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好这一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过好这一生》是一本由季羡林著作,磨铁图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三星半,编辑来讲,这真随笔,对读者来说太多重复的内容,编辑不友好。内容,挺好的,看得我都想辨谈一番,能让你有想法的内容
●季老随笔
●这本书应该是中途弃的...
●大部分文章都很短,内容也没太大价值,书价居然为45元,出版社太黑了。
●文字整理上内容有重复,但三星给季老。喜欢季老的人生态度,他的观点也很认同,不在乎年龄老少,人终有一死,谁都不能预计。活着的时候就要好好珍惜,多学习、多思考,不浪费光阴才是正道,人生无憾就好。
●纸质书,最近可能是对手机依耐性太高了,都没怎么好好看书。知道这本书的过程也是很唏嘘。古人四十就不惑了,季老八九十岁写了这本书。最开始看的电子书,好喜欢好喜欢,就马上买了纸质还推荐了两个朋友。没想到看到后面不喜欢同一件事情老是出现在一本书了,还是想默默的减一星,是没事还会翻出出看看的类型。
季老在书里说,青年人和老年人之间是有代沟的,我偏偏想要踏过这道沟坎(如果我们之间有代沟的话),读读这些处处流露真情实理的文字,领会其中蕴藏着的那些智慧。人生的很多道理,看似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但又不说不行。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人生感悟。
季老的人生哲学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话出自陶渊明,顺其自然是他们最为推崇的,尤其是触及到“死”的问题。 文章中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是关于老和死的问题了,季老在不同情形反复重申他的看法,而季老坦言,之所以自己不那么怕死,是因为曾经历过那段生不如死、无比黑暗的日子,所以自那以后,像是新生,每一天都仿佛是一种馈赠。
《过好这一生》读后感(二):做自己
读季羡林老先生《过好这一生》漫谈消费篇章,深感老先生是极有趣的人,其中说到“衣足以蔽体而已,何必追求豪华。一个人穿衣服,是给别人看的,如果一个人穿上十分豪华的衣服,打扮得珠光宝气,天天坐在穿衣镜前,自我欣赏,(她)他不是一个疯子,就是一个傻子。如果只是给别人去看,则观看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千差万别,你满足了这一帮人,必然开罪于另一帮人。绝不能使人人都高兴,皆大欢喜。反不如我行我素,我就是这一身打扮,你爱看不看,反正我不能让你指挥我,我是个完全自由自主的人。” 短短几句就将自己的观点表达的清晰明了,日常生活中我易如此,既然做不到人人喜欢就做一个自由的人,同样的若是因为迎合别人的眼光而委屈自己才是最不值当的事情。 先生此篇中,我认为最有深意的一句,吃饭穿衣是为了活着,但是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穿衣。
《过好这一生》读后感(三):过好这一生
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不完满才是人生。经历的磨练越少,眼神越澄澈,历经沧桑的人的眼神是骗不了人的。人生漫漫,总会有点遗憾,季老说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存在,大部分都会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是圣母情结,至少做的事情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能说促进人类的发展,至少不能违背人类伦理道德。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类有思想、有道德,否则和“几西”又有什么区别呢?
真糊涂不难得,真糊涂是愉快的,是幸福的。假糊涂才真难得,假糊涂是痛苦的,是灾难的。我想,大部分真糊涂人都想做一个假糊涂人,而假糊涂人却想做一个真糊涂之人。这话可真让人糊涂,物极必反,人的劣性就在于永远不满足,越来越知道知足常乐四个字的意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愿开始同结局一般美好。好誉而恶毁,人之常情,无可非议。自古至今,独善其身的向来都是不掺和是非纷纭之人,各人自行其是,而不必非人之非。
世态炎凉,不必怨天尤人,渡人不如渡己。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纵大浪文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人生在世一百年,天天有些小麻烦。最好办法是不理,只等秋风过耳边。愿以后的生活,诗与想象力,再加上一个爱。
《过好这一生》读后感(四):《牛棚杂记》《过好这一生》读后感
我是先读《过好这一生》这本散文集的。说实话,这本散文集编得很一般,有些杂乱没啥逻辑,有些段落还前后重复,但重点还是看季老的文章。看完后发现这个老人怎么把人生看得那么通透,忍不住再去看《牛棚杂记》。
说实话,看完后心情很复杂,愤懑无奈心痛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但我一直以来都警防自己“情绪上头”,赶紧地重新翻翻前一本散文集。毕竟经历这么多无情世事后的季老还能如此淡定。佩服的是,他是有怒的,但还能以有时诙谐又稍显无奈的语言记录下来,是真的肚里能撑航空母舰的人才能做到的吧。
摘录一段季老在后记中的话:
“我原来为自己定下了一条守则:写的时候不要带刺儿,也不要带气儿,只是实事求是地完全客观地加以叙述。但是,我是一个有感情的活人,写着写着,不禁怒从心上起,泪自眼中流,刺儿也来了,气儿也来了。我没有办法,就这样吧。否则,我只能说谎了。”
季老的文字平实得很,扎扎实实地写到你心坎儿里。给人很强的安全感,读他的文字,我还真的没法不跟着他的思绪走。
活了一辈子,他说起人生在世,必须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自己的关系。在我看来,他就处理得特别好,尤其后两个。
1. 和别人的关系。季老一直提及“容忍”,他把忍推到极高的位置。事实上,他也知行合一。
2. 和自己的关系。
一是我是谁。他反复提到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真”首先务必对自己真。倚老卖老要不得,倚少卖少也要不得。青年人要对自己负责第一个是要认识自己。真谦虚和假谦虚一目了然。
二是我的生死。季老推崇“万物方生方死”的道家生死观。“只要能活一天,就必须十分珍视这一天,因为它意味着我们又向死亡前进了一天。”在《牛棚杂记》中,他用一整节的篇幅讲述了自己曾经有自杀,且思量好方方面面的经历,冷静有条理得让人觉得可怕和心疼。也真的只有经历过一次“死“的人,才能那么通透得看明白生死吧。
三是我的价值。这里无疑能体现季老的大格局。“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前一次读到类似这样的话是在十九大报告中。就像接力赛一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就像一条链子,每一环从自身看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没有这点东西,链子就不复存在。
可能觉得遥远,每次宽慰自己时,我会想起导师曾经说过的“个人在全宇宙间不过是沧海一粟”,从而获得平静。但同时,要想到自己是“链子中的一环”从而获得动力。这才是看得开的全部。
最后附上季羡林先生的座右铭,值得谨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好好享受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用力地努力活着。
《过好这一生》读后感(五):茫茫人生路漫漫 只望早日悟其髓
#2020年第5本书#
2019-2020年对我来说是改变的一年,但却不是那么幸福圆满的一年。
2019年1月份,我离职了,辞去了体制内的高中英语老师,独自旅行了2个月。在旅行期间,我想留在大理,想在那儿开个民宿,颐养天年。
可我也只是想了想,4月份,我只身去了北京。本以为在北京能够有所作为,想要施展拳脚的时候,意外却又发生在了我的身上。10月份,我骨折了。右脚足舟骨三处骨折➕骨裂,没有办法,我只能回家休养。所以我想着年后我一定要大展拳脚,我一定要加倍努力,结果,2020年1月份,新冠肺炎肆意,我们被居家隔离了。
公司延迟到2月10日上班,结果2月9日我收到了通知,我被优化了,因为市场形势不好,所以,我所负责的海外项目貌似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现在,2020年2月10日,当其余的人都在线上联动办公时,我成了一个无业游民。
在我骨折期间,我看了日野原重明老师的《活好》,最近,我又看完了季羡林先生的《过好这一生》,可看完了这两本书也没能让我总结出来,我该怎样才能过好我这一生,我这平凡但是独特的一生。30岁的我,该怎样过好这一生。现在的我不禁在想,当时从体制内出来到底是对还是错?辞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到底是对还是错?
一、不完满才是人生
我的一生走到现在,好像一点也不完美,有主动的缺失,也有被动的遗憾。我做出了很多错误的决定,错误的选择,也因此伤害过身边的人。我去过不同的地方,这些旅途虽然不完美,但也很美好,也是我人生中很珍贵的回忆。
13年去泰山,想要看日出,结果却突遇临盆大雨,虽然狼狈,但也别有一番风情。
16年去西藏,虽因下雨没领略到纳木错的绝美,但同样也因为那场雨避免了自己的车被泥石流冲到山下。
17年去黄山,因为游客太多,没能看上赫赫有名的迎客松,也因为清早的大雾,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雾气中更是看不到日出。
同样17年和同事爬峨眉山,没看到佛光,但却也感受到了雾气下不一样的峨眉山,体验到了不一样的仙境。
18年去日本,因为健身,没能吃到太多的美食,但也领略了日本的大好河山,也决定,以后一定要去北海道看雪,去东京看富士山。
19年自由行,去了重庆,武隆,昆明,大理,丽江,西安,杭州,婺源,宏村,宁波,桃花岛,东极岛,虽然全部都是自己一个人,没人给自己拍美美的照片,没人和自己分享旅行的趣事,但我在旅行的过程中还是看到了很多的美景,见到了很多的人,走过了很多的路。“看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没去玉龙雪山,但我去了玉龙雪山山脚下的村庄,去了纳西族的发源地,和纳西族那些最古老的居民们聊过天,虽不完美,但也很美好。我在东极岛看到了东方的第一缕曙光,在桃花岛体验了潮起潮落。我同样也因乘坐凌晨的飞机,有幸在飞机上看到了天空中的日出,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我的人生充满了不完美,同样也充满了困惑和焦虑。
二、成功
绝大多数人都想成功,可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呢?我一直觉得,现在的我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我16年研究生毕业,然后考上了老师,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在学校的环境里,不是在学校里学习,就是在学校里工作,所以,我想看看外面的人生是什么样的,所以19年我离职了。我来到了外面的世界,这一年让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艰辛,焦虑,以及,挫败感。
19年,我来到了帝都,但却从未在帝都中找到一丝一毫的存在感和归属感。想有一番作为,但却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滑铁卢。我感觉自己抬不起头来。我想逃,可逃避终究不是办法,我必须要面对,要自己勇敢的面对这一切,面对我的失败,面对我的平庸,面对这一切。
所以到底什么才算是成功?
三、衰老
慢慢变老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今年在家,我就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真的在一点点老去,我看着他们身体慢慢开始佝偻,背开始弯了,身体也没有原来灵活了,开始尽显老态,但自己却又无能为力。我都没办法抑制自己的衰老,更何况父母的呢?19年就让我感受到了我的迅速衰老,我明显的感觉到,我的心态老了,而且身体也开始出现初老的症状了,法令纹、眼角纹开始慢慢明显,皮肤开始松弛,眼睛里开始慢慢无光了。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你和爸爸妈妈都在慢慢老去。
也许是因为自己之前的路都太顺当了,所以才会有现在的种种。
茫茫人生路漫漫
只望早日悟其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