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老人与小孩》经典影评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老人与小孩》经典影评有感

2020-02-06 22: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老人与小孩》经典影评有感

  《老人小孩》是一部由克洛德·贝里执导,米歇尔·西蒙 / Alain Cohen / 查尔斯·登纳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老人与小孩》精选点评

  ●可惜,法语还不到家老头子说话又含糊,很多对话没听明白

  ●战争中的祖孙情,一老一小都似活宝

  ●纯粹一个人。他是犹太人,更是孩子

  ●虽然是身处战争阴云之中,而在孩子的中,他们所过的日子完全与战争关的生活。老人与孩子,这是表现亲情温情幽默永恒不变经典主题之一。落到法国人手里,尤为厉害

  ●正如很多中国人眼里像地狱一样文化大革命到了姜文手中变成了一段令人艳羡的阳光灿烂青春回忆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八岁的犹太小孩朗曼与叫杜邦的老头在乡下建立忘年之交而言也优美得像首令人难的诗。

  ●战争的疯狂卑鄙只从收音机里传出,原来一直猜想德军公告起,会有一个强烈结局,这个结尾更感伤一些

  ●我一直在等待那个最后的不存在高潮。犹太人。偏见和爱的冲突结果没有发生。或者有发生。沉默正是我要的高潮。

  ●黑白胶片里的温度

  ●法国人对法国的思考

  ●老头最有意思

  《老人与小孩》影评(一):本片几大看点

  1本片的小正太非常活泼好动,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

  2爷爷乐观,在战争年代还保持着这样快乐生活态度

  3那个挖鼻子小男孩真的可爱呆了。

  4最感动人的是爷爷和小孩互相的感情,和开头小孩的爸爸妈妈都非常有爱。

  5总结来说,看来看去,法国的田园电影真的很美好

  《老人与小孩》影评(二):里面老人对于犹太人的偏见最有意思

  小孩洗澡的时候老人的夫人要帮他洗澡,顺便要帮他洗小鸡鸡,小孩坚决不让,一开始我还以为小孩害羞,后来才知道原来如果给她看到他的小鸡鸡,小孩犹太人的身份就被揭穿了(犹太小孩从小就割包皮)。

  老人说小孩不是犹太人那段也很有意思:小孩明明是鹰钩鼻,老人说不是,小孩明明是大耳朵,老人说也不大,总之说小孩不是犹太人。最后说犹太人头发是卷的,小孩机灵的马上指着老人的卷发说:是犹太人!

  《老人与小孩》影评(三):Le Vieil homme et l'enfant

  Claude Berri在处理这部电影时可以有好几种方式:德西卡式的肝肠寸断;布尔吉农式的伪诗意;卡亚特式的主旋律,但是他最终采用了属于自己的方式:它不对任何事情假设,它对所有的人道主义不信任。我觉得Claude Berri并不是故意去避开上述那些惯用的处理方式给他设下的陷阱,而是一种强烈的本能,让他最后自然选择了现在这条曲折道路,因为这是唯一和真实生活相似的道路。老人喜欢动物,但是他之所以对孩子产生了感情,只是因为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听他说话的人;老人讨厌犹太人,但是他也承认犹太人从来没有对他做过什么。而小男孩则十分喜爱他的处境,他从来不抱怨,晚上睡在床上也不哭,他越来越喜欢这个爸爸

  影片的设置包含了所有和沦陷时期有关的小细节:因为虱子剃光的头、定量配给、战后人民对待“法奸”的方式。当最后一切都随着小男孩的离去而结束时,Claude Berri决定不把误会澄清,这是一种聪明机智、充满感性和直觉的处理方式,当老人忧伤地望着男孩离去,他永远都不会知道,小男孩也是“他们中的一个”。

  如果说能够从这部电影中获得什么愉悦的话,那是因为电影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意外,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当它发生时,我们又能够对它产生认同感,我们能认可它的真实性,同时也被它所揭示的疯狂打动。

  《老人与小孩》影评(四):FIFF2丨DAY5《老人和小孩》固执造成的偏激不妨碍他的善良

  第2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5个放映日为大带来《老人和小孩》,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爷孙们温柔纯真的美好评价了!东瞅西:

  难得可贵的纯真,血的痛苦在美的对比下更令人痛心。只需要欣赏就好,那是无处不在的美好。

  Candice:

  真正的人文主义,着着实实被祖孙情所打动。

  妓导缪斯:

  所有的政治偏见也好政治观点也好落在人类最基础的情感上都是虚无缥缈的。

  子夜无人:

  等到过去许多年,我再也不可能回到那里,我已经彻底将你忘记,面目已经模糊、声音已经昏沉,我甚至都忘记了,其实你早已老去。

  Her Majesty:

  真得很温柔啊。身份、种族什么的,在爱的面前已经不重要了。奶影帝。

  法罗岛岛主:

  固执造成的偏激,不妨碍他的善良,其实啊,黑人人黄人,犹太人高卢人日耳曼人,他们本初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略知她一二:

  在战争面前我们或许不能瓦解傲慢与偏见,但却可以消弭面具和伪装。最动人的情感往往来自于最诚挚的陪伴,毕竟掩埋在政治下的谎言在真实的生活面前是那么的渺小而虚无。

  #FIFF2#DAY5的无人知晓场刊评分稍后会在广播中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老人与小孩》影评(五):忘记战争忘记年龄,他们写了一首诗

  空袭,灯火与物资管制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战争噩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像冤魂一样缠绕着每一个人,这对首当其冲的犹太人而言更是灵魂深处一道不可磨灭的伤痕。但正如很多中国人眼里像地狱一样的文化大革命到了姜文手中变成了一段令人艳羡的阳光灿烂的青春回忆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八岁的犹太小孩朗曼与叫杜邦的老头在乡下建立的忘年之交而言也优美得像首令人难忘的诗。

  朗曼向每一个小孩子一样,对世界充满了疑惑跟好奇。他会因为喜欢一个坦克模型而到商店试图把它偷走,他会跟邻居的小孩一起躲在厕所里偷偷抽烟,他会在洗澡的时候很固执地拒绝前来给他洗澡的老奶奶,理由是他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的小鸡鸡……朗曼的顽皮与天真总是换来父母又爱有恨又无可奈何地暴打后赢得观众对他的喜爱。要想让八岁的朗曼真正理解在当时的背景下当一个东躲西藏的犹太人有多不容易实在太难了,小孩子怎么可能控制得了自己的顽皮与天真呢?

  于是朗曼的爸爸妈妈把朗曼送到了房东太太乡下的父母家,在这个还未经历战争洗礼的小村子里,朗曼的天真活泼就像病菌找到了适合滋长的温床一样得到了延续。在这个村子里,小孩天真老人也率真直爽得可爱。

  房东太太叫杜邦的老父是个视宠物为家人的爱动物者,他对老伴总是以兔子肉为食大大不满,每天以吃素食抗议老伴残忍宰杀兔子的举动。朗曼到来后,他想法设法地让朗曼喜欢上自己养的小兔子,说服朗曼不再吃兔子肉。为了“道义”,朗曼在饭桌上吞着口水强忍住兔肉的诱惑与老杜邦站在同一阵线上,到了晚上朗曼还是偷偷潜入了厨房大吃兔肉。

  杜邦偶尔还会装病吓吓小朗曼,他一屁股坐在凳子上直喘粗气,病蔫蔫地对朗曼说快点去找奶奶,让奶奶给我药吃……朗曼紧张万分找到奶奶才知道老杜邦只是酒瘾犯了想喝酒而已,老头子喝了酒还把故意把酒递给小朗曼喝,朗曼喝了一口,辣得直吐舌头,老头子见状哈哈大笑……

  老杜邦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身上的几处伤痕是他向朋友们炫耀自己骁勇善战的资本。当他得意洋洋地把伤痕露给小朗曼看告诉小朗曼自己曾经多么勇敢的时候,小朗曼却指着他背后的刺刀伤痕说,你是不是在战争中逃跑啊,居然被刺伤了背部……老头子不死心把在小腹的伤痕拿给朗曼看,朗曼却一眼就认出那只是割阑尾后留下的刀疤而已。老杜邦没办法了,编了一整套犹太人的故事试图吓倒小朗曼。小朗曼却抓住这一点使了个小坏,他装作很害怕的样子夜晚来到老杜邦夫妻的卧房要求要跟他们一起睡。吓小朗曼的举动让老杜邦理所当然地迎来老伴的一顿臭骂,小朗曼则在第二天回到自己的房间后高兴得在床上翻起了跟斗……

  电影里关于这一老一少的趣事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总是用忍俊不禁的举动回报了这两个大活宝。我很喜欢影碟封面老杜邦抱着小朗曼的封面,不仅电影里他们相处得很融洽,这张照片也拥有很多让人爱不释手的理由。照片里的老杜邦微笑着的脸像沙皮狗一样松松垮垮,而小朗曼漆黑的眼睛看着前方就像猴子一样机灵。还有小朗曼乌黑的蘑菇头与老杜邦得贝雷帽,小朗曼的紧闭的薄嘴唇与老杜邦微微张开的大嘴巴……一老一少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凑在一起的时候居然产生了令人难以置的和谐效果。

  这部1967年的电影虽然是黑白的,但电影里的画面优雅浪漫处处体现出田园的风光与乐趣。置身其中,虽然战争的阴云时隐时现,但我依然在影片书写的田园诗篇沉浮。我甚至怀疑电影的导演也是位像陶渊明一样具有隐士情怀在山水田园间怡然自得的诗人。不过,战争结束后,老人与小孩的融洽相处也告一段落了。小朗曼走的那一天,天上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老杜邦夫妇撑着雨伞望着载着小朗曼的车在雨帘中渐行远去,忧伤之感油然而生。

  我看在眼里,这感觉,依然如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