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怨什么仇,我把一个艺术家,给“改造”成了垃圾专家。。。
原以为到日本玩,花费精力最多的应该是看风景品美食和买买买,却没想到,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无意中开启了未来垃圾分类生活的预演生活。
以前旅行基本都是住酒店,从没为垃圾费过心,就跟在家一样,老老实实扔进垃圾桶便好了。可这次来看朋友,正巧他们刚搬新宅,就让我们住在了离新家不远的旧房子里,也因此开启了与垃圾打交道的日子。
这是一个处在居民区的小公寓,周围会讲英文的人极少。虽然朋友刚搬走,但依然打扫得一尘不染。睡榻榻米,去附近超市“鸡同鸭讲”地比划着买些日用品和食物,这样有趣的生活,我们颇是新鲜了两天,但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可燃垃圾每天都可以扔,其他垃圾都是有固定时间限制的,比如不可燃和大型可燃垃圾,一个月才能扔一回。
如果家里有这么多大块头却又想扔掉的东西,天天摆着直到指定日子才能搬走,幻想了一下这个画面,我默默地想,也不知道日本有没有我大处女座存活啊?。。。
我跟朋友说,前段时间还在看着上海同胞们的“遭遇”,同情地想,还好住在大北京,离2020年的垃圾全面落实普及,尚有挺多悠闲日子,却没想到,还是没躲掉,跑这儿提前学习来了。
朋友安慰我说,他家旧房子这里已经算是管理非常松的了,他们同事家所在的社区,分类细化比这个还要严格上好几倍不止,而且连日常可燃垃圾都不能天天扔。
其实垃圾定时回收,我们是经历过的。在美国住的时候,垃圾车是每周固定有一天来,每家都提前一晚把垃圾桶拖出去。
但与日本不同的是,每家都有3-4个暴大的不同颜色垃圾桶,差不多半人多高的样子吧。
分类上也比较直观,灰色或者棕色的,装生活垃圾,蓝色是瓶子罐子盒子类的可回收垃圾,而绿色的就全部是树叶啊,草啊之类的绿色垃圾。
虽然垃圾也不能天天扔,但可以从家里的小垃圾桶,倒到院子里这些大桶中,眼不见为净,想想也就忍了。
可如今日本这种分类就完全不同了。各种瓶瓶罐罐,买东西外包装的稍大一点盒子,都得在指定时间扔,看见一次,就得憋气一次,太不利索了,但也只得入乡随俗。
转天去超市买吃的,正巧儿子和二胖刚抢着吃完一碗泡面,看到超市门口有一排垃圾桶,我赶紧让儿子去扔掉,省得拿回家还不知道怎么处理。
韩先生陪儿子去晃了一圈,举着只剩面汤的罐子,又回来了。我问他怎么不扔啊,他说,真的下不去手,只得带回家了。
我说简直了,这点事都干不了,什么就下不了手了,老娘来!
于是走上前一看,呃。。。算了,带回家吧。
晚上朋友特意又跑来,提醒我们说,一些超市外面有可以回收盒子和瓶子的地方,攒攒就可以去扔一次,免得要等一月两回。我说我们已经见过了,还指了指桌子上的空面桶,又给他们看了看我拍的照片。
朋友的日本太太皱皱眉头说,图里有的食品盒没有处理好,上面的标签应该撕掉再洗干净的。我?。。。
饮料瓶,要把液体倒干净,瓶盖扔掉,瓶身清水洗净。类似可乐这种脖颈处有带颜色小圈的,要剪掉留下干净瓶子。
牛奶盒和盒装饮料,要洗净晾干,然后压平。易拉罐也要倒空踩扁。。。
从那天起,每天对付垃圾这件事,就成了全家夜幕降临后的“必修功课”。
朋友还传授了一个“小心机”就是,如果家里不想存大纸箱,可以把它们剪成很小的片,比明信片还小的话,就可以直接当作厨房垃圾每天扔掉。于是每晚吃过饭,我负责洗漱,父子俩再加上一个捣乱的二胖君,便会忙着,把该剪的剪,该折的折,再归类收拾好。
就这样,不知不觉间,竟然也就适应了,每样东西都处理得一丝不苟。毕竟乱扔垃圾,不按回收要求扔垃圾,都是违法的。往小了说,不能给朋友添麻烦,往大了说,更不能给咱们中国人丢脸。
有些不确定如何处理的东西,我们还寻到一个有中文版的app,他爷俩边查边处理,很偶然地促成了温馨的饭后亲子手工时间。
有一天晚上,我们一家四口去楼下散步。那时已过了规定的垃圾回收时间,身边却走过一日本男性,提着巨大的两个垃圾状袋子,大步流星地往垃圾站方向去了。
韩先生很差异地说,如果他是扔垃圾,就奇怪了。说明里要求扔垃圾要用透明或半透明袋子,但他只有一袋是透明的,另一袋完全看不见里面有什么,这是不对的。
我也好奇这人难道不怕违规吗?据说有些地方要求垃圾袋上还要写门牌号,如果垃圾不合格,会被送回家门口,甚至追责,但这里并没要求写字,不知道定位不到扔垃圾的人,会不会被发现呢?
正想着,韩先生又看到,透明的那一袋东西里,有不少“违规品”,没喝完的瓶装饮料,提及超尺寸的异形盒子。。。
我大笑起来,稀奇古怪地,就把艺术家韩先生,给“改造”成垃圾处理规则专家了,哈哈哈哈哈!
话说此时就见那人,站定在垃圾箱前,掏出钥匙打开投递门,两边环视三秒,然后趁着月黑风高夜,咚咚两声陆续扔了进去。
emmm,所以也并不到处都是干净整齐,分类自觉嘛。。。
逢我看到每天在话筒前激昂澎湃的韩先生,凌乱在一堆盒子罐子间的样子,就莫名想笑。
见我光笑不帮忙,他就忿忿地边整理边说:哼,珍惜吧,以后东西只会越买越少,买得少包装就少,省力还环保。
我郁闷地想,其实我已经感受到了好吗?最初去超市,看到想吃的,都会轮着买回来试试。
可渐渐发现,这些包装处理起来太麻烦了,于是不是特别想吃的,就不再买了。之前出门习惯走到哪儿饮料买到哪儿,后来想想瓶子还得攒着集中回收,索性也越喝越少,除了牛奶,几乎不太喝水以外的其他东西。
而类似玩具和其他物件,看到包装繁复,购买的欲望立刻降到了地板。
虽然还是很想念国内小区里那些胖胖的垃圾桶,怀念可以肆无忌惮一股脑扔干净的那种清爽,但经历了这提前演习,让我也切实觉得,合理的垃圾分类生活,其实还是非常有益的。
以前买东西时,主要考虑的是喜不喜欢,价格是否合适,对于包装,除了好看,想得不多。
可真的每天要动手去处理,甚至还要保存一段时间在家里才能扔,让我开始注意到了过度包装问题。深深觉得,讲很多环保理念,都未必赶得上动手分类实践的思考多。
几乎不到一周时间,再买东西时,我们已经会特别留意包装。会产生不可回收垃圾的消耗品,尽量少买。可回收但箱子体积较大的东西,也尽量少买。
在这种时候你会慢慢发现,其实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东西,真的极少。屋子里东西少了,人似乎也静下来了,而本质上,生活品质并无二致。仿若在此时,我才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一直向往的“极简”,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而我相信,这样的理念与心境,于我,是一种提升,于孩子,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态度吧。
免费App:钱儿频道
更多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