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诺和我》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诺和我》影评10篇

2022-05-28 02:07: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诺和我》影评10篇

  《诺和我》是一部由扎布·布雷特曼执导,茱莉-玛丽·帕芒提耶 / 妮娜•罗德里格兹 / 扎布·布雷特曼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诺和我》影评(一):残酷的teenage 的生活

  归归, 结尾出字幕的时候悍然发现那个抑郁症妈妈的配角演员竟然就是导演!!

  这个配角妈妈骂是整个戏里面我最喜欢的了,看到她弱弱的我就同情, 看到她病情有起色我就欣慰, 看到她投诉老爸 Lu 欺负她, 我就厌恶... 并且同情.... 那个小Lu的确不是省油的灯!!

  主角Lu 是一个13岁的小娃, 才华出众, 看着英俊的小男友笑得像甜蜜的纯洁的天使的,冲老妈发火时像个发疯的小野兽, 跟那个小江湖阿混NO在一起时,行为上表现出种种复杂的人际感情: 姐妹母女情侣... 体现女性编剧和导演的细腻!!

  O 的感觉是让人崩溃的烂人一个.... 长相语速狂笑毁灭的种种... 不得不说演员演技的出众!!

  总之是个闷片... 买票的时候还以为是美国校园型的青春娱乐片呢!! 整个一个儿童化的 <巴别塔>的翻版... 闷得我直看表... 1个小时的时候, 要不是不靠近过道,真想夺门而逃...

  好吧, 这就是法国电影, 不是娱乐片!! 不管是温馨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 还是流浪的孩子, ...都要面临青春期的愤怒...

  O 流浪邋遢已久, 但她也渴望母亲, 不由回到曾经的家门, 但那扇代表中产生活的大门对她紧闭; Lu 出身中产, 但她背包出走的那一刻, 俨然就是一个新的NO 要产生...

  《诺和我》影评(二):电影开场的火车站场景,在原书中的描述及翻译

  奥斯特里茨火车站,是我常去的地方,在每周二或是周五,我下课比较早的日子。我去那里,是为了看那些驶离的火车,因为它们承载着太多的情感。我很喜欢看到人们最真实的情感,所以我从不错过电视里的足球赛,我太爱看他们进球后的狂奔和拥抱了;还有那些中了百万大奖的人们,她们捂住嘴,扭过头,却还是忍不住狂喜的尖叫和盈眶的热泪。

  然而在火车站,却是另一种景象。在这里,情感都藏匿在那些目光和眼神中,都透露在那些姿势和动作里。这里有即将分别的恋人们,有离开子女远去的母亲们。我默默注视着这些出发离开的人们,我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为什么要离开,又将离开多久。他们隔着车窗互相道别,或是用微弱的手势,或是竭力哭喊,虽然,车窗另一边的人根本听不到。若我们有幸在场见证一场真正的离别,这份记忆会持续很久,甚至是太久,不断不断地一再回到脑海之中。因为这样的情感太过强烈,仿佛空气都变得厚重起来,仿佛他们已孤独到失去所有陪伴。

  同样的,当火车到站的时候,我也喜欢站在站台前,看着翘首以待的人们,看他们迫不及待的神情,他们寻找盼望的目光,还有突然在他们唇边绽放的笑容,他们高高举起的双臂和挥舞的双手,然后,他们快步向前,紧紧相拥。这就是所有的情感流露中,我最爱的那一种。

  原文

  La gare d'Austerlitz, j'y vais souvent, le mardi ou le vendredi, quand je finis les cours plus tôt. J'y vais pour regarder les trains qui partent, à cause de l'émotion, c'est un truc que j'aime bien, voir l'émotion des gens, c'est pour ça que je ne rate jamais les matches de foot à la télévision, j'adore quand ils s'embrassent après les buts, ils courent avec les bras en l'air et ils s'enlacent, et puis aussi Qui veut gagner des millions, il faut voir les filles quand elles donnent la bonne réponse, elles mettent leurs mains devant leur bouche, renversent la tête en arrière, poussent des cris et tout, avec des grosses larmes dans leurs yeux. Dans les gares, c'est autre chose, l'émotion se devine dans les regards, les gestes, les mouvements, il y a les amoureux qui se quittent, les mamies qui repartent, les dames avec des grands manteaux qui abandonnent des hommes au col relevé, ou l'inverse, j'observe ces gens qui s'en vont, on ne sait pas où, ni pourquoi, ni pour combien de temps, ils se disent au revoir à travers la vitre, d'un petit signe, ou s'évertuent à crier alors qu'on ne les entend pas. Quand on a de la chance on assiste à de vraies séparations, je veux dire qu'on sent bien que cela va durer longtemps ou que cela va paraître très long (ce qui revient au même), alors là l'émotion est très dense, c'est comme si l'air s'épaississait, comme s'ils étaient seuls, sans personne autour. C'est pareil pour les trains à l'arrivée, je m'installe au début du quai, j'observe les gens qui attendent, leur visage tendu, impatient, leurs yeux qui cherchent, et soudain ce sourire à leurs lèvres, leur bras levé, leur main qui s'agite, alors ils s'avancent, ils s'étreignent, c'est ce que je préfère, entre tout, ces effusions.

  《诺和我》影评(三):好戏专访法国电影《诺与我》导演扎布·布雷特曼

  很难想象坐在面前的扎布·布雷特曼(Zabou Breitman)已经快52岁了,中国有句话是相由心生,内心是温暖幸福的,表象也会是如此,有一双儿女的她正在做自己所钟情的电影事业,外表优雅从 容,内里有着一个母亲特有的力量和包容,关于家庭,关于亲情与友情,扎布·布雷特曼抛弃掉社会视野的客观冷静,用她的温存来融化冰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 社会注入情感,从《诺与我》No et moi这部电影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些不同的可能性和美好的愿望。

  Q 您和您的儿子都在《诺和我》中出演了角色,曾有很多法国电影也有这种情况,我们很好奇这是法国电影的一种习惯或是传统吗?

  A 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也不能说完全是出现在法国电影中,可能在法国电影中出现的频率比较多一点,但若说是习惯或传统则有点言重了。

  Q 可以评价一下您儿子这次的表演吗?

  A 当然这次演出在某些部分让我感觉很意外。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很开朗欢快的人,但在影片拍摄中我看到了之前未见过的成熟一面。刚才有媒体要我给儿子的表演打分,如果是以母亲的角度来说,我肯定会给他打一百分。但我做不到以导演的角度去给他评分,因为我永远也走不出我是他妈妈的这个角色。我有两个孩子,女儿和儿子,女儿创作音乐,这部《诺和我》的片尾曲就是我女儿的作品,儿子则演过很多戏,总体来说,我对他们是很满意的。

  Q 在电影中诺的离开似乎成为了露与母亲重合的契机,是这样吗?您如何看待诺的离开?

  A 离开,是诺的选择。因为她意识到只有她离开才能让露回到母亲身边。这一点似乎是诺的自我牺牲,但也表现了诺这一人物在思想上的成熟。这部电影改编自小说,我们还是很注重小说原著中的一些细节。

  Q 导演您是如何看待流浪人群的?给与他们家庭的温暖是好的帮助方式吗?在电影的台词中多次出现“复杂”这个词,那么导演觉得到底复杂在哪儿?

  A 先从电影来看,诺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她受到了很大的创伤,就算重新获得家庭的温暖也会有很难解决的问题,就好比一块受创的木头,即使上过漆,最终也还是无法弥补创伤。诺的问题是如何建立起坚强的自信心,重新拾回生活的欲望。小说原著和我们的电影都是在展现这样一个问题,而没有表现如何拯救。如果要帮助流浪人群,就必须从深入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动,而这样深度的帮助是非常难的。在电影中,父亲尝试给诺家庭的温暖,但只是表面上的尝试,而没有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但是,换一句话说,不是说很难做到就不去帮助他们,所有形式的帮助都会起到或多或少的积极作用。如果可以,我们还是应该尽力去帮助他们,即使是表面的帮助也是好的。

  Q 导演之前是演员,是什么契机开始导演电影的呢?

  A 我的父亲是编剧,母亲是演员,所以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也是耳濡目染。然而,小时候我并没有想过要当演员,并不想重复父母的路,曾想过要当英语老师等等。后来因为种种成长过程中的因素和机缘,我参与了一些演员的工作,比如话剧、电影等,但我最初衷的想法反而是创作,所以之后慢慢作了导演,对我来说,这种转型似乎是一种回归。当演员可能是受到了一些环境的影响,但是作导演确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在我的家人中,没有一位是导演,所以这也恰恰完成了我从小的构想。

  Q 下一次创作,您会自己创作剧本吗?

  A 我很想自己创作剧本,但目前还没有具体成形。我特别喜欢和年轻人一起工作,这一次《诺和我》就是这样。在20岁的时候,我曾做过儿童节目的主持人,当时在节目中和小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当然,其中有属于那个年代的特殊状况,那时大家都对未来充满幻想,而当时的幻想与现在的现实有很大的差异,我很想将那个消逝的80年代展现在我的作品里。

  Q 最后一个问题,想请问导演自己对家庭的看法?因为在《诺和我》中好像对友情的部分作了着重的表现,而小孩与母亲的关系似乎很疏远。

  A 在有孩子的家庭中,可能关系会相对多元一些,有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等。在这种多元的关系中,人们首先要找到各自的位置和角色,比如父母与孩子应该有很好的沟通,并要让孩子尊重父母,这些关系的处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而最关键之处,就在于要在每一种关系中维持一种和谐的信任。因为一旦信任出了问题,家庭中的各种关系会很快发生变化。所以家庭关系的维持也需要一种灵活性,而这种灵活也会带来和谐的气氛,由此才能营造幸福的家庭。

  《诺和我》影评(四):life,suck but beautiful

  我

  我善良、聪慧、内敛、其实也叛逆,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以自身的体验接收着周遭新事物。

  遇到No,心里的黑天鹅蠢蠢欲动,破茧而出。

  我妈

  母爱,或许真不是非母亲所能理解的。

  最后,我哭着喊妈妈冲回家的那一幕,妈妈应声开门,那张苍白无助的脸,着实让人心碎。

  跑回家我的哭喊中,为什么嘶喊着是我那冷淡讨厌的妈妈而非平常还能交流的爸爸?或许失去了No的那一刻,我明白了母亲的痛苦,失去至亲至爱的痛苦。

  o

  不羁的,缺爱的,受伤害的,所以她不相信,不相信关怀不相信爱,但她却是知足的。我对她而言太好了,她爱我,所以离开了我。或许,她永远也只能游离于这个社会的边缘。

  we all have our crosses to bear..

  《诺和我》影评(五):致我生命中的“匆匆过客”

  毫无预兆

  你匆匆登陆我的生活

  又匆匆弃我而去

  没有声息

  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然而

  真的是没有一点痕迹吗?

  若果真如此

  为何我会在你离去以后

  一夜长大?

  有一种“羁绊”的产生,

  是因为对方的身上,

  投射出另一个“自己”,

  另一个自己未曾发现的“自己”

  我将你视作生命中的“the one”

  无法想象

  没有你陪伴的生活 将成为燃尽的废墟 了无生机

  我也愿意

  丢弃手中一切

  只是希望 可以永远陪在你身边

  然而 你却对我说

  祝愿你在的人生光明征途上 越走越远...

  于是 你选择了远去

  而今 你已离我远去

  但我还是想说一句

  谢谢你

  因为你

  我敲开了生活的另一扇门

  我学会了分享 我经历了疯狂

  我懂得去珍惜 生活中的小小的快乐

  我也感受到

  人生的别离 竟是如此苦涩

  一切回到原点 仿佛你不曾来过

  但是 不是这样的

  你的确来到过我的世界

  只是 如今

  你已离我远去

  但我还是想说一句

  谢谢你

  假如若干年后

  命运安排我们再次相遇

  我只希望

  彼此可以笑着互道一句

  “HI 你好吗?”

  《诺和我》影评(六):谁的主角?

  电影展现了2个丰富的性格,聪明、循规蹈矩、衣食无忧的露和游荡、居无定所、缺钱少食的诺。一篇论文把2个毫不相干的人联系在一起,现实又让他们分道扬镳。

  主线是展现了巴黎街头游民的生存状态,以及两个女孩的相处。可以说,导演是成功的,因为电影丰富有趣,结局也算是众望所归,露和诺既回归了各自的生活圈子,也获得了成长。

  下面来说几处个人很感兴趣的情节:

  1、拥抱

  第一次,是露和小帅哥的拥抱。在她发现诺“被离开”以后,用了一个远景,露从一端跑向另一端,作为共同游戏的玩伴,小帅哥接住了飞奔而来的露,给她飘零又不可向他人说的悲伤一丝安慰。

  第二次,是结尾露和妈妈的拥抱。在诺离开以后,露自然而然的回到了家,在冲向妈妈的那一刻,她们终于彼此和解了。

  拥抱是“可依靠”的一个代名词,露是一个敏感又比较能控制自己的女孩,导演在这两处用了拥抱既符合电影的转折,也贴切人物性格。第一处为后来诺住在小帅哥家打下伏笔,他拥抱露的那一刻也就顺其自然的接纳了诺;后一处,打开门后妈妈那憔悴的脸和露充满忏悔和感激的脸。都是一些用身体动作来代替语言的好镜头,无言常常更能打动人心。

  2、映在玻璃上的脸

  很多导演喜欢用这样的镜头,如《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映在车窗上的脸和车窗外的行人叠合在一起,经常用来表示以下的情绪:(1)隔离感,虽然距离很近,但总有一个透明的东西将她与窗外隔开;(2)旁观感,对世界平静的观察;(3)交叠感,我们和旁人的生活或多或少的交织或者是无法交织在一起。

  3、插了两段动画

  有两处,分别表达了独自跳舞的诺和与妈妈拉着手跳舞的露。这个可能是导演的一种尝试吧,个人感觉也不一定要用动画,就是导演想尝试不同形式的展现。总觉得动画这种东西在展现情绪的时候比人的身体器官,如脸、手之类的或者某些静止的风景等要弱很多,绘画有一种不够厚重的、随意的、带着调侃的味道,观者很容易就只是会心一笑,趁机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

  4、脆弱的三角关系

  13岁的露,18岁的诺和19岁的小帅哥,诺是这个三角关系维系的最初动因。露对帅哥有好感,但因为年龄太小,友情和爱情都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诺和帅哥的年龄相近,他们更有共同语言。总之这种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游戏玩伴的关系,脆弱却又能在此种年龄阶段勉强维持。不过,因为电影是以露的自白方式展开的,露相当于“我”的角色,所以作为观众的一员,我总希望小帅哥能和露更好一些。呵呵~

  5、妈妈

  导演亲自出演妈妈。算是一个着墨不多但关键的角色,在露的成长中发生的一些事情都被缓缓的表现出来。露与妈妈之间是有间隙的,但是她们又互相渴望亲近。露看到妈妈用若无其事的语言给诺讲曾经发生的事情时会躲进房里哭泣,因为妈妈宁愿封闭自己也没有对露讲这些吧,妈妈在这件事情上受到了致命的伤害,而露也没有幸免,只是妈妈表现的更强烈,而露是埋藏在心底。诺作为外来世界的一份子,虽然她什么也没有做,但她的出现却默默的改变了这样的家庭,让她们不约而同的对那些过去的事释然了。

  6、谁是主角?

  我一直认为露是主角,而导演说诺是主角,她说诺是露心里的主角,而且从片名上也可以看出来,“诺与我”,她把诺排在第一位。

  而从整个电影的安排中看,诺作为一个游民,她起先只是因为有酒喝而长期接受一个小女孩的论文采访,后来竟出乎意料的住进了女孩家,从居无定所的状态变成了寄人篱下,虽然露对她是真诚的,但因为生活圈子的不同,还是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发生,后来诺走了,带着大把的钱去寻找那未知世界的爱人。诺要比露固执很多,她从开始到最后,除了票子变多,衣服穿好,在情感和行为上并没有什么变化,她还是那个诺,仍然是巴黎街头的游民,会在任意时刻拎起行李箱离开。或许这就是导演要表现的吧,一个18岁的人,不知何种原因成为游民,她的心智已经足够强大到不容易改变和不轻易感动,当她离开的时候会有不舍,但那无法束缚住她奔向远方的心。

  《诺和我》影评(七):她和她

  昨晚在金逸看完了「诺和我」。

  只有十三岁的露其实很勇敢。对于居无定所、甚至遭到母亲唾弃的诺,露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关怀。她走进她的生活,倾听她的故事,尽自己力量帮助她。尽管诺最后还是选择离开了露,生活仍然继续,露回到了家,扑进妈妈怀抱,电影终止。疯狂嬉戏之后,还是回到现实。酒精嗑药摇滚乐能麻痹一时,却麻痹不了生活。诺代表了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我们对于这样的群体到底能做什么,能产生什么影响,这也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应思考的问题。

  成长道路上的不同有时真让人觉得很无奈。

  《诺和我》影评(八):青春版的【生人勿进】

  首先不得不赞一下Zabou Breitman,编导演一体。开始还在微博上面看到大家议论纷纷,说Zabou真人多么多么漂亮云云,开片之后一看,原来就是【余生的第一天】里面的母亲扮演者。对于这种与青春期女儿之间有强烈冲突的母亲角色Zabou给人感觉是手到擒来。Lu一开始放学回家对妈妈发飙的那一场戏,当她转过头来一脸茫然的表情,额头上仿佛就刻了三个字:抑郁症!

  Lou是一个早熟的孩子,母亲因为丧女之痛而患上了强烈的抑郁症被送进了精神病院,Lou也因此被送去了寄读学校呆了四年。尽管如此,Lou还是在13岁的年纪跳了两级进入了高中。为了做一份报告作业去采访流浪人群而结识了No,这个18岁的女孩儿就像是Lou的另一面:她离家出走,撒谎,嗑药,酗酒,吸大麻,在救济站门口跟排队领汤的流浪汉飙粗口,编造出一个爱尔兰的男友,卖身……对于Lou来说,这不就是她所面对的吗?她陪着No去Ivry找妈妈,No疯狂的敲打的门,是不是Lou想要打开的那扇隔在她自己和抑郁症的母亲之间的?No其实治愈了Lou和Lou妈,但是面对No的无药可救,男人们的反应竟然是惊人的类似:她的困难和问题超过了我们的承受能力,我们必须要将她送走(和当年把Lu妈送去精神病院的那一段比较,是不是又品出点味道来?)

  影片里有好几处细节值得反复品味:Lou和No隔街相望;公车的玻璃反映出Lou的脸;Lou的脸埋在Lucas的胸前浅笑;No挥舞着200欧大钞买伏特加,第二杯的时候大喊“J'ai des sous!!”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诺和我》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