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尔马契》读后感100字
《米德尔马契》是一本由[英] 乔治·爱略特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8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值得一读再读
●最喜欢高思一家了,他们是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能过得很好的那种普通人。
●利德盖特最后还钱给多萝西娅了吧?玛丽·高思跟文西公子坦白了自己因为不帮忙而失去一万镑遗产的事了吧?威尔最后本来回来想要的那笔钱到底要了吗?这是结局没交代,但是最困扰我的。真是漫长啊,七十多万字,全面了解19世纪男女婚嫁心理状态,很有意思。
●1 “好学”(嫁给可以当自己老师的中年男)的多萝西娅去度蜜月,罗蒙德沙出场,这一段很喜欢,心想终于有新鲜空气了,前面那段好闷啊。接着利德盖出场,好闷啊,给医院选举牧师终于落下帷幕(23%)2 “多萝西娅来到罗马度蜜月五周,起先,秋天和冬天像一对幸福的老人,手携手一起漫步,不久只留下一个,在更寒冷的的孤独中打发日子。” 3 她认为新鲜的,在他已成为老生常谈;从思想和感觉上对一般人类生活产生反应的能力,对他来说早已经成了明日黄花,他的知识是没有生命的僵尸。4 结局挺美好的啊,结婚后幸福生活在一起。曲曲折折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机会来了勇敢抓住。之前有看到书评说是悲剧故事类型的,并不是啊,就是过程曲折了些吧。
●读完之后回过头来看六年前的评语,奇怪为什么会说利德盖特的婚姻是悲剧呢?当然罗莎蒙德和他的婚姻并不美满,某种程度来说罗莎蒙德就像是英国版爱玛,只不过她并没有做出格的事,可是在小说的结尾两人已经开始步入正轨了。利德盖特所谓没有实现当初的抱负或许只不过是他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弗莱德和玛丽没什么好说的,弗莱德一直在女方一家的帮助和激励下有条不紊地成长着。再看多萝西娅的感情线觉得有点奇怪,跟卡苏朋的自然没什么可说的,教科书般的文艺少女爱上学术老男人的故事。但着实没看懂她是怎么爱上威尔的。当然威尔似乎是很迷人的,但是卡苏朋那个别扭的遗嘱更像是促使两人结合在一起的临门一脚。不过多萝西亚两次婚姻中确定了就果断结婚的决绝倒是挺值得钦佩的。与时代有关的内容都是配角来体现,主角们还是主攻恋爱,这该是不如托的地方。
●这部道德意味浓重的小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心灵拷问。多萝西娅圣母般的光辉照亮了一切,始终认为人的性格是被发掘的,一切美好,善良的因素都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
●“因为世上善的增长,一部分也有赖于那些微不足道的行为,而你我的遭遇之所以不致如此悲惨,一半也得力于那些不求闻达,忠诚的度过一生,然后安息在无人凭吊的坟墓中的人们。”
《米德尔马契》读后感(一):極度反米德爾馬契的新版
極度糟糕的內頁設計和用紙幾乎完全毀掉了這本經典,還有這封面。買了後悔了。真後悔我沒有去舊書網買老版本啊。
非常吃驚為什麼在現在這個時代還有如此不走心的設計。已經完全打消了閱讀的感覺啊。
看來設計的重要性,以及編輯和出版社的觀念和眼光和美學素養真的很重要。但是人民文學出版過多少好書啊。我還以為我買的是盜版。
《米德尔马契》读后感(二):爱自己 也爱周围的人
修改一下著名的诗:财富诚可贵,事业价更高,若为爱情故,二者皆可抛。小说里的女主多萝西娅,有着远大的理想,立志拯救世人,然而却遭遇不幸的婚姻,在前夫去世后,她想用财产做一些善事,却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毅然决定放弃继承财产,嫁给自己爱的人。男主利德盖特,尽管自己出身名门,然而看不起自己家族那些不学无术的人,决定学医,开辟自己的道路,然而遇到的却是社会的误解和非议。直到遇到自己心爱的人,尽管这个人徒有其表,然而他还是喜欢花瓶一样的人物,结果债台高筑,他最终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赚钱养家,度过一生。与之对比的,是女主的妹妹,倒是不温不火,有着平淡的婚姻却也幸福,小说的结局,看似圆满,然而,无疑透露出一种倾向:无论多么高的志向,最终都要走向平凡。然而平凡不也是幸福吗?
小说的人物描写相当成功,鲜活丰满,特别是教士费厄布拉泽,高思一家。他们传递了一个理念:恒守正念。做一个正直诚实、乐于助人的人。
最后也是很喜欢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因为世上善的增长,一部分也有赖于那些微不足道的行为,而你我的遭遇之所以不致如此悲惨,一半也得力于那些不求闻达,忠诚地度过一生,然后安息在无人凭吊的坟墓中的人们。
爱自己,也爱周围的人!
《米德尔马契》读后感(三):相爱与性情相投同等重要
以下是看完比较印象深刻的几点: 1、全书最喜欢的一个人物,高思太太。她有一种罕见的理性,善于识别什么是不可改变的,因而毫无怨言地服从了事。在高思先生因为担保而损失一笔还蛮重要的钱之后,高思太太第一反应不是歇斯底里、埋怨,而是想解决办法,这件事过后再进行教育。这种沟通方式在夫妻之间太难得了。 2、有一位古人在他亲密的伴侣去世以后说道:“我的一切行为已失去了舞台。”那些还保持着这个舞台的人是幸福的,它的观众要求他们提供最好的表演。 这段话适用于玛丽这对,玛丽和弗莱德的婚姻让我知道了,有一种爱对人是有正向的力量,当其中一个人对人的性格中美好的品质有明确的判断,那它能支持另一个人持续变好,往对方期待的美好发展;也知道了原谅宽恕原谅对年轻人的重要性,过去是警示,未来靠双方。在这本书中我也很欣赏玛丽,有主见有原则,在她对待弗莱德的态度上,能看出她对自己的婚姻还是蛮谨慎,在没有看到弗莱德有明朗未来之前一直不对这份感情做具体回应。 3、利德医生最开始的傲气我也蛮喜欢,年轻人的样子。 “我发现,人们过高估计了迁就别人无知的必要性,以致到了最后,连他们所迁就的那些蠢人也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你不觉得有这种事吗?”利德盖特说,一边走到费厄布拉泽先生身边,心不在焉地望着那些分门别类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昆虫,昆虫下面还用端正的字迹写明了它们的名字,“最简单的办法还是让人家认识你的价值,这样,不论你奉承不奉承他们,他们对你也无可奈何,只得容忍。” 4、高思先生对女儿婚姻教育:“要是一个妻子对她的丈夫没有充分把握,要是他没有一个准则,以致做了危害别人的事也满不在乎,似乎这比扎痛自己的脚趾更不重要,那么她会落到什么处境,这是可想而知的。事情就是这样,玛丽。年轻人在懂得什么是生活以前,就可能彼此相爱,他们以为,只要他们能够在一起,生活就会天天像假日一样,但不久他们势必发现,这仍是劳动的日子”。 最后,男女选择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好像都挺难的,相爱容易,相处难,了解清楚是必要。结婚是另一个开端。
《米德尔马契》读后感(四):女性、爱情与抉择
«米德尔马契»以英国城镇米德尔马契为背景,描写了5对夫妻的故事,多萝西娅与卡苏朋、利德盖特和罗莎蒙德、玛丽和弗莱德、詹姆士和西莉亚以及布尔斯特罗德夫妇,并伴以米德尔马契社会和政治变革,他们之间的故事互相穿插、互相影响,相互交织为一个故事网络。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爱略特将自己的亲人,自己的爱情以及自己的宗教信仰以及责任感等等都融入到这本小说中。
书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件,无非是小城常见的社会生活、家长里短以及爱恨纠葛,然而爱略特凭借细腻的情节描写和心理刻画,以及无处无在的名言金句,揭示了爱情中的方方面面,实现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同时,书中也没有卑劣恶毒的反派,故事的主角都知书达理,彬彬有礼,甚至连彼此造成的伤害都仿佛是无心之举,然而,一个人些许的阴暗心理,以及社会环境的助推,却能给其他人带来影响巨大的终身伤害。
«米德尔马契»对女性的刻画达到了极致,圣母型的多萝西娅,花瓶型的罗莎蒙德,经济适用型的玛丽,善解人意型的西莉亚,坚强体贴的布尔斯特罗德夫人,彪悍搞笑的卡德瓦拉德太太……相比于对女性的歌颂,书中的男性除了高思先生以及费厄布拉泽牧师,其余的或是面目可憎,或是小肚鸡肠,或是优柔寡断,或是吝啬虚伪……
«米德尔马契»描写了种种爱情观对女性婚姻的影响,沉浸于对权威男性的崇拜以及自己宗教道德幻想的多萝西娅,走入了爱情的坟墓;耽于享乐,不切实际的罗莎蒙德,几乎终结了自己的爱情;冷静理智,善解人意的玛丽,则收获了完美的幸福。恋爱中的人是盲目的,非常容易沉浸于自己的幻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轻易的无限放大对方的优点,并对以后现实的生活不加考虑,在这方面,«米德尔马契»无疑给浪漫的女性浇了一盆冷水,堪称一本女性婚姻避坑指南。
«米德尔马契»同时给我们展示了抉择的力量,布尔斯特罗德先生错误的决定几乎毁掉了自己和他人,弗莱德向我们证明了浪子回头金不换,利德盖特屈从于生活,放弃了梦想,但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而走入爱情坟墓的多萝西娅,抛弃道德和舆论的桎梏,听从自己的本心,最终获得了幸福。也许我们在生活中不免遭受挫折,但我们仍有抉择的权力,这会让我们的人生走向不同的岔路。
《米德尔马契》读后感(五):还是在今年看完了
本书开始于1829年,次年担任过摄政王的英王乔治四世去世。王位更迭带来的政治变动也影响到了小镇米德尔马契,双元革命的巨大影响也使女性不甘于附庸于男性。多萝西娅和罗莎蒙德的婚姻都是“幻灭”,嫁给了她们其实根本就不了解的男人,期望中的婚后生活一一破灭,没有选择与无法逃避的二人婚姻留下的只有痛苦。卡苏朋的死至少给了多萝改变的机会,罗莎呢?她离开父母和利德南下,获得了金钱,失去了爱情。艾略特还是狠不下心,尾声给了众人相对美好的结局,他们这些人经历过米德尔马契发生的一系列恩恩怨怨后,将生活在由女人统治的维多利亚时代。 艾略特具有极为敏锐的洞察力,她对人物心理的把握描写行文前后没有一丝不和谐之处。多萝爱上卡苏朋是超越世俗的勇气,后来选择威尔又何尝不是?利德与罗莎结婚并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单身时代花钱不知收敛婚后更是负债累累,离开米德尔马契是他长年得罪同行的结果,他有一颗正直的心却没有变通的能力。当然,米德尔马契也不配拥有他。玛丽和弗莱德是出现在尾声里的第三对夫妻,艾略特给他俩的篇幅也不少,一个独立的少女和一个改过自新的青年,幼驯染党大胜利。喜欢费瑟斯通之死和葬礼的章节,人情冷暖中外皆通,死人躺在棺材里,活人只想着分钱。 今年我已经看了《霍乱时期的爱情》、《细雪》、《围城》三本讲婚姻的小说,这个星期看《米德尔马契》只觉得惧怕与厌倦。多萝对卡苏朋的幻想和利得与罗莎对彼此的幻想,他们爱上自己想象中的对方而与现实中的他(她)结合,婚后发现现实中的对方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完美。卡苏朋对多萝的不信任,他其实也根本不了解妻子。 算来这个故事距离我们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年,女性可以不再依附男性而活,但婚姻却没有变过。喜欢《巴里林登》的结尾,改一个字用在本书也很合适: “上述人物的悲欢发生在乔治四世时期,不论好坏、美丑或贫富,现已平等归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