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见笑》的影评10篇
《刀见笑》是一部由乌尔善执导,安藤政信 / 张雨绮 / 游本昌主演的一部喜剧 / 动作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刀见笑》影评(一):广告导演拍电影 走起
没看之前听说这是一部和以往电影不太相同的电影 看了之后发觉广告导演和电影导演果真不是一个套路
首先的叙事风格 由几只动物衍发出来的故事 开头云里雾里 慢慢看着故事 看透其中的联系
因果关系就是当初怎么造的孽怎么还回去 当年小厨子的妈妈是在粪坑内被刺死 作恶多端的老丑肥因种种关系掉落粪坑 同样被长矛扎死
脸谱化特立独行的形象 色彩厚重 像极了漫画中的老妖怪 透着一股诡谲的气息
个头矮小 眼睛巨大的厨子 料事通透 只是输给了善良的心
刚看过《赛德克巴莱》看的这部电影 对男主角印象深刻 在记忆力来回翻腾 竟然和陈小春版《鹿鼎记》中的郑克爽对上了 感慨时间过了这么久 他还是一样帅气 只是找到原来的资料对照发现 这个是来自日本的演员 而当年的郑克爽 没有这种神朗 会不会有一种效应是加深记忆中稍有重叠的脸?每想一次 就更发现这是一个人 直到发现真相
《刀见笑》影评(二):配音啊配音!很重要!有木有!
首先就是配音,我就奇了怪了为什么外国演员不找专业配音演员非要自己配,折磨自己也折磨观众,怎么想的呀!以前看港剧看的都是国语配音效果没差啊,就算口型不对但是好的配音让人更容易融入剧情,效果不见得比本人配差。而且有些本人配音的根本比不上专业的效果,比如刘德华、李连杰、张曼玉,林青霞……想想金镶玉和东方不败、黄飞鸿如果都是他们本人配音我一定会出戏的。所以张雨绮做作的表情再配上那口嗓子orz ==立马破戏……说到这一联想到新倩女里的古天乐,我特么就怒了!特么找的什么配音演员啊!(看到这里的童鞋表拍我,真的,配音真的很重要!帮助入戏啊!)虽说已经不是他自己配了,可拜托找也找好一点合适一点的啊!找的神马路人嗓子啊!扯远了回到剧情,安藤政信那一段确实不错和张雨绮还有那谁那一段完全不一个档次!尤其是内公公掉粪坑那一段实在是太周星驰无厘头了,一想到周星驰还真是怀念啊!再骂一句张雨绮演技真特么差啊!面瘫哪!表情做作讲话阴阳怪气,各种别扭。其他部分都麻麻的,没意思无聊,虽然导演卯足了劲花尽了心思,可是越折腾反而越无聊越冷场,就掉粪坑还蛮好笑的。
《刀见笑》影评(三):快快乐的刀见笑
在地铁里看到张雨绮的这张海报,于是想看看这部片子。
没怎么看到宣传过,导演也没听说过,一开始也没抱什么期望,看了一刻钟觉得蛮有意思的,整体感是光怪陆离的,拍摄方式是想不按牌理出牌的,表达方式是故事里套着故事的,有点冷幽默,又有点无厘头,好了啦,国产片能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我喜欢讲做菜的那段,不知道俏江南有没有八仙过海这八道菜,不过看起来还是颇有架势的。只是看到这个莫名其妙装哑巴的日本人实在不是太爽。该死的总会死,该来的总会来哦。
张雨绮丢手帕的那段也很有意思,“少三两”既杯具又洗具,其实抱着手帕的幻想不是不错的嘛,但是和现实里一样,往往大家都不容易满足。
看到了曾经扮演济公的游本昌,他年纪应该很大了吧,当我还没上学的时候,他好像已经拍好济公了,有种很熟悉的感觉。
快到结局的时候,我发现导演已经无所顾忌地想给我们一个欢快的结束,有点仓促了。不过这不妨碍我对这部电影的好印象。
《刀见笑》影评(四):试看报告:《刀见笑》俄罗斯套娃式荒诞古装喜剧
试看报告:《刀见笑》俄罗斯套娃式荒诞古装喜剧
一把刀 几段故事,荒诞不荒唐,传奇不传说,全片就是几个字概括了,那几个字? 片中有哦。
不知道是不是卖给FOX后才吧职员字幕和对白字幕都弄成中英双文的。
影片放映许可证编号:2010-82 ,手机计算片长约94分钟。
数字版前面仅一个广告 阿迪达斯。其他全是未来半个月内上映的新片预告片 别看片多,但总长度却不多。这些预告片有《房不剩防》3.22(导演电影票抽奖,把自己在北京一套住房免费给获奖影迷住一年),《宅男总动员》4.1《侠盗石川》3.31《整编特工》3.22《守望者》3.25《硬汉2》4.1《万有引力》4.8
感谢《五郎八卦棍》
《刀见笑》影评(五):见笑了
剪辑,镜头都很不错。多用特写与近景,画面有种另类的美感。叙事结构套层式,用那把开心刀来穿连但和《红色小提琴》按照时间叙述不一样。用佛家三毒贪、嗔、痴的来定义三个故事,又用鸡、蛇、猪三个动物来象征和引开故事。小人物的偏执追求,导致个人的荒唐与周遭的嘲弄。人人都给扭曲夸张到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感。十足的黑色幽默。
结构类于《时时刻刻》,不过没人家技法地道。穿插的哑巴童年动画那段,使人想到《杀死比尔》刘玉玲演的日本妞儿小时候。第一个“贪”的故事,独孤成追求天下第一,不惜自掘父陵,杀害兄弟,寻得玄铁来练宝刀。满以为宝刀在手,如虎添翼。没想到是劣质产品,还没搞清楚状况时候就把自己搞死了。虎父无犬子。可惜好事都叫你老子干尽了,时代也随之改变。有点像李世民与李承乾的关系。英雄的故事无法复制,除了自己能力外,总有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第二个“嗔”的故事。哑巴为报仇忍辱负重,苟且偷活。不惜杀掉今唯一赏识自己对自己好的师父来换取手刃仇家的机会。(老厨师就是铁匠给打制开心刀总受人欺负的侏儒小孩,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刀给他带来名望快乐,也给他带来杀戮祸害。花魁,杀猪匠,哑巴,刀都给他们带来了转机。)可惜,功亏一篑,马上就要动手时候,仇人自己死掉了。人生目标立即破碎,而在弑师的悔恨,遗憾终身。第三个“痴”的故事。杀猪的爱上了花魁。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惜不是冯梦龙的小说,眉梢眼角,误会一场。最终幻想破碎,徒留诟病。不喜欢终归就是不喜欢。你深深爱着的人,永远以不亚于你炽烈的痴情迷恋着别人。而对你嘘寒问暖的,近在咫尺你却视而不见。(这段有搞j,挺欢乐的。)
荒诞而杂乱的情节,麻木而残酷的世界。个人再怎么努力追求都无可奈何与无能为力。都挺绝望的。
2011,03,17
《刀见笑》影评(六):《刀见笑》你笑了吗?
这是一部新出的喜剧片,其实这部影片也无什么特殊值得一提的地方,影片也许也没什么深刻的含义(也许是我没发现吧)。这部影片不外乎也采取与其他的喜剧电影相似的处理方法,塑造喜剧性的人物形象,换句话说就是用一些丑角来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和主要的角色;趣味性的故事情节,突发性的情节转折和幽默的人物对白等来展示影片的戏剧性和喜剧性。
但这部影片之所以给我留下印象首先是整部影片对《刀见笑》这个主题的诠释上的一以贯之。电影很好地树立和“保护”一个观念就是影片中的那把刀不是杀人之刀而是用来做菜或是给人带来幸福的刀。而就是这个简单的理念在整部贯穿与整部影片。所以影片的真正的主角也不是故事中的杀猪人而只是一把菜刀。影片所有的故事也是围绕这把刀的命运从它的“出生”的深厚背景,它的原材料是有极大杀伤力的玄铁,最初是要被打造成杀人之刀后因铁匠的移花接木而后变成为一个小孩实现其梦想的菜刀。这也就揭示刀出生的喜剧性的一面。影片是通过对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为隐线,以杀猪人追求青楼女子的戏剧性故事为明线并穿插一个发生在饭店中复仇计划运用穿插蒙太奇的方式叙述。从而展示这把刀的“坦荡一生”。其次影片中不仅仅是只有喜剧性的一面还有其血腥的一面。并且总会巧妙的运用喜剧性的一面去遮盖和避免血腥的一面,血腥的故事中依旧有喜剧的一面,哑巴要杀的那个太监喜剧性的死,血腥依旧归于喜剧性。出乎人的意外。这才是影片真正喜剧的表现之处。最后就是影片有趣的叙述方式。采用歌唱等极具舞台性的表现方式,整部电影有首至始至终的歌就是“吃饭歌”,这首歌也有 “饰腥提喜”画龙点睛之用。还有就是视图的解析运用,这多见与一些科教片中或科教类的节目中如《走经科学》。但在这部影片中导演运用了视图分析的方法展示了影片中大胡子的死,让大胡子死的“突发性”和“画面性”有了很好的展示。视图分析的运用也是导演避免血腥的方法之一。
《刀见笑》这部影片看完后你笑了吗?该笑什么呢?该笑这把刀真的是见笑了?!
《刀见笑》影评(七):刀见笑
我没有看过原小说《一把菜刀》。我相信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电影一开头,用春三十娘的一句话:此地乌烟瘴气,各位又面目狰狞,决不像是一家客栈……莫非是间黑店?对的,看完后,我居然觉得进了黑店。狂吼对不起我的周末和我的米米。
背景情况是这样,有个导演没吃饭,然后就叫了那个不会摄像的摄像师,还有一个故事都不知道怎么写的狗血编剧,碰到了一起:吃了吗?你还没吃吧?
刚好就相约来到了前阵子炒得一踏糊涂的大S他老公***俏江南。几杯酒下肚,大家既然闲着,赚点小外块得了。拉他个赞助,这种低成本的电影就开始准备了。
演员不用请大牌,没钱啊。
故事开始:
有个人,想成为天下第一,如是乎,就把他爹的坟给挖了。拿到一块破铁,然后找了天下第一的铁匠,打一刀天下第一的刀。结果宝刀练成之日,刚想试刀,以为要到故事的高潮了,结果这主人公就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有个人,是个厨子做了条鱼给一个长得像坨屎的太监吃,结果太监被鱼刺卡住了。太监就灭了他全家。像所有的故事一下,留下了一个厨子他儿子,如是乎这娃十几年,忍辱偷生的一门心思只想报仇,终于杀了他师傅,拿了天下第一的菜刀刚想一刀了结了时。。以为要到故事的高潮了,结果这主人公,这块坨像屎的东西居然莫名其妙的在粪坑里。。。。。。屎了。
有个人,叫一刀仙。武功盖世。平常也没啥爱好,就喜欢骑着个马往那个死杀猪的身上碾过去。然后再去万花楼找那叫寐娘的妖婆子。有一天,这杀猪的偷了一把菜刀,然后拿着刀站在万花楼门口时,那一刀仙还发挥平常的爱好,以为要到故事的高潮了,结果这主人公被一刀给P了,然后又莫名其妙的。。。。。。。死了。
有个人,是个厨子,刚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千辛万苦挑选出来的候选人的时候,以为要到故事的高潮了,结果这主人公也莫名其妙的。。。。。死了。
有个人,杀猪的。然后长得也和猪没两样。爱上了个妖精,得到了菜刀,杀了情敌,结果,这妖精和他玩了一下:是你的菜刀~。。。(参见益达广告)。以为要到故事的高潮了,结果只是看着一对狗男女成仙了。
然后,这个故事就莫名其妙的完了。
脑子里就剩下那群妖精在唱:你吃了吗?还没吃呢?那就快吃吧?
吃屎去吧!真不知道那些打五分的是怎么打的?吃了屎吧?
这个影评送给刚过完32的老哥,在你生日的晚上挑了这么部烂片,我深表歉意。
《刀见笑》影评(八):导演勇气可嘉 结果差强人意
本来标题想写 导演勇气可嘉 结果因人而异 因为写这篇影评前也看了看其他观影归来的豆友的评论 好评不少。。。但想想决定当然还是坚持自己观影后的想法
刀见笑是一部情节极其荒诞的武侠片 在我看来荒诞并不代表恶搞搞笑无厘头 而是奇 应该很神很怪很有趣 但这部片子镜头各种眼花缭乱 显然对观众的观影重点有很大影响 有点唬人 大量特型演员 各种扭曲的面部表情 使这部片子有失美感 对于我一个女性观众来看 好感度确实降低
导演运用传统三段式叙事 从第一个故事往前倒 最后再延续第一个故事形成第三个故事 对于第一和第三个故事里的猪脚专门靠杀猪生计的屠夫 真是和猪待时间长了就被同化了麽 我觉得这个屠夫傻拉吧唧整个一脑残 喜欢如猪般嚎叫让我反感 还有他那个朋友 其实我没太想明白这个人物设定是为了神马 卖腐?搞笑?仅仅为了说快板?有点多余 添乱
刀见笑确实是一部特殊的影片 导演的勇气可嘉 尝试了各种元素 混搭在一起 可这些元素却缺乏新意 让观众并不觉新鲜
比如突然唱起吃饭歌来段RAP 让我想到了武林外传
俏江南八道菜 我想起了食神 满汉全席神嘛的
第二个故事安藤讲述复仇的来龙去脉时 动画小人儿片上来了 咱就说最熟悉的 非常完美 里就有过 可人家那是纯爱情浪漫风格的片可爱呢 你也用算图神嘛呢?
等等 对于我来说 各种无感 甚至觉得有点雷 有点二
其实我觉得完全没笑点 旁边的一姑娘倒笑的很嗨 可观影结束后她男朋友问她你觉得这片怎么样 她也说不喜欢。。。== 我真想问那姑娘那你笑神嘛呢
安藤饰演哑巴 我一看就知道 他肯定不是哑巴而且不简单 嘿嘿其实原因很简单 这嘛美型的男人必有重戏在身 同理 就像我看 狄仁杰通天帝国 时 开头看到梁家辉 中间他却没有出现就知道最后凶手必定是他
张雨琦 从她演 女人不坏 的时候我就发现 她说话怎么气不够的感觉 演阴阳怪气的白领真不错 演寐娘她不够媚 眼神却给我凶狠的感觉
小白脸最后的突然出现 让我感觉有些突兀 也许是因为开场前去买爆米花儿耽误了五分钟左右 坐定后还不是很入戏 所以前边的铺垫没有领会 以至于这部片子中唯一的一段爱情戏 让我依旧毫无感觉
看到宁浩在客串 我在想 是不是刀见笑的配乐是他推荐的人阿 真有他的疯狂系列范儿。。。
总的来说 刀见笑作为电视广告导演出身乌尔善的首部电影 好坏先不说的 各种尝试必是好事
. 要说起导演处女作 我是这么理解的 我还是比较相信豆瓣评分的 所以标准就拿豆瓣评分来说
诺兰的处女作 追随 9.0 姜文的导演处女作 阳光灿烂的日子 8.7
牛比的导演从处女作就很牛比 并且一路牛比下来
再有一事就是刀见笑再次证明 预告片神嘛的都是浮云 只有亲自去看完整的电影才知道到底是不是在坑爹。。。
再再一事 据导演乌尔善说 刀见笑的成本非常低 我对小成本电影的理解是 小成本怎麽了?小成本并不能作为导演的借口 现在电影票也不算便宜 小成本还好回本呢 近期我看的一部小成本的牛比电影叫恐怖游轮 可以玩笑的说 这电影拍的省钱嘿 拍一遍全整的来回剪剪就得了
《刀见笑》影评(九):挺好看的
刀见笑一直存在电脑里,也没什么心思去看,以为只是一部很无聊的片子。不过人生处处有惊喜,在偶然的一天整理电影的时候拖着看了几眼,终于决定选个黄道吉日把片子看完。
看完真的没让我失望,片子是我觉得还不错的风格,有点荒诞,但是不绝望;有点悲伤,也有些温柔;没有大多怪异武侠剧中混乱的逻辑,怪异的悲伤。故事里的感情在我的理解范围内,复仇,爱恋,虽然画面很混乱,杀猪的长得不是一般的丑,但是却感觉到了一种明快,轻松的感觉。
最后的笛师真是电影里的一抹亮点(鉴于一刀仙和那个杀猪的面目可憎),和媚娘在一起还真是很和谐,连万花楼楼长都是那么有喜感的。
而且整个故事的安排让我觉得意想不到,原来是这样,还是挺出人意料的。里面的爱情故事还是看着满感人的,帅哥和美女啊,我就是一视觉动物。
《刀见笑》影评(十):《刀见笑》:送你一把开心刀
地震、海啸、核辐射,这么多闹心的事一起来,实在是一盐难尽,在这当口,能有部喜剧电影看看,是件好事,但对《刀见笑》(乃至整个大陆电影市场)来说,被突发新闻吸引了太多的注意力,而且本就是传统的票房淡季,虽然公映日期从去年11月推到今年3月——不过正所谓“弱片无档期”,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使我对《刀见笑》的票房前景实在不敢看多。
这并不是唱衰影片的艺术质量,浓烈的个人风格已然注定了《刀见笑》是一部口碑两极分化的作品,不过我还是力图冷静的梳理一下影片的得失——我不是代表,我的意见仅对我个人负责。
我看完《刀见笑》后的第一感觉是:这是内地第一部公映的尻片(考虑到cult翻译成“邪典”引发了诸多非议,那我索性用音译)。此片在多伦多电影节放映时,被设置在“午夜疯狂”单元里,在这个单元里,据说曾放映过三池崇史、冢本晋也、《指环王》之前的彼得·杰克逊等人的作品,由此看来,从“重口味”的审美趣味上来看,《刀见笑》已经获得了国外同行的认可。
“重口味”直接体现在了影片的视听风格上。高密度的剪辑节奏,MV式的用镜方式,这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导演乌尔善十年广告片的拍摄经验——我甚至想起了同样玩广告出身的大卫·芬奇,《社交网络》那种节奏恐怕只有丫能玩得出来。由于预算的限制,《刀见笑》基本未采用全景、远景,而是大量的近景和特写拍摄(用导演的话说:“镜头拉开就穿梆”),不过此一取景方式与MV视觉风格相得益彰,倒不突兀。而影片为应对三段式的叙事结构,也采用了不同的色调,同时着力凸现了“粗鄙”的质感,糙爷们糙画面,臭汗哈喇子满银幕流,这恐怕也是绝大多数女性和文艺青年不接受此片的根本原因。在音乐上,《刀见笑》大量使用了Hip-hop嘻哈、Rap、电子、金属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也是重口味十足。
“重口味”还体现在影片的叙事结构上。当然,把《刀见笑》跟昆汀相提并论是太忽悠了,虽然采用了套层式的叙事结构,但《刀见笑》并没有采取昆汀、宁浩式的多线索叙事,而是用一把菜刀串联起了三个在时间线索上依次倒叙的故事,并在结构上使用了插叙的手段,从而形成了三个故事大套中、中套小的俄罗斯套娃式结构。但即使是这样,在叙事手法上,《刀见笑》已经算国产电影中的翘楚了,国产电影一般在叙事结构上循规蹈矩,这可能跟中国观众对结构的创新接受程度低密切相关。
在影片的主旨层面,影片里的三个故事分别照应了“贪、嗔、痴”三个佛家说辞,在画面上用了鸡、蛇、猪三个动物来象征——估计这跟导演的蒙古族血统也有关。既有这层浓厚的宗教背景,应当也算“重口味”吧(想想我们的电影审查政策,你懂的)。
影片故事改编自《故事会》里的《菜刀传奇》——是的,《故事会》,一本大型高端文化读物。我没有讽刺的意思,《故事会》里流转着大量的民间故事和市井传奇,“小说”一词怎么来的?唐传奇从何处诞生?但凡熟悉点中国小说史的人,都不应忽视《故事会》。毛主席说过:“卑贱者最聪明”,贩夫走卒方有大智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电影《刀见笑》从《故事会》里找素材,那是正道。不过《菜刀传奇》里有四个小故事,现在影片只保留下中间那层哑巴厨子的故事,其余两个皆为原创。坦率的说,全片最出彩的就是这个哑巴厨子故事,少三两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结果没吃成;独孤成弑父杀兄想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果命丧黄泉;这两个都毫无悬念可言,没啥戏剧性。唯有哑巴厨子复仇的好戏,一波三折,牵出一段前情恩怨不说,还有着令人意想不到(同时充满反讽)的结局。在我看来,若《刀见笑》就把哑巴厨子的故事做足,搞成90分钟,一定比现在的影片更好看。这也应了“民间故事不可改”的原则,什么叫“民间故事”?那是万千大众口耳相传,经过无数不知名作者润色加工过的故事瑰宝,增一分嫌长削一份叹短,最多改改时空背景什么的,故事筋骨万不能动,一动就散黄子(《赵氏孤儿》可做前车之鉴)。
哑巴厨子的成功跟安藤政信的精彩表演也密不可分,这才是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日本人演中国戏,官话说得比中国演员还地道(想想《无极》吧,日韩演员一板一眼的模仿普通话,特区的演员反而要配音),这股狠劲倒是跟哑巴厨子的性格很类似。女一号张雨绮也算“本色”演出,再加上影片中“俏X南”的植入,倒是八卦谈资十足。
要说影片的短板,恐怕拼贴的过多是个大毛病。玩杂糅不要紧,但这跟做菜一样,食材才是根本,杂糅无非是调料,调料不能喧宾夺主——观众们来享受视听盛宴,那是来“吃”菜不是来“吃”盐的。
《刀见笑》已经被20世纪福斯公司买断了,所以我们在片头可以看见熟悉的探照灯标记,影片也是由福斯同步在全球发行、上映;导演在影片还未公映的情况下,也被陈国富相中,成为《画皮2》的导演,从这两点来看,导演的功力和影片的艺术质量其实已经得到了证明。
整部《刀见笑》,最让我鸡冻的就是游本昌老爷子饰演的铁匠给长得像尤达大师的儿时大厨拿出绝世玄铁时说的那句话:“我给你打一把开心刀!”此言一出,整部《刀见笑》就亮了,当时我开心得一拍大腿,大喝一声:“麻痹!”(这里是赞语而非三俗)后来听说,“开心刀”三个字是来自游本昌老爷子的即兴创作。
回想当年看武侠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让我们一起唱《笑傲江湖》到天亮吧!”义薄云天、豪气冲霄,多少江湖事,尽付笑谈中,但现在淡然一句“开心刀”,连《笑傲江湖》都成了无聊的傲娇。
我若有这把开心刀,给盐也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