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与暴烈》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美与暴烈》读后感1000字

2020-04-06 23: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与暴烈》读后感1000字

  《美与暴烈》是一本由[英] 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5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美与暴烈》精选点评

  ●2007年时出过这本传记。前两年曾想重出,但报选题出版社自我审查不敢出(不是译文社),被雅众捡去了。

  ●中规中矩人物传记,对三的私生活披露很多,然也存在一些文学性表达手法。另外,这本书对读者阅读三岛作品有些要求

  ●是向往黑夜鲜血的纳西索斯,在亲手打造的死亡之屋里获得了永生。

  ●不是这个封面的同一本书

  ●对自己一生总结还是很到位的:写作舞台肉体行动。看完之后不禁感叹贵国田园右要是有三岛万分之一的勇气,也不至于只敢在网上当啦啦队了

  ●本以为读罢会更了解三岛 却把我越推越远

  《美与暴烈》读后感(一):死亡、黑夜和鲜血

  这是一部描写三岛生平的传记。主要讲述的是三岛的思想转变的各个节点以及人生中重大事件可以说不详细但是又很重点

第一部 最后时日

  描述了三岛劫持自卫队陆军司令,发布宣言,剖腹自杀的全过程

第二部 早年生活(1925-1939)

  描述了三岛从出生到开始进行创作之前的少年时光。这段时间《假面自白》中也有所描写。根据弗洛伊德理论,人的大部分性格潜意识等的都发源童年。虽然文中对此着墨不多,但是童年的确实对三岛有着几乎是决定性影响。首先三岛在出生之后就被祖母母亲身边夺走,祖母是贵族出身,将三岛禁锢狭小卧室中当成女孩来养,也灌输了很多关于天皇传统思想。再者,三岛小时候多次发作的“自体中毒症”,让他在生死边缘徘徊了多次。之后上了中学,和祖母分居,和母亲关系开始过于亲密起来。以及遇到了自己的“初恋”近江。

第三部 三岛由纪夫的创作生涯(1940-1949)

  这段日子伴随着日本的开战和战败,剧烈局势动荡,也对三岛造成了很大的思想的影响。

等待他们的校园生涯之结局必定是入伍征召,以及几乎是确定无疑的死于战场

  这段时间,三岛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鲜花盛开的森林》,三岛表现出了对古典文学兴趣,以及浪漫派的倾向(因为浪漫派着重宣扬死亡和毁灭)。

他们(指浪漫派)仰毁灭的价值,尤其是终极的自我毁灭。

  在战争的最后的时日,三岛几乎抱着一种必然会在战争中死去的心情活着,但是最后却仍旧活了下来。

那种天然的自然自杀-由于战争造成的死亡-的希望,已经完全破灭了

  在战争中,他把自己视为绝世的天才,但是战争结束之后,他就再次变得普通。战争把他的生命分成两半。三岛变得消沉但是却高产,被川端康成看中。这之间还穿插了三岛和太宰治的趣事,说太宰治是屈指可数的能“压倒”三岛的人。

第四部 丰饶之海(1950-1970)

  流向丰饶之海的四条河流(正好丰饶之海也是四部):写作,舞台,肉体,行动。

  写作的河流

  1950-1954

  第一次出国旅行,感受到了太阳的美好,也在希腊找到自己古典主义的归宿。1954年他写了《潮骚》,一个完全小清新的爱情故事,但是60年代的他回忆过去,又这么说

二十六岁的我,古典主义的我,感到最接近生的我,说不定原来是个假东西

  1955-1963

  1956写成《金阁寺》因此蜚声国内外,1958年决定结婚,在之后的几年中面临作品危机,“叛逆”地出演了一部黑帮电影《风野郎》。并且,三岛开始变得关注政治了起来。

  1964-1970

  决定开始写作《丰饶之海》。在1968年创建盾会

  舞台的河流

  讲述三岛的一些剧本

  肉体的河流

  三岛对于肉体锻炼的痴迷

  行动的河流

肉体的河流汇合到了行动的河流

  三岛是一个帝国主义者,对古日本和天皇有着浓烈地感情。是一个右翼人士。这里的右翼可能就是指得激进地爱国人士,想要使得日本脱离西方的统治而继续走它本来应该走的道路,说得严重一点就是军国主义者。

  行动的河流主要讲了三岛和盾会的一些事情,包括作者参加的盾会在富士山的军事训练和三岛对于盾会的工作。以及丰饶之海的最后一卷天人五衰。

第五部 后记(1995-1999)

三岛自杀的动机可能应该概括为“由同性爱、阳明学和天皇崇拜拼接出的一幅灿烂华丽的马赛克拼图“

  讲述作者在三岛死后的这几十年,对于三岛自杀原因的研究和三岛人格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虽然日本社会普遍认为,三岛的自杀属于同性恋人的殉情,但是这么做恐怕是因为政府为了掩饰三岛自杀中的政治倾向,而且,三岛的自杀中包含着日本人视为禁忌的天皇相关的话题。而阳明学派的知行合一的思想,也对三岛产生了深刻地影响。

  《美与暴烈》读后感(二):残酷到极致便是美

  可我之所向是死亡、黑夜和鲜血。——《假面自

这可能就是我们······我最基本的主题,也是我关于文学的最本质上的浪漫主义观念。都是死亡的回忆······还有关于幻觉的难题。

  总得来说,这本传记满足了我对三岛由纪夫本人和其作品的好奇。无论是三岛的童年经历、学习历程、同性情结、美学观的形成、创作生涯,抑或狂热的政治倾向,作者都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件着墨更多。这本书不仅清晰梳理出了三岛各个时期的经历,也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三岛思想的内核:对美和浪漫的追求、日本和西方的古典传统、同性恋、死亡的执念、虚无和毁灭、阳明学说、文武两道和帝国主义。

  当然,如果只用这些关键词来概括三岛的一生是远远不够的。在我看来,他的一生虽充满矛盾与决绝,却有着惊人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就像是一棵在暗夜盛放的巨大的樱花树,花朵盛开时极尽美感与力量,花败时却干脆得残酷,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向死的意志。三岛由纪夫就是这样一个残酷而又极致的人。

  通过传记我了解到三岛的童年过得相当阴郁,这似乎也奠定了他人生和文学创作的走向。他出生不久便被祖母夏子夺了过去,“她把我关在她那终日紧闭房门、充满令人窒息的病痛和老朽气味的病房里”。在这样阴暗闭塞的环境里长大无疑不利于孩子的健康,三岛也由此形成了敏感自卑的性格。这种性格可以说是伴随他一生的,即使三岛后来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在交际场所肆意调笑的面具、成为焦点人物的渴望和对外界评价的过分在意都充分说明了他骨子里的不自信。由此看来,三岛跟菲茨杰拉德一样爱慕虚荣,并且自恋。这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了出来。

  说回到三岛的童年。我觉得他那时形成的敏感性格一方面助长了他的才华,一方面也为他最终的自戕奠定了基础。我已经太多次发现一个人的童年过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人一生的基调,甚至直接决定了人的一生。因为个人的性格大部分是在童年形成的,而性格又决定了个人的命运。就像那句话所说:“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但这句话在三岛身上并不适用,因为相反的是,三岛很享受祖母那令人窒息的爱。所以倒不如说童年的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三岛。三岛的美学观就是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的。由图画联想到的美丽骑士的死亡,还有圣塞巴斯蒂安肉体和死亡代表的意象都深深震撼了年幼的三岛由纪夫。死亡对他来说成了一种神圣的象征,他最后切腹自尽也是在完成自己终极的美学和精神追求。只有通过这种暴烈的死亡,贯穿三岛一生的美感的理念才得到了真正的贯彻。在他看来,这是最后也是唯一的归宿,是必须去做的事。

  谈到三岛的自杀,就不得不说说他在生命结束前几年表现尤为明显的帝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了。这也是三岛最具争议的一部分。说实话,我不想对三岛表现出来的对帝制的狂热拥护和右翼倾向作任何评价,但我怀疑他所有的政治诉求是否只是他美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毕竟武士道的剖腹自尽以及这种行为的纯粹性与三岛的精神追求有不谋而合之处。就像作者在书里写的,三岛感觉文学已不能拯救他,于是转向了行动。可他的行动是多么激烈又残酷啊,不容自己有任何退路,就像通过文学创作来极力表达自我一般,三岛用最为惨烈的方式燃烧了自己的生命。在外人看来,他是陷入了疯狂和扭曲,但用三岛自己的价值观来看,暴烈的死才是最完美的结局。试问有哪个人能做到他这般极致?三岛是自身观念的坚决贯彻者,凭着强大的意志力发掘美,塑造美,然后毁灭美。“他如心所愿,建成一座完美的神庙,再毁之,以壮年自戕之尸收下世间所有过于轻易的贬抑、过于草率的质疑”。残酷的极致便是美。

  在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渐渐理解三岛了,尽管这种理解是自以为是的,但我不会再对他的行为主张有任何疑惑或厌弃了。因为放在三岛的美学世界来看,它们都是合理的,都有充分的依据。另外,我很佩服三岛的勤奋和远超常人的专注力。他是个相当高产的作,在创作长篇小说的同时还能产出大量的戏剧。此外,三岛拍过电影、当过评委、练过剑道、参加过军事训练...他将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还能保持饱满的精神进行娱乐社交等活动,令人称奇。其实,三岛惊人的自制力和勤勉品质在学生时代就有所体现了。在学生院读书的时候三岛成绩优异,以全班第一的好成绩毕业,后来进入日本顶级学府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法律。虽然他的兴趣是文学,但在专业的学习上完成得同样出色。听从父亲的意愿从事银行公务员的工作后,三岛也赢得了同事们的肯定。如果他坚持仕途是极有可能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的,但他听取了内心的选择走上了文学这条路。三岛由纪夫属于既有天赋还刻苦努力的选手,在创作小说时经常通宵写作,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成功呢?虽然三岛的作品和性格中偏激的一面吸走了人们大部分的注意力,但他的优良品质同样需要被看到。

  斯托克斯的这本传记让我看到了一个立体、鲜活的三岛由纪夫。除去三岛本人的经历和性格剖析,关于三岛作品的介绍和背景描述也能很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他的作品。看完此书我就很想回顾一下《假面自白》、《金阁寺》和《春雪》,顺便种草了《太阳与铁》。之前我还在《天人五衰》的长评里宣称自己不会再读他的书,没想到打脸来得远比想象中快= =。说到底三岛这人还是很有魅力的吧,不然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吸引我了。最后,我想引用三岛的一首小诗——这首诗“提示了三岛所有文学作品的走向脉络”,也是理解其美学观念的良好注脚:

  伫立窗前

  我等待每一个夜晚

  期许奇异的事情会发生

  我张看邪恶的预兆

  一场沙暴,汹涌于街道

  一道彩虹,高悬于夜空

  《美与暴烈》读后感(三):恶趣味目录+吐槽丰饶之海

  几乎是当作“爽文”来读的。今年看完了“丰饶之海”,《爱的饥渴》,趁着脑内有三岛鲜活的存在,立马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书中有很多内容,我个人的阅读观感是,前半部分进入了三岛的视觉,后半部分切入了世界对他的看法。忽然就从一种单一视角,一种绝对的自己的私事的阅读变成了,日本社会,国际社会挤进来了,周围人对他的“不认可”,与他所追求的东西截然相反,与他所希求的结果也不同,处于如此大落差下生活的三岛,让我觉得难以置信。作者重视《假面的自白》,《太阳与铁》,全文充斥着对这两本书的引用。书中也有对日本社会对“三岛自杀”的看法,我以前从没看过这方面的任何新闻,所以在看到日本社会几乎一致认为这是同性爱情杀,不禁笑出声了,是太过荒唐了吧!但“对同性倾向的夸大可能是为了掩盖其政治倾向”,又让我冷静下来,确实。除了这么做,没有任何客体能承受他的要求,甚至三岛本人也很清楚绑架将军,召集自卫队,通过一番慷慨陈词使自卫队”醒悟“,为了武士道,为了天皇陛下,抵制西方的腐蚀,振兴真正的日本文化,是可笑的不可能的。他在我心上变得失常了起来。这是一位不具有大众魅力的艺术家,他所展示的”出风头“行为疲软了日本社会对他的注意力。

  我做了一个标题党·完全是我第一次阅读的趣味所在·目录:

  (一) 三岛秘闻(x)

  l 外界评价:“邪恶自恋者”,“真实的人的自恋投影”(P96-97)

  l 外界评价:《潮骚》不符合合实际的乡村(P124)

  l 作者评价:《春雪》(P164)

  l 作者小小的吐槽《晓寺》之“本多何时就莫名其妙变成了hentai?”(P189)

  l 与太宰治的接触(P99)

  l 三岛与猫猫(P116)

  l 性向

  (1) 男>女,但男+女(P99)

  (2) 他阳痿了?真的假的?(P155)

  (3) 他性欲的两种对象(P301)

  (4) 一位不愿具名的女子的“证词”(P305)

  l 如果评论界不认可《镜子之家》,那么休怪我三岛无情(P145)

  l 一年究竟可以干多少事?(P166)

  l “我要穿13厘米高的木屐拍照!”(P210)

  l 三岛对天皇究竟是……(P228,P235)

  l 盾会的开始——“没有人有VD(传染性性病简称)吧?”(P232)

  l 作者意外的文学感描写——对盾会的疑惑无从,甚至也无对象可寻求(P262)

  (二) 社会的小小侧影

  l 我们是高贵血统所以我们不管你读不读低等的外国文学(P69)

  l 伪善禁欲主义(P75)

  l 现代小说的基本命题——陀妥曾说过……(P114)

  l 日本作家,使用迂回曲折的方式展现技巧……(P128)

  l 政治碰撞艺术时,三岛是这么说的(P199)

  l “他脑子出什么问题了?”和“请拍摄更加暴露的写真吧!” (P214)

  *唐纳德·金:“招魂般唤醒了东京地下世界里的异类性癖者” (P240)

  l 双重爱国志士(P295)

  l 同性恋人殉情???(P298)

  哈哈哈我这样简直是造孽!但我小小的读书之乐就在于造作,切割这本信息量很大的传记了。

  书中说,三岛可以说是日本作家里面译著最多的了,不知村上春树现在超过他了没有哈哈哈哈,我想,在我们这边主推他的书是《金阁寺》,感觉金阁寺要比其他三岛写的书买的超过十倍(假的),所以带给我的思维定式是,三岛对美的感官是黑暗中的目眦欲裂,是超现实的,如他诗中“我张看邪恶的预兆 一场沙暴,汹涌于街道,一道彩虹,高悬于夜空”(P70)所述。

  吐槽丰饶之海

  然而一本一本读下去,当虚幻的美学试图在肉体上爆炸,我刷新了对他的认识。果真,从哪本书开始读,之后又读哪本书,不同选择造就了不同的感官体验,以至于我读“丰饶之海”第三本《晓寺》的时候,本多变成hentai这件事让我极其不能接受。因为前文真的毫无暗示他是大主角,我把他当作《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汤姆来定位的。他的失常,让我对这本书,这个系列开始重新思考了,前两本的中心放在了清显与他的转世,勋身上,而后两本中,本多开始试图介入灵魂转世中。与其说这是三岛巧妙地架构,不如说是他已经在书写这部体量巨大的长篇小说中,失去了书写的平衡。读者(我)对小说的重点关注对象直接变成了——本多是怎么hentai了,而非清显的高贵,勋的纯粹,金茜公主(说到底她身上有什么?),这间接的指明了三岛究竟是为了什么主题写“丰饶之海”?给我的暗示是,他只是把生活中的问题映射在了小说中,他是为了“解救”自己而写的,这也是为什么小说人物形象很奇怪(本多)的缘故吧。第四部的时候,不得不说,有内味儿了——对美的毁灭——金阁寺内味儿(不是)。主角透的自以为是变得阴暗,受“本多的腐蚀”,最终“打破了轮回”?然而本多却遭受年老,力不从心(所以说到底有什么必要把本多写成这个样子呢?)遭受透的欺负。难道本多的作用就是为了写“回月修寺见到聪子”吗?(我看是的)从这套书的阅读,我开始发现三岛确实是为了自己的需求在写作,在后续对他作品的阅读里,似乎我们不能单纯的拿他的作品当作艺术品来读,而是要把他本人当作艺术品来读,不单单读作品,还要拿作品当作手段去体会三岛。

  该传记事无巨细对三岛进行的描述,让我有种又恐惧又欣喜的快感。拿放大镜去看三岛,再离远了看,似乎才发现这个人如果出现在自己的时代中,会是个自己讨厌至极的角色,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有这样的预感。但自己读到“多年好友声称三岛尤为偏爱两种类型的性伴侣……”时,我开怀大笑,心胸舒畅,简直就像本多在书柜小孔窥视金茜的同性爱行为一样——”八卦“?

  总之,这本传记手感很好,快点买来读吧!买了不吃亏,读了不上当!

  《美与暴烈》读后感(四):简体版/繁体版?《美与暴烈》版本选择

  

对比多处描写激烈之处,简体版均无删减,请放心购买

先看脸!

封面对比封底对比

  简体版和繁体版大小一致,翻译版有精装版可以选择,简体版限量赠品是繁体版精装版赠品,现在豆瓣还有限量版,想入手了可以入手了

简体版赠品 (1/2)简体版赠品 (2/2)

  好了,来说说内容吧,时间有限,我大概选择了到切腹那一段之前的文字和批注进行了对比。

1. 注释问题1

简体版注释1繁体版注释1

  繁体版的注释精简了一些部分,同样,胁差这个日本刀的注释繁体版省略了。

2.注释问题2

简体注释2繁体注释2

  原文中是一个叫【yoroidoshi】的东西,这是一种日本刀。日文是【 鎧通し】,省略了这个,其实不太应该。

鎧通し(来自维基百科)

3.正文问题

简体正文繁体正文原文正文

  可以看到,简体版翻译是正确的。

4.导读与插图

繁体版导读与插图

  简体版省略了繁体版独占的两篇导读(来自一位台湾作家和一位台湾学者)和插图。推荐序是因为版权原因,个人认为,推荐序看与不看其实无所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