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关向应:耿直话语,掷地有声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关向应:耿直话语,掷地有声

2019-12-12 11:15:10 作者:高林 来源:演讲与口才杂志社 阅读:载入中…

关向应:耿直话语,掷地有声

  文 |高林

  演讲与口才杂志

  关向应,著名抗日志士,他为了新中国成立可谓是贡献了毕生的心血精力,在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时,他位列其中。

  作为一名革命者,他说起话来耿直有力掷地有声着实人称道。

01

  首长战士都是一家人

  在一回行军中,关向应看到两个战士搀扶着一个受伤的战士,行动十分吃力,他立刻跳下马,询问那位战士的病情,并让其骑到自己的马上,但这个建议遭到了拒绝理由是不能让他把身体累坏。

  他说道:“部队都累垮了,我还给谁当首长呢?作为首长,更应该关心下面的战士们,既然参见了咱这支队伍,不管是首长还是战士,可都是一家人的。有的战士告诉我说,国民党的兵都是抓过去的,可我们共产党领导军队,在这点上是有着本质区别官兵互相帮助,彼此团结,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加入到咱们的队伍当中来。你们以后要是当了干部,可千万要注意爱护战士哦!”

  听了他的这番话语后,那名战士才含着眼泪上了他的马。

  关向应看到受伤的战士时,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口头慰问上,而是主动把自己的马让给对方,在遭到拒绝后,他首先表示,部队都累垮了,自己这个首长也就名存实亡了。

  接着他用充满深情的话语,言称部队上下都是一家人,干部爱护战士,这是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其中的根本原因

02

  在我们前面没有走不通的路

  在反围剿战争时期,有一回由于上级制定错误策略,最终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关向应只得率领红三军实行战略转移

  撤退之前,关向应召集部队各级干部进行动员,他说道:“大家知道,我们接下来要进行的是战略转移,什么是战略转移呢?说白了,就是这里无法再继续待下去了,只能换一个新的地方。但换地方并不代表怯懦,更不是逃避退缩,而是有计划目的地转移,保存实力,为将来重新回来创造可能。不过请你们放心,我们是工农武装在我们前面没有走不通的路,越往前走,可能困难会越多,但只要我们不脱离群众办法总是会有的,而且我们一定能够重新回来,创造更广阔的一方天地

  在部队中,鼓舞士气至关重要

  面对战略转移,关向应没有避重就轻,更没有遮遮掩掩,而是直言不讳地告诉大家战略转移的内涵,但他同时也表示,战略转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保存实力,并且向大家发出号召,困难虽多,但一定能够克服,一定能够重新回来。

  话语说得相当有力度,颇能鼓舞战士的士气。

03

  精诚合作才能赢得革命胜利

  有一次,贺龙通过电话下属做出指示,没想到对方听不懂他的话语,他就让旁边的关向应跟对方说话。

  旁边的贺龙听着,不由得频频点头。

  事后一名在场的下属问关向应:“你就不怕说错了惹贺龙不高兴?”他听了,义正辞严地说:“这叫什么话?我们之间是合作关系,彼此都是很信任对方的,如果合作者之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的话,谈何能把工作做好?对于军队的部署和下一步行动,我们早就交流想法了,并且达成了一致,他向下属交代,是因为他是军长;对方听不懂他的话语,那就由我交代,我同样会不打折扣地传达给下属。共同指挥,并肩战斗,毫无罅隙,这才是精诚合作,才能赢得革命的胜利。

  这话让对方听了,为有之前的想法汗颜不已。

  贺龙的指示由关向应代传,这样的做法惹得下属生发担心,也在情理之中,但他却对此直言反驳,表示如果双方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的话,工作肯定是做不好的。

  他同时也指出,这里的指示全都交流过想法了,并达成了一致,谁布置都没有问题

  话语直白清晰,很明确地道出了两人相互信任,没有罅隙,这自然为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6年7月,关向应因病在延安逝世。

  毛泽东主席得知后,写下了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挽语,这既是对他离世的无比痛惜之情,更是对他颇为中肯评价

  通过他上面的话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得到他内心博大,不论是对人,还是对事,他都秉承着一份公心,说出来的话语自然也是感人至深令人信服

  - END -

  演讲与口才

  口才助你成功 沟通改变人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

【关向应:耿直话语,掷地有】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