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是》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是》影评10篇

2018-09-03 03:4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是》影评10篇

  《我是》是一部由多罗塔·肯杰扎夫斯卡执导,Piotr Jagielski / Agnieszka Nagórzycka / Edyta Jun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影评(一):孤独是颗闪亮的星

  电影的名字是抛给我们没有答案问题。我是多余,我是永远钻不到怀抱里的小毛头;我是孤单,我蜷缩在破船里面忐忑着不被别人发现;我是坚强,我高兴能付得起我的饭钱;我是渴望妈妈的爱和那个漂亮姑娘总是那么遥远;我是无所谓,我想跳进湖里一了百了;我是不舍,我有祖母玩具和那个爱我的姑娘…… 电影的主旋律就像大提琴拉出的小调,多少人被感染的擦泪,以至于忘了问自己:他是谁。他是一个母亲婊子的野孩子,所以他周围净是女人的咬舌根和男人异样眼光。我想,搁置现实,这孩子会被白眼淹死,他会站在街角叼着烟,冷眼看着这他妈不公平冷酷世界,和小混混打架,放肆麻木的大笑或者流着血,也许会在胡乱上床的时候,想到自己妈妈也是这行当的,起了一点同情和莫明的恐惧,然后翻翻眼睛吐口唾沫,再继续的混蛋报复下去。 可是,小姑娘翻着嘴傻傻笑的时候,小毛头绝望的晃了晃只会噪音收音机,“喜欢音乐吗?”,看着女孩子点头后说,“我喜欢音乐”,“我也想当个诗人”。大家会想到开头时候站在台上淡定台下笑声主人公,再往前,他说,人来到这世界上只是“为了计较品尝一口面包”。当然这是他引用了他要朗诵诗里的一句,诗里还有一句,返回来看时不免令人唏嘘——“我期盼一个有人在乎我的地方,我渴望着,我的上帝。”这个几乎快被每个人不在乎的孩子,还有诗人的梦,正经的告诉别人喝酒是不好的,坚持自食其力,虽然心里老在翻腾,可是随着眼泪出来的,哪个人没有尊敬? 最冲突的地方是两次见妈妈,第一次,妈妈令人难堪请求原谅衣服遮不住身体,同样也遮不住孩子满脸的鄙夷。在观众的惊愕眼光中,导演不费多余的镜头台词,孩子的身份回答开始时那个关于名字和身份的问题,也多少暗示了孩子还得走的难走得多的路。第二次跑回家,安静地伏在妈妈腿上的他,没等到盼望的母亲的爱抚,取代的是那句“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这个给现实打磨的结结实实的孩子,终于绝望的连着心爱的玩具朝着水塘跳了下去。 孩子,那一湖的水都乘不下你的委屈,你那么坚持,那么费力,那么整天幻想,到头来没人回应,没人在意,更不说没人给予。世界上最大的罪莫过于给孩子苦受,他们干干净净,毫无心机,凭什么莫名其妙伤害他们,还美名,我就想让你看看社会。电影的结局抛给我们更多质疑,一个流浪善良小孩的梦,被扼杀在一个受过教育的,条件优厚的,被爱慕女孩子手里。这样来说,这个无人爱,从没走进过大人世界里的小孩子,当真比那些在成人社会浸淫已久的,始终受瞩目的物质充裕孩子们悲惨,值得同情和过得可怜? 孤独无所依中,坚持了纯真和善良。少时的苦难,将在以后打拼中星星般发光。 吸引人的悲剧,不是讲苦难讲的深重。而是时不时有希望和看似快乐火花闪耀在主角周围,当一切都扑闪的灭掉之后,那周围才叫真正的黑暗。在Jestem里,这火花就是那咧嘴笑姑娘的爱,她满心意的希望可以得到一个吻,就当他们即将一起驶着船幸福在自己的河流上时候(虽然我们也知道这是多么不真实),还没驶出的船就挂帆在风里。当小姑娘戴着耳机蹦蹦跳跳的时候,她没准会想起自己心仪的小伙子那句“我是那么的喜欢音乐”。可现实是荒诞可笑的,直接间,音乐没能让他们道别,哦对了,还有那个我一直牵肠挂肚的吻。 所有的风给你,吹去你脸上的湿气/所有的林子给你,氤氲着祖母的气息/所有的吻给你,世界终归会为你所系/所有的泪水给你,但孩子,请你擦干眼睛/活着的路总是崎岖,远离水塘,迈步前去。

  《我是》影评(二):如果我和这世界如此遥远,那我是什么?

  惊叹于男孩演技成年人总爱说“小孩子,懂什么”,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真的可以在眼睛里呈现出那么多的无奈寂寞吗?

  念不被人理解的诗,不允许更换食物,这个世界按着既定的规则运转着,它也许不合理,可当你提出意见,反而会被讥笑,当男孩想要逃离这样的生活,却连狗狗都不愿意同行,似乎人们都更愿意用默认的方式去生存。

  他是倔强的,放弃上船夫的船,坚持付汤的钱,孤独的人反而更想努力地不依附任何人,寻找着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存在价值。一块面包,一双绑了胶带的鞋,就可以让男孩满足,卖废铁赚了钱后,他玩着塑料袋迎风狂奔时,才让人想起,他还是一个本该无忧无虑成长的孩子。

  不容于世;老人说,小猫被淹死了,然后告诉男孩,因为它们不被需要这就是生活。但男孩还没有放弃,他憧憬着对面房子温暖的家,迷恋着那个家里天使容貌姐姐留恋唯一一个与他心心相惜的人——丑妹妹带给他的温暖,不愿意掺和混混们残暴颓败的生活,我们被男孩对这些小小美好的渴望所感动,即使生活如此不堪,他依然如此纯真。最后他还是想去母亲那里寻求希望,他露出一丝讨好的微笑,可是还是被无情的拒绝,那个缺爱更不懂爱的女人再一次无情将他抛弃。男孩如同被淹死的猫咪,想要结束自己,然而最后他还是拾起希望。他在丑妹妹面前哭得如此委屈,不明白自己为何要承受这些,得到的答案是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个错误究竟这世界上还存在多少这样的错误?人们喜欢把获得生命作为世上最大的恩赐,存在本身虽是奇迹,然有时此种恩赐是否太过轻佻与随便了呢。

  男孩和丑妹妹的平静温馨没有持续下去,姐姐最后报了警,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面对警察父亲冷漠表示“每个人都住在不一样的地方”,他们最终身处于不同世界。沉浸在音乐中手舞足蹈的妹妹,承诺过和男孩远走高飞的她,此时此刻和窗外挣扎求救的男孩是那么远那么远,即使他们曾经共同品尝孤独,互相取暖,然则不过是两条相交线,注定是对方生命中过客

  我叫什么名字,究竟有何关系,难道这能代表着我和这个世界的联系吗?人生在世所为何来?如果我注定孤独于世,究竟存在的理由又是什么。。。

  《我是》影评(三):无论怎样,请对孩子负责

  雨后的南昌,一如既往阴沉冷风依然彻骨,没有心思上课,没有心情看书,只好躲在寝室听歌搜电影。于是偶遇一支极棒的mv,音乐是Aufustana的boston,背景片段正是Jestem,于是瞬间被精致的镜头,片中温暖的阳光小男孩小女孩精致的面庞,小男孩那笑容背后沉甸甸的心事所吸引,再也忍不住,遂找到了片子,开启一段让人止不住悲伤心灵之旅。

  我想最让我心痛的是那一幕当暖阳和煦地照在小男孩的精致的面庞上时他抬起无神的双目,那分明灰色眼圈是如此让人倍感心痛,涣散目光仿佛望向看不到尽头的远方,还是心中残存的信念已被摧毁的支离破碎

  他默默的行走于这一片冬日艳阳河畔中,他默默的在偌大的枫叶林中拾捡用以充饥的烂果子,他默默的搜集一个个丢弃的易拉罐换钱,他默默的在垃圾场捡起一卷废弃的胶带粘合破得不成样子鞋子,他默默地用换来的钱在餐厅吃一碗最便宜红豆粥,他默默地看着窗外幸福的一家连悲伤都感觉不到了只有一种无言的空空如也,他默默地在远处注视着母亲堕落,他默默的用乌七八黑的小手开罐头,他默默的吮吸被割破的手掌,他默默的为自己缠绷带,他默默的行走在寒夜空无一人街道上,他默默的生起火炉子博取可怜的温暖,他默默的被孤独缠绕,他默默地独自一人。

  但没有父亲又怎样,没有母爱也算了,拒绝堕落所以母亲不见也罢,拒绝沉沦所以不与混混为伍,废弃轮船作家,拾捡垃圾过活,如果运气好,会有真正好心老太太接济,会有善良的小女孩为友。也许会苦痛艰难,但也会有人性温暖与情感动人,就这样,在前行道路之中,人变得坚韧起来,懂得孰对孰错,懂得世态炎凉,懂得人情冷暖。最后能过上真正像样日子

  献给每一个孤独的灵魂。。。。。。导演如是说

  我想导演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悲悯的人。。。他拍这部片子肯定是在想着说一些话,想对孩子们说,想对大人们说。。。。。。

  想对小男孩说,想对每一个此刻无可奈何地遭受苦难,缺少关爱,忍受孤独的孩子们说,一路荆棘为伴,也许苦难重重,但请坚持,坚持,也可以寻求好心人寻求帮助,但一定要坚持,只要不放弃生之希望,总将收获属于自己生命中的,不多不少,那独一份生命体验领悟

  想对大人们说。。。。。。无论怎样,请对孩子负责。请不要做这样的母亲,无论你承受多大的痛苦,都请不要对待自己的孩子,要么请别生,生了就要负责。请不要做那样的邻居,无论你多么鄙视那些堕落的人,但他们的孩子无罪,如果可以,请生出援手。请不要做那样的老师,故意刁难学生,以达到自己邪恶恶心的目的。大人们,无论怎样,请对孩子负责。。。

  最后,想歌颂小男孩小女孩之间那份纯真的相濡以沫,他们何其弱小,需要关爱。。。。

  oston响彻耳畔,悲伤逆流成河。

  《我是》影评(四):独行流浪世间

  世界从来不会因为你是弱小的而对你多加疼爱 残酷现状赤裸裸的摆放在每一个人面前 不管你接受与否 你都必须忍受 当然你可以选择逃离 但最终不也一样被抓回去吗

  印象深刻的是小男孩靠卖废铁赚钱饭馆坚定的为自己的饭汤买单 即使服务员已明确表示免费提供 他所处的环境友善 身边的人不友善 他渴望的母爱和温暖的家庭成为梦境时 却心底依然善良 依然充满希望 依然善待身边人甚至小动物 这是孤独的表现 因为他知道所遇到的都是孤独

  影片的最终指明献给孤独的人 可谁又不是孤独的人呢 在人世间孤独的流浪

  妈妈不要我了 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你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我是》影评(五):一个诗人的代价

  似乎成年人的装纯的爱情打动不了我了。最近看了一些小孩的超早恋居然感到震撼

  让我心动的一幕:小男孩绝望的时候,笑起来很傻的女孩轻轻的为他擦拭眼泪,并说:“我们一起逃走吧,和你在一起,我什么都不怕”

  什么是最真挚的爱?不是你生我死的豪言壮语,没有物欲横流的左右纠缠。一无反顾的相信无怨无悔陪伴

  谁,不是被真情打动。

  不爱。用嫉妒让爱火重燃。

  爱的反面。一样精彩。但却充满罪恶

  看着播放器这部电影就要走到尽头。舍不得。太可爱,又背负了太多的心酸无奈。

  这部电影,最打动人心的,是如河水一样流淌至心灵的剧情。但,不可缺少的是那烘托情感的美妙乐曲

  那曲子,是谁写的,多著名,获过什么样的大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放在电影里。衬在人物深沉眸子背后。恰当好处,让人心动。

  那画面,就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是一次欧洲小镇的旅行。

  干净冷清的街道。童话般的城堡。一个人的船头。一个人的旅程,一个人的夜晚,一个人的奔跑,一个人对命运的挣扎。

  当故事结束,字幕缓缓的打出了一行字――谨以此字幕献给每个孤独的灵魂。

  孤独,如此平淡。如此震撼有穿透力。

  曾经迫切的渴望长大。直到有一天,终于无奈的发现。我们不会长大。心,己经开始无法阻止的变老。

  我们爱着,却眷恋着某种游离。麻木的表情,并不是背叛,只是日子久了,我发现我连自己都不爱。更别说爱你

  这部电影,可以找回一些失去东西。一些淡忘的记忆

  《我是》影评(六):孤独的颂歌

  《我的颂歌》

  在这大地上只为计较品尝一口面包

  就当那是天赐?

  我是如此渴望着,上帝啊

  只为在他们说的这片罪恶的大地上

  搅乱一池宁静春水

  使人不得安宁

  我是如此渴望着,上帝啊?

  只因这片大地人们日日行礼

  与基督圣言一般久远蒙神祝福之人

  我是如此渴望着上帝啊

  我期盼着一个有人在乎我的地方

  所以它必然是应着友谊协和而生

  它一定会是如此的

  我是如此渴望着,上帝啊

  很少看这样深沉主旨的电影。这是一部为孤独而颂的歌,开篇主人公朗诵的《我的歌颂》便是他灵魂的真实写照——孤独,但

  不放弃寻找理想真爱。虽然他未曾理解诗歌意义

  他来到这个世上本身就是个错误,但错的不是他

  他逃离孤儿院,因为他知道这里不是他的家,他要寻找他所渴望的家

  但他的家是破碎的,他母亲为寻找爱情而堕落,而放弃了亲情

  他在这个家无法立足,于是他要独自创建一个家

  于是他拾荒为生,将一只破船开辟为住所

  破船里燃起昏黄的烛光,透过窗口可以看到富人家里明亮的灯光

  在旧的城市里,他被同龄堕落的孩童追赶,被所有的人称为小杂种

  于是他只有奔跑,而不是畏缩、堕落

  他微小、可怜,却拒绝别人的施舍,

  他靠自己的双手创建自己的生活,和尊严

  他有着成人的神情和思想

  他自己也说,当他沉思时像一个诗人,那是他的理想

  他的行为和态度却仍然是一个孩子,乐观而果敢

  他以摸鼻子的习惯动作来表示他对现实的态度

  他无畏现实的残酷,令他失望的只是找不到一个家的孤独

  他遇到了因为长得不好看而同样被人遗忘的富人家的小女孩

  他们那么相似而互相理解

  他俩决定私奔

  但孤独的人终究不能和孤独的人在一起

  因为孤独的人背后还有无数的孤独的人,他们会嫉妒

  但,他没有放弃寻找一个真实的家和理想

  故事本身是悲伤的,但电影表现的手法是温暖、充满正能量的,包括音乐,画面的色调,各种男孩表情的特写。

  或许它想告诉我们的是,人生里都会有孤独,有不好的现实,但要积极乐观地生活,不能失去对理想、真爱追求的渴望,响应诗

  里重复的那句——我是如此渴望着,上帝啊!!

  《我是》影评(七):我贫穷,但我也有自己的尊严

  小男孩是妈妈和某个男人***后的产物,他的到来没有人期待,也因此甚至连拥有名字对他来说都是奢望。他没有去处,只能暂居垃圾船,靠卖垃圾维持生计,但即便如此,对于嘲笑他的食堂大妈的施舍,他还是坚持用自己卖垃圾得来的全部钱买了单,赢回自己的尊严,哪怕没有人在意;她嘲笑他又脏又臭,于是即便连换洗的衣物都没有,他还是冒着寒冷的天气,咬着牙用比他身子干净不了多少的河水清洗了身体。他像垃圾一样贫穷,但他的骨子里却有着不甘堕落的傲气,也因此那些和他一样无家可归却自甘堕落的贫穷孩子都不愿接纳他。他爱他妈妈,但他也恨她,恨她嗜酒如命,恨她离开男人就活不了,恨她不要他。

  她是一个又笨又丑的丫头,家境还不错,有一个爱她的爸爸,但同时还有一个聪慧又漂亮的姐姐。同是一个血脉,对比如此鲜明,也难怪她被同学当成不合群的‘异类’。

  两个孤独的灵魂就这样相遇了,从最初的好奇与戒备,到成为彼此唯一的信赖。

  “我要逃离这,远远的,因为没有人爱我...”“别把我也算上,你真的想走吗?” “是的。” “我们会一起离开这的.和你在一起,真好" 。。。。但现实远比他们看到的还要残酷。她不知道他几乎自杀,她不知道她聪明美丽的姐姐突然把耳机戴在她脑袋上只是为了引开她的注意力。。。她永远也不会知道他再也回来不了了。

  我是谁?我叫什么名字?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我将要去向哪儿?我。。。。

  这是一部没有太多剧情的电影。但我却很难得的没有一丝不耐烦的看到了最后。甚至到影片的后半段泪流满面。自认才疏学浅,虽然看过不少佳片,但从没想过写影评啥的,只是看了这部电影后,内心真的是感慨万千啊。小男孩的演技很自然,自然到有些残忍。

  《我是》影评(八):家园:精神的证据和未来的期盼

  《Jestem》(《我是》)是波兰导演多罗塔•肯杰尔扎沃斯卡的作品。影片一开头,摇晃的手持拍摄预设了男孩命运的沉浮不定。此时的男孩正一步步地走向囚禁,一扇扇门在他身后关闭,画外音传来警官的冷漠盘问。男孩请求回家,警官问:“回家?哪个家?”男孩答:“回我的家,我有一个家。”可是,男孩无名无姓,只是一个被遗弃的流浪儿。男孩说:“名字有什么重要。”男孩的回答触动了警官发出“人生在世为何而来”的感叹,也正是在这声感叹中,影片带我们走近了男孩的世界,去采撷他今生今世的证据。

  成人世界的寻觅与遗弃

  在孤儿院的生活,男孩总是处于被干预的地位。他朗诵《我的颂歌》,听众尽情地窃笑嘲讽;他更换食物,老师恼怒地横加干涉;他攻击嘲笑他的同伴,于是被软禁在昏暗的食堂。他竖起中指,向这样的生活表示反抗。之后,他毅然跳窗,翻越铁丝网,逃离这块土地,去追寻属于他的“家”。

  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母亲,那个在闪回镜头中荡着秋千的温和的女性。可是,当他在坐火车、乘轮船并满怀欢欣地奔跑至家时,迎接他的是母亲和一个陌生男人的同床共眠。他母亲请求他的原谅:“我一直在追寻着爱,想找到一个爱我的人。”但男孩无法理解母亲。这一次对“家”的回访,让男孩开始重新审视成人世界。

  他偷偷地观望他的母亲,并为母亲的纵欲而嗤之以鼻。他不知道他母亲疯狂地舞蹈,猛烈地吸烟以及放肆地大笑背后,是对真爱落空的孤寂及空虚的逃避。但这孤独又不仅仅属于他母亲,影片通过男孩的双眸,将这些魂灵散落在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那个独自徘徊在岸边的女人,等待着那艘船里的男人的殷情邀请;那个小店的女服务员,翘首盼着男顾客们的挑逗调情。欲望的无限放大,使得这个社会将最亲密的血缘关系砸得一文不值。所以,当男孩再一次回到那个传统观念下的“家”里,摇着音乐盒试图唤起母亲的爱时,他得到的是母亲的哭泣及怨愤:“你为什么来这里?我再也不想见到你,听到我说的了吗?”

  他被成人世界驱逐了出去。他坐在树上思索了很久,最终将那个象征着亲情的音乐盒丢进河里。寻爱无果的男孩最终被成人世界遗弃了,他本想跳入河中被淹死,但又本能地拾回了音乐盒及自己的生命。不过,经过河水“洗礼”之后的男孩重生了,他不再是那个挣扎于成人世界中去苦寻“血缘之家”的男孩了。

  儿童世界的类聚与逃离

  男孩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他躺在落满一地的金黄的树丛里睡觉,他挑选着半腐烂的苹果充饥,他在冷风中一个人抽吸着鼻子,直到找到一艘搁浅的破船。他清理了船内的垃圾,重整了船内的物品,在此安了家。他以卖废品为生,镜头透过铁丝网将他框在收购店无人回应的门口,他以一个孩童的身份去体验这个年龄不该尝试的成人的生存艰辛。他在深夜的街头,砸碎玻璃,偷走食物,但也努力通过卖废品挣钱买汤喝。他就这样在希望与绝望中穿越,在关心和冷漠中游走。

  在儿童世界里的他,需要面对与同辈团体的交往。一群吸烟、喝酒甚至吸毒的小混混追逐着男孩,迫使他与其为伍。但男孩总是躲避着这些堕落群体,拒绝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他的“家”对面的小楼里的两个女孩,也是男孩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相逢。因为她们,一个给了男孩爱,一个,拿走了这份爱。

  妹妹是个爱喝酒并爱傻笑的丑陋女孩,尽管她的生活条件优越,同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她的心灵是孤独的:“我不喜欢我自己。”随着妹妹与男孩的交往次数的增加,他们的心灵逐渐契合。妹妹给男孩送面包,请男孩洗热水澡,在火光下谈着理想。男孩开始依恋妹妹:“求你,来吧。”当被母亲伤害后,男孩躺在床上瑟瑟发抖,对妹妹说:“没有一个人爱我。”妹妹回答:“不要把我算上。”两个孤独的灵魂依偎在一起,计划着:“我们一起逃走吧,就明天,我们一起逃走。”大清早的爱心早餐,妹妹送来夹着“我爱你”纸条的面包,做出了天真纯净的承诺。但这个计划却被美丽的姐姐破坏了。姐姐虽然美丽却依旧孤独,往往一个人在河边扔石子,一个人吹着河风,一个人奔跑在树丛里。姐姐在关键时刻报了警,并给妹妹带上了随声听。男孩被警察逮捕了,他大声地冲着妹妹喊,但妹妹却沉浸在自己的摇滚世界里,手舞足蹈。

  如果说朋友是自己选择的家人,那么男孩依旧无法在自己的生活圈里建立自己的家。他不被成人世界认可,孩童身份注定他无能为力而只能被规训、被管理。他在自己的“破船之家”里被人抓上了岸,而彼岸,只是个遥远的梦想。

  自我世界的抗争与坚守

  “家”是男孩不曾放弃的追寻,尽管他一次次为“家”伤心。对于母亲的那个家,男孩一直不愿对外抹黑其形象。从欺骗收购店老板“是妈妈接我回来的”,到回答曲棍球混混“住在我妈妈的家”,并且在其蹂躏下,对他嘲讽的“你有一个伟大的母亲”作出了坚定回应“我知道”。而当其说出“我在上你妈呢”,便立即皱着眉头痛苦地敲打他:“你撒谎,你告诉我这不是真的。”对于男孩的第二个家,在其被迫离开时,他发出了绝望的叫喊:“嘿……嘿……”叫声惊动了树上的鸟儿,却惊不醒那个小楼里的爱人。在警车的网窗外愈渐愈远的“家”,再次为男孩的追寻挂上了无情的句号。男孩走进警局,请求回家。“我有一个家”,这是男孩永远的牵挂。但这个“家”在哪?

  男孩曾问:“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妹妹回答他:“你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男孩仿佛就是那些被沉入河中的新生小猫,一个没人需要的孩子。但男孩在乎那些小猫。收购店老板说:“没人要它们,留着干嘛”,男孩反驳道“没人爱我,也把我淹死”。男孩难以容忍这份对生命的践踏,正如鲁迅所言:假使造物也可以责备,那么,我以为他实在将生命造得太滥,毁得太滥了。男孩将音乐盒丢弃,又跳入寒冷的河水里重新捡回。他流着泪与女孩说:“离开这,要不我只想淹死……”如果说男孩还有家,那么他的家,一定深居他的灵魂。这个家,是他内心世界的那份诗意——对生命的诗意追求。

  可以说,影片自始至终呈现着的是黄色的暖调画面,仿佛一首流动的影像诗,使整个情节哀而不伤。男孩喜欢眺望,面对着近乎唯美的自然风光,他的心里充满诗情画意。正如谈及理想,男孩陶醉地说:“我会成为诗人的,当我想得很多时,我就像个诗人……”

  影片的结尾与开头相衔接,只是,对于“我是谁”的问题,依旧交不出答卷。家,是社会对男孩身份认同的证据,是男孩活在人世的合法场所。但男孩无家可归,他既不能回归到传统家庭,又无力构建自己的家园。他能做到的,只是用这颗孤独的灵魂,去坚守最后的爱,坚守内心深处那份对生命的尊重。男孩说:“这与我的名字有什么关系?”的确,在他的内心家园里,不需要姓名。

  《我是》影评(九):我是,献给每一个孤独的灵魂

  在未知的岁月,该如何安慰我! 自我激励:不需要买任何鱼罐头,不需要邮寄任何东西,你可以超越自己,你会走向胜利。 我的理想,我的朋友说,当我沉思的时候,看起来像以为诗人。 大人的判断,这就是生活,有谁会需要这些猫,所以淹死了猫,而小男孩说,没有人需要我,为什么不淹死我,这里是小孩的看法,他心中是有色彩的,这色彩多是黑白的。

  似乎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小男孩会回来,回到这里,不受约束,自强自立,孤独的生活着。

  他的眼神告诉我们,一直努力着活着,不管母亲的抛弃,自己想把自己淹死,求生欲又救了自己!

  生活的他,自己对话,自己的心情动态向自己诉说,只当女孩走进他的世界,这时是有色彩的,是五颜六色的。

  无能为力的生活,他的思念与记忆还有没有没好的从前,都沉入水底,但自己有拯救了自己,他需要爱,但似乎孤独认为了他的一切,未来的生活,与长大后的他会怎样,我不知道,他很坚强,但同时也很脆弱!

  我是,每一个孤独的灵魂得到绽放,得到光芒,我们孤独的岁月,该如何安慰?

  《我是》影评(十):我是——Jestem

  这是一部有关青春年少的电影。

  十一岁的单亲男孩从孤儿院逃离,母亲一意寻找爱情,嫌儿子在家里是累赘,不愿收留,于是小男孩寄住在一间弃船上,靠捡易拉罐和废铜烂铁为生。弃船对面一家富家女孩,大概相同年纪,但因为容貌不出众,受人冷漠,与小男孩成了朋友,甚至相约“私奔”,终被貌美如花的姐姐设计,没有走成。

  这是一部有关孤独的电影。

  年轻母亲寻寻觅觅,四处找寻真爱,找到的却只是男人床上的疯狂。置亲骨肉不管不顾,放纵的肉欲填补不了虚空的魂灵。男孩无处投奔,被母亲赶出门之后深情地痛哭。笔者多成想,孩子乃爱情的结晶,却成了情爱的牺牲品。女孩没人爱是因为不漂亮,问起愿望,答“做个老处女”,讽刺的是,她最希望的仅仅是有人亲亲她的嘴唇。孤独,如果孤独是自找的,有情可原,如果是外人强加的,无论外人是总统,借口,金钱,女人,还是制度,白天没时间,夜晚也要诅咒。人之所以喜欢孤独是因为他更多时间根本不孤独。就算是那个貌美的姐姐,在夕阳下湖塘边,还是孑然一身,窗户前偷偷打量,形单影只。如果妹妹出于同病相怜而与小男孩交好,姐姐幼小的心灵却被浸染了成人世界的地位感优越感,实属孤独的翻倍。

  这是一部有关理想的电影。

  “诗人”男孩,因为“复述”了一首《我的颂歌》,被人嘲笑,老师,孩子,无一例外,即使小男孩擦抹委屈的泪水,谈到理想还是答“想做一位诗人”。有人说,所谓理想就是坚持,下一秒扛下来了,理想便实现了,而我宁可为自己立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理想,只为不让欲望与理想一起水涨船高,只为不亲自目睹梦想实现的刹那,上演的另一场烟花落寞。但我始终为有理想的人加油,因为没有理想的人连欲望和悲剧都不曾体验。

  这是一部有关乐观的电影。

  黄色的暖调画面贯彻始终。无论怎样无助,小男孩拒绝堕落,拒绝与混混为伍,拒绝烟酒。得知破烂地的猫儿被淹死,后悔不已。而儿时的摇乐玩具毕竟代表了男孩的希望,最后绝望了,一狠心将玩具扔了,但还是跳入寒冷的河水里将它捡回来。生活永远不是想象的那么糟糕,也不是热恋时的那么美好。《V字仇杀队》里炸掉政府大楼,不是为了彻底颠覆或者改变,只是为了给人一点希望。而这点希望足以让一个人下得油锅,上得黄泉。

  http://yanhaibing.blogspot.com/2008/12/jestem.html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我是》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