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以南》经典观后感集
《180°以南》是一部由Chris Malloy执导,Yvon Chouinard / Jeff Johnson / Makohe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80°以南》观后感(一):180°以南
看了纪录片《180°south》,讲述了一行人从美国向南开始的旅程。一直以来,很羡慕那种一行人结伴旅行,抛开生活的烦恼,丢掉现代社会的压力,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一边旅行,一边生活。人生不过如此。可是又有多少人有勇气抛开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开始行走在路上呢?我们经常说太忙了,没有时间。旅行也被无限期的拖延。其实如果你真的想去,现在就可以出发,其他的一切都是借口。不是吗?
片中的主人公们冲浪,登山,尽情享受着生活,也发现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给自然环境带了的侵略性的破坏。在智力的巴塔哥利亚地区,为了经济的利益政府在此要修建水坝,为大城市提供电力。当地人民不断的抗议示威游行,但水坝还是会在2015年建成。这一行主人公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其中,用了一天的时间清理了自然保护区,自然也成为了他们旅行的一部分。我们一方面在享受社会进步带给我们的便利,一方面又谴责破坏环境的行为,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又有多少人能够过某种意义上的简单生活呢?没有电脑,手机,甚至不带功利性的生活,在现在看来就是天方夜谈。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登山时,仅仅只差两个绳索的距离,因为气候等环境的原因,不适合再继续攀登,于是一行人只得原路返回。看着他们的身影,不免有些遗憾。有时候,仅仅只差一步就能成功,可更为重要的是享受这一过程。
:片中的音乐和画面非常契合,特别是冲浪那一段,还有那一段吉他弹唱,黄昏十分,三五人围坐篝火,静心聆听。
《180°以南》观后感(二):Many Subjects
一部纪录片
讲一段登山
但又穿插了很多课题。
断断续续地在看一本游记的书
轰轰烈烈地夭折了一场旅行
在城市生活久了 或者说从来没在旷野生存过
整个人 心都小了
小到爱计较 小到想得多却想不远
请不要玷污CHEER
什么叫做 一部单反 一个背包 一颗说走就走的心
够了 看了就生厌
但却是在近期
深刻感受到说走就走的心
我也活不了片中攀岩、航海、冲浪的惊险
哪怕没有登顶
这每一步的艰辛
却也不输一步一步爬上下一个职级
复活节岛上的那个崩溃论
很不甘心
但放弃了最后 却从来不是放弃整段历程
开始不甘心狭小的生活圈
生活 工作
乃至以后结婚生子
圈子越来越小
小到连抬腿跨出的动力也不再有
下一站总是在
就像地球总是圆的
没有终点站
只有下一站
我就是想停下来
看看这个世界。
《180°以南》观后感(三):智利
智利共和国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在南美洲与阿根廷及巴西并列为ABC强国。
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智利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享有“铜矿王国”之美誉。境内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旱极。此外,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硝石的国家。
智利教育高度发达,其教育在发达国家普遍承认。由于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
智利拥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和生活质量,具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全球化的、自由的经济环境,以及较低的腐败感知和相对较低的贫困率。被世界银行集团视为高收入经济体。按照部分评判标准(例如人类发展指数)它又可以算作发达国家。2010年,智利成为南美洲第一个OECD成员国。智利属于中等发展水平国家。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
智利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南美洲国家。
智利是南半球最大的鲜果出口国,智利气候、地理和水质等环境条件优越,是世界上人工养殖三文鱼和鳟鱼的主要生产国。
圣地亚哥-德智利,是智利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圣地亚哥首都大区的首府。该城市为南美洲第四大城市,是智利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详情请看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BA%E5%88%A9/256376?fr=aladdin
《180°以南》观后感(四):攀登的意义,或任何事情的意义
Yvon Chouinard 是户外装备公司Patagonia 的创始人,这个老家伙69岁了,他跟The North Face 创始人Doug Tomkins 坐在一起,右腿搭在左腿上,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说出了好多道理:
比如关于旅行:
“很多年轻人问我应该看什么电影看什么书,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起点,但永远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亲自去那儿一趟。”
比如攀登:
“如果你在过程中妥协了,你出发的时候就是个混蛋,你回来的时候还是个混蛋。”
“这是最糟的,这甚至不是攀登……不过你知道,你其实可以坐直升机直接到可以开始攀岩的地方然后开始爬,但那是作弊。”
比如做别人从没做过的事情:
老家伙是攀岩和户外领域的传奇人物, 当年他和伙伴Doug Tomkins 等人一起从北美到Patagonia 的旅行成为很多人向往,就包括本片主角Jeff Johnson。40年后,他想重走这段旅行,只是不是开车,而是坐船。
2007 年的世界跟1968年的世界太不一样了,1968年你花15美金买辆车开到优胜美地就住下了,攀岩喝酒交朋友,说上路就上路。2007年已经没什么人再过当年那些年轻人过的生活了,大部分人都有正经工作,比如Jeff。当他最后决定这么做的时候,他也说了一些有道理的话:
“当然,我可以只是休两周假,直接飞到Patagonia ,但我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如果我没有上船,我知道我会带着什么回家,如果我坐船去,我的未来是未知的。”
还有这个他朋友说的:
“最好的旅行回答问题,在一开始你甚至都没想过要问这些问题。”
然后有了这部纪录片,他还出了一本同名书。
我是一个不想明白一件事的意义就没法做事的人,所以攀登的意义,或任何事情的意义,藏在攀登和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
那个著名的严肃派攀岩者Royal Robins 也说过一句特别有道理的话:
爬上山顶一点不牛逼,反正你怎么着都会上去的,重要的是你怎么爬上去。
真的是这样。
《180°以南》观后感(五):从旅行到环保——电影《180度以南》观后感
电影《180度以南》的开头是一个现时记录镜头和历史记录镜头交替出现的片段。在片段中,两个男人(道格和伊万)叙述了他们以前的生活以及他们从美国开车行驶到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的经历。他们痛快地表达着自己对攀登、冲浪以及自然的热爱。另外,他们称也就是南美洲的旅行改变了他们的一生。接着,电影没有继续交代两位男人的一生如何得到改变。转而将注意力转到一个年轻人(杰夫)的身上。他碰巧看到了道格和伊万旅行的影片,他深受鼓舞,也踏上了从美国到巴塔哥尼亚的旅程。只不过他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船。一帮年轻人的长途旅程就此开始。我想,此类旅程确实很吸引人。能够摆脱纷扰的人群、尝试冒险的刺激以及看见从未见过的绮丽自然景致。一种近似孤独的但是却又是洒脱的旅程。
墨西哥的荒原、西太平呀海面上的大浪还有复活节岛上的石像。可是,到了复活节岛。影片开始显露出了它真正的内涵。杰夫在观看复活节岛上的石像时提及了他看过的有关复活节岛的书籍——《崩溃》。书中提出了复活节岛上的人类消亡原因的假设:过渡开发岛上的自然从而引发人类之间的战争,最后资源枯竭,岛上所有的人都消亡了。《崩溃》一书还警告,现今的人类社会正走在与复活节岛人相同的道路上。由此,一场被理解为单纯个人享乐的旅程显露出对人类和自然世界关怀的光芒。
再以后,杰夫一行人到达了巴塔哥尼亚。在那里,他们与道格和伊万碰了面。影片开始揭示道格和伊万的改变过的人生。几十年前,当他们来到巴塔哥尼亚时,他们被这里的美丽的自然迷住了。为了保护此地的自然环境,他们向智利政府倡议建立了巴塔哥尼亚自然保护区,并在此居住下来。两个外国人能够将自己的后半生投入到另一个国家自然的保护事业当中的事迹着实让我感动。不过,当写下这段话时,我发现自己明显犯了一个错误。自然是属于全人类的,它们只是暂时属于每个国家,因为人类仍旧生活在一个满是国家的时代。可是,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分属于不同的国家而漠视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因为除去国籍,我们都是人类,另外,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可能相互影响。比如,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所以,人类确实应该珍视地球上的一草一木。
影片还播放了道格和伊万对人类发展方式的看法。他们批评现代发展观念。提出一种保守主义的发展模式。他们对保守主义的理解给予我很大的启发。人类的发展也许是充满错误的,因为我们不能保证我们的发展一定是正确的(发展即使对当代人正确也未必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所以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保守的观念,即尽量维持原状,尤其是大自然的原状。尽管这种保守主义的发展观在许多领域是值得商榷的,但它的确为环保事业提供了一个不错的理论解释。
接着,杰夫一行人开始攀登巴塔哥尼亚地区的一座高山。可惜,高山上的雪已经融化,他们无法登上山顶(攀登没有冰雪固定岩石的山顶时危险的)。这使得杰夫的旅程产生了小小的遗憾。不过,他们很快将精力投入到了更有价值的行动中——参与到智利原住民反对智利政府修建水坝的活动中。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实践在旅程中获得的环保价值。我想这便是影片的升华之处。它已经脱离了单纯个人享乐的趣味。我因而想到了切•格瓦拉。他年轻时候,也曾与同伴进行一段横穿南美大陆的旅行(只不过他们是骑着摩托车)。但也就在旅行的途中,在见识到南美大陆的贫困和不公平之后,切•格瓦拉开始萌生出改变现状的政治理想,从此他走上了革命到道路,并为此奋斗终身。我想,人的成长并不取决于先天的条件或品质,更重要的是在后天——既可以是某个旅程或者是谋份职业——的努力。只要善于观察、学习和思考。我们能够从任何的人生旅程中获得价值。
《180°以南》观后感(六):放飞自我
两条路线:
1968年,两个年青人Yvon Chouinard(Black Diamond Equipment和Patagonia两家公司的创始人)、Doug Tompkins(The North Face公司创始人),花费6个月从美国California 驱车一万多英里到达智利的Patagonia,为的是冲浪和攀登Monte Fitz Roy。同行的还有Dick Dorworth, Chris Jones, Lito Tejada-Flores 。那一年,Yvon Chouinard 30岁、Doug Tompkins 25岁,多么狂放的青春,为了冲浪、为了攀爬的青春,留下来一部影片《Mountain of Storms》。再后来,这两位大佬分别创建了自己的公司,成了户外届的大佬。再后来,挣了钱了,回到当年释放青春的Patagonia,在智利政府尚未意识到保护区建设重要性的情况下,说服智利政府,创建了一块面积比黄石国家公园还大的Patagonia自然保护区,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土地保护项目。再后来......
10年前,Jeff Johnson看到了《Mountain of Storms》,回忆起儿时在Yosemite Valley露营时见人攀爬几千英尺的高峰、在电视里见到驾驭着巨浪的人们,对于挑战自然的想法激发了他重走1968年Patagonia的激情。机会来了,冰熊号计划从墨西哥返回Patagonia,正好需要一名船员,Jeff立即辞去工作去做了船员。去往Patagonia的中途,船桅断了,为了维修而停泊在复活节岛,Jeff遇见了同样热爱冲浪的美女Makohe,在向美女神闪了Corcovado的爬山经后,约得美人一并前往。到了Patagonia,等待同行的Keith Malloy、Timmy O'Neill一起,和Yvon Chouinard、Doug Tompkins谈理想谈人生,谈到69岁的Yvon Chouinard临出发前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在攀登Corcovada的过程中,距离登顶还有200英尺的距离,面前是难以安全攀登的疏松岩壁,无奈只有停止登顶。
后来,是他们协助Patagonia的原住民保护自然,抵制水坝建设,在这个美丽的家园里,自然就是一切!
风景很美,人的意志很坚定,虽然距离顶峰200英尺,但依然选择转身,同样也是一种坚定。Yvon Chouinard说的好:“Each of us in our own way got to do something. Save your soul, you know? Whatever that is。”
《180°以南》观后感(七):避重就轻的生活_
逃也似的离开阴霾许久的城市后我也没如释重负的舒一口气
降落后雾霭薄暮的夕阳映照浅白的月亮 我低下头明白该怎样还是得怎样
从来没觉得谁做什么事情会有多么了不起
《180°以南》Jeff攀登科罗纳多峰未果的回程中 口白说了句颇有托词之嫌的话 他说 是过程而非结果让人转变
如果我努力的事没能得到结果 百分之二百我会赞成这样的说法 还隐隐有种清心寡欲别无他求的崇高感
然而对于那些成功了的人来说 过程不过是手段 而没能达到目的的手段都不能称之为有效的手段 因此也就失去了意义
可几乎就在一瞬间所有指标都表明确实存在这样的事和人 让生活变得如此了不起
爬了一辈子山的古稀老人在不知道是不是最后一次的登山之旅中轻描淡写的说着"登不成顶就回去 没什么可惋惜" 脚下山脊连绵 身后云淡风轻
我相信没人会花一辈子去做一件事 只为了多少年之后拍纪录片的时候可以对着镜头很厉害的说句很轻又很重的话 所以若有所思的想了很久
前段时间周围会变得模糊又迅速清晰
先是像沉入深水 外界的声音影像都只恍惚着细碎的白影窸窸窣窣的冒着泡消失而已
然后猛地被拎起 曝晒在太阳下 太阳下所有东西都刺眼
比如身后那一百个转弯 每个弯都已成定局让我后悔不迭却只能站在这一点甘之如饴的咽下
比如眼前是一百条路 每条路都变幻莫测让我踟蹰不前却只能迈出这一步破釜沉舟般起程
我以前害怕黑 那时候最怕亮
后来日子还是继续 该焦躁该焦躁 该烦恼烦恼 该过去的还是过去了
也不是轰轰烈烈的事 不久就会和平白的生活中其他大大小小的事一起被搁置 再看时甚至忘记当时煞有介事的是为了什么
之后我开始变得无所谓而不是无所畏惧 就像所有的恣意狂妄都掉入成熟的泥淖 从此哑口变聪明
谁都说不清这样是好是坏 因为原本世上所有的道理都只能是各执一词的诡辩
就像谁都知道谁都可能会被骗 谁都知道谁都可能被抛弃
谁都祈祷被骗的不是他自己所以保持怀疑 谁都希望自己不要被抛弃所以选择先抛弃你
生活说它不会避重就轻 所以我也不避重就轻我自己__
《180°以南》观后感(八):关于工业化,一次宁静的探索
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永恒的对错。
这对于极大丰富了物质生活的工业化亦然。面对工业革命及其所带来的影响,理性的人们都在反思,有些做出了探索。
当试图登顶的一行人围坐在石屋的火炉边叙话时,道格说,我不同意有些人关于工业化社会积重难返的说法,就像一个濒临悬崖的人,他是继续向前跌入悬崖,还是掉头回到原来的路?答案很明显,这思维也极简单。只是有些人预感到了悬崖,已经提前开始探索回头后要走的路,但那些迷恋于捷径之人却一定要看到绝壁才肯死心。
在影片的解说词中,对于工业,杰夫使用了“侵略性”一词,这是对于工业文明最好的总结。工业使财富对于人们来说唾手可得,因此人类开始丧失作为自然一部分的本性。片中的老渔民面对大海时忧伤深情的眼神,以及反对建设大坝的老牧民悲情的演说,都如此令人难以忘怀。工业化侵占了他们奉若神明的大海和土地,践踏着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为的只是让城市中的宅男们有足够的食物和能源去玩电子游戏。这样的交换显然是不等价的。
片中不断的提到复活节岛的石像以及关于石像的传说。这更像是一则关于人类的寓言。当人们执迷于毁灭时,悲剧必然发生。这种例子我们不需走出国门就可看到。如今黄沙漫天的罗布泊戈壁,在有确切记载的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的沃土,过渡的垦荒和商业发展将那里毁灭了,如今只能用来做核武器试验。
而国内目前兴盛的房地产行业,不断的侵占耕地,消耗资源,也许不久的将来,这些混凝土建筑也将变成新的倒塌的复活节岛石像。
关于人类的未来,有志之士在探索。道格和伊文就是其中的代表。我不敢说他们以少数人之力建立自然保护区,这种乌托邦式的行为是否能够最终成功,但在人类工业化面临严重瓶颈的今天,这是具有警示和代表意义的探索,是一次与世无争的,宁静的探索。
就如伊文所说,人这一辈子总要做些事以求得救赎,无论做什么。
《180°以南》观后感(九):好片子 音乐真棒
好片子 音乐真棒
1. Mountains Of Storms Ugly Casanova 1:37
2. Here's To Now Ugly Casanova 2:51
3. Machines Mason Jennings 3:57
4. Doug's Theme James Mercer 1:51
5. Wave Goodbye Ugly Casanova 2:39
6. Journey Through The Past James Mercer 3:47
7. Lonesome Blues Ugly Casanova 0:51
8. Spring Wind Jack Johnson 3:47
9. Hotcha Girls Ugly Casanova 1:34
10. Corcovado Ugly Casanova 3:14
11. Maybe We're Lost Ugly Casanova 2:10
12. Coconut Flakes Love As Laughter 5:39
13. The Geezer Ugly Casanova 1:32
14. Lay Me Down Ugly Casanova
《180°以南》观后感(十):北面向南
据说片子里的Yvon和Doug分别是patagonia和TNF的创始人(TNF那个是co-创始人),所以题目就借用了TNF在中国最常被民间所使用的译名:北面。然后,向南⋯⋯
这部纪录片其实可以从很多角度去看,你可以觉得它是一部旅行片,一部探险片,一部励志片,一部环保片⋯⋯这些都不重要。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电影。关键是,只要你能从你理解的片子中带走你想要带走的感受就行了!
Yvon和Doug的人生因为他们1968年的那次旅行而改变,而Jeff的人生也可能会因为他的这次patagonia之旅而改变。也许你会觉得jeff是在重复两个老前辈的路,不过片子最后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他们登上了一座新的山峰⋯⋯这些剧透什么的也都不重要,对于一部写实的纪录片来说,剧透又算得了什么?
真正重要的是,这部片子让我感受到的一个其实我一直可以很明白,却一直不愿去面对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转身,180°,从北面转向南。
从美国到patagonia,是180°向南。当你厌倦了美国的生活,一次180°向南的旅行也许会让你的生活像Yvon、Doug和Jeff那样被改变。不要以为180°的转身是后退,只要朝着你面对的方向走,都是前进⋯⋯而你需要的只是一个180°的转身。
也许片子的主旨是想表达面对现在愈演愈烈的生态环境危机,我们人类一路向北的发展模式也许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了,需要一个华丽的180°转身,然后向南前进,这也是片子里Doug说过的⋯⋯
但其实片中表达出这种180°精神的桥段可不止保护环境这点地方。
Jeff在美国虽然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但是对于传奇的向往让他选择了180°向南。
在攀登Corcovada的过程中,当他们面对难以完成的疏松岩壁时,他们也选择了转身,下撤。
而那些patagonia的原住民们,面对水电站的时候,他们选择了转身向北去向政府表达抗议⋯⋯
其实⋯⋯啪嗒啪嗒这么多废话敲出来,我想说的只有一个⋯⋯就是,如果前方是一条绝路的时候,或者前方已经没有了想追求的东西的时候,这部片子就是告诉我们,请转身180度,把你本来向着北面的脸向南,然后前进⋯⋯
当然,要做到这个,其实真的挺难的⋯⋯
好了,我的文笔还是一贯的差,无愧于高考语文只有99分⋯⋯
不过既然都写了,也不怕发出来了⋯⋯
最后还是赞一下作为旅行片的存在吧!patagonia实在是太赞了!我所爱啊!!真想去一次!!然后复活节岛什么的也很棒啊!!!我开始越来越向往南美洲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