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10本书,这个月就圆满了
这个栏目选书新旧不拘,原则很简单:口味不太小众,尽量兼顾审美、趣味、实用。
0 1如何看一幅画 - 弗朗索瓦丝·芭布-高尔我常常去看画展。
但坦白说,一幅画具体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我也是凭感觉,并没有很理直气壮的依据。
《如何看一幅画》对解决这个问题就很有帮助,它提供了很多名画的背景知识、创作环境,以及简明扼要的分析。
——当然不是标准答案,而是一把钥匙,经由它,我们有望琢磨出自己的观画之道。最低限度,也能用来唬唬人嘿嘿。
0 2文案的基本修养 - 东东枪面向读者则是广告文案、创意新人,但无疑对我们这些梦想流量暴涨的自媒体人,所有有志于商业文案撰写的人也都很有价值。
书有400多页,挺厚。
无须想而生畏。要知道,作者东东枪,是一个资深广告、创意人士,这样的人“賊”得很,岂会抓不住这个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他把整书分99篇,每篇都不长,清晰、易懂、旁征博引,趣味十足,干货满满。——这就是专业文案的功底啊。
0 3奥之细道 - 松尾芭蕉松尾芭蕉,日本“俳圣”。简单地说,我们认为杜甫有多伟大,日本人就认为松尾芭蕉有多伟大。
本书还配了日本「近代风景版画第一人」川濑巴水画作,和文字相得益彰。
坦白交代,我并没有通读全书,毕竟这类书个人的阅读原则是:精读亦可,略读亦可,甚至,光看图亦可。
记得有个朋友说,去图书馆重要的不是阅读,而是坐在书堆中,采集书的灵气。嗯,我们当代读书人,要的就是一种幻觉。
0 4一起走过的日子 - 胡伟立常常觉得工作好忙,活着好累,看着90,甚至2000后的小年轻,我更有了借口:毕竟我也老了。
看完书,惭愧不已。
作者胡伟立,50岁才从北京到了香港,从零开始。
之前他是大学教授,去香港之后,他先是帮人弹钢琴伴奏,后来进入了TVB,接下来为刘德华写歌,为杜琪峰、徐克电影配乐……一路打怪升级,终于成为香港电影配乐大师。
插一首,估计你也听过。
另外,胡伟立很多经典配乐都是在极短的、几乎不可能的时间里完成的。
古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看看胡伟立,5、60岁,还走上了人生巅峰,努力,就算“老大”也不迟。
0 5专业主义 - 大前研一《专业主义》是一本旧书,主要阐释的是,在这个时代,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素质——专业主义。
专业主义所追求的不是专家的称号,而是一种精神,要不断学习,开阔眼界,全力以赴,不怕失败,信念坚定,乐于讨论,逻辑缜密……等等。
这样的素质,不做企业管理也应该具备。
0 6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 王小峰这几个月花边公众号主推音乐,为了写得好一点,我看了一些乐评。
毕竟,鲁迅有句名言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挤出奶对我有点难,退而求其次,希望自己喝喝奶,能长出一点草。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就是这阵子做的功课之一,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点评音乐明星;二是音乐常识、潮流文化。
作者王小峰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笔,书中洞见不少,“偏见”也多,有些我压根不认同。
0 7那不勒斯四部曲 - 埃莱娜·费兰特去年很火的剧集《我的天才女友》的原著,就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
书中呈现的不只是一个女孩的悲剧,也是一个城市、无数贫民区孩子们的悲剧。
而我有一个想法是,赞美也好,悲悯也罢,也许作者的“天才女友”都并不需要。
她选择了自己的生活,即使很多时候是被动的,但倔强如她,一定更愿意自己承担所有的一切,而不是被同情。
0 8幸福的方法 - 泰勒·本-沙哈尔幸福也有方法?也可以学习?这本书告诉我们,是的。
我们要有使命感,要热情,要关注内心的感受,要有良好的社交关系,要有目标,也要知道目标不是全部等等。
作者的幸福课曾被哈佛学生评为“最受欢迎课程”,哈佛学生智商那么高,眼光应该不会错。
那么,看完我幸福了吗?
0 9
印象最深刻的那些章节是他谈及与北野武、文德斯、坂本龙一、皮娜鲍什……等人的交往、合作。
多么令人羡慕的朋友圈,换成我,加上了也会天天担心被拉黑吧……
作为一个出过专辑的“票友”,山本耀司还专门用一篇写了音乐,他喜欢鲍勃·迪伦、中岛美雪等。
当然,他最大的兴趣肯定还是做衣服,“只要我一天没有倒下,视力还没有衰退,我就会坚持做一天。”
(默默对自己说,只要我一天没有倒下,我特么就坚持做一天自媒体……)
1 0海底的秘密 - 大卫·威斯纳这个绘本我在朋友圈推荐过两次。
第一次看,觉得,唔,不错,很有意思。接下来,每看一次,都会有一些新发现或者新感悟。
细节生动,想象力丰富,处处都有铺垫,没有一页是突兀的、多余的。
我个人已经买了两本,第一本被女儿“读书破万卷”,撕烂了。
现在,每个月我都会翻一翻,有幸阅读这样的绘本,感觉做人这件事,真的还是挺好的。你可能还想看(戳下方图片可阅读)下个月有没有书单,由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