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狂想曲读后感摘抄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一本由【英】欧文•威廉姆斯(Owen Williams)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8元,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本书主要是波西米亚狂想曲电影制造的一些图和文字介绍 推荐感兴趣的朋友去买来看看 当初买了英版 结果现在出了中文版 还便宜了那么多 呜呜呜 不过早买早享受是真的 强烈推荐大家购买! 书里面有特别多的图片 看起来没有压力 无聊的时候翻着看玩玩也特别合适 有很多没有披露过的拍摄现场图片 也可以让你更加了解电影制造中的困难和乐趣
《波西米亚狂想曲》读后感(二):《波西米亚狂想曲》:皇后乐队成就摇滚梦幻天堂之前因后果!
说起摇滚,在我的认知里,迈克尔·杰克逊绝对身处心坎巅峰,国内汪峰也着实引领风骚,至今我尤记得,中学时期没有电脑,于是总是利用节假日偷摸去网吧感受迈克尔·杰克逊的演唱会,那种激情澎湃,为梦想拼搏的精神不仅感动着现场观众,也让屏幕之前的我热泪盈眶。音乐,如今时代,我们总觉得它是潇洒恣意的消遣品,实则它是梦想与现实的幻化剂,当生活归于平淡之时,音乐总能让我们重新点燃奋斗激情。
喜欢听英文歌的人,耳中一定有诸多耳熟能详的曲目,《We will rock you》《Bohemian Rhapsody》定在时光的洗礼中侵袭过耳畔,也许我们不曾细致了解过背后的心酸,但一定为这样的音乐曲调动容过。皇后乐队,这个在我鲜少关注歌手乐队的普通人士耳中,也时常涌现,可见感染力无比令人震撼。《波西米亚狂想曲》即《Bohemian Rhapsody》在拯救生命演唱会中引燃全民狂热拥护,在我心中,那句“ma.ma”最有感染力。适逢多年后,我有幸阅览《波西米亚狂想曲:官方电影内幕集》,这让我有种想重新追星的念头,至少曾经以往,追星在我眼中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行径,只因总觉得太过不着调。因为皇后乐队,在我而立之年即将到来之时,原本已经习惯了安贫乐道的我被再次唤醒内心深处渴求梦想的因子,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摇滚,意味着不是放荡不羁,而是激情澎湃,当习惯了在短暂而又漫长的岁月中享受岁月静好,那么几多会鄙夷这样的疯狂,只因那种不接纳现实的狂躁让人很是不理解。在我经历了人间世俗人情后,我深刻体会到一点,一生何其短暂,奈何我们总是重蹈覆辙不厌其烦的走他人之路,勇于创新争做自己难道不美好吗。《波西米亚狂想曲》绝对是我重新看待自己后半生的导火线: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一: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王尔德
一个人,在他的有生之年,最大的不幸恐怕还不在于曾经遭受了多少困苦挫折,而在于他虽然终日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只在送往迎来中匆匆度过一生。——熊培云法鲁克·布尔萨啦,全世界称呼他为弗莱迪·摩科瑞,皇后乐队主唱,他从一个害羞的,长着龅牙的桑给巴尔岛出生的移民孩子成长为征服舞台,征服世界的摇滚明星。在一场酒吧音乐会中他邂逅了皇后乐队的其他成员,在自我介绍时,被嘲笑着牙齿不适合演唱时,他是如此回答“我天生多四颗门牙,这也致使我嘴里空间更大,音域也就更宽”,缺点不足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理应寻找出发光致亮点。在我们年少时,都有过被家人朋友不支持理解困境,就像弗莱迪父亲时常教导他“Good thoughts,good words,good deeds”(存善念,讲善语,做善事)这样才是人生志向所在,而非整日玩耍。
何为有价值的人生,是循规蹈矩成为他人的副版,还是勇往直前,做自己想做的但颇有些不正常的行径。相对于我而言,也许如今我已经满足了安贫乐道,然而我心知肚明我内心深处无法拒绝狂躁的理想罂粟,那种渴望成就别样自我的想法牵动着我灵魂深处的欲望。这些塑造了我即使育有一双儿女,但始终坚持自我的思维理念。我就像弗莱迪一样期望崭新自我呈现,只是我的梦想更多是在学识上提升,终究没有走成别人要求的样貌。弗莱迪阐释到,难道要像父亲一样整日劳累,也满足不了家庭太多的索求,这样的循规蹈矩是否真能够将人生变得美好成熟,想必在我们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答案。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会对其一生有着难以去除的魔力,自小生活在重组家庭的我,鲜少能够得到家人的关心支持,这点以至于我成年后对亲人渴望到极限。当我经历了人情世俗之后,我深刻明白,有这样的一种人,打着家人的幌子做着陌生人的行径,虚伪到极限。弗莱迪因为自小家庭的颠簸流离,致使他养成了复杂的性格,敏感多虑但又想要突破极限,这也成就了他多变的个人生活,双性恋耻辱以及无法言喻的艾滋病。这一切的复杂度远非只言片语能够阐释,唯有音乐中的韵律得以解放!
二:请你相信,岁月会成就最好的自己,时光也必将打磨出你别样的独一无二的美丽。
——文子(现代)《我不要一成不变的生活》
如果立志要做一件事,那件事的成功尽管在很远的将来,而那件事的发动必须就在目前一顷刻。——朱光潜“皇后乐队”这个乐队名称,顾名思义的女性化,是对妖艳暧昧的热情拥抱,这也造就了佛莱迪在公共场合的发光发亮,无尽的拥抱梦想。他坚持认为这个名字是他们决心成为征服世界的乐队所应该拥有的强大高调气场。现实可以有羁绊,但气势不能输,这就是“皇后乐队”的宗旨,哪怕主场佛莱迪最终被艾滋病困扰之时,他也终究没忘心理的渴求。
《We Are the Champions》这曲调能让人们情不自禁的聚集在一起,大声欢呼雀跃,疯狂鼓掌流泪,我们所谓的音乐之梦是不着调的行径,实则只是肆意的追求梦想,其意境难能可贵,人生短暂而难重复,永不能按照他人安排委屈自我,但愿我们在时光的流逝中,依旧能够记得自己的梦想所在!
《波西米亚狂想曲》读后感(三):传奇的《波西米亚狂想曲》,皇后乐队的另类艺术人生
一首超长的歌曲,没有重复的副歌,主唱是个龅牙男,包含摇滚、歌剧等多种迥异的曲风,在现在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凡对欧美音乐稍微有点儿兴趣,一定能从以上关键词剧中判断出,这首歌便是由皇后乐队谱写的——《波西米亚狂想曲》。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在FEED THE WORLD演唱会现场,皇后乐队持续20分钟的激情燃爆了整个夏天。那惊艳的一曲至今仍在亲临现场的Fans脑海中回想,而现在的乐迷们,则可以通过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神还原,感受当年皇后乐队在舞台上的风采。
皇后乐队的前身叫做微笑乐队,在它的前任主唱离开后,佛莱迪向成员们毛遂自荐,用自己宽广的音域和动听的歌喉征服了成员,自此成为乐队主唱。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曾经只知《We Will Rock You》和《We Are The Champions》,因为它们好听、易懂、朗朗上口。
我曾看到有人说:不服别的,就服他能把演唱会开成澡堂子。记得有一次《We Will Rock You》的演唱现场,佛莱迪穿着白色短裤,搭着白毛巾,就这么拿着话筒上了台。
真的没有见过比他更率性的歌者了。赤膊打领带、赤膊系围脖、赤膊加短裤,他的特立独行绝对是那个时代独一无二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当我想要更多地了解 佛莱迪,通过这本《波西米亚狂想曲》才知道,原来皇后乐队最经典的不是摇滚而是混合多种曲风的神作《Bohemian Rhapsody》。
从机场的行李搬运工到当红乐队的主唱,佛莱迪的人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从一场演出只能拿到几十英镑的表演费用,到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是人生实现逆袭的真实案例。佛莱德在成为乐队主唱之后,就气场全开,在音乐和艺术的道路上迈向人生的巅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然而这个逆袭的过程,实际上并非一帆风顺,中间也有许多波折。
团队和经济人的矛盾和团队成员之间的矛盾,始终不能完美解决。而单飞后的猪队友——佛莱迪的私人助理在他吸毒与滥交的道路上成为引路人,并推波助澜,让佛莱迪走上了不归路,他甚至将佛莱德的隐私出售给媒体,给佛莱迪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
我们虽然无从考证佛莱迪人生的每一个细节,但足以从书中找到他和皇后乐队共同拥有的重要瞬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电影,通过长达8年的时间,忠实再现了皇后乐队的艺术生涯中的精彩片段,尽可能还原了《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重要作品的诞生过程。
现在很多人你都得过且过。如果能做到认真,你就赢了。
皇后乐队就是在众多乐队中特别认证的存在,在当时很多乐队都没有对表演进行专门训练的时候。皇后乐队的工科男和艺术生就专门为即将到来的演出,进行充分的排演,无论走到哪里,他们的表演都在同行中标志着精彩和高水准。从这个角度来看,皇后乐队的成功是历史的必然。而在佛莱迪离世27年后,一部电影又为乐队的精彩人生做了批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波西米亚狂想曲》一书中,精选了近百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拍电影时记录的照片进行对比,体现了摄制组对皇后乐队的高度还原,无论是服装的造型、乐器的种类、场景的布置,还是演员的选择、性格的拿捏、形象的塑造,都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并且因现在的科技,使得电影中的内容富有风情并充满魅力。
对主要人物的访谈内容,不难发现:每位参演者都拿出了十二万分的认真来打造这部作品,他们每个人都对角色的心理进行了深刻的揣摩,也对人物原型的性格特点进行了独到又深刻的解析。以这样认真的态度去制作一部电影,自然才能叫好又叫座,让人沉醉在电影的剧情中。
当我翻开《波西米亚狂想曲》,伴着同名音乐的节奏阅读书中的文字,一种钦佩感油然而生。当有佛莱迪因艾滋离开了这个世界,剩下的团队成员因为佛莱迪的病发起了防治艾滋病的基金会,用他们的力量帮助世界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皇后乐队不仅仅是娱乐大众的团体,更是自始至终贯彻着拯救世界的信念。
《波西米亚狂想曲》,给皇后乐队的艺术生涯留下了最为浓重的一笔,也为世人全面客观地展示了一个实力派团队精彩纷呈的乐队组合。
传奇的《波西米亚狂想曲》,伟大的皇后乐队,从这个窗口来了解它,是个不错的选择。
《波西米亚狂想曲》读后感(四):《波西米亚狂想曲》:永不磨灭的音乐史,再现皇后乐队永恒的经典
前言:
第一次接触英文歌是初二的英语老师教我们唱的《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尽管我们唱的不好,但好歹是我学第一首英文,时至今日,还会哼几句。然后接触的也是非常喜欢的一首英文歌,老鹰乐队的《Hotel California》(《加州旅馆》)。然后也是非常喜欢的一首劲爆的摇滚歌曲,皇后乐队的《we will rock you》(《我们将震撼你》)。这首歌是流传度非常广的一首经典摇滚音乐,自此,我继认识老鹰乐队之后认识第二支摇滚乐队——皇后乐队。而皇后乐队最经典评价度更好的歌曲是《波西米亚狂想曲》,它被誉为“摇滚歌剧”。
从歌曲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
《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首歌以电影名字的形式搬上荧幕,由布莱恩·辛格执导,拉米·马雷克、本·哈迪等主演的音乐传记类电影。于2018年11月2日在北美上映,2019年3月2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讲述了皇后乐队从偶然成军,到确立风格,再到大放异彩的故事。
今年5月由中国出版集团和现代出版社联合,出版了《<波西米亚狂想曲>:官方电影内幕集》这本书。它能让观众通过电影幕后的事情更多更细的了解皇后乐队。
官方纪念书:《<波西米亚狂想曲>:官方电影内幕集》,留下的是经典与精华。
《<波西米亚狂想曲>:官方电影内幕集》包括前言共分为七部分,第一章:从剧本到银幕;第二章:佛莱迪·摩克瑞;第三章:演员阵容;第四章:服装、发型和化妆;第五章:场景;第六章:音乐。
《<波西米亚狂想曲>:官方电影内幕集》是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的一件纪念品,是对电影演员、服装师、场景设计师、绘图师、录音师、摄影师、灯光师、导演和后期团队的致敬。如果看过《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电影,你会觉得这部电影并不是真正的记录片,而是一种试图对真相的象征性描绘,就像绘画或历史小说一样。
从剧本到银幕:没有一帆风顺,有的是暂停和重新开始。
这本书讲述了《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影片的构思由来,因为这部影片就是讲述皇后乐队的由来与主唱佛莱迪·摩克瑞的一生。最先促成剧本形成的是由皮得摩根提议,由格拉汉姆金参与,最终从“讲故事、选角色,一切都必须到位”。由于影片跨度大,是整支乐队的发展史和音乐史,所以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这其中的灵魂人物又是佛莱迪·摩克瑞,影片中有他从一个外形不好的移民孩子到征服舞台、征服世界的摇滚明星;他又是如何邂逅皇后乐队其他成员,以及他们之间创造的乐队独特的声音;同时还包括了佛莱迪·摩克瑞的性取向和他感染艾滋病。
演员阵容:都是稍有名气演员,但还不是顶级的明星演员。
最终拉米马雷克饰演佛莱迪·摩克瑞;约瑟夫梅泽罗饰演约翰肯迪;格威利姆李饰演布莱恩梅;本哈迪饰演罗杰泰勒;露西宝通饰演佛莱迪·摩克瑞最重要的伴侣玛丽奥斯汀。
佛莱迪·摩克瑞:需要出演一个人们熟知但又要展示不为人知的一面。
本书通过大量的插图配合文字解说,详细向读者呈现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主要详述了拉米马雷克如何饰演佛莱迪·摩克瑞,在饰演这一角色时所面临的问题。通过他与制片人的电话和见面沟通就定下他来饰演,为此拉米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佛莱迪·摩克瑞。但是拉米从更多的生活细节去把握佛莱迪这个角色,在假发、化妆和服装的帮助下,他演绎出那个时代最独特、最卓越、最具革命意义的艺术家之一。
服装、发型和化妆:演员除演技之外的还是真实成员最有价值的东西。
本书通过不同人物演员的饰演介绍,将皇后乐队的情况和发展以另一种静态视角呈现出来。人物饰演出色不仅仅是演员们的出色演技,同样服装、发型和化妆也是功不可没,它让演员最大程度的契合乐队原本的人物。
场景:取景多样,只为重现经典。
而在场景中讲述了录音工作室,包括洛克菲尔德和山脊农场这两个地方去捕捉视觉灵感。而除了“拯救生命演唱会”的舞台,《波西米亚狂想曲》其他的演唱会主要是在皇家公园的LH2工作室进行的录制的。而场景中佛莱迪生前最喜爱的“花园别墅”是必不可少之地,在这里拍摄了很多关于演员的镜头。当然这里也不出意外的是佛莱迪举行私人聚会之地,这也反映佛莱迪生前的生活是放荡、乐趣和放纵的。
音乐:20首经典曲目,代表皇后乐队最有意义的音乐史。
在这一章节里,主要讲述了皇后乐队经典的歌曲,而《波西米亚狂想曲》是经典中的经典。这首曲子是皇后乐队尝试的大杂烩,由许多部分组成,包括开头的钢琴民谣、轻松摇滚乐段和歌剧,时长6分钟,展示了不同的音乐风格。
而这部《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电影是皇后乐队的音乐史,也是乐队成员的历史。从几十首候选曲目中,最终选了20首作为乐队代表作来展示乐队的音乐历程和传承。
结尾:
《<波西米亚狂想曲>:官方电影内幕集》讲述了这部电影拍摄中佛莱迪和皇后乐队的迷人旅程,里面包含了数百张乐队成员及其随行人员的现场和幕后的照片。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大银幕上再现了当年的种种细节。而书本则分享了这部优秀影片背后的故事、事件、道具和服装,所以这本书就成为了一本极具意义的美丽的纪念品。
《波西米亚狂想曲》读后感(五):见证传奇诞生的背后故事,让皇后乐队经典重现
“WE~ WILL~ WE~ WILL~ ROCK! YOU!”
来,拍手,跺脚,跟我一起唱!
大二的时我参加了学校的轮滑社,那时候每天晚上和社员们在校园路边练习轮滑,大家绕着路障杯桩一圈一圈地尝试着各种花样动作,当时音箱中传来的节奏是一首动感十足的英文摇滚歌曲,后来知道歌的名字是《We Will Rock You》,那时候神不知鬼不觉地就被这个节奏“洗脑”了,以至于常常有意无意就哼唱出“We will, we will rock you……”
后来在很多比赛和视频中常常听到一首歌,激情洋溢,极其能够鼓舞人心,给每一个听过它的普通人以感动和力量,这首歌就是《We Are The Champions》。
可是由于当时对于英文歌曲并没有特别的爱好,所以对这两首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也并没有再去进行过深入了解。
多年过去,直到在观看这部豆瓣40万人评分、高达8.7分的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时,两次被熟悉的旋律再次触动心弦,我虽不是资深粉丝,也算不上摇滚乐迷,却依然沉浸于这充满热血的音乐当中:
一次是听到布莱恩·梅用拍手和跺脚来打着节奏,想要写出一首可以让现场观众参与其中的歌曲,熟悉的旋律再次传来时;另一次是看到佛莱迪·摩克瑞在《拯救生命》的7.2万现场观众和全球20亿电视观众面前,完成了那段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摇滚表演时。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两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竟全是出自一个上世纪70年代的英国摇滚乐队——皇后乐队。
答案揭晓,而此时此刻我自己也深深觉得,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哪怕时隔多年,再次听到依然觉得熟悉而感动,充满着力量,而哪怕几十年光阴流逝,这支曾经走上摇滚神坛的乐队,依然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最后的狂想: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是根据殿堂级摇滚乐队——皇后乐队以及乐队的传奇主唱佛莱迪·摩克瑞的真实故事而改编的一部作品,更是一场令人享受至极的音乐盛宴。
主唱佛莱迪·摩克瑞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传奇人物呢?仅看他的这些称号已经能知晓一二:
英国第一位亚裔摇滚巨星 最伟大的百名英国人之一 最有影响力的亚裔英雄之一 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歌手之一 史上最伟大的摇滚歌手 所有音乐中最伟大的声音之一 ……《波西米亚狂想曲》将佛莱迪·摩克瑞——这位从普通搬运工到皇后乐队主唱的摇滚巨星的音乐之旅真实呈现,我们看到爱与痛在他身上相互交织,也看到对于音乐的天赋与热爱让他在舞台上熠熠闪光;看到乐队组建的过程和辉煌时刻生出的异端,也看到佛莱迪从一蹶不振到重回巅峰的历程。
这部电影斩获了33项大奖,揽收超8.7亿美元全球票房,获得2018年全球票房排行榜第6位,成为最卖座的音乐剧情片。与此同时,主演拉米·马雷克更是包揽了各大奖项的影帝桂冠,实现了奥斯卡、“英国奥斯卡”、金球奖影帝“三连庄”!
在挤满了7.2万人的温布利体育场中精彩上演的“拯救生命”大型摇滚乐演唱会上,皇后乐队再次演绎了一场传奇表演,这七万两千人一起拍着手跺着脚,一起高声唱着同一首歌,仅在电影中看到就已经让我热血沸腾,很难想象当时在现场的人在感受着怎样的一种震撼!
而那时候,距离佛莱迪的离去已经时日无多,已经得知自己身患艾滋病的佛莱德,将毕生所有的热情与热血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摇滚乐。
为什么如此热爱?或许正如佛莱德在电影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四个社会的边缘人,相互之间又格格不入,我们创作是为了其他和我们一样的人,为了那些无所依靠的人。”
《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幕后故事
这样一部收割各大奖项的经典电影,是如何拍摄出来的呢?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书籍《波西米亚狂想曲》是记录拍摄的皇后乐队奥斯卡获奖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幕后故事和拍摄过程的官方电影内幕集,这本书不仅是对于这部电影的珍贵记录,更是一次致敬经典的完美纪念。
皇后乐队的两名成员布莱恩·梅和罗杰·泰勒不仅全程参与了电影的拍摄,更是为这本《波西米亚狂想曲》内幕集撰写了前言,他们曾亲身经历过皇后乐队的辉煌,如今又亲眼见证了《波西米亚狂想曲》的诞生,这个过程对他们来说不仅是纪念,更是一项挑战,既要保持公正、真实,又要去艺术化地表达,更要帮助几位主演“成为”他们自己,共同缔造新的传奇。
对于一部成功的电影来说,选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饰演主角佛莱德·摩克瑞的演员人选,更是至关重要。
在饰演乐队成员的四位演员中,饰演佛莱德的拉米·马雷克,可以说是从外形和长相上与人物原型最不相像的一个,但是却让这部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他本人也因此而荣获诸多大奖,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真实的佛莱德出生于一个信仰拜火教的移民家庭,父母都是孟买古吉拉特邦的帕西人,在佛莱德17岁时,一家人为逃离桑给巴尔革命而搬到了英国。
无独有偶,佛莱德的扮演者拉米也是在一个移民家庭中长大,不同的是,拉米一家是从埃及搬到了美国洛杉矶,而他出生的那一年,恰是皇后乐队推出冠军单曲Under Pressure的时候。
拉米在长相上与佛莱德可以说相去甚远,为了演绎好这个角色,他在拍摄之前就对于角色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思考,用自己所有的努力去体会人物,从生活到舞台,甚至细致入微到每一个小习惯小动作,于是,我们看到了佛莱德在大荧幕上的“复活”,艳丽的、敏感的、自信的……
真实的佛莱德的个人色彩是极其鲜明的,“风骚的走位,精简的装备,自信的表情,饱满的步伐,还有那鲜艳的红领巾”几乎成了乐迷们对他的一致评论,然而佛莱德却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即使你被成千上万个人爱,却依然是世上最孤独的人,而由此带来的绝望更加可怕,因为很难让人理解,你竟然会很孤独……”而拉米将这样光鲜又孤独的佛莱德、自信又绝望的弗莱德,每一面都呈现出了最精彩的荧幕诠释。
对于乐队另一位成员布莱恩·梅的扮演者格威利姆·李来说,原型人物亲自到场看他拍摄不仅没让他感到紧张和害怕,反而是给了他更多的支持和自信。
布莱恩非常热心地对格威利姆讲述着他当时在这个场景里演奏这首曲子的心情和演奏技巧,让格威利姆对角色有了更准确的理解。
而罗杰·泰勒的扮演者本·哈迪则是通过非常细心地观察,发现鼓手在演奏时都有一种专属于自己特色的“击鼓脸”,这个发现让本·哈迪的演绎更加惟妙惟肖。
正如本所说:“我们的身材和声音完全不一样,但我的工作不是模仿他。我在这部电影中所要做的是尽我所能把他最强烈的内在表现出来。”
这就是真正的演员,饰演有原型的角色的目的不是在外形上达到粘贴复制一般的相似,而是将角色的内在通过自己的诠释可以让更多人看到。
除了演员的选取,剧组对于场景、服装、化妆等方面也是非常用心,在场景方面,书中就录音工作室、现场秀、花园别墅、聚会的场景搭建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而重头戏“拯救生命演唱会”更是要精益求精。
为了让演唱会的经典重现,负责视觉效果的主管诺里斯带领部门人员观看了大量的拯救生命演唱会录像,细致地去抠每一个元素,为了实现数量巨大的虚拟观众与乐队互动表演的目标,他们同时用6台摄像机进行拍摄,一次只拍一个动作,一遍又一遍地尝试,连续做了5天才达到满意的效果。
而另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来自于《波西米亚狂想曲》中各个角色的服装,尤其是主角佛莱德,因为他的个人特色相当明显,即便花哨或女性化的服装也可以被他穿出荷尔蒙爆棚的男子气概。
与此同时,他们还要保证在影片中没有任何一套服装出现过两次,因此要准备大量服装,甚至多达数千件。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不假思索地就唱出那句:We will, we will rock you。
佛莱德这位传奇的摇滚巨星虽然已经逝去多年,但他的故事以及皇后乐队的经典歌曲已经成为摇滚史上不朽的篇章,而他们的经典更是成为了很多摇滚乐迷的信仰。
《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电影让经典重现,它就像一场演唱会一样,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了解了佛莱德这位摇滚巨星的音乐历程;而《波西米亚狂想曲》官方电影幕后集则让我们看到,之所以能够让传奇重现,是那么多参与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没有任何一个成功是唾手可得的。
坚持是一种力量,信仰是一种力量,热爱更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让人热血澎湃,永远热泪盈眶。