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竟隐藏这个真相,你知道吗?
命由我造
福自我求
作者:伏君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有人说是出自佛经,也有人说是出自《水浒传》,实则已不可考。现如今,人们对这句话的误解极深。
潘麟先生说:不为提升自己的品德、心性而学习,必将人格涣散,心性颠倒,处于“天诛之,地灭之”的混乱与黑暗之中。
唯有走上“明明德”“亲民”的内圣外王之道,彰显自律道德,才能过一个自由、光明、幸福的人生,即儒家所说的德化人生。
“为己”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孔子在《论语》中的一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从这句话中可引申出两个概念,一是“为己之学”,二是“为人之学”。
虽其句中“古今”与我们今日所定义的“古今”不同,但不妨碍我们将其与现在生活对比。
01
为人之学
“为人之学”即学习动机和目的是为了多学点知识,长大后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获取功名富贵,获得社会名利。
多数人活到现在的年岁,仍然在为人之学,甚至要求自己的孩子为人之学。
所以现在孩子学习一点都不快乐了,课业重,上课不想听课,放学不想做作业,家长们天天耳提面命,你是为你自己学,也不管用了。
乍一听“为你自己学”好像就是为己之学,实际上为什么要为你自己学呢?
为了以后能考个好大学,有一份好工作,一份好前途,究其根本,仍旧是“为人之学。”
春秋时期,孔子的三千弟子,尤其是七十二贤人,他们完全是出于对知识的尊重,对品质的爱好而拜孔子为师的。
而当今时代,我们变成了一个长着手脚的知识“仓库”,对知识已经没了尊重与敬畏之心,所以很难再见到杏坛讲学的盛况了。
02
为己之学
“为己之学”在动机上明确我们一定是要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发明自己的心性而学习。
当一个人真正的“为己之学”的时候,他必然是快乐的。因为为己之学,在真正学懂那一刻,他的精深得到了满足于升华。
“为己”之道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中的第一个“明”为彰显,发现之意。第二个“明”为形容词,形容“德”的光明性像光明一样,太阳一样。“德”即为“道德”,即自律道德。
把我们本有的、光明的道德本性彰显出来,实现出来,发明出来的过程就叫“明明德”。
潘麟先生讲:自律道德比他律道德更加严厉。严厉到什么程度呢?严厉到“天诛之,地灭之”的程度,严厉到可以把你整个人毁掉。
如果一个人只是违反了他律道德,会受到律法的制裁,且律法制裁是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并且有期限。
但是一个人如果违反了自律道德,那么将会受到心灵上的制裁,而这种制裁是持久的,永恒存在的,长此以往,整个人也会被这种放纵与无知毁掉。
天诛地灭,毁的是整个人生。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如今,个别年轻人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当成了口头语,动不动就脱口而出。
人不为己,为的是提升自己的心性,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觉悟,而非一己之私。
莫将“害己”当“为己”,文末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知道吧~
作者简介:短暂的人生,却可五彩纷呈的过,愿不负时光,在经典的汪洋中,手捧青书,秉持谦德,时时汲取国学之精髓!
加星标不迷路
关注看更多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