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全9册套装:《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
《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全9册套装:《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是一本由肯·福莱特(Ken Follett)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90.26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全9册套装:《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精选点评:
●真的是一部巨作!
●好看!
●1911~2008,读完后理解了为什么《阿甘正传》那么受欢迎。喜欢这种书,如同《光荣与梦想》一样。文笔好坏是一方面,觉得更像历史科普书。多多少少,知道外国人怎么看那段历史。 书中充满了对集权的不满,前期 尤其是一战,美国简直就是全人类的圣地。后期,发现对美国的评价也没好到哪去。不过最终的结尾,还是回归了传统的宣传。美国的制度是最好滴,过程中有人把好经念歪了。但我们的制度,能自我纠偏。 读后,越发觉得这两大主义没有根本的对错,还是要看执行人。很庆幸中国一直在走自己的路,没有盲从到底,不停地修正。坚持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好。 PS1:法国全无存在感啊,哈哈哈哈 PS2:真要拍电视剧,值得期待。不过,让HBO来好吗?绝对是为HBO量身定制,每集必那啥
●在两星和四星间横跳。作为小说乏善可陈,人物非常脸谱化,“没有一个饱受折磨的灵魂”真是恰当不过,最多两星。不过文字详略得当地串联20世纪重要事件,作为历史通识读物可得4星
●描绘了几代人的故事,情节设计,融入感极强,很多意外的剧情走向都让人感觉意味深长。
●如果一直看就会不能停歇
●历史通识读物的标准写法—脸谱化人物入手,升华到国家国际形象。人和国家的关系太明显了
●半年前就读完的书,读起来废寝忘食。
●超级好看的小说
《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全9册套装:《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读后感(一):世纪三部曲
《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世纪三部曲,超过200万字,去年大概花了60个小时读完9本。从一战到2008年,跨越一个世纪恢宏的历史背景,讲述英、德、美、苏饿几个国家的五个家庭三代人的故事。有矿的英国的贵族家庭和平民家庭,美国的政治家庭,德国的官员家庭,苏联的军人家庭,因为种种原因交织在一起的命运,关于战争、爱情、亲情、友情、政治等等命题,阅读过程很想手头有一本一战的历史书随时翻阅比对。 说再多战争是残酷的可能没经过战争的人都不能体会其中一二,历史教科书看到的巨大伤亡数字比不上小说里那章,邮递员去发陆军部索姆河战役身亡战士电报时,阿伯罗温镇上一个个家属站在门口不安地等待,当邮递员给一家发电报时母亲拒绝接那个信封这一个个细节给我的印象深刻。 有人将肯福莱特比做英国的金庸,对金庸了解不深,不知道恰不恰当。 推荐做娱乐性的阅读。
《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全9册套装:《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读后感(二):关于世界,关于人
三部曲,全九册,围绕着命运相互交织的几个家族的几代人,讲述了他们从一战前到二战后发生的故事,全篇读完,有些感受,予以记录。
1、关于爱情。书中呈现了很多couple的故事,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英国茉黛女勋爵和德国沃特尔的故事,一战前夕沃特在局势危急下勇敢求婚,春宵一刻却不太顺利,接着就是漫长的战争,敌对国家的一对夫妻被迫分离,丈夫参军,妻子奔走,收到的关于国家战役胜利的消息也许就会让她变成寡妇,肉体的分离是让人难以忍受的,但灵魂的交合却是婚姻持续的秘诀,历史的大浪将他们拍散,但爱让他们汇入了同一片海洋。在一战结束后,夫妻团聚,茉黛放弃所有去往德国,她为了自己的新家奋斗,历史的巨棒再一次挥舞,二战到来,这对夫妻又陷入了漩涡,苦难接踵而至,幸福吗,也许是的,不幸吗,也许是的,我自问没有沃特这样的勇敢求婚的勇气,也缺乏茉黛这样坚强的信念,如何能获得幸福呢?是苦难使得幸福更为耀眼,还是幸福也许就诞生于苦难,在两个人跨域时间设下的障碍时,会让幸福更为凸显吗?现在没有答案。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或许苦难中必须包含了勇往直前的信念才可以获得幸福吧。
2、关于历史。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世界和人的关系,真真的是个人的发展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历史的轰隆隆下个人的嗡嗡嗡根本不算什么,没人能逃过世界的波涛汹涌,问题是我该再这样的世界中如何抉择,书中的人物个顶个的名门之后,他们的未来也许早已注定,但我在当今的世界中,当下的自己中应该向何处走?强化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固然是一条不会错的道路,但向何处去却始终困扰着我。人是矛盾的,得过且过还是力争上游?这是个问题。
3、想到再补吧。
《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全9册套装:《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读后感(三):世界三部曲——历史读物还是小说?
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被称为可以当作历史来读的小说,确实不为过。尤其是前两部,将美英德俄的四国的人物与两次世界大战宏大的历史背景结合在一起,交叉叙述着小人物身上的小事、各国发生的大事,又将他们巧妙结合起来,小人物见证甚至推动着世界的风云变幻。
但是缺点还是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作为英国人,作者写作难免带着资产阶级的主观视角,极尽抹黑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巨人的陨落》中这一点还不明显,因为当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敌人都是封建贵族和沙皇,到了《世界的凛冬》便更多地写苏联的问题,直到《永恒的边缘》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批判达到顶峰。而对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犯下的错误往往避重就轻。书中描写的美国黑人种族问题,矛盾冲突远没有描述苏联、东德社会矛盾那样激烈,对于美国在二战拿到的好处、在朝鲜和越南的战争罪行、在全世界充当世界警察,以及苏联在二战中的巨大牺牲、苏联取得的成就往往一笔带过;对苏联、东德犯下的罪行、民众遇到的不幸、社会中的不公等就大书特书,并简单粗暴的都归结为社会主义的问题。另外《永恒的边缘》也没有前两部写的精彩,第三部更多笔墨描写情情爱爱、离婚出轨,几段情爱纠葛压过了历史成为了书中的主旋律。《永恒的边缘》的尾声,写了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似乎在引导读者认识到,书中写的美国社会的最大的矛盾——黑人问题已经解决或者说好转了很多,在现在美国陷入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全美抗议的时候来看这个结尾,稍显讽刺。现在的美国,可能正在等待着另一位马丁路德金来引导,甚至,在等待着社会主义的拯救。
另外,由于书中很多情节、矛盾都是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的,熟悉历史的人读起来,会觉得缺少悬念,毕竟接下来发生的大事熟悉历史的人都是了然于心的,缺少了一些读小说的趣味,但是全书当作历史书来读,又缺乏一些客观性。
总之,世纪三部曲是挺优秀的作品,可以当作历史读物,也可以当作小说,但是个人认为,还是配不上宣传中那么大的名声。
《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全9册套装:《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读后感(四):以小见大:从小人物的故事看历史大背景
从煤矿里探出头来的青涩小伙,眨眼间变为为工人福利四处奔走疾呼的抗议者,那抗议者的身影又渐渐幻化为青年人在议会上高声抗议的景象;从在贵族家里小心翼翼生怕惹恼贵族主的女仆,再到被英国皇家授予爵位的女公爵;从东德边境滑过房屋绳索悄然跨越柏林墙的“叛国者”,到亲身见证柏林墙轰然倒塌的东德女议员,近世纪的大事件在几个不同阶层的家族故事中巧妙地串联起来:工会的成立,一战的爆发,苏联的崛起,经济大萧条,纳粹主义抬头,原子弹的落地,二战的落幕,柏林墙巍然耸立顷刻间又破败倒塌,黑人运动的兴起,摇滚乐在世界各地大放异彩,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当选。
作者巧妙地抽取了不同阶层,不同国家的家族作为叙事主体,家族成员的迭代兴衰间又牵连出各个国家发生的历史大事件,主人公们的性格和行事都有了合理化的解释,故事走向亦是相当流畅,读起来也不会有断裂感。因此这套书籍腰封上的“三个通宵看完这套书”,放在世纪三部曲上,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连续的叙事以及明确的叙事时间线,让读者不会在过多的文字中感到迷失,反倒越看越无法自拔,只想一口气酣畅淋漓地看完整个故事。
在几个家族的故事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英国女仆艾瑟尔。出于工人阶级的她,在刚成为庄园女仆时,也带着自己的职业目标:成为一个事无巨细事事到位的女管家,却因被权贵吸引而意外怀孕,被家族抛弃,独自一人在伦敦生活。但她却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人生,在绝望之地,她依旧手握始终绽放的灿烂鲜花。一步又一步,她从工厂女工,到报纸主编,再到当地议员,最后甚至成为了女爵。在那些充满艰辛的岁月里,她从未认输。生活像四面不断向她挤压的白墙,而她总是能在最后一刻跳脱逃离,再向下一面更大更宽的白墙挑战。
当然,其他几个家族的故事同样引人入胜,且作者采用的穿插式叙事手法,很好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平衡分散于各个家族故事中。但正如部分书评所言,世纪三部曲最为精彩的是第一部巨人的陨落,第二部世界的凛冬相对逊色,而第三部永恒的边缘的主角们与前几部主角的设定类似,多少给人一种乏味感,就像第一根薯条总是最美味的,最后一根却只能勉强咽下。
除此以外,这套书的名字是《世纪三部曲》,但亚洲国家的声音和形象却是缺席的,故事更多地聚焦在欧美几个大国,这似乎也透露了些许疑似“欧洲中心论”的思想,亚洲国家的缺席,让这个《世纪三部曲》的名字,似乎缺少了点客观和全面性。
总体而言,作为一本以近代历史大事件为背景的叙事小说,《世纪三部曲》成功地描述了连贯又引人入胜的一个个故事,且不谈其作为小说本身已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光其对历史事件的侧面描述,也能引起读者对各个历史事件的兴趣,作为历史背景的小说,我认为这套书是极为成功的,值得一读。
《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全9册套装:《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读后感(五):世界的凛冬
如果说《巨人的陨落》是以战胜国的视角去看战争,看世界的话,那么《世界的凛冬》则更多是站在战败国,甚至挑起战争的一方子民的视角去对抗这个世界的。
在对世纪三部曲的深入解读中,不难看出,作者肯福莱特身后的文字功底。还有大量的文献史料记载,穿插在行文流水的故事情节中。既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也看到了生活。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
《世界的凛冬》这部书通篇读完,给我这个小迷妹的感觉就是书名一样,带给我无尽的寒冷。我紧紧的抱着自己,却也无法摆脱那种打摆的凄冷感。
和上一部一样,我也很喜欢作者安排的几位主线人物。他们和故事情节,和年代一样,是第一部的承继者。我们可以看到菲茨伯爵和碧公主这样的贵族在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中,也慢慢的变老,变脆弱,同样他们的孩子们开始走向这个舞台,挥洒自己更加热烈的生命。英国的贵族慢慢退出政治舞台,平民们开始参选议员,并且建立政党,成为这个舞台上坚强的一份子。这是舞台的光芒,也是历史的荣耀。
相较于热烈的惨剧战场的男孩子们,我更加关注后方的女孩们在不同的战区,为了共同的生命体付出的代价。
【卡拉】
卡拉这个人物形象非常饱满,在她身上,有正义,有脆弱,有强大,有美好也有隐忍。她是茉黛和沃尔特的女儿。在幼时,她追随茉黛的脚步进入报社时遇到暴动,我们就可以看到还是孩童的卡拉非常的勇敢和镇定。她有明确的是非观,也有勇敢的行动力。
少年时期,是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她的生命中被纳粹深入荼毒的时候,作为一位前贵族的后代,因为他们不肯同流合污的志向,他们的生活也被搅得一团糟,但是贫贱不能移。在匮乏的战争年代,卡拉努力维持着家庭的生活,也勇敢,正义的拯救着一些犹太人和弱者的生命。
最令我心痛的地方在于,纳粹投降后,苏联人的二次压迫下,卡拉勇敢的挺身而出,救出了一个几近崩溃的女孩。从这里看出,卡拉身上的牺牲精神可以说发挥到了极致。
【茉黛】
茉黛是英国贵族,为了爱情毅然放弃国籍,追随沃尔特来到战败国德国,她的后半生,在爱的滋养下,也在匮乏的生活下,顽强的开放着自己的花蕾。福莱特在《世界的凛冬》里让我看到了很多残忍的描写手法。茉黛跌入尘埃里的窘困,还有在经历沃尔特穷困之后,屈辱的死去时的无助和悲哀。都让我感同身受。沃尔特一度是一条重要的角色线,但是就这样突然的,不那么重要的死去了。我在内心里有些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感觉他身上的主角光环好像被人偷走了一样。
后期的茉黛,可以说还是非常感性的一个女性人物。性格特点并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虽然美人迟暮,但是不忘初心。
【黛西】
黛西这个人物和卡拉,茉黛都有着天壤之别。因为她的出身富而不贵,再加上父亲不堪的为人处世。直接将其努力打入美国贵族圈的成果给粉碎在了成功的边缘。记得当时黛西愤恨交加下,痛呼着“我要去英国和国王跳舞”。在肯福莱特生动的刻画下,我在黛西身上总能看到美国女孩斯嘉丽的身影,那种娇贵中又不矫情的坚强和神气。
黛西在开始抱着一种坚定的使命感,努力为自己寻找打入贵族的路径。更是因为这泡沫般的幻想,一度错过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爱情。但是,人总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在一段没有爱的婚姻里,分手是必然的结果。虽然几经波折,但是黛西最终在自己的坚持下,重新回到了爱人的怀抱。我对黛西的情感非常有共鸣。她在爱情上走的弯路和她的婆婆艾瑟尔有相似之处。这也是艾瑟尔身上通达的光环。因为她告诉黛西错误是无法隐藏的,你要勇敢的去认错,才能挽救遭受的损失。
我觉得这样的人性真的充满了光辉。
《世界的凛冬》在思想上可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共鸣,因为它的故事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我们被惨烈荼毒的一场世界大战。我们通过各种电影和历史的学习对它熟悉又陌生着。国会大厦纵火案,西班牙内战及国际纵队,苏联肃反运动,偷袭珍珠港,莫斯科保卫战,中途岛转折,决战柏林,曼哈顿工程,丘吉尔落选,联合国的建立,RDS-1苏联原子弹实验成功,马歇尔计划,东西德分裂。一幕幕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人类历史上破坏毁灭最多的大战和向死而生顽强生长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