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战》的读后感大全
《盐战》是一本由李浩白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盐战》精选点评:
●国内政局动荡,民不聊生,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故事。
●文章很充实,看过之后印象深刻,而且作者文笔也很棒。
●抗日战争除了战场上硝烟弥漫,在食盐的争抢中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中国小说,这本书是有关打仗的。我觉得这种书女孩子会很少看,但我却很喜欢
●是一本很不错的一本书,很值得一读的一本书,推荐给大家
●布局巧妙,情节曲折,但是李浩白老师的小说一直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与不足,那就是人物过于脸谱化,尤其是正面人物的语言描写,太过伟光正了,给人一种总是端着说话的感觉,不累嘛
●看完会让你想到很多的一本书,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吖
●这是写机关内刊的文笔
●因隐秘而“无名”,又因“无名”而伟大。这或许正是“隐秘而伟大”的真正内涵吧。
《盐战》读后感(一):盐战
李浩白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展开了自己对民国时期政府“盐业战略”明暗两线的描写。情节缜密,人物鲜活,引人入胜。风起于1938年的故事,通过《盐战》中的各方角力,留下了灿烂的红色回忆。
陈永锐关切地问道,“一路上可还安全?”
“没发现什么异常。”黎天成十分自信地回答道。
“你记住,你的代号永远是‘雪狼’,我的代号永远是‘猎风’。你和我单线联系,我和周副主席单线联系。其余的组织和同志,未经我的许可或授权,不得擅自前去联络和接触。当然,你永远不会孤军作战。即使你远隔千山万水,我和代表我的人一定会在适当的时候联系到你。”
李浩白著的《盐战》讲述的是:1938年,国内政局暗潮涌动,民不聊生。日本更对华实施“盐封锁”政策,妄图从物资上击溃中国。
川东供盐中心——重庆忠县,被本土军阀“武德励进会”掌控。国民党特派员黎天成被“空降下派”到忠县,接管盐产业。与此同时,黎天成作为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人,暗中协助共产党。
在一次大规模运盐任务中,国民党的运盐队伍遭人抢劫。国共双方针对此次事件,组成联合调查组。调查过程中,国民党借机剔除“武德励进会”在忠县的势力,却没料到,日本特务在盐业盛典上的秘密行动计划,已在悄然进行……
《盐战》读后感(二):没有硝烟的战场
之所以买了这本书是因为自己对于抗战时的小说十分喜欢,《红色》《战长沙》都是我很喜欢的作品,现在有很多人都不喜欢看抗战的小说或是电视剧,这确实与一下文学和影视作品瞎编、乱搞有关,什么手撕鬼子,飞天入地的神功,这些确实是把人雷的外焦里嫩,但也不排除确实有好的作品值得我们去读,初读《盐战》时,没觉得这本书写的怎么好,可是五页书看过去就打翻了我先前的想法,作者的文笔老道,笔力控制的也很好,人物塑造的也是恰到好处。
男女主都不是什么傻白甜,男主是一个博学、老练,却心系万民的青年,他既是富商的侄子,又是国民党的青年优秀干部,更是一名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特殊共产党员。女主也不是什么娇滴滴的妹子,而是一位武功高超有着侠义心肠的救国女青年。而且最重要的是书中的逻辑经得起推敲,不是什么无脑傻白甜抗日书,文中的事件、人物环环相扣,让读者也跟着主角一起思索着下一步该怎么办,很好的带动了读者的情绪。
书中明面上没有任何战争场面的描写,却时时都在写人心理上的战争,打仗容易,但是攻心最难,男主一方面要保障自己共产党的身份不被人发现,一方面还要完成党组织交代的人物,还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国民党内部的黑暗腐蚀下还要保持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胆之心。小说中对于感情的描写也让人很舒服,作者描写的不是小的儿女情长,而是家国天下荡气回肠的儿女情,“日寇不除,何以家为。”这是我最喜欢本书的一句话。我想这句话应该出自西汉大将军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在说说书的封面和纸张,整个封面以暗红色为主背景显得十分大气,书的纸张质量也非常不错,看得出出版社的用心。
唯一我不能理解的是书的最后,我感觉还有好多的故事才刚刚展开结果,结果就没了?我有点儿没看懂这波操作是什么意思,是之后的故事留给读者自己去幻想呢?还是作者没写完,还要写第二部?我个人是觉得作者还没有写完的,整本书到了高潮的部分戛然而止,这让人感到很不舒服,留白也没见过这么留的呀,我希望作者以后出书还是都写完了再出吧,免得让人读完之后意犹未尽。
《盐战》读后感(三):峥嵘岁月
《盐战》读后感(四):不战而屈人之兵
《盐战》读后感(五):向光而行
受父亲影响的我从小就喜欢看悬疑谍战题材的小说、电视剧。悬疑谍战题材的《盐战》当然入我心。《盐战》作者李浩白,重庆市忠县人,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抗日援朝1592》、《司马懿吃三国》等历史畅销小说。 身为忠县人的李浩白著作的《盐战》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围绕盐业引发的悬疑谍战,抗战时期,在那个动乱不安的年代,民无所安。中共地下党员黎天成潜伏国民党,与军统、日军、政商四大家族各方力量斡旋角力,保护抗战物资安全。 《盐战》讲述1938年7月,为控制川东地区、压制川阀本土派系“武德励进会” 势力,国民党中央党部派出黎天成出任川东中心县——忠县的国民党党部秘书,并建立相关党团组织。忠县有朱、钟、赵、任四大家族,分别控制着忠县的政商界。其中的“朱”便是黎天成的舅舅朱万玄,前线战火正在蔓延,日军的侵略,国民党的内战,动乱不安的年代,百姓们民不聊生,盐成了当时的紧缺物资。朱万玄在涂井盐厂百分之三十六的股份,各方力量对其虎视眈眈,他有着一颗救国心,将这股份捐给国民政府,附加条件是由其外甥黎天成为涂井盐厂的特定监督员,如若上级盐务机关包庇或纵容监守自盗、中饱私囊的,黎天成可以代朱万玄收回所捐的盐产。这样,黎天成又离盐务更进一步,可以名正言顺地保护盐务安全。而与他形成对比的国民党内部各级高官,却似“盐老鼠”狼狈为奸,偷出官盐在“黑市”上大肆倒卖牟利。涂井官办盐厂监守自盗、倒卖成风。“国难猝来,民无所安。”国民党内部却还有人在发国难财,无暇顾及国土正在沦丧,国人正在受难,这正是让国人所耻! 作者对人物的背景交代非常细致,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话表现得自然得体,都使得人物的表现有据可依,入情入理。悬疑谍战题材近些年更是数不胜数,其中也有一些优质作品,但许多这类题材可能是考虑增加看点,在谍战这条主线还会加设一条辅助线——主角的情感线。既有谍战又有爱情,出于商业化考虑,的确是双保险,但往往爱情线会影响谍战情节,使情节过于拖沓。李浩白的《盐战》主次分明,只要是人,总有情感,李浩白在这一条辅助线上,点到即止,既能呈现一个有血有肉的黎天成,又并不影响谍战情节。这样情节合理,值得推敲的《盐战》,我很希望能有影视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思和平之不易,存为民之官心。 《盐战》未完待续,重庆忠县发生震惊全国的“井祖公祭大会毒盐水”事件后,作者又会如何安排情节发展,我很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