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翻山涉水上学路》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翻山涉水上学路》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0-05-03 22:45: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翻山涉水上学路》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翻山涉水上学路》是一部由纪录片执导,美国主演的一部2016(03)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一):20190825的是第二季

  2019.8.25晚,偶然在CCTV9看了第二季的某一集,很震惊孩子们那种顽强生命力,对知识热烈渴望经历重重艰难险阻永不放弃精神……

  备注。在娃三年级开学前,预备看完第二季5集,再看第一季4集。

  生活苦难重重,挺住就是一切啊!上学路上的每一天,都是生存的挑战。这是对矫情玻璃的人最好的启发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二):不是所有的故事有理想的结局

  巴布亚新几内亚篇真的直击心灵,迈克拿出全部的家当以及卖了中最后的牛才凑齐了丹尼一年的学费!我想正是迈克接触到了现代文明社会,才了解原始部落不是孩子未来,正如此前接受教育女孩儿罗丝一样,无论河水是多么凶险都无法阻挡她去上学的心!但是这100公里的路途湍急的河水对于8岁的孩子来说真的太艰难,我们没有立场去说丹尼的胆小懦弱,所有的故事不都是happy ending!但是我觉得或许第二年,慢慢成长的丹尼会克服对河水的恐惧勇敢的踏上属于他的上学之路···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三):无题

  对此评论,不应只有清一色差距怜悯大同小异文字。在我看全部集数过程中,我从未以自己相比于他们的优越感而自傲,也不只是低声下气同情他们。 同样是对于像纪录片中那样的自然环境我们的汉唐先民以昂扬豪迈姿态书写出《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这样豪气蓬勃的诗篇,打出了“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盛世;就算是在后世眼中的弱宋,我们的先民也以这样的姿态,开创了时亚非航海贸易奇迹……而现在,看了这样的环境,大家的评论中,反应差距和空有怜悯之意的居多,能够联想到上述内容的,又有多少?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四):总有一份敬仰向往

  纵观《翻山涉水上学路》全十集,从尼泊尔一直到巴布亚新几内亚,虽然他们在家境上非常令人心疼(西伯利亚和蒙古除外),上学的路不是跨越高山峡谷就是跨越冰雪、野生动物、雨林甚至是沙漠,况且除西伯利亚和蒙古外,基本都是靠自己穿过,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大多是我们不敢想的……

  但是,就算上学的路再艰险,片中所展示的家境再困难,都有值得我们欣赏、敬仰与向往之处,这份欣赏、敬仰与向往是千金无可比拟的,也不能用过时衡量。我们并不缺和他们对比产生的生在福中不知福的优越感,缺的正是这份敬仰与向往。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五):无题

  虽然,许多观众尤其是同龄观众看了这个纪录片后基本上以他们的艰难和我们对比,我们的优越感为评论内容,但是,他们上学所面临的,无论是高山深谷、大漠风沙,或是冰川域、热带林,还有广阔湖面、万里长空,哪怕环境再艰苦,都更值得我们的欣赏与热爱。

  虽然我的成长条件比他们好多了,但我更希望、更愿意寻找到我们身边的来自像他们那样的环境和坚持将那样的环境作为自己所热爱与向往的方向的青少年(包括符合条件的我高中至今的同学),多听听他们对于那样的环境的欣赏与热爱,总比总是盯着追着想着各种名贵的品牌和优越的条件更可贵。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六):无题

  早上醒来的时候 我不需要穿越大草原去上学

  看不见大象 不知道它的可怕 也不必每天在生与死之间抉择

  沉睡得像是死去的我自己

  黝黑得像是白牙的反义词

  我们躺在芦苇做的岛屿上

  太阳把我们晒得通红

  红的像是夕阳

  像是羚羊的血液

  微笑是藏在危险中的一丝罪恶

  我们没有自己的屋子

  我在担心你

  我的孩子

  每一天

  每一个时刻

  我的一生

  从你诞生开始的我的一生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七):知识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如果片中的小孩如同自己的祖先父辈一样永远呆在自己的部落里,那这也就是一部简单壮观的风景纪录片,于我也不会有多么的震撼。难以想象在如今这个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还有人为了获得最初级的教育需要面对如此的困难。

  他们跋山涉水只为获得进入文明世界最基础的教育,并花掉家里所有的积蓄,当然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不可能成才的,因为他们并没有这样的条件去接受高级教育,国家没有这种条件,家庭就更没有,还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不胜枚举,或许哪一天他们就不出意料的死在了去上学的路上。但这已经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渴望进入文明社会的种子,如果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未来还是可期的。

  希望国际社会多关注这些客观条件艰苦但又渴望获得知识的孩子。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八):记录来自最边缘地区的上学路

  《翻山涉水上学路》,可以说很冷门的纪录片了,在豆瓣上只有两个评论,连个正式的海报封面也没能在网上找到。在B站上可以看,在B站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CCTV9的国语旁白版本,只有四集(肯尼亚、尼泊尔、西伯利亚和秘鲁)。一个是明珠台的粤语旁白版本,有十集(尼泊尔、肯尼亚、喜马拉雅山、秘鲁、西伯利亚、埃塞俄比亚、墨西哥、蒙古、尼加拉瓜和巴布亚新几內亚尼),但是清晰度只有720p,没有央视的1080高。四集和十集的差别就是十集的多介绍了六个不同地方的上学路情况,其他四集都内容一样的。可以先去看央视的四集,感觉不错可以补明珠台的另外六集。我是把全部的十集都看完了,感触颇深。尽管每次去上学都是拿生命在冒险,生存条件也非常艰苦,但孩子们还是坚持划行在危险而艰难的上学路上,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 之后又看类似的纪录片《寒冷的高山有犀牛》,片中“慢慢走嘛,走不动,哭也不是办法呀”这句话是上学路上姐姐对弟弟说的,也是特别深刻的一句话。毕竟生活也不会因为你哭而停下来。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九):世界另一处的他们正在努力争取我不珍惜的机会

  微博刷到推荐的纪录片,便找来看看。一下子全看完4集,看完已是凌晨1点半。

  记录了4个地区孩子的艰辛上学路。分别是,需要经过一条大河,过河工具是一条索道,划到中心,还需要人力推过去,再搭顺风车到学校的尼泊尔学生;喝几口羊奶便去上学,没有午餐,或是要经过危险的象群的肯尼亚学生;寒冷的冬天,如果温度低于零下54度学校就不会要求他上学的西伯利亚学生;需要划两小时船,如果天气不好就会被大海吞噬的秘鲁学生。

  每一集记录的都是不易的上学路,但不变的是孩子想上学的心,同时也有担心孩子上学路安全的母亲。可贵的是,尽管如此,父母仍支持孩子去上学,只要上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命运。

  印象很深的场景是,非洲大草原,象群从你面前经过;西比利亚大雪覆盖的冰雪美景;在无垠大海飘荡的直击心灵。这些是屏幕面前的我感受的另一面,但对于上学的孩子们来说,每一步都是危险,要时刻保持警惕,象群可能会攻击你,寒冷的天气会让你手脚麻木直至冻僵,大海可能会生气让你葬身于此。

  要珍惜好好读书的时光,尽管如今已大学毕业,但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十):珍视我们所拥有的,别躺在上面睡大觉。

  对于读书改变命运的最渴求、最直观的感受可以从这部纪录片当中寻得。建议作为家庭教育片,陪家里人都看看。

  我们生活在都市当中,很多人都享受了各种便利,却往往忽略了这种便利,是那么的珍贵。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取材于埃塞俄比亚、尼加拉瓜、墨西哥等不同国家,拍摄孩子们一条条凶险的上学路。

  埃塞俄比亚沙漠上住着阿法尔人。每个村子之间可能相隔十几公里,而这个村子有可能就只有两户人家。

  这里的孩子要上学,通通到一个学校。这一期两个孩子住在一个村庄,他们要步行15公里到学校去上课。

  早上沙漠上方太阳升起,11岁的哈米德喝点儿羊奶,吃几口自制面包,叫上同村的伙伴,就踏上了去学校的路。

  沙子路很难走,脚经常会陷进去,有时候遇到沙尘暴,辨别不了方向,人会迷路,片子里讲曾经有学生再也没有能找到回家的路。

  不仅太阳炙烤,路上也没有水源,甚至他们没有钱,买一个水壶,只有在出发前多喝点水。

  放学的时候是下午1:30,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沙子的温度已经达到了70多度。

  在烈日的炙烤下,沙子的灼热中,他们只有一步一步的坚定地行走,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而相比之下,我们简直太幸运。在求知的路上我们享受了很多便利。打开网络就可以有很多信息,去到哪都可以搭车,不需要我们用脚步丈量大地,不需要冒着生命的代价求知。。

  看了这部片子让我想起来,曾经一个线下的活动,距离我所在的地方差不多也有15公里远,我都在犹豫,要不要去参加。看这个片子会让我觉得羞愧。

  所以,珍视我们所拥有的,别躺在上面睡大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