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行為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行為的读后感大全

2020-04-02 23: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行為的读后感大全

  《行為》是一本由Robert M. Sapolsky 羅伯.薩波斯基著作八旗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1200,页数:2019-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行為》读后感(一):可以冷静的看哪些伪心理学家在哪里扯淡了。

  已经读完,读的头大。很多细节跟万老师讲的结合起来看更合适,初步建议先把万老师课程或者豆瓣读书笔记脑图看一遍,有框架了再去读,如果是小白,建议先看后面的附录三个部分基础知识

  回点血,买来谷歌图书的电子版epub繁体中文版的,265元。可以分摊给几个读友吗?或者大有台湾繁体书需求的,也可以一起拼书哈,有意联系

  《行為》读后感(二):行为的跨生物学研究

  两个人机场海关前,互换护照和登机牌等待出关。行为科学心理学竭尽所能分析这两者和海关稽查员之间的行为模式状态以及预测最后会发生的各种结果.........等等。最后这两个人顺利通关最直接的原因是:这两个人其实是双胞胎

  神经生物学和心理学/社会科学发展到今天,可以用基因,神经生物学,内分泌学,各种心理学/社会学编织一套预测或预后人类行为的所谓科学模型。这些模型在预估大规模人群行为时,会危险地和人群实际行动互相激荡,让行为的后果往预测的方向前行,这在很多历史事件上已经屡试不爽

  这本书的论述范围其实已经超出这位神经生物学家的本业,试图多角度探讨人类行为的基本意义。作者最后回到他的老本行-讨论了人在面对压力(最大范围意义上的压力)时的行为(有否自由意志?)。区分行为的“生物”,“心理”,或是“文化”层面一点意义都没有,完全交织在一起。

  《行為》读后感(三):人类行为的生物学

  受虐者和施虐者的对话,受虐者“ 打我吧”,施虐者“不”。

  短短的几个字,充分表达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反馈。人类各种行为有其生物学上的依据,也受周围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影响。最好和最坏的行为通常是在适当的环境下被触发或抑制。神经生物学里,有增强信号机制就会伴随有抑制机制,而且是互相影响,达成微妙平衡

  大脑各个区域功能被研究的越来越细,科学家也越来越有能力通过技术手段激发或抑制某个区域的神经反射功能来解释在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人类长达几十万年进化得来的内隐机制,在越来越大的人类群体阶层划分若隐若现,时不时出来调戏一下社会。

  几个例子沮丧或是警钟:5岁以下小孩候选人的脸选出来的“总统”, 有高达60%的正确率和现实选择一样。假释听证会的效果取决于法官饿肚子的状态而不是证据;做了斯坦福监狱试验的老师和学生,有些不是真的变成恶魔,却是真变得消极,颓废和反社会。

  人类行为背后的生物学根基最应该告诉我们的是,好和坏的行为不要归咎于我们自身的生物学机制,而是在充分了解生物学机制后,不是操弄,而是关注于激发和抑制这些生物学机制的社会环境,为好行为提供宽松的环境,为坏行为排除激发的环境。

  《行為》读后感(四):《行为》——思维导图

  这本书代表了前科学理解对人类行为认识的最高水平,是科学进展的重大成就。可以这么说,相关的课题,你以前可能听过多少种说法,那些都是不系统、甚至可能是不对的,以后咱们都应该以萨波斯基以为准。 以前我们熟悉的一些概念,现在必须用科学家的视角重新理解。什么叫“暴力”,什么叫“利他行为”?什么叫“同情心”,什么又叫“同理心”?我希望从现在开始,你要忘掉以前听过的对这些概念的种种解释,咱们放下所有成见,听听萨波斯基怎么说。

  《行為》读后感(五):看到的和实际上不大一样

  得到听书:

  就让我们从开枪前的一秒钟开始。

  第一个问题是,在这一秒之内大脑里发生了什么?

  我们需要了解大脑中和暴力有关的区域。最关键的一个区域是杏仁核,它是大脑中调节攻击性和相关行为的中心。在大脑中,是杏仁核告诉你,那里有危险,不要去那里。

  一般来说,感官息要通过各种感知器官到达相应的皮层区域,然后进行处理。比如,视觉皮层会逐层扫描视网膜接收的信息,转化成可识别的图像,然后传递给杏仁核,“这是一把枪!”

  此外,其他区域也会影响杏仁核的判断,主要是岛叶皮质和前额叶皮层。

  我们先说一下岛叶皮质,它的基本功能是阻止动物吃下有毒的东西。岛叶皮质最主要交流的对象,恰恰是杏仁核。事情的顺序是这样的:一个行为只是不同还是道德越界,岛叶皮质先做出判断,然后告知杏仁核,于是,各种应激反应随之而来。

  另外一个会影响杏仁核的是前额叶皮层,也就是脑袋前额头后面的那部分大脑皮层区域。前额叶皮层属于高级脑,负责理性与思考。我们都试过在一些极度的高压状况下,做出一些当时觉得无比正确但事后毁青肠子的事情。这就是杏仁核控制了前额叶皮层,情绪战胜了理智,于是你的判断力彻底失灵。

  第二个问题,在你开枪前的几秒钟到几分钟之内,什么样的环境因素刺激了杏仁核?我们时刻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刺激和影响,尽管很多时候这些环境因素看上去无关紧要、难以觉察。比如血糖值。

  第三个问题,回到行为发生前的几个小时到几天之间,看看这段时间我们荷尔蒙的变化会怎么影响我们的行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睾丸素和催产素。我们一般觉得睾丸素让人更有攻击性,催产素让人更友善,真是这样吗?

  睾丸素对于行为的影响是很微妙的,它并不直接造成攻击性,而是让你偏向于将一些模糊的社会信息解读为有威胁的。作者指出,睾丸素会让一个人更冲动、更爱冒险,也就更容易做出一些愚蠢的决定。它通过抑制前额叶皮层与杏仁核达成同谋,让感官信息进入杏仁核的快速通道,因此,你会更容易受到瞬间的、不实信息的影响。睾丸素的功能是促使我们去获取和维系社会地位,关键是以什么为代价。在一个充满了男性暴力的世界里,问题不是睾丸素如何增加男性的攻击性水平,而是这个社会在以地位鼓励男性的攻击性。

  另外一种与睾丸素相对但同样被误解的荷尔蒙——催产素。一般对于催产素的认识是,催产素是关于信任、关于表达、关于亲社会性的激素,但作者告诉我们,这同样是一种误解。催产素的确让你待人更亲近、更友善,但很不幸的是,只是在那些被你界定为“我们”的人之间。当对方是被你界定为“他们”时,催产素反而会让你对他们表现出更多的恶意和恐惧,攻击性更强,而合作性更少。

  第四个问题是,你最近的经验怎么影响了大脑做决策?如果过去几个月里你一直处在巨大的压力或者创伤之中,你的杏仁核就会变大,它会形成新的连接,周围神经元会变得更容易兴奋,而你的前额叶皮层会萎缩,变得更加迟钝。

  第五个问题是,青春期跟你在那一瞬间开不开枪能有什么关系呢?作者认为,我们的前额叶皮层之所以要延迟25年才成熟,是因为这是进化的选择,前额叶皮层需要学习非常微妙的社会规则,比如不要杀人,但某些人可以杀;不要骗人,但某些情况下可以欺骗……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第一,前额叶皮层是最晚成熟的,因此也是受到基因影响最少、受到环境和经验影响最多的大脑区域。第二,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环境、经验塑造了你的前额叶皮层,并在多年后那个关键性的瞬间,决定你是否有能力考虑这个行为的后果。

  第六个问题是,早期生命经验怎么在大脑功能上造成了长久的影响?有的,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就是一个人的早期经验如何在他的 DNA 上留下印迹,比如在某些情况下会永久性地激活某些基因,或关闭另外一些基因。而且,环境对人的影响并不是从一个人出生之后才开始,而是在孕期就开始了。

  第七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基因编码了那些荷尔蒙。是的,基因很重要,但基因并不决定任何事情。基因不会命令你的细胞、你的器官或者你的身体去做任何事情。没有任何一种物种像人类这样处于多样化的环境中,这也说明了,没有一种物种像人类这样跳出基因决定论的限制。所以,你在开枪瞬间的行为,其实反映了你的基因与环境交互的结果。

  第八个问题是,如果回溯几个世纪,你的祖先是做什么的?文化如何塑造了一个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系统如何影响了他们的文化?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文化就在你身上了留下深刻的印记。比如在个人主义文化里,母亲对婴儿的说话声音更大,他们会让孩子哭得更久一点才抱,这个婴儿不久就会独自睡一个房间,在集体主义文化里则恰恰相反。所以,大脑、基因、文化是共同进化的。

  最后,我们要倒推到几百万年前,看看基因是如何进化的,以及行为是如何进化的?

  现代进化生物学认为,生物行为的进化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个人选择、亲属选择、互惠利他。第一,个人选择,是指无论人或动物,都追求最大化自身生存繁衍的机会。在这方面,成吉思汗可谓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案例,遗传学研究显示,当前世界上有1700万人是他的后代。第二,亲属选择,是指帮助你的亲属获得最大的繁衍机会。人类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还发明了财产继承制度,这也是亲属选择的衍生。第三,互惠利他,只要是一个稳定、互惠的群体,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与他人之 间的合作也是有助于个体生存繁衍的。从表面上看,这些原则似乎可以完美揭示人类行为背后所有的驱动力,但仔细看,你还是会发现一些奇怪的例外。

  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结论很复杂。但作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你解释某个行为背后的动因时,要非常谨慎,不要轻易评判。而且要意识到,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变化的可能,时间带来的变化,经验带来的变化,环境带来的变化。最重要的是,个人会变化,大脑会变化,新的神经元会产生,新的回路会连接上,旧的回路会断开。换一个情境,最坏的行为可能转变为最好的行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行為的读后感大全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