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经典读后感10篇
《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是一本由乔里·约翰 / [美] 莉兹·克里莫著作,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01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读后感(一):我不想帮你挠背,因为你不配
我真的想说,这本书帮到了我很多,但我不想剧透。
与其说这是一本给孩子读的童书,不如说这是一本给未来的他买的书。
等他有一天长大,他总会接触这个或冷或暖的社会,他总要开启自己冷暖自知的新旅途。
力荐。
《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读后感(二):世界这么大,遇见谁都好
遇到一些人,离开一些人,送别一些人。所谓人生,就是遇见与再见。
人一生磕磕绊绊,跌跌宕宕。当你端坐坑底,你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有的是想要落井下石、反咬一口的鳄鱼;有的是添乱的鼬;有的是爱你如初的刺猬;有的是老实巴交,想要帮忙,但却迟迟到不了的树懒……在这个小小的绘本里,不同人生际遇,不同年龄段,可以读出不同故事。对小朋友而言,是个寻求帮助的有趣故事,有利兹克里莫一如既往的纯真、暖与有趣。对成人而言,这本书里的不同动物,代表了你遇到的不同人。可浅读可深度的故事。若是成人,也大可买一本送给自己人生中遇到的鳄鱼、鼬、树懒、兔子、蜗牛……世界这么大,遇见谁都好,因为希望总在。
《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读后感(三):学会借助外力 提升交往能力
《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是百万畅销书莉兹.克里莫继《你今天真好看》后又一力作,本书特别适合家长讲或者演给小朋友。本书以小象求助的故事为线索,实际在告诉小朋友一个社交技能,也就是如何与别人正确的沟通。谈到社交,这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面对的课题,也是家长行对的难题。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会面临被拒绝,不合群的问题,因为谢谢困难而受到打击。如果在这些问题面家长可以予以正确的指导,相信对孩子会受益良多。
本书中小象就是从孩子的角度去寻求帮助的,它的背太痒了希望有人帮它挠一挠,先是问了乌龟,乌龟拒绝了,然后又问了鳄鱼,但是鳄鱼有锋利的牙齿,小象退缩了。可以看出在社交中被人拒绝是正常的,而这一点正需要小孩子去理解。
蜗牛和河马很热心的帮忙,蜗牛的粘液让小象很难受,河马顶的蜗牛很难过。没能解决他的问题,兔子只能帮它挠鼻子而不是后背,这告诉孩子们别人的帮助,不一定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小象的背痒的问题没有解决,这让它很苦恼,于是它开始想“难道什么事情我都要自己做么?”这也是值得小孩子思考的问题,哪些事自己必须做,哪些事需要借助外力。这会帮助孩子形成独立的意识。
最后慢吞吞的树懒虽然没有帮上小象,但是它却告诉了刺猬这个消息,刺猬帮助了小象,后背痒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但是刺猬却被甩到了一边。这同样也是一个值得孩子反思的地方,得到别人帮助后,要学会感恩。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孩子,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孩子缺乏沟通能力,甚至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特别强。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启蒙孩子的分享意识,求助意识。拓宽孩子与外界的联系。互相帮助是一种美德,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当你帮助别人时应该感到快乐和被需要的感觉。独立解决问题和寻求帮助并不矛盾,这些智慧需要孩子们在生活中逐渐体会。
学会借助外力,才能与周围的环境真正融合,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口头的耳鬓厮磨,都是一点点的实践积累,鼓励孩子跳出舒适圈,才能收获更多的
《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读后感(四):接纳不完美的朋友
我们生存与发展的世界,单打独斗是没有前途的,独行快,众行远。对于社交,几乎成为了我们在吃喝拉撒睡之外的需求。然而,我们是否想过如何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如何让自己得到朋友的认可、帮助乃至理解。可能是我们太忙了,对这个问题疏于思考。不过,乔里约翰与莉兹克里奥联手为我们献上了一则天真浪漫的故事——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 故事的主角是小象,他遇到了一个欲言还休的烦恼,需要一位朋友为他挠挠背。尽管他的朋友很乐意帮忙,但是小象却总是能找出适合的借口浇灭朋友的热情,他咒骂乌龟太懒,害怕蜗牛太黏,指责树獭太慢,于是朋友们只能选择敬而远之。此后,小象陷入了无助,于是思前想后,是不是自己的事情只能自己做?作者在此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并没有直接以图画或者文字去回答。对于阅读者,长期的生活实践,应当使之较早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事仅仅靠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如果没有团队(众人)的齐心协力,是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不过,刺猬的出现中止了小象的反思,刺猬的服务也得到了小象的认可,不过小象高兴了,就有些忘乎所以,凭着自己的大力气把刺猬扔了很远很远,以至刺猬也陷入了险境,需要朋友的帮忙。至于刺猬是否安然无恙,故事并没有进展下去,而是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 社交的意义,不仅在于如何请求别人帮忙,还在于如何婉拒别人的邀请。那些被小象拒绝的乌龟、鳄鱼、河马之类,他们是否在表达自己热情是也存在着缺失呢?被拒绝往往是成交的开始,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日三省其身,积极寻求被拒绝的原因,是对方的不好意思,还是自己能力有限,还是缺乏沟通的技巧呢? 你想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需要以那种方式对待朋友。显然,小象并不懂得这个浅显而正确的道理,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处理社交,碰壁是必然的,但是碰壁之后是否能够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完全靠当事者的努力还是不够的,我们这些被赋予监护权的长辈,需要告诉孩子的不仅仅是“他不是世界的中心,被拒绝是正常的”,还应该告诉他如何以语言与行动去寻求别人的帮助,而且是找到正确的人去帮助自我成长。
《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读后感(五):在成长中学会请求帮助
因为有了孩子,我开始关注儿童绘本。家中附近的儿童活动中心有个收费的图书馆,每个小朋友每次都可以借5本书回家阅读,我家娃两岁多的时候办理了会员,从此家里就没再买过的小朋友的书。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帮孩子选书,选择一些我认为可以启发到孩子的绘本和故事。
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是一个比单独自己看更费心的事情,孩子太小,对画面理解不足,大多时候需要你帮忙去构建故事,帮助孩子理解,当然也有些好的绘本是不需要文字导读,只凭借图画就能启发孩子的想象力,但这样的书真的不是很多。而今天这本书《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也不是一本仅仅靠图画就能启发孩子的书。单从故事性上来看,挺有趣的。一个简单的故事,面对提出的问题,不同小动物的不同处理方式,虽然画面结构简单,但内容非常容易理解。
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在家中的第一选择是家人,小孩子有时候逞强,有时候无助,大部分情况还是愿意依赖别人的帮助来达成自己的期望。但我总想:“小孩子什么时候能学会自立呢?要不要什么事情都需要麻烦别人的帮忙呢?”这本书的故事似乎就是在讲如何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请别人帮忙的。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这本书给了我几方面的考虑——比如说: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帮助你,就像那只乌龟,连试一试都不愿意。还有的时候,如果别人愿意帮你,但是你又觉得会有危险,那么这个时候你愿不愿意再得到危险的帮助呢?又或者调换一个位置,你用危险的方式去帮助别人时,要不要考虑到别人的想法?再有如何对待帮助过自己的朋友,要不要用过后就如同小刺猬一样被抛弃,并陷入危险?这本书需要讲的内容真是挺多的,不同的细节交织成一个个人成长所遇到的很多与人互动的情景。如何与人交往,如果礼貌的拒绝别人,如何感激别人对你的帮助,如何注意用正确安全的方式帮助别人...真本书短短58页,很多场景都顾及到了。
书的设计很不错,故事性强,操作性好,画风风趣可爱,是小朋友喜欢的风格。里面还送了两张小动物贴纸,非常开心!这真是一本不错的儿童读物。
《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读后感(六):让孩子成为一只会社交的“象”
一头是憨态可掬的小象,它的后背有点儿痒,它需要找人帮它挠挠背。
小象虽然有粗壮的四只脚,虽然有长鼻子,虽然有大耳朵,但是它挠不到自己的背,它开始求助。就像一个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它不该是闷声不响,而是工懂得求助于他人。
而在这求助的过程中,小象不是盲目的选择,它要靠自辨力去筛选。这是我们要告诉孩子,并且希望孩子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如何辨别和正确选择求助对象。
小象第一个遇到的是龟先生,它请求龟先生帮它挠挠背,但是龟先生拒绝了,因为它觉得自己够不着,即使小象请求它试试看,小象的第一次求助遭到拒绝,以失败告终。
小象第二个求助的对象是鳄鱼先生,但是当它看到鳄鱼狰狞的笑,它机智地走开了。
小象又遇到蜗牛、河马、树懒、蛇、小兔子、猫鼬等,一一请求它们的帮助,又一一未能如愿。失望的小象反问自己难道什么事情都要他它自己来做才行吗?当它正在伤心的时候,一只小刺猬来帮助了它。而小象的背很痒,需要有人帮它挠挠背这个消息却是树懒告诉小刺猬的。
这是一本教孩子社交的书,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是向别人求助还是闷声不响地自己解决?如果我们向别人求助?怎么求助会更有效?而在求助过程中我们如何分辨谁是真心帮你谁可能会害你?毕竟这世界上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好人。你求助别人时别人不帮助你你怎么办?别人帮助你之后,你又该怎么办?
对一个小朋友来讲,这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而对家长来讲,这是一本初等社会教学的书,从简单故事中家长可以延伸出许多的为什么以及解决这些“为什么”的方法。这本书高明的地方在于,作者提出了问题,但没有明确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敞开式地留给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但与很多绘本不停重复某种场景不同,它也有重复——小象后背的痒——但却非常逻辑地递进陈列出不同场景及方法建议,这给家长提供了高等的启发。
书还非常温馨地提供了小朋友非常喜欢的贴纸和手工卡,还为家长提供了插画师的信和由知名儿童教育专家撰写的《导读手册》,来协助家长来更好地理解插画师和文本作者的创作思路和思维意图。所以来说,出版社还是用足心思,不仅呈现给读者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书,还很好地解决了孩子和家长两个读者群的痛点问题,非常值得细读,并重复地读。
《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读后感(七):绘本趣解助人之道
助人为乐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尽管这样的美德值得发扬光大,但是考虑周全的家长朋友们其实也要关注到如何启迪孩子们正确入手掌握助人或者接受他人帮助的技巧法门。
绘本读物《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巧妙地借由着小动物们间有关于“协助挠挠背”的引子展开故事,绘声绘色地分享着有涉及互帮互助方面的技巧种种。看似简单的故事切入点,实则蕴藏着诸多有关于“助人为乐”理念中涉及的为人处世道理。 人是社会的人。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和他人有着人际交流方面的往来。而这其中,我们可能时不时地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又或者是施以援手给他人提供帮忙。常言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不同的情境下,我们助人又或者接受他人的帮助却也有着太多的门道道理。《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一书就是采用着小象找人帮忙挠背的话题展开深入的问题剖析。虽然挠背是件小事情,但是绘本之中却时不时地穿插入很多的深刻人际交往道理。类似于有礼貌地寻求帮助,如何婉拒他人的请求,如何有同理心地理解他人的拒绝,如何确保寻求到的帮助不会带来危险的境地,又有关于如何从不同的形式角度来援助他人----哪怕是作为家长的我在读这本绘本时也是收获满满。整体而言,这是一个小故事大道理的绘本读物。
通篇的阅读中,我觉得孩子们可以从本书之中感悟不少的人生哲理。相比于家长用言语上的助人理念的枯燥教育方式,本书无疑用着更为形象生动的角度进行切换表述。孩子们会饶有兴趣地突破i常规来感悟助人理念的真谛。人生之路上,我们不仅需要助人也需要给予他人援手帮助。但是我们同样也要懂得方方面面的技巧。求助他人是正常的行为,但是我们也要理解接受他人的拒绝。书中的小象经历无疑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分享着关于互帮互助的道理。除此之外,它更启迪着孩子们换位思考地理解他人的所思所想。无形中,独立解决问题和寻求帮助其实可以相提并论地同步展开。结合现实生活,《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着实生动形象地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有关于为人处世的大讲座。 配合绘本读物准备的导读手册让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阅读此书。当我读完这个导读手册,我更是恍然大悟于本书创作编排的点面结合是那般考虑周到。以我最初对绘本通读的解读,《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之中其实潜藏着太多的精彩哲理可以挖掘引导。
除此之外,本书的编创中还很有心地设计入了众多小伙伴们喜欢的互动游戏。类似于有关于故事情节的贴贴纸,手工卡。让孩子们可以在阅读之余还有更多的互动空间。
于趣味解读中,助人之道的深刻道理其实尽在《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得以生动诠释。
《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读后感(八):简单绘本里蕴藏大智慧
《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这本书因萌萌的画面和有趣的内容,深得大家喜爱。书中幽默的文字与生动的插图将小象的窘迫和其他动物的帮助描绘得活灵活现,让孩子们感同身受。 本书的绘者是莉兹·克里莫。她是一位美国漫画家,她以暖萌治愈系画风受到众多读者喜爱,本书简约而生动的插图突出了大象的苦恼和故事的幽默。 本书的作者乔里·约翰是一位编辑、记者,《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作者构思奇巧,结局意外而有趣,让读者们读后放声大笑。 看完本书,觉得画面更加前卫和叛逆一些,既有一些莽撞轻狂也有一些温柔贴心。书中的角色比其他漫画中的动物更圆滚滚一些,配色也改变了一点。画面的背景,绘者有意和自己其他的漫画一样留白,以便读者把重心放到角色们的互动和故事本身之上。作者设置了故事许多不同动物之间好玩的互动,吸引读者的一步步领会不同的情况该怎么对待。 《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看起来只是一个小故事,其实故事里蕴含的是与人交往的技巧。这正是现在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很好的快捷方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正需要这样逐渐探索的机会,并得到到成长指导。 小象问乌龟,“你可以帮助我吗?”,乌龟想都不想就拒绝,“不可以”,生活中有这样情况,但我们要明白,被拒绝是正常的。蜗牛、河马和小兔子都很热心,“可以啊!”可是他们没帮小象挠好痒痒,反而弄得小象不舒服,小象很无奈,“唉,算了”,这告诉我们,生活中也有些人不一定能帮到忙,反而添了麻烦。鳄鱼和蛇虽然愉快地答应帮助小象,可是小象看到他们尖尖的牙齿和贪婪的眼神,还是害怕地离开了,看见,向别人求救时还会遇到危险。五只猫鼬好心帮忙,没成功,反而让小象压着尾巴,不高兴的走了,真是好心不一定办成好事啊!树懒也是很高兴的答应小象,可是他太慢,半天走不过来,真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让人高兴的是,树懒自己帮不了小象,他把这事说给了小刺猬,小刺猬真得帮了小象,解决了小象的痒痒问题,可是小象一高兴,却把小刺猬甩出去了,给小刺猬制造了麻烦,真是帮别人时还得注意自身安全呢。故事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 《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虽然是一本儿童绘本,但会让一个身在职场的成年人也颇有感触。 在职场上,很多事情都不是靠自己就可以做到的,必须要找正确的专业的人来解决,在寻求帮助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被拒绝、帮不上忙反而添乱甚至是会给你造成伤害的种种情况。工作中,好多事情都要群策群力,大家经历过满世界找人帮忙,也尝试过被人利用,费力不讨好。作为一个成年人,经过这么多事情后再看到这本绘本,如获至宝,感觉好像从前的不解瞬间释然,不会有太多的钻牛角尖。 故事好深刻,画面好宠萌,《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是个值得读好多遍的绘本。
《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读后感(九):小孩子就是这样成长的,至关重要的力量:社交和沟通
01
我收到了一个插画家的来信,信中她说明了自己和《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的作者多年前偶遇的情景,很快他们决定要合作,一起出一本书。
这位写信的就是百万级畅销书插画家莉兹·克里莫,她从事动画工作十余年。现供职于《辛普森一家》动画剧组,任故事版修正师。
这封信,是书中夹着的印刷品,但还是让人新鲜和喜欢,同时还觉得温暖。
作者乔里·约翰是一位童书作家,创作了很多有意思的童话作品,深受小孩子们的喜爱。
这本《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就是站在孩子的视角,主角设定为小象,展开故事的。
知名儿童教育专家、喵姐早教说创始人高寿岩说这是一本充满了幽默和智慧的书。从这本书里,孩子可以看到小象是如何向别人求助的。
看到这里,我想到自己的孩子,他四岁多一点,再早些时候的半年前,他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又不懂的社交和沟通的方法和语言,所以遇到事情解决不了,就会急的哭起来,有时候则是大喊大叫。
家长讲大道理,那么小的孩子根本不会听啊,因为听了也听不懂。
但是绘本就不一样了,看到书中卡通小象,孩子很喜欢,我和他一起读了这本《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看完之后,孩子说:“再看一遍,我们一起。”
书中讲了一个小象后背有点痒痒,求助其他小动物的故事。
乌龟太懒、蜗牛太黏、河马力气太大,树懒太慢,而鳄鱼和蛇简直太危险啊,小象可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那么,小象怎么办呢?
他又去求助小兔子,可是小兔子搞错了后背的位置,爬到小象的鼻子上,痒痒的难受的小象让小兔子赶紧下来,小兔子说:“你很没礼貌哦。”
孩子看到这里,抬头看我说:“妈妈,小象应该说谢谢。”
小象痒痒的很难受,他不由自主地问自己:“难道什么事情都要我自己来做才行吗?”
这时,一只小刺猬主动来帮他,小象用鼻子卷起刺猬,把他放到自己后背上。
哎呀哎呀,终于舒服了。
还有后续一个很有趣的结尾,第二次看到最后,孩子又说:“妈妈,再看一遍吧,帮帮忙,谢谢啦。”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孩子已经进一步了解了有关社交和沟通的相关知识,插图故事的形式最容易被小孩子接受,所以我跑去图书网站买了一大堆教育孩子的绘本。
估计每个妈妈都会给孩子买绘本吧,那么这本《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是教育孩子有关社交和沟通的好绘本。
保准孩子读了还想读呢,我已经记不清和孩子读了多少遍。
(6月3日写评并发布,6月5日傍晚误删,重新发布:))
《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读后感(十):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
最近看了这本叫《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的绘本,原本是冲着治愈解压来的,因为很喜欢作者利兹·克里莫暖萌治愈的画风,但看了这本书,我却觉得它不仅仅是画了一些很萌的动物,其中还包含了很多更深刻的东西。
绘本的开篇就是一只萌萌哒小象,它说自己有一点痒,希望找一个人来帮自己挠背。其实人也经常会有类似的困扰,某个部位痒,但自己挠不到,所以人类发明了痒痒挠,或者找人帮忙挠一下,或者找个地方蹭蹭。而聪明的小象也是想到了向人求助的办法,小象向各种不同的动物求助,但却没有任何一个能帮它真正挠背的,这部分内容是比较真实的暴露了各种动物的缺陷或者特点,比如乌龟的懒散,鳄鱼和蛇的危险性,树懒的慢,等等,总之小象自己挠不到背,也没有谁可以帮它挠背。故事的转折在刺猬的出现,树懒虽然帮不上忙,却热心的请刺猬帮小象挠背,小象终于不痒痒了,但它却没有好好感谢刺猬,更是把刺猬甩进了草丛里,这下轮到刺猬需要找人帮忙了,而最后还是热心的树懒出来帮刺猬,只是他的速度实在太慢了。
其实绘本的故事内容很简单,很多人看完也可能会觉得挺幽默挺有趣的,但就我个人而言,并不是很喜欢小象这样一个形象。虽然其他动物也有自己的缺点,但小象却几乎没有任何主角光环,除了会喊痒,就是找别人给自己挠痒,而且并不怎么有礼貌,没有什么礼貌用语。虽然在面对鳄鱼和蛇的时候很懂得规避潜在的风险,但对于帮助了自己的刺猬却有点恩将仇报的意思,不然怎么会一激动就把刺猬甩出去了呢。所以小象虽然很萌,也是主角,但我却更喜欢慢性子的树懒和热心肠的刺猬,感觉他俩比小象更可爱呢。
我是先看完绘本才看的书里夹着的小册子和贴纸,然后发现这个导读手册很棒啊,如果没有这个,我自己是肯定不会想到这么多的,虽然有些地方也是不谋而合,但自己的思维还是不够开阔,这个导读也算是帮助我打开了思维。而作为宝妈的我,也是对导读中提到的四点教育意义深感认同,对于现在的小孩,我们也应该注重这几个方面的教育,让他们意识到很多时候遇到困难要先自己思考怎么办,如果自己无法解决,则需要寻求别人的帮助,可以是家人,老师和朋友,甚至陌生人,但是要学会辨别对方是否对自己有潜在的安全隐患,这是很重要的。而另一个方面就是要教会小孩懂礼貌,不要像小象那样以自我为中心,却丢掉了应有的礼貌,这样很不好。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教育意义,就是对大人和小孩都需要明白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做到完美无缺。不管是小象、乌龟、鳄鱼、蛇、河马、兔子、树懒、刺猬,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学习他们的优点,摒弃自己身上的坏毛病,但是也不能对自己或者别人要求完美。不要为难别人,更不要为难自己,你可以成为任何你喜欢的样子,但不能要求别人也成为你喜欢的样子,我想这大概就是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