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 凌晨三点还不睡的你很焦虑吧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凌晨三点还不睡的你很焦虑吧

2019-11-12 10:50:22 作者:图书馆 来源:图书馆 阅读:载入中…

 凌晨三点还不睡的你很焦虑吧

  凌晨三点还不睡的你很焦虑

  “每天睡不着的人太多了,凌晨3点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苦熬。”

  如果要评选一个“一天中最痛苦时刻”,恐怕很多人会选择“起床的瞬间”。

  每次挣扎着从床上起来的时候内心总会飘过无数弹幕“为什么我昨天不早点睡?”

  然而事实是,靠咖啡浓茶或是一身正气熬过漫漫一天工作日的你,夜幕降临后,依然选择催眠自己,今晚要不还是晚点睡吧。

  “再睡5分钟我就起来……”/ Unsplash

  这是一个无解的莫比乌斯式恶性循环

  根据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睡眠报告》显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平均入睡时间在23:50,是当之无愧的“熬夜党”。

  夜太美,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很多人在零时逐渐进入梦乡,更多人夜色越深越清醒

  深夜街头,总有形形色色的人。/ 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海报

  科比眼中凌晨4点的洛杉矶不再罕见。这届睡不着的年轻人,见过深夜2点的北上广,在5点的二线城市等待黎明,彻夜无眠的小镇青年伸个懒腰迎来6点清晨。

  “每天睡不着的人太多了,凌晨3点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苦熬。”

  李诞说焦虑是人类进化必然,“人生状态就是焦虑焦虑焦虑,成功。空虚空空虚,找事;然后再焦虑。真的能活得不焦虑的人很少很少。”

  不焦虑的基因已经被淘汰差不多了,同样被淘汰的大概还有人类的睡眠。

  你无法喊醒一个装睡的人,同样,你也无法强迫一个清醒的人入睡。那些凌晨3点还没睡着的人,今夜为何无眠?

  说着“开心朋友们人间不值得”的李诞,也有怀疑人生的时候。/ 《十三邀》截图

  焦虑青年日常

  当代年轻人日常,焦虑是常态

  如今,韩国年轻人被称为Sampo一代(三破一代),字面意思放弃三件事。因为他们已经放弃了约会、结婚和生孩子这三件事。

  房价太高、工作太忙、薪水又太低……较高的失业率以及经济不景气的状态下,有人甚至直接抛弃恋爱,抛弃了人情交际,抛弃一切人生希望

  全抛时代,自我生存尚且艰难。

  还没有喜欢到可以为他放弃梦想的人,所以并没有计划。/ 韩剧《live》截图

  他们每天为之奔波焦头烂额的生存问题,在别的国家依然重蹈覆辙。这一代活得并不快乐的韩国年轻人,可能是整个世界缩影

  企鹅智库对全国范围内25-45岁、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核心白领网民进行了抽样调研,撰写发布了《中国白领网民生活&消费调查报告》。

  “焦虑”、“疲倦”是白领网民认为最符合自己当前状态的两个词汇

  “年轻人听罗振宇,跟老年人保健品,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差别”,意思就是他们都在利用听众的“焦虑感”而已。

  急剧发展社会碎片化的社交网络切割了中国年轻人的生活,这是一个焦虑层出不穷的时代。

  孩子有孩子的烦恼成人也逃不过焦虑。/ 韩剧《浪漫体质》截图

  《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

  有人在贩卖焦虑,有人在消费焦虑,焦虑就像空气中的某种成分,一直包围着我们。

  有人在知乎问了个问题:“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这个问题目前的浏览数高达1000多万,回答数5000多个。

  在这5000个回答里,有人焦虑上不到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挣不到更多的钱,买不到更好的房子,养不起父母,娶不到老婆……

  5000个回答里,不止5000个人生故事。/ 知乎截图

  “单身狗,又没有那么强的事业心。人生没有重心目标,只有当下的焦虑和急切的填充时间。”一位网友在回答里这样写着。

  大部分人焦虑的生活状态是不是这样?

  “如果可以,真的好想,在知道答案以后再做选择。然而这一切只是我痴心妄想。谁都只能在人生的考卷慌张地写下,那唯一的选择。”

  大部分人穷尽所能,只不过是想活得不平凡一点点。/ 台剧《荼蘼》截图

  这是2016年台剧《荼蘼》中反复出现一句话。《荼蘼》中杨丞琳饰演的女主角郑如薇,是一名渴望改变平凡现状的平凡人

  郑如薇突然得到一个升职加薪的工作机会,可是工作地点在上海。选择工作,就会失去平凡但又甜蜜爱情;选择爱情,必然错失千载难逢的工作机会。

  不论是发展事业的PlanA还是选择爱情的PlanB都有得有失,唯一相同只有生活的遍地鸡毛,所有选择都伴随着焦虑。

  “真的好想好想知道答案以后,再选择。”/ 台剧《荼蘼》截图

  《荼蘼》不是要告诉大家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而是告诉大家,选择之后,就要勇往直前,不要回头,把你所选择的方案执行好。

  有焦虑情绪,未必全是坏事。毕竟古语亦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在下个焦虑失眠的凌晨,用剧中张姐的金句告诉自己:“下了决心,就不要想东想西,没有意义。”往前走,不问归途

  往前冲,没有退路啦。/ 台剧《荼蘼》截图

  在凌晨3点醒着的101个人

  10月最后一天的凌晨3点,程序媛小秦在办公室目睹了乙方工程师的崩溃全程

  “那天加班测系统,怎么调试都有bug,技术公司工程师加班加得受不了,说能不能歇一天再调。组长说那我汇报领导,你们公司的机器不用上线了,你们再也不用调它了。”

  工程师当场直接哭了出来。在这之前,对方已经连续5天加班到4点,因为赶着产品上线不调试好系统不让走。

  虽然最后小秦补充道,她最心疼的还是陪着加班的自己。

  工作多年后,我的职业理想只剩下了准时下班。/ 日剧《我到点下班》截图

  因为加班崩溃在深夜的社畜不少,生活清闲的人同样也在凌晨无法安睡。

  “我工作最清闲的那段时光,每天除了上班,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但我却焦虑了,感到自己在虚度时光浪费自己,迷茫得找不到方向。”网友林安说。

  那个夏天,林安同居的女孩子每天花枝招展地出门social,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门。有时焦虑得无法缓解,林安就选择大晚上出去跑步。

  爱上夜跑的人,有多少人是为了放空自己?/ Unsplash

  沿着凌晨的整个望京街道跑一大圈,一边跑一边思考人生:我是谁?我在哪儿?在做什么?生活的终点在哪里?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无论在哪座城市,只有认真看过自己城市的夜晚,才能在白天鼓起勇气生活。

  2017年夏天,北辰青年做了一次“难忘的深夜不睡故事”征集。2018年9月,新世相联合OPPO推出“深夜陪伴计划”,和半夜睡不着的网友,交换自己的夜晚故事。

  那些睡不着的夜里,并不都只是刷着手机等待困意来临。下面是一些故事的整理,或许里面也有你的过去。

  夜色深处,总有故事。/ 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海报

  高考后第一晚,宿舍八个人去网吧CF刀战一晚,厉害的是,凌晨三点一起做了套英语听力感天动地

  ——@梁老板

  喜欢的那个人很晚睡,特意熬夜到两三点看他更新朋友圈动态,或者自己发条动态等他是否会点赞or评论

  ——@jeffy

  熬了一周的夜,比所有室友睡得晚,起得早。在画工图、做机械海报、电脑模型、练画、准备pre中度过。学工业设计真的辛苦,但一想到自己在向设计师的梦想靠近,就不觉得辛苦。

  ——@天涯明月

  有很多事情,其实不用一晚做完。/ 电影《春娇救志明》截图

  凌晨两点和朋友闹掰了在路边大哭,有辆货车突然停下来,一个大哥跑到我面前说:“妹子别哭啦,这么晚了赶快回去。”

  我说:“没事,想发泄一下。”他一直在劝我,最后和我说了一句说:“明天别让哥在新闻上看到你就好!”

  ——@Princess_Nightmare

  15年破产,开始做滴滴司机。有天儿子在我开车时来电话,因为服务过程中接电话会被投诉,我一直没接。乘客说:“接吧,小心点开。”

  家人不知道我跑滴滴,问我:“爸爸你还在广州出差吗?”我说:“是。正在回酒店宝宝早点睡,爸爸先挂了。”

  挂了电话以后,眼泪一直不争气地流。乘客大哥下车丢给我一百块钱和两句话:“这样的夜晚,哥十年前也经历过,都能过去。”

  “打电话不要说爸爸先挂了,不吉利,要说爸爸收线了。”

  ——@朱继强

  每个无眠夜晚,都有无言故事。但只有经历过凌晨3点夜晚的冷,你才会发现生活还值得抢救一下。

  都市的每夜凌晨3点,都值得被书写。/ Unsplash

  我开心所以晚睡

  你焦虑那叫熬夜

  据某电商平台数据,2019年1月至8月,90后购买进口助眠类商品人数占总消费人数的62%,褪黑素类产品90后消费占比85%。包括褪黑素在内的助眠产品,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选择。

  依赖药物助眠的年轻人有没有想过,你之所以成为睡眠特困户,并不是因为你真的患上了失眠症。

  每天凌晨两三点在微博立一个flag,“明天再熬夜就把手剁了”;

  建一个名为“12点睡觉”的微信打卡群,倡导“在夜里12点前睡觉”;

  中医药大学的学生聚会上科普熬夜的危害表示,“不瞒你说,我也熬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