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丰臣家族》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丰臣家族》读后感精选

2020-04-27 23:29: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丰臣家族》读后感精选

  《丰臣家族》是一本由司马辽太郎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9.80,页数:3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丰臣族》精选点评

  ●不光是秀吉中国历朝历代这种事情还少吗?

  ●很有意思,对战国武士来说早生儿子重要了。看看乌龟居然有十多个儿子。

  ●重复内容有点多,每次出来解释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时都很无语,任何一个伟人到了老年都会昏聩,信长有点,秀吉也避免不了。秀吉的弟弟是好弟弟,老婆好老婆,其他不予置评。德川家康一如既往我喜欢不起来

  ●大历史中的小人物

  ●还是下手买了一本,200-100便宜

  ●世袭害人啊。

  ●相比长篇,我更喜欢司马辽太郎的短篇,丰臣家得天下实属天时地利人和的巧合,失天下却是必然,秀吉一生养育了那么多养子和小姓,身后却无人能守得住他的天下,亲戚没一个靠得住,反倒是毫无血缘关系的秀家真心对他

  ●丰臣时代这一迅速崛起政权随着缔造者丰臣秀吉逝世而迅速瓦解消失,后继无人是致命缺陷到秀吉为了家业继承问题不停地收养养子,想到了奥古斯都同样对血统执著。但这位罗马皇帝比丰臣秀吉幸运的是他活得很长寿,还有台伯留接手他的帝国继续创造辉煌

  ●在一个充满欲望独裁社会中,上层阶级不只有表面光鲜亮丽,更多的是身为傀儡和蠢蛋的悲哀。丰臣秀次,小早川秀秋曾经都是丰臣家族的傀儡,在他们掌握放松自己命运时候,却做出了很多蠢蛋一般的行为。再看淀姬,司马辽太郎把她写的太蠢了,如果我是德川家康,我可能要被气死了吧,自己的政治敌人的政治能力负数……感觉司马辽太郎写的短篇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小说和传记结合,其对人物评价可能没有那么的客观,但是可以了解丰臣政权的同时了解到作者对丰臣秀吉的看法昙花一现的丰臣政权告诉我们年轻紧要孩子

  ●命运的嘻弄

  《丰臣家族》读后感(一):历史不仅有中心人物,还有围绕他们的活生生的人

  第一次看司马辽太郎的作品发现本真很喜欢在大历史的框架下,逐一描述创作各个历史人物,而且在描述和创作的过程中还极为认真严肃。之前只是感叹为何NHK的大河剧能够经久不衰,现在大概能够理解一些些原因。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的文艺创作者真的可以多多借鉴,不要总是围绕帝王家史反复做文章,其实中人物周围的那些活生生的人同样极为精彩。说到这不由得联系起刚刚看完的《大军司马懿》,其实本剧的导演能够跳脱出三国演义,拍出一个精彩的司马懿,是很值得肯定的。

  《丰臣家族》读后感(二):五彩浮云

  因为去了一趟大阪,大概是受一个城市文化教育的影响吧。所以很想了解下丰臣家族,开始读这本书。

  作者没有正面从秀吉这个人入手,而是挑了他身边的主要人物来描写,明线是每个故事都有一个主角,暗线的隐藏主角就是秀吉本人。秀吉虽然没有单独成篇,但通本读下来已经是很丰满了。

  在那个时代,秀吉是与众不同的,所以千百年后,他的故事依然为人传颂。所以大坂城的天守阁里依然不遗余力的宣传着他的事迹。

  九篇故事里,最喜欢北政所这篇,因为他的前所呼应是如此的巧妙。次喜欢宇喜多秀家,聪明可爱又忠诚,是多么的难得呀。感觉作者在文里用了很多隐喻,如果能看原文的话,应该是更好的,翻译不能说不好,似乎还是隔着一层。

  正如文章结局所说,丰臣家的荣华富贵,犹如秀吉这个天才所带来的一片五彩浮云。想想这世界有什么不是浮云呢?过眼即空,然,书还是要读的。

  《丰臣家族》读后感(三):《丰臣家族》——荣华富贵,五彩浮云

  掩卷,最后一句“丰臣家的荣华富贵,犹如秀吉这个天才所带来的一朵五彩浮云。”把丰臣家族的在秀吉死后的无奈、衰败、惆怅一语道尽。德川家康太攻于算计,以至于沉闷得有些不接地气,所以我一直不喜欢这只老乌龟。看完这本书,对于老乌龟的怨愤又更多了一层。但是丰臣秀吉金银荣华那一套,终究还是不敌三河人的隐忍,历史没法改变。

  书的故事大多集中在丰臣秀吉这个传奇人物的后半生,诸如几位养子、淀姬的生平本就和秀吉的后半生有着纠葛。位极人臣的丰臣秀吉当时正处在急速的上升期,但是随着他本身的衰老,这个曾经如太阳般耀眼的政权也在江河日下。不得不说,全书的基调都是暖色伤感的体验,有着那些能体会到历史人物温度的会心一笑,也有着对于德川势力暗中崛起的惊恐,整个的阅读体验就好像自己是那个大时代里的丰臣家人一样。也不知道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诸如长、秀吉、家康这样的英雄豪杰,他们的祖先和后代似乎都只是平庸人物,唯独这一辈的他们,演出了一场无比精彩的好戏。而其他人只能算是陪衬或者算是闹剧罢了。

  秀次愚蠢而残暴、秀秋的驽钝而肆意、秀家的正义而平庸、秀康的英武而无奈、八条亲王的清新而义重,都是秀吉人生画卷中重要的点缀。没有这些养子各异的性格,丰臣家的历史也不会这么一波三折,令人扼腕。而在秀吉的崛起之路上做出贡献的宁宁、秀长和阿旭,也无疑是观察秀吉整个发家史的最好侧面材料。玩过《太阁立志传》的人很多,我们都是从丰臣秀吉从步兵组头一步步做起,扮演这个英雄。而后期的《太阁立志传》可以扮演众多的战国风云儿,从不同的侧面观察那些我们感兴趣的人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更好地体验。人从来也不是人自己,所谓人正是他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待一个人就能更加清晰地洞察原本无法得知的真相。所幸司马辽太郎大人给了读者这样的机会。但是在人生当中很少有人能够跳出自己的中心,站在别人的视角来看自己的。假如有这样的机会,也许很多无谓的错误也就会被顺利避免的吧。

  着墨最多也让人看着只能一声长叹的是淀姬和秀赖。淀姬的确如宁宁所感觉,除了角色的美貌以外只是一个平庸的女人罢了。武家的贵族小姐会变成这样也是正常现象,正如很多人觉得其实越是富家的孩子越是心胸坦荡,不精算计。因为他们生活优渥,没有必要花功夫和人争夺资源。可是有时候,像淀姬这样的女人就被莫名其妙地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想跑也跑不掉。后来的人可以指责,正是因为她的愚蠢断送了丰臣家族的命运。可是你可曾想过,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女人和她的孩子秀赖,丰臣家族在秀吉死后岂非连这点跟德川叫板的机会都没有?

  也许秀吉本不该位于这指点天下之位,以至于上天五十年都吝啬地没有赐予他任何子嗣。从这个角度来看,他这一生能够位极人臣,统御天下的英雄也已经是抚额称庆的事情了。家族的衰败,正和司马家族的晋朝一样,实在是难以避免的。

  《丰臣家族》读后感(四):丰臣家的人们,战国时代的人们

  丰臣秀次 秀次是一只笼中鸟。究其一生他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哪怕是当了位极人臣的关白,也不过是换了一个稍大的笼子而已。秀次从来都没有过真正的自由。 于是,他把压抑在心底的怒火发泄到了百姓身上,从而得到了一个杀生关白的诨号。究其原因,他只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做点事情而已。 不妨回想一下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的情节。楚门也是生活在一个笼子里,影片最后当他摸到世界尽头的那堵墙,知道自己不过是一只笼中鸟时,整个世界的心都碎了。 秀次和楚门的共性即在于此。只不过,楚门直到最后才知道自己受制于人,而秀次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一点,他知道却无可奈何。 因为秀吉需要继承人,所以秀次继承丰臣家并当上了关白。因为秀吉不再需要继承人,所以秀次全家被杀死在三条河畔。 当秀次得知自己被赐死时,他的内心反而平静了。他长舒一口气,“终于结束了。” 小早川秀秋 秀秋是一个平凡的人。而正是因为这一点,注定了他不可能平凡的过完一生。 他的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情节类似,即能力不足的人被置于高位,终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谁都知道,应该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问题就在于,他是秀吉的养子。所以他必须身居高位,必须统帅三军。 而另一方面,秀吉的光芒四射反而更加凸显了其亲属的平庸,所以若不是具有出类拔萃的能力,就已经注定了其悲剧的一生。 所以在关原之战,秀秋成为了一个叛徒。但是秀秋毕竟是一个平凡和重感情的人,于是最后,他用一种近乎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也许在九泉之下,他依然会寻觅秀吉的踪影,并像个孩子一样在他的膝下痛哭流涕吧。 宇喜多秀家 秀家是一个孝子。对自己的亲父直家是如此,对养父秀吉也是如此。 而秀吉也喜欢秀家,将其视为己出。于是秀家用自己的一生来报答秀吉这位老父亲。 他不在乎丰臣家的继承权,也不在乎天下归属。他只想履行作为一个儿子的义务,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在秀吉行将就木时,秀家在一旁止不住的痛哭。此时的秀家不是一位丰臣家大老,他只是一个即将失去父亲的孩子。 宁宁 她是秀吉的贤内助,成功道路上的好帮手。她的智慧,连权倾天下的秀吉也不敢小视。 在丰臣集团内部,宁宁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秀吉死后的关原之战,她却为何支持家康,而不是秀赖? 也许她从内心就不想让淀姬的儿子执掌天下权柄,她虽然身为养母,其实对秀赖却并无感情可言。 又或许她早已意识到了家康的强大,知道唯有归顺家康才有可能延续丰臣血脉。 是嫉妒还是识时务?宁宁若能听到后人如此猜测,她也定然会淡然一笑,默认不答吧。 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如果宁宁身为男儿身,将会在战国时代掀起怎样一种波澜? 丰臣秀长 小一郎是秀吉的左膀右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相比宁宁的性格,可以说小一郎和秀吉才是真正的互补。 他就像是秀吉的影子,始终默默站在他的身旁,替他处理各种事物,让秀吉放心大胆的前进,成为光芒万丈的关白。 小一郎故去后,秀吉仿佛老了十岁。从此天下再也没有像小一郎那样坚定不移的支持他的人了。英雄从此不免落寞。 “兄长,我们初次见面时,你的马镫是绳子做的呀。” “哈哈是吗小一郎,我都不记得啦。” 阿旭 战国时代的女人是可怜的,权势之家的女子则更可悲,因为注定了她们将会成为政治需要的工具。 只是秀吉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竟然天真的以为通过联姻能够加固家康和丰臣的联系。也许从这时起,家康已经赢了。 阿旭本是一名农妇,然而从哥哥发迹的那一刻开始,她就逐渐失去了丈夫,家庭,以及平淡却稳定的生活。 当阿旭病入膏肓时,她的思绪飘回到多年前,那时阿旭一家人还住在屋顶能够看到月亮的农舍里,每到夜晚她就开始数星星,1,2,3。“天上的星星好漂亮呀。” 结城秀康 在战国这个群雄逐鹿的时代,秀康显得有些另类。 这么说是因为,在战国时期,有能力的人通过武勇或权谋能够身居高位,如秀吉。 而能力不足的人则战战兢兢的过日子,一不小心就会掉脑袋,如丰臣秀次。 以此来看,秀康应该属于能够在战国时代大展拳脚的武将。然而他的一生却没有什么突出的功绩,为何? 因为他是家康的儿子,所以秀吉不会重用他。 因为他是秀吉的养子,所以家康也要防着他。 甚至可以说,作为秀康的亲生父亲,家康对其的防备更甚,生怕秀康成为一颗定时炸弹。 最终天助家康,随着秀康的英年早逝,家康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丰臣秀赖 秀赖是一个神秘的人物,虽然见过他一面的人少之又少,但是他一出生就影响了战国的进程。 深处乱世的秀赖只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加之身旁又有一位爱子心切的慈母淀姬,那么他悲情的人生便不可避免了。 即使秀吉在临终时,仍然不断的叮嘱全天下的大名要效忠秀赖,又能如何? 即使有五大老和五奉行从旁协助,又能如何? 即使旗下有真田幸村这样的强将,又能如何? 秀赖只是一个孩子,而命运却将整个时代的包袱扔给了他。天下这个担子,太过沉重了。 最后,翻译略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司马辽太郎的作品实属精品,推荐之。

  《丰臣家族》读后感(五):丰臣家族——命运交响曲

  

命运于无声处见惊雷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以普通人的视角去仰望,他们无疑是“天选之子”,不仅推动了历史进程发展,也使得部分普通人一跃升天,得到了远超自身能力的地位与财富。《丰臣家族》这本书告诉我们自己投胎技术不娴熟没有关系,或许某位亲戚或者某个不相干的人懂得进取之道,那时“坏胎”会变“好胎”,“好胎”也会变“坏胎”。

  丰臣秀吉承继织田信长遗志,不仅在有生之年统一了日本挣得了颜面,还在朝鲜战争输掉了底裤,就凭这一点,在我心目中他就是日本历史第一人。全书以九个丰臣秀吉一生中最亲密人为脉络,他们的命运随秀吉喜怒哀乐飘摇,以此一窥秀吉面目。包括他的妻子宁宁、妾淀姬、异父弟弟丰臣秀长、异父妹妹阿旭,以及五位养子。他们有人与秀吉同甘共苦,共同“创业”;有人在秀吉绝望之际为他诞下继承人丰臣秀赖;有人一生甘居幕后,为丰臣家族的繁荣左右平衡;还有人为了家族事业频频改嫁,最后郁郁而终。

  养子们的故事占了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他们分别是一度成为继承人的丰臣秀次、为了给秀吉亲子让位早早过继掉的小早川秀秋和宇喜多秀家、作为人质的结城秀康以及皇族成员八条宫智仁亲王。

  本文对于结城秀康之外的四位先生不做太多讨论,因为他们的人生或多或少都有过闪光点。秀次做过名义上的“天下人”关白,秀秋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决定日本德川幕府时代开启的人,秀家做过丰臣秀赖的主事“五大佬”,至于八条宫嘛,他是皇室桂宫创设人。他们简历看起来好像蛮靓丽的,人生经历在一定程度上都算得上是辉煌,结城秀康先生的经历就显得很普通了,可以说除了生命中前两个爹并没有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但是正如副标题所写的,命运于无声处见惊雷,普通却曲折的经历更叫人扼腕。

  稍微了解过日本历史的人都知道日本战国末期出了三个牛逼闪闪的人物,除了前面提到的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之外还有一位结束乱世的大佬,德川家康。即使没听过德川家康,想必对民治维新倒幕运动也应该有所耳闻,广大日本劳动人民倒的这个“幕”就是德川家康开的“幕府”,还是很牛逼的吼。我过去很喜欢用“文学的‘文’,杰出的‘杰’”来做自我介绍的开场,这个当然是吹牛,但是秀康先生的名字可不是吹牛,此君的养父是秀吉,亲爹是家康,各取一字取名秀康,乍看他好像拿到了龙傲天级别人生剧本的样子。但是,恰恰是这个名字代表的意义,让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如果您有什么形容某个人很惨的词或者说他命运多舛的句子,都往他身上招呼准没错。

  作为一个军事集团的领袖,德川家康相较丰臣秀吉有一个很重要的优点,就是他很能生儿子,据不完全统计他有十三个儿子,秀吉只有他的零头(两位夭折),在古代这是很重要的能力。其中秀康是他和一位不知名奴婢的私生子,秀康出生若干年后当家康听到他的存在之后,我估计家康立马常威附体,只想说“那天晚上玩完她之后立马就有了,哪有那么快的”。可是事情就是这么巧合,秀康就是这样成了德川家的二子(虽然是私生的),即使家康厌恶万分也没用。历史就喜欢开玩笑,秀长想用政治手段结束对峙局面,希望家康成为自己名义上的大名,家康由于实力差距过于悬殊,同意了这个方案,此时为表诚意需要一个人质,不用想这位“幸运儿”就是秀康。

  好长的前情提要,当时还叫“于义丸”(可以理解为二狗子)的秀康在秀吉这得到了自己的名字,正式成为丰臣秀康。秀吉的魅力在于不论你的背景如何,只要你是我的养子,就会当做亲生孩子一样对待,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但是秀康特殊点在于亲爹是德川家康,丰臣家族最危险的潜在挑战者,这就导致秀康在丰臣家族的继承权竞争上处于明显劣势,即使他从小跟随秀吉东征西讨,颇有功绩,被公认是诸多养子中最优秀的那位。但是秀康甚至都没有熬到秀赖的出生,他在秀吉次子鹤松出生那年与结城家养女成婚,改名为结城秀康,成为结城家继承人,变成了的一个姓不是亲生的也不是养生的,名字却既是亲生的也是养生的人,从法理上彻底失去了丰臣家的继承权。

  你以为他的悲惨命运这就结束了?历史就像疯狂的赌徒,总喜欢在某一个人身上加码。成为结城秀康后不久丰臣秀吉去世,德川家康很快挑起“关原合战”,日本所有的大名分为东西两军,东军为丰臣家而战,西军emmm也为丰臣家而战。东军表示家康无视秀吉遗命,四处拉帮结派分明有造反的迹象;西军表示秀赖君被奸臣蛊惑,我们要清君侧,你没看错,日本历史也是这么玩的(摊手)。作为家康的儿子,为德川扛枪当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家康的角度看,多一个不怎么喜欢的儿子总比多一个颇有实力的对手要好得多,所以就派秀康北上远离战场,美名其曰监视北方的敌人。实际原因在于,当时德川家继承人德川秀忠在军事领域比较平庸,如果秀康在战场上立了大功从而获得巨大的声望,到时就需要重新考虑继承人问题。所以,即使秀康从小跟着秀吉南征北战锻炼出一身好本事,家康也不允许它显露出来。

  关原合战之后家康如愿以偿的完成了“清君侧”的任务,实力已经是日本最强但是在名义上仍然属于丰臣秀赖的家臣,他需要时刻提防秀赖振臂一呼,天下心向丰臣家族的大名都跑去反对自己,秀康也在防范花名册中,因为他在名义上是秀赖的哥哥。当时家康在江户(今东京),秀赖在大阪,秀康在越前(百度福井),家康在地理上正处于被南北夹击之势,所以在秀康成为越前大名之后在边界地区筑城作为防范措施。在受尽亲生父亲的冷眼甚至于羞辱之后,我们总是期盼会出现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桥段,天下关白丰臣秀赖振臂一呼:德川家康夺我天下,杀我百姓,丰臣家人何在!各地大名尽皆相应,砸了这德川家康的老龟壳!可惜历史还是个恶作剧大师,总喜欢看人出丑。结城秀康在他爹发动彻底消灭丰臣秀赖的大阪夏之阵、大阪冬之阵之前就死掉了,年仅三十四岁,在这一点上完全没有他爹的风采。

  历史也是学了很多年,中国的外国的,其实已经很久没有哪一个历史人物能让我想这么多了。当时读完结城秀康这一部分之后,我掩面(倒不至于哭泣)想了很久,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那种面对命运捉弄的无力感,想抓住点啥却无能为力。所以就给文章取了个“命运交响曲”副标题,你要说为啥是交响曲而不是奏鸣曲啥的,我要说的是随便凑得,因为我分不清楚他们的区别,强行说理由可能是因为贝多芬?不过人家写的好像是抗争是命运的不公喂!所以就略过?

  其实结城秀康只是一个代表,上面提到的名字不管是高贵如秀吉还是卑微如秀康,他们的命运都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卑微之人命运被上位者掌控,高贵之人的命运被人心、历史机遇所左右。我们普通人又何尝不是呢,自己还不努力,就这篇文字也是说了半个月才动手的。(简直哭唧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