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与玫瑰读后感精选
《夜莺与玫瑰》是一本由[英] 王尔德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页数:23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小到大一直不是喜欢看童话的人。倒也不是不爱幻想,只是内心抗拒着接受这些不符合生活的美好故事,他们都是骗人的。之前喜欢的作者曾引用过王尔德的一句话,而我觉着这人说话挺犀利,没想到却是个写童话的,还是个写给大人看的童话作家。 童话之所以叫童话,我认为是哄骗人们“世界真的是美好的”。不过夜莺与玫瑰是比较残忍的童话。你为你爱的人去追求他爱的人做了那么多事,甚至牺牲了自己,他却根本就不认识你,不知道你为他做过什么。以及人们口口声声说爱,爱是什么?会长久吗?是真的存在吗?我想我还太稚嫩,目前还不能完全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图。期待有那么一天自己终会明白。
●https://book.douban.com/works/1069743
●冬天的时候,卖这本书的人站在教二草坪旁边朗读泰戈尔,原文,口音很重。因为没戴手套,手指头全部冻成乌青色。我路过,看见他摆在长椅上的寥寥几本书,有王尔德,迟子建,还有金融期刊,杂七杂八。他把目光从手里的书上挪开,看着我说,我是来交朋友的,不是来卖书的。顿时想起三年前在树林里遇到的一个男生,目光迟滞地看着很远的地方,边走边吟诵博尔赫斯。付钱,飞快地跑开了。
●不错
●读了一年,为什么?我对林徽因没有意见,对王尔德更没有意见。只是对封面设计有意见,对打着他/她俩的名号,从网上随便找译文的做法有意见。张爱玲说读红楼后四十就觉得食之无味,后来长大才知是高鄂续编,果然没逃过她天生的文学敏感度。我虽没有天分,但也知道王尔德的基调没译文那样明朗。“丧!”
●2016.01.21 童话的世界离我好像很远......
●童话的世界也带给人无限的反思!
●喜欢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一):没有了童心的我
用王尔德的文笔写童话真的有奇妙的化学反应。当初把林徽因的译本和另一版本还有原文对照真看的。另一版本翻译的比较中规中矩,但缺少灵气,林徽因版本的清新有趣,是那种完全读懂了故事,然后还加了自己的小特色的翻译,很有女性柔美的味道。但总觉得少了一点原文的伤感。 最近重读The Selfish Giant,第一想法竟然是花园是巨人的私人财产,没有义务开园纳客啊,感觉很沮丧,我也成为一个没有童心的大人了吗?明明当初觉得自己会一辈子童心未泯的。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二):这翻译我也是醉了
不过稍微客观一点来说,可能因为这个女的已经死了60年吧,年代感十足,里面的翻译都超级中式的,各种【弹弄丝竹、风华绝代】之类的词看的我是不要不呀的。太坑了好吗!
这倒是没什么,我印象中读过别的译本,起码夜莺看起来是个容易感动的家伙,结果到了林徽因这里,它变成大煞笔了,言语间透着一种没头没脑的感觉,说好的感动呢!王尔德自带忧郁Buff的文笔怎么到你这就变味了!谁再跟我说林徽因大才女我跟你急我告诉你!
得亏这个版本是中英文对照的,我可以把前半本烧了,然后留着英文版的。
你们谁买谁煞笔!不要买!再说两遍!不要买!不要买!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三):夜莺与玫瑰
受上本书影响,想要继续看一些充满可爱风趣的文字,所以选择了一本童话书。
小时候看的童话书是安徒生,而王尔德的童话与安徒生是两个极端。大人们或许更喜欢王尔德,因为写出了他们正在经历的无可奈何。
这本童话集有7个小故事:夜莺与玫瑰、幸福王子、巨人的花园、忠实的朋友、驰名的火箭、少年王、星孩儿。
每一个都写的很好,寓意好,文笔好,林徽因的译文我觉得也很好,最合适的,都是童话的结局,是现实主义的童话,正如某篇烟花所说:浪漫主义已经死了,然而看到王尔德的童话,即使都是欧亨利式的结局,依然觉得浪漫主义永远存在。
我在每个故事后都写了感想,此处不再赘述,总之是本很值得推荐的书。
书是中英双语的,篇幅很短,看完了译文,留下原文以后慢慢摸索着看吧。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四):夜莺与玫瑰:爱情无谓献生的伟烈
七个童话集,整体还是童话的简单逻辑:善恶终有报。善良的王子雕像和燕子舍己救人死后进天堂;巨人不再吝啬被耶稣带入自己的花园;星王子因暴行变怪物等;没什么意思。
但值得大力碰赞的是《夜莺与玫瑰》篇章,难怪可以成为艺术经典形象。穷学者青年思慕贵族小姐,听说送她难得的红玫瑰就能博取芳心,但无处获得红玫瑰而终日苦恼。他家门口的夜莺得知情况后,觉得爱情高尚珍贵要帮助青年。于是夜莺去向玫瑰树问如何开出红玫瑰。玫瑰树说需要夜莺连着唱好听的乐曲,这时候会开出玫瑰;但要开出红玫瑰必须夜莺那玫瑰刺扎入自己心房用血让红玫瑰。夜莺犹豫后义无反顾,在悲凉的高歌中刺穿自己心脏,开出红玫瑰。而穷学者拿着红玫瑰追求,贵族小姐却无动于衷嫌弃穷酸。于是学者扔掉玫瑰,酸葡萄一样说时间不如拿来博学多识。
夜莺悲歌扎心义无返顾歌颂爱情献生,穷学者理所当然最终怯弱自欺欺人,贵族小姐物质高于爱情。三角关系鲜明,而故事本身像歌曲一般高昂辗转,且寓言性强。一篇拉高全书质量,夜莺与玫瑰仿佛是爱情的悲喜剧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五):《夜莺与玫瑰》王尔德
童话从来不是只写给孩子看的。童话可以美丽、梦幻、天马行空不知世事;也会阴暗,讽刺,绝望颓废凄楚悲凉。
王尔德真的很美,美得惊心动魄,又很悲伤,像细细密密的伤口,不会轰轰烈烈,却是又疼又痒的折磨。
扑向玫瑰花的小夜莺再也不会为了爱情歌唱,王子破碎的心和燕子冷下来的尸体也许可以在天堂生出一片花团锦簇,死去的少年王或许会为落入暴君统治的人们落泪,不知道汉斯会不会因为“朋友”恐惧,巨人能不能看到他最爱的孩子带给他的花园……
我才知道收入语文课本的《巨人的花园》,并不是完整的,确切地说,这完全是两个不一样的故事,小学课本里只留下了巨人和孩子们,完全删去了童话里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巨人最喜欢的小男孩。我甚至不能清楚地分辨出这个小男孩是谁,也许是十字架上的耶稣,拥有天堂做他的花园,或许就是巨人自己,所以只有在死亡的时候,他才会再次出现在巨人眼前。
童话有它的特殊性,不需要那么合理完整的逻辑,容易无所顾忌地发泄情绪。不是所有童话都以“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结局。其实童话里有再残忍不过的现实。
悲剧总是发人深省的,童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