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克莱因壶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克莱因壶读后感精选10篇

2019-09-05 23: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克莱因壶读后感精选10篇

  《克莱因壶》是一本由[日]冈岛二人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克莱因壶》读后感(一):《克莱因壶》虚拟现实完美体现

  很痛快,一口气读完,大大的舒了一口气。

  惊讶作者巧妙构思,很难想象得到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的作品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社会人文思维确实领先我们几十年,这不仅仅体现在小说中所提到的各种物理硬件展示上。

  阅读过程中,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仔细一想,后来我明白了,这些似曾相识出处,是源自《盗梦空间》《头号玩家》《黑客帝国》《创战纪》《勇敢者游戏》。。。作者的思路真的是广袤无垠,并且就算有真实的构思和想法,真正形成跃然纸上文字更显得难能可贵

  《克莱因壶》这本书,就算现在读起来,也会立刻让人联想到当下最时髦、最先进、最具代表性的社会派现象:VR(虚拟现实)。顾名思义,就是虚拟和现实相结合,并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一种计算机仿真系统。很多脱胎于此项技术基础类游戏在大众群体中有着得天独厚吸引力人们热衷于此,体验身临其境感受

  小说讲述主人公投稿作品被某个神秘组织看中、签约并被邀请参加游戏试玩,从而引发一系列虚拟现实、真假难辨事件,就用标题所示来说,主人公分不清到底什么时候在壶内、什么时候在壶外,所有经历的一切都那么具有真实感,只有些许微小差别引起主人公的密切关注。。。开放式的结局,更显得书中世界观庞大,虽细思极恐,但也无可厚非,阅读感受非常明显,极其具有吸引力所谓欲罢不能”就是这种感觉了,我是一口气读完的。

  在读《克莱因壶》的过程中,我还特意去百度了克莱因瓶到底是什么东西,也算是从推理小说领域延伸到了数学领域,这在读书的过程中,也算是一种额外的收获吧。克莱因瓶(Klein bottle)是指一种无定向性的平面,比如二维平面,就没有“内部”和“外部”之分。有了这一部分注解,我在读书的过程中,至少在理解上感觉要稍微容易些,当然,本书的行文作者把控的很好,阅读体验极佳,在作者当年创作的那个年代,能写出如此精彩的故事实属难得。在我个人的感觉上,无异于电影《黑客帝国》惊艳现世

  废话不多,五星推荐。如此经典和精彩的故事,还是要捧在手中才能体味奥妙无穷。

  5D5m��VBS3

  《克莱因壶》读后感(二):梦蝶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

  VR、缸中之脑题材的作品现如今已非常普遍,例如:红辣椒、黑客帝国、源代码、盗梦空间、世界奇妙物语、头号玩家等等,然而本作早在1989年已面世,可以说是比较超前的了。《盗梦空间》里的构梦、区别现实和虚幻象征物、分不清真假世界、结尾的开放性结局都和本作颇为相似,不得不怀疑是否借鉴了本作。因为先接触到的是各种虚拟现实题材的科幻影视作品后才看到本作,所以中间的诡计与反转都比较容易想到。其实早在此之前,中国就有“庄周梦蝶”这个典故了,从解答篇也可以看出,作者确实是从该典故得到的灵感

  说到VR游戏,这个概念也是最近几年才流行的,真正提到“缸中之脑”的假想是在1981年《理性真理历史》一书中,当然现在的VR游戏还远不能和书中的Klein 2相比。用“克莱因壶”即“克莱因瓶”来比喻表、里世界的关系可谓相当贴切,当表里世界没有区别的时候,你如何分辨真假?别说是VR了,即使是普通的游戏同样会使人迷失曾经出现过有小孩分不清游戏与现实而从楼上跳下去新闻报道。如果VR的时代真的到来了,我们又该如何区分真假呢?

  以虚拟现实为设定科幻,与利用VR实施的诡计和反转的推理元素相结合后便变成了SF推理。而新增的解读(属于小说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解读)虽然打破了原本结尾的开放性,但是补充的推理内容使之更靠拢了推理小说,部分推理的脑洞也太大了。同为SF推理的小说:活尸之死、死了七次的男人人格转移杀人等等,就本人看过的而言,本作是科幻设定与推理结合得最好的了,在故事、布局、反转等方面都要高出一筹

  虽然本作挂着冈岛二人的名字,其实作者只有井上泉一人。解读篇不但补充了很多推理,还打破了次元壁以作者的状况开了个玩笑。以往两人共同写作时都是由德山来构思,井上来糅合各种想法,而本作完全由井上来创作却能构思出如此好的点子,这与作者本人喜好科技的东西不无关系。得益于作者的写作功力,内容相当紧凑,没有分毫拖沓和灌水之感,故事悬念出色吸引得读者恨不得一口气看完。

  最后感谢猪神和出版社的赠阅,让我提前看到如此优秀的作品,也期待能看到冈岛二人他们合作的“绑架推理”。

  《克莱因壶》读后感(三):乱了乱了,咱们缕一缕啊!

  听书名一直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克莱因是什么?壶就更不明白了。文中到了一半的时候把这个名词解释清楚了,虽然说的是立体的莫比乌斯环,但是我简陋大脑还是无法理解那个无限循环的立体图形,只能勉强回想起莫比乌斯环的样子。“从开始地方开始,在结束的地方结束。”虽然脑子里不是立体的形象,但是勉强也能降维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上杉写出的小说《脑部症候群》被伊普西隆公司买去做游戏剧本,游戏采用的技术就是虚拟现实——克莱因壶,梨纱是跟上杉一同被选中的游戏测试者,游戏的测试中上杉逐渐感觉到些许不对,怀疑越来越大,直到梨纱莫名消失,寻找梨纱的过程中上杉认识了同样找梨纱的七美,两人携手破解克莱因壶的秘密,最后上杉不得不以特殊方法验证自己结论。虽然我说的乱起八糟,但是这本书情节却是很规矩的前后呼应,分成好几个对称段落,就如同莫比乌斯环一样,而读者需要做的就是找出你认为的这个环的接点在哪里。 以下是我浅显分析了一下呼应的几个段落: 1、上杉逃入无人别墅开始写下自己的回忆; 2、上杉的小说被伊普西隆公司选中,开始游戏化,上杉和梨纱进行游戏测试; 3、梨纱莫名失踪,上杉开始怀疑,和七美一起调查伊普西隆的秘密; 4、调查出惊人秘密,准备揭发时候被关进电梯被告知一切都结束了; 5、从克莱因壶中醒来,被告知测验成功,梨纱也没有消失; 6、逃出生活范围,钻入荒山别墅写下这段回忆; 7、割腕自杀准备验证自己是否仍在壶中。 正常的按时间顺序阅读节奏是这样的,但是最后那个二选一的结尾又让人怀疑自己的认知,现实和虚拟由于结局的不同又会出现不同的变化。 1和6是呼应的,在一个时空里。2345可根据自杀结果各种反转。若上杉自杀成功,则1、2、3、4、6都是现实,5是虚拟的最大反转;若上杉自杀失败,则1、2、5、6是现实的,3、4都是虚拟的游戏内容;发散开来,若1、2都是虚拟,则除了7都在虚拟游戏中,就是上杉从一开始就活在虚拟中,像不像黑客帝国;可是结局又不写自杀成功与否,虚拟和现实在哪里交接只能凭借猜测。按行文顺序虚拟和现实转换可能在2-3之间和4-5之间,这两段又是互相抵触的,不能存在同一空间的。小说里的一些小细节,比如名片黄金耳环、留言电话矛盾点让读者跟着作者的方向前进,即虚拟现实转换节点在4-5,但是反过来想若节点在2-3,那文中显露的那些小细节也都可以用虚拟代替,如此庞大的虚拟世界会忘记这些小细节吗?也可以是克莱因壶制作者故意留下的线索增加游戏的乐趣。 好,分析到现在我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了,我是活在一个不知虚拟还是现实的世界里,这本书只是其中的一个小任务,而且是支线任务,完不成也不影响我的升级之路。(我是分析不出来了,除非我也用自杀的方法。)本来以为是一个愉快的虚拟游戏打怪升级之路,最后却落得我自己也浑浑噩噩,不知今夕是何夕了。看书本为消遣娱乐作乐,要是看完呕出几十两血就不值得了。 本书两个小时读完,是我读得最快的推理小说了,推理与科幻结合,确实是一本读了就放不下的作品。其中十多页的导读由资深推理人天蝎小猪编写,可以通过导读详细了解故事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趣闻,这个和岛田庄司齐名的合体作家被译成简体的作品较少,本作是他俩非常优秀的作品,看完导读也可以知晓冈嶋二人其他作品,遇到了可不要错过啊。

  《克莱因壶》读后感(四):壶中的世界,如真似幻

  克莱因壶,书名的意识是指一种无定向性的平面,比如二维平面,就没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在拓扑学中,克莱因瓶(Klein Bottle)是一个不可定向的拓扑空间。

  因此从书名就能看出全篇小说的主题究竟在内还是在外。这部写成于1989的小说,距离克莱因壶的理论提出1882年后一个世纪。但是小说的内容和设想也是跨越世纪的:

  1.关于VR的使用运用,在前几年大热的电影《头号玩家》中,VR的使用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已经是创作于2011年了,关于书中描绘的和NPC的互动,和其他角色的互动,冒险、解谜、探险……方方面面。另外前几年大热的还有VR眼睛,最著名莫过于Google的Cardboard计划了。现如今去逛商场,总能在显眼的地方看见几台大型VR游戏体验机,这些都可谓是克莱因壶中Klein2的雏形了。另外,现在也有一些行业已经初步在运用VR方便的进行开展工作了,例如房地产行业的VR看房等等。

  2.关于梦境描写和运用,同样更早之前大热的电影《盗梦空间》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此超前概念的创作,放在如今阅读亦不曾落后,甚至说这部作品创作于如今,也无可厚非。

  3.对于高科技运动后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警告,任何高科技的发明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旦没有合理应用,就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轻则导致个人受伤,重则导致世界动荡。在小说中时时刻刻的警告,和结尾的主人公已然无法明辨自己身处何处可见一斑。现今热议的5G网络虽然如今看来只是提升上网速度,但是今后的运用场景必定是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围绕着5G网络的科技也必定会井喷般的得以发明,医疗物流金融,出行……而随之产生的安全隐患也一定会随之产生,值得时时刻刻地进行关注。

  4.对于游戏书流行的语言,近几年,以故宫的《谜宫·如意琳琅图籍》起,以及《S:忒修斯之船》的大热。各种解密书、游戏书层出不穷。图书的功能也从以前单一的阅读提升到了一种可以体验,可以参与,可以互动的功能上,这个本书中主人公所写的《脑部症候群》也是十分相似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书中所描写的场景总有一天会运用到生活中

  接下来,本书的故事性也是十分吸引人的。全篇的趣味性紧张程度全能让人一口气读到最后。全文没有一处灌水的地方。游戏画面栩栩如生,当成作中作阅读也是值回书价的。

  书中的开放性解答也在简体中文版解说中得以给出精彩的解释,这是一个最大的惊喜结局。就冲着本书的翔实的导读介绍和作者补充的解读,就值得阅读多遍……

  壶中的世界,如真似幻。

  《克莱因壶》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掉进壶里的庄周

  虚拟现实技术对于现代人或许并不陌生,但是这本创作于一九八九年、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科幻作品,却仍然能在三十年后令读者感到惊艳,不由得判案叫绝,这或许正是《克莱因壶》一书的魅力

  然而其作者冈岛二人却并不为大陆读者所熟知,在本书之前仅有《99%的诱拐》于2007年出版过简体中文;即便是在台湾,也不过五本,且其中两本年代久远。而这多少同这对传奇作家组合的解体有关——冈岛二人其实是井上泉和德山谆一合用的笔名——而《克莱因壶》正是其解体前最后的一部作品。

  此次化学工业出版社计划翻译和出版冈岛二人多部作品,这无疑是大陆读者的一大幸事。关于冈岛二人的传奇经历,虽然井上泉在以井上梦人的笔名单独出道后,有特意出版了一本名为《两个怪人:冈岛二人盛衰记》,但本书似乎仅有日语版。或许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此次出版的《克莱因壶》增加了由资深推理人、著名书评人天蝎小猪撰写的导读《“二人”世界 一个传奇》,较为详尽地介绍了二人合作始末,并对其已发表的作品、作品风格等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说明,非常值得一读。

  当然此次简体中文版的彩蛋还不止于此,相比于台版《克莱因壶》,此次大陆版本增加了一篇名为《从结束的地方开始》的解说(下文简称《解说》);而正是这篇似乎是为大陆读者特意增加的“解说”,使得原本已经结束的故事得到了延伸,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精彩和完整,下文中我会就这一点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交织的三重世界

  故事的基本框架很简单,上杉彰彦在大学毕业前参加了《书库》组织的一个名为“冒险游戏书原作征集”,结果因为文章写得太长落选了,但是却被一家名为伊普西隆的公司将其著作权买下,计划将其打造成一款基于名为KLEIN-2硬件的虚拟现实冒险解密游戏。在签订合约一年后,上杉和高石梨纱被邀请去做游戏测评员,然而就在测评的第五天,原本热情很高的梨纱突然提出辞职;而在游戏中一直受到百濑伸夫声音警告的上杉觉得事有蹊跷,恰逢此时梨纱的好友真壁七美出现,二人随后发现梨纱并非单纯的辞职,于是展开了对伊普西隆公司的调查,然而故事最终的走向却将上杉引向了一个有关多重虚拟现实的结局。

  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故事到后期变得非常的烧脑,原本以为是同一个现实世界发生的剧情,随着剧情的深入开始不断分离,最终形成了多个类似却又有着不同的“孪生现实世界”,使得读者同主人公上杉一样,产生了一种混乱感。因而为了进一步理清整个故事关系,笔者尝试将故事中涉及的几个世界分离开来,如有谬误之处,还望各位及时告知以便更正。

  第一重世界:现实世界中的世田谷区。人物真壁七美及其前男友姬田恒太不存在,姬田工作的电视台及咖啡馆Humpty Dumpty亦不存在,丰浦利是否存在不明。根据《解说》,梨纱因为游戏精神失常被送进了疗养院;上杉借由自杀成功回到现实,并故意装疯卖傻,随后也被送往了疗养院,找到了梨纱。二人精神得到恢复后,来到了中国并定居。

  第二重世界:冒险解密游戏世界。该世界是基于上杉所写的《脑部症候群》一书创造出的虚拟世界。讲述主人公前往虚构国家莫基玛夫共和国,调查特务月形失踪原因,特务夏目行踪,以及美国科学家约翰·E·巴德博士及其女儿的下落,并对他们进行保护。上杉和梨纱每天三次分别进入这个世界,但只有上杉会听到来自百濑伸夫的声音警告。

  第三重世界:虚拟现实世界。该世界是基于井上梦人作品《九重凶间》的设定和现实世界世田谷区创造出的虚拟世田谷区。该世界在故事的不同阶段又分化出存在差异的“子世界”。

  虚拟现实世界Ⅰ:在该世界中,上杉没有接到姐夫映一车祸的电话;上杉捡到了梨纱的金耳环;梨纱因为游戏出现了脑死亡,手提包被人送回家中;梨纱家门口藏有房间的备用钥匙;好友七美因与男友分手住在梨纱家,与上杉联系上后多次打电话过去,答录机留言被人清除。姬田、电视台及咖啡馆Humpty Dumpty均存在;丰浦利代替了梨纱测试员的位置。

  虚拟现实世界Ⅱ:在该世界中,上杉接到了姐夫映一车祸的电话;上杉找不到自己捡的金耳环;梨纱当着上杉的面偷偷挂掉车窗上的油漆;梨纱突然提出辞职,并外出旅游散心;梨纱家门口没有藏房间的备用钥匙;丰浦利代替了梨纱测试员的位置。另外,上杉在等七美时有通过电话查看家中的答录机,但是并没有消息,有可能该世界中并不存在七美和姬田。

  虚拟现实世界Ⅲ:在上杉发现虚拟现实世界Ⅰ是假的后,对虚拟现实世界Ⅱ进行调整形成的新版本。在该世界中,梨纱的金耳环没有出现掉落;梨纱仍然是测试员,并未离职或死亡;梨纱家门口没有藏房间的备用钥匙;七美、姬田、丰浦利、咖啡馆均不存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倘若没有此次大陆版的《解说》,此虚拟世界也可视为是真实世界,从而形成开放性结局。

克莱因壶的双重意义

  在数学领域中,克莱因瓶(即克莱因壶)是指一种无定向性的曲面,即没有“内部”和“外部”之分。事实上,我们平时看到的克莱因瓶图片并非是其真实的样子,它其实是一个在四维空间中才可能真正表现出来的曲面,此时克莱因瓶的瓶颈会穿过第四维空间再和瓶底圈连起来的,而并非像图片上那样穿过瓶壁。只可惜我们所在的世界为三维,因而无法想象出四维乃至高维空间长什么样罢了。

克莱因壶

  而在本作中克莱因壶具有双重意义。

  其一,它表示现实世界与虚构世界的边界因为虚拟现实技术变得模糊不清,使得人们开始变得无法辨明。诸如电影《盗梦空间》、《全面回忆》,都为观众制造了一种现实与虚幻无法辨明的混乱感,而恰恰正是这种混乱感,将作品引向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结局。事实上,在作者增加《解说》之前,本作正是这样一个局面,不少人在读过台版以后,都会像自杀的上杉一样疑惑于到底此刻的他出于怎样一个世界;同时,越是想理清这其中的线索,反而会陷入越来越理不清的陷阱之中。

  同时,诸如《克莱因壶》一书中所提及的,人们可以在虚构的世界尽情的杀人、与他人发生关系,但是当他们模糊了而这之间的界限时,是否会将其带进现实从而引发社会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其二,从故事的设定上看,毫无疑问,现实世界与虚拟现实世界是紧密相连的;但事实上,游戏世界与两重现实世界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杉所写的作品名为《脑部症候群》,是指美国科学家约翰·E·巴德博士开发了一种能控制人脑的芯片;而现实世界中上杉和梨纱恰恰在被K-2控制,并且随着虚拟现实的出现,上杉逐步接受了电脑虚拟出的伪现实,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种“被电脑控制”。于是乎看似原本并不相连的多重世界,就如同克莱因壶一般被融为了无法区分的一个整体。

  值得一提的是,伊普西隆公司的名称“伊普西隆”与希腊字母ε的发音相近,在数学中可表示非常小,这是不是作者有意为之,具有怎样的深意,有待进一步考证。

关于新增的《解说》

  虽然《解说》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开放式结局,但是它的出现却从两个角度优化了原作,使之更上一层楼。

  其一,《解说》的出现使得本作更贴近SF推理小说,而非科幻悬疑小说。有些读者提出,小说中所制造出来的混乱感觉颇像变格派作品,而起内容,诸如虚拟现实技术存在的隐患也有社会派的影子。但终究这都不是其最核心的特质,作者丢下一堆谜团没有破解,实在很难将其视为推理小说,于是最能彰显推理小说本质的《解说》就此出现了,并且确实回答了不少小说中留存的问题。

  其二,《解说》的出现不仅增加了解答部分,同时也对原有剧情进行了优化,只不过这所谓的“优化”到最后却演变成了一种看似荒诞却又似乎在情理之中的崩坏感,除了自圆其说地将井上梦人拉进来外,还抛出了整栋建筑就是最新的K-3、运用的其实是外星人技术的推论。其中的意外感自不用说,同时伴随着崩坏的惊喜也不少,诸如文中对中国的溢美之词,又如文中提到“(我)以其他的名字持续发表着(推理小说的)评论文字,并乐在其中”,说的会是哪位推理小说评论界的大佬呢?

  最后,还是要感谢推理月报以及化学工业出版社给予的这次阅读机会,同时也希望冈岛二人的其他作品能早些与读者见面,超级期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