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不会记笔记害了你经典读后感有感
《别让不会记笔记害了你》是一本由咸鱼梦想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8.00,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170322 @京东畅读 像是一本evernote的使用说明书
●(1)定时整理笔记不要让笔记本变得臃肿。微信的成功来源于QQ的臃肿(2)现在的我开始安排人做事,如何使用笔记来提高这个效率?(3)不同的APP各司其职,记账用随手记,记录电影用豆瓣,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并加以改进。
●东拼西凑
●170705
●罗列些许资料罢了
●网络化是未来趋势,如果利用互联网讲纸质笔记做成电子索引,那会更方便查找。不过自己还是保留用纸质笔记的习惯,主要喜欢写写画画的笔触感。相信数字化笔记并不是笔记发展的唯一途径,还是因人而异,找到适合自己的笔记方式才是王道。
《别让不会记笔记害了你》读后感(一):没事可以翻翻,有事就去干事
总的来说,还有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然而满篇满篇的废话,我就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感觉好像是随处选择东西然后揉进一本书中,因此,要想像我一样读完,没有很强的耐性或者不舍得花费时间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除此而外,个人觉得初中、高中生比较适用,辛亏没买纸质版,要不非得把哥哭晕!
《别让不会记笔记害了你》读后感(二):记笔记方法
偶然发现此书,认真读完了大部分,如果是我,我不会将这本书推荐给别人(突然意识到以后看书还是得先看书评吧,看看别人的评价如何再开始,毕竟同类的书籍有太多,时间精力是有限的,那就把有限的充分利用,花在更加值得的事情上),书中的方法其实有其实用性,我们也值得借鉴应用到生活中去,比如介绍的四象限法,多色记录清单,记笔记的页面分布,这些是一些实用的知识,但是书中大部分内容都像是鸡汤类型的,大道理其实大家都是明白的,与我而言,我更偏好实用的方法,如何操作,喜欢将一些我没有尝试过的方法找机会尝试一下,看看我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书中有一些名人的案例,但是我感觉都是古代大家的学习事迹,离我过于遥远,如果能列举一些更加贴切生活的普通人案例,推荐一些更加实用的可行性高的方法,,而不是只是说一些大白话,此书会更加受欢迎吧!
能有一些收获也是收获,我应该试着将这些提及到的方法应用到记笔记的过程中,这也是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些想法吧。
《别让不会记笔记害了你》读后感(三):如何用笔记来思考和规划人生?
看过的书总是看过就忘,听一堂课也不知道重点是什么,就算把全部的板书都抄下来,遇到考试,还是两眼一摸瞎。
这本《别让不会记笔记害了你》系统的介绍了多种目的的笔记记录方法,从而学会思考和规划。
作者通过这本本书,想要唤起读者对笔记的重视,明白记笔记的重要性,通过一些记笔记的技巧,来学会思考和规划,最终提高生活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首先来说,做笔记有什么用?】
做笔记可以帮我们整理出书中的精髓,辅助记忆以及思考和规划。
【其次,那该如何做笔记呢?】
对于学习笔记来说,最主要的是建立起知识体系,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学会举一反三,做笔记不是为了笔记而记笔记,目的是要为了思考,
对于工作笔记来说,做笔记是为了遗忘,笔记中记录的应该是完成的任务,那些已完成的,就不必出现在笔记中,同时也无需占用大脑的空间。
对于生活笔记来说,目的则在于记录,美食、购物、旅行、理财,都可以记录下来作为对生活的一个美好的展示。
对于人生,记笔记则是为了更好的规划,通过笔记认识自己、分析所处环境、明确设定自己的目标以及总结每天执行的经验,设定出一个完整的人生目标。根据具体问题,明确自身优劣势、欠缺并找到解决方案,则规划出人生战略规划。
【最后,做笔记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通过有效的做笔记方式,提高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质量及效率,让人生更加愉快、美好。
这本书的结构清晰,条理分明,对于笔记记录方法有较为系统的介绍,但不够细致,对于笔记新入门者可以作为一个观念养成的参考书,如果想要更进一步提高做笔记的技巧,还要去读其他讲解更细致的图书。
quot;px"}),
《别让不会记笔记害了你》读后感(四):如何建立自己的笔记习惯
在知识的累计过程中,一份能促发我们记忆和灵感的笔记及其重要。尤其在读书的过程之中,如何将一本书读厚,再将一本书读薄,是一门需要积累、练习的学问。
看书的过程中,对自己过去如何进行笔记记录的,进行了反思。记录的方式有二。
一、思维导图整理。
优点:罗列关键字和分享者的逻辑。一张图清晰的呈现。
缺点:1、没有自己的想法加入。2、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和理解。3、做完笔记就抛之脑后。
二、文字整理
优点:分享者的重点进行摘抄,记录
缺点:太多、太杂、太乱,重新翻看无法进行很好的理解和应用。基本不想再翻。
这本书中做了大部分笔记类型的总结,比较全面,但点到为止。
一、取舍
笔记重要在于对我们未知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吸收。所以要勇敢的放弃那些我们已知的,记录我们所不懂的。
应用二八法则,记录20%更重要的内容。尤其在课程之中,为了抓住那20%的关键,会让大脑更加集中在分享者的内容之中,也能促进大脑更快的去理解。
二、建立知识体系
对于知识,进行积累、整理后,进行进一步的提炼,寻找关键字。再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转化成我们自己的理解。内化后再进行创造。
在建立体系的过程中,抱有一个清晰的目的能让我们事半功倍。
在学习蛋糕烘焙的过程之中,我看过了许多的配方和制作的流程。虽然大同小异,但许多细节上的不同会让一个蛋糕功亏一篑。而为了制作一个更美味和美观的蛋糕。我在进行整理时,就会不断的去进行各个配方直接的修正和整合。而经过这样建立的流程,即使一段时间未做,我依然能在大脑中进行演练。
三、理解与反思
记录的知识点,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消化,或者去查询更多的资料去填充。那就会成为一个名不其实的笔记,好看,而无用。拥有一本专门空白的笔记本,进行学习的记录,再进行查阅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与日记、手账同本,基本不会再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理解。
反思、理解转化之后,要尽量的能用在我们的生活或者工作之中。即使只有一个点。
四、及时反馈
笔记的记录是一个开始,如果没有尽快的进行重新的翻阅和理解、反思,还是会让他们只是成为文字或者图片。
五、每日的反思日记应该怎么记录,会更促进我们的成长和回顾呢?
设立目标对应的计划,在优先级上进行排列。一天结束后,进行回顾,查缺补漏,那些部分没有做好,那些部分可以调整,再进行进一步的执行。
建立自己的笔记系统是一个过程,最重要是能够将未知的知识转化成我们体系的内容。
《别让不会记笔记害了你》读后感(五):高效记笔记,请不要只做文字的搬运工!
知识就像苹果,吃进去需要消化和吸收
读书多了,时间一长难免就会遗忘,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而要读的书、要学习的知识却是无穷的。要想以有限的记忆力读无穷的书籍而不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记笔记。
1、读书笔记的价值:深山藏古寺
相传,宋徽宗时期,京城的画院每年都要招收一名画师。这一年,主考官出了一个画题《深山藏古寺》,画院以“深山藏古寺”这一句古诗为题来考应试者。经过层层筛选之后,画院招收的这名画师将在最后的四个人中产生。
四个人每人都向主考官提交了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第一幅,深山里树木环抱,中间有一座寺庙;第二幅,密林深处仅仅露出寺庙的一角;第三幅,深山老林里并没有寺庙,只有一幅高高飘扬的幡。
主考官连看几幅均不满意,原因是这些画均体现了半藏而不是全藏,与画题无法吻合,正当主考官失望之余,却有一幅画深深吸引了他:在崇山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正一瓢一瓢地舀着水倒进桶里。
仅这么一个挑水的老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表现得含蓄深邃淋离尽致:和尚挑水,不是浇菜煮饭,就是洗衣浆衫,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寺;和尚年纪老迈,还得自己挑水,可见寺之破败,可见寺一定藏在深山之中,画面尽管看不到寺,观者却深知寺是全藏在深山之中。主考官连连点头,称:“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
仔细想想,读书笔记的价值与意义,不正是如此么?读书不能光看表面文字,不能认为书中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要学会从书中的内容发现有价值的观点,然后换个角度去思考,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论。
深山藏古寺
2、合理使用纸质笔记和电子笔记这两大利器
现在经常有人在争论传统纸质笔记与数字化笔记孰优孰劣(包括以前的我),也倒逼出了两种流派:纸质流和电子流,但看过这本书以后,其实这种争论是毫无意义的。
数字化笔记的优势在于强大的图文编排能力、笔记储存、分享功能,以及可以插入视频等外链,方便整理、归档、分类等,可以高效的各个知识点相互串联。
而传统纸质笔记的优势则是会促进我们的大脑消化吸收手写的文字和知识,更利于思考,也有助于大脑传递、记忆、获取信息,我们的理解力也会大幅增强;
二者相互配合使用,才会相得益彰,而且,请记住,无论智能终端多么方便,丢下笔和纸都是不明智的选择。
就好比每座楼都有电梯和楼梯,发明了电梯,并不代表就不需要楼梯的存在了,难免存在电梯拥堵,下个楼要十几分钟的情况,而楼梯这是就发挥了作用,所以两者配合才会更有效。
《别让不会记笔记害了你》
3、对手绘思维导图、涂鸦笔记的新认识
以前一直在思考手绘思维导图、涂鸦笔记是否很浪费时间,但经过这本书的一些知识点的思考,分析图文笔记真正要做的并不是花时间去画图,反而是文字,想要从庞杂的知识中理出结构,找出重点,就要花时间去梳理书籍。
手绘导图、涂鸦笔记重视的是信息内容的视觉化呈现,人类大脑对图形的记忆力显著优于对声音、文字的记忆,比如同样花1个小时看电影,可以很快记住整个画面而且很久不会忘记。
而花1个小时背诵一篇5000字的课文,即使经历再高度集中,也很快就忘记了。而且,1个小时的电影传递的信息量,绝对超过1个小时背诵的5000字课文。
但文字也是手绘导图、涂鸦笔记中的重要元素,没有文字也就无法呈现图画的效果。而且记笔记的重点是理解笔记,而不是简单的摘抄。
理解笔记是消化所记笔记中的知识,这才是我们记笔记真正的目的和意义,而如果只是单纯的记笔记、画图形,那么笔记就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