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喜相逢》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喜相逢》经典影评集

2020-07-01 22:1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喜相逢》经典影评集

  《喜相逢》是一部由大鹏执导,耀东 / 李勤勤 / 方青卓主演的一部喜剧 / 悬疑 / 短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喜相逢》影评(一):在这里,他做自己

  今年年初,因为疫情的缘故,我在老家滞留许久,也意外地与家人多了很多相处时间。在无事,每天都会上B站“挖宝”,搜寻各类纪录片。有一次我去侄子房间,他正拿着手机看一个关于物理学视频,我还记得是《物理学终极迷思:时间是什么?》,发布者是“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我很惊讶地问他,“你也经常上B站吗?”侄子点头说:“是啊,这上面有很多物理学方面的视频。”我知道他喜欢物理,没想到他会自己主动去找视频来看。同时,我没想到的是我跟下一代有共同喜欢平台。不止如此,我父亲喜欢看军事相关的视频,我也会找到张召忠在B站上的视频,让他看个够。

  可以说,B站提供了一个我们全家不同年龄层观看的平台,有各种各样的视频满足我们不同的需求。昨天看到B站短片《喜相逢》,让我想到B站不光是年轻人玩的网站,不论是像我侄子这样的少年,还是像我父亲这样的老年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而《喜相逢》里的主角设定,就是跟父亲年龄差不多大的老年人。

  片子一开始,李勤勤咯咯咯的笑声就出来了,她饰演了一个风韵犹存的老年女性小李。两个老年人在湖中划船,小李快言快语性格爽直,一边忙着姐妹聊天,一边问老头子,“你平时总有点儿爱好吧?”老头尴尬地回:“噢,没有……我还是更喜欢学习。”而老头子嘴里念叨的“哔哩哔哩”,她听着也是一头雾水。

  在日常生活中,老头不起眼,也看不到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他看起来既不会跳舞,也不会交际,可他是一个UP主。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新鲜词汇,小李也不明。其实,像小李和老头子这样经历了岁月磨炼的人,故事都是掩藏在日常的万千琐事之中。大家都戴着面罩,扮演着社会赋予的各种角色,有各种道德法律纪律约束着你在正常规定生活。必须有个合适的平台,在那里能够松弛的袒露自我。对很多人来说,那就是去B站做一个UP主,就像老头那样。在B站的老头是闪光的,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在这里,日常生活评价的那套体系不起作用了,年龄、资历收入等都不再是评判人的标准。在这里,他做自己。

  做自己,是一个绽放过程。很多人在现实压抑渴求、久违的愿,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找到了释放实现空间。在现实中你是平凡无光的,而在这里你是自己世界的王。也许你发现一个你很熟悉的人,在B站是一个UP主,做的是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你觉得太奇怪了,怎么会这样呢?其实你只要顺着他的内心世界逻辑去走,就会发现发生这样的事情真是太正常了——那个才是真正的他。

  颇有意思的是,片子提到了“前浪”,这个也是跟之前B站争论颇多的宣传片《后浪》做一个呼应。“前浪”们累积的人生经验,如果能找到一个好的渠道去表达出来,是会惠及后人的。所以B站不用定义自己为年轻人玩的网站,而是可以各个年龄层找到自己的表达渠道。各个行业的人也能以自己所长来吸引更多的人。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喜相逢》影评(二):乘风破浪的小破站

  站在破圈。

  其实它早已经不安于只做当初那个二次元的小破站了。

  用户在增长,UP主越来越多,B站所辐射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当你再向别人安利B站的时候,其实也不必再费太多唇舌,人们或多或少地听说过鬼畜,番剧,以及那些成为流行文化一部分的弹幕。

  曾经小众的B站,越来越大众了。

  音乐,影视,国创,知识,它能提供给用户的,早已经不只是用于下饭的娱乐内容了,它成为一个好者的集散地,成为一个学习型APP。

  我想,也许B站的创造者也没有想到,B站会产生如此多奇妙的变化。

  但这就是时代洪流的神奇之处,它总是会给我们惊喜。

  今年B站已经走过了十一个年头,历经了互联网的沧桑巨变。

  站11周年,先后发布了两支广告片《后浪》和《入海》。

  其中《后浪》引发广泛争议,甚至制造了一个语境,供更多人,尤其是两代人之间,就所谓后浪和前浪,进行讨论,乃至争论。

  从这一点上来说,这支广告片是成功的,两代人之间曾经有过,或者一直存在的隔阂,值得被摆上台面来讨论,尽管是以或许激进的方式。

  相较于《后浪》的激励鼓舞和《入海》的感同身受,《喜相逢》更像是一种抚慰,一个宣言。

  所谓喜相逢,是两代人之间,是许多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之间,是多元文化之间,通过B站,打破壁垒,突破次元,实现了真诚的对话。

  站成为一个桥梁,在这里,知识不再是哪一代人所独享的,只要有学习的欲望,知识的大门就是敞开的,不但敞开,而且以一种更容易接受的姿态潜入你的生活。你甚至可以一边娱乐,一边把知识学到脑子里。

  这大概就是寓教于乐吧。

  所谓喜相逢,也许就是,世界从来都不是二元对立的。不同的圈层,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纪,在同一个世界里,在同一个B站上,欢喜相逢。

  这才是时代给予每一个普通人的机遇。

  在《喜相逢》这支广告片里,大爷为了自己的夕阳红幸福,在B站学会了拍大片,遍访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UP主,最终成功登上B站首页,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正如B站所强调的,它是一个学习APP。

  在这里,我们走进科学,拥抱文化,与艺术共舞,与潮流同行。

  上B站,去学习。

  这是一句有趣的口号。

  毕竟,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只有保持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才能使人跟上时代洪流的脚步,与潮流共舞,而不是被潮流抛弃。

  打开B站,跟罗老师学法学,沐浴法学之光。

  听听局座分析世界局势,看看硬核的半佛仙人又起底了那个行业,看看何同学又搞到什么新奇的数码产品。

  也可以看看鬼畜,学学剪辑,追追番剧。

  世界正向你敞开。

  人就在时代之中,通过学习跟上它是必修课。

  学习,当然不只是年轻人的特权。

  学习不分年龄,也不分圈层,只要你渴望知识,你就可以通过学习追逐时代脚步。

  正如《喜相逢》片中所说,学习,才是永葆青春的唯一方法。

  一个美好的世界,从来都不是制造对立,而是建立桥梁,弥合鸿沟,消除对立。

  而学习,就是最好的一座桥,连接一切。

  让我们在B 站,和我们想要学习的知识,和那些与我们一起学习的UP主,和那些与我们相同或不同的人,喜相逢。

  《喜相逢》影评(三):你倦怠的时候,爷爷们却在勇往直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最近觉得这句话说得真在理。

  不知道现在20岁出头的人眼中的上海是怎样的,但至少跟我们那会肯定不一样,Apartment和Shelter都不存在了,我被兔子她们带去过一次的Inferno现在也不知道是否还在营业。前几天从昆明飞过来的佳妹,在朋友圈发了一堆她打卡的网红店,我心想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好素啊,我们那一代可真是太血腥了,现在还有年轻人听重金属吗?

  好在这个社会上好像还是有不服输的“前浪”,这两天在哔哩哔哩看到了《喜相逢》这个片子,觉得拍得可好了。一看导演,和《啥是佩奇》是同一个人——张大鹏。与传统品牌拍TVC不同,他总是从很草根的人物入手,突破我们对一类人的想象,告诉我们其实年龄从来不是问题,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喜相逢的片头

  和Cate Blanchett新上映的《美国夫人》差不多,在我们心中保守派似乎就是不愿意学习和向前的一类人,但50岁的她仍旧决定入读律师学校。《喜相逢》里的老大爷,为了“追女仔”,花了两天的时间浩浩荡荡学会了怎么拍摄怎么剪辑——年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态度,前浪之所以成为前浪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不再学习不再前进。

  但倦怠除了让你的人生变得更糟,不能带给你任何正面效应。反而是剧中的爷爷,为了“得不到的爱情”勇往直前乘风破浪,两天的时间就学会了拍摄和剪辑。勇于接收新鲜新生力量带来的新生事物,就可以完美“入海”。

里边的爷爷超酷

  被大家昵称为“小破站”的B站早已不是一个“精神角落”,它已经成为国内主流的视频交流平台,基本上是我点击最多的视频网站了。提到B站,大家想到最多的是鬼畜,我承认我也的确常常会去看鬼畜,但B站现在的自制内容其实早就已经出圈了。

  比如我最近在追《非正式会谈》的小哥哥们,这个综艺已经连续制作了六季,拥有了许多忠实粉丝。最妙的是,我之前在伊斯坦布尔参加世界旅游博主大会的时候还认识了“唐打嗝”唐小强,他本人真的超可爱也乐于助人,加上我之前在伊斯坦布尔也住了一年,常常会跟他聊土耳其的东西。

和“非正”的唐打嗝在伊斯坦布尔

  最近也在跟着B站的UP主健身减肥,早期只是跟着郑多燕跳半小时的健身操,现在开始注重矫正身体仪态,还从瓜子手中接受了安利,开始对着zoey周六野等人的视频运动起来。我喜欢B站弹幕里大家相互鼓励和吐槽的风格,总觉得明明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锻炼,但也不孤单。

  一些纪录片也可以在B站找到高清资源,Netflix制作的《我们的星球》B站上就有1080P的珍藏版。在上个月开始我自己还成为了B站UP主,目前只制作了三个视频,跟大家分享了我最喜欢的伊斯坦布尔和伊兹密尔,然后在成都华尔道夫做了一次吃播,我自己也在摸索之中。

冬日伊斯坦布尔 Winter in Istanbul 【夏奈好好玩】_

  觉得B站有点像十年前的豆瓣,五花八门,好玩的都在里面。

  最令人感动的是B站对于UP主的态度非常包容,比如《喜相逢》里的爷爷,学习了剪辑后也成为UP主,找到了生活的乐趣,B站不仅仅是一个适合后浪的平台,也是一个全年龄阶段的人都可以使用和学习的平台。

  立足流行文化平台 ,争取整个社会的“泛年轻群体”,这是B站做得最出色的一件事。

  在各大品牌都把营销策略定为抓住年轻人,要和年轻人玩在一起,讨好式地搞潮玩文化,语境融合时。B站第一个站出来告诉大家,我们不需要去讨好年轻人,我们应该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甚至“入海”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

  视频中的老头明显不是年轻人,但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属于年轻人的那种蓬勃,那种生气, 所以在B站,我们看到67岁的局座,看到腾格尔老师,看到罗翔老师,这些在生理年龄和专业知识类型跟年轻、潮流、流行似乎不搭界的人,在B站如此受欢迎,甚至很多就是在B站才火起来的。

  我一直记得乔布斯的某个访谈,当时记者问他对于苹果的市值超过微软一事的看法;他以不可置否的语气回答记者:“第一,苹果的市值会不会超过微软这一直不是他和他们公司所关注的事情,他们所关注的只是如何将苹果产品做到更好;第二,苹果的市值会不会超过微软这也不会是消费者选择苹果产品的原因,消费者关注的只有苹果产品够不够好而已。”

  在我们小的时候,总是被灌输要做“第一名”的意识;然而,我们却不是为了成为第一名而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将自己的兴趣和梦想做到极致,以此为目标去尽最大努力完成这件事。只要做到极致,“第一名”这个头衔自然而然会随之而来;“第一名”永远不是一个人一辈子存在于世的意义,因为什么事情而得到这个第一名才是一个人存在于世的意义。

  因此,在年轻人中成为“第一名”的B站,以一个小破站的姿态出发,并不是为了要打赢其他的视频平台,它自始至终所做的是给年轻人一个施展的平台,包容他们、理解他们,向世界介绍他们,并且吸引那些想要“年轻”的所有人,让大家知道,不要倦怠,我们勇往直前的路上,B站一直在后边支持着我们。

  去B站关注下奶:https://space.bilibili.com/24116413

  《喜相逢》影评(四):B站11周年,我们与“浪潮三部曲”喜相逢

  “众所周知,B站,是一个奇妙的APP。这里,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地方。”

  在B站十一周年的特映短片《喜相逢》中,曾经是冷门圈子代名词的“小破站”终于可以自信地宣示:这里不仅仅是亚文化自我表达的视频社区,更是全世界最丰富多元、最有意思的文化交流碰撞的平台。

B站11周年特映《喜相逢》

  短片《喜相逢》是B站“浪潮三部曲”的第三部,与前作《后浪》、《入海》一样,这一部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观察讨论“青年”这个群体的新角度。但这部收尾之作并不止于此,无论是对“青年”一词的释义,还是对B站这一品牌内涵的挖掘,《喜相逢》相对于前两部都是一种超越和升华。

  五四发布的《后浪》以演讲剪辑的形式,从“前浪”的角度,表达出对“后浪”也就是青年一代的肯定、鼓励和期许。这种前所未有的代际间的喊话也引发了各个层面的广泛讨论。《后浪》所引发的种种争议也使其成为了今年关注度最高的广告短片之一。

《后浪》

  而跟《后浪》相比,毕业季上线的《入海》,则在抒情的同时也更贴近现实。它聚焦于站在人生岔路口的每个青年人个体,跃入人海,该怎样直面自己的平凡?《入海》给了我们答案:尽自己的全力,追寻自己的梦想,人生虽然平凡,但也“各有风雨灿烂”。

《入海》

  第一部《后浪》喊话青年一代整个群体,第二部《入海》关注每个平凡的青年人个体,而到了收尾之作《喜相逢》里,张大鹏导演则把镜头对准了一位“勇往直前的爷爷”。看似离题的设定,却赋予了“青年”这一词更深刻更广泛的内涵。

  张大鹏是近几年少有的,把广告短片拍出了圈的导演。2019年春节期间,他执导的《啥是佩奇》刷屏网络,在短短八分钟内把新年、春运、亲情这些能触及到当下人们情感痛点的元素,整合成了一出发人深思又不失幽默风趣的生活喜剧,引发受众共鸣。而《喜相逢》也同样从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破题,同样以老年人为主人公,以诙谐趣味引人发掘故事背后的深意。

  短片《喜相逢》的故事始于一场黄昏恋的约会。戴着黑框眼镜,颇有些geek气质的老爷子费力瞪着鸭子船,而另一边打扮时髦的老太太则在心不在焉地打着电话,就是挑刺自己的男伴缺乏艺术细胞。这种几乎零交流的尴尬场面,终于在老爷子提出自己是哔哩哔哩up主后被反转。老太太误以为他是知名大导演,而老爷子这边一时半会儿也解释不通。俩人的跨服聊天以两天后给老太太展示老爷子的大作结束。

  镜头一转,画幅一变,从土味世界之窗来到了老爷子的创作现场:台灯下奋笔疾书,头脑风暴,查攻略,写脚本;城市里,横冲直撞,左右逢源,扛器材,拍素材;天台上,壮怀激烈,畅所欲言,学知识,搞创作。勇往直前的老爷子,本以为他是个青铜,但其实是个自学成才、深藏不露的王者up主。

  然而,大费周折、连拍带剪的作品依旧没能捕获老太太的芳心,但无心插柳,老爷子的视频上了B站首页,获得了更多的点赞和支持。成片里,各门各类,各行各业的up主纷纷出境,助力老爷子为自己最爱的视频学习平台——B站打call,一同喊出了“你感兴趣的视频都在B站”的应援口号。

  七分钟的《喜相逢》看下来,我们不仅被片中老爷子搞创作的热血所感染,也被短片呈现出的B站带来的网络时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文化交流所感动。如果说B站“浪潮三部曲”的前两部还是聚焦于具体的青年形象,那么这部收尾之作则把目光放在更广阔的、以B站为媒介的青年文化上。

  从纵向上来看,年轻潮流的青年文化,通过B站触及到了各个年龄层的人。像片中的老爷子这样,热爱学习、立志“活到老学到老”的中老年人,就可以通过B站这个平台学习新潮的知识和技能。对处于人生学习黄金期的小孩子来说,则更是能在此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开拓眼界,学习知识。与潮流同行,不再具有年龄门槛。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无论是像片中老爷子这样的萌新up主,还是局座、腾格尔、罗翔老师这些各领域的前浪,只要还怀有一颗不想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决心,也可以通过B站这个平台,输出知识,表达观点,展现自我。

  从横向上看,B站的存在也拓宽了青年文化的边界。青年文化和主流文化二元对立由来已久,小众、冷门、叛逆始终是其撕不去的标签。但是,通过“发弹幕,看视频”这样的富有趣味性的形式,二次元、番剧、电竞等等这些青年文化被更多的人认识并喜爱,不再是自娱自乐的小众圈子,而是渐渐融入了大众的文化生活。

  同时,B站也把军事、历史、法律这些主流文化甚至是精英文化领域里的内容引向了青年受众,可以说是打破了此前二元对立的藩篱。在多元文化集散地的基础上,B站还建构了一个学知识,学技能的学习体系,并不断提升这个体系的全面性、专业性,使这里从一个圈地自萌的小破站,逐渐发展成了 “知识的田野,兴趣的摇篮”。

  这就是《喜相逢》或者说是“浪潮三部曲”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对青年群体的观照,更是对青年文化的记录和传扬。而三部曲背后,也是B站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不仅仅是做成一个立足青年流行文化的视频平台,更全面地致力于新老融合,推广整个社会各年龄圈层、文化圈层的“泛青年群体”,在主流环境中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喜相逢》影评(五):这么疯狂的「相逢」,人生不经历一次怎么行?

  你平常最爱逛哪个网站?

  派爷先说,B站。

  一方面,是想看看弹幕,补给欢乐。

闯关东 弹幕

  另一方面,是工作需要和学习需要。

  别笑。 这是真的。

  在B站,你能迅速找到想要的访谈、影视剧cut。

  很多up主,还能让你充电、涨姿势。

  今天呢,派爷想安利几个大神。

  这要从一部短片说起——

  《喜相逢》(2020)

  站11周年特映短片,只有7分钟,派爷刷了好几遍。

  因为,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很耐品。

  故事很简单,一对老年人在河滨公园划船,相亲。

  老爷子有心,性格宽厚,不断找话题攀谈。

  老太太无意,还有些刻薄,全程都在忙着通电话。

  而且,言语之间还在将他推远。

哎 我得买菜去了 快点吧

  老爷子说自己喜欢逛哔哩哔哩,在上面可以学点东西。

  就“学点东西”这四个字,老太太自顾自地埋汰起他来。

  说他学不了跳舞,个头不够。

  剪辑也学不了,没有艺术细胞。 逐渐的,手艺从“剪辑”降格到“剪头发”,又降格到“剪纸”。

  听到这里,老爷子脾气上来了,吹嘘自己是B站高手,曾经拍过广告大片。

剪片儿算什么啊我还拍呢

  可这老太太并没有对他产生什么好感。

  她“刮目相看”,主要是因为这能让她在朋友面前炫耀一番。

  聊天的时间不算短了,什么成果呢?

  这老太太对“B站”的理解,是这样式儿的。

这让我老是想起来小时候唱的那个儿歌小螺号 哔哩哩哩哩 滴哩哩哩哩

  结局更让人啼笑皆非。

  老爷子坦诚交流,有心栽花花不开。

  岸边吹萨克斯的老李,却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得买菜去

  从他们的相处就能看出《喜相逢》的特色:黑色幽默。

  老太太聊天觉得无趣,不断插科打诨;老爷子始终热脸贴冷屁股,也越来越憋屈。

  笑声里满是苦涩。

  这“相逢”可一点都不“喜”。

  《喜相逢》让派爷眼前一亮的,还有它的“解构”手法。

  老爷子一直被刻薄的老太太埋汰。

  他开始反击了,靠的是飞扬的想象力。

  他开始满怀激情地讲述自己的“拍片狂想曲”。

  有精神指引。

如果说有一种灵丹妙药可以永葆青春 那 只能是学习

  有豪情万丈。

  在这里,老爷子像变了一个人,精神抖擞,昂首阔步。

  有坚定执行。

  他跟随着B站的大神级up主,拍下他们的日常。

  比如动漫up主LexBurner,时尚美妆up主机智的党妹。

  随后,影像甚至变得“超现实”起来。

  老爷子拜访游戏up主老番茄时,那场景如同特工探秘。

  又或者,他会突然出现在法律up主罗翔老师的课堂上。

  派爷还注意到。

  在老爷子讲述完毕时,短片的画幅随着他的动作,有了相应的改变。

  老爷子神采飞扬的讲述,以及最后的动作,一举让他化解了窘迫的处境。

  由此可以看出。

  这部短片不仅具有强烈的黑色幽默感,还很疯狂,充满了解构精神。

  派爷在想,像《喜相逢》这样风格如此突出的短片,若是放在其他网站,似乎会显得没那么和谐。

  但放在B站,真的再适合不过。

  因为,B站本就有解构文化的基因。

  派爷举几个例子。

  比如鬼畜。

  up主@小可儿有剁不光的手根据赵本山春晚小品创作的鬼畜作品,成了B站2018年播放量之王。

  截止目前,播放量6153.7万,弹幕47.2万。

  它为何能有如此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先来看一下什么是鬼畜。

  视频素材,是经过二次创作的,要快速,且重复。

  再搭配上类似神曲的BGM。

  比如这首《我是念诗之王》。

  旋律非常魔性,歌词糅合了《昨天今天明天》、《红高粱模特队》、《化疗》等小品。

  内容含量很高,效果自然就很上头了。

  这就是鬼畜有趣之处,重新创作,解构了素材原有的意义,强化了搞笑效果,而且非常洗脑。

  还有更精彩的。

  比如,up主@_青红造了个白_拿电影《小丑》和电视剧《马大帅》,搞起了二次创作。

  《小丑》是一部极度悲伤的作品。

  电影里,小丑要靠服用精神药物活下去。 他想成为一个脱口秀演员,但很失败,饱受世人嘲笑。

  新剪辑之后的作品是什么效果?

  小丑强颜欢笑,另一边,马大帅瞥眼看他,不以为然。

  接着,小丑说起了《马大帅》里的台词。

反正不管怎么说 我就不想活了

  有意思的是,台词与口型神同步,而且还暗合了小丑的厌世态度。

  马大帅呢,瞬间变成了人生导师。

你得支棱起来呀

  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影视人物,这么一剪,竟对上了话,还将《小丑》原作里的悲伤,解构成了奇异的无厘头喜感。

  不光是up主,很多创作者也很会这么玩。

  代表人物,吴亦凡。

  曾经,网友截了他在综艺里的表现传到B站,吐槽他的freestyle水平不行,歌词太随意。

  随后,吴亦凡就以这几段唱词为灵感,写下了说唱作品《大碗宽面》。

  歌词内容不仅接地气,还写出了一种洒脱无畏与平和包容的人生态度。

  本来,他被众人嘲讽,后来竟借此一举斩获了很多的路人好感。

  这种出奇的效果,同样也是源自于解构精神。

  短片《喜相逢》延续了B站解构文化的基因。

  最值得玩味的是。

  老爷子相亲时,原本只是吹牛撑场面。

  可后来,他真的花了两天的努力,潜心投入到拍片之中。

  最终,老爷子“解构”了从前缺少亮色的人生,收获了自己的“喜相逢”——

  他不仅结识了很多才华横溢的up主,他拍的作品也上了B站首页。

  我们爱看弹幕,爱看鬼畜等视频。

  说到底,是想以网友的脑洞言语和新奇创作,来解构掉自己的苦闷,收获欢笑。

  派爷还想说,我们还可以换一种身份。

  从观看者,变成创作者。

  别不信。

  只要你花了时间,投入心力。

  或许在不久的未来,你也能与一个更精彩的人生,欢喜相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