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广州日报》发表黄小平小品文系列六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广州日报》发表黄小平小品文系列六

2020-01-29 18:13:38 作者:黄小平 来源:广州日报 阅读:载入中…

《广州日报》发表黄小平小品文系列六

  《广州日报》发表黄小平小品文系列六:

  对立与思辨

  文/黄小平

  老鼠松鼠

  一日,一只老鼠见一只松鼠在树枝快乐地跳来跳去,不解地问:我都是鼠类,为什么每天见你都是开开心心样子,而我却怎么也开不起来,整天忧心忡忡呢?

  松鼠想了一会儿,回答说:我是用劳动来采集果实然吃得心安理得,睡得踏实安稳,而你是靠偷盗来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你心中的邪念和自私欲望偷窃了你心里的快乐,你又怎么快乐得起来呢?

  小大鱼

  小鱼想,做一条小鱼是多艰难啊,随时都有可能被大鱼吃掉的危险;做一条大鱼多好啊,只吃别人,而不担心被别人吃。大鱼想,做一条大鱼多不易啊,随时都有可能被渔夫捕捞的危险;做一条小鱼多幸运啊,常常能成为渔夫网下的漏网之鱼。——只知羡慕别人的好,而看不到自己的好,这正是众生痛苦不幸根源啊!

  麻雀孔雀

  麻雀叽叽喳喳欢快叫声,吵醒了铁笼里的孔雀。“你这个没教养东西,你的主人是谁?”孔雀生气道。“我的主人?我就是自己的主人呀。我想唱就唱,想飞就飞。”说完,麻雀拍拍翅膀,飞向蓝天

  铁笼里的孔雀,展开华丽尾羽不屑地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是主人眼里骄傲公主!”“你活得再高贵,也是为别人活;而我,却是为自己活。”麻雀飞得更远了。

  铺路石与绊脚石

  两块相邻的铺路石,谈起各自做铺路石的感受。唉,我们被别人踩在脚下,一生默默无闻,真没意思。一块铺路石感叹道。这是我们的职责。另一块铺路石回答说。可我们为别人承受了那么多,付出了那么多,谁又能记得我们呢?这块一心想别人记住自己的铺路石,故意翘起了一端抛头露面起来。可是,那翘起的一端,经常绊倒别人,终于有一天,一个被它绊倒的人,把它挖了出来,扔到了一边,成了一块荒废的石头

  痛苦与快乐

  树上有两枚果子,一枚青涩的,一枚成熟的。“成熟是不是很可怕呢?”青涩的果子问。“成熟只会让我们内心充满甜蜜幸福,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成熟的果子说。“那为什么我看到有些成熟的人,一个个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烦恼呢?”青涩的果子不解。“那是因为有些人成熟后,学会计较,而我们果子则不同,成熟让我们懂得了奉献。计较,使他们痛苦,奉献,让我们快乐。”(摘自《广州日报》2015年8月1日)

  生活碎片

  文/黄小平

  记得初学骑自行车时,总是从自行车上摔下来。父亲问我:“知道自己为什么动不动就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吗?”

  我说:“不知道为什么,骑着、骑着,就摔了下来。”

  父亲说:“那是因为你害怕向前骑,结果越是害怕向前,越是会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再试试大胆地向前骑。”

  我试着大胆地向前骑,果然,摔下来的次数越来越少,很快就学会了骑自行车。

  面对困难,你越是害怕,越是回避,越是退缩,也就越容易被困难击倒。

  吹气球,一不小心,就会把气球吹破。

  气球为什么容易破呢?

  因为气球是靠别人吹大的,靠别人吹大的东西,都是容易破的,而且吹得越大,破得也就越快。

  气球容易破,还因为它外表光鲜,但内心空洞。空洞的东西,都是容易破的。(摘自《广州日报》2015年5月10日)

  得与失

  文/黄小平

  一日,在公园与一位老者闲聊,当老者谈起自己的一生时,感慨地说人生有三苦:一苦是,你得不到,所以你痛苦;二苦是,得到了,却不过如此,所以你觉得痛苦;三苦是,你轻易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你觉得痛苦。

  老者的感叹,确实道出了一些人痛苦的根源。既然得不到时痛苦,得到了也痛苦,放弃了还是痛苦,我们何不把人生的得失看轻一些,保持一种平常心态,痛苦不就会随之而减轻吗?

  以一种平常的心态看待得失,人生完全可以不苦。(摘自《广州日报》 2015年5月6日)

  更大的负担

  文/黄小平

  她患了肥胖症。她多次实施减肥,都未能奏效,为此,她寝食不安忧心忡忡。

  肥胖,让她不堪重负,有时,还没走出几步,就气喘吁吁。一次,她愁眉苦脸地去找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问她,知道自己最大的负担来自哪里吗?

  她说,当然知道,就是自己这肥胖的身体呗。

  心理医生用笔在纸上画了一张人的脸,问她,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她说,是一张忧伤的脸。心理医生问为什么是一张忧伤的脸。她说,因为画上的眼睛眉毛嘴角线条,都是向下垂的。

  心理医生在画上画了几条笔直的向下垂的线条,说,这说明忧伤是向下垂的,是一份向下的重量,向下的负担,当一个人不能接受自己的身体,甚至厌恶痛恨自己的身体时,这些忧伤和负面的情绪,就会成为一种负担,甚至是一种比身体肥胖本身更大的负担。

  她从心理医生那里出来,脚步似乎轻松了不少。(摘自《广州日报》 2015年6月10日)

  摆动的乐与悲

  文/黄小平

  有一条心理钟摆定律,说的是人的心理跟钟摆一样,在“乐”与“悲”的两端来回摆动。如果“乐”摆到了顶端,就是说,乐到了极点,接下来,“悲”便会往回摆到顶端,到达极点。反之,亦然。

  心理钟摆定律告诉我们,当你站在“乐”的顶端,千万别趾高气扬,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悲”的深渊,这就是古人说的“乐极生悲”的道理。而当你陷入“悲”的深渊时,千万别自暴自弃,“悲”触底了,走向的是“乐”,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否极泰来”的道理。

  对乐,淡然些;遇悲,泰然些。给时间一点时间,千万别和自己过不去。(摘自《广州日报》2015年3月15日)

  金子泥巴

  文/黄小平

  一块金子与一块泥巴相遇。金子不屑地对泥巴说:“你看你,灰不溜秋的,你有我闪亮的光芒吗?”

  泥巴摇摇头

  “你看你,总是卧在最低层,你有我高贵的身价吗?”金子高傲地说。

  泥巴还是摇了摇头,然后问:“金子啊,你虽然如此荣耀和高贵,但你能生出金子吗?”

  “当然不能。而你又能生出什么呢?”金子一脸的不屑。

  “我能生出花,生出果,生出草,生出树木,生出庄稼,生出万物。”泥巴说,“生命价值,不在于自身有多少价值,而是自身创造了多少价值。”

  在朴实的泥巴面前,金子终于沉默了下来。(摘自《广州日报》 2013年9月11日)

  生活新说

  文/黄小平

  “日”说,生活就是过“日”子。所以,充实每一“日”,就是充实我们的生活;珍惜每一“日”,就是珍惜我们的生命。

  “昌”说,生活是一“日”一“日”过的,但一“日”不是一“日”的重复,每一“日”都要有超越,都要有提升,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生活,才能不断地昌盛起来。

  “晶”说,生活最重要的,就是一“日”一“日”地打好基础,只有基础打牢靠了,才会有出头之“日”,才会拥有人生夺目光辉。(摘自《广州日报》 2013年7月7日)

  苔藓都长在阴暗

  文/黄小平

  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不要走在有苔藓的地方,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让你摔上一跤,摔得头破血流

  后来,我发现,长苔藓的地方,往往都是那些阴暗潮湿的地方。为什么阴暗潮湿的地方容易长苔藓呢?老师说,像这种害人的事,只有阴暗的地方才有。

  细想想人世间那些害人的陷阱圈套,不都来自于人们阴暗的心理吗? (摘自《广州日报》2014年12月16日)

  筷子是可以被“看”歪的

  文/黄小平

  老师把一根筷子的一半放入水中。一根笔直的筷子,在我们眼里,立即变成歪的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水折射了光的缘故。老师说。

  生活中,我们常会出现把人看“歪”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呢?也是因为我们总喜欢通过“水”这个媒介,通过别人的谈论、品评和感受来“折射”一个人。这样,又怎么不会把人看歪呢?老师说。(摘自《广州日报》 2014年12月16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