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读后感精选
《推拿》是一本由毕飞宇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眼泪留到了最后一行字给流了下来。什么时候我也想去做做推拿,和那些大夫聊聊天,说说话。
●挺感动的,娄烨有眼光,中国有好小说 注:最后几页是在童安格cd陪伴下看完的
●作者太懂了!
●写作题材新颖,盲人的世界盲人之间的故事;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大,基本上都是在“沙宗琪推拿中心”,但,故事内容不简单,有爱情,有同事关系,有老板之间的微妙关系,与现在的生活很贴切,读起来更亲切。最难得的是,作者能够深入盲人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要命的自尊和理解盲人。
●这本书没有结局。
●强迫症表示,必须换这个专门买来的版本mark. 毕飞宇老师嘴皮子真溜,总感觉他一边说眼睛一边滴溜溜转。情欲书写真得是很适合娄烨电影风格。大概是目前看到的中文小说里描写情色最好的了。 早知道去年书展应该排队要个签名。 “我好看吗”“比红烧肉还好看” “都是瞎子,谁还看不见?”
●很久没有一部小说看到流泪。健全人和盲人有什么差别?吃饭、做爱,爱上一个人或拒绝一个人,悲欢离合,七情六欲,其实都一样。用不着我们去悲天悯人,他们比我们更懂得慈悲。他们辨不清色彩,却看得清世态炎凉;他们看不到美貌,却更懂得爱恨情仇。多得是身体健全眼眸污浊的帅哥美女,多得是满嘴谎言虚伪做作的学者富贾,人性的高贵不在于身材相貌财富知识,全在于真善美。因为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盲人的生活是样子的,一群被大家给忽视的群体,其实也是有冷暖的。愿所有的人都能被善良对待。
《推拿》读后感(一):看不见是一种局限。看得见也是一种局限。
这是个太过伤感的故事,这个故事并不限于盲人,虽然它以盲人这个特殊群体作为引子。它是关于人的,它是关于人性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你能看到的只是呈现在你面前的书页,那些使他成为他的,那些他最柔软最隐秘的部分,可能你永远都不会看见。你喜欢一个人,或是不喜欢一个人,原来在跟他相遇之前就已经决定了。
几年前就看过电影。必须承认电影没有太看懂,只能拿了原著来看。把这样的一部小说改编成电影,是需要勇气的,因为里面有大量的内心戏。对于我们这些有眼睛的健全人,只靠看电影,就想明白盲人们的内心世界,明白他们的自食其力,他们的敏感,他们与健全人之间的那条线,几乎是不可能的。看书就容易很多。毕飞宇的细腻真的令人影响深刻。
南京是个神奇的地方,在这个似乎和文学毫无关联的地方,却出了毕飞宇,王安忆,张嘉佳,葛亮。每次去这个城市,似乎透过毫无特别之处的城市外表,又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城市与人的关系,是奇妙的,一座城市可以成就一个人,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座城市。
=========================================================================
盲人自有盲人的忌讳,每一个忌讳的背后都隐藏着不堪回首的糊味。
《推拿》读后感(二):爱死毕飞宇了
先说毕飞宇老师,他是当代作家中我极为喜爱的一位。毕老师睿智、风趣,身为江苏人,却有着北方汉子的硬气、霸道,他在我心里是中国文坛上的“硬汉”,且与海明威一样具有超高颜值。他的文风发生过变化,这是他刻意而为之,当然他早期作品我还未曾涉猎,不敢妄下断言,就后期风格来讲,尤为钟情他强大的的叙事能力和技巧。他长于细节刻画,将无形的心理活动,借助于通透精准的比喻排比等修辞使之具体又充满代入感,读者仿佛经历了一番小说中的人、事、情。他的文字里流露着他的思想和经历,能看得出来唐诗、哲学以及某些作家在他身上的影响痕迹。总之,他身上有无限吸引人的闪闪星光。
读《推拿》时我完全是分裂的状态:时而沉浸在小说里,时而跳脱出来思考毕飞宇老师的构思、笔力、功底。他的文字有勾人魂魄的魔力,我整颗心都被他吊着。小说主人公是异于正常人的盲人,也正因如此,整部作品的立意围绕着“尊严”。盲人身为残障人士,社会是否真的给予了他们所需要的尊重、友善,我想读罢小说,每一个四肢五官健全者自会多一份思考。同时这部作品在当年被改编为影视剧作品所引发的社会热议,无疑是作品本身现实主义意义最大化的最好体现。我想这亦是文学工作者肩膀上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为此,我从心底里为毕飞宇老师鼓掌。
毕老师说他想写一些庄严而宏大的作品,但至今未达到自己的理想。希望毕老师一直笔耕不辍……
《推拿》读后感(三):爱情好复杂,“看”不透“摸”不透
虽然大家在整体特征上都是人,当但盲人又不算“人”。如书中说,正常人是主流社会,盲人不愿参与,也在避讳。害怕,卑微,羡慕,嫉妒。盲人与健全人的几点不同,盲人对时间特别缜密,书中小马一张有特别的描写,很是特别和有趣。第二,细腻或是天马行空的心里活动,书中很是常见一连串的形容词,多到觉得是凑字数。还有便是特别多的比喻,比喻成马,鱼,天空,绿草。但是这一切想来想去还是因为盲人是看不到的嘛,要想,丰富的去联想,用仅有的感官去带动,去构思世间万物,虚拟且对盲人真实,无奈的真实。爱阿,怎么能不说爱阿。每个人都会需要爱的,爱不在乎你的身世,健康与否,富有还是贫瘠,健全或是残疾。爱是包容的,爱是美丽的,爱是勇敢的,爱是给予,爱是付出,爱是无私,爱也是奉献。我们主流人需要爱,残疾人也需要爱阿,有感情才是人,我们都需要去爱阿,爱让我们相互藉慰,爱让社会和谐……
小马是对爱无知的,莽撞的,然后是深陷入,肌肤之亲,二人便融合在一起了。小马射了,小蛮高潮了。爱在此刻和眼睛无关,和工作无关,性是媒介,让小马爱了;
王大夫和小孔的爱更像正常人,是同感共苦,是感同身受。是在一起的磨合,是在一起的共同经历拉进的彼此。在爱情中有激情,有冷战,有争吵,有理解,最后走到一起成为“一个人”。
沙复明的爱是“美”,是正常人眼中的美,谁会不喜欢美呢,毕竟人们还都是看的到的,盲人虽然看不到美,但是心里那是美着呢。都红是美的,她自己是不知道的,书中说了盲人的好消息是从正常人人口中得知的。但是爱好复杂,外表对于正常人不过是一个门槛,但是对于盲人是什么,是别人的口中和自己的臆想。所以盲人的爱是心灵的爱,是呼吸的,是气味的,是体肤的,是手的,从来都不是眼睛的,眼睛是别人的嘞。
金嫣的爱是有道理的,是深思熟虑和计划过的。金嫣漂亮,泰来普通。但这都是有眼睛的人看到的,金嫣知道,但是我们是盲人阿,不要第一眼看长相巴拉巴拉之类,我喜欢泰来的性格,我便喜欢他整个人。
爱阿,真是人类永恒不变的大话题。
《推拿》读后感(四):《推拿》阅毕掩卷——软肋的触碰
他们的世界始终一片黑暗,这片黑暗不是我们闭上眼睛就能感受得到的。他们知道美的存在,但不能理解什么是美;他们能对颜色进行定义,但不知道颜色真正的样子;他们可以面对面地看着你,但永远不能把你看进眼里。以前他们被称为残废,现在他们被叫做残疾人。他们是残疾人中的一小撮,他们是盲人。
作品讲述了一群盲人推拿师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围绕着“沙宗琪推拿中心”,这里既是他们工作的地方,亦是他们生活的家。他们生活的圈子虽然不大,但他们的生活和我们一样,充满酸甜苦辣,充满爱恨情仇。他们都有各自的故事,比一般人更加坎坷;他们有各自的软肋,比一般人更加不能触碰。
王大夫的软肋是钱。这并不代表王大夫是一个吝啬的守财奴,只是这笔钱意义太多。它代表着自食其力的艰辛,代表着对爱情的承诺,代表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王大夫原本计划将这笔钱堵上弟弟赌债的窟窿,却又临时变卦,以自残流血的方式抵债。因为他的软肋不允许触碰。
沙复明的软肋是美。这也不代表沙复明是一个审美专家,相反,盲人都不理解什么是美。只是因为剧组导演对都红下了美的定义,他就对美是如此地向往,如此地迷恋,如此地苦苦守护。当代表着美的都红离开了,他的身体一下子就垮了。因为他的软肋被抽走了。
都红的软肋是自尊。这份自尊是大多数盲人和其他残疾人共同的软肋,是内心过分的自尊所带来的弱不禁风。它很敏感,很脆弱,一份同情和关爱足以将它彻底击碎。当一次意外来袭,作为推拿师最重要的拇指断指时,她的朋友们为她举行了募捐,她被同情了,她被矮人一等了,她成了残疾人中的残疾人。她选择了不辞而别,因为她的软肋被触碰了。
张宗琪的软肋是吃。因为童年时继母的一句“我能毒死你”的狠话,造成了他终生的心理阴影。他成了专业的防毒卫士,除了三餐,他什么也不吃;别人没吃前,他坚决不吃。他的每一次吃饭都是一次冒险。所以他要自己选厨师,也决不能换厨师,因为他要一直保护他的软肋。
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视觉障碍反而不是他们真正的障碍。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缺陷而自暴自弃,亦或是卖惨求可怜,而是以一种对自己近乎过分的自尊在这个社会自食其力。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他们做着自己能做的工作,只是当我们遇到他们时,会把过多的目光聚焦在他们的缺陷上,而忽略了他们和我们更多的相同之处。他们不需要同情和关爱,他们需要的是平等的尊重和理解。
《推拿》读后感(五):大家都是世间的盲人
很久不写书评,因为都是在还债,还书债。
但是这本书看完了以后还是觉得应该郑重地留下一点印记。因为在书本上写了以后还是觉得词不达意不能写出本心,可能觉得单项输出说不定有人可以为我答疑解惑一下。
首先要说明一点的是,我对于他们的生活没有同情也没有感动。因为我想正如都红第一次被拉上台表演完接受采访所表达的心绪一样,他们被看见,只是希望被理解,并不是被同情。更不想被消费。这是我所能想到的作者的初衷。因为,每一个推拿房都是一个盲人的安全港,他们在这里是能够相互帮助,能相互看见的,所以我们觉得的“惨”在推拿房里,他们并不觉得。
但是有没有伤痛呢?这是一定的,伤痛是成百上千倍的。手无缚鸡之力的痛,看不见的痛比不过被嘲笑的痛,那些细微身体动作发出的声响,他们听得最真切,伤得最深。所以如果说对残疾人的礼貌,应该就是我们一直说却做不到的“把他们当成正常人”,因为这本身就在说,我们,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但是除了看不见之外,我们遭受的一切没有什么差别。郁郁不得志可能是是一种“残疾”,没有钱可能是一种“残疾”,现在单身、没有小孩都有可能成为一种“残疾”。所以谁也没有比谁过得好,谁也没有比谁更优越。都是在维持一种表面的和平,如玻璃一般,掉地就碎。
这才是让人真正难过的原因。我们看着盲人们吃饭读书写字做推拿甚至做爱,看他们正常在生活着努力证明自己是可以“自力更生”的,但恰恰是他们的坚韧沉默背后,有巨大的洞,把读者引到“喔,他们其实不需要可怜与同情”里。
而灾难的来临从来没有预警的,一下就能击碎。
在我以为小蛮和小马可以圆满的时候他们被抓了。
在我以为王大夫决定给弟弟当冤大头这辈子都要被拖累的时候他做出了惊人之举跟家庭切割了。
在我以为都红受伤要和老板喜结连理的时候她一声不响走了。
翻转有很多,越是没有好结局,越是真实的生活。圆满来的太快,那么灾难就在赶来的路上。所以或许我也可以安慰自己,现在这种每天都觉得自己过不下去了的生活,其实也是在爬坡,早早到顶了的话,就只能下坡了。
之所以写下这个标题,是都红留下的那张字条,用盲人特殊的连接方式,将为数不多的健全人隔离在了他们的世界之外。好心办坏事的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却吃力不讨好还要被嘲笑的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这个世间的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