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二手生活》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二手生活》读后感精选10篇

2019-10-25 23: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二手生活》读后感精选10篇

  《二手生活》是一本由纪静蓉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0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二手生活》读后感(一):这本书里没有童话

  成年人困境大概集中于劳而无获及爱而不得,疲于奔命的仓皇感始终盘旋在头顶,甩不掉,也忽视不了。密集的威压逼着人大口呼吸,却终是一口急于一口,胸腔里都是焦灼,却没有半分的轻松可以稍作休息

  一个人,前面没有靠山,后面没有良盾,什么都要自己去争取,拼尽全力不够。在无数个本应安眠的夜晚,瞪着眼睛银行卡里的余额,心里默念不要怕,该有的都会有的。可从小就向往的生活还在很远的地方,那些舒适安逸,好像始终拍着翅膀飞在前面,始终没有更近一点。

  也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从不曾懈怠大学毕业后,抓住珍贵机会发挥自身优势,也坐到了跟年龄匹配位置。可还是被扣上了“住在租的房子里,连生活都是二手的”这个现实魔咒。《二手生活》里的赵力和小童,算是两代白领辛酸现状

  赵力35岁,就职于大一线城市传媒业,有着不错收入事业也小有建树。却碍于吸血鬼父亲的盘剥,成了没有退路的“扶弟魔”。所得贴补弟弟买了房,自己回去住一晚,都要承受弟媳白眼。父亲的专横腐朽简直奇特至极,没有词语可以形容这位老人母亲是她的软肋,使得赵力没有办法狠下心脱离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附加伤害会不会跟随一生?赵力是。她因为家里的重男轻女决定丁克,如果不能给孩子一个安定保障的生活,那还不如不让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并因此跟不能达成共识恋人分手。而当她终于遇到愿意丁克的人,两人却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小童研究生刚毕业就顺利入职集团,跟着赵力跑新闻。28岁的小童有个相恋十年的男友,两人大学认识,毕业后留在一线城市打拼。小童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在这个城市有个落脚的房子,不用太大,是自己的就好。为此精打细算,一块钱都掰成两半花,简直是行走的小算盘衣服只选打折款,集各种券,只为了吃饭的时候可以少花一点点。唯一开心的事情,就是存款一点一点变多,房子还没买,装修却已经在脑子里过了千百遍,要什么样的窗帘,要什么样的地板,连墙纸花色她都想好了,这些单纯的小快乐支撑着她度过当下贫瘠的生活。

  在深夜被房东赶出来,大街委屈得忍不住哭的时候,她也没有想回老家发展。立志扎根大城市的坚韧女孩子理想都在闪着光。

  虽然也抵不过现实的谎言背叛成年人的世界,鲜血淋漓地警醒着后来的人,房子、孩子,这些也许大多数人潜意识里的标配,是不是也是你奋斗多年想要得到的必需品

  那么到底能不能,依靠自己活一次,就算一无所有,也尽量滚烫尽兴呢?

  《二手生活》读后感(二):书评|在二手生活里看到微笑的自己

  【原创】文/楚天舒、捷Jesse

  “依靠自己活一次,就算一无所有,也要滚烫尽兴。”这是纪静蓉在她的《二手生活》中的一句话笔者不禁感慨,再怂的人,都要独自完成人生的历程

  纪静蓉,编剧作家媒体人,曾在多个媒体中任职过。基于性别,她用一个女性视角审视生活,审视生活百态,她用柔软的心,和发散的思维去思考生活,思考生活的现象;基于职业,她用职场敏锐理性的思维,去观察生活,去剖解“二手”生活的本真

  很多年轻时代的人都向往北上广,感觉能跻身其中,那就代表着自己的层次身份荣耀,打了一身的“鸡血”,感觉自己的状态好到了快要起飞,亢奋笑意充满了整张脸。

  然而,慢慢地,在那冰冷的钢筋水泥堆砌起来的“魔方”里,在那“卟啉卟啉”的玻璃外墙上,自己的笑容渐渐凝固。透明玻璃所倒映的内心中,笑意已经淡然无存。甚至自己已无法看清本来的样子模糊迷茫雾气弥漫了整个生活,各种现实问题接踵而来

  “房东要买房”“买商住”…一个简单理由,都可以让你立马变得狼狈不堪,拖起乱七八糟家当,边工作边找栖身之地。

  当爱情不期而至时,整个世界将变得明亮生动欢愉起来。多少腻味的甜言蜜语,都敌不过在你伤心落泪时,愣头愣脑地或是直视你的泪目,来一句:“没事,有我在!”

  最幸福幸运的爱情,莫过于就是你思念的人也恰好思念着你,最想托付终身与他的那个他,在他的未来规划中也有你。

  然而,生活并非总是那么巧,那么幸运。“审美疲劳爱人”“复仇的失恋女”“神秘莫测的他”“背叛爱情”…种种情形可能令爱情陷入危机

  有的为了前途牺牲爱情,有的为了名利背弃爱情,甚至于有的会因为准丈母娘要的房子,迁怒于爱情…风雨飘摇下,原本对那份爱的坚持荡然无存。当爱都已成往事,当一切都随风而逝的时候,蓦然回首,你心心念念的那个人早已不在阑珊处

  有缘无分的苦闷一厢情愿的煎熬,被辜负苦痛,被背叛的不甘心,无法厮守遗憾,在爱情这条路上时时刻刻都上演着各色的悲欢离合。所以,如果爱,请深爱。

  守护爱情,别去伤害为你真心付出爱的人,不要轰轰烈烈的爱,只要细水长流的情,不要轻易放弃一个每天都想念你的人,这样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个。

  杨绛说过:“人生实苦。或许,当我们懂得了遗憾,懂得了不易,才算开始理解了人生。”

  生活,确实不易,谁都不想复制别人的人生,不想去过“二手生活”。我们都是小人物,总是痛苦多,快乐不常见;总是在奔忙,很少有空闲

  现实中的蜗居、催婚、恶遇渣人、婚变等等,手撕着我们美好梦想,像一支支利箭,呼啸而来,想躲也躲不过,箭箭命中靶心,也像一枚枚导弹追踪而来,追得你无处遁形,更像一个个病毒细菌,一旦侵入人体,就成裂变分解,无法招架。

  前行的路上,不怕千难万难,就怕自己举白旗投降。所以有苦,学会自我释放,有乐就欣欣然品尝,生活总是一路泥泞走向繁华,这繁华的背后是永不言弃的坚持和苦苦的努力。最好的贵人,就是不断努力的自己。不要去期待突如而至的好远,只希望自己所有的努力终有回报

  无论是在“一手的生活”或在“二手的生活”中奔波的我们,不仅仅是身累,更多时候是心累,因为心里惦记的、在乎东西太多了。

  不妨告诉自己喜欢的就争取,得到的就珍惜失去的就忘记。用烦恼的心看世界,你会被逼得无路可逃,用轻松的眼看世界,你会感到处处的美好。放大美好,就会收获幸福。

  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肉体凡胎。庸碌平凡是我们大多数人生活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经历着同样的经历,复制着别人的副本

  生活模式万万千千,即便我们活在“二手生活”中,也要让自己流泪后慢慢微笑起来。因为那样的微笑更会闪闪发亮,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独一无二的样子!

  《二手生活》读后感(三):真实生活里的“苏明玉”会怎么样

  读到这本书,很多感想。上班间隙,先说一说简要的。

  刚开始打开这本书的时候,看到的大标题就是“房东要卖房”就仅仅是一个标题,像一根粗针,一下钻到北漂痛处牵引出来背后多少辛酸故事,往事场景立刻开始历历,因为这几个字的背后,带着一串人的一串故事。每一个在大城市奋斗得人少不了的经历。

  接着出场的女主角,是马上要35岁的赵力,这个人物的出场自白是:“她是个孤独的行走在这个城市,没有房子,没有男人,没有家庭的外地中年女人。”

  虽然才是个开头,但是我想隔着屏幕,通过文字的无声传递,给作者来个拥抱,举两个大拇指给作者点赞

  其实也陆陆续续看了挺多故事,包括现在热门所谓现实题材影视剧。那么多想要描述大龄女性的故事,想要描述北漂的故事,想要展现在大城市奋斗的人的故事,甚至包括脱胎于《东京女子图鉴》的《北京女子图鉴》,都没有精准深刻刻画出这样一群人真实的画像

  想表述,和表达出来真的像,是两回事

  现实剧,和真正的现实生活,也是两回事

  《二手生活》很真了。虽然也有小说文学演绎做法,但是它传达出来的东西,表达出来的观点,人物说出来的话,就像是大城市里奋斗了七八年的女性,想要大声呼喊的真实声音啊!

  在开篇非常精准点题,不难猜测,作者肯定是个经历过生活磨砺的人,文字间展示出来的人物性格对话特点,就像我身边曾经出现过的人说的做的一样。她深谙女性心理了解女性每个痛点,又讲述了原生家庭这种“上一代的困境”,所以这本书可以几乎是《北京女子图鉴》和《都挺好》的有机结合版。

  《二手生活》讲述的是一个大龄女青年赵力,和谈了七年恋爱男朋友老吴最终还是分手了。但是他们却和谐朋友式地相处在同一个媒体单位里。老吴是她的直属上级领导。分手的原因还是因为赵力要丁克。报社里新来的小姑娘,小童,每天精打细算地生活,她过着属于自己的“数字人生”,“小童今年二十八岁,她想在三十岁那年结婚生子,所以呢,她必须在两年之内买房。小童甚至连房子需要装修晾味的周期都算了进去,因为刚装修的房子不利于优生优育。她想买临铁次新九十平以内的郊区小三居,父母来看孩子的时候也住得下。她相中的那个小区,离两人上班的地方大概有二十五站地铁,换乘控制在三次之内,全程交通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她不坐班,无所谓,主要是将就男朋友小朱。那样的房,一平米在六万左右,总额在五百四十万,首套首付三成,加上税费、装修、家具等,两家必须拿出二百万左右。”她的男朋友也是农村出来拼搏的高帅穷。

  赵力该怎么买下属于自己的单身人士的房子?小童能不能如愿过上她计划中的生活?

  买房子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政策变化。小童那满打满算的精准计划里,唯独没有考虑感情的变化。

  生活就像赵力的报社一样五彩纷呈。赵力也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一个不害怕丁克的神秘的绅士男人。

  可是,已经端上保温杯的老吴,看着赵力在一点点痛苦挣扎,他走马花式的感情也一直没有定论

  赵力和老吴能这对已经平和如老夫老妻的前男女朋友,后面还有可能吗?

  除了房子。作者还说了生育

  这个时刻真是佩服作者的“真现实”

  那么多作品,那么多影视剧,知乎上那么多真实到狗血的家庭故事,那么多丧偶式育儿的现状和呼声。为什么就没有一部小说作品来反映一下真实的女性人群对生育这件事的重视

  不恐惧,基本是因为无知

  对身体的伤害,带来的变化,真的只有自己能体会。关于这一点可以去搜搜广大的知乎科普,体会过的女性的现身说法

  不管几胎,不管是不是顺利,都是一场磨难

  生育还只是第一道鬼门关,后面还要养育,在大城市养育一个孩子成本之高,高到咋舌。

  这本书和《都挺好》相比,像是真实生活里大多数“苏明玉”应该有的结局以及后续真实生活。

  二手生活,更真实,人物更接地气

  很欣慰看到了纸书出版,作者文字非常干练有力。人物又透露着倔强坚强

  说再多,不如阅读原书来得酣畅

  不过也有一些,作者没敢太大写,你我都知道的原因,没办法展开,大家自行加工吧。

  推荐阅读。

  《二手生活》读后感(四):作者创作杂谈:我心安处才是家,不然所有的生活都是《二手生活》

  我心安处才是家,是最早这本书的书名

  作为钱少事儿多的北漂中年女,我一直特别喜欢看小户型的装修图。大平层当然是很好很好的,但谁又能买得起?所以小小的、装修很精致的、位于闹市烟火气息浓郁的房子,一直是我所喜爱的。不过——喂,北京上海这样的房,哪怕四十平,也要四五百万左右——说到这里,我瞬间如书中的小童上身滔滔不绝的掐指算起来:这种老破小一般抵不出了多少贷款,所以首付肯定高。首付首贷至少两百多万,月供一万五。再想凤变冰——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凤变冰,请百度。还要投入巨额装修费……妈呀,不要活了。这个时候,我又突然朱文俊附体

  年轻时,我曾经是朱文俊,看着北京林立的高楼愤愤不平的想,为了买个房,拼尽全力,背上沉重的贷款和利息,不敢失业不敢生病不敢享受,一直还月供到六十岁,这是人过的日子吗?才不上当呢,我要诗意和远方。就这样,我和老公毅然把存款买了个车,潇洒的开将起来。而当时那个钱再凑一凑是可以付首付的。啊,为什么WORD文档没有哭唧唧那个emoji?不然我此处就要放上二十个哭唧唧。它们排成一排,泗泪交加,哀悼我愚蠢青春岁月

  后来,众所周知,北京上海核心区的房就变成超级奢侈品。我某天醒悟过来,房价已一骑绝尘,只好看看装修图过过瘾。我有房住,是老公单位的公房,所以买房这个事可以延期,不过我还是买了没那么贵的郊区房壮胆。为什么要强调地段?因为北京太大了,城区和郊区就意味着不同量级的通勤时间(当然也就意味着价格),那简直是不同的人生。书中“小童的数字人生”那一章算过通勤要搭的地铁站数以及由此耗费的时间,相信许多人心有戚戚。所以那样的房我还是不能住,只是图个心安。拿到房产证时,我理解了鲁迅说的,“揣在怀里的现银沉甸甸,似乎这就是性命的斤两。”房产证大红色,象是生命有了色彩一般。

  是不是有房,心就安呢?也不是。有房无人,照样惶惶然。这两年单身潮渐兴,单身女人买房更是人数大增,然而,用书中老吴的话说:“你们这帮女人,打算在自己买的房里孤独终老吗?”我相信不是,不止女人,男人也做不到。 因为,人总是害怕孤独,总有对稳定情感的需求。然而,有个小小的房,有相爱的人,有孩子(如果你不主张丁克),这样看似普通的日子,居然是许多人费尽千辛万苦也达不成的目标。

  书中的女主角赵力是一个人生的输家,因为她不想生孩子,却仍对性缘关系有渴望。所以老吴嘲笑她“你没有本钱,却还要倔强,所以注孤生。”是啊,传统婚姻里,女人生孩子,是题中应有之义。她反叛得不够彻底,也没有办法彻底。即使未来婚姻制度消亡,两性关系也仍会长期存在。而但凡想建立关系,都会存在博弈,有多少男性愿意与女性一辈子同居且不生育?欧洲同居关系契约法里,同居伴侣们就不用博弈得一地鸡毛吗?时下单身女性的焦虑,不仅在于生育期较男性相对短,还在于大部分人事实上是渴望与异性有深度情感链接的(你告诉我所有的单身女性都愿意享受独身直到死,我是不信的。只不过她们害怕博弈,而大环境对婚女权益事实上也不友好)。是对孤独的畏惧使人的内心焦灼不安,非其他。这一点,是连不想生孩子的赵力都摆脱不了的。

  人的问题解决不了,房的问题总该解决吧?理想伴侣不是你努力就能找到的,而钱只要愿意省、愿意挣、愿意攒,总能积少成多的。写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手里只有一百万且没有购房资质的女主角赵力(外地户籍单身人士无法在上海买房,我写的就是上海北京两地的房市政策的集合,书中没有明写)到底该买个什么房?有天闺蜜跟我聊,你知道有人买车库住吗?我虎躯一震。她发来图,我一看,果然就是小小的车库改成的迷你一居,据说全国各地各城市都有这种房。赵力终于有一款她买得起的房,就是车库。这个贫穷倔强的女人,哪怕买个20平的车库住,也要给自己安个家。

买车库住的人这么多

  这样的人生,是太惨痛了些,然而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吧?去看看著名的小户型楼盘北京荣丰2008,最小户型只有19平米。去看看各地奇奇怪怪的房,以养老中心名义销售的,以自建房名义销售的,阴暗潮湿的半下地,产权暧昧的商住,五证不全但价格便宜的可疑房……到底多少人在买?那都是被不安的心驱赶着四处逃蹿只想找个栖身之所的人啊。

是我大意了,19平居然也要315万

  我不喜欢“苦难是财富”这种话,扯淡而已。我祝愿每一个倔强的人,都眼前有光明,身后有援军。 我祝福每个奔波的人,都有一间燃着灯火的房,灯下有人为你守候,让你获得安宁。

  当然,如果房人难两全,首先给自己搞个房吧,哪怕是个车库。女子有房便是德,心不安,有个遮风避雨之所,至少肉身先安了。而,用子宫换生存,就是传统模式里的女人结婚,用生孩子为代价,换取有房住,是所有办法中的最下策。希望未来的女性能够摒弃这一做法。看出来了吗?我是如此的痛恨这一传统,才写了赵力这个宁可居无定所也绝不用子宫换生存的大龄女。

网上资料,某个没房的女人给自己买了个车库,改成住宅

  《二手生活》读后感(五):女人有钱,先买房吧;在出租屋里,连生活都是二手的,何况男人呢

  

1.

我们不是土著,但我们都有一个繁华的梦

年轻的时候,不懂什么是背井离乡。大城市就是年轻人的梦想,那里满是机遇,满是美好。家乡甚至没有麦当劳,更何况星巴克,动感单车?

  艰难时,也想家,想念那个质朴无争的小城。爸爸妈妈相劝,回家发展吧!可推开窗,看那夜的霓虹灯,这繁华还没有落幕,总觉得自己应该在这城市留下点什么。

  留下点什么呢?爸爸妈妈说,我们帮你买个房吧,女孩子,总要有了房,才能安住。

  听着李建的《异乡人》,想起爸爸妈妈的话,感觉是该有个家了。

  当地的土著,拆迁款动辄百万千万,甚至上亿。房价也是一天涨过一天,5万一平你不买,你说房市早晚崩盘。好!下周就涨到6万了。今天还扼腕叹息,明天更是绝望了。

  这就是一线城市漂泊者的无奈和悲凉。无房的漂泊者,终究只是做了一场梦。这个城市再美,始终和漂泊者无关。

2.

房子是铠甲,给你安全感

  现在婚前买房的女人越来越多,让人心慌的不仅仅是新婚姻法,还有男人的不可靠。在城市中,有了一个自己的小房子,就有了安全感。房子是女人的铠甲,可让人笑对风霜。

  我买了房子。我身边的闺蜜也接连买房。这些朋友中,有些人还在相亲,有些人已经离婚。有些人已经买了二套,但是没有人想生二胎。

  有不少人结婚的理由,已经不再是相爱。男人觉得年纪大了,该有个家了。女人觉得自己已经年过三十了,不结婚恐怕生孩子都危险了。看看彼此条件相当,凑在一起过日子的,真的太多了。

  城市中生活太艰难,结婚找个伴,共同对抗生存的风险,固然是种选择,却未必见得牢靠。

  想着单身一辈子的不婚主义者,人人觉得“孤注生”的那群人,固然是少数,却极其有代表性。居高不下的房价,让年轻人的生殖欲望都减退了。

3.

租的房子,连生活都是二手的

  当我翻开《二手生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深深地被其中人物的命运所击中。

  这本书尤其揭示了城市中白领女性的人生困境。二十几岁满怀着理想来到大城市,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浇灌着生活,并收获了自己的事业,且有姣好的面容。但却始终无法在这个城市扎根。

  年轻的时候,人可以无所畏惧。没有伴侣也可以活得很精彩,热爱生活的人,不愁失掉生活。可唯独生孩子这一件事情,尽一人之力而不能,还需找一个合作者。

  而这些优秀的女性,之所以焦虑,就是因为女人的生育周期短,而男人的生育周期要长很多。在婚姻市场上,男人可以观望,但女人会越来越心慌。

  不过,也会有些另类,不想被孩子拖累。比如《二手生活》的主人公:赵力。

  赵力,原名赵美丽,有一个很不健康的原生家庭。父亲酗酒家暴,稍有不顺心,就殴打妻子。而赵力的妈妈,只知道一味地忍耐。从赵力很小的时候,她就跟她和弟弟诉苦,声称这样的忍耐都是为了孩子。赵力长大后,脱离了小城,来到大城市中,成为了晚报集团社会版的首席记者,35岁,单身且奉行丁克。在接连搬家的疲惫中,决定买房,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终究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很欣赏赵力的行事果断,但有点可惜,这么喜欢孩子的一个女人,却决心一辈子不要孩子。可见,原生家庭的伤害是多么入骨啊。

  正如书中所言:母亲向孩子诉说痛苦的那一天,孩子的童年就消失了。

  她爱过老吴,她迷恋艾轩,然而,她潜意识里知道,她最爱的人,只有自己。因为受过伤,恐怕这一生也很难完全打开自己的心。

4.

十年的恋情,终究败给了金钱

  要说如果女人过了35,不想要孩子的,恐怕也就没那么着急结婚了,也没有那个必要着急了。而28岁的小童,却是个十足的渴婚族。

  她和男朋友是大学同学,恋爱从18岁谈到28岁。结婚本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但领证对于两个人来说,却特别艰难。

  因为,小童理所当然地觉得,结婚成家,首先应该有个房子,而且不能太小,将来生了孩子,孩子还有学校上,还可以把父母接过来照顾孩子。两个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纵使是年轻美貌,名校研究生毕业,可也还只是过上了攒空油瓶卖的日子。

  小童男友朱俊文,英俊帅气,公司的拆迁妹一直向他示好。小童每给他施压,他便觉得自己对小童的爱少了一分,而又和拆迁妹更走近了一步。终于,他陷入两难的境地,进退不得。

  及至小童醒悟,才果断结束了这十年的亲密关系。

  书中最让我觉得不寒而栗的,是朱俊文的心理活动。

他不可能让自己的父母卖了钱,然后去供养别人的父母。亲疏有别,自己和父母当然比小童更重要。人不能太心软,太心软就会吃亏。

  连朱俊文的父母也常常觉得内疚,然而这内疚往往维持不了多久,就生起新一轮的厌恶。

  终究朱俊文觉得钱更重要,拆迁妹能让父母的生活更好,自己也不用那么辛苦攒钱了。分手是好事儿,解脱了彼此。而小童选择了离开,回家乡靠公务员。

  可人生终究又有几个十年呀,终究还是败给了金钱。

5.

生活是现实的,但还是要有梦

  不管生活如何现实,梦还是要有的,不然,我们怎么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行走呢?

  好男人也一定是有的,但女人自己有个房子,和这个是不冲突的。这是女人的尊严和避风港。

  物质充盈,就不怕独行。没有谁可以天生勇敢,但梦想依然在召唤。女人,请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我是安之腾,为你带来最真诚的思考。欢迎关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