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灵魂的存在与转世早已是西方科学家的共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灵魂的存在与转世早已是西方科学家的共识

2020-05-15 14:40:54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灵魂的存在与转世早已是西方科学家的共识

  因果轮回早已是西方科学家共识

  灵魂与转世早已是西方科学的共识,国外研究灵魂、轮回、濒死体验学科理论方兴未艾,但在今日之中国却依旧是官方划定的禁区

  前生种因,今世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多么简单明显道理,连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的因果原理,怎么被今中国的主流话语指责、污蔑为“封建迷信”呢?数典忘祖认贼作父拉马列做虎皮愚弄百姓误国误民难道这就是“先进文化”吗?!

  其实,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教的创始释迦牟尼佛发现宣言,“纵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因为人肉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合而成的混合物,只是一个有形且有限物体载体,寄居于肉体内的灵魂则是无形旅客——灵魂,所谓“此身虽异性长存”。佛学上称灵魂为第识,又名末那识,其特征强烈我执,亦即“自我中心主义”,这是其他宗教局限性所在,也是佛与上帝本质区别。要想彻底解脱,必须破除我执,开发第八识(即元神,佛教称为阿赖耶识),然后转识成智,明心见性,超凡入圣圆满佛果。

  可惜山谷前身女子不明此理,否则在她临终时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定蒙佛接引,往生净土,登菩萨位,永脱轮回,不至于继续投胎为人,流浪三界。转世后的黄山谷在州衙午睡,前生母亲在祭祀召唤,其灵魂仍会回老家接受母亲的供品——芹菜面,因而促成今生的会合。在佛教唯识学上,末那识的投胎是“去后先来作主公”的。当那个芜湖乡村小女子死后,灵魂出窍,迷迷糊糊地从芜湖乡村的上空,飞向江西修水县黄家的屋顶,尽管千里迢迢,灵体瞬息即到。飞行迅速且不谈,那么何以偏偏投向江西黄家而非南京郑家呢?这是由于“业力牵引,不由自主——端的是“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连修行多年的道人也未必逃脱(请下篇三生石上旧精魂——圆泽禅师悲剧》) 。但业力本身会有选择能力吗?这使很多人感到费解。后来读《地藏菩萨本愿经》才知道原来无明业力难思议,举首三尺有神明虚空之中有很多鬼神,鉴察善恶世间的一切一切,无论我们做如何隐秘之事,它们全都了如指掌,并予以宏观调空,赏善惩恶。果然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地藏经》云:“南閰浮提(指太阳系内)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可见不仅是行为上的罪恶隐瞒不了,就连心念初动、思维意识,也会被鬼神洞察无遗!不过世人不知,还以为聪明,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可见业力的范围,应包括有形的行为与无形的念。由身、语、意所造作产生的业力,决定人的命运吉凶和灵魂趣向——或者三善道(升天,成人,修罗),或者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这便是投胎转世之由来了。

  如此说来,则黄山谷之转世,必有其宿世因缘,绝非偶然巧合之事。依世间法来讲,黄庭坚可以算是幸运的,因为善有善报,她不仅保持着难得的人身而且由女转男,又有功名,与前生相较,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依出世间法讲,则不算成功,因为还是在六道轮回之内,凡轮回一次,便迷失一次本性;何况有了功名富贵,更容易仗势凌人,而造恶业,每况愈下。

  试看山谷少年时期,受当时风气影响,喜好填写男女情爱的哀艳词章。有一次他与同辈少年、擅于画马的李伯时同游佛寺,参访得道高僧圆通秀禅师。秀禅师不问自知,但不忍心他们迷于艳词,致招堕落,所以警诫李伯时,嘱他不要再画马,因为画马时,心念专想于马,以致形随心转,难免堕落成马身。然后又呵责山谷曰:“大丈夫怀有盖世文才,难道竟用以写作无益于世,而又动人邪思的哀艳词章吗?”

  山谷听了这番呵责,不以为然,反自以为是地笑着说:“据禅师这么讲,难道我也会像李伯时一样变作马吗?”

  秀禅师乃以威严而庄重的态度,诚恳地劝告说:“李伯时为了画马,念想在马,模拟既久,积重难反,难免堕落成马而不自知。但那是他自己的事。而你写那些撩乱人情思的哀艳词章,不知会令多少人读后起邪思而贪淫好色。这种诲淫诲盗、误人子弟的恶行,岂只是变马而已,恐怕地狱正等着你哩!”

  山谷被秀禅师义正辞严地当头棒喝,深知秀禅师乃一得道高僧,绝不会虚言吓人,顿时反省其利害关系,深因果报应的道理,遂诚惶诚恐地向秀禅师谢罪悔过,发誓永不再写哀艳词章了。

  他少年时行为不检,几乎堕落,幸遇善知识指正,后来有此孝行,这都足以证明山谷的善根深厚,佛缘不浅。如其所作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

  由此诗便知山谷终于归依佛门,而吃素念佛了。因当时禅风高峻,时人多驱于习禅,山谷亦亲近不少高僧,潜心参究,并得法于黄龙禅师。晚年建精舍于四川射洪县涪水之滨,自号“涪翁”,栖心净土,念佛不辍,临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修得正果,流芳于世。一桩大事因缘得以了结,小女子隔世成佛,不亦伟哉!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