了《西北偏北》的光,其实导演也不要否认,因为《西北偏北》的片名更加晦涩不合,至少本片还比较符合片名。地处东北的最北部,人烟罕至,远离尘嚣,办案专业化也更弱,偏又恰逢文革刚结束,有了这个背景,故事才变得圆得起来。

  影片开头,嫌疑犯在黑夜中有了第一个标志行为——火车边穿衣服。紧接着,画面明朗,一片典型西伯利亚景致,符合东北偏北的地理特性,配上俄罗斯风情的口琴伴奏,一列白衣民警骑着28大扛,行走在清晨的小村间,那画面美到心醉,我怎么就想起了《白猫警长》了呢?咳~

  随后,一段家猪交配的镜头,点出了影片的一个故事核心——动物的兽性本能。几个主演纷纷登场亮相:老戏骨李滨,气定神闲,一副老学究的形象,果然,她是一个被下放的老文青。班赞,饰演的李队长,透着喜感,但他的表演却非常朴实和真诚,与滑稽谐星立马拉开了身份距离,这是严肃题材必须的。他们那笨拙又透着落后的刑侦手段,既是笑点又是年代印记

  在逐渐展开的破案过程中,影片有条不紊地透露着罪犯嫌疑人的一系列犯罪踪迹:43码回力鞋(仅有的广告植入之一?另一个是耐克),叠衣服的方式,阴冷的声音,擅长潜伏,能制服狗,跑得快,戴口罩。总体思维缜密而又环环相扣的故事脉络,很多地方与韩国名片《杀人回忆》相似,这点导演也不要否认,我都看得出来。但,差就差在这点上,可谓撞在枪口上了。《杀人回忆》号称是零缺点罪案片(呸,不要脸!谁这么吹的?),说明它在细节上趋于完美,经得起推敲。但咱们的《东北偏北》恰恰很多地方没有交代清楚或者有漏洞

  一、浴室偷窥的胡怀军因为搜出所有嫌疑证据而被捕,当然剧情才过半,他肯定不是真凶。这除了模仿《杀》之外,更多是为了转移视线,让观众中套。直到最后,才有范兽医火烧辫子做了了断。此刻,胡还在女浴室偷窥,其实在当时,偷女性内裤和辫子,以及偷看女人洗澡都属于流氓罪,怎么不抓他呢?他起初怎么自己不解释呢?还是靠别人来解除他的强奸犯嫌疑?

  二、没有说清范兽医怎么就能跑过公安短跑冠军们围追堵截的?他超强体能从何而来?

  三、范兽医之前有过一次亮相,是帮蔡教练的猪看病,聪明的蔡教练怎么就没怀疑到他?后来捡到口罩后还是没怀疑到他,这是最大的疏漏。因为所有的镜头都是有目的的,这个却没有下文了,戴口罩的不是医生就是兽医。

  四、BUG:一年后,李队长回去做了豆腐,此时彩凤穿了时髦的FIT紧身牛仔裤,但这个不符合那个年代,牛仔裤是80年代才进入中国的,而且这款牛仔裤也是2000年后才有的。后来范兽医脱了外套,里面一件枣红色卫衣,这也是近年才有的款,绝不是70年代末的事物。79年也没有耐克鞋吧?

  五、为什么范兽医每次都是光着身子潜逃,然后在铁轨边穿衣服逃走?为什么没人追他也要扒火车?天黑时怎么扒火车?蔡教练怎么就发现他是搭火车走的?

  六、当时公安也应该配枪了啊。系列强奸案也是大案了,明明看到罪犯,却只能生追不能鸣枪示警吗?

  七、为了模仿《杀》,男扮女装被袭击那段戏,惊悚有余而现实不足。只有杀人才会没有声音把个活人掳走并叫不出声,自行车上拽下个大男人悄无声息这得多大体格啊?这都说不过去

  八、都用上警犬了,闻着犯罪嫌疑人的衣服就能找到人啊,也不是非得咬人。

  九、都有画像了,怎么就没下文了?既有鞋码,又有画像,还有他的声音也被受害人听到了。留下线索过多,又没有一一解释,只说了用回力鞋底解放鞋面,什么警察会只查鞋子品牌而不关注大小?第一个嫌疑犯就是穿41码回力的。

  总的来说,罪犯也不是想象中那么高智商超强能力,应该更加突出巧合性才能圆故事,才能打造我们的完美悬案,可惜就当下的审查制而言,必须得破案,所以弄了这么个草率的结局。本片也有很多优点,主要在配乐和画面上,以及喜剧色彩,让整体愉悦感强了不少。悬疑味道也模仿地不错,可惜没用对地方。东北方言也严肃不起来,就是一喜剧片。(学学《白日焰火》)

  《东北偏北》观后感(四):那个年代很有趣

  电影发生在文.革后的两年,百废待兴,然而人们思想仍停留在过去,并持续的僵化中。导演把故事放在这个年代中,让略显无聊的剧本瞬间出彩了起来。

  其中有几段让人印象深刻,比方大喇叭喊着口号,四村八寨的民兵抓老流氓的那段,还有全村出动抓偷窥小贼的那段,都挺有意思

  电影里的村民们似乎还有着文.革中的那种条件反射似的疯狂,也不知发生什么事儿,看人追,于是也去追;看人抄家伙,也随手拿起个木板,其实追跑的人连抓的对象可能都没弄清。这样的群体活动,就像无头苍蝇似的,不问对错,不知方向的一通乱搞。这些情节看似是喜剧元素,不如说是第五代导演对文.革.动.乱的映射。其实整部电影无不从各个角度体现了这点,偷窥贼压抑欲望,蔡教授被埋没的才识,甚至是老流氓为何成为老流氓,多少与这个戏谑的年代的有关

  但让人说不清楚的是,在电影中我们又能看到那个年代与当今社会真正不同的地方,人们都那么纯朴,似乎这日子打发打发也就过了,而且还乐滋滋的。吃个窝窝头,喝杯小酒,生活也是极其舒坦的,他们又是那么容易满足

  最后导演安排老流氓爱上了彩凤,这个倒是真没想到。但是再看看老流氓说爱上彩凤的原因后,懂了。他和彩凤上床的时候是暖的,其他的女人是冷的。对啊,彩凤是什么人,她是个烫着大波浪,穿着紧身牛仔裤,踩着高跟鞋的前卫女人,她从上海回来,是那么的热情与开放。这不又一次的映射了那个年代,压抑使人变态,正视自己的欲望,那才是人性,那才是正常的啊。

  电影结局的处理手法比较有趣,看着是个小惊喜。另外整个画面、色彩还有构图,都做的很美,让人对东北多了一份好感。老戏骨李滨的表演非常到位,直接给人家老婆婆搬个最佳女主角得了。

  总体电影还行吧,估摸着比什么《百团大战》有意思多了。

  《东北偏北》观后感(五):《东北偏北》:黑色犯罪电影的力道

  电影《东北偏北》讲述了一个让人担惊受怕的故事,说是在文革刚刚结束后的1970年代末,东北某地区发生了多起流氓案件,比对下来,是一个人所为,但这个老流氓是个飞毛腿,即便是公安干警看到了他,也让他成功逃脱,这名罪犯和他的案件,成为当地男女老少的一个心理阴影。

  单从影片本身来说,《东北偏北》的导演张秉坚在处理上,加入了一点黑色幽默,警察李占山(班赞饰)的屡屡昏招,让罪犯得以成功逃脱,他几乎成为了影片中的一个笑点。不过也是让人哭笑,毕竟他没能抓住罪犯,留下的问题仍然是妇女们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好在李占山这人不屈不挠,正义感极强,他只是办案心思不缜密,工作经验不丰富,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写照吧。毕竟在1970年代之后,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缺乏专业人才,很多人都是在工作中学习,李占山的问题就在于他的岗位太重要,而且关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东北偏北》的重点是如何抓老流氓,全片都围绕着这条线索展开。主要人物是李占山和老中医蔡滨(李滨饰)两个人,老流氓虽然从头到尾多次出现,但只有在片尾露出阵容,多数的时候都是蒙面现身,见首不见尾。李占山和蔡滨组织人手抓老流氓,正反两派的阵营很分明,但之所以一直抓不住老流氓,还是在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在片中那个小乡村里面,抓人基本就是靠跑,谁跑得快就赢,那很遗憾,老流氓跑的真快。

  老中医蔡滨这个人物设置的很好,一个有学识的老太太,头脑冷静,判断清晰,但可惜,李占山和他的属下们,都不太愿意挺蔡滨的话。或许是心理作祟,还是不愿意觉得自己的判断力比一个老太太差,所以正派阵营中总是出现分歧,从而导致错过几次抓贼良机。

  看《东北偏北》这部电影,能看出导演张秉坚不是想简单说一个犯罪案件,也是想通过影片特殊的时代背景来这个一个时代,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正是中国变化最大的一个阶段,影片后半段,人们的穿着打扮都有很大的变化。透过一个非常典型的老流氓案件,来反映当时人们的各种心态和生活状态,张秉坚的切入点其实蛮刁钻的,不过这样也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片中的老流氓扮演者是赖迦童,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没有露出真面目,不过他在片中的犯罪阴影一直笼罩在全片当中,最后的亮相也突出了一个“狠”字,最后的一段表演让人不寒而栗。片中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了30余年,但因为时间的久远,才显得这部电影把这段故事搬上银幕的价值,通过《东北偏北》,今天的人们才看到当时这个可怕的故事。

  崔汀/文

  《东北偏北》观后感(六):“脚印哲学”、“中医理论”与“衣服卷原理”

  如果按类型片归类的话,《东北偏北》算不上是悬疑片,也不能称之为喜剧片。但就是这样一部充斥着“躲”与“藏”、“追赶”与“逃跑”混乱角色,且呈现了东北农村原生态自然风光的小清新片子,却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被台湾金马奖与上海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提名。不过说实话,这部既缺乏娱乐性又无深度的电影被提名本身已足矣,若想获奖,导演还需提升两个档次。

  片中,“警察抓流氓”的剧情既单薄,又无趣,透露出了导演的敷衍了事与低趣味。一个光着膀子四处夜袭寡妇、村姑的小兽医范大成,除了玩着自己那出屡试不爽的“成功得手”与“成功逃脱”戏法,还间接地玩弄了那帮怎么追都追不上自己的警察,并留给了县公安队长李占山发挥自以为是,却破案乏力的“查脚印之功”,为此,李占山还差点抓错了在饭店里装广东仔、爱偷窥女人洗澡的胡怀军。如果说做无用功是李占山最擅长的伎俩,那么他不分男女地将村民们召集来“走土灰、查脚印”的戏法则凸显出了他更加娴熟的愚蠢。所幸,在与李占山并行不悖的“脚印哲学”之湖里,还飘荡着行之有效的、不肯回城的中医老教授李滨的“中医理论”,且两种理论的较量流溢出了巨大的而又无奈的黑色幽默:“肾不实则无胆”的定论虽然没有帮助那帮公安局里的“折腾鬼”找出真凶,却成功地排除了假凶,果然是“中医确实能救人!”

  “脚印哲学”与“中医理论”无济于事的发挥,其实是导演自鸣得意的有意而为,否则接下来的剧情与更加牵强的破案思想——“衣服卷原理”就无法得到演绎与施展。范大成第一次逃跑时携带的被卷成实卷衣服的景象作为铺垫,不但扳回了男主角李占山的智力,同时也使得案情在一年后水落石出,更给予了电影剧情的完整。

  但当强奸犯范大成躺在草垛上对着被自己关在木笼中的李占山愤恨地说出“我喜欢她,但她为了回城,却上了别人的炕”这个比“衣服卷原理”更加牵强的作案动机时,我想,这部片子确实可以在被描述成“平庸”的二字前加一个“so”了。

  作为同一类型的犯罪片,韩国导演奉俊昊的《杀人回忆》与之剧情相似,皆讲的是强奸犯四处流窜、作奸犯科之事,但后者不但害了命,且真凶未归案,显得更暗黑些。但无论文艺环境是否放得开,导演都不应该呈现出过多的角色胡闹的镜头与旅游宣传片似的乡村原风景,毕竟他拍的可是剧情片。

  《东北偏北》观后感(七):葛优的终结者促成班赞的发轫

  去《东北偏北》的点映场说实话是冲着片前加映葛优演的《窒息》去的,《窒息》虽然是05年的片子,却并没有听说过,对葛优的演技有所期待。没想到这部片子在我心里却成了葛优神话终结者。

  先说《窒息》(略不中听)。可以用《东北偏北》里的一句台词概括:形势大于内容。看过德普的《密窗》明白一个道理:内核空洞,把一切故弄玄虚的不合常理推给精神分裂是电影人的取巧。恕我直言《窒息》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更何况全程狗血(包括音乐)形式浮夸专为刺激感官。葛优的表现平庸毫无亮点,多次出现光头颤动的特写不仅没有震撼力,反而有不良胃部生理反应;“老戏骨”李滨的退休心理专家表演过火脸谱化,常常误以为是退休老刑警…观影感受是典型的国产电影之痛!好在之后《东北偏北》起到了补偿作用。

  要不是映后的导演访谈,真没想到这是同一个导演的两部作品。同样是李滨,没有了葛优没有了精神分裂没有了浮夸的狗血情节,一切都回归了事物本质状态:真实。故事线索清晰,推动自然合理,呈现过程完整。特别要说的是以班赞为代表的一众演员们表演相当精彩,各司其职各有性格,除了兽医张嘴的学院腔,其他演员都像原生于此,植根深厚质感强烈。班赞不愧是人艺的!再瘦一点适应的角色类型更宽。也许正因为不是葛优和范伟反而成就了影片整体基调与风格的统一。

  也许电影工作者会在国内市场进行横向比较,但观众一定是和此类影片进行纵向比较和优劣判断的。填补类型空白不如拍一部好电影。这个时代的中国(不是没有)实在太缺能讲好一个故事的好电影,太缺反映普世价值观的好电影,太缺从人性角度对人性多样性进行深刻挖掘的好电影……

  《东北偏北》观后感(八):你见过这么聪明的内地电影结尾吗?

  看《东北偏北》之前,对它几乎一无所知,只依稀记得在去年金马奖的提名名单里见过它。看了十来分钟,才发现这部片竟然是奔着中国版《杀人的回忆》做的。开场的历史时间点、公安在犯罪现场取证被围观群众干扰,已经让人闻到《杀人的回忆》的味道。等到强奸、抓捕这些桥段出现,自然可以确认。

  即便是不熟悉韩国电影的观众,可能也听说或看过《杀人的回忆》。这部韩国名导奉俊昊2003年的作品,以一桩奸杀悬案为切入点,把类型片和历史表达成功结合,既卖座又有深度,是韩国电影的杰作,放眼全世界类型片领域也属尖货。

  《东北偏北》以这样一部电影为标杆,等于对自己也提出了高要求。平心而论,虽然整体水准无法比肩《杀人的回忆》,但《东北偏北》是试图将之本土化的一次出色努力,并且做出了自己的味道。

  《杀人的回忆》是奸杀案,《东北偏北》变成入户强奸;《杀人的回忆》警力不足是因为警察忙着镇压民主运动,《东北偏北》则是文革刚结束,公安忙着平反。从影像和表演上来说,《东北偏北》也对得起自己的企图心。它的摄影优于一般华语片,提名金马最佳摄影奖即是明证。导演张秉坚是学美术出身的画家,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78班,跟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第五代”同届,其实是一位“老导演”,但他此前主攻当代艺术,只拍过两部剧情长片、一部纪录长片。《东北偏北》的影像品质,想必与他的经历不无关系。至于演员,《杀人的回忆》是双雄主角,《东北偏北》则是男主角(和宋康昊一样是胖子)VS老太太——80多岁的李滨在片中全无老态,2011年她凭《玩酷青春》获得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配角,表演功力早已广为人知。

  不过,这片子最有趣的还是结尾。

  在看似正常、凶手在逃脱过程中被发现的结局前,《东北偏北》加插了片场打板的镜头和“第N场(我忘了N是几)第3次”的报板画外音;而影片的最后一个画面是打板,导演在画外说:停,吃饭。明眼人当然看得出,这电影原本的结尾,就是凶手再次逃脱、逍遥法外。但电影审查和资本压力,可能都不允许这样的结尾。导演的小玩笑,不但带着对“修改结尾”这件事的幽默戏谑,还创造出新的解读可能:真凶在虚构的电影里才会被抓,真实生活里的凶手,早已扬长而去。这种解读甚至可以指向那段历史,“吃饭”更可视为对歌舞升平的当下的指涉。

  这真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内地电影结尾。唯一的不满足,是这结尾又让人想起别的电影:阿巴斯,《樱桃的滋味》。但,那又何妨?

  《东北偏北》观后感(九):《东北偏北》

  据说《东北偏北》的故事灵感来源于真实的案件,那是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双桥老流氓”案。看过相关案件资料,发现真实案件比电影来得更为曲折离奇,也更具有荒诞农村犯罪的意味。

  影片从开始到中段,情节比较紧凑,虽然讲的是犯罪,但颇有几分黑色幽默的意思。然而到了后段,就显得平淡无奇,有些事件和情绪没有好好的渲染和发挥,草草了事,比如小翠的结局。

  没有刑侦知识的公安队长,劳改下放的老教授,这样一对破案搭档,可谓“秀才遇到兵”,他们在破案当中不断产生的碰撞、磨合,本指望会有新鲜而妙趣横生的种种情节,但是似乎都过于轻描淡写,流于一般。

  罪犯最终落网的结局,显得有些敷衍仓促,甚至于他的犯罪动机,也没什么说服力,让人不太理解。

  不过摄影挺出色的,影片是在东北的一个林场拍摄,天空、林海、草甸,秋天的昏黄萧瑟,冬天的茫茫雪白,挺美的。

  《东北偏北》观后感(十):你懂不懂这个黑色幽默?

  《东北偏北》的故事如电影名字一样,是事发东北的连环性侵事件,罪犯过于狡猾,迟迟没人能看到罪犯真容。整部电影的节奏始终是紧张的气氛,剧情的前后衔接都十分连贯,故事情节曲折,可见是精心设置而并不显突兀,惊心动魄,引人入胜,从开始到结尾都不敢有丝毫松懈,生怕错过精彩的镜头。

  该片也让人想起韩国的经典电影《杀人回忆》,都是同属于荒诞的犯罪片,都是“一双鞋子引发的猜想”,在剧情上也都是一直“抓不到”罪犯,一直让人有模糊不清的错觉,让片子更显得悬疑重重、跌宕起伏,除了这种心理上的紧张感,片子又都是不乏深意的。《杀人回忆》的结局可以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局。而《东北偏北》的背景就是反映了东北农村的现状,描绘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更深层次的反映出当时东北的背景、文化、以及农村人们的性压抑状态,虽有类似《杀人回忆》的影子,但实际上是以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的故事。《东北偏北》是使生活的真实得到了还原,但又不仅仅囿于真实本身。

  更有意思的是,《东北偏北》中的案件本身就已经十分错综复杂,偏偏负责破案的公安队长李占山(班赞 饰)是一个对刑侦知识并没有太多认识的警察,好在他有满身的热情和固执的正义感。然后李占山又遇到了老中医蔡滨(李滨 饰),他们俩成为了破案搭档,这明显是大老粗搭档知识分子,草根警察搭配学究老太太,这样一个有趣奇葩的组合使得整部电影看起来更加的妙趣横生。班赞本是话剧演员、话剧导演出身,有很多的话剧、电视剧、电影作品,因此他对角色的驾驭是非常出色的。李滨老师更是一位被大家熟知的老艺术家,这戏演起来简直是轻车熟路,表演的十分到位。

  片中最神秘的人物就是始终不见真容的罪犯范大成了,这个角色是演员赖迦童饰演。赖迦童早在2012年《狄仁杰之神之龙王》中扮演魏良时就得到过导演徐克的赞誉,称其演技精湛、能吃苦、有敬业精神。看《东北偏北》就知道了,他确实是一个能吃苦又敬业的演员,在寒冷的东北的冬天,所有演员都穿着厚实的大棉袄时,只有他一人因为角色需要只能穿着大裤衩和回力胶鞋跑啊跑,被人追啊追,据说后来膝盖和关节都多少受到了损伤呢,给这个好演员点个赞。而对赖迦童最确切的评价可能要数他的好朋友萨日娜对他的评价了,萨日娜说赖迦童的眼神亦正亦邪。尔冬升导演也说过因为他的眼睛给他多家戏份。他的眼神确实成就了他,使得他在《东北偏北》中的表演柔韧有余,虽然片中大部分对他都是只见身形,不见其貌,但他运用自己会演戏的眼神给整个人物塑造出来的压抑和恐怖之感,可以说是这部片子成功的关键,是让人印象十分深刻的。

  整部电影就好像是导演给观众讲了一个黑色幽默,这个幽默有荒诞的美感,又不失情怀;非常接地气,又有时代烙印,幽默的恰到好处。最终,一切都回到了应在的地方。所以,你有没有看懂导演的黑色幽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