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如锦心如梭读后感1000字
《世界如锦心如梭》是一本由毕淑敏著作,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裸背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跟着毕淑敏老师一起看一看冰岛的姑娘,格陵兰的冰川,挪威的海湾,瑞士的巧克力,埃及的莎草纸,以此透视各国的文化,仿佛身临其境。心存柔软,就能细嗅蔷薇。世界的美景数不胜数,心也像织布机上的穿梭,往返不停,忙并快乐着。
●匠心之作,其精美唯有拿在手中,才能感受到纸质书特殊的质感。涂层特种纸是高端摄影画册才用的,内页的图片均精心挑选、排版。
●做工、文章,美图都无可挑剔的一本书,信手拈来,轻松惬意的生活,尽收眼底。
●冰岛姑娘的热情开放与尼泊尔人民对死亡的淡然一样,都吸引着我的好奇心与思考,世界上远不止一种世界观,我什么时候才能走遍70多个国家,去看看它们的样貌呢?
《世界如锦心如梭》读后感(一):《世界如锦心如梭》
我们也曾经渴望,放下工作放下负担,畅游天下。慢慢地,我们被时间打磨,被社会打磨,这样的渴望也越来越模糊。毕竟,生存还是毁灭,这是绝大多数人面临的一个两难命题。
三个月的旅程,见不同的人,走不同的路,新鲜感充斥着所有感官。见过冰岛的凛冽,尝过瑞士的甜软,经历过危地马拉动魄的飞行,震撼于尼泊尔死生的境界。
我没有走过她走的路,却也看见了她所看到的世界。作者用文字把这些奇特收集来给我看,有惊喜,有震撼,对于无法脱身的社畜来说,是指引,也是慰藉。
《世界如锦心如梭》读后感(二):评《世界如锦心如梭》
第一眼,我不喜欢这本书的名字,仿佛言情小说那缠绵的调调。但第一印象往往是用来推翻的,这是一本曲黎敏的游记,这位作者一定有一颗温柔又坚定的心灵、敏感又洒脱的胸怀,才能用如此细腻又流畅的笔调将不同的风景、文化转化为对生命、文明的探索与思考,景色是不同的、语言是不同的,但人类情感的传承的一致且永恒的。
一、 生死观
读到在加德满都直面生死这一章的时候,我脑子里浮过了旧日看过小说里的一句话,“庄稼人啊,就像这土坷垃一样!”这话听上去有些粗俗,但也是一种最朴实的人生观,世界那么大,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是自己的全部,但于这茫茫宇宙而言,真如这土坷垃一般微小。生命是一定会有一个终点的,设想一下我的那天,似乎是放下自己很容易,放下自己爱的人却很难,可再怎么不情愿,死亡就如同日出、日落一样,是一种一定会到来的自然现象,我们可以落泪,但却必须接纳死亡。
二、 马萨达永不再陷落
中国历史每次朝代的更迭都面临着国都陷落,都会带来血腥、屠杀、文明的倒退,都是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但作者笔下的马萨达不同于任何一次陷落,犹太人在破城前选择了集体赴难,960人宁为自由而死,不愿做奴隶而生,最后的勇士确认所有同胞死亡后,在马萨达放了一把又一把冲天烈焰,孤独地将匕首插入自己的胸膛,他成全了其他同胞的教义,自己却成了犹太教的叛逆。
哦,马萨达,自由之光永不熄灭。
三、 瑞士
我爱吃巧克力,所以我好爱作者笔下的瑞士,合上书页,迅速在淘宝上找代购,价钱要比作者描述的贵好多,微风、牧场、奶牛、巧克力,满足了我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我同所有人一样向往远方,但是二孩妈我一没有金钱,二没有时间,你们且去行万里路,回来书写万卷书,心之所至,即是美景!
《世界如锦心如梭》读后感(三):心灵感悟世界之旅
一天忙忙闲闲,竟然也读完了这本心灵感悟之旅: 《世界如锦心如梭》-毕淑敏 1、海上抢掠的海盗竟然是最具团队精神的,规章非常严格,分赃规则非常具体,而且严禁谈论不能当海盗的话题,处罚极其严厉。 2、十万八千里外的格陵兰岛冰山,是地球命运转折的“观测点”,21世纪人类的走向,取决于这个岛上冰融化的速度。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3、瑞士面积才4万多平方公里,不产可可树,却是世界第一巧克力生产大国,因其有最好的牧草、最好的奶牛和牛奶。 4、在欧洲,车上装有黑匣子,记录车辆运行时间,计算司机驾驶和休息的频率,想加班开车都走不了。 5、在古老的埃及传说中,每一个生命降生后,都需要一把生命的钥匙来打开,只有打开的生命才会收获意义和幸福。啧啧,多少人浑浑噩噩过一生。 6、犹太城堡马萨达所有守城勇士妇孺连同财物都付之一炬,唯独留下粮食,就是要告诉敌人:我们选择死亡,不是因为缺粮,而是宁愿为自由而死,不愿做奴隶而生。 7、以色列国防军每年都会在马萨达举行庄严的宣誓仪式,而世界三大情报组织之一摩萨德的成员,更是要深夜里徒步攀爬上这座城堡遗址,在熊熊火把的映照中起誓,此时,心中升腾着怎样的护国之念啊! 8、西藏冈仁波齐峰,传说中植根于地狱,山体在人间,白色山顶直达天界,是佛教的西方极乐,是印度教、拜火教等诸教描绘的世界中心。拜火教就是金庸小说的“明教”,其大神阿胡拉.马兹达的名字被用来命名了一款汽车“马自达” 9、现代玛雅人的后裔,生下来屁股上都有一块青色的胎记,长大后慢慢隐去,这是他们族人的印记。而中国婴儿中,出生时带有臀部青色印记占94%,白种人中却极少,加上三星堆出土文物与玛雅文物神韵相连,中国人和玛雅人,是同一祖先吗? 说是书,更像图文版的画册,风景就在指间,每个地方都让人萌生说走就走的冲动。 值得一读,一点都不累! 好书好书!
《世界如锦心如梭》读后感(四):不一般的游记
在心理学里有一种人格名称,叫作“T型性格”,简称为“海盗性格”,代表着创造性,外向型。拥有这种性格的人爱冒险,喜欢生活多姿多彩,喜欢生命力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喜爱追求新奇和未知,喜欢复杂与刺激,喜欢把生命搞得像 “一次事故”。有生理学家研究指出,这些人与生俱来有一种“刺激”基因,需要经常性的强力刺激,才能保持生命的张力和兴奋,只有不断地冒险,他们才感觉到自己还活着。
——摘自冰岛姑娘和海盗性格
随心所欲,活的潇洒,对于那份刺激,如我,却只能停留在脑海中,受太多的羁绊,又顾虑太多,终究只是一个梦
·莎草纸是由纸莎草制成,在古埃及,莎草纸很神圣,被尊称为法老的财产,只有万能的法老才拥有莎草纸的专有生产权。自然的工艺,千年不朽。
·我喜欢巴格玛蒂河边这种对待死亡的安然之态。当然可以有哀伤,为的是我们短暂的分别。不管如何,我再也看不到你的笑脸,听不到你的叮嘱,触不到你的体温,摸不到你的指尖……这些都是多么地令人感伤啊!不过,我不应该害怕,我也没有必要害怕。尽管死后的相貌已不复从前,但我们不能因为一朵花从枝头落下,就放弃对它的喜爱和珍惜。人的生命外形,可以有千百重奇奇怪怪的变化,但人的友爱和怀念,和这些外在的形象无关。越是能平常看待生死,越是能珍惜我们的现在。
·不要把死亡看成是污秽、凄惨、恐怖、丑陋的事情。既然我们每个人都一定要走过这个阶段,那么把它正常化、从容化、洁净化、温暖化,不但对他人是一种仁慈,对自己也是一种亲切的关爱。
——摘自在加德满都直面生死
尼泊尔,这个似乎只在新闻中听到的地名,给我的印象是贫穷落后战乱,直到看到这篇文章。对待死亡,我其实就不甚明了,也不知道要怎么跟孩子说,与孩子读过几本绘本,但与他,并没有太多感受。直面生死,需要的是一种信念,而不是灌输。尼泊尔人对待死亡的平静和安详,是中国文化中说缺失的。我们对死亡的恐惧让我们避而不谈,但这却让我们更加害怕。
之前也看过游记,没有多少印象,这本书由于听樊登读书会,觉得切入点挺有趣,读过后确实,与一般游记不同,有文化,有对自然的敬畏,不光光是各地风光的描述,更多的是感悟。每个地方只一两个点,但足以给予对这个地方的初始印象,但又藏着一丝神秘,激起心中的向往和期盼。
《世界如锦心如梭》读后感(五):我用一天时间和毕淑敏环游世界
01
什么?一天时间环游世界!别逗我。
真不是逗你,周末,我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沉浸在毕淑敏的《世界如锦心如梭》中,和她来了次环球之旅。
从高中时期起,我就非常喜爱毕淑敏老师。她的书我几乎都有,她本人也是我和我当语文老师的父亲,少有的共同热爱的女性作家。
照理说这样一本写旅游随感的散文书,不少篇目又是其他出版社,已经出版过的内容,为啥还会有出版社花这么大的气力来重新出这本书?
可一拿到这本书的感觉,我有点惊呆。这两年,为了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同时为家里的现有的书柜负荷减重,我对买纸质书是慎之又慎。但是这一本,真的完全不同,绝对有纸质书中最值得收藏的质感与气质。
这本书初见时,很像一本精美的摄影画册。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里面的一些插图,别具匠心的留有手工痕迹,在这个一切以快为使命的时代,这种书算是一本匠人之心制作的艺术品,非常符合作家本人的气质。
这本书由浙江摄影出版社最新出版,全书精选十一篇文章。我觉得这本书比较适合的人群:文艺青年、颜值控、中产阶级轻奢阅读、摄影爱好者、旅行爱好者、历史发烧友、想给自己父母送礼物的孩子们、喜欢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中的人以及以阅读为生命中重要组成部分、对纸质书怀有敬畏之心的人们。
总体来说,选篇算是毕淑敏整个环球旅行中最值得深思的文化碎片。每一处场景都配了绝美的照片,加上毕淑敏娓娓道来的文字,那种感觉是什么?
就是毕淑敏在你身边当了一回你环球之旅的贴身导游,在你耳边讲述环球之旅中遇见的奇闻轶事,最重要的是这些绝美风景的背后,还藏匿着多少我们还不知道的人性本能与历史脉络?
我心中暗暗称奇,如果不是毕淑敏这样的大家,其实很少有人会有这样的能力去构建这样的书,能够实现每次阅读,都可以让读者从一个点实现自我激励,产生不断探索的愿景。
毕淑敏用温暖的文字,这一天,再次把我从暂时平庸和无奈的现实中解救出来。在通往外部世界最美风景的路上,让我知道,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人心都可以保持自由。
从书中的冰岛姑娘到海盗文化,从瑞士阿尔卑斯山到格陵兰冰川,从加德满都到埃及金字塔,从印第安人到玛雅人,毕淑敏老师都用了大量不太常见的史料和证据,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留有各种谜团和线索的文化版图。
最重要的是,这些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谜团,正如这本书打开的第一页上那幅古老地图,期待你用更多的思考与发现把这些文化碎片一个个串联起来,组建一个完全属于你自己的知识宝库。
在这个探索的过程,毕淑敏仿佛总在不近不远的地方给你力量,给你鼓励。而她则在引领我们走到知识宝库门口后转身离去,这种等待我们自己破门而入,体会自我发现美丽新世界的成功喜悦,真的是一种矜持。毕竟现在很多作者,习惯直接给读者一个自己的结论才显得比较智慧,根本不会耐心的等待读者的自我成长。
毕淑敏这样的作家,在今天浮躁又功利的现世中,真的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