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由心生 |婵琴
01
人若没有深刻的悲悯心及共情能力,很容易产生俯瞰的优越感;也很容易将悲痛的事,以娱乐和高调的形式去呈现。即便对方在某个行业,某件事上取得成功,依旧无法掩饰骨子里存在的傲慢与轻佻。这样的存在从不少见,他、她、及他们的出现与名气、身份、财富、阶层种种外在的东西无关。
傲慢容易让人飞扬跋扈、言辞锋利。前者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与意识的觉醒,得到臣服。反之则会沉浸于这样自我的心性中,也会承受因此带来的苦及苦因;后者若用不到对的地方,会造成因身口意产生的恶。
言由心生。我们为了获得短暂的快感和片刻的好胜,很容易说嘲讽、刻薄、妒忌他人的话。从佛法来说,这是一种有损福报的事。
重要的是,我们的心并不受自己所控制,而是受外界的干扰所转移风向。比如,吵闹、攀比、欲望、斗争种种一旦随心摆动,所形成的火焰与暴风,很容易掩盖生命本身带来的实际,带来新一轮的困扰与黑洞。因为这样的波动与循环,人心总是无处安身。
02
就日常来说,责人不必苛刻、才能不必傲尽、锋芒不必露尽、得理不必抢尽,或许是一种真正的善意与宽恕。
在他人伤口撒盐、找存在感、挖掘真相,只为“小我”的欲念得以展示,是一种残忍。人的善良未必是借你钱,让你度过难关;在你摔倒时,扶你一把;在你难受时,安慰几句……而是在大事上,保持起码的尊重与该有的严肃。
心灵通过语言表现出的理智与合宜,也体现于人的姿态与容颜上。实事求是,语言朴素,对任何行业和人都适应。人多半通过做事而彰显心性与美德。能将任何一件小事都做到踏实、真诚的人,对人的态度一定也不会太差。
人在活着的每一天都能善待自己和他人,传递出的温柔与慷慨,也会成为他永恒的精神财富。这样,他在离去时,也会被记忆。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值得敬重与美好的事了。
03
“当悉达多看到一个人走过,即使他很健康,悉达多所看到的是此人的生与灭同时发生。你也许会认为这样的人生观不太有趣,但在生命的旅程中能够同时看到一体的两面,可是非常奇妙的,而且可能会有很大的满足感。这不像在期待与失望的云霄飞车中忽上忽下。如此看待事情,期待与失望会在我们周遭消融,你对现象的觉受会转化,而且变得比较清晰。你很容易看出人们为什么会被困在云霄飞车当中,而自然对他们生起慈悲心。你生起慈悲心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无常纵然如此明显,人们却视而不见。”春天读完这句话,心有戚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