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困惑》观后感100字
《爱的困惑》是一部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桑迪·牛顿 Thandie Newton / 大卫·休里斯 / 克劳迪奥·桑塔玛利亚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喜欢男主
●贝托鲁奇让我们看到爱可以包容一切,无论地域、肤色、社会地位、兴趣爱好等等。真正的爱是奋不顾身,是一心一意,是如痴如醉,是不求回报。影片虽然只有93分钟,但留下的却是对爱永恒的思考。就像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份爱的困惑。
●DT美翻
●SJBD
●是挺困得(后来我看时光恋旅人 总觉得男主眼熟,,,呀吧里!)
●音乐 细腻 压抑 用音乐表达那种归属感和矛盾实在太美 自由是另一种束缚 英国人怪得迷人 怪得可爱
●不知为何要拙劣地模仿《重庆森林》啊!插入的两个非洲段落我很喜欢。Bertolucci的风格可以总结为一个字:妖。
昨天深夜,看完了意大利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 (Bernardo Bertolucci)的那部《爱的困惑》(Besieged)。
故事从非洲开始,镜头和音乐开始慢慢讲述,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任何一句台词。导演却把背景讲得淋漓尽致。一个非洲女人,她的丈夫因为政治而被抓,她孤身一人来到罗马,住在一个单身的中年男人家里,成为他的房客并且每天帮他打扫房间,挣来的钱去学医。这个中年男人是一个从来不公开演奏的钢琴家,住在他姑姑留给他的大房子里靠着巨额遗产生活。优雅,忧郁,冷漠。
这两个人相差如此之大,这个钢琴家却疯狂地爱上了这个非洲女子。从楼上的管道里扔下鲜花,扔下戒指,表白,被拒。非洲女子说:要我爱你?先帮我把我丈夫从牢里弄出来!
随着钢琴家家里的东西一件件地被卖掉,非洲女子的丈夫出狱了。她在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后,喝了很多酒,想写一封感谢信给钢琴家,千言万语却化成一句“我爱你”。躺在钢琴家的床上,门铃响,他的丈夫到了。
演员的台词不算多,导演用镜头讲述一切。酒醉的非洲女子趴在桌子上胡乱划着一封感谢信然后睡着,镜头在此时是颠倒着的,随着她的醒来,起身,镜头慢慢旋转为正,一个清晨就到了。想想《苏州河》里那故意晃动的镜头,是多么地白痴做作和让人呕吐啊!
之前看过Bernardo的《巴黎最后的探戈》,依然记得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房间里的木头地板上,光线中灰尘漂浮,即使是激烈的镜头也并不过分的,整个片子却都洋溢满满着暗淡昏沉的淫念。
ernardo的色彩影像,总是通过魅惑而不动声色的镜头运动把故事讲述地生动刻骨。
《爱的困惑》观后感(二):谁来敲一敲傻乎乎的钢琴家的脑袋
为了dt去看,看后良久无言
kinsky这个角色其实是个很单纯又带着一些独特气质的人,没有前奏没有预告就开始宣誓自己的爱还要跟人结婚。他既然说了“我爱你我愿意为你做一切”,那么他就是会为你做一切。女主在听了他疯狂的告白以及“愿意做一切”之后,没有解释自己已经结婚了不能之类的,而是直接怒吼一句“那你帮我丈夫弄出来。”嗯,我也是不能理解,居然真的直接提要求。那位钢琴家一句“抱歉我不知道你已婚”之后再没说其他,而是默默开始一件件卖东西。看着他把楼卖的空空荡荡,又想骂他傻又心疼,不过最后卖钢琴我不能忍!你是个钢琴家你卖了钢琴!?那是你忠实的好伙伴!(你在说啥!)而女主早从拿到第一份匿名信和看到东西变卖就想到是kinsky做的一切,但是她也没有去阻止呢¯_(ツ)_/¯
有一幕,女主跟kinsky说自己丈夫来了以后可不可以和她一起睡楼下,没有了钢琴的钢琴家侧卧着有些结巴的说“当…当然。”然后自己跑到小花园里踢球,女主在旁边说自己的丈夫很勇敢是个good man,钢琴家踢球不语。自己伟大的奉献换来今日想必也早已预见了吧?然而真到了这一刻钢琴家果真还是感到了难受,再伟大的爱还是会掺上一丝嫉妒的味道
最后女主思来想去感受到了love两人赤裸躺着,门外是女主的good man在按门铃,二人迎来不知如何面对的尴尬处境
这种尴尬体现在…女主的出轨和男主把女主丈夫弄出来到底是对是错的问题上…或许他原本把女主丈夫弄出来的目的是为了看女主高兴,而此刻爱上了他的女主反而陷入两难了,懵逼的是按门铃的good man,啥都没做不知咋的就被带了绿帽子……
爱这个东西真是复杂,稍有变化就全盘皆变,涉及到三个人就必定有大于等于一个人会受到伤害
最后说一句,dt在这部电影里,是真的美啊,弹钢琴的dt,真好看啊,这样的钢琴家,给我一个吧
《爱的困惑》观后感(三):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它的名字叫血色恋情
大一的电影音乐鉴赏课上放映的电影。
不点名的课,下午两点钟,正是犯困的时候。
刚刚放完钢琴师,老师说,接下来这部里面也有一个钢琴家,但他和战争中顽强活下来的犹太钢琴师不一样。
不怎么期待,但是电影开始了 教室里面只有风扇在转。
明亮的非洲的金色,棕色,深绿色。
土著老人在树下唱着古老的歌 苦难的属于非洲的歌
简练的开头:丈夫在教书,丈夫被抓了,妻子很伤心,妻子无能为力
然后就是妻子在钢琴师家里帮佣的情景
自由干燥的非洲之风很快感染了长期居住在潮湿阴冷的阁楼里面的钢琴师。他怀着艺术家独有的敏感、柔情、浪漫,深深爱上了这个在楼梯小间里面独自唱歌跳舞转圈的女人。他为她弹奏钢琴,他为她送上玫瑰,他在她出门后偷偷躲在窗帘后面看着她。屏幕上出现的是窗外明亮、炎热的街道上那个穿着长裙的非洲女人,还有窗后那个打着领结、面色苍白的柔弱的白种男人。
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白人和黑人。教养和放养。欧洲宫廷式的瑰丽的钢琴和非洲女人拿着大勺大快朵颐木瓜的样子。
他们不一样,但是钢琴家认为,这并不阻碍他的爱,他们的爱。
然而当女人告诉他,她还有一个在狱中的丈夫时,钢琴家崩溃了。
爱她,就要放开她。
这绝不是物欲横流的靡靡世界中很轻浮的一个所谓誓言,而是因为神圣的爱而付出的最大的代价。
钢琴家卖了他的古董。
卖了珍藏的油画。
甚至,卖了钢琴。
卖钢琴前他开了一次演奏会。前来观摩的是他教授钢琴的学生。
开始弹奏时,下面鸦雀无声。
渐渐的,大家四处去找寻乐子。嬉笑,打闹
钢琴家忘我地弹奏着,最后,老宅里面只有他一个人在聆听自己的弹奏。就像是他爱着她的牺牲,只有自己才能够明白。
所以他不弹奏了。他也融入了玩耍的孩子们中。
对于一个恋爱的人来说,理想、事业、物质,算得了什么?
于是,人们把他的钢琴从窗口吊了出去。
他不再是一个钢琴家,他是一个纯粹的爱她的男人。
为了一个她爱的男人,四处奔波,倾家荡产。
终于,他把女人的丈夫从监狱中解救了出来。
丈夫即将来到欧洲的前一天晚上,他把写着爱情的卡片放到了她的床头。
本来这部影片就应该这样结束的,故事就应该这样结束的。
现实生活中,多的是这种有缘却又无可奈何错过的例子。
但是贝托鲁奇就是贝托鲁奇。
女人被感动了。尽管爱着监狱中的丈夫,尽管念着贫穷、苦难的故乡,但是女人被这个已经没有钱、没有职业、只有爱情的男人感动了,被这个异乡人和异乡打动了。
她把卡片送回到男人的床头。然后躺在他的身边。
观众们唏嘘,为什么你的感动来到得这么晚?
为什么爱情即使没有土壤也要滋长却又往往无可奈何地湮灭?
影片的最后,来自非洲的丈夫在楼下按门铃。
男人和女人在床上。
一个外来的文明在叩打着欧洲的大门。
一个人在爱情外面叩打着大门
A member is knocking at the door of the love.
爱的围困,BESIEGED,女人没有选择。
《爱的困惑》观后感(四):一部《爱的困惑》解开了我对爱的困惑。
原来真的爱一个人,不是非得和她在一起。
以前看完《ONLY YOU》,写过一篇不完整的影评日志。想讨论当爱情挑战忠贞的时候,应当作何选择。一方面由于保存不当,另一方面是没有找到答案,所以没发完全。但是今天这部《爱的困惑》给了我答案,让我领略到了爱情的高级境界。
这又是一部关于钢琴家的故事。可能也只有钢琴家能那么无私,不物质现实,为爱牺牲。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Besieged,也译为《围城》或《血色恋情》。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伟大的男人和一个困惑的女人的凄美又无终的恋情。女主角是一个非洲人,丈夫因为政治原因入狱,她只身来到罗马,住在一个钢琴家的房子里,负责打扫照顾起居。男主角是一个不为公众演出的钢琴家,清高而孤独。
这段惊人恋情的发展脉络是:男主角默默地喜欢,用尽心思制造浪漫,用音乐动人。疯狂的告白,可以给她一切,却得知女主角有爱着的伴侣,而且这位情敌身陷牢狱之灾,她唯一的期盼就是丈夫回到她的怀抱。后来,女主角突然惊喜地得知丈夫将被释放回家。其实是男主角变卖了家中所有的古董珍宝,甚至比自己生命还珍贵的钢琴,倾家荡产只是为了贿赂监狱,换去女主角丈夫的自由和两人的重聚。
这部电影没有结局。女主角陷入了爱的困惑,需要在她彼此相爱,历尽甘苦的丈夫和为了她倾尽所有,而她也倾心爱慕的钢琴家中做出选择。但是我相信,爱至深到无私的境界的钢琴家也真心地希望女主角能和所爱的人相守在一起,幸福到老。他要的,只是奉献全部默默祝福和守护她的幸福。
影片中的钢琴曲非常优美动人,而且导演对于情欲纠缠的委婉表达也恰到好处。推荐喜欢这种题材的朋友欣赏。
这部电影真的让我思考了很多。有人觉得这多少是对一种盲目而无结果的单恋的嘲笑,但是我觉得它确实教会了我一些东西,我认同的东西:
原来真的爱一个人,不是非得和他在一起。千方百计地让他爱上自己,甚至拆散他的家庭,改写他的人生。自私的爱情是低级的,爱情的无私才是高尚的境界。
如果我爱一个人,而她也爱着一个人,那就默默地坚持这份爱,也守护支持着她的爱,因为我知道,爱一个人的幸福,这份幸福,我也希望她能拥有。
我会在今后的生活,爱情中向这个境界努力:
默默的喜欢,然后疯狂的告白,最后让她爱她真正爱着的人。
《爱的困惑》观后感(五):地球的持续贫困或爱情如何反对审判
一个从非洲来到罗马避难的女人一边学习医护一边在一个独居一隅的钢琴师家里做管家,生活很平静,有一天,他偷偷地把从姨妈那里继承来的戒指送给了她。非洲人感到十分奇怪和生气。钢琴家对她说:我爱你,我能为你做一切,我可以跟你去非洲。她说:对非洲你了解些什么?你能为我做什么?你去把我丈夫从监狱弄出来啊!
害!Sorry,没想到你有丈夫。
她丈夫是当地的一名抵抗者,反对极权和资本家老板,在给孩子们上课时被警察带走投进了监狱。这对夫妇无疑有着深厚的同志情谊,她根本就没想到一个白人世界里刚继承了遗产的富有钢琴家会对她一个眼下只会打扫房间的女人说爱,她没把爱字当真,她最大的希望就是丈夫能够重获自由,她还思念着非洲的家乡、关心那里人们的境况:孩子们瘦弱病残、到处是统治的暴力与贫穷、部落里游吟的歌者弹唱着无助的歌谣。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钢琴家通过接触周围的黑人等途径大概了解到:让她丈夫获释的方法就是贿赂监狱。也许他认为,这种帮助她和满足她要求的方式是能够证明他的爱的唯一方式。他开始典当家里的物品——直到把钢琴卖掉。
实际上,正是钢琴传达了他的爱意,当他看着那个女人在房间里忙上忙下,再看她精力充沛的面容,他也许就望见了一片明丽的风景,不一定是非洲或具体哪个地域的风景,而是作为被再造的事物的符号的风景,其中包含着人类有史以来最迷人的生活图景;也许他还有一种“闪灵”的能力,看到了这个女人对她的朋友和民族的情感,那种情感像自然本身一样激荡着他,他爱上的同样是情感的风景。于是他手下自动诞生了感人的音符在爱中,人们看到的确实是风景。正如在普鲁斯特那里,也正如德勒兹所说。
她的丈夫获释了,而且马上要来罗马找她,这不正是她期望的吗?可就在抵达前夜,这个抵抗者的妻子发现自己也真的爱上了钢琴家。她之所以感到难以承受的压力,是因为她面对的不仅是男人之间的冲突,而且有人种之间的冲突、资本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冲突、剥削者与极权统治与非洲那片大地的冲突,她梦到家乡那些贴在大街小巷的领导人画像的脸变成了钢琴家的脸。这一转化不仅通过了经济—贿赂,通过雇佣关系,如果涉及爱的交易。身份、地位的矛盾,尽管这不是事实,但它是一套被加在头上的强势话语,正是这种话语带来了莫大的焦虑。从抵抗者的角度看,这也许还是整个地将斗争出卖给了白人。尤其是当这个并非可以用欧洲白人的标签来鉴定的钢琴家也持有某种敏感的政治立场时。不过我们不知道钢琴家是左派、右派还是法西斯,曾参加过什么类型的政治游行,他很少出门,只是在家里教授钢琴课,他也不参加公共演出,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还不够好。”当他爱上女主人公时,他甚至意识到,弹钢琴、创作音乐是件危险的事情,就像手指是玻璃做的,碰触琴键时会破碎。因为他不能允许自己在非洲人的身体上弹奏。
有一些学术研究认为古希腊悲剧中的冲突是个人意志与城邦的冲突,这种说法尽管浅陋,但可以作为一个基本的参照,即当前的戏剧冲突并不低于古希腊悲剧时代的冲突。然而这种史无前例的冲突(它酝酿着史无前例的战争)是什么与什么之间的冲突呢?它还是个人意志与革命共同体的冲突吗?并不是。它是地球的不可逆转的持续贫困化(以非洲为中心)这种经济问题与爱的概念的冲突,从中衍生了群体的、阶级的、国家的、种族的冲突,以及所谓的所谓的某个既定的共同体与个人的冲突,这么多的冲突远远超过了古希腊城邦中的冲突。只要持续地对非洲、对地球上的殖民进行掠夺,那么这就是不可解决的。人们既无法适当地解决经济问题——摆脱经济、终结这种经济,又无法对爱的概念进行纯化。首先缺乏好的战争,这导致缺乏好的意愿。
在钢琴家的艺术中显然仍缺乏什么东西,否则他就不会只会在艺术感觉中对爱进行求证,从而在营救女主人公的丈夫时,只能按照压迫者和敲诈者的条款如数交付偿金,至少要有一点斗争意识,正是缺乏了斗争意识,使他与非洲有隔阂;然而在女主人公的丈夫的抵抗中显然也缺乏什么东西,斗争、作为传统的斗争、所谓的斗争激情、同志的基础等等,还不是感情本身,特别是它很有可能压抑了最强烈的情状,况且我们不知道那个丈夫的斗争是否只是自由主义式的,慈善、救济、公民不服从等等。女主人公自己也并没有意识到,她提出的要求也仅仅是交换条件罢了。尽管爱已经出现了。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就只剩下选择的难题了,就像这是史上最棘手的难题。女主人公到底要不要去为按响钢琴家的门铃的丈夫开门?
三个人中谁是那个需要为自己的激情在众神、在城邦的国王面前辩护的安提戈涅呢?他们都受到了话语的审判,都需要反对审判,他们可以重新获得无辜,可结果会是什么呢?雅典娜——战争、正义和司法女神,这次会站在什么一边?(而不是谁的一边)这是关键所在。即事情会沿着那条线向前发展。
也许,Tiqqun在《内战导论》中给出非常重要的提示,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第二个注释,即β:
【 24
在共同体的狂热分子和敌意之间的是全球范围的朋友和敌人。朋友和敌人是伦理政治学概念。它们都引起一种情感强度的流动,证明情感的现实是一件艺术作品,证明生命形式之间的游戏可以非常漂亮。
注α:在反对所有形式的共同体的西方部署装置的库存中,其中有一件是被特别地占有的,它是自十二世纪以来一个享受特权并从未受到质疑的角落。我指的是【爱的概念】。我们应该承认,成功地强加给每件事的非此即彼的选择——“你爱不爱我?”——已经难以置信地在面具后、在压抑下发挥作用,扩冲进了高度差异的情感和身体在对抗当中所能产生的强度的整个区域带。在这套虚假的选择方案下,爱扮演的是一个削减由生命形式精心创造出的极致可能性的角色。毋庸置疑,当下伦理的贫困在任何方面都相当于一种对永久同居的强制,这一切,都因爱这个概念而起。
注β:爱的唯一的证据应该是,它足以召唤整个的“文明”进程,召唤伴随着作为一个人的真正激情、追求卓越的激情——决定了爱之神圣的激情——的所有类型的激情犯罪。
注γ:这个课题全部都是为了修正爱这个概念,而不是为了它随后导致的那些东西。我说的不仅仅是重大的误用,也包括这小小的一句“我爱你”,说出它往往是一个事件。 】
——虽然听起来有点老套,但这确乎是一个新的课题:爱不仅仅是理解、支援与宽恕,它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装配,即它是一个“文明”的进程,对一个阙如的民族的提升。他们中至少有一个人,需要作出史无前例的工作,当他为这个进程辩护,他也就为爱情、朋友、同志,为所有人辩护了,也就最终反对了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