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陌生来电》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陌生来电》读后感1000字

2019-12-25 23: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陌生来电》读后感1000字

  《陌生来电》是一本由[加] 雪薇•史蒂文斯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46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陌生来电》读后感(一):女性心理悬疑小说

  最近特别喜欢看天地出版社的书,好几本都是他们家出版的,不管是引进还是本土小说,质量读非常高!而这本《陌生来电》也算是一本悬疑故事,但是在读的过程中也感到了非常压抑感觉

  其实当我看了介绍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本书到底是怎样的故事,但是当我开始读的时候,我就深深投入了其中,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莎拉的女性从小被领养,她希望找到自己的亲身父母,但是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生一连串事件,找到亲身母亲之后,她发现母亲曾是连环杀人案幸存者。正因如此,她又发现了亲身父亲秘密,原来亲生父亲就是当时的连环杀手。而之后她不断地接到这个人打来的电话,所以这个故事才被命名为《陌生来电》吧。一个亲身父亲,又是一个连环杀手,这样的设定,让莎拉没有办法,只能报警,在警察建议下,她开始接听电话,并希望引导凶手,从而抓住凶手。在此结局不做剧透! 为什么说这样的故事读起来压抑,因为代入感太强了。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个人都代入到莎拉的角色里,同样作为一个母亲,我也能感受到凶手对她家人威胁,她是害怕的,但也是勇敢的,因为她也希望凶手不要再去伤害其他人,而只能铤而走险,希望帮助警察抓住凶手。而这个故事时时刻刻都有一种紧张氛围在其中,对于自己是凶手女儿的秘密,究竟是谁泄露的,又是谁对莎拉的家人造成威胁的,就像一个谜团一样围绕着整个故事!所以结局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带走一些反转意味的结局,让我也吃了一惊,所以这样的结局也是更为震撼的,或许也是整个故事的点睛之笔。 作为一个悬疑故事,故事的可读性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一个故事不管构思如何,首先必须有很好的可读性,读者才能坚持下去,这个故事就是如此,作为一本国外引进小说,翻译也十分重要,因为翻译的语言,也非常决定一个故事的好坏,读起来通常流利,符合国人习惯,那这样的故事读起来才能津津有味。这个故事很长,但是并没有让人觉得很枯燥。整个故事的叙述性和思维逻辑,也体现作者文字功底。看了作者介绍,作者雪薇是一名加拿大的悬疑小说作家,并且作为一个女性,她的文字非常的细腻,心理描写也非常的丰富,而且她对于家庭婚姻看法展现了当代的女性生活状况。而在天地出版社一共有三本书,我也非常有兴趣想读一下作者的另两部作品,我也希望另外两本书也可以给我带来不一样的震撼的体验。 最后我想再一次的推荐这一本小说。不仅从它的封面设计,以及它的纸张质量,还有它的故事内容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悬疑小说。

  《陌生来电》读后感(二):一地鸡毛只差一把火

  本以为是个惊悚悬疑、反转迭生的推理小说,没想到情节流畅得无需深思,倒是字里行间体现出的家长里短、一地鸡毛值得人玩味。

  女主开篇就是和心理医生对话,足以见得她的生活麻烦颇多。自小被收养,养父冷漠情绪无常,大妹妹虽然支持她却从不敢同她一起承担父亲的怒火小妹妹更是莫名其妙自小就不对付,养母倒是温柔体贴可惜身体不好。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女主没有安全感真是情有可原,而由此产生冲动易怒也在情理之中。更可怕的是,自小生不幸福的人往往通过构建乌托邦来寄托内心情感,并视之为精神支撑。而女主后来才发现,她的精神支撑原来只是一个连环杀人犯和一个被强奸视女主如洪水野兽受害者。精神支撑的倒塌,更是让女主情绪濒临失控的一大诱因

  而让我们仔细分析女主现在的生活,就会发现她生活中种种的不如意都是由缺乏沟通造成的。和养父固有的隔阂让她不敢向父亲求助,而上帝视角的我们会发现,这个父亲并非对女主一点都不满意,可惜他对女主的夸奖只肯展现在小女儿面前,反而助长了小女儿对女主的嫉妒。而大妹妹从小就不敢担责,之后惹出麻烦也不敢和女主说真是情理之中。女主和其未婚夫相处也是问题颇多。未婚夫看似温柔体贴,实际上却是个不肯做事居高临下批评他人的人。他在家中展现出的所有的潇洒不过来自于“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这种相处模式平常生活中女主还能容忍,一旦女主情绪失控,肯定要将压积的愤懑一次性爆发出来。

  对心理学精神病学有过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要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模式,童年&家庭分析是绕不过去的坎,也是永不失效的万金油。童年缺乏爱及安全感的人更容易喜怒无常、有暴力倾向。更别提女主的父亲还是个连环杀人犯,而人格障碍有遗传倾向。有这多管齐下火上浇油,女主还能成长为一个有自知力、努力控制情绪、积极寻求帮助的人,真的要感激她自己的努力加上家人(主要是母亲)的帮助。

  其实和女主一样生活不够顺心的人有很多,父母的不理解不支持,同胞竞争攀比、嫉妒和互相伤害,配偶儿女误解冷战争执,在很多人的生活中都频繁出现。我们这些普通人之所以不会如女主一般,弦崩得越来越紧最后崩溃,大概还在于少了那关键的一击,比如来自连环杀人犯父亲的一通电话。

  我本来是很期待这一次又一次的电话的。连环杀人犯诶,杀了三十几个人,该是怎样的冷血结果他居然真的是认认真真来寻亲的。他对亲情执着让我收回了之前对他“人格障碍”的定论,毕竟人格障碍者对社会关系的漠不在意、对世俗规矩满不在乎,才是他们被诊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这位连环杀人犯给我的感觉,反而是对社会交往认知出现了偏差,以至于有时言行幼稚得像个小孩子。而他来时轰轰烈烈,死得冷冷清清,总让人有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觉,这条线也显得虎头蛇尾

  总的来说,这还是一部情节丰富、角度新颖的悬疑小说,开头和结尾设计得也很巧妙,还是值得推荐的。

  《陌生来电》读后感(三):《陌生来电》杀人犯爸爸,舍命保护自己的女儿,却被女儿亲手杀死

  莎拉知道,越靠近恶魔,才越有幸存的可能

  作者,雪薇·史蒂文斯是加拿大悬疑小说的一个新星,她在从事房地产经纪人工作的时候,曾以自身工作身份勾勒出一部悬疑小说《请你帮我杀了她》,这部小说一经出版便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荣获最佳处女作奖。并被影视公司迅速地买下了影视改编权。

  她的小说悬疑丛生,好像在这部《陌生来电》当中,更是将反转进行到底。在书中揭示出对于亲密关系、家庭、婚姻的深入探讨

  《陌生来电》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莎拉在被领养的家庭当中,被姐妹挤兑,被养父不时恶语相向,一心想找到亲生父母的她,却意外得知自己的亲生父亲居然是连环强奸杀人犯。派来调查警方,竟以她为诱饵,设计出他那杀人犯父亲试图伤害她未婚夫和心理医生的假象

  一心想保护自己家人和女儿安危的莎拉,在一通一通陌生来电的联系下,一步步靠近恶魔,并最终亲手将其杀害

  在这本书当中值得探讨的点很多,这部悬疑小说成功塑造了两个父亲,两个警察,两个姐姐,两个男人鲜明对比。亲生父亲约翰虽然是杀人犯,但却在莎拉家人有威胁的时候,冒着被暴露的风险去保护她。

  事实上,自从他知道自己有一个亲生女儿的存在以后,就想方设法的去讨好她。莎拉也曾在言语流露,尽管没有见过父亲约翰的模样,但一通通简短的对话当中,也能感受到自己内心当中渴求的那种未曾领略过的被关注父爱得到了满足

  而在被领养家庭当中的养父则常让莎拉去收拾家务,一言不合就恶语相向,而他两个妹妹却永远负责在一旁嬉笑玩耍。

  在这当中,我们看到了亲情,血浓于水。常言道,虎毒不食子,诚然。即使他背叛全世界,也依然会站在你身后默默保护。

  对于其他人来说,约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和混蛋,那些死在他枪下的无辜灵魂破碎的家庭,恨意足以让他死上几百遍。

  但是对于莎拉,约翰是倾尽全心爱护。尽管莎拉的出生并非如他所愿。

  约翰是一个原生家庭的受害者。父亲是个酗酒的暴力狂,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他,只留下一个玩具娃娃。他甚至都分不清什么是幻听,什么是真实。约翰在同莎拉的通话当中常讲到,他绝对不会像他父亲那样。

  两个姐姐,一个梅勒妮,同莎拉一样好强,嫉妒心重,俩人碰到一起就是一顿唇枪舌战。一个是劳伦,不敢直言忤逆爸爸,却在莎拉受惩罚的时候默默帮她收拾家务。

  但是在生命紧要关头,却是梅勒妮,拼了命去救回了她的姐姐。一直性格沉稳的劳伦则把危险火苗引到了莎拉身上。 因为莎拉身上流着杀人犯的血,所以他的亲生母亲茱莉亚在她很小时候将其遗弃。是她的养母说服了她的养父将其收留下。一心想找到亲生母亲的莎拉,去见茱莉亚却是吃了几回闭门羹,仅有的几次主动联系也是茱莉亚为了自身安全着想,说服自己的亲生女儿去靠近杀人犯。

  在故事的最后,莎拉躺在病床上,像茱莉亚郑重地介绍自己的养母。莎拉说,这是我的母亲。她的养母眼睛里面放出的光芒,是爱得到了回应

  两个男人的对比,一个是穿着帅气内涵风趣的男警察比利,一个是默默守护她的未婚夫埃文。

  在每一次莎拉焦躁症发作的时候,埃文总是在一旁耐心为其开导,他对她莎拉的女儿艾莉如同亲生。当知道莎拉具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他更是尽可能寸步不离

  而令人讽刺的是,莎拉一直以为比利是在困境当中给予她更多帮助的那个男人,却不曾想他将枪口对准了自己。

  也许某个瞬间,我们也会以为,陪伴自己很长时间的人,却没有新出现自己身边的人,更懂自己,更具有吸引力,但是,却没有谨慎思考过,他是否怀有某种目的性

  即使我们身边的人已经对自己敲响了警钟,而自己却又以为做到了足够清醒,却也难免会误入他人的陷阱

  两个警察的对比,一个是女警察上士珊迪,负责唱白脸,另一个是下士男警察比利,负责唱红脸

  在案件追查进展当中,咄咄逼人的女警官珊迪虽然也是破案心切,但也拼了性命去保护小女孩艾莉。男警察比利却是幕后真正的操纵者,为了能左右莎拉,他说服了莎拉的亲生母亲以及伤害了心理医生和埃文。当这一切被莎拉察觉的时候,他暴露出真实的爪牙,为了自己的私利,设计毁灭莎拉。

  表面上体贴的,背后捅刀子利用你的人。而你拼命躲避的,却是舍命也要保护你的人。我们拼命想要逃离的人,却是背后默默保护的人。

  在这一个个与表象逆转的事实背后,也许我们应该懂得了有时候聪明谎言会比真相可信

  但同时我们还应该记住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陌生来电》读后感(四):如果你的手机突然有《陌生来电》,你选择接听还是挂断?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到各种陌生人的电话,有来自中介的、有来自推销的、有来自保险的、当然也有真的打错的.....

  如果真的有一个陌生号码时常出现在你的手机屏幕上,而那个陌生人开始试着隔着屏幕向你靠近,你会怎么做?是选择逃避还是坦然去了解屏幕后面的那个人的真面目

  01.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陌生人来电的悬疑推理小说,来自加拿大悬疑小说作家雪薇.史蒂文斯的作品《陌生来电》:

  主人公莎拉很小的时候,就在寄养家庭长大,原本无法生育孩子的养父养母在领养她之后,既然又相继生下了两个女儿,原本不太喜欢莎拉的养父,从此对她更加冷漠.....

  莎拉在缺乏爱的环境中成长,三十多岁有个可爱的女儿,在感情备受挫折后,终于遇到了自己的真名天子——埃文!

  可在临近婚期,莎拉决定解开一直困扰她三十多年的心结——自己的亲生父母到底是谁?

  瞒着家人,她很快从人口统计局打听到生母朱莉娅的信息,并试着联系她。

  “我一边漫不经心地听她讲课,一边想象着有她陪伴的童年会是怎样。

  我们应该会在吃饭时聊艺术,所用的餐盘必定精美无比;有时我们还会在银质烛台上点上蜡烛共享烛光晚餐;暑假期间,我们会去到不同国家参观那里的博物馆,还会在意大利的咖啡馆各式各样的卡布奇诺展开深入的探讨;到了周末,我们会一起逛逛书店——”

  这是莎拉第一次在生母的课堂上见到她时的内心独白,可见莎拉对于属于自己的那份家庭温暖是多么的渴望

  02.

  但奇怪的是,朱莉娅的态度十分冷漠,不但搪塞的打发走来访的莎拉,并拒绝再次联系,这让莎拉伤心极了。

  随着莎拉聘请私家侦探的调查,莎拉的身世之谜慢慢浮出水面,同时牵出了三十五年前曾轰动一时的连环凶杀案

  生母朱莉娅是受害者里唯一幸存者,而她的生父很大可能是那个连环杀手.....

  原本风平浪静的生活,在某一天突然被一通陌生电话打乱,电话里的男子声称是她父亲约翰,而莎拉的生活也随之在改变......

  警察经过DNA确定身份后,莎拉的心像掉进了冰窟窿里,在内心挣扎许久,莎拉决定配合警察调查,协助他们缉拿她的亲生父亲——连环杀手归案!

  随着连环杀手一个个电话打进,莎拉有时会紧张的敷衍着,有好几次聊着聊着走神,甚至感受到父亲的存在。

  莎拉从通话中了解约翰的家族,听他讲自己的父亲母亲,以及他童年的遭遇,莎拉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与他相似,自己与女儿跟他一样有着家族病,头疼,容易激动狂躁,暴力.....

  “告诉我.....告诉我你最喜欢吃的食物吧”

  “你小时候有想过亲生父亲是什么样的呢?”

  “你.....身上有很多东西都符合我对父亲的幻想。”

  文中这简单的几段对话,流露着莎拉对父亲的真实情感,尽管她很不想承认这个连环杀手就是自己的父亲,但约翰确实给了她从养父身上一直渴望东西——来自父亲对女儿的关注.....

  03.

  全文都以莎拉与约翰的电话联系为主干线,文中很多细节描写都值得一读,比如每次约翰每次狂躁症犯了想作案的时候,会忍不住给莎拉打电话寻求情绪安慰,

  比如莎拉跟约翰对话时的心理活动,在各种纠结中做出决定,比如人物温情警察前后的大反转,让读者们都大吃一惊。

  故事情节并没有俗套的顺着普通悬疑推理小说的思维发展,是这本悬疑小说中的一大亮点,

  我相信很多读者都跟我一样,在开始看《陌生来电》这本书的时候,会猜想莎拉与约翰的关系该怎样终结?

  莎拉后来到底有没有与连环杀手生父约翰大团圆?人性与法律道德到底谁会占据上风?约翰最后到底有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养父母一家与未婚夫得知她的生父是一个连环杀人犯,他们又会怎样对待莎拉?她与身为受害者的生母能否跨越那道艰难鸿沟关系得以修复?

  而当一切尘埃落定结束的时候,莎拉的生活恢复到从前的平静?

  以上疑问,书中自有答案等着你去揭晓,对悬疑推理小说感兴趣的小伙伴一定不要错过《陌生来电》,非常值得一看!

  《陌生来电》读后感(五):你准备好接受未知了吗?

  宁愿最后去乞求别人的谅解,也不要在一开始就去恳求别人的允准。

陌生来电

  《陌生来电》整本书看下来,个人觉得还是蛮累的。有一部人原因是替女主捉急,有一部分原因是毕竟是外文翻译过来的,某些地方的语感读起来还是挺让人不适应。

  宣传腰封上说“掀起欧美文坛悬疑风暴,将反转进行到底”、“比肩《消失的爱人》”、“看似和谐的一家人,却个个心怀鬼胎”。看完了整本书后,我只想问一下设计这些标语的人,请问亲亲有没有完整的看完这本书?恐怕是没有的哦。

名人辣评

  说实话女主的一家在我看来真的算是很和谐了,虽然劳拉在莎拉被爸爸责怪的时候保持沉默,虽然劳拉没能保守秘密,以至于让丈夫格雷格恶意泄愤导致了后续一系列事情的发生,但是仅凭这一点就一杆子打死一家人,怕是有点言过其实。况且,就算没有格雷格,莎拉也会因为她的盲目自信而将自己陷入险地吧,毕竟后续发展中莎拉一家出场的次数屈指可数。除了有点任性的梅勒妮时不时怒刷一下存在感,我实在是没找到和标语有一丢丢关系的爆点。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源头的话,可能是来自于莎拉童年被父亲训斥,再加上她认为自己不是家里真正的一份子,从而渐渐扭曲的心理所导致的。她嫉妒渴望能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并从他们身上获取爱和关怀,以弥补自己童年所受的委屈。却不知自己可能接受不了未知所带来后果,她的未婚夫埃文的劝说,更是刺激了她摇摆不定的心,加速了她的寻亲之路,从而引发了后面的种种事情的发生。

  我们常常也会在身边看到这样的现象,养恩不及生恩。虽然有人说生恩不及养恩,但如果养父母不能百分百温柔以待,养子女总还会幻想若是自己的亲生父母陪在自己的身边该有多好。可是,他们往往会因为内心极度渴望他们所认为的,真正的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忽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不管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自己能够决心放弃自己十月怀胎辛苦生育的孩子的父母,可能都不太愿意再次见到这个孩子。除非这个孩子身上还有什么利益可图。当然了我也可能是以小人之见,度君子之腹了。

  莎拉凭一时冲动,找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茱莉娅,结果却是亲手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和儿时幻想打得粉碎,同时让自己的妈妈凯罗琳陷入了两难境地。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观她后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我实在是不能理解她的脑洞。凯罗琳什么错都没有,仅仅是因为养父的严苛,她就能迁怒于其他人。虽然她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娜丁作为她的心理医生,似乎也只是顺着莎拉的意思来引导她的一举一动,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所以后续莎拉被骗简直是理所当然。但是站在沙拉的角度想一想她的处境,似乎也可以理解她的心理活动。因为不是亲生的,加上帕特里克身为严父的这一面,导致她极度缺乏安全感,极度渴望爱,不管是父爱还是一些其他什么爱,都能获得她内心的信任。

  对于营地杀手约翰,个人看的挺懵逼。兜兜转转故弄玄虚了大半天,莎拉轻轻松松就搞定了。过程中可能是利用了约翰渴望当父亲,与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弱点,才能使结果如此顺利,不然我想不通一个连环杀手怎么会如此温柔。明明莎拉已经如此挑战他身为一个杀手的尊严了,还能为保护女儿和外孙的安危而铤而走险。与此相对的,则是狠狠打脸了一波警察的办案能力。

  《陌生来电》里的反转说多也挺多吧,只是有时候也感觉全是莎拉一个人的自娱自乐。她相信了,她信错了,她推翻了,她有推起来了,反反复复,孤身一人,独自奋战。这里有一点欧美文学的通病,主角非得逞英雄,不听任何人的意见看法,单打独斗,然后把自己的生活搅得一团糟,最后在痛苦和悔恨中凭借主角光环反败为胜,赢得岁月静好。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never knowing”,个人觉得翻译成未知可能更为恰当。猜测了一下《陌生来电》的由来,可能是说约翰一直再用陌生号码给莎拉打电话?或是故事的一开始莎拉给各种茱莉娅的致电?

  如果你没有做好接受一切未知所带来的种种后果,那么就不要轻易作出决定。做出决定的同时,也请记得和身边的亲朋好友们征求一下意见,不要事后在恳求原谅就不了了之。生活里谁都不是一帆风顺,生活里我们需要彼此包容理解。

  那么,你准备好接受未知了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