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读后感锦集
《未来》是一本由今何在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未来》读后感(一):糟糕喔
我天,这写的啥啊,书名为啥要叫《未来》?为什么不叫《夏家史》。看到一百几页真看不下去了,跳的太厉害了。还要用歌词来码字数。还要重复好几遍,且这歌词说实话.........事情的描写上太草率,几笔就带过。引用一句话“有佳句,无佳篇”。猴子的写作实力从2000年的《悟空传》蹭蹭往下掉。
《未来》读后感(二):评《未来》
每一个个体都会面对死亡。在自己短暂而又不可能再现的生命中,创造出的所有价值都是都是有意义的。没有那条水平线,没有所谓的,低于价值标准的情况。正是因为大不了就回归动物,因此做出的一切有别于动物的事件,哪怕是最微小的事情,都是自身作为人类的明证,也是人类文明存在并且继续存在的证据。既然曾经是人类,今后也就一定会是人类。既然在零上面创造过价值,也就无法全盘否认一切价值。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两手空空,拥有一切自由的选择。
首先,作为粉丝而言非常喜欢《未来》。跳跃的时间线、宏大的构思、文中的思考和探讨、荒凉年代里的人性之光,所有要素都是我的菜。读到一半合上书午睡,梦里全是未来里的大场面,醒来还迷迷瞪瞪的。从后记里感受到了作者对它的认真,祈祷对《未来》的热情能持续得久一点……至少让我们多看到一角新世界啊!!真的很好奇这个故事会走向何方,人类会建立怎样的新文明,写到最后提出的问题会有答案吗?亦或是有答案也不重要了? 其次单纯评价小说,有几个点想吐槽(所以五星是,四星值得,一星个人喜好滤镜)1.人物性格的点到即止,让每个人物都只像是思想载体。个人感觉小说要好看,迷人复杂的人物塑造还是很重要的。(私货猜测,为什么说猴总西游记衍生最出彩,因为其人设即使脸谱化也足够鲜明而且读者耳熟能详)2.有些探讨的随笔化和散文化作为小说的一部分会让人出戏。3.夏远行目前的态度像个玩世不恭的杠精(指讨论哲学命题时)时常会陷入诡辩,作者想表达什么就很迷了。或者是我自己绕不出来……?4.接管飞船的第一件事不是整顿秩序停止混乱,而是直接跃迁飞往未来……唉有个心大的主人公就是好啊(。)
《未来》读后感(四):有生之年我還能再看見陸伯言嗎
“我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正是一个新时代开始之时。小时候,看到那些描绘未来生活的宣传海报,充满了想象力,让我觉得,未来是美好的、光明的,从而热切期盼着它的到来。哪怕是在最艰难迷惑的时刻,也是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支撑我勇敢向前。” 這本書裡確實有很多令人沉默的地方。關於人工智能的設定大部分基於阿西莫夫,在時間線上來回蹦跶的操作令人想到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主角怎麼看怎麼像青春脫線版的楊威利(if線裡的夏永諾竟然是皇帝,我沉默), 關於太空旅行的想象來自《三體》,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還有黑鏡侏羅紀公園等老梗。 可能也是因為我原本對硬科幻就無有好感加成,一些膾炙人口的作品甚至讓我窒息……設定上的bug倒沒有什麼。加上粉絲濾鏡,我讀這個有點“讓我康一康我們的老朋友今何在最近在幹啥”的感覺,所以仍然覺得這是一本非常棒的小說(的開頭)。 特德姜曾經在採訪中講到,“戰勝邪惡”的主題只是科幻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因為所謂正義邪惡實際是依照當下的標准劃分,並不能體現未來思維;但我覺得這個老套的主題恰恰體現了猴子的溫柔之處:對人的堅定(而不是什麼為了文明),等待與希望。唉,他真的永遠年輕,誰能否認他真的永遠18歲呢?
彩蛋太惡心了,照這個二十年一本的速度,我有生之年還能再看見陸伯言出場嗎
《未来》读后感(五):未完待续
请注意!!!!这只是第一部!!!!第一部!!!!第一部!!!!
虽然今何在与江南日常互怼,但深感害怕他们的坑品会殊途同归。这种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感觉真是叫人如鲠在喉,关键是后记里说这个故事的开头写于世纪之初,转眼已过二十年,请作者正面回答,故事完结了没?完结了没?完结了没?
字里行间里都是扑面而来的熟悉感,从多维世界到战争游戏,从黑暗森林到时间回旋,然而幸好,作者找到了属于他的主题——人类预知命运知晓前程,可是到底却放弃了对命运的掌控,同时也埋下了伏笔,这会否是未来一号替人类选择的命运?
局中局,环中套,人类航向星辰大海之际,故事竟然就这么戛然而止了。
其中有一幕是飞船上的困兽斗,他们想要树立强权,他们想要武力镇压,可是到最后枪声终结了虚假的谈判。归根到底,就如作者所说:所谓和平,不过是战前休息。
他的作品里敢于直面人类的丑恶,人类自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切的血与火仿佛都是咎由自取。在第一部书里,围绕何必生、夏远行、夏永诺的人生织成了一张网,透过层层雾障,我们似是而非期许着故事的终结。
愿人类世界里再没有征服与被征服,愿它能载着最后的希望航向无限广阔的未来。
对于科幻小说接触并不多,也并没有想到今何在会写科幻小说,在书店《三体》的边上看见这本《未来》,于是买了看看。 书中言,未来是可以计算的。 当然,何必生果然也是完成了对未来的计算,然而,人类的未来被人类知悉,结果并没有变得更好。 预测未来两百年后的世界,照着小说的设定,未来有无限可能,任何一个动作都会产生一个新的未来。 那么将人来的命运未来赌在一个并不完全掌握的未来,真的靠谱吗?用今天的人类命运去赌这个不确定的未来,又值得吗? 也许书中说未来有无限可能和未来两百年前就注定这两者可以不矛盾。 但是,人类的本性和欲望是不可预测的,任何时候,人类的欲望都是往前的。 曾经躺着不工作不学习,有吃不完用不尽的资源,这是人类的梦想。果然,未来到了这一天,却又有人盼望着回到曾经那个奋斗的岁月,开始厌恶醉生梦死的生活。 曾经,没有种族歧视,没有战争全世界大一统,这是人类事业大目标。可是,到了那一天却又爆发战争,抵抗派,独立派,没有完成世界一统想要世界一统,到了又希望回到战前各过各的。 曾经,人类讨厌战争,自认为核武器将毁灭世界,可是未来却被人类发明的生物武器统治。 人类是世界上最不可预测的,其实,任何生物都一样。 对于人类和地球,也许顺着时间的轨迹,顺应银河系转动命运之轮就是最好的选择。 未来是虚幻的,眼下的今天才给最应该过好的。 未来是由无数个今天组成,今天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得到不一样的未来,未来由今天注定。 2020.1.11
《未来》读后感(七):又一颗种子埋下了,什么时候发芽呢?
看完猴子的新书《未来》,觉得他又埋下了一颗他年少时早已埋下的种子,只是现在才告诉你:看,这是我埋下的第X颗种子。至于以后怎么灌溉,会长成怎样的大树,他会告诉你这是另外一个故事。
其实猴子很适合九州,他喜欢做第一滴水,但是不太想去管水怎么变成海洋,这是其他人的事情。
借由《未来》这颗种子,猴子好像把自己对于未来初步的臆想写了个对话式的日记。在他的想象中,未来人类终将毁灭在自己对技术失控上。一个个潘多拉盒子被打开,却不懂得如何控制,以及太懂得将所有的技术变成武器去对抗和破坏,地球和人类文明就这样走向灭亡。但他不忍如此,所以他想着,谁能来阻止这看似必然的事情发生,谁能给人类带来另一个不是走向必然灭亡的未来。这个重担,自然而然落在了一个“今何在”式的主角身上。这个主角有着顶级的游戏技术所以能够操作机器人多兵作战(这个技能其实没有太大的必要,可能只是猴子本人喜欢这个设定),最重要的还是有着一颗敢于挑战并质疑权威的心。
《未来》第一部,差不多也就等于猴子在告诉你:嗨,我开好头了,后面怎么发展剧情,你们一定要好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呀!不要让我把什么事情都写完,这还有什么意思?做人不能这么懒,你们也要动起来!
更让我伤心的是,看《十亿光年》的时候,就算这个故事仅有一个开头,我也为这个开头而激动。但在《未来》,我难道只能为还没有发生仅仅被一笔带过许诺的“未来”而激动么?
《未来》读后感(八):这是大纲还是剧本?如果是第一幕,我选择直接离场
哪怕如作者后记里所说,这部书只是系列小说的开头,但作为一个长篇小说,作者的叙述方式也是有问题的,小说缺乏背景交代、缺乏景物白描、缺乏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现,只有大段主旋律、表演腔的说教式对白、翻来覆去的搞……
我认为世界该这样,你认为世界该那样,我认为世界会这样,你认为世界会那样……就是话剧里车轱辘话来回说观众也会睡着啊……
除了对话太多像剧本,作者驾驭多线程、多时空、复杂因果的叙事的能力也有限,把小说写的像大纲,还是改来改去改混乱了的大纲……
此外,人物塑造的很不立体,比如夏远行,不同宇宙存在诸多矛盾,到最后我也没明白他是自私还是大义,是主独裁还是主共和……何必生呢?虽然他就是个npc,但也是个有故事的npc啊,除了诗朗诵式的说教,he deserves more......
讲真,我深刻怀疑作者搞出第一种平行宇宙未来和第二种未来的原因是第一个夏远行、夏永诺结局下不下去了,于是删号重练了……或者单纯跟江南示威: 外星人、捕食者这套不是只有你会搞,老子也会,搞不好还比你搞得早,没发表出来而已……否则不会“梦里”结局的笔墨比真实的结局还多、还细节、甚至是不必要的细节(比如浪荡虚空girl)……
实在很难理解这是《悟空传》作者写出来的东西,笔力太中二,字面意义的中二。
对未来社会制度、对大脑芯片、对自由、对乌托邦的思考,此类小说已经有《间客》了,个人以为,《间客》哪怕不算封神,至少也傲立峰顶,不能在立意上另辟蹊径,就不要盲目浪费读者时间了。
《未来》读后感(九):预知未来
熟悉的人都知道作家今何在是一个相对来说并不那么擅长写科幻小说的人,从他的这本书的叙述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其实还是有一些延续了《悟空传》时候的写法,也许这是他个人的叙述方式吧。不过对于今何在来说,《未来人类的征途》这本书是他本人在写作领域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在这本书里作者幻想了未来的世界,那不再是单纯的一个世界,而是平行世界,还有人工智能的戏份,可以说把科学玩的团团转,作者也是下了一番功夫。 《未来:人类的征途》是作者创作近20年完成的一部科幻小说,作品以时间为轴,以宇宙为卷,创作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新世界。目录上便是一目了然的,从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又到二十世纪终。 《未来——人类的征途》是一部系列作品,目前仅出版第一本。在出版的这一本书中,人工智能未来一号的发明者、数学家何必生;701成员、帝国缔造者夏远行;及帝国皇帝夏永诺作为三代人的代表登场。作者通过这三个人,初步构筑了故事发生的未来世界:何必生通过人脑联机实验看到了人类的未来,为了改变人类的悲惨命运,他致力于人工智能未来一号的研发。但在研发过程中,未来一号逐渐脱离人类的控制,出现自主意识。并且,不同国家的人工智能联合诱导人类,导致了新物种的产生与繁衍。为了摆脱新物种找到新的宜居星球,全球选取部分精英进入太空舱,企图通过能量跃迁到达宇宙的其他地方。但在跃迁过程中飞船发生故障,精英人士们不得不回到地球,与新物种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战争胜利后,人们却在“联合”与“独立”、“被奴役的富足”与“自由的贫困”间斗争不休。到此,小说的构架基本完成,但是,夏远行在太空舱中的战斗以及精英人士们如何回到地球、夏远行在后来去了哪里、夏永诺如何成为帝国皇帝、人类如何从人工智能的控制下摆脱出来等情节尚未展开,还需要等待作者后续填坑。 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串联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这个宇宙,一方面惊异于作者的构思,一方面又在思考作者的用意,人工智能更高级的应用,人类未来的走向,这些都是未知的,谁也不知道面前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但作者,至少给了我们一个他脑中的未来。 在《未来》一书中,今何在用磅礴的笔触和绚烂的想象,以及专业的科技术语,庞大的世界观,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未来世界”。他对于未来的大胆设想,既充满科技元素,符合现阶段科技的发展潮流,又融入了他想向读者表述的深刻道理。 在刘慈欣的小说《镜子》里,大刘为我们讲述了一
《未来》读后感(十):科幻版的人类史
未来有多远,如果你能够预见未来你会做什么呢?我常常思考这些问题。小时候总是写一些科幻作文,想象以后会发明什么,会变成怎么样的,想象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是天马行空。
记得小时候我幻想过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人类能够拥有一部移动的电视机想看什么都可以,数年后这个愿望就实现了。所以幻想也许不只是幻想,只要人类在发展,很多事情都会变成现实。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的发展也不会停止。
最近看了一部小说,叫做《未来人类的征途》,这算是一本科幻类的小说,作者是今何在。在此之前我很少关注科幻类的小说,如果非要说我看过的科幻作品,大概要追溯到儿童时期了。那个时候我看过一个系列小说,叫《正义联盟》,讲述的是一群孩子为了拯救地球而作出的努力,虽然这个系列的书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但是还是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
而我们最近的科幻作品受到关注大概还是源于刘慈欣吧。一部《三体》,成功让国内的科幻走向了更多人的视野,随之而来的是科幻电影的出现,都说《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的科幻大门,虽然最近备受吐槽的《上海堡垒》扑街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多的导演想要走近科幻的世界。不管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都是在推动我们国家科幻类作品的前进。现在因为《三体》而掀起的科幻热,已经将科幻小说变成了一种趋势,作家在努力吸取各种知识的同时,读者也在深深为科幻着迷,这也是一种好现象。
熟悉的人都知道作家今何在是一个相对来说并不那么擅长写科幻小说的人,从他的这本书的叙述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其实还是有一些延续了《悟空传》时候的写法,也许这是他个人的叙述方式吧。不过对于今何在来说,《未来人类的征途》这本书是他本人在写作领域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在这本书里作者幻想了未来的世界,那不再是单纯的一个世界,而是平行世界,还有人工智能的戏份,可以说把科学玩的团团转,作者也是下了一番功夫。
就我而言,读完这本书的最大的感触就是,人性,大概是最难揣测的东西。就算未来没有了国家的存在,那人类还是会少不了争夺,就像是乔治笔下的《动物农场》,只要有制度,就一定会有争夺,只要人性不泯灭,就会有贪婪存在。也许未来有很多东西被人工智能替代,但是永远替代不了的是忍了的感情和人类的思想。这本书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更多的是对人类未来走向的思考,是对人类整体发展过程的一个反思。作者也在后记中说,这部作品可能会更像科幻版的人类史。这部人类史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才能够感悟到这里面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